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治疗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7463510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统康复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康复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统康复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传统康复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康复治疗(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节 传统康复治疗一、概述(一)概念 中医是医学中的一朵奇葩,它有一套独立完整的理论系统,传统康复治疗是指在中医基 础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在损伤和疾病早期介入,通过保存、改 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 包括推拿、针灸、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体育疗法、气功、饮食、情绪调节等。(二)传统康复治疗的起源(三)传统康复治疗与现代康复治疗的联系和区别 传统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都是康复治疗法,二者临床目的一致,都在于治愈伤、 病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受伤病影响的功能和能力。二者采用治疗方法的核心点 一致,即功能训练。两者的

2、理论基础不同,传统康复治疗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现 代康复治疗是以在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其理论基础是神经、运动生理学、功能解剖学、 人体发育学。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传统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针灸、推拿、中药、气功、 传统体育疗法等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现代康复治疗主要通过运动疗法、言语疗法、作 业疗法等现代康复方法来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二、推拿疗法(一)概念医者用手或者身体其他部位,采用各种特定的动作,按照一定的要求作用与患者身体的 手法称为推拿手法。医者用推拿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穴位或者部位,使其内部的生理或病 理状况得到改善,达到预防保健治疗的目的的治疗方法称为推拿治疗。(二)作用原理1. 理

3、气活血气血瘀滞在经络都可以引起经络不通,导致“不通则痛”,进而机体组织得不到气血的 濡养,导致“不荣则痛”,通过一些手法作用于穴位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气机恢复正常, 经络通畅,机体得到气血的濡养功能恢复正常则疼痛消失。2. 整骨复位 推拿手法对于伤科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当人体关节由于外力或者自身用力不当引起关节 错位或脱位,产生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或丧失、畸形,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如:揉法、 拔伸法、推法、扳法、按法等可使错位脱位得到整复,疼痛消失,功能恢复。3. 补虚泻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些推拿手法亦有补泻,如摩 法,顺摩为泻,逆摩为补;一些手法会偏向于补

4、或泻,如振法偏向于补多一些,而捏法偏向 于泻多一些。根据人体的虚实选择手法,达到补泻的目的,使机体功能得到调整,最终使阴 阳平衡。(三)推拿手法成人推拿手法的应具备 “均匀、柔和、持久、有力”的特点,从而达到“深透”的要 求。所谓“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节奏一致,用力平稳;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动作过渡要自然;“持久”,是指手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技 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足够的达到治疗作用的时间,保持动作的连贯性;所谓“有力”, 是指手法要具备一定的力量,同时要根据病情、体质、部位的不同而变化。“深透”是指手 法在操作时必须使力量达到病变部位,起到祛除病

5、邪、调节机体的作用。以上几点要结合在 一起,综合到手法操作中,并且这几点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均匀柔和是持 久有力的保障,持久有力是均匀柔和的目的,并且动作要达到以上要求得经过一定时间的手 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推拿手法的种类繁多,按手法的动作命名,如拿法、捏法等。按两种手法组合命名,如 按揉法。按医者的施术部位和动作组合命名,如掌摩法,肘运法。按手法作用来命名,如顺 法、理法。现将常用的推拿手法归纳为如下几类:1.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2. 摩擦类手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3. 振动类手法:抖法、振法4. 挤压类手法:按法、点法、捏法、拿法、踩跷法5. 叩击类手

6、法:拍法、击法6. 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背法、扳法、拔伸法(四)推拿的适应症1. 伤科的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落枕及各种扭伤等。2. 内科疾病:胃痛、头痛、失眠、高血压、面神经炎等。3. 外科的乳腺炎、妇科的痛经、闭经、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等。4. 儿科的疾病:咳嗽、腹泻、呕吐、疳积、夜啼、惊风、肌性斜颈等。三、针灸疗法(一)概念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或灸,作用于人体经络、脏腑系统,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 阳,达到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针灸的部位是经络和穴位,人体经络分为十二正经、奇经八 脉,穴位分为十四经穴、阿是穴、奇穴,人体共有361 个穴位。(二)针灸的作用1疏通

7、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经脉闭阻不通可以引发多种疾病。经脉闭阻 不通,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在某些部位导致气滞血瘀,会发生肢体或脏腑组织的肿胀疼痛, 由于气滞血瘀,某些部位就失去了气血的濡养,会发生肢体的麻木、萎软、拘挛或脏腑组织 功能失调。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通过针灸之法疏通经脉。 2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就是正气和邪 气相互斗争的过程。扶正,就是扶助正气;祛邪,就是祛除病邪。针灸治病方法就是这两个 方面。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穴位和应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来实现扶正和祛邪的目的。 3.调和阴阳调和阴阳

8、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 机体的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引起的。治疗疾病,先分清阴阳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通过选 择不同的针灸方法使机体的阴阳趋于平衡。(三)针灸的治疗原则1. 治神守气素问宝命全形论片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治神守气贯 穿针灸治疗的全过程,是对医者也是对病人的要求。在针刺前,医者和病人都要安神定志, 在针刺过程中,医者和病人都要感受针下得气的感觉。治神守气对于经气的运行、加速气至、 促进气行以及气治病所都起到重要作用。2. 清热温寒寒与热是

9、表示疾病性质的两条纲领,灵枢经脉篇曰:“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清 热温寒也成为治疗的根本大法之一。热性的疾病可采用浅刺快出或点刺出血,手法轻快,用 泻法,少留针或不留针,清泻邪热。寒性疾病可采用深刺而久留针,温经散寒。3. 补虚泻实古籍中有许多关于虚实的治疗原则,后人总结出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陷下则灸之, 宛陈则除之,不胜不虚以经取之”的原则。实证要用补法,虚证要用泻法,中气不足、脉络 空虚、脉象沉伏无力、阳气暴脱要用灸法,瘀阻疾病要用刺血法,无虚实可言的疾病可取病 变经脉的穴位。(四)针灸的穴位的选择1. 局部取穴局部取穴就是围绕受病的局部取穴。这是根据穴位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病症而确

10、定的取穴方法。多用于病变部位比较明确及一些器质性病变。2. 临近取穴临近取穴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范围内取穴。多用于治疗胸腹腰背疼痛性疾病。3. 远端取穴远端取穴是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部位选穴。这种选穴方法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 及”的治疗规律。多选择四肢肘膝以下的经穴治疗头面、五官、躯干、内脏病症。4. 辨证取穴临床上有许多全身性病症,如失眠、发热等,无法确定病变的位置,这时就要对疾病进 行辩证分析,确定属于某个脏腑或者某一条经脉,然后再按经取穴。5. 随症取穴对于个别突出症状可选择治疗这种症状效果显著的穴位。这些穴位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 出来的经验有效穴。(五)治疗方法针灸,顾名思义,

11、分为针法和灸法,其中针法又分为体针法、头针法、耳针法、腕踝针 法1.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针刺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体针法可根据穴位的解剖特点和疾 病的治疗需要,采取不同的刺法。如透刺法是以针刺的角度不同,一针使两个或多个穴位出 现得气的感觉。治疗面瘫时地仓透颊车就是透刺法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局部多针刺法、病位 深浅刺法、运动针刺法等。无论采取何种刺法,针下得气是统一的要求。针刺时可根据病情 的虚实施行补泻手法,常用的单式补泻手法包括: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 呼吸补泻法。复式补泻手法有烧山火、透天凉还有飞经走气四法等2.耳针法耳针法是刺激耳穴的治疗方法。耳穴是在耳郭表面与人体

12、脏腑、器官、四肢、躯干相互 沟通的部位。当人体发生疾病或将要发生时会在相应的耳郭部位出现压痛、皮肤电特异性改 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这些点,可以作为防病治病的刺激部位。耳针的方法主要包括毫针 刺法、电针法、埋针法、压丸法、灸法、刺血法、水针法、磁疗法、按摩法等。适用于各种 疼痛、炎症、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内分泌、传染病甚至可以用于手术麻醉等。3.头皮针法头皮针法是针刺头部的经络腧穴用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头皮针常以国际通用的头皮 针标准治疗线为刺激部位,沿皮透刺。头皮针法通过头部穴位可划分为 14 条治疗线,每条 线都有其归属的经脉和主治病症,治疗时可根据疾病的症状及归经来选择治疗线、头针的方

13、 法主要有快速进针法和快速推针法,将针与皮肤成 1530角或沿皮刺入皮下或帽状腱膜 下层。主要用于中枢系统疾病、精神病症、疼痛和感觉异常、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患。灸法1.艾柱灸艾柱灸是用艾绒制成圆锥状点燃放在施灸部位的方法。艾柱灸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 直接灸又分为化脓灸法和非化脓灸法。化脓灸法是将黄豆大的艾柱放在穴位施灸,局部 组织经烧伤后产生的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是用于全身各系统顽固性疾病且适用于灸 法,如哮喘、肺结核、慢性胃肠病、关节疾病等。非化脓灸法是用麦粒大的艾柱放在穴 位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适用于气血虚弱、虚寒病症。间接灸法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药物而施灸的方法。主要有

14、隔姜灸,有温中祛寒止呕 解表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痹。隔蒜灸,有消肿、 拔毒、散结、止痛,适用于疮痈肿毒、肺痨、腹中积块等。隔盐灸,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的 作用,适用于四肢厥冷、脱证、急性吐泻。隔附子灸,有温肾壮阳的作用,是用于各种阳虚 症状。艾条灸法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悬起灸是指艾条点燃后与皮肤间隔一定距离施灸。根 据动作的不同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和灸,适用于一切灸法适应症;雀啄灸, 适用于昏厥急救、胎位不正、小儿疾患、乳汁不通等;回旋灸,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实 按灸是将艾条点燃直接按在皮肤上一段时间施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症及虚寒症。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结合起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将艾绒缠到针柄上或将艾条插到 针柄上点燃后施灸。此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