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迁移整合创新——对语文高考备考的一点看法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17389104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以本为本迁移整合创新——对语文高考备考的一点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本为本迁移整合创新——对语文高考备考的一点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本为本迁移整合创新——对语文高考备考的一点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以本为本迁移整合创新——对语文高考备考的一点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本为本迁移整合创新——对语文高考备考的一点看法(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以本为本,迁移整合创新对语文高考备考的一点看法高考试卷科学性和导向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的方向为我们备考复习指明了方向,即在复习中要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处理好“源和“流的关系,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切忌“舍本逐末。针对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向,笔者结合具体事例对2004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现代文阅读、作文等方面,给予理性分析,对高考备考阐述一些看法。 一、语文备考的误区。 我们的高考语文的备考,往往会走进这样的误区,1片面追求课外知识及课外练习而丢弃课本;2所做的课外试题与课内知识脱节。表现在:对课文不重视,甚至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为了节省时间去进

2、行系统复习,连高中第五、第六册书也忽略甚至完全抛弃,这是非常不可取的的。另外,一味做大量的练习,模拟试题、仿真题满天飞,结果昏头转向,备考复习效果极差。这都是急功近利的盲目做法,不宜提倡。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从误区走出来,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2004年高考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我认为是近年来与课文结合较为紧密的一份试题,从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题目我们都可以找到试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即“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1、从教材中获取诗词鉴赏的能力 如2004年高考题语文广西卷第16题诗歌鉴赏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

3、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道题中考查了诗歌的意象杜鹃,这一意象在人教版的高中教材第四册剧本?窦娥冤?及诗歌?蜀道难?中都有出现涉及。在?窦娥冤?中涉及杜鹃的是窦娥许第一桩心愿时出现的唱词“望帝啼鹃,并且课文有有关望帝的注解;在?蜀道难?中涉及杜鹃的诗句是“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在?中有“庄生晓梦迷胡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些诗句都借杜鹃这一意象渲染了一种凄凉悲苦的气氛。由上可见,如果学生对这几处知识点较熟悉,那么,答这一道题第一问是易如反掌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较快的把握试题

4、中的诗歌的感情基调,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00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王维的?过香枳寺?,题目有关诗眼的鉴赏,其中涉及到诗歌意境的把握,更是教材中王维诗歌<<山居秋暝>>那种幽静凄清孤寂意境的再现. 2、从教材中获取阅读鉴赏的能力如广西2004年高考题的现代文阅读题的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原文的文段是: 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泼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作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

5、少呢?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这道题的答对率是较低的,答案是类比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为喝酒其余略,这种手法在教材?荷塘月色?中就有出现,并且是该文章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即“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故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段话中,作者用“酣眠类比满月的朗照,用小睡类比朦胧的月光,写得非常形象且有韵味。与郁达夫的快乐的死亡喝酒的类比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对该文段的这一手法较为熟悉且能灵活运用,问题定能迎刃而解。 3、从教材中获取高考作文的写作题

6、材 在高考作文备考中,许多考生在写作时总是感到素材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文。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意识的去开掘罢了。纵观近几年高考总分值作文,有较多的选材来自课文,如2004年的高考总分值作文中,如“幸福生活与思维方式一题,总分值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他人期望与自我认识一题的总分值作文?独上高楼?就选取庄子、李白、陶潜的历史人物的故事阐释了古人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论述了古人张扬的个性。还有项羽、刘邦、勾践、邹忌、凯勒••海伦等以及刘兰芝、葛朗台、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等古今中外的人物或人

7、物形象都成为了众多考生的作文素材。如果能灵活运用好我们课文中的素材,我想,定能克服作文应试时“巧妇难为无米之吹的问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因此,我们在语文备考过程中要注意与课本相结合,“以本为本,且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迁移、整合,进而到达创造性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表达等问题即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如,在备考中,尤其在古诗文、及现代文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回归课本,即对我们课文中优秀篇章文段的艺术技巧、表现手法、结构思路等都要很好的把握,并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较典型的迁移训练,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的能力;在写作方面,平时学习课文要注意课文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人生观、世界观、处世方法、认知事物等方面的联系,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课文为材料设计一些话题,提高对课文材料理解运用能力和敏觉性。我们只要能坚持“以本为本,整合创新这一原那么,相信定能走出语文高考备考的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