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397070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501.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都中医药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成都中医药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中医药大学(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内毒论内毒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医根底理论教研室 王承平 内毒论内毒论 内毒论内毒论 内毒论内毒论 内毒论内毒论 毒邪、内毒、伏邪的概念毒邪、内毒、伏邪的概念 毒毒?说文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往往而生 中医学中:中医学中:?内经内经?“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之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之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去其七“其病在于内,其治宜毒药其病在于内,其治宜毒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病因之毒的概念病因之毒的概念 广义之毒广义之毒 泛指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泛指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并

2、引起疾病的有害物质并引起疾病的有害物质。邪气。邪气 “避其毒气避其毒气 狭义之毒狭义之毒 为邪之壅盛蕴结,久郁顽为邪之壅盛蕴结,久郁顽恶如此成毒。恶如此成毒。邪与毒的关系:邪与毒的关系:邪气蕴毒,毒存于邪邪气蕴毒,毒存于邪 毒之来源毒之来源 外毒外毒存在于自然界中,自外而来,存在于自然界中,自外而来,侵犯人体为病。侵犯人体为病。六淫毒、疠气毒、六淫毒、疠气毒、药物毒、食物毒、水毒、药物毒、食物毒、水毒、气毒、酒精毒、虫兽毒气毒、酒精毒、虫兽毒 毒之来源毒之来源 内毒内毒由内而生由内而生 因脏腑功能紊乱因脏腑功能紊乱 阴阳气血运行失调阴阳气血运行失调 代谢产物未能及时、有效地去除并停留代谢产物未

3、能及时、有效地去除并停留 对机体造成损害的毒性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毒性物质痰湿毒、瘀血毒、恶血毒、滞气毒、痰湿毒、瘀血毒、恶血毒、滞气毒、败精毒、炽热毒、燥屎毒、尿毒败精毒、炽热毒、燥屎毒、尿毒 毒之来源毒之来源 瘀血毒瘀血毒 毒之来源毒之来源 炽热毒炽热毒 毒之来源毒之来源恶血毒恶血毒 伏邪伏邪 伏邪伏邪感邪后,邪气伏藏感邪后,邪气伏藏伏气温病伏气温病感邪后未能及时发病,邪气伏藏,感邪后未能及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疾病。逾时而发的疾病。源于源于?内经内经?,成熟于明清,成熟于明清?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金匮真言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伤寒例伤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

4、伤寒。不即病者,寒毒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之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藏于肌肤之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外毒、内毒、伏邪的形成特点外毒、内毒、伏邪的形成特点 外毒形成:外毒形成:1六淫毒、疠气毒,形成与时令气候、六淫毒、疠气毒,形成与时令气候、环境有关环境有关邪从皮毛口鼻而入邪从皮毛口鼻而入 郁久壅盛而成郁久壅盛而成2饮食、起居不慎,感染秽毒所致饮食、起居不慎,感染秽毒所致 临床中所论毒之为害,以外毒为多。临床中所论毒之为害,以外毒为多。内毒的形成内毒的形成 人体内有一整套动态的、完善的排毒系人体内有一整套动态的、完善的排毒系统统 脏腑、气血津液、通道组成脏腑

5、、气血津液、通道组成无论何种原因,致无论何种原因,致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 有毒之物产生有毒之物产生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气血津液运行障碍 不能及时去除不能及时去除 气化失常气化失常 积聚蕴结成内毒积聚蕴结成内毒 通道壅塞不通通道壅塞不通 脏腑功能紊乱,气机阻滞脏腑功能紊乱,气机阻滞主要病机主要病机 伏邪的形成条件伏邪的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1正气亏虚,病邪得以入侵正气亏虚,病邪得以入侵 2感邪较轻,或停留的部位较表浅感邪较轻,或停留的部位较表浅 难以激发人体明显的抗邪反响难以激发人体明显的抗邪反响 主要病邪:寒邪、暑邪主要病邪:寒邪、暑邪 伏藏的部位:伏藏的部位:肌肤、肌骨肌肤、肌骨 膜原

6、、膜原、少阴肾少阴肾 随体质而异随体质而异 邪气邪气得以得以伏藏伏藏 致病特点致病特点 外毒的致病特点:外毒的致病特点:1季节性、地域性季节性、地域性2毒性暴戾,易致变证毒性暴戾,易致变证3毒性秽浊,一毒一病毒性秽浊,一毒一病4毒邪深痼,缠绵难愈毒邪深痼,缠绵难愈5传染性、流行性传染性、流行性 内毒的致病特点内毒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机、壅塞通道阻滞气机、壅塞通道造成精微之物和代谢浊物的输送、变化不造成精微之物和代谢浊物的输送、变化不利利精微之物阻滞精微之物阻滞变浊变浊浊和瘀败浊和瘀败为腐为腐2障碍功能、伤耗精血障碍功能、伤耗精血痰湿毒痰湿毒肺功能肺功能燥屎毒、尿毒燥屎毒、尿毒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

7、能毒气升腾毒气升腾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瘀血毒、恶血毒瘀血毒、恶血毒耗血伤精耗血伤精造成恶性循环造成恶性循环 内毒致病特点内毒致病特点 3内毒之间、相互兼夹内毒之间、相互兼夹脏腑功能失常,通道壅塞是内毒产生的主脏腑功能失常,通道壅塞是内毒产生的主要病机要病机一种内毒产生如此可成为产生一种内毒产生如此可成为产生别别 种内毒的原因种内毒的原因内毒兼夹,病理过程复杂化内毒兼夹,病理过程复杂化4形成肿块,病证繁杂形成肿块,病证繁杂内毒瘀结日久内毒瘀结日久肿块肿块 内毒的致病特点内毒的致病特点 5易致中毒症与情志病易致中毒症与情志病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内毒积蓄缓慢、渐进内毒积蓄缓慢

8、、渐进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内毒积蓄,毒力增强内毒积蓄,毒力增强6病势缠绵,易致遗患病势缠绵,易致遗患内毒互结内毒互结阻滞气机、障碍机能、阻滞气机、障碍机能、损络败精、耗血亏津损络败精、耗血亏津 留下后遗症留下后遗症 伏邪的致病特点伏邪的致病特点 1初期可伴有表证初期可伴有表证2热势炽盛热势炽盛邪伏日久,化热生火,诱因引动伏邪,里邪伏日久,化热生火,诱因引动伏邪,里热外达,热势较盛。热外达,热势较盛。3病热较重,变证较多病热较重,变证较多4病程较长,难于速愈病程较长,难于速愈由于病邪内外相引,其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由于病邪内外相引,其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5多有诱因多有诱因新感时令之邪、其他因素新感时

9、令之邪、其他因素 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 内毒引起的病证繁多内毒引起的病证繁多1消渴病消渴病毒热内盛,壅塞通道,毒热内盛,壅塞通道,血津输布受碍,阴津亏损血津输布受碍,阴津亏损 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 2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脏腑紊乱,气逆上冲,热毒壅盛,炼液为痰脏腑紊乱,气逆上冲,热毒壅盛,炼液为痰痰热互结痰热互结热毒入血分,瘀毒痰胶结,阻滞清阳,清窍不利热毒入血分,瘀毒痰胶结,阻滞清阳,清窍不利热毒伤阴,虚火上炎,或致阴阳两虚热毒伤阴,虚火上炎,或致阴阳两虚 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 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 3痛风痛风饮食不节,湿热毒生饮食不节,湿热毒生脏腑失调,毒

10、邪滞留为害脏腑失调,毒邪滞留为害毒邪内伏,外因引动毒邪内伏,外因引动表现特点:表现特点:关节红肿热痛,呈突发关节红肿热痛,呈突发关节局部块瘰、痰核畸形关节局部块瘰、痰核畸形毒邪伤肾,肾功衰退血尿酸升高毒邪伤肾,肾功衰退血尿酸升高毒攻关节毒攻关节 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 4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瘀血、痰浊、热毒相合瘀血、痰浊、热毒相合壅滞于脑壅滞于脑损脑损脑 脑质溃破坏死脑质溃破坏死 脑质萎缩脑质萎缩 形成囊腔形成囊腔 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 内毒的病证特点内毒的病证特点 内毒病证的治疗特点内毒病证的治疗特点 排毒解毒调补排毒解毒调补为其主法为其主法排毒排毒疏通通路,排出毒素疏通通路,

11、排出毒素解毒解毒化解转化毒素化解转化毒素调补调补恢复脏腑功能及排素系统恢复脏腑功能及排素系统 解毒的具体方法:解毒的具体方法:益气化湿解毒、行气化痰解毒、益气化湿解毒、行气化痰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清热解毒清热软坚,荡涤肠道之毒清热软坚,荡涤肠道之毒 内毒病证治疗内毒病证治疗 消渴病:化痰、祛瘀、解毒消渴病:化痰、祛瘀、解毒半夏、白芥子、枳实、大黄、苍术、川芎半夏、白芥子、枳实、大黄、苍术、川芎 黄芪黄芪+山药山药 苍术苍术+玄参玄参 绿豆绿豆+苡米苡米 葛根葛根+丹参丹参 黄连黄连+僵蚕僵蚕 内毒病证治疗内毒病证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清泻心、肝、脾

12、三经之火清泻心、肝、脾三经之火选药:选药:牛黄、栀子、黄柏、芦荟牛黄、栀子、黄柏、芦荟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 内毒病证治疗内毒病证治疗 痛风痛风清热解毒,化浊利湿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阻断毒对机体的损害:金银花、芍药、蒲阻断毒对机体的损害:金银花、芍药、蒲 公英、野菊花、公英、野菊花、促进毒素排出:大黄、芒硝、番泻叶、土促进毒素排出:大黄、芒硝、番泻叶、土 茯苓、苡仁、车前子茯苓、苡仁、车前子调补: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调补: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 内毒病证治疗内毒病证治疗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安宫牛黄丸、清开灵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活血化瘀、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开窍醒神:至宝丹、苏合香丸至宝丹、苏合香丸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