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典当业的历史发展资料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7400390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典当业的历史发展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三章典当业的历史发展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三章典当业的历史发展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典当业的历史发展资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典当业的历史发展资料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典当业的发展历史第三章典当业的发展历史第一节 中国典当业的发展过程第二节 美国典当业的发展情况第三节 英国典当业发展情况第四节 日本典当业发展情况第一节 中国典当业的发展过程一、典当的起源 我国封建社会最早把典当称“质”。“质”的行为起源甚古,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据民国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著北京典当业之概况一书考证:“周礼地官质人,掌稽市之书契,大市以质,小市以剂。孙诒让周礼正义,引惠士奇曰,质人,卖价人,民用长券,谓之质。王褒童约,石崇奴券,古之质欤,质许赎,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而逋逃之臣妾,皆得归其主焉,有主来识认,验其质而归之。”春秋战国时两国相交,为信守承诺,只有以人为质,如左传鲁哀

2、公八年鲁国以吴国王子为人质,“吴人许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其中的“当”即抵押之意。另外如史载秦昭王之子质于赵,燕太子质于秦等故事,说明当时因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人质现象非常普遍。这种以人为质的行为即是广义上最早的典质行为。从“以人为质”发展到后来的“以物为质”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必然。二、典当业的历史变迁 1、萌芽于西东两汉 2、兴起于南北两朝 3、成熟于大唐五代 4、立行于北金两宋 5、鼎盛于明清两季 6、衰落于清末民初 7、消亡于建国初期 8、复兴于改革当代 1、萌芽于西东两汉 到了汉代,作为充当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人们对货币需求越来越大,民间

3、高利贷十分活跃。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西汉吴楚七国叛乱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惟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因此富埒关中。”汉书贡禹传云:“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一岁有十二之利。”又汉书食货志合王莽传云“收息百月三”,如淳曰“出百钱与民,月收其息三钱也”。由于两汉时期私人质贷行为已相当普遍,“以物质钱”的典当行为便在这种私人高利贷活动中正式萌芽。“典当”一词最早连用,出现在南朝时期宋朝范晔所著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说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甘陵相刘虞

4、奉命攻打幽州,与部将公孙瓒发生矛盾。刘虞打算把受赏之财质押给外族,却被公孙劫掠。这是历史上最早把“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加以记载。它表明我国典当行为至迟在汉朝就已出现,距今约1800多年(前206-公元220),当时就有了典当萌芽。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秋根著中国典当制度史,他认为“因春秋战国以来高利贷的发展,动产抵押借贷至汉代已相当普遍,南北朝时期虽有所进步,却并无本质变化。因此,很可能是典当业在汉代即已萌生”。又称“私人典当业”,从其业务形式来看,汉代时期便已产生了。2、兴起于南北两朝 河南大学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主张始于汉代;近代杨肇遇中国典业、民国时期区季鸾广东之典当业认为产生于宋;

5、民国经济专家宓公干著典当论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最有力的证据便是正史里有明确记载的,见诸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甄法崇传一段文字:“法崇孙彬,有行业,乡党称善,尝以一束苎,就(荆)州长沙寺质钱,后赎苎还,于苎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道人惊云:尝有人以此金质钱,时有事不得举而失。檀越乃能见还,辄以金半仰酬。往复十余,彬坚然不受。”故事中“质”和“赎”就是一个完整的典当过程,典当物“苎麻”和“黄金”都能质(当)钱,其中的“寺库”,就是寺院仓库以施舍之闲资兼营典当的专门机构,也就是最初的“当铺”雏型。唐代诗人杜牧 七绝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据魏书释老志和洛阳迦蓝记记载:到北魏末年(公元543年)京师洛阳有佛寺1000多所,全国佛寺已达3万余所,僧尼达200多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数的10%。由于南北朝的帝王不时有舍身事佛,并以钱赎身的举动,不仅使佛寺的地位不断提高,而且也使佛寺的财富日益积聚。寺院经济空前发达,“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正因为南北朝时期的佛寺具备了日益雄厚的经济基础,由佛寺为主开设带有慈善性质的典当业“质库”就成为历史的可能。寺院香火鼎盛,财力日增,遂以一部份余资向平民发放钱款,既有慈善济贫之誉,又可坐收息利,客观上为典当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据北齐书后主纪记载: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北齐境内发生火灾

7、,百姓饥馑,齐后主诏令佛寺“质库”救济流民,即是政府支持佛寺开办典当业的实证之一。3、成熟于大唐五代 首先,所有制形式。典当从单一的寺库质贷逐渐发展为官营、私营、寺营三种质贷形式并存的兴盛局面。其次,名称。有称“质库”,有称“柜坊、僦柜、质舍、寄附铺”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僦柜”解释为“民间以物质钱,异时赎出,于母钱外复还子钱”,“寄附铺”则是唐人小说霍小玉传中的称呼。这说明唐代典当业官方称为“僦柜”,民间俗称“寄附铺”。其三,经营范围。不再像南北朝时期佛寺的质库那样,业务单一和仅具慈善性质,除经营典当业务外,还接受有钱人的低息存款、办理商业放款、代客储存财物、收取保管费等多种业务。其四,

8、典当物的。农村以农民的帛、粟、麦等农产品为多,城镇居民则以金银饰品和衣服等日常家庭用品为主。其五,典当对象。在唐代,不仅一般百姓生活中离不开典当形式的资金融 通,就是属于士大夫阶层的清贫官吏、闲散文人于生活所迫,也要进僦柜押物换钱。诗人白居易在杜陵叟一诗中写到:“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是对当时农民为向政府缴纳租税、典桑卖地的真实写照。诗人杜甫在曲江一诗中写到:“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反映了他不得不常常典衣换酒的窘境。诗人元稹在他追忆亡妻的悼亡诗中:“顾我无衣搜尽箧,泥他沽酒拔金钗”。也反映了他未显贵时常常上僦柜典当妻子嫁妆的情景。白居易在自咏老身示诸家属一诗中还写到:“

9、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反映了他老年典当衣物,换取药钱的生活场景。其六,政府监管。唐朝商办的僦柜(寄附铺)唯利是图,出现了经营者任意抬高利息,牟取暴利,平民百姓苦不堪言以至民怨鼎沸的问题。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宰相房玄龄不得不根据唐太宗的指令,在唐律疏义时第一次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对利息作了明确规定:“凡质举之例,收予不得逾五分,出息过其倍,若回利充本,官不理。”即规定僦柜存息5%,放息10%,政府不允许利上滚利。至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鉴于社会上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行为日益损害了一般庶民百姓的利益,甚至连政府机关也由财政提供称为公廨钱的本钱,创办“僦柜”生利,以解决

10、办公经费不足和官员的福利问题,迫使唐王朝不得不以皇帝诏书的形式发布命令加以整顿。诏令指出:近来公私放债,取息颇多。今后天下放债收息,私人只许四分,官本五分。即从唐初公私放债利息一律10%减为私人放贷息4%,公家放债息5%,从而进一步限制了高息放贷的暴利行为,如大唐六典卷六还专门对质贷利率作了具体规定。其七,课税。由于唐代的典当业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并且在当时200多个商业行为中属新兴产业和盈利大户,所以向国家缴纳税收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为解决国家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的问题,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下令由政府出面向所有在京师长安开业的僦柜“借钱”,推行变相课税政策,规定每户课

11、借资本金四分之一,共取得财政收入100多万缗。由此可见,唐代长安一地典当业的资本金就在400多万缗以上,占当时国家全年财政收入1200多万缗的三分之一以上。质贷业已成为唐代最大的商业。五代虽历时半个多世纪较为短暂,但质贷业却继承了唐代的形式和内容,取得了长足发展。4、立行于北金、两宋 到北宋年间,由于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对货币流通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川蜀一带铜又大量用于铸造佛像,因而造成了铜钱奇缺,不得不大量铸造铁钱应市。当时,10贯大铁钱重120斤,10贯小铁钱重65斤,铁钱量重面值小,民间流通不便,于是川蜀16家富商联合起来发行称为“交子”的纸币。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

12、,朝廷见纸币方向对头,有利可图,乃决定将交子发行权利收归官办,并改名“钱引”,在全国范围流通。南宋政府继续发行纸币,但改称为“关子”、“会子”。随着纸币的出现,原来唐代兼营相当于后世钱庄、保管库性质的典当业僦柜(寄附铺)营业范围发生了变化,自南北朝以后新增的业务都纷纷独立成新的行业。如原来经营纸币和铜钱兑换的业务就独立出来,成了专业的“兑便铺”。同时,北宋专业化分工的典当业也再次出现。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宋室南渡,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朝廷。由于北方离乱,士民工商纷纷渡江南下,大批生活无着的庶民百姓所引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朝廷为了融通资金,救济流亡

13、,稳定社会,巩固统治,偏安江南,采取三大特殊措施鼓励民间开办典当业。一是授官:明令凡开设典当者得授以朝奉郎官衔,跻身仕途;二是着装:许着皂衫、角带、不顶帽的吏员装束;三是免除赋税徭役。三条措施有力推动了典当业的发展。在北方与南宋对峙的金国典当业十分发达。金史百官志记载:“大定十三年,上谓宰臣曰:闻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或以利为本,小民苦之。若官为设库务,十中取一为息,以助官吏廪给之费,似可便民”。朝廷便在中都(今北京)、南京(今河南开封)、东平(今山东)、真定(今河北正定)等通都大邑设立官办的典当行,称“流泉务”,并派专门官员管理,设流泉使及流泉副使各一人,作为当铺的正副负责人。其质典库

14、达28所之多。金史百官志还记载了迄今见于文献最早的一部官营典当业管理规则,(公元1188年金世宗颁发)这是我国典当行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宋朝典当业随着都市经济发达日益兴盛。(1)资本形态:仍以官当、民当、寺库当并存于世。(2)对典当的称谓更加繁多:北方人叫“解库”,江南人叫“质库”,寺院有叫“长生库”,“普惠库”,又有叫“解质库”、“典库”、“抵当库”等。最早冠以典当名称称此行业的叫“典当质库”,见于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三三条。(3)行业招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绘有一座解库,门前挑出一个“解”字招牌,这是历史上所见的最早的典当业招幌图象。(4)行会组织。随着宋朝典当业的发达,行业中逐

15、渐出现“大佬”,会见外来商人,洽谈质贷利率,自成组织,正式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典当同业行会组织。5、鼎盛于明清两季 (1)元末佛寺典当消失。由于元代直至明代前期,元明佛寺大多迁建或新建于名山大川、人迹罕至之处,再加上民间商业典当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佛寺长生库已无生存环境,称为长生库的佛寺典当则从萎缩逐步走向消失。(2)明代民间商业典当兴起。随着寺院经济衰退消亡,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尤其明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萌芽,社会上民间商业典当快速发展,典当资本主要以商人资本为主,并且占有全部典当市场份额,因而民间商帮所开典当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山西晋帮和徽州商帮,以其经营典当业的规模之大、分布之广、获利之

16、多而著名,因而有所谓“无徽不典”的民谚。民营典当的内部经营不断呈现出条理化、规模化趋势,并产生初步分工。明神宗万历35年(1607年),为给国库收入开辟税源,朝廷对典当业专设了一个税种典税,可见当时典业的兴盛。(3)清代典当资本和经营形态多元化。清代时出现皇当、官当、民间商业典当三大典当资本和三种经营形态。在组织名称上也开始出现按资金大小、地区习惯分成典、当、质、按、押等五类。(4)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清朝典当业内部较之明代分工更明确,专业化趋势更明显,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有了相当提高,产生了典业须知录这样较为全面、完善的典当内部管理文献。(5)官员私开当铺成风。鉴于官员经商腐败,清朝作出不

17、许官员经商与民争利的规定,但不少官员还是转明为暗,继续开设典当铺。如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乾隆朝的宠臣和绅被查处的20条罪状之一就是违反朝廷政令以白银3000万两作为资本在通(州)蓟(县)等处私设典当75处与民争利。(6)典当经营规模前所未有。据东华录载:乾隆年间,全国当铺18075座,“京城内外,官民大小当铺六、七百座”;清嘉庆年间,典当业更是进入极盛时期,嘉庆17年即1812年,全国当铺23139座,年上交税银达11万两,可见其鼎盛之极。6、衰落于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中国典当业出现日趋衰落的趋势,尤其是本世纪30年代,全国当铺大约4500家,比150多年前的乾隆年间锐减70,比嘉庆年间

18、锐减80。衰落的主要原因为:清末民初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货币混乱,苛捐杂税,经济凋敝,造成典当业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另外,由于民国时期西方现代金融对我国日渐渗入,传统典当业在与钱庄、票号、票局及国内外资本兴办的借贷所、合作社、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未能及时转化经营理念,适应社会进步,导致典当满货亏损,资金枯竭,经营形势一落千丈。7、消亡于建国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出于稳定经济的目的,典当行没有被立即铲除,暂时保留,195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召开全国性反高利贷座谈后,开始在金融政策上对典当行进行限制。1956年前后,天津、上海等地当铺被改造成人民银行的“小额质押

19、贷款处”。随着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典当业作为一种高利贷剥削行业陆续被全部取缔,开始进入一个历史消亡期。8、复兴于改革当代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推进,1987年12月,我国大陆第一家典当行四川成都华茂典当商行正式复出成立,标志着在我国沉寂了三十余年的典当业奇迹般地苏复,并带动全国典当行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短短几年,全国典当行数量总计达3000多家。(三)新时期典当业发展概况 典当业复出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不少问题,如乱集资、高息吸收存款、私开分支机构等,严重干扰金融秩序。1994年,典当行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划归人民银行监管,同年8月人民

20、银行总行对全国典当业开始为期三年的清理整顿工作。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发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对全国典当业进行进一步规范。清理整顿结束后,全国重新核准的典当行为1350家,注册资本总计约80多亿,直接从业人员近一万人。2000年6月,因金融体制改革和人民银行职能转换需要,经国务院同意,典当行取消金融机构性质,作为特殊工商企业移交给国家经贸委监管,共移交1110家。2001年,国家经贸委会同公安部联合对全国典当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取消了一批不合格典当行,正式保留了890家。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发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鼓励典当行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拓宽经营范围,扩大经

21、营规模,规范健康发展。在新的政策鼓舞下,全国范围内兴起一股典当投资热,20012003年全国共新批典当行484家,新批分支机构34家,全国典当企业总计达到1408家(含分支机构),注册资本金为95亿元。2003年7月,国家机构改革,撤销国家经贸委,成立商务部,典当业划归商务部监管。2005年3月商务部、公安部联合颁发典当管理办法,2005年8月和2006年1月,商务部分两批审批新增典当行约600家,全国典当行总数量达到2000家。三、当前典当业的发展情况2013 年,中国典当行业发展迅速,从行业规模看,全国共有典当企业6833 家,分支机构744 家,资产总额1373 亿元,从业人员5.86

22、万人。其中,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5.1%。从典当业务来看,全国典当行业累计发放当金3336 亿元,同比增长24.7%,全国典当余额866 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全国房地产典当额1745.2 亿元,占52.3%;动产典当额955.8 亿元,占28.7%。从盈利能力来看,全国典当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34.1 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净利润34 亿元,同比增长3.6%。但需要注意,行业亏损面、亏损额较上年同期有所上涨。亏损面20.2%,同比上升6.3 个百分点,所有亏损企业累计亏损3.9 亿元,同比上升16%。从行业风险水平来看,全国典当行业逾期典当余额47.3 亿元,逾期率5.5%;绝

23、当金额15.9 亿元,绝当率0.5%,同比基本持平;企业风险基本可控。全国典当行业银行贷款金额44 亿元,占全行业资产总额的3.6%,仍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典当企业主要利用自有资金开展经营,风险传导性较低。第二节 美国典当业的发展情况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美国典当业的生存时间亦显得微不足道。然而,美国却是世界上惟一的尚未建国就有典当行的国家,并且是银行与典当行始终并驾齐驱的国家。经过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美国已成为全球典当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如同美国是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经济霸主一样,美国典当业在各个方面也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一、美国近代的典当行业一、美国近代的典当行业美国典当是欧洲移民带入的,

24、1657 年最早出现在纽约,但起初发展不快。美国独立战争后期,由于连年战争的巨大耗费,造成在发展工业经济相对外贸易过程中资金融通的迫切需要。1781 年12 月,经北美大陆会议批准,美国最早的商业银行北美银行成立,以后又相继出现了若干商业银行,主要负责办理存款、发放短期贷款等金融业务。尽管这些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其数量太少、分布不匀,而且对普通个人几乎不放贷款,不提供这方面的金融服务,所以不能满足战后广大社会下层人民日益膨胀的货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许多城市便于18 世纪末期开始大力兴办典当,由此打开了美国典当业迅速发展的序幕。19 世纪初期,美国典当业逐渐走向比较繁荣

25、的阶段。1819 年,纽约市有10 家典当行,均为依法向州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金融机构。那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大批工人陷于困境,纽约失业工人高达2 万其中许多人只得以贫穷之身,向典当行伸出借贷之手。在典当行数量方面,由于典当市场的逐渐扩大和膨胀,美国典当行的数量亦随之增加。到1911 年,美国全国共有注册典当行1976 家,按全国人口计算,平均约合4.57万人一家。1914 年,美国典当行的数量达到近代史上的最高峰,成为许多中小客户借贷资金的主要渠道。在典当行性质方面,尽管美国传统上以私立典当行为主,但仍有一些政府和社会团体创办的半慈善性典当行,类似于欧洲

26、大陆国家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所谓公立当铺或公共当铺。如美国的纽约州、伊利诺伊州和马萨诸塞州等州政府,都明文规定允许和支持这类典当行的兴办。而这类典当行在美国几次经济危机时期也出现得特别频繁,如雨后春笋一般,如1915 年全国共有38 家。在当物类型方面,近代美国典当业的经营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所见的当物为动产,主要包括早期的钻石、珠宝、玉器、手表、服装、及后来的汽车等。而在19 世纪当中,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广大贫困农民还以粮食进行典当,甚至以不动产土地通过出典方式向典当行借贷。二、美国现代的典当行业二、美国现代的典当行业美国现代典当业的分期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至20 世纪80 年代。在半

27、个多世纪的时间内,美国典当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伴随着拂之不去的明影。进入20 世纪后,美国国力增强,金融业空前发达,而位居民间金融领域中的典当业亦出现良好成长的势头。如纽约节俭贷款社,典当生意越做越大,其各方面的影响借助20 多个分支机构辐射到国内许多地区,在美国家喻户晓,具有相当高的企业知名度,在美国典当界极具代表性。二次大战后,美国典当业迅速衰落,兼并、破产此起彼伏,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80 年代。个别城市在10 年中有1/3 的典当行倒闭;许多城市的典当行则在典当老板退休或者死亡后因后继无人而歇业;另有一些城市的典当行被迫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扩充商业零售业务才能勉强生存下来;等等。如以纽约

28、市为例,1906 年曾有典当行250 家,到60 年代则减至150 家,至80 年代已所剩无几。三、美国当代的典当行业三、美国当代的典当行业美国典当业的重新崛起是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即指近10 余年来的当代美国典当业。在此期间,美国典当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典当业,无论是典当行数量、市场容量、发展战略,还是管理方式、营销手段、经营效益,都令世界各国的典当业望尘莫及。1988 年美国全国共有持照典当行6900 家,其数量相当于全国商业银行的1/2,超过全国储蓄银行和贷款银行总和的2 倍,当年典当业的贷款总额为3500 万美元,约合2.9 亿元人民币。然而10 年后的1998 年,美国共有持

29、照典当行1.5 万家,市场主体的数量足足增长了117.39%,增长速度之快,令人膛目结舌。与此同时,美国典当业的贷款总额则更有超大幅度的增长。目前美国全国共有典当从业人员7.8 万人,直接为3450 万社会公众提供典当服务。四、美国典当业的特点四、美国典当业的特点1、当户人数众多,典当应运而生、当户人数众多,典当应运而生在美国,没有银行帐户或者虽有银行帐户但却不想经常与银行打交道的人很多,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社会群体,故其一旦表现出融资欲望,便会成为典当行的潜在客户。1993 年美国全国有2500 万个家庭、超过7500 万人口没有银行帐户,这部分人很难获得信用卡或消费信贷,因此大多通过典当贷

30、款,以达到日常融资的目的。美国典当业潜在客户的典型特点是:年轻、受教育程度低、婚姻破裂、但职业比较稳定、急需提高养家糊口的能力。还有一些人虽有银行帐户,但其银行的信贷额度已经用完,只得转向典当求助。就是信贷额度尚存的人,若想从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贷款也十分困难,诸如要过信用审查、债权担保等关,迫使客户宁肯走向典当。作为典当行的目标客户。所有这些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在1.8 万-3 万美元之间,其中有些家庭的年均收入为3.8 万美元,而且至少有14%的家庭的年均收入在7.5 万美元。此外,美国富裕的中产阶级也是典当不可忽视的一支潜在客户群。更有趣的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庄的好莱坞明星聚

31、居地,近年来一家开设于山上的“担保贷款者”典当行,也如同这座世界头号电影城一样而声名鹊起。2、当铺分布合理,典当方便快捷、当铺分布合理,典当方便快捷现今美国典当行遍布全国各地,从地域分布上看,尽管不够平衡,但总体上属于合理。如位于美国本土最南部的佛罗里达州,目前是美国50 个州中典当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超过任何一个州,共有各类典当行1300 家,约占全国典当行总数的1/10。在该州,行人漫步街头,代表典当的三个镀金圆球标识满眼都是,甚至比全球快餐大王麦当劳的金色双拱门标识还多。至于美国其他许多州的典当行,也都具有开业晚、成长快、布局合理的特点。美国典当行的选址,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位于繁华地段,

32、如一些典当行喜欢在郊区商业大道上安营扎寨,或在闹市商业区影剧院周围建点,旨在干方百计招揽顾客,于迎来送往中做“火”典当生意。另一类则位于居民社区,通常是在典当行方圆1-2英里的范围内,沿带有宽敞停车场的高速公路而建,为社区中的广大居民提供典当服务,由于“2 英里半径”之内,能使美国的当户感到最为方便,人们去典当行融资就如同去到处都是的麦当劳快餐连锁店一样舒心、快捷。故尔当户客流不断,典当行车水马龙。另外,无论典当行选址在何处,典当行老板都一致认为必须绝对安全,只有方便加安全,才能使典当行更吸引社会公众。由此可见,典当企业区域分布上的合理性,是当代美国典当业日益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同银行业的经

33、营方式一样,美国典当业的市场网络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借鉴了美国其它一些行业拓展市场的有效做法,从而使美国国内的典当市场越做越大,具有超强的生命力。3、连锁经营红火,企业效益显著、连锁经营红火,企业效益显著美国是全球企业连锁制的发源地。近年来,连锁经营方式地广泛渗透和应用到典当业。在美国,典当行既有单店经营或联店经营模式,也有公司化连锁经营模式。但美国的许多典当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典当行,纷纷采取连锁经营战略,以图扩大市场规模,保持优胜地位。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美国国际典当有限公司”。该公司建于1984 年,1990年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典当连锁公司和美国最大的跨

34、国典当公司及典当上市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市,其连锁典当行不但分布在美国国内,而且在英国、瑞典也有分支机构,如该公司在全国共有连锁典当行465家,平均每州可达9.3 家,其中在佛罗里达州有49 家连锁典当行。由于通过连锁经营和管理能够较快地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故该公司目前已成为美国典当业名列前茅的“龙头板块”,每年典当放款额最高约为4.4 亿美元,远远超过所有的竞争对手。第三节 英国典当业发展情况英国的典当业历史悠久,是西方典当业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典当历史。英国典当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1361年,伦敦主教迈克尔建立了具有官方色彩的公共典当行,这是英国最早

35、的典当行。中世纪时期,英国典当业种类齐全,既有民办典当行,也有教会办的公立典当行和官办的公共典当行。当时的官办典当行费用低,对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较有吸引力。英国典当行的传统标志是在典当行门前悬挂“三个球”(three balls)。一、繁荣阶段:产业革命至二战结束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英国典当业得到真正的大发展。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典当业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的英国典当行林立,号称比公共住宅还要多;当物种类繁多,但服装占总当物的60%至75%。1830年,英国持有经营许可证的典当行有1537家,到1864年增至2500家。典当行平均规模约为5000英镑,每年收当物为60000件。19世纪

36、英国已经出现典当行业组织。1810年,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典当协会成立,它是英国最早的典当组织,也是世界最早成立的典当业组织之一。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英国典当业比较兴旺。据马克思资本论中引用数据,1846年“伦敦有240家,各地1450家领有执照,所有资本估计100万镑”。二次大战刚刚结束时,英国拥有5000多家典当行,当物类别繁多,从衣服到钻戒等。在生意较多的周五或周六,一家典当行通常接待1000多位当户。二、衰退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二战结束后,由于英国陆续推行福利制度、物价上扬、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和各类信贷消费机构的增多,低收入阶层对典当行的依赖性降低,典当行逐步淡出百姓

37、的视野。人们日益追求资金融通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主要商业街银行网点密布,金融服务业日益健全。典当行的年回报率仅为2-3%,导致英国典当行和当户数量显著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英国典当行已减至不足50家,典当业被迫衰落入谷底阶段。三、复兴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典当业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改进业务经营形式,如采用连锁制,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客户,将普通商品销售和绝当物处理紧密联系等。同时,典当业是英国小额短期融资形式之一,也是英国金融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英国金融服务局估计,约有700万英国居民没有接受过银行或住宅协会的服务,他们因信用等级差而融资无门。上述因素

38、催生了英国典当业的复兴。1989年重组后的英国典当协会则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英国典当业营业额为6.5亿英镑,同比增长10%,平均当金为100英镑。英国银行信用卡年利率一般为18%,而典当行年当息及费用约为46%。由于典当属于消费者信用,经营许可证没有把典当业单独分类,因此无法精确统计英国现有典当行数目。英国典当协会估计,英国有1000多家典当行及其分店,其中加入协会的有500家,代表800多家典当行及其分店。从典当行规模看,英国大多数典当行规模较小,只有一家店铺。大约40家英国典当协会会员拥有两家以上分店,大约16家拥有5家以上分店。最大的典当行已经拥有50多家分店。规模较大的典当行实

39、行连锁化经营,极大地改变了典当行的公众形象。从当户分布看,英国当户一般为中低收入者,占80%。据英国典当协会的一份调查问卷,当户以30岁左右的女性为主,2/3以上的当户家庭有学龄孩子,他们是社会的低薪阶层(低于英国1.9万英镑的平均工资)或者是社会福利的受益者。第四节 日本典当业发展情况日本典当业的历史跨度仅次于中国,且其典当业又与中国典当业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如至今在日本人的口语中,当铺仍叫“质屋”,便是明证。原因是在从中国吸收佛教文化的过程中,日本僧人也把中国寺院设立质库的做法学到了手,并移植到日本国内。一、日本典当业的创建完善期日本典当创建于9世纪左右,时值平安时期(794-1

40、192年),主要是僧办典当。日本民当典当起源于镰仓幕府时期(1192-1333年),当时当铺被称为“库仓”。以后,民办典当大规模出现于室町幕府时期(1336-1578年),其中致富的商人开办的当铺被称为“土仓”。土仓不仅收当金银珠宝、衣物农具,有时也接受贵族、地主的土地作为抵押。德川幕府时期(1603-1867年)是日本典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此时起,日本当铺始称“质屋”。这一时期的日本典当业法律进一步健全,分布更加广泛,当户中武士增多。如史料载,那时“当铺广泛存在,几乎在每一个村镇都有,通过收当个人用品、家具从事放款活动”。“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将军的赏赐物,也被送进当铺,或是

41、出卖求现。”“甚至于有些穷武士,为了参觐当值必须由当铺借用衣服,回来时径直奔当铺脱衣奉还。”二、明治维新后的繁荣期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日本典当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有史以来的顶峰时期。明治初期,当铺数量最多,70年代中期,全国共有大小当铺25万家左右,典当放款总额为2500万日元,平均每家当铺放款1000日元。进入20世纪后,日本典当业仍有较强的生命力。1912年日本创办公益典当,至1929年全国发展到210家,这使日本典当业中的一个分支公益典当业已颇成规模。后来,公益典当机制还被日本引入其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如1912-1926年,台北、台中两城市均有公益当铺开办,当铺

42、主任受政府知事等官员领导,并设候补主任、管库等职,负责当铺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三、二十年代后的衰退期1923年,日本全国共有民办营利当铺19649万家,其中又属东京、大阪、神户、名古屋、京都、横滨等6大城市当铺居多,达2393家。然而1925年即减少1797家,达17852万家,下降比例为91%。尽管此时当铺数量仍比当时所有的其他金融机构的总和大,但业已反映出日本典当业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的态势。四、二战后的复兴期二次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占领。初期,日本国内经济凋零,失业严重,社会贫困化迅速加剧,故典当业又从20世纪上半期的不断衰落重新走向繁荣。有资料显示,1952年,有一家名为“铃屋当铺”

43、的典当机构在东京创立。当时,正值战后不久的日本陷于极端贫困之中。该当铺每天接待的绝大多数客户都是填不饱肚子的贫苦人和大学生,他们用来典当的东西也基本上是值不了什么钱的破旧物品,但铃屋当铺来者不拒,典当交易量逐年递增,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日本许多人纷纷效法,也开始投资典当,致使国内当铺越开越多,到1960年左右,日本当铺的数量再创新高,达到2万多家,几乎与近百年前的明治时期的典当业相媲美。随着典当业的快速发展,日本国内各界对其关注的程度亦有所提高。如每年的7月8日定为日本的“当铺日”,这一天,日本全国的当铺都要进行盛大的宣传活动,把绝当的各类物品拿出来摆地摊,并高喊“大廉价”、“大出血”、“大甩

44、卖”等促销口号,旨在吸引过往行人或相关客户前往购买。五、当前日本典当业的新变化。(1)当铺数量减少 1987年时,日本的当铺数量还比较可观,如当时东京一地就有各类当铺近千家。但截止1998年底时,日本全国才有当铺4750家,数量比40年前下降了76.26%。当铺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及企业的福利状况大幅度改善,社会贫困化程度明显降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典当融资只限于救急而非救穷;B.日本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健全,国民在遇有疾病、意外事故等情况时,大多能从保险公司得到补偿,典当的救急功能也开始受到强有力的挑战;C.日本国内面向普通民众提供个人贷款的机构日益增多,部分当户被其分流,造

45、成典当市场出现萎缩。(2)典当机构调整 80年代以来,日本当铺的性质和组织形式出现了质的变化。首先是公益典当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全国现存的当铺均为民办营利性质,这与20世纪前期公益当铺在日本大行其道的情景已今非昔此。其次是当铺的结构展现出新的特点,除保留个人独资形式的当铺外,典当组织形式还出现了依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根据日本商法规定:当铺若是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金必须达到300万日元以上(约合22万元人民币);当铺若是股份公司,其注册资金必须达到1000万日元以上(约合67万元人民币);当铺属于个人独资经营的,则法律对其注册资本金的数额即名义资本没有明确规定。据统计,目前日

46、本全国总共4750家当铺,多为资本不高、规模很小的私立夫妻店。即使全国最大的典当公司,其企业注册资本金也仅为1亿日元(约合670万元人民币)。且迄今为止,日本尚无上市的典当公司,这与美国的现代典当业难以匹敌。(3)典当服务改善 尽管日本的当铺数量大幅度减少,然而日本典当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却有了很大的提高,迈上了新的台阶。近些年来,日本一些当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的需要,普遍进行了改建,装修得富丽堂皇,充分博取到广大客户的青睐。如前面提到的东京那家“铃屋当铺”,从外表上看依然是传统的旧式格局,但其内部装修与陈设令人耳目一新:四周墙壁上悬挂着著名影星的照片,不停地播放着流行乐曲,而且免费

47、为当户提供香烟和咖啡。该当铺的女老板常说:“纵然日本今天已变得相当富裕,但有些人还是乐意跑当铺,因为在这里筹集资金手续简便,省时省力。”因此,这家当铺从不拒绝任何一笔小生意,即便典当500日元的小钱在东京只够买一杯咖啡,他们照样热情接待这类当户。(4)资金来源稳定 当铺属于袖珍金融机构,这在日本也不例外。因而,当铺的资金是否充裕,直接关系到质押贷款业务的正常进行。据资料显示,目前日本当铺的主要客户为30岁左右年龄段、收入较低的个人,当铺向其放款的每笔数额一般在5万至15万日元之间(约合3600元至1.08万元人民币)。如东京铃屋当铺每天的典当金额平均为900日元,经营效益良好,资金需求量极大。

48、而依日本现行有关法律,允许当铺以自已的房产、仓库等不动产作为抵押,向银行举债,借贷经营,从而用于资金运作开展业务。(5)动产典当为主 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的典当物品几经变化,典当行收当的东西档次渐高,小型化、精巧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但仍以动产典当业务为主。据东京当铺公会200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战后三个时期的当铺各不相同。第一时期(19501965年):五大当物的排序为服装、手表、相机、珠宝和家用电器。此外饭锅、寝具、木工用具等日常生活用品也常被典当。第二时期(19661985年):五大当物的排序为手表、珠宝、相机、贵金属和家用电器。服装已很少用于典当,但高尔夫球会员证等有价证券则可典当。第三时

49、期(19862000年):五大当物变为贵金属、珠宝、手表、名牌商品和相机。事实上,其中珠宝、手表和相机始终是日本典当业务中的主要品种,50年不变。(6)未来发展趋势 如今日本典当业仍处于香火很旺的状态,全国1亿多人口,4750家当铺,约合3万多人一家,这在世界各国的比例也是很高的。不过,经过社会的长期发展,日本的融资体系和格局已基本定型,其模式为:大企业的资金主要由城市银行、信托银行、长期信用银行等大银行提供;中小企业的资金由当地的地方银行提供;而更小的企业的资金则由遍布全国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因此,日本的当铺主要担负着向公民个人发放质押贷款的职能,主要受理的当物也是常见的金银饰品、高档手表、家用电器等动产。据了解,日本典当业现今属微利行业,通常主要靠典当利息、手续费等综合费用来维持,且资金周转缓慢,各家当铺的资金平均周转次数为每年2次左右。这表明,典当业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行业,其在任何国家都只能是一个小行业,即一个袖珍金融机构支撑着一个微型金融市场。这就是日本典当业和全球典当业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真实写照和发展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