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湾》创作背景和人物塑造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7419895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里湾》创作背景和人物塑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里湾》创作背景和人物塑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里湾》创作背景和人物塑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三里湾》创作背景和人物塑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里湾》创作背景和人物塑造(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里湾创作背景和人物塑造土地革命胜利后,封建经济制度被推翻,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迅速掀起了一场农村互助合作化 运动。这场运动持续几十年之长,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在这段时期内,以农 村合作化为题材,反映这场运动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的农村生活题材小说作品在中国当代 文学史上夜占有重要的位置,如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 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长篇小说三里湾描写了模范村三里湾在农村合作化进程中所 遇到的问题与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一、三里湾创作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广大农村 的生产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

2、土地革命后试行的农业互助组进入过渡时期后生产积极性明显下 降,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改变这一现状、有效促进生产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作家们也都到 各种社会主义工业或农业建设的业务中,跟着大家摸索经验。1951年春天,赵树理前往老解放区太行山了解农村工作如何转变,摸索经验。在革命由新民 主主义性转变为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性质的时候,他发现了阻碍当地农村工作的几个重要原 因:第一、在战争时期,群众是从消灭战争威胁和改善自己的生活上与党结合起来的,对于社会 主义前途的宣传接受的不够深刻(下级干部因为战时任务繁重,在这方面宣传得也不够),所以 到战争结束了便产生革命已经成功的思想。第二、在农业生产方面

3、的互助组织,原是从克服战 争破坏的困难和克服初分得土地、生产条件不足的困难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而这时候两种困难 都已经克服了,有少数人并且取得向富农发展的条件了;同时在好多年中已把“互助”这一初级组 织形式中可能增产的优越条件发挥得差不多了,如果不再增加更能提高生产的新内容,大家便对 组织起来不感兴趣了。第三、基层干部因为没有见过比互助组更高的生产组织形式(像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这样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在这时候,全国只有书目很少的若干个,而且都离这地 区很远),都觉着这一时期的生产比战争时期更难领导。当然,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仅限于太行山区。1952年,赵树理来到山西省平顺县川底村,前 后共住

4、了七个多月,亲身领导了参与了当地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这些亲身实践和在山西长治 专区试办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赵树理写作出了这部农业生产为题材的长篇小 说三里湾。二、三里湾中的范登高和王金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于一般小说中主要描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间的冲突与斗争,三里湾中塑 造的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中间人物”和“先进人物”。在赵树理的作品里,“中间人物”一般 是指“优缺点的农村干部和落后的农民”,小说中的村长范登高,党员袁天成,中农“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等人都属于这一类人。农民作为小生产者,思想上具有倾向发 展资本主义的一面。而正是这一种思想阻碍

5、着农村合作化的开展,这种思想侵蚀着一部分的社员、 一部分的青年,甚至是一部分的党员。为了批评这种倾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赵树理着重描写 了村长范登高。范登高,外号叫“翻得高”作为党员、三里湾的村长在经济上走的却是资本主义道路,他 热衷于故宫跑买卖,在支部做扩社动员的时候,以维护党的“自愿原则”为借口,反对扩社工作 的开展,却是怕别人都参加合作社后,自己不得不参加。在菊英分家的问题上,他以让菊英这个 进步分子留在马多寿家做些工作,主张糊涂事糊涂了。表面上是劝一劝大家好好过日子,只求没 事就好,但实际上是他知道菊英要分出来一定入社,保不定也会影响糊涂涂入社,所以才找些理 由来让他们维持现状。在政治

6、上,他是满脑子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在大会向大家检讨时还不能清 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站在群众的头上当老爷”与这些“中间人物”对应的是王金生、王玉生、王玉梅、范灵芝、王满喜这些先进的人物, 特别是党支书王金生与范登高两个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办社的工作中显示出高尚的品质、 丰富的智慧和耐心细致的作风,写着“高、大、好、剥、拆、公、畜、欠、配、合”等奇怪字眼 的笔记本充分的反映了他热心于工作。王金生的形象原形就是现实生活中在农村领导农民走社会 主义道路的一些好党员。他们都是不脱离生产的人员,但是能够把领导工作放在第一位,把个人 的生产放在第二位,经常为了会议、为了计划、为了解决个别问题 而废

7、寝忘食。他们的文化 程度一般都不甚高,但是对人对事都能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作出非常实际的具体对策。千头万 绪的事情碰在一个时期,在他们是见惯了的,可以分开轻重缓急一件一件处理。正因为农村中到 处有这样一些好党员,才把推广农村生产合作社形成一种全国性的运动。小说中不仅比较了范登高与王金生这两个形象,范灵芝与马有冀,王宝全家与马多寿家,都 形成了一个先进人物与中间人物,先进家庭与中间家庭的对比。而范登高与王金生这些个个性鲜 明的人物形象在农村合作化时期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真实的存在着,可以说,每一个农村都有一位 “翻得高”和王金生,都有那么几个“王宝全家”和“马多寿家”。三、旧的多新的少,有多少写多少

8、赵树理自己提出在他的作品中存在“重事轻人、旧的多新的少、有多少写多少”的问题,这 些问题在三里湾中同样出现了。就第二条“旧的多新的少”来看,虽然赵树理着力塑造了一 批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但却都略显单薄,如王金生只是一心为公,坚持党性。通过初中毕业生 范灵芝正面、侧面描写王玉生的聪明能干和热情无私。范灵芝作为一个掌握一定文化的知识青年, 朝气蓬勃,积极上进。“一阵风”王满喜“在自己的利益上不算细账一一在别人认为值不得贴上 整功夫去闹的事,在满喜为了气不平也可以不收秋也可以不过年”。这些先进人物的大公无私, 一心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农村合作化运动,个人性格上几乎不存在缺点。但也正是过于完美使得 人物

9、缺乏真实感和生活性,性格单一,偏向于概念化了。在对于可以称得上落后人物的“糊涂涂”、“常有理”、“能不够”、“翻得高”等人的形象却都 血肉丰满、栩栩如生。马多寿一家是小说中刻画最为生动的家庭,马多寿和他老婆、大儿子、大 儿媳都住在一起。这四个人都有外号:马多寿叫“糊涂涂”,他老婆叫“常有理”,他的儿子马有 余叫“铁算盘”,大儿媳叫“惹不起”有人把这四个人的外号连起来念,好像三字经一一 “糊涂 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简单的绰号在读者的脑海中立刻就能够浮现这四个人的形象。 特别是“惹不起”和满喜吵架、撒泼那一场面的描写,语言简单凝练,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将 “惹不起”这个愚昧自私、蛮狠撒泼

10、的农村妇女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这样两种形象描写的不同效果使得读者深刻记住的却是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落后分子,他们 形象的亮点多少掩盖了先进人物的光芒,使得小说批评“中间人物”为了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思想 而阻碍农村合作化运动进行的力度减小,矛盾不够突出,问题不够尖锐。而对于一般小说中强烈批评的反面描写,如地主、富农在农村中的坏作用,在三里湾中 则完全没有出现“反面人物”。赵树理后期作品主要是突出老一辈农民的精神品格,教诲青年一 代,孙犁说他这阶段的作品“多少失去了当年青春泼辣的力量”。赵树理小说特征之一是回答现实问题,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三里湾最早于1955年 在人民文学第一至四期连载,同年5月由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作为第一部描写农村 合作化的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小说中描写的人与事取材于作家亲历现实生活中的人 与事,为我国农村合作化运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 些方法。 赵树理:V三里湾写作前后,1955年10月4日,赵树理文集第四卷 黄修己:赵树理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陈荒煤等:赵树理研究文集(上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1955年10月4日,赵树理文集第四卷 赵树理赵树理小说全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见三里湾第六章“马家院” 孙犁:谈赵树理,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