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副产碳酸氢铵新工艺

上传人:桂梅 文档编号:17388869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副产碳酸氢铵新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副产碳酸氢铵新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副产碳酸氢铵新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副产碳酸氢铵新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副产碳酸氢铵新工艺(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副产碳酸氢铵新工艺探讨摘要:对于利用焦炉烟道气吸氨副产碳铵新工艺进行了探讨。论证了该工艺 取代传统硫铵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指出了新工艺替代硫铵工 艺对于焦化企业减排治污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的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焦炉烟道气 氨回收 硫铵工艺 碳铵工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Investigation of New Process by Using Coke Oven Flue Gas to Absorb Ammonia By-product Ammonium BicarbonateAbstract: The new

2、 process of using coke oven flue gas to absorb ammonia by-product ammonium bicarbonate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new technology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ammonium sulfate process was discussed too,and the economic analysis was given in the articleThe superiorities of th

3、e new technology replacing the ammonium sulfate process were also indicated,which was helpful to reduce the emissions and control the pollutions of coke making plantIt is consistent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Key words:coke oven flue gas;ammonia collection;ammo

4、nium sulfate process;ammonium bicarbonate process引言我国是焦炭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以 2008年为例,全年焦炭产量 32700 万t,消费31487万吨,出口 1213万t,均居全球首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59.5%, 2009年我国焦炭产能达40400万t 1。按照保守的计算,我国焦化行业排 放的烟道气约4.06X1O14m3/a(焦炉煤气COG计)或5.67X1014m3/a(高炉煤气 BFC 计),折合 CO2 约 5.11X1010t(COG 加热焦炉)或 2.72X1011 t(BFC 加热焦 炉)2-3。长期以来,无论是以COG

5、还是BFC加热的焦炉,这部分废气以放空为 主,是焦化厂重要的污染物排放点。对于焦炉烟道气的利用人们多从其余热利用的 角度出发,如利用焦炉烟道废气余热进行煤调湿(CMC)炼焦4-6;也有人提出使 用焦炉烟道废气处理剩余氨水从而实现烟道气脱硫和减少废水排放7-8。但所有 的研究工作都是从减排和治污的角度考虑,并没有实现这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如何将减少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真正达到炼焦行业的清 洁生产的绿色化工理念是目前污染严重的焦化行业追求的最高境界。传统的有着“黑色化学”之称的炼焦行业一直是排污治污的重点和难点,在 全世界都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炼焦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6、如何实现碳资源的最 大利用和环境无害化。在炼焦过程中除生产出焦炭外, 还副产出大量的气体和液体 产物,其中烟道气和剩余氨水量是最大的。对煤气中的氨回收国内以硫铵法最多, 即利用硫酸吸收煤气以及剩余氨水经蒸氨后的富氨蒸气中的氨来生产硫铵9。硫 铵的氨回收工艺设备腐蚀严重,成本费用高,而且硫铵产品的市场不好,基本都是 亏损经营。而焦炉烟道废气基本直接排入大气,在“节能减排”呼声与日俱增的今 天这都是不和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 实现炼焦业的清洁生产及炼焦副产物的综合 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成为焦化工作者不二的选择。如能利用焦炉烟道废气为碳源,以 剩余氨水为氨源生产碳铵作为农用化肥,不但可以有效变废为宝,还

7、能解决长期以 来硫铵工艺设备腐蚀、生产运营成本高、产品市场不好等缺点。2. 可行性分析以现有保有量和产能最大的JN43型焦炉10为例,若年产100万t冶金焦 炭,煤气产率按350m3/1干煤,氨含量按10g/m3计11,则100万t冶金焦炭/a 的焦化厂氨产量为100X104/0.75X350X10X10-3=4.67X106kgNH3/a=4670 tNH3/a(0.75 为 全焦率)加热用COG或BFC组成见表12。表1 焦炉加热用煤气干基组成(V%)煤气种类H2CH4COCmHnCO2N2O2其它焦炉煤气55-6023-275-82-41.5-33-70.3-0.8H2S, HCN 等高

8、炉煤气1.5-3.00.2-0.523-2715-1955-600.2-0.4咼炉灰等当用COG加热时,假定煤气完全燃烧,CmHn按20%苯和80%乙烯计2,贝V叫込% % +仪如 + %朋+ 2叭旳%打x滋%= 7%+2.3%+25%+2X0.8X3%+6X0.2X3%=0.427 m3/ m3 干煤气对采用COG加热的焦炉煤气量按120m3/t干煤3,则CO2的排量为100X 104/0. 75X 120X0. 427=6. 83 X 107m3CO2/a=1. 34X 108kgCO2/a=13. 4万tCO2/a按照合成NH4HCO3反应方程式(1)。1)CO2+NH3+H2O= NH

9、4HCO3可知CO2远远过量,理论所需CO2量为12087t/a,生产碳铵量为21702t/a。实际碳铵产量为21702 t/aX0.75=16276t/a (0.75为减产系数)。烟道气的 采集量为1.10x4413471P=10% (折合 C021.34 万 t/a)式中 17 为 NH3 分子量,kg/kmol; 44 为 CO2 分子量,kg/kmol; 1.10 为 C02 过量系数。若用BFC加热时,碳铵产量不变,CO2过量更大,焦炉烟道气的采集量约为3.3%。帼滾炉牡綱产饌的輦匸莒羁E鬧九薫砸I玉貝机t 4.OifiaSL吕覃腌检氐瞰旦检T挨盘團札第-赛焙曙I礙孟地稀筑此洽11血

10、水检氓颈木叢、忆第二蔑10鳩】4澈抵水栖15阳*札堆啟命覲TM-ma; i9.ssaftjtf;皿般毕;如母議駆 眨埠犠勲 理囱炖l mu耳型通过分析可见,无论焦炉采用COG还是BFC加热,烟道气中CO2总是过剩的,为了 最大程度的回收煤气和剩余氨水中的氨,应使CO2适当过量。另考虑到反应吸收过 程的动力学行为,应尽量增加气相中CO2和和液相中氨水的浓度,因此对烟道气应 进行加压以增加气相中的CO2分压;对于氨水浓度的增加除对粗煤气进行加压外, 由于剩余氨水量大,可达到装炉煤量的14%12,浓度仅为0. 2-0. 25%(wt%)13, 应将剩余氨水先进行蒸氨提浓后的富氨蒸气加入粗煤气,然后将

11、脱氨富液进行两次 蒸馏提浓,先后达18-20%(wt%)和40-80%(wt%)的浓氨水后再进行碳化处理,考虑 到传质速率结合纯碱生产食盐氨水的碳酸化工艺14拟采用整体逆流工艺流程如图 1。3. 经济效益分析按100万t冶金焦炭/a产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见下表2。表 2 本工艺与传统硫铵工艺经济效益比较工艺种类总投资(万元)原料费用(元/h)动力费(元/h)污水处理费(元/h)工资(元/h)本工艺14155624450硫铵工艺2415132463133工艺种类管理、折旧、大修等(万元/a)支出(万元/a)收入(万元/a)收益(万元/a)本工艺17571775033硫铵工艺3001928870-1

12、058通过两种工艺的经济效益比较可见,采用碳酸氢铵法较之传统的硫铵法每年 可获利1091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另外,由于减少了炼焦工序烟道气的排放,社 会效益明显,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3R理念。4. 结束语随着人们日益强烈的环保意识的增强,在“谈焦色变”的今天,环境问题无 疑是制约炼焦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对污染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摆在焦化科技 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本工艺方案的提出是解决目前污染严重的焦化行业的点的 突破,它对于传统硫铵工艺污染腐蚀严重、生产运营费用高、产品质量差、附加值 低等缺点的改进不可低估,它打破了传统治理的只投入少产出甚至不产出企业不愿 投入的尴尬局面,对使用

13、 COG 加热的焦炉(由于 BFC 的毒害作用大部分焦化厂使用 COG加热)可减排C021.34万t/a,约占年排放烟道气的10%左右,实现了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参考文献:1 郑文华.我国炼焦化技术进步新动向R.辽宁鞍山:2009, 06.2 姚昭章,郑明东.炼焦学(第三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3 王育红,高建伟,严文福等.炼焦耗热量极限值的探讨J.煤化工, 2004(04):18-21.4 王景超,张善元.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其产业化现状J.现代化工, 2004,24(12):7-12.5 许铁建,郑瑞宏.节能转筒煤调湿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燃料与化工

14、, 2005,36(04):8-9.6 朱玉廷,康春清,房克朋.济钢焦化厂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探索与实 践J.山东冶金,2007,29 (05): 9-12.7 曹汉生.焦化厂剩余氨水预处理新工艺J.化工环保,2000,20 (04):55-56.8 邓斌利用烟道气处理焦化剩余氨水技术J.环境工程,2000,18 (03):17.9 库咸熙.化产工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10 于振东,郑文华.中国炼焦化技术进步R.天津:2008, 09.11 郭树才煤化工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2 李荣波.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与展望C. 2001年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1:91-9513 肖瑞华,白金峰.煤化学产品工艺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14 陈五平.无机化工工艺学下册(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