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发展上海交大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7410954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9.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PIV发展上海交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PIV发展上海交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PIV发展上海交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PIV发展上海交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V发展上海交大(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PIV原理及其在流动测试中的新发展余俊 万津津 施鎏鎏刘应征(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摘要 本文阐述了 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作者课题 组的研究,介绍了 PIV在流动测试应用中的新发展。关键词PIV互相关非定常流POD1. 引言PIV技术是在传统的流动显示技术基础上利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全流场测 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流动实验技术,它综合了单点测量技术和显示测量技术的优点,既具备 了单点测量技术的精度和分辨率,又能获得平面流场的整体结构和瞬态图像。自PIV

2、技术出现以来, 被广泛的应用于国内各种与流体力学相关的研究中,特别是湍流测量、水动力学、两相流测量等1。鉴于PIV技术在流动实验方面无可替代的优势,其发展一直没有停滞。例如对粒子图像的分析 上,就经历过光学杨氏条纹法、自相关法到目前普遍使用的互相关法;在图像采集方面,从最早的 使用胶片相机或录像机到目前使用的CCD或COMS高速相机。随着近20年来计算机技术和图像 处理技术的进步,PIV技术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硬件的发展使PIV测试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本文主要介绍PIV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结合作者所在实验梯队现阶段实验成果,阐述在现有硬件设 备条件下,通过改进实验系统和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3、对PIV技术做出的新发展。2. 实验系统及原理PIV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图一,详见文献。在流场中散播一些跟踪性与反光性良好的示踪粒子, 用激光片光照射所测流场的切面区域,通过成像记录系统连续摄取两次或者多次曝光的粒子图像, 再利用图像互相关方法分析所拍摄的PIV图像,获得每一小区域中粒子图像的平均位移,由此确定 流场切面上整个区域的二维流体速度分布。目前,PIV技术已经成为流场测试中的主流技术,主要 由三个阶段构成:获得实验图像、互相关分析、实验数据后处理。根据图像采集方式、分析手段的 不同,可以划分为2D-PIV, 3D-PIV,HPIV (全息PIV)等。图一PIV原理图PIV系统有硬件和软件

4、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相机、激光光源、图像数据采集系统等。 软件部分包括系统的控制软件和图像数据分析软件。控制软件主要包括进行图像采集的控制程序和 激光、相机同步控制程序。分析软件的功能则包括粒子图像的处理和分析以及流场速度矢量的显示 和修正。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时,通常将图像按照一定的尺寸划分成独立的判读区,并假设在每一个 判读区内粒子具有同样的速度。通过对判读区进行信号处理,就可以得到相应判读区内的粒子位移 速度。逵飯拍摄两幅團像图二互相关运算原理假设连续拍摄的两幅图像t、t如图二所示,分别在两幅图像中相同的位置获取同样大小的两 0 1个判读区,假设从t到t很短的时间间隔At二t -

5、1内,判读区内粒子在两个方向位移为(Ax,Ay)。0 1 1 0把t时刻的判读区内流场图像表示为p(x,y)二I(x,y) + n (x,y),在At足够小的前提下,可以认为 0 1流场内部的相对变化并不剧烈,那么t二t +At时刻的判读区内流场图像可以表示为 1 0心 y)二 1 (x + Ax, y + Ay) + n2(X, y),其中 n1(x, y)、n2(X, y)为系统的随机噪声。计算 p(x,y)和q(x, y)的互相关函数r (t ,t )可以得到如下公式:pq x y+g +gr (t ,t )二 J J p(x, y)q(x +t , y +t )dxdypq x yxy

6、g g+g +g二 J J I(x, y)I(x + Ax+t , y + Ay +t )dxdyxy通过对I(X, y)自相关函数分析得到有如下不等式成立:r (t ,t ) r (-Ax, -Ay) pq x ypq由此可知,互相关函数的最大值所在位置对应判读区内粒子的相对位移,即粒子在时刻t、t之 0 1间的位移,进而可以计算出判读区内粒子在At内的速度。通过计算所有判读区对的互相关函数,就 可得到所有网格中心位置的平均相对位移,也就是示踪粒子运动的位移,进而得到整个二维流场的 速度矢量分布。在进行互相关运算时,如果直接利用函数定义来计算,计算量是非常大的。为提高运算效率,一般采用Fou

7、rier (傅立叶)变换的方法。通过进行两次二维快速Fourier (FFT)变换和一次FFT反变换就可以计算出互相关函数r (T ,T ),避免了积分运算,节省了计算时间。pq x y3. PIV技术的新发展3.1. PIV实验技术的新发展传统的PIV技术受限于相机及图像数据传输速度,其每秒拍摄的图像对数量比较少,一般仅为 3-5对,并且每对图像内的间隔At在毫秒量级,这就使PIV技术仅能用于低速流场的拍摄。所以传 统的PIV技术一般只能得到低速流场的瞬时速度矢量场。因为每个矢量场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大, 通常大于流场非定常特征的发生频率,所以仅用于对流场定常特征的测量和分析。近年来,采用“跨

8、 帧(Frame Straddling)”技术的高速CCD相机在PIV系统中应用逐渐普及,这种相机把每一个像素分 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感光元件,另一部分作为存储单元。这样第一帧图像拍摄完毕后,信号可 以瞬间转移到存储单元中然后进行第二帧图像的拍摄,转移速度达到微秒量级,甚至几百纳秒。配 合脉冲式激光器就完全可以达到超高音速流场测量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PIV技术的应用范围。实际上,多数PIV系统在拍摄图相对的时候,虽然图相对内的时间间隔At非常小,但是因为图 像数据采集系统的限制,图相对之间的时间间隔还是在微秒量级。而研究流场非定常特征的实验需 要长时间无间断等间隔的连续采样。为此,本文作者改

9、进了图像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磁盘阵列系统 (RAID )大大提高了测试系统的数据存储速度,使用连续式激光器和高速相机实现了长时连续图像采 集,满足了 TR-PIV(时变激光粒子图像速度场测试技术)的需要4。图三为两种PIV系统的时序控制 示意图。聲廳魔檻连皐魏琴器图三 两种PIV系统时序控制图此外,在实验中,经常遇到当u方向(水平方向)和v方向(垂直方向)方向的速度比超过10时, 较小的速度分量测量不准确的情况。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软件进行多次迭代或者判读窗口变性算 法,不过这会大大增加图像处理的时间,以迭代2次或使用2次判读窗口变性算法为例,都将加倍 计算时间。考虑到因为两个方向的速度差过大导

10、致计算失准,在实验时调整相机角度,使相机与所 测流场主流线不平行,在多次调试后可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减小u、v方向的速度差,从而减小计 算误差。3.2. PIV数据后处理方法的新发展传统的PIV技术由于硬件设备的限制,一般只能得到某些瞬态的速度场和最终的平均场,由于 得到的瞬态场时间间隔太大或非等间隔,故只能对流场的定常特征进行分析。通过采用上述的实验系 统,我们得到了方柱绕流湍流场的30000个连续等间隔速度矢量场,矢量场之间的时间间隔远小于 流场估计非定常特征发生频率,对矢量场中某一点进行谱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图四所示的功率谱图。图四 功率谱图在信号处理中,与信号时间移位相关的自相关函数最能完

11、整的反映随机信号的统计特征,而一 个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正是自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所以可以用功率谱密度来表征它的统计平 均谱密度5。在上述实验中,分析可以得到,流场中大尺度相干结构的脱落频率即功率谱曲线峰值, 为 f =0.5。随后,我们对流场中的参考点进行脉动量的互相关分析,并计算了互相关系数,对得到的 互相关系数图像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流场中规则旋涡向下游输运的速度6。其它实验数据后处理方法还包括POD(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本征正交分解)方法以 及通过PIV数据预测压力场。POD方法是从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发展而来的,其实质是在最小二乘的意义

12、下,客观地从 实验或数值模拟的数据中提取“最优”的正交基,逼近大量数据,以描述湍流数据库中数据集合的 特征。POD方法应用于湍流研究领域里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是提取流场中的大尺度结构,二是 以POD基建立低维动力系统,以研究大尺度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对PIV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大量速 度场,我们可以采用POD的方法,对流场进行分解和重构,提取流场中的拟序结构,同时可以得到 流场中不同尺度结构的能量分布7。PIV测量可以得到的最直观结果是流动的速度场,但正由于PIV采用的是非接触测量的方法, 无法获得测量区域的其他流动参数,这无疑是这种新测量技术的一大遗憾。我们可以借助数学的方 法,来弥补这种缺憾

13、。如果速度场的测量足够准确,根据PIV测得流场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中 同位网格形式的相似性,我们便可参考CFD的方法,按照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方程,推导流场中其他 参数,如雷诺应力、压力以及气动力等。4. 结论本文主要介绍了 PIV技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并结合作者研究梯队近期研究成果,阐述了其在 流动测试方面的新发展。可以预见,随着硬件设备的发展和图像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 PIV 技术的 应用范围必将更加广泛。参考文献1 Liu Ying-zheng, Cao Zhao-min. Resent progress on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in China.

14、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06, 18(1): 11-19.2 范洁川等. 近代流动显示技术.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125-126.3 崔恒. 流体二维图像测速技术的研究. 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06.4 余俊,万津津,施鎏鎏,刘应征.基于连续式激光光源的TR-PIV测试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录用.5 郑南宁, 程洪. 数字信号处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42.6 柯峰. 后台阶引射及窄宽度二维台阶绕流的湍流非定常特性实验研究. 学位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06.7 L.L.SHI. Unsteady measurements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past a 2D square cylinder by using TR-PIV . The12th Asian Congress on Fluid Mechanics (12ACF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