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466663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文欣赏。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n)

2、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 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并:连同。坐:

3、因为,由于。强(qing):本文中指 “勉强”1“北人”自护其短的说辞,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A.强词夺理B.无所不知C.有理有据D.铿锵有力2关于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地有各地的风俗、特产等,要做到都了解,不然会闹笑话。B.因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所以菱角在南方生长在水里,而到了北方却生长在山上。C.对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种创新,不应耻笑他。D.面对没接触过的事物,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能为了面子而胡乱说话。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3. 课内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2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3学了这篇段文,你明白什么道理?你自己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又有怎样的体会?_4. 文言文阅读。1狮子王与豺chi1曩nng有狮子王,于深山攫ju一豺,将食之。2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sh。”狮子王悦。3 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期j年,鹿尽,豺无可送者。4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5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字词解释:曩:_攫:_月:_以:_期j年:_ 图:_2子产受骗1 昔者有馈ku生鱼于郑子产,子

5、产使校人畜x之池。2 校xio人烹png之。反命曰:“始舍sh之,圉y圉焉,悠然而逝。”3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4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字词解释:馈:_畜:_烹:_ 反命:_ 舍:_ 孰:_ 既:_3楚子发母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

6、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字词解释:问:_得无:_恙:_ 内:_ 数:_今:_ 谢:_4鹿亦有智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o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yu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字词解释:

7、伐:_稍:_驯:_值:_旬:_ 与:_固:_5. 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瑞琴为君死!注释昔:以前,从前。君:对对方的尊称。掊(pu):量词,把,捧。1诗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诗句是:“_”诗中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2说说你读了本诗后的体会。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8、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涉:过,渡。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1对“刻舟求剑”中“求”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寻找B.要求C.请求D.追求2对“舟止”中“止”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脚B.停止C.阻止D.中止3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A.行驶的是船,而不是剑。B.船已经行动了,剑还没有行动。C.小船已经可以了,而剑还是不行。D.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4与“刻舟求剑”的寓意最相近的一项是()A.自相矛盾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揠苗助长5判断正误,正确

9、的打“”,错误的打“”。(l)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遵循这种变化。(_)(2)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_)(3)不要随意去批判别人,认为别人都是一无是处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_)7. 阅读理解。父子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冯梦龙广笑府(译文)有父子俩,性格刚烈,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正巧一个

10、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让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遣子入城市肉(_)(_)谓子曰(_)值一人对面而来(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_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_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_8.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节选)一日曝(p bo)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o mi)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

11、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在文中( )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这是_为唐代画家_的斗牛图写的题跋。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拊掌:_ 乃:_4用自己的话写出句子意思。处士笑而然之。_5本段分两部分,先叙述_;后引用古人的话“_,_”说明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艺术家要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9. 文言文阅读。李惠断案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问众人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众人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藉(ji):垫,衬。惠:即李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同释重

12、担息树阴_ 置羊皮_使争者视之_ 负薪者_2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薪者(的人)B.以杖击(用)C.各言藉背之物(的)D.使争者视之(盐)4李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羊皮的主人?(用自己的话概括)_10.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拔树凿井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注释)伊犁:在今新疆。汲:打水。佐领:官名,掌管户口、兵役、诉讼等。苟:如果。1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伊犁城中的人开

13、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C.佐领聪明智慧,带着人们在沙漠中挖出了水井。2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11.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在横线上按原文填空。2写出加点字的意思。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巍巍乎若太山_3本文选自_,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钟子期的传说,如:_。4短文最后一

14、句的意思是:_,我从中体会到了_。12. 文言文阅读。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1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含义。(1)陶侃(尝)出游 尝:(_)(2)(聊)取之耳 聊:(_)(3)执而(鞭)之 鞭:(_)(4)汝既不(田) 田:(_)2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翻译下列句子。(1)用此何为?_(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15、。_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_13. 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弗:不。钱:用酒食设宴送行。郊衢:城市郊外的大道。谢:认错,道歉。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遂辞归(_)响遏行云(_)求反(_)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_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4秦青是位怎样的老师?薛谭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_14. 文言与文化。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_和_。2“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是_句。3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一人“_”。(用原文填空)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