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397303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第八章第八章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预算体制的改革历程我国预算体制的改革历程1980年年1994年年实行高度实行高度集权的计集权的计划型财政划型财政体制体制实行实行“分分灶吃饭灶吃饭”的预算包的预算包干制体制干制体制实行分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体制制 时间时间一、高度集权的计划型财政体制一、高度集权的计划型财政体制计划经济时代,排队是一道不绝的风景。逐步下放财权逐步下放财权(一)统收统支体制的调整历程(一)统收统支体制的调整历程l1949194919521952年年 中央高度集权中央高度集权l 1953195319781978年年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领导、

2、分级管理中央中央地方地方收入收入支出支出(二)高度集中财政体制的特点(二)高度集中财政体制的特点l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l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l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运行失灵,管理失范。公社食堂大锅饭公社食堂大锅饭 二、转轨初期的财政体制:二、转轨初期的财政体制:“分分灶吃饭灶吃饭”的预算包干制的预算包干制体制体制(一)(一)“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的的调整历程财政体制的的调整历程 l19801980年年 划分收入、分级包干划分收入、分级包干l19851985年年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干l19881988年年 6 6种

3、形式的财政包干。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二)财政包干体制的历史功效(二)财政包干体制的历史功效l打破了长期以来财政统打破了长期以来财政统 收统支的局面收统支的局面 l支出安排以支出安排以“块块块块”为为 主,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主,较好地处理了中央 与地方的关系。与地方的关系。l分成比例和补助额由一分成比例和补助额由一 年一变,改为一定年一变,改为一定5 5年年不变不变 l支持其他领域的体制改支持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革。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初吴波在财政部大楼前年代初吴波在财政部大楼前 年年后吴波历任财后吴波历任财政部顾问,财政部顾问,财政部部长、党政部部长、党组书记,财政组书记,财政部顾问、党

4、组部顾问、党组成员。成员。(三)财政包干体制存在的问题(三)财政包干体制存在的问题l束缚企业活力的发挥。束缚企业活力的发挥。l强化地方强化地方“诸侯经济诸侯经济l中央调控能力弱化。中央调控能力弱化。l打破打破“统收统收”却未打破却未打破“统支统支l分配方法缺乏规范性和稳分配方法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定性。l地方控制权扭曲地方控制权扭曲l降低中央发挥调节地区收降低中央发挥调节地区收入分配的作用入分配的作用三、三、19941994年后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年后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19941994年分税制财政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体制改革的内容 19951995年的过渡期转年的过渡期转移支付移支付 200

5、22002年所得税分享年所得税分享改革改革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分税财政体制的框架我国分税财政体制的框架企业和个人企业和个人缴纳各项税收缴纳各项税收国家国家地方地方地方税地方税地方中央地方共享税地方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税(国税)中央税(国税)一、分税: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一、分税: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 分税的基本原则分税的基本原则 中央固定收入中央固定收入 :关税、消费税等:关税、消费税等 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增值税:增值税(中央分享(中央分享7575,地方分享,地方分享2525)等等 地方税地方税 :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

6、个人所得税 等等二、中央对地方实行的二、中央对地方实行的税收返还税收返还制度制度(一一)税收返还制度的基本内容税收返还制度的基本内容l19941994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l1994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41994年基数上实年基数上实 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是一种年年是一种年年都有的经常都有的经常性收入返还。性收入返还。(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法:(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法:19941994l计算计算19941994年税收返还基数年税收返还基数3.0119931994增长率两税本地区)扣减数未达

7、基数收入两税未达基数扣减数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返还额年税收核定(还基数税收返年税完成数金融企业所得年非银行所得税基数金融企业年非银行达基数扣减数企业所得税未非银行金融19941993(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法:(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法:19941994复征收数减免税恢核定的完成数实际两税年考核基数两税年核完成数考两税年考核基数两税年扣减数未达基数收入两税1994199319941993%1001993199319941994考核基数两税年考核基数两税年完成额实际两税年增长率两税年 注:增长率为负数的视为零增长。注:增长率为负数的视为零增长。(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法:(二)

8、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法:19941994l确定超增长目标奖励数3.0199319941994增长目标两税年考核完成数两税年返还奖励数年当年税收(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办法法:1994:1994l 确定未完成增长目标当年扣减数确定未完成增长目标当年扣减数 u(1 1)凡未完成中央下达的)凡未完成中央下达的“两税两税”增长目标,增长目标,但超过但超过19931993年考核基数的,只扣减当年税年考核基数的,只扣减当年税收收 返还数,不扣减税收返还基数。公式如下:返还数,不扣减税收返还基数。公式如下:7.019941994完成数考核两税增长目标数两税年返还扣减数年

9、当年税收(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办法法:1994:1994u (2 2)凡未完成中央下达的)凡未完成中央下达的“两税两税”增长增长目标,也没有达到目标,也没有达到19931993年考核基数的,除年考核基数的,除按公式三扣减基数外,当年还要扣减未达按公式三扣减基数外,当年还要扣减未达到增长目标影响中央的数额。公式如下:到增长目标影响中央的数额。公式如下:7.0199319941994考核基数两税年增长目标数两税年返还扣减数年当年税收(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法(二)税收返还计算的具体操作办法:1994:1994 例8-1假设:某省1993年税收返还基数为90

10、亿元,考核基数为100亿元,增长目标为115亿元;核定的减免税恢复征收数5亿元。(1)若1994年该省“两税”收入实际完成130亿元,计算当年税收返还基数和奖励数 (2)若1994年该省“两税”收入实际完成99亿元,计算当年税收返还基数和扣减数 (3)若该省1994年“两税”完成115亿元,计算当年税收返还扣减数 (三)税收返还的特点(三)税收返还的特点l采取基数法,保护采取基数法,保护地方既得利益的分地方既得利益的分 配方法。配方法。l地方在增量分配中地方在增量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速度所占比重下降速度过快。过快。三、保留原体制上解与补助办法,三、保留原体制上解与补助办法,并对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照

11、顾政策并对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照顾政策l 分税制保留原体制的分税制保留原体制的 上解与补助办法上解与补助办法,延续延续 了对民族了对民族 地区以往的地区以往的 照顾政策,实行新旧照顾政策,实行新旧 制度双轨并行制度双轨并行,并并1995 1995 年建立了过渡期转移年建立了过渡期转移 支付制度。支付制度。四四 、中央对地方资金调度比例的核定、中央对地方资金调度比例的核定(一)核定各地区资金调度比例的原则(一)核定各地区资金调度比例的原则l高效率。高效率。l科学性。科学性。l制度化。制度化。(二)资金调度比例的确定(二)资金调度比例的确定核定资金调度比例具体步骤核定资金调度比例具体步骤 :l确定采用

12、的确定采用的“两税两税”收入任务数。收入任务数。l确定确定19971997年中央税收返还数。年中央税收返还数。l确定确定19971997年中央税收返还净额。年中央税收返还净额。l计算计算19971997年各地区资金调度比例。年各地区资金调度比例。%100收入任务数两税该省上划中央体制上解数该省原税收返还额中央对该省调度比例某省资金(三)资金调度比例的具体操作办法(三)资金调度比例的具体操作办法l各地区省级国库在编制预算收入日报表时,按各地区省级国库在编制预算收入日报表时,按 本地区省级国库本地区省级国库中央预算收入日报表中央预算收入日报表中本中本 日收入的日收入的“一般增值税一般增值税”和和“

13、一般消费税一般消费税”数额乘以数额乘以核定的资金调度比例核定的资金调度比例,从,从中央预算中央预算 收入日报表收入日报表的的“预抵税收返还支出预抵税收返还支出”科目中科目中 划出,转入划出,转入省级预算收入日报表省级预算收入日报表中的中的“预预 抵税收返还收入抵税收返还收入”科目。科目。(四)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四)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l确定两税收入指标数确定两税收入指标数 。l核定开发区资金调度比例问题。核定开发区资金调度比例问题。l资金调度比例运行过程中可能与实际执资金调度比例运行过程中可能与实际执 行情况有出入。行情况有出入。五、税务机构分设实现税收的分五、税务机构分设实现税收的分征分管:

14、利弊共存征分管:利弊共存l(一)税务机构分设的有利效果(一)税务机构分设的有利效果(二)税务机构分设的弊端(二)税务机构分设的弊端l征管权限和事务划分存在交叉。征管权限和事务划分存在交叉。l国税与地税征管范围互有交叉。国税与地税征管范围互有交叉。l共享税征收上存在矛盾。共享税征收上存在矛盾。l机构分设使国税系统的纵向管理体机构分设使国税系统的纵向管理体制,同财政体制上的制,同财政体制上的“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原则不协调。原则不协调。l层层下达税收指标,形成层层下达税收指标,形成“买税买税”现象。现象。l乡镇一级的机构分设带来的问题更乡镇一级的机构分设带来的问题更为突出。为突出。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

15、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效果我国分税分级财政体制的效果l林毅夫提出,从林毅夫提出,从19941994年进行分税年进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已经走过了制改革以来已经走过了1212年,目年,目前有必要根据分税制改革的实践前有必要根据分税制改革的实践结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结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进行新一轮的税制制的需要,来进行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改革。l林毅夫说,林毅夫说,1994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有效地提高了中央财政进改革,有效地提高了中央财政进行转移支付的力量。不过,伴随行转移支付的力量。不过,伴随着分税制改革的成功,也出现了着分税制改革的成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

16、些问题。林毅夫一、一、分税制的功效分税制的功效l有效淡化各级政府对企业的有效淡化各级政府对企业的“条块分割条块分割”式的行政隶式的行政隶属关系控制,实现由属关系控制,实现由“行政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向向“经济性分权经济性分权”的转变。的转变。l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加大对农业与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加大对农业与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的支持力度。l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大。大。l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办法并用。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17、办法并用。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基层财政困难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基层财政困难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三、我国预算体制的改革取向三、我国预算体制的改革取向l中央财政承担调节各地区间差中央财政承担调节各地区间差异的责任。异的责任。l赋予地方必要的税权。赋予地方必要的税权。l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离,形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离,形成相对独立、自求平衡的中央预成相对独

18、立、自求平衡的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算和地方预算。第四节第四节 所得税分享改革所得税分享改革一、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内容一、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内容l 增量分成。增量分成。l 分享范围。分享范围。l 分享比例。分享比例。l 基数计算。基数计算。l 跨区收入。跨区收入。l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l 征管范围。征管范围。二、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二、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l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地区差距l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l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

19、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三、所得税分享改革存在的问题三、所得税分享改革存在的问题l内、外资企业税制不统一,导致企业不平等待遇,也内、外资企业税制不统一,导致企业不平等待遇,也给地方收入造成一定压力。给地方收入造成一定压力。l税制弹性较大,容易造成企业税负不平衡。税制弹性较大,容易造成企业税负不平衡。l征管范围的划分不利于税收平等和规范管理。征管范围的划分不利于税收平等和规范管理。l征管方式上会导致企业所得税负不平衡。征管方式上会导致企业所得税负不平衡。l部分税收优惠违背经济政策取向,并通过基数对地方部分税收优惠违背经济政策取向,并通过基数对地方财政产生不利影响。财政产生不利影响。四、完善所得税

20、分享改革的配套措施四、完善所得税分享改革的配套措施l改变改变“一税两制一税两制”,统,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降低税率,并规范税收降低税率,并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由中央切实优惠政策,由中央切实控制税权。控制税权。l改革个人所得税,建立改革个人所得税,建立分类与综合征收相结合分类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的税制模式 。第五节第五节 地方税体系的建设地方税体系的建设一、地方税的征收原则:受益的原则l受益原则:强调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的多负担,少受益的少负担,基本上没有受益的不负担。二、我国地方税体系建设中存二、我国地方税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 中央、地方政府间税种划分不规范,地中央、地方政府间税种划分不规范,地方税税源划分不具科学性。方税税源划分不具科学性。地方税管理权限划分不尽合理。地方税管理权限划分不尽合理。地方税管理系统与国税管理系统两者间地方税管理系统与国税管理系统两者间的关系尚未理顺。的关系尚未理顺。三、分税制下地方税体系的建设三、分税制下地方税体系的建设l推进地方税改革,扩大推进地方税改革,扩大地方对其税收的管理权地方对其税收的管理权l合理配置地方税种,统合理配置地方税种,统一税制,增加地方收入一税制,增加地方收入l在适当分散税权的同时,在适当分散税权的同时,整顿规范地方的收费权整顿规范地方的收费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