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46667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夯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俱乘船避难_幸尚宽_纳其自托_ 遂携拯如初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_本所以疑,正为此耳。_4用原文回答问题。王朗让

2、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_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_5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_2.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以至于斯也斯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_3.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儿侍父,立庭前。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岁寒三友)(材料二

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一,可以知道“古人称岁寒三友,即_、_、_也”。在霜雪之时,此三者没有枯落,是因为“_,_”(填写原文语句)。2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落的。B.天气冷了,就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落。C.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落的。4. 阅读幼时记趣(节选),按要求完成相关问题。幼时记趣(节选)沈复(清)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4、;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注释:斗草间:即斗于草间。观之正浓: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庞然大物:很大的东西。拔山:搬开土山。拔,移,搬开。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而:表承接,然后。为所:“.”的意思。方:正,刚刚。出神: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呀(y)然:哎呀地(惊叫一声)。1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驱之别院:_2试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_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_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 阅读理解。原谷收舆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

5、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注释:原谷:人名。舆:手推的小车 凶:不吉利1下面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谷年十有五(_) 捐祖于野(_)3上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6.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6、。1解释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1)邻居有烛而不逮(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_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7. 文言文阅读。买椟还珠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饰以玫瑰(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_)2翻译下列的句子。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_3这则寓言的寓意的什么?_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7、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补充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伯牙善鼓琴 善: 善哉 善:乃破琴绝弦 乃: 终身不复鼓 鼓:3翻译下列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_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_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

8、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时人畏服如是 时人:同乡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为现代汉语。)_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拔树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1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B.低头思故乡(静夜思)C.故草木不生 D.依然如故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

9、的一项是()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C.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D.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3翻译句子。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4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_11. 阅读与思考。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10、。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注丹青:指绘画。小术:小技巧,小法术。绐:欺骗。(选自晋书文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若云兴霞蔚:_(2)恒自梢至根:_(3)尤善丹青:_(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_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_(2)以

11、为求之必得。_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_”;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_”。12.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2、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固:顽固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C.寒暑易节易:交换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2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

13、子:(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13. 文言文阅读。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选自韩非子五蠹(注释)耕者:耕田的人,农民。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桩。颈:脖颈,就是脖子。耒(l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政:政策。治:管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兔走触株 走:_(2)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3)而身为宋国笑 为:_(4)冀复得兔 冀:_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1

14、)折颈而死。_(2)因释其耒而守株。_(3)而身为宋国笑。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_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_5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看法。_14. 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15、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昧,黑暗。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A.安全B.哪C.平安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吾年七十年方十八B.臣闻之如日出之阳C.善哉积德行善3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译文: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B.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译文: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C.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译文:老年好学,好比举着蜡烛走路。4翻译句子“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正确的是()A.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B.点上蜡烛照明不比在黑暗中走路好吗?C.点上蜡烛照明比在黑暗中走路好。5这则短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A.少而好学B.老当益壮C.学无止境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