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西药的安全性对比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7458116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与西药的安全性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与西药的安全性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与西药的安全性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药与西药的安全性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与西药的安全性对比(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药与西药的安全性对比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 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在西医尚未传入我国的时代,我国国民一直 都服用中药治疗疾病,以至于曾经有段时间,大家对中医中药过分迷 信。坊间更是有传闻“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药没有毒性,喝 多了最多也就调理身体”等。事实上,我国有古人云“是药三分毒”, 即便是中药,不适当的使用也是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为让更多人了 解中药与西药的区别,以及中药与西药到底谁更安全,本文就中药与 西药的安全性进行综述如下。一、中药与西药的发展史中药学是与西药学相对的,它是中华民

2、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中药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十个阶段:1. 先秦时期、2. 秦汉 时期、3. 魏晋南北朝时期、4. 隋唐时期、5. 宋代、6. 金元时期、 7. 明代、8.清代、9. 民国时期、10. 当代。从远古时代起,中药学 一直在向前发展,中药也从直接使用纯天然药物发展到开始炮制,其 使用方法亦从煎煮、泡茶饮、药膳发展到现代的中药颗粒甚至针剂。西药学的发展总体可归结为3 个阶段:1.文艺复兴前期,包括古 典药学时期及罗马时期、2.中世纪时期、3.现代。到现代,随着化学、 物理学、生物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兴起,大大促进了其发展。尤其 是近年来受体学说和基因工程的创立,西药学事业的

3、发展产生了一个 新的飞跃。二、中药与西药的制药区别中药与西药的制药区别是极大的,中药来源于植物、矿物和动物, 其中不少品种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具有刺激性和有 毒的品种,若不经过炮制或炮制不当,就可能产生副作用或中毒现象。 有些中药虽无毒,而往往是一药多效,如槟榔生用能驱虫,炒焦则消 导作用增强,炒炭则有止痢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炮制,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可简单归纳如下:(1)改变药物的 性能,缓和或提高药物的作用。如生地黄性味甘寒,能清热凉血生津, 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症及热病口渴等症。炮制成熟地则性味变成 甘温,能滋阴补血,适用于血虚或肾

4、阴不足等症。又如何首乌经炮制 后,可除去其中致泻成分,而增强本品的滋补强壮作用。(2)降低或 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例如川乌、草乌、白附子、半夏、 天南星和巴豆等,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 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如乌头属药材,其毒性成分为二帖生物碱,都 是双酯型的,极小量即能产生麻舌感。炮制后逐步脱去脂肪酸根、芳 草酸根形成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等,前者毒性极小,后者基本无毒, 都易溶于水,且具有生物碱的化学特性与止痛的药理活性。(3)便于 制剂、煎服和贮藏。有些矿物药如赭石、自然铜等,动物药如瓦楞子、 穿山甲等和某些种子类药材,坚实难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有效成 分也

5、难以煎出,必须经过煅、淬、炒等方法,使之易于粉碎,便于有 效成分煎煮出来,从而提高疗效。如炉甘石煅后氧化锌成分含量增高, 而增强了消炎、收敛的作用。有些药材炮制后使之干燥、消毒,防止 虫蛀及霉变而利于贮藏。(4)清除杂物及非药用部分。植物药中,有 的是利用其根、茎、种子、果实、果穗、花、叶,其中往往含有泥沙 或枝梗等杂物;有的利用其茎皮、根皮的而往往含有木质心部分,这 些都必须经炮制后除去。还有的药材来源于同一植物,药用部分不同, 作用亦不同,如麻黄根能止汗,茎能发汗,必须把两者分开方能入药。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 而炮制的目的则是为了用药安全和更好地发挥药效

6、。除此之外,还需 根据病情正确选择中药的剂型。中药的剂型很多,有汤、丸、片、冲、酒、膏、针及糖浆剂等。 所以必须根据中药剂型特点来合理使用。(1)对于新病、急病、重病 宜用汤剂效果比较好。这是因为汤剂组成十分灵活,可以随症加减, 而且在胃肠道中吸收比较快,作用也较速。(2)对于长期虚弱或慢性 病患者,宜用丸剂。常用的蜜丸和水丸是在中药粉末中加入赋形剂制 成的,在胃肠道中吸收慢,作用缓和,效力持久。(3)片剂对于急、 慢性病都可适用。片剂剂量准确,服用方便。(4)急性病人、小儿患 者或怕吃苦药的人尤其适宜选用冲剂。冲剂是药汁经浓缩加糖及糊精 制成的干燥颗粒,用开水冲泡即可溶解,吸收较快,有甜味。

7、此外, 糖浆剂是由药物和糖类融合制成的浓缩厚水溶液,以上咳嗽药居多, 也较适宜成人及小儿的急、慢性病。(5)风湿痛、跌打损伤选用药酒 较适宜。药酒是将药物放在酒中浸泡一定时间而成,它有通经活络的 功用。既可内服,又可外搽。但不宜用于阴虚火旺之病。(6)慢性病 及迁延性疾病选用内服膏剂,有滋补和止咳等方面的膏剂,如十全大 补膏、雪梨膏等。风湿痛、跌打损伤,皮肤疮疡等症可选用外用膏剂, 如狗皮膏、活血止痛膏和万应膏等。(7)急性病或危重症的抢救可选 用针剂。可通过肌肉、静脉途径进入人体,吸收快,作用迅速,如柴 胡针、人参针、复方丹参针等。西药的制药过程在以往多为浸泡药物后提取。古罗马最杰出的医 学

8、家格林(calen,公元130200年)与我国医圣张仲景同时代。他 有许多著作,现存80 余种,对后世药学发展影响很大。尤其对植物 制剂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人为纪念他,仍把用浸出方法生产出的 药剂称为格林制剂(calen cals)。由于其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对医 药学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被称为药剂学的鼻祖。现在,西药多根据 化学结构进行人工合成。医院药学是与临床接触的西药学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其发展历史较长时间来是以药剂学为核心展开的技术工作,它随着内 部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化,逐渐又形成一个技术领域,近年发展则出现 了质的飞跃,并被确认为医院药科学,其发生发展与其它科学技术有 着密切

9、的联系,似可分3 个阶段:(1)以药剂学为核心的医院药科学: 或可称为经验药剂学阶段,国内时间划分上约是19281962 年,支 撑这一技术工作的基础学科主要是以化学为主,其工作特点为:1) 复方制剂的处方多以经验为依据的组方;2)以原生药或脏器为原料 的粗制剂占的比例比较大;3)处方调剂的工作量较大;4)药品的含 量测定是质控的唯一标准;包揽一切医疗物质供应。(2)以生物药剂 学为核心的医院药科学:六十年代初,1963 年进入初级生物药剂学 阶段,将化学动力学列入药剂学,七十年代即进入生物药剂学阶段, 在时间划分上似可定为19631982 年(国家卫生部召开临床药学座 谈会),支持技术工作的

10、基础学科为化学、数学、药物动力学及高分 辩率的检测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引力,其工作特点:1)制剂组方的 科学性研究;2)以药用标准的精制原料生产制剂增多;3)处方的调 剂工作量部分减少转向关注发出药品的合理应用;4)在药物质量标 准控制中除含量测定外,注意了药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测定;5) 开始了血药浓度监测工作;6)电子计算机引进医院药学;7)药品与 药材供应分开,供应工作走向专一。三、中药与西药毒性比较在我国医院中,常常能听到病人讲:“西药反应大,中药平和、 无毒性、请大夫开几剂中药吧。”这种说法其实是片面的。众所周知, 中药主要是天然材料植物及部分动物和矿物,一般作用缓和。 但是其中也有不

11、少剧毒药,例如砒霜、斑螫等,若使用不当,用量超 过规定,也能引起毒性反应;又如川乌、草乌、白附子、半夏、天南 星和巴豆等,本身即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保 证用药的安全有效,这是因为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毒性。乌头的毒性 与其所含的乌头碱有关,炮制后乌头碱易水解成乌头次碱或乌头原碱 等,毒性可降低数倍至数十倍。中草药也可以成为变应原,从而引起 变态反应。中草药变态反应可有各式各样的表现,如灵芝可出现头晕、 口鼻及咽部干燥、鼻衄、咯血、胃部不适及便秘,也偶可致过敏性休 克;又如丹参对血象、胃肠道及肝功能有些影响。产生机理不完全相 同。可产生致敏的中草药有100 多种,如常用的中药及中

12、成药黄柏、 黄连、双花、人参、乌贼骨、红花、六神丸、藿香正气丸、银黄解毒 丸、安神补心丸及川贝枇杷露等。可见,中药毒副作用虽比西药小, 但并非绝无毒性。如西洋参是世界公认的名贵滋补药之一,能救人于 垂危之际,但如用量过度,也能置健壮汉子于死地;人参持久滥用, 也会出现许多中毒症状“人参中毒综合症”。这就是“无毒不成 药”的道理。另外,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现已知许多花粉(如槐树花、柳 树花、椿树花、菠菜花等)是重要的过敏源,花粉之间具有共同的抗 原,尤其同科属花粉,它们之间可发生交叉反应。据目前了解,菊科、 蒿科、豕草科属花粉均具有强力的共同抗原,多数是酸性蛋白质,分 子量大于 10000,其

13、抗原活性取决于完整的蛋白质结构。这些花都是 植物类的中草药。中草药过敏反应可有各式各样的表现,产生机理不 完全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致敏的中草药已有100 多种。无论是 中草药、复方中药还是中药制剂均可导致过敏反应。西药也有各种不良反应。任何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当病人的肝肾功能正常时,药物能够在肝脏和肾脏正常代谢和排泄,并不增加肝肾的负担。因此 使用药物是安全的。只有当肝肾出现严重的障碍时,才应在医生指导 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此外,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多种化学合成药 物都是经过多种筛选,在反复进行动物实验和多年临床验证的基础上 确定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因此在使用时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中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在历史发展中,中药起到了不可 磨灭的功勋。在疾病的诊治中,将中西医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时会大 大提高单纯中医或西医的疗效。所以,不能因为西药有一定的副作用 而弃之不用,也不能因为中药副作用较小而无根据的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