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介绍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7424916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3.0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体灭火系统介绍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气体灭火系统介绍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气体灭火系统介绍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资源描述:

《气体灭火系统介绍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灭火系统介绍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气体灭火系统介绍气体灭火系统介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 主要内容 n气体灭火系统的有关知识n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n气体灭火系统的检测气体灭火系统有关规范n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3-97n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3-92n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93-93(1999年版)n七氟丙烷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n惰性气体IG-541灭火系统技术规程n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DBJ01-75-2003气体灭火系统的类型n卤代烷气体灭火系统n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n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n二氧化碳灭火系统n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n

2、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n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n混合惰性IG541气体灭火系统n三氟甲烷气体灭火系统n其它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的特点n没有水渍损失n电绝缘性好n灭火后无残留,易于清理n灭火设备价值相对较高n卤代烷、七氟丙烷、三氟甲烷等化工类灭火剂需要专业的化工厂生产卤代烷气体灭火系统 卤代烷气体灭火系统是开发应用较早,灭火效能较高,不导电,耐储存,毒性低,无残留,应用非常广泛的气体灭火系统。由于卤代烷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使用受到了限制,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公约,我国将在2010年以前,停止生产卤代烷灭火剂。曾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卤代烷灭火系统有:n卤代烷1211气体灭火系统n卤代烷1301气体

3、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是一种能够用于扑救多种类型火灾的灭火剂。它的灭火作用主要是相对地减少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火焰熄灭。二氧化碳是一种惰性气体,对绝大多数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灭火后能很快散逸,不留痕迹,又没有毒害。它适用于扑救各种可燃、易燃液体和那些受到水、泡沫、干粉灭火剂的玷污而容易损坏的固体物质火灾。根据储存压力的不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分为n高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n低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高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n采用高压钢瓶在常温下储存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灭火系统。n在20时,二氧化碳的储存压力为5.70MPa。n因为二氧化碳的灭火设计浓度较高,一般情况下,

4、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备量较大。低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n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是通过低温技术,在较低的压力下储存二氧化碳的灭火系统。低压二氧化碳储存装置内温度为-18 时,储存容器内部的压力为2.07MPa。n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具有储存量大,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维护方便等优点。n工程越大,低压二氧化碳系统 的经济性越好。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图片返回系统介绍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剂是众多的哈龙灭火剂替代物之一。其耗损臭氧层潜能值为 0,“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浓度值较高。比较而言,七氟丙烷的洁净性较好,应用性能适中,在第一代哈龙替代物中综合性能最好。在 1996 年,它已被

5、列入国内允许使用的哈龙替代品。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图片混合惰性气体灭火系统n混合惰性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有nIG-541 N2 52%Ar(氩气)40%CO2 8%nIG-55 N2 50%Ar 50%nIG-100 N2 100%nIG-01 Ar(氩)100%n在常温和容器压力条件下,混合惰性气体呈气态形式储存在容器中。三氟甲烷气体灭火系统n三氟甲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无色、几乎无味、不导电气体,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为零,是哈龙灭火剂替代物之一,密度为空气的2.4倍。未观察到不良反应浓度NOAEL值为50%,灭火设计浓度为15.6%-19.5%,安全系数为2.5-3.2,对人体安全程度高;工

6、作温度范围大。n在标准大气压下,三氟甲烷的沸点为-82.0,其工作温度范围为2050。三氟甲烷气体灭火系统n三氟甲烷主要是以物理方式灭火,同时伴随少量的化学方式灭火的,即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使空气不能支持燃烧,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同时,在灭火过程中伴有化学反应,即灭火剂分解有破坏燃烧链反应的自由基,实现断链灭火。气体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n气体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的火灾n电气火灾n纸张等固体火灾n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新规范取消此条)n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n气体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的火灾n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n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火灾n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n磷

7、等易自燃的物质防护区n全淹没灭火系统n防护区的划分n防护区的容积要求n防护区的耐火耐压要求n泄压口与其它开口全淹没与局部应用灭火系统n全淹没灭火系统n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灭火剂,并使其均匀的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n局部应用灭火系统n向保护对象以设计喷射率直接喷射灭火剂,并持续一定时间的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划分n防护区宜以固定的单个封闭空间;n当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要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防护区的容积要求n对1301和洁净气体灭火系统n当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容积不宜大于2000m3。n当采用预制灭火装置(无管网)时,一个防

8、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100m2,容积不宜大于300m3。采用三氟甲烷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200m2,容积不宜大于600m3。防护区的耐火耐压要求n防护区的耐火要求 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n防护区的耐压要求 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泄压口与其它开口n防护区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且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n泄压口的面积与灭火剂平均喷放速率和围护结构的允许压强有关。n防护区其它开口(如排烟口、通风口等)在灭火时应当关闭。单元独立系统与组合分配系统n按照防护区的数量,可将系统划分为n单元独立系

9、统n组合分配系统单元独立系统n只保护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灭火系统叫做单元独立系统。n单元独立系统不用设置选择阀,集流管与灭火剂输送管道直接相连。组合分配系统(1)n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的灭火系统叫做组合分配灭火系统n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的防护区,宜采用组合分配灭火系统组合分配系统(2)n组合分配灭火系统的储存量应按照最大防护区的储存量确定n需不间断保护的防护区和超过8个防护区的系统,应设置备用量n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储存量,一般按照100%的主用量计算系统设计n灭火浓度与设计浓度n设计用量n设计额定温度与系统增压要求n充装率(充装系数)n喷放时间灭火浓度与设计浓度n灭火

10、浓度n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灭火剂在空气与灭火剂的混合物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n设计浓度n用于工程设计的浓度,比灭火浓度要高。系统类型电气设备图书、档案变配电室1301灭火系统5%7.50%5%七氟丙烷灭火系统8%10%8.30%二氧化碳灭火系统47%62%40%几种灭火系统的设计浓度比较几种灭火系统的设计浓度比较n几种系统的设计浓度比较设计用量n设计用量应为灭火设计用量与剩余量之和。n灭火设计用量与设计浓度、防护区容积、开口面积等有关。n剩余量应包括容器内的剩余量和管网中的剩余量。n组合分配系统的设计用量应按照该组合中需要灭火剂量最多的一个防护区的设计用量计算。设计额定温度与系统增

11、压要求n系统设计额定温度为20。n系统增压要求(对1301和七氟丙烷)n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006%(m3/m3)。即高纯氮气。n额定增压压力分为两级,应符合下列规定:2.50.125MPa(表压)4.20.125MPa(表压)充装率(充装系数)n1301在储存容器中的充装率,不宜大于 1125kg/m3。n七氟丙烷在储存容器中的充装率,不宜大于 1150kg/m3。n高压二氧化碳系统中,二氧化碳的充装系数不应大于0.75(L/L)。n三氟甲烷的充装密度不应大于860kg/m3。n系统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宜大于该系统(1301、七氟丙烷、三氟甲烷)充装容积量的80%。n

12、混合气体的管道容积与贮存容器的容积比不应大于66%喷放时间n系统喷放时间与灭火剂的种类和被保护物有关。浸渍时间n系统浸渍时间与灭火剂的种类和被保护物有关。系统组件n储存装置n启动装置n集流管和钢瓶架n单向阀和高压软管n选择阀和压力开关n喷头n管道材料及其附件储存装置n储存装置由储存容器和容器阀等组件组成。n储存容器上应装有泄压装置。n对于1301、七氟丙烷等系统,钢瓶上应装有压力表。n高压二氧化碳、三氟甲烷系统的钢瓶应设称重装置。n低压二氧化碳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安全泄压装置、压力表、压力报警装置和制冷装置等组成。n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室温050,

13、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启动装置n启动装置包括有气动、电动、机械启动等几种类型。n气动启动装置由启动钢瓶和电磁阀、启动管路等组件组成。n启动钢瓶内充装高纯氮气。n电磁阀启动电压为24V。集流管和钢瓶架n集流管用于汇集从各储存容器放出的灭火剂再送入管网。n钢瓶架用于固定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在平时或灭火剂喷放时防止系统部件损坏。单向阀和高压软管n对于1301、七氟丙烷、高压二氧化碳等灭火系统,在容器阀与集流管之间的管道上应设单向阀。n单向阀用于防止灭火剂的回流。n单向阀与容器阀或单向阀与集流管之间应采用高压软管连接。n一般高压软管设在单向阀与容器阀之间。选择阀和压力开关n选择阀是在组合分配

14、灭火系统中用于控制灭火剂流向的装置。n选择阀的公称直径应与主管道相同n目的是便于管网的安装和减小管道的局部压力损失。n压力开关是用来检测并反馈灭火剂是否喷放的信号装置。n在组合分配系统中,压力开关一般装在选择阀之后的主管道上。喷头n喷头根据不同的喷射方式和安装位置可分为n径向喷头n径向导罩喷头n架空型喷头n槽边型喷头等n喷头在防护区内宜均匀布置n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0.5m。管道材料及其附件n在一般的防护区,输送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内外镀锌厚壁无缝钢管。n在有腐蚀镀锌层的场所,应采用不锈钢管。n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n钢制管道的附件应内外镀锌。在有腐蚀镀锌

15、层的场所,应采用铜合金或不锈钢的管道附件。n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大于80mm时,宜采用法兰连接。无管网灭火系统n无管网灭火系统又称为预制灭火系统。n无管网系统不需要在防护区内设置管网,系统安装较为简便。n可用于面积较小的防护区,如计算机房、油机房等。操作与控制(1)n启动方式n自动启动n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火灾信号并控制灭火系统的启动方式。n手动启动n通过人员在防护区外或远离保护对象的地方手动开启灭火系统的启动方式。n机械应急启动n由人员直接通过机械方式开启灭火设备的启动方式。操作与控制(2)n火灾探测器的信号控制n当采用火灾探测器时,灭火系统的自动

16、控制应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n延迟时间n根据人员的疏散要求,宜延迟启动,但延迟时间不应大于30s。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延迟时间可设置为0s。安全要求(1)n疏散通道和出口n防护区应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出口,并能在30s内使该区人员疏散完毕。n在疏散通道和出口处,应设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n声光报警装置与放气指示灯n防护区内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n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放气指示灯和火灾声光报警器。安全要求(2)n指示标牌n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灭火系统防护标志。n机械排风装置n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置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n空气、氧

17、气呼吸器n设置灭火系统的场所应配备专用的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安全要求(3)n贮存容器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地下、半地下贮存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置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n设计后,应按防护区的最小净容积和最高使用环境温度进行灭火剂浓度核算。见规范表7.0.7。卤代烷自动灭火系统检测n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与卤代烷灭火系统的主要组件基本类似。贮存容器(1)6.1.1灭火剂贮存容器6.1.1.1 贮存容器外观(1)应无明显碰撞变形、缺陷(2)手动操作装置应有铅封。检测方法:检查贮存容器的外观、表面是否有变形,手动操作装置有无铅封。6.1.1.2 贮存容器规格技术要求:同一系统的贮存容器的规格

18、、尺寸要一致,其高度差不应超过20mm。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量同一系统的贮存容器的高度,其高度差不应超过20mm。贮存容器(2)6.1.1.3 贮存容器上的压力表(1)压力表应无明显机械损伤。(2)压力表在同一系统中的安装方向应一致,其正面朝向操作面。检测方法:查看压力表有无明显机械损伤,压力表安装方向是否一致,是否朝向操作面。6.1.1.4 贮存容器的名称和编号(1)应在其正面喷上贮存灭火剂名称的字样。(2)灭火剂名称下应用阿拉伯数字喷上每一个贮存容器编号检测方法:目测。贮存容器(3)6.1.1.5 贮存容器记录技术要求:应有永久性记录,其内容包括:编号、充装压力、充装日期。检测方法:查看是否

19、有永久性记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1.1.6 灭火剂增压精度(1)卤代烷灭火系统的贮存压力应根据环境温度按设计校正,校正压力不应低于设计贮存压力,且不得超过设计贮存压力的5。(2)同一防护区贮存容器内充装灭火剂量和充装压力均应相符。检测方法:查看每个钢瓶的充装压力并记录。贮存容器(4)6.1.1.7 贮存容器的安装(1)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其操作面距墙或操作面之间距离不宜小于1.0m,并不得增加灭火剂输送管道的管件。(2)贮存容器必须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与建筑构件固定应牢固可靠,释放灭火剂时不得产生晃动,且应作防腐处理,支架间距0.6m。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量贮存容器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技术

20、要求;晃动瓶架,观察是否牢固;进行联动喷射测试时是否产生振动。贮瓶间 6.1.2.1 贮瓶间温度技术要求:室内温度应为0-50摄氏度。检测器具:数字温湿度表。检测方法:在贮瓶间测两点室温取平均值。6.1.2.2 贮瓶间湿度技术要求:室内湿度不应大于85RH,检测器具:数字温湿度表。检测方法:在贮瓶间测两点湿度取平均值。6.1.2.3 贮瓶间照明灯光照度技术要求:贮瓶间照明灯光照度不得低于80LX,瓶头阀处照度不得低于100LX。检测器具:照度计。检测方法:用照度计测量贮瓶间照度和瓶头阀处照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集流管6.1.3.1 集流管外观(1)应采用焊接方法制造,焊缝处应平整,无气泡、夹渣等

21、缺陷;集流管焊接后,内外应进行镀锌处理。(2)表面应涂红色油漆。检测方法:查看集流管的焊接质量及是否进行镀锌和涂红漆处理。6.1.3.2 集流管泄压装置技术要求:安装有泄压装置的集流管,泄压装置的泄压口方向不得朝向人员通道。检测方法:查看泄压装置的泄压口安装方向是否朝向人员通道。单向阀6.1.4.1 单向阀安装技术要求:单向阀的安装方向应与灭火剂流动方向一致。检测方法:查看单向阀的安装是否与灭火剂流动方向一致。选择阀(1)6.1.5.1 选择阀外观(1)外观应无加工缺陷,无碰撞外伤。(2)铭牌标志齐全。检测方法:查看选择阀的外观有无加工缺陷,碰撞损伤,铭牌是否齐全。6.1.5.2 选择阀安装(

22、1)安装高度应便于手动操作,操作点距人员站立地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7m。(2)手柄应设置在人员站立的一面。检测方法:测量选择阀的操作手柄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否超过1.7m,手柄是否布置在人员站立的一面。选择阀(2)6.1.5.3 选择阀的防护区域标识技术要求:每个选择阀上均应配置标明防护区名称和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将其固定在操作手柄附又便于识别的地方。检测方法:查看选择阀上是否有防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是否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6.1.5.4 选择阀的连接方式技术要求:采用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道连接处宜采用活接头。检测方法:查看螺纹连接的选择阀,其与管道连接处是否采用活接头。气体驱动装

23、置(启动钢瓶)(1)6.1.6.1 外观(1)贮存容器无明显碰撞变形;手动按钮上有完整铅封;连接螺纹及密封端面无明显损伤或缺陷。(2)气动驱动装置的气体贮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检测方法:目测贮存容器的外表是否有明显碰撞变形,手动按钮是否有完整铅封:连接螺纹及密封端正是否有明显损伤或缺陷,用卷尺测量同一系统的贮存容器的高度,其高度差不应超过10mm。6.1.6.2 压力表技术要求:压力表上的指示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压力表的正面朝向操作面。检测方法:查看压力表上的指示压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压力表正面是否朝向操作面。气体驱动装置(启动钢瓶)(2)6.1.6.3 名称和编号 技术

24、要求:气体驱动装置的正面应标定驱动介质名称,如N2;在该名称下方标明对应防护区名称的编号。检测方法:检查气体驱动装置的正面是否符合上述要求。6.1.6.4 安装技术要求:气体驱动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小于一具驱动装置的直径;气体驱动装置应可靠地固定在支架上。检测器具:0-5m卷尺。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量驱动装置安装位置的偏差,查看气体驱动装置是否可靠地固定在支架上。电气连接线路n技术要求: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气连接线应沿固定灭火剂贮存容器的支、框架或墙面固定。n检测方法:检查电气连接线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电磁阀驱动装置6.1.8 电磁阀驱动装置技术要求: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应符合设计

25、要求,其行程应能满足系统启动要求,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检测器具:万用表、游标卡尺检测方法:用万用表测量电磁驱动装置的电源电压,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通电时检查电磁铁芯,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其行程,查看是否能符合系统启动时的要求。拉索式的手动驱动装置的安装技术要求:(1)拉索除必须外露部分外,采用经内外防腐处理的钢管防护。(2)拉索转弯处应采用专用导向滑轮。(3)拉索末端拉手应设在专用的保护盒内。(4)拉索套管和保护盒必须固定牢靠。检测方法:查看拉索式的手动驱动装置的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重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安装以物体的重力为驱动力的机械驱动装置时,应保证重物在下落行程中无阻挡。其行程应超过阀开启

26、所需行程25mm。检测器具:游标卡尺检测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其行程,查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气动管路(1)6.1.11.1 气动管路外观技术要求:外观应平整光滑;弯曲部分内外侧形状应规则平整。检测方法:检查气动管路的外观是否符合技术要求。6.1.11.2 气动管路的连接方式技术要求:应用护口式或卡套式连接,连接应紧密,并应符合标准规定。检测方法:查看管道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气动管路(2)6.1.11.3 气动管路的安装技术要求:(1)应平行或垂直布置,整齐且交叉少,平行或交叉管路之间的间距应保持一致。(2)平行管路应用管夹固定,管夹之间的间距不宜大于0.6m,转弯处或有接头处应增设一个

27、管夹。(3)管道应采用支架固定,管道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0.6m。检测器具:钢卷尺。检测方法:查看管路的安装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灭火剂输送管道(1)6.1.12.1 外观技术要求:(1)管道及管道附件应平整光滑,不得有碰撞腐蚀及加工缺陷;管螺纹锥角密封面不得有划痕、刮伤、凹陷、,啃刀等缺陷;管道及管道附件内外表面应进行镀锌处理,镀层应牢靠均匀,不得脱落。(2)管道和管件的外观应有按防护区装配顺序打印(钢印)的编号。(3)灭火剂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应涂红色油漆。在吊顶内,活动地板等隐蔽场所内的管道,可涂红色油漆色环。每个防护区的色环宽度应一致,间距应均匀。检测方法:查看管道及管件的外观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的

28、规定。灭火剂输送管道(2)6.1.12.2 管道连接方式技术要求: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大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检测器具:0200mm卡尺。检测方法:用卡尺测出管道的直径,检查管道的连接方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灭火剂输送管道(3)6.1.12.3 管道的坡度、坡向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管道应水平安装,不应设倒坡。检测器具:水平仪。检测方法:用水平仪测量管道的坡度,并观察坡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1.12.4 管道穿过墙壁、墙板的要求技术要求:管道穿出墙壁、墙板处应安装套管,穿过墙壁的套管长度应与墙厚相等,穿过楼板的套管应高出地面50

29、mm,管道与套管间的空隙应采用柔性不燃材料填塞密实。检测器具:05m卷尺。检测方法:查看管道穿出墙壁、楼板处是否有套管,用卷尺测量套管高出墙面和楼板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灭火剂输送管道(4)6.1.12.5 技术要求:管道不宜通过建筑变形缝,必须通过时应做防变形处理。检测方法:查看管道通过建筑变形缝时,是否做了防变形处理。6.1.12.6 管道末端喷嘴的固定技术要求:管道末端喷嘴处应采用支架固定,喷嘴距支架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检测器具:05m卷尺。检测方法:查看管道末端喷嘴处是否有支架固定,喷嘴距支架的距离应不大于500mm。灭火剂输送管道(5)6.1.12.7 管道的支、吊架间距技术要求

30、:管道的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表6.1规定的最大间距。检测器具:0200mm卡尺。05m卷尺。检测方法:用卡尺测量管道的直径,再用卷尺测量管道支、吊架的间距,查看是否符合上表的规定。支吊架之间的最大间距管 道公 称直 径(m m)1520253240506580100150最 大间 距(m)1.51.82.12.42.73.43.53.74.35.2喷嘴(1)6.1.13.1 喷嘴的外观(1)螺纹密封面良好,不得有划痕刮伤、凹陷、啃刀等缺陷,内外表面无脏物。(2)喷口或喷孔的尺寸,精度应达到设计和标准要求。(3)喷嘴上有型号、规格标记。(4)安装在吊顶下的不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连接管管端螺纹不应露

31、出吊顶,安装在吊顶下的带装饰罩的喷嘴,其装饰罩应紧贴吊顶。检测器具:0200mm卡尺。检测方法:查看喷嘴的密封面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内外表面是否无脏物,用卡尺测量喷口或喷孔的尺寸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喷嘴上是否有型号、规格标志。喷嘴(2)6.1.13.2 喷嘴的安装间距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防护区平面上的任何部位都在喷嘴的覆盖面积之内。检测器具:020m卷尺。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量两相邻喷嘴的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6.1.13.3 喷嘴的连接技术要求:喷嘴与连接管之间应采用密封材料。检测方法:查看喷嘴与连接管之间是否采用密封材料。防护区设置安装要求(1)6.1.14.I 管网灭火系统的防护区

32、面积和容积技术要求:当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容积不宜大于2000 m3,检测器具:050m卷尺。检测方法:卷尺测量一个防护区的面积和容积,查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6.1.14.2 无管网灭火系统的防护区面积和容积技术要求:采用无管网灭火装置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100 m2,容积不宜大于300 m3,且涉及的无管网灭火装置数不应超过8个。测量器具:050m卷尺。测量方法:卷尺测量一个防护区的面积和容积,查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防护区设置安装要求(2)6.1.14.3 防护区隔断要求技术要求:防护区的隔墙和门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

33、于0.25h。测量方法:核查有关资料。6.1.14.4 防护区开口设置(1)防护区不宜开口,如必须开口时,宜设置自动关闭装置。(2)设置自动关闭装置确实有困难时,不能关闭的开口面积不宜过大,并应能保证防护区内灭火剂的浸渍时间。(3)扑灭固体火灾时,灭火剂浸渍时间不应小于10min;扑灭可燃气体火灾和甲、乙、丙类液体火灾时,灭火剂浸渍时间必须大于1min。测量器具:05m钢卷尺测量方法:核查资料,检查开口面积防护区设置安装要求(3)6.1.14.5 泄压口设置技术要求:防护区内设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其位置应在距地面高度23以上的室内净高处。防护区设有防爆泄压孔或门窗缝隙没设封条的,可不设泄压口

34、。测量方法:目测泄压口的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防护区设置安装要求(4)6.1.14.6 安全要求(1)在经常有人的防护区设置的卤代烷气体灭火装置应有切换自动控制系统的手动装置。(2)防护区内应设置火灾和灭火剂释放的声报警器;在防护区外每一个入口处应设置光报警器和采用卤代烷灭火系统的警示及喷放指示灯标志。(3)在疏散通道与出口处,应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4)应在防护区疏散出口外设置有切断自动控制系统的紧急阻断装置,并应能自锁。(5)在防护区疏散出口外,应设置紧急启动手动装置,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测量方法:目测。防护区设置安装要求(5)6.1.14.7 自动控制启动条件技术要求:应在接到两

35、组或两种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检测方法:防护区内应设置两种不同类型或两组同一类型的探测器。只有当两种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的不同组火灾探测器均检测出防护区内存在火灾时,才能发出释放灭火剂的指令。系统功能测试(1)6.1.15.1 启动方式技术要求:管网灭火系统应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无管网灭火装置应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检测方法:目测。6.1.15.2 火灾报警系统与灭火系统的联动灭火测试(1)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后能正常启动,喷射正常;喷射时药剂喷放指示灯正常显示。(2)在第一组或第一种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防护区有声报警信号。(3)在第组或第二种火火探测器报

36、警后,防护区有光报警信号。(4)联动设备接到控制指令应可靠动作,能可靠切断火场电源。(5)被测钢瓶上压力表指针归零。检测器具:火灾探测器测试器,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灭火瓶组,秒表等。系统功能测试(2)检测方法:(1)任选某一防护区,选择相应数量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贮存容器取代灭火剂贮瓶,进行测试。(2)贮存容器与其它启动元件的连接方式不变。(3)打开控制台电源,将控制台的开关扳向“自动”位置。(4)用火灾探测器测试器分别对火灾探测器加烟加温使其报警,直至启动灭火系统,喷射出氮气或压缩空气。(5)将被测防护区的门窗打开。(6)观察氮气或压缩空气喷射是否畅通。(7)测定系统延时时间是否是规定的30

37、秒内,观察控制台烟、温两种报警是否按程序动作,药剂显示灯是否正常。(8)观察启动或关闭风机、排烟阀、通风空调口、切断火场电源的动作是否正常,声、光报警是否按程序动作。(9)观察被试钢瓶上的压力表指针是否归零。系统功能测试(3)6.1.15.3 手动灭火测试(1)启动防护区手动灭火按钮后,灭火系统应能可靠、正常的启动、喷射。(2)在报警、喷射各阶段,防护区有正常的声、光报警。(3)联动设备接到控制指令应可靠动作,能正常切断火场电源。(4)被测钢瓶上压力表指针归零。检测器具:火灾探测器测试器,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灭火瓶组,0一10Mpa压力表。检测方法:(1)任选某一防护区,选择相应数量充有氮气或

38、压缩空气的贮存容器取代灭火剂贮瓶,进行测试。(2)贮存容器与其它启动元件的连接方式不变。(3)打开控制台电源,将控制台内转换开关扳向“手动”的位置。(4)将被测防护区门、窗打开。系统功能测试(4)(5)用火灾探测器测试器分别对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送烟加温使其报警。(6)按下手动灭火按钮启动灭火系统。(7)观察喷射管路、喷嘴是否畅通,管道是否有泄漏现象。(8)观察启动或关闭风机、排烟阀、通风空调口、切断火场电源的动作是否正常声、光报警是否符合要求。(9)观察控制台声光报警显示是否按程序动作,药剂释放显示灯是否正常。(10)测试后更换作测试的贮存容器,使系统恢复工作状态。6.1.15.4 紧急阻断

39、功能技术要求:在系统延时时间30s内按下紧急阻断按钮,系统应停止动作。检测器具:秒表。检测方法:二次报警后,按下紧急阻断按钮30秒后,查看灭火系统是否动作。系统功能测试(5)6.1.15.5 灭火测试:根据用户和消防监督机构要求确定是否进行。(1)要在10秒(特殊情况不宜大于15秒)内可靠扑灭模拟的初期火灾。(2)末端喷嘴最低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31Mpa。(3)检查防排烟设备、电动防火阀、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及关闭空调、风机,切断火场电源等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显示功能是否正常。检测器具:示波器、动态应变仪、电阻箱、活塞式测力计、压力传感器、交流稳压电源、压力表、点式测温仪、连续记录浓度分析仪、

40、录音机、列线话筒、秒表。检测方法:(1)任选某一防护区,按设计工况进行,(2)将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集流管压力表位置上和末端喷嘴处。(3)在防护区内,设四个取样点,上下各取两点。(4)打开示波器,动态应变仪、浓度分析仪、测温仪等预热5min。系统功能测试(6)(5)测试前标定压力传感器。(6)将灭火测试模型(A类或B类)在防护区内布置好。(7)将控制台上转换开关扳向“自动”位置。(8)检查系统启动电源。(9)检查防护区门窗是否关好。(10)将灭火测试模型点燃,记录从火灾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起,到控制台发出灭火指令时止的时间;记录灭火剂开始喷射到喷完的时间(是否符合喷射时间);记录防护区内灭火剂分

41、布浓度、保持时间,对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末端喷嘴压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1)检查系统各种声、光报警信号是否按程序动作,并能消音阻断。(12)检查防排烟设备、电动防火阀、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空调、风机、火场电源等是否正常动作和显示。(13)观察灭火是否可靠,有无复燃可能。(14)测试后再标定压力传感器,供数据处理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n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n混合气体和三氟甲烷灭火系统与高压二氧化碳系统的检测方法一致。一般规定(1)6.2.1.1 合格证技术要求:系统贮存容器、容器阀、集流管、单向阀、选择阀等应具备强度测试、密封性测试及各部件产品合格证。检测方法:查看各种产品的各

42、种合格证是否齐全。6.2.1.2技术要求:(1)系统各部件外观均无明显碰撞变形和缺陷(2)系统各部件的安全标志应完备正确。检测方法:目测、手感。一般规定(2)6.2.1.3 颜色技术要求:贮存容器外表面及灭火剂输送管路的外表面应涂以红色标志。检测方法:目测。6.2.1.4 记录技术要求:贮存容器应有永久性记录,其内容包括编号、药剂充装量和充装日期,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测方法:查看贮存容器是否有永久性记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规定(3)6.2.1.5 操作方式技术要求:二氧化碳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用于经常有人的保护场所可不设自动控制。检测方法:

43、检杳系统是否按规范设置了三种启动方式。全淹没灭火系统(1)6.2.2.1 开口设置技术要求:对气体、液体、电气火灾和固体表面火灾,在喷放二氧化碳前不能自动关闭的开口,其面积不应大于防护区总内表面积的3%,且开口不应设在底部。检测器具:05m卷尺。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量不能关闭的开口面积、位置是否满足技术要求。6.2.2.2 浓度与设计用量技术要求:二氧化碳的浓度与设计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检测方法:将二氧化碳的浓度与设计用量同规范要求相比较,是否满足要求。全淹没灭火系统(2)6.2.2.3 防火阀(1)应具有产品合格证。(2)防护区用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检测方

44、法:电信号模拟二氧化碳喷放测试,观察防火阀的信号指示或测定防火阀的电信号,是否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关闭。6.2.2.4 固体深位火灾技术要求:对固体深位火灾,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在喷放二氧化碳前应自动关闭。检测方法:检查电信号模拟二氧化碳喷放测试是否在喷放前自动关闭除泄压口外的其余开口。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6.2.3.1 空气流动速度技术要求: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检测器具:风速仪。检测方法:用风速仪测量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得大于3ms。6.2.3.2 遮挡物技术要求:喷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嘴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检测方法:目测。6.2.3.3 喷

45、嘴位置技术要求:喷嘴的数量与布置应使喷射的二氧化碳分布均匀。检测方法:目测。系统组件(1)6.2.4.1 管道(1)输送二氧化碳的管网管道内径应符合规范要求,流量和喷嘴入口压力通过计算确定。(2)应采用无缝钢管,并应内外镀锌。(3)可采用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或焊接。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的管道,宜采用螺纹连接。检测方法:检查二氧化碳的管道内径、管材、连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6.2.4.2 储存装置(1)应设检漏装置,当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损失10时,应及时补充。(2)储存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泄压动作压力应为190.95MPa。(3)应方便检查和维护,并应避开阳光直射。检测方法:检查储存装

46、置的布置是否设检漏装置,容器阀上是否设泄压装置,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及储存装置的布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系统组件(2)6.2.4.3 选择阀与喷嘴(1)选择阀的位置宜靠近储存容器,并应便于手动操作,便于检查。(2)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动作之前或同时打开。(3)设置在粉尘场所的喷嘴应增设不影响喷射效果的防尘罩。检测方法:检查选择阀的位置和动作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设在粉尘场所的喷嘴是否设有防尘罩。安全要求技术要求:(1)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防护区入口应设光报警器。(2)防护区入口应设灭火系统警示标志和二氧化碳喷放指示灯。(3)当系统管道设置在可燃气体、蒸气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场所时,应设防静

47、电接地。(4)设置全淹没灭火系统的场所应配备专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5)应在防护区疏散出口外设置有切断自动控制系统的紧急阻断装置,并应能自锁。(6)在防护区疏散出口外,应设置紧急启动手动装置,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检测方法:检查防护区应配置的相关设施及功能。系统功能测试(1)6.2.6.1 启动方式技术要求:管网灭火系统应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无管网灭火装置应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检测方法:目测。6.2.6.2 火灾报警系统与灭火系统的联动灭火测试技术要求:(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正常、可靠地工作。(2)灭火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应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

48、号后,延时30秒正常启动、喷射。(3)联动设备接到控制指令后应可靠工作。(4)在报警、喷射各个阶段,防护区有正常的声、光报警。系统功能测试(2)检测器具:火灾探测器测试器、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灭火瓶组、秒表。检测方法:(1)任选一防护区,选择相应数量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贮存容器,取代二氧化碳灭火剂贮瓶,进行测试。(2)贮存容器与其它启动元件的连接方式不变。(3)打开控制台电源,将控制台内转换开关扳向“自动”位置。(4)将被测区域门窗打开。(5)用火灾探测器测试器分别对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送烟加温,使其报警。(6)观察氮气或压缩空气喷射是否畅通,管网是否有泄漏现象。(7)测定系统延时时间是否在规

49、定的30秒内,观察控制台温、烟两种报警信号是否报警,药剂释放指示灯是否正常。(8)观察各种联动设备如:风机、排烟阀、空调风机、切断火场电源等是否联动正常,声、光报警是否按程序动作。(9)测试后应更换作测试的贮存容器,使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系统功能测试(3)6.2.6.3 手动灭火测试(1)启动手动灭火按钮后,灭火系统应能可靠、正常地喷射。(2)在报警、喷射各阶段,防护区有正常的声、光报警。(3)联动设备接收控制指令后应可靠动作,能正常切断火场电源。检测方法:(1)任选一防护区,选择相应数量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贮存容器,取代二氧化碳灭火剂贮瓶,进行测试。(2)贮存容器与其它启动元件的连接方式不

50、变。(3)打开控制台电源,将控制台内转换开关扳向“手动”位置。(4)将被测区域门窗打开。(5)用火灾探测器测试器分别对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送烟加温,使其报警。系统功能测试(4)(6)按下手动灭火按钮启动灭火系统。(7)观察喷射管路、喷嘴是否畅通,管道是否有泄漏现象。(8)观察控制台声、光报警是否按正常程序动作,药剂释放指示灯是否正常。(9)观察启动或关闭风机、排烟阀、空调风机、切断火场电源的动作是否正常,声、光报警是否符合要求。(10)测试后应更换作测试的贮存容器,使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系统功能测试(5)6.2.6.4 实际喷射测试:技术要求:该项是在用户和消防监督机构要求时,才作测试。(1)

51、火灾报警系统能正常、可靠地工作。(2)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装置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的报警信号后,延时30秒,正常启动喷射,并应有效扑灭初期火灾。(3)各联动设备接到控制指令后应正常、可靠地工作。(4)在报警、喷射各阶段,防护区有正常的声、光报警。(5)全淹没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喷放时间一般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人于7min,并应在前2min内使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局部应用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喷射时间一般不应小于0.5min,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1.5min。系统功能测试(6)检测器具:火灾报警探测器测试器、秒表、灭

52、火测试模型。检测方法:(1)任选一防护区,按设计工况进行。(2)打开控制台电源,将控制台内转换开关扳向“自动”位置。(3)检查防护区门、窗是否关好。(4)将灭火测试模型点燃,记录从火灾报警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起,到控制台发出灭火指令的时间,记录灭火剂开始喷射到喷完的时间,记录二氧化碳的保持时间,是否符合抑制时间要求。系统功能测试(7)(5)检查系统的各种声、光报警是否按程序动作,并能消音阻断。(6)检查防排烟设备、电动防火阀、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空调风机、火场电源等是否正常动作。(7)观察灭火是否可靠,有无复燃可能。房间密封性能检测房间密封性能检测n国外资料显示超过60%的系统初次试验失败,其

53、中超过75%的系统失败是由于房间泄漏引起的。n实际排放试验化费昂贵,对环境污染,会引起骚乱,一般无法进行。n“气体保护系统密封完善试验”试验装置与技术已在美国、英国、欧洲各国广泛采用。可取代化费昂贵的实际排放试验,对环境不造成损害,可对气体保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作出科学的评价。n该试验方法符合美国NFPR 12A附录B及英国标准BS5306。在美国、英国得到消防机构和保险商的认定,已成为气体保护系统竣工验收和日常维护的标准试验方法。房间密封性能检测内容房间密封性能检测内容n该试验方法可进行 (1)1301、1211、CO2及其他气体保护系统的模拟排放、泄漏检测试验。(2)全房间及吊顶下、地板空间当量泄漏面积测量。(3)现场标定校验试验。(4)残余灭火气体清除试验。试验装置试验装置 快装式门封闭装置 压力及流量表 计算机模拟排 流量风扇 放泄漏计算保持时间房间密封性能检测试验房间密封性能检测试验n现场试验录像结束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