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各地名称的来历

上传人:友**** 文档编号:17388168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3.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各地名称的来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各地名称的来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各地名称的来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各地名称的来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各地名称的来历(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華北華南華東華中各地名称的来历華北各地名称的来历 華北:北京:以明朝正式定名得名 (京):取全稱之一為簡 稱天津:以天子渡過的地方名 (津):取全稱之一為簡稱河 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 (冀):以古代冀州為簡稱山西: 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 (晉):以古代晉州為簡稱內蒙古: 以大漠之南的蒙古得名 (蒙):取全稱之一為簡稱 北京最 初见于记载的名字是“蓟”,从先秦时代的北方重镇,到辽 陪都、金中都、元大都,再到明清的北京城,这座城市经历 了数千年复杂而漫长的演化历程。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 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 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 60 多个。 就大家熟悉和史 书

2、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 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 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 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 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 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 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 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1928 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 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 1368 年,朱 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 建

3、。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 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 1403 年,朱棣定都北平时, 才改名北京。1949 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1) 赵公口赵公即是传说中的财神赵公明。赵公口即是财神入 口。自元在北京建都以来,该地是由南进京必经之所,原有 一座财神殿,供奉财神之位。南方求官朝贡、输送银粮、商 人赴京都要先在此地暂住整顿,然后才正式进京。故有“财 聚四海、富汇五湖“之誉。 (2)保福寺退了休的太监在此 集资修建此寺,取福寿之意。 (3)象来街明清两朝,东南 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 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

4、养大象。古 代将大象视为太平吉祥的象征,寓万象更新之意。每当太和 殿举行盛典,象群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 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 蔚为壮观。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 (4) 八达岭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 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 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 区,可谓是交通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 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5)天桥原 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 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

5、桥”。 (6)大 栅栏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 500年的历史。明 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迁都北京后,为鼓励工商业发展, 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 至明中叶嘉靖时,这一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 市。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 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7)东四、西四全称 应该是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四”字即指在其十字街头的四 周路口,各建有一座牌楼,合起来是因四座牌楼而故名的。 东单、西单全称是东单牌楼,西单牌楼,“单”是指单独的 一个牌楼而言。 (8)大北窑出东便门,东北方向离城 3里, 地势广阔,土质细腻,向来

6、烧得好砖。多年以来,砖窑密集。 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 所以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标记物。久而久之,此地就叫 “大北窑”。 (9)亮马河东直门外有条小河,远来客商的 马车队来到这里,经常在河里给马匹洗涮,在河岸上晾干, 故名“晾马河”,后名“亮马河”。 (10)五棵松原为清提 督劭英之墓。墓内有五棵古松树,周边荒凉,当地人便以此 松树为地标,称该地方为“五棵松”。 (11)公主坟公主坟 位于复兴门外大街街心花园中,据载,该坟埋葬的并非真正 的公主,而是顺治皇帝母亲的义女孔四贞。其父叫孔有德, 汉人,立下赫赫战功,顺治皇帝视他为开国良将,顺治九年。 孔有德南征柳州

7、,阵亡。孝庄皇后将孔四贞认定为自己的义 女,留在宫中抚养,封她为和硕公主。孔四贞自幼善骑射, 通武艺,特赐继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后嫁内务大臣孙 延龄,并同往广西节制军务。孙后投靠吴三桂背叛清廷。孔 四贞坚决反对孙、吴的叛逆行为,率兵讨伐,平息云南叛乱, 康熙帝召她回京,并为她赐封王爵,成为清朝的一代女王。 孔四贞逝世后,清廷以隆重的葬礼相待,将她埋葬于此,并 称之为“公主坟”。 (12)王府井明代兴建紫禁城,达官贵 人在此修建王府,据明成祖实录载,这里被称十王府、 王府街,王府街旁西侧有一口远近闻名的优质甜水井,王府 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13)护国寺护国寺是北京八大 寺庙之一,始建于

8、元代。原为元丞相託克託官邸,初名崇国 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 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 化八年(1472 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 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 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14)神路街朝阳门外东岳庙前神路街名字来历非常简单, 就是东岳大帝这位“神”巡游所走之“路”。明清两代,每 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东岳大帝诞辰,除了官民都去敬香赶庙会 外,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东岳大帝出外巡游,明代的帝京 景物略中记载“帝诞辰,都人陈鼓乐、旌帜,楼阁亭彩, 导仁圣帝游。帝之游所经,妇女满楼,士商满坊,肆行者满 路,骈观

9、之。帝游聿归,导者取醉松林,晚乃归。” (15) 六里桥位于京城西南,是西南方向进城的主要通道。原建有 石桥,因距离广安门城门还有六里地,故称”六里桥”。(16) 万寿寺万寿寺位于西三环路紫竹桥东北,建于明万历五年 (1577 年),清代两次扩建,中路有七重殿,中路有山门、 天王殿、大雄宝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堂 万寿楼等,大禅堂后建有三座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 三山,假山上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大殿,山后为御碑亭。 乾隆曾三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东路为方丈院,西路为行宫 院,慈禧就曾住在这里。现大钟寺内的钟王“永乐大钟”原 在此寺中。 (17)铁狮子坟铁狮子坟不是以某个坟主的姓

10、 氏身份命名,而是以一对铁狮子命名。狮子自东汉以来一直 作为帝王公侯陵寝镇墓的神兽,多为石狮,铁狮子少见。这 对铁狮子镇守的墓主究竟是何人,已经很难查考。据当年参 加过购地工作的老人们回忆,墓主姓白,他的后人曾经要求 发掘墓穴。挖开后,发现墓穴中有两个放置棺木的台子。虽 然没有挖掘出什么东西,但是既然有铁狮子镇墓,估计不会 是一般人的坟墓,有可能早已被盗过。那对铁狮子后来一直 摆在东门口,成为北师大新校舍家属宿舍大门的标志。1958 年大炼钢铁时,这对铁狮子未能幸免,被送进了炼铁炉,化 为一文不值的铁水。 (18)索家坟北师大南门往西一带过 去叫索家坟,就是清初顺治帝钦点的康熙四大辅臣之首一等

11、 公索尼、康熙圣朝的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索额图的族坟坟 地。在师大为建设南部科研区购置的地界内有一座黑舍里氏 墓,墓主就是索尼的孙女、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索额图的 长女,一名 7 岁夭折的女孩,当地人称之为“姑娘坟”。(19 祖家坟位于海淀区东升乡马房村东,这里是祖大寿的墓地。 祖大寿,字复宇,明辽东宁远人,行武出身,勇敢豪爽,历 任游击、先锋、参将,在保卫宁远和锦州、与清兵作战中立 大功升前锋总兵。崇祯帝昏庸,将崇焕逮捕下狱后,辽东战 局逐渐失利,祖大寿在锦州孤城坚守,后因弹尽粮绝无奈降 清。 (20)花市大街位于崇文门外的著名的花市大街,得 名就是因其在历史上曾是专门卖花的市场。它既是卖鲜

12、花之 市,又是卖假花之市。这儿售的鲜花多来自丰台、黄土岗一 带的花农,也有一些是这里的售花店自己培植的。而这儿售 卖的假花名气更大,既有绒绢制成的细活朵花,也有通草花、 纸制花、绫缎花等大路货。花行、花店、花作、花局遍布街 巷,每逢集市,京城及外地的花客纷纷赶来趸货,在这条街 上,仅为安寓花行客商的旅店就有十几家之多,足见当时的 规模之盛。直至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北京沦陷后,花市的买 卖才萧条下来。 (21)火器营火器营位于海淀区蓝靛厂北。 清乾隆 35 年(1770 年)建,系火器营八旗官兵合操、演武之地。 火器营专职制造炮弹、枪药和各种战斗所需的火器,平时也 演习弓箭、枪炮技术,担负京

13、师的警戒任务。火器营城为长 方形,南北长约四里,东西长约一里,是一个独立的,带有 城墙和门。营中修五条横街,将各旗营区相隔开。每营章京 下设五个掰子,各负一档,分别负责政务、经济、户档、钱 粮、营务。街道、部分老营房屋尚存,是研究清代满洲八旗 历史重要实物资料。 (22)木樨地(园)以前北京城外, 杂草丛生,其中那里的苜蓿长的特别好(苜蓿可作喂马的饲 料),所以叫苜蓿地,后觉名字不雅改为“木樨地”。木樨园 也是如此。 1.东城区(110101):东城区因位于北京城内城 东部而得名。东城区历史悠久,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金代 为中都东北部,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明代永乐十九年 ( 1421 年)定都

14、北京,东城为 15 个坊。清代属大兴县, 东城驻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个旗。元、明、清三代 皇宫均建于今东城区域内。民国时,今东城区为当时的内一、 内三等区。新中国建立后,1952 年设东单区、东四区。1958 年东单、东四区合并改称东城区。(2010 年国务院批准与崇 文区合并为新东城区) 2.西城区(110102):西城区因位于 北京城内城西部而得名。西城区历史悠久,元、明、清三代 均为都城西半部。元大都五十坊,今西城境内有十九坊。清 八旗中有四旗驻防今西城境内。清光绪末年废除内八旗、外 五城旧制以后,五十多年间行政区划多次变动。1950年4月 18日,政务院批准将北京市调整合并为 1

15、6个区,今区境内 为第2区和第 4 区全部、第 5区之西半部及第 13、第14区 的一部。1952 年9月,市政府再次调整区划,今区境内为西 单区和西四区及海淀区、前门区的一部分,第2 区更名为西 单区,第4区更名为西四区。1958 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西 单、西四二区合并为西城区至今。1987 年9月北京市将朝阳 区马甸0.6平方千米划给西城。至此,西城区面积 31.66平 方千米。(2010 年国务院批准与宣武区合并为新西城区) 3. 崇文区(110103):崇文区因位于崇文门以南而得名。作为 文明古都的一部分,在今崇文区境内曾有过较为繁盛的时 期。元代,一些达官显贵开始在这里建宅第、修园

16、林。明, 永乐年间建天坛,正统年间建正阳门箭楼;嘉靖年间修筑外 城。1950 年5 月北京市城区调整为九个区(一区至九区), 原八、九区并为六区、十区改为七区,十二区改为九区。1952 年9月1 日又改六区为前门区,改七区为崇文区,九区撤销, 其东部从天桥南大街以东,珠市口东大街以南九个段并入崇 文区。1955 年9 月又将原东郊区的广渠门外和东便门大桥以 东部分以及丰台区的永外地区划入崇文区管辖。1958年6月 1 日在城区合并中,原前门区撤销,以前门大街为线,东、 西分别划属崇文、宣武二区。(2010 年国务院批准与东城区 合并为新东城区) 4.宣武区(110104): 宣武区因位于宣武

17、门以南而得名。宣武区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作为六朝古 都之始的金中都,即在现今的宣武境内。明清时期宣武作为 外城,由于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老北 京平民文化、商业文化、戏曲文化的繁荣,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宣南文化。宣武区是民国时期的北平外二区和外四区合并 而来的。开始把外二区和外一区合并称为“前门区”,外四 区称为“宣武区”,后来将前门区西部和宣武区合并称为“宣 武区”。(2010 年国务院批准与西城区合并为新西城区) 5. 朝阳区(110105):朝阳区因位于朝阳门外而得名。朝阳区 历史久远。从秦至隋唐,该地区属广阳郡,后属幽州所辖的 蓟县,辽时归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

18、路大兴府,元代将 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明清时属京师顺天府,仍 归大兴县管辖。1925 年设区,称北京市东郊区,1928 年改 为北平市东郊区,1958 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朝阳区至今。 6. 丰台区(110106):在金朝时就出现别墅群,名曰“远风台” 明朝时此处已出现村落,名曰“风台村”。另说金代都城有 丰宜门,门外设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丰”, 拜郊台之“台”,清朝称“丰台镇”,1952 年设区时因镇名而 得。商、周时代,丰台地区属古北京蓟城的郊野。秦时 置蓟县,治所阴乡城在今丰台镇南葆一带。至唐建中二年, 析蓟县西界为幽都县。今丰台区中部当时属幽都县;东部属 蓟县。辽会

19、同元年,改蓟县为蓟北县,开南乡大红门以北属 北泰元年,改幽都、蓟北为宛平和析津。金贞元元年又改析 津为大兴。同时,在今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地区属大兴县, 西部北公村以南属良乡县,中间大部分属宛平县。明代,今 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属大兴县,西部王佐乡北部及大灰厂一 带属房山县,王庄怪村以南属良乡县。清末丰台镇以东、 大红门以北划为城属区。1928 年 6月,丰台区东部属南郊区, 中、西部分属宛平县、房山县和良乡县。1950 年6 月,经北 京市人民政府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撤消建制的北京 市十八区并入第十五区。同年8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郊 区名称与城区衔接,原十四区改为第十一区,十五区改为第

20、 十二区。1952 年7月,又决定将十一区改为南苑区,十二区 改为丰台区。7.石景山区(110107):石景山区因“燕都第一 仙山石经山”而得名。解放后,北京市区划几经调整。 1952 年,撤销宛平县,成立丰台区、南范区、石景山区,隶 北京市。1958 年,南苑区、石景山区大都并入丰台区。1963 年,石景山区从丰台区分出成立石景山办事处,1967 年建为 石景山区。 8.海淀区(110108):海淀区因历史上此地有大 片水域而得名。海淀区在春秋战国时期,隶属于燕。随着我 国朝代的更迭和建制的变更,海淀地方的隶属也多次发生变 化。作为一个地区的兴起,则是与北京城的发展息息相关。 清代在这里修建

21、了大规模的园林建筑,圆明园、颐和园一带 成为皇家禁地。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1900 年八国 联军入侵北京,致使海淀区两次遭受劫掠。1949 年 1 月 10 日,十八区人民政府在海淀镇成立,1954 年6月“海淀区” 作为行政区划名称,正式在版图上出现。 9.门头沟区 (110109):门头沟区原名京西矿区,1958 年设区时,因圈 门至风口鞍这条沟叫门头沟,故因沟得名。门头沟区历史悠 久,从 1 万年前的“东胡林人”起,门头沟区地处古冀州。 周武王十一年设燕、蓟政区,区境属蓟,燕并蓟后,区境属 燕。明洪武元年,元大都改称为北平府,后又改为顺天府, 宛平县属之。嘉靖三十三年,沿河城地

22、区归属宛平县,至此, 区全境属宛平县。1914 年10 月,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宛 平县随属。1948年12月14日门头沟全境解放。到 1952年 9 月前,区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届河北省宛平县辖界,一 部分属北京市第 16区(曾称门头沟区、第28区、第20区) 辖界,包括今龙泉、永定、潭柘寺 3 镇范围。1952 年 9 月河 北省宛平县、北京市第 16 区并入京西矿区,今门头沟区全 境属京西矿区辖界。1958 年 5 月京西矿区调整区划后改称门 头沟区。 10.房山区(110111):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 山建陵寝,后置“万宁县”,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县”。 元世祖年间以境内的大房

23、山(也称房山)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1986 年,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以燕山区和房 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1997 年 11月 17 日, 国务院批准将房山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良乡。 11.通州区 (110112):通州区历史悠久,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早在新 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初始建路县,后先后 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1948 年 12 月通县解放, 分置通县、通州市。1958 年 3 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 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 年复称通县。通州历为京东交通 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 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促进

24、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享有 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1997 年 4 月 29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区人民政府驻通州 镇。 12.顺义区(110113):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 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后为顺天府所辖。民国三年 (1914)十月,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民国十年(1928) 六月,北京改称北平,顺义直属河北省。1948 年 12 月 8 日 顺义县城解放。 1949 年 8 月,顺义属河北省通州专署领导。 1958 年 4 月,划归北京市,1998 年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 销县制,设立顺义区。13.昌平区(110114):昌平

25、区于西汉 时在此设昌平县,名称来自汉代的昌平侯。周初属蓟国,后 归燕国,西汉始置县,明景泰三年(1425 年)迁县治于永安 城(现昌平镇)。正德八年(1513 年)升为昌平州(辖怀柔 密云、顺义三县)。1913 年改州为县,先后属京兆区、河北 省。1956 年划入北京市,为北京市昌平区。1960 年初,改 为昌平县。1999 年 9 月 16 日,经国务院批准,昌平撤县设 区。 14.大兴区(110115):在金代,金由元二年(公元1154 年),金企图代宋,便将当时的永安府改为大兴府,改析津 县为大兴县,寓疆域辽阔,兴旺发达之意。大兴因此而定名, 并沿用至今。(亦庄经济开发区属于大兴区) 1

26、5.怀柔区 (110116):怀柔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 1300 多年前的唐 朝就已经有了怀柔这个名称,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 柔县。而怀柔名字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 ,意思是招来安抚。公元 1368年明朝设置的怀柔县与今天 的怀柔区管辖范围基本相同。在古代汉语中,怀是来的意 思,柔是安抚的意思。 怀柔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以 德施政,民族团结,交融发展。 2001 年12月30 日,国务院 批准怀柔县撤县设区。 16.平谷区(110117):平谷区因其地 形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而得名。自汉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 平谷县,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之一。平谷县自汉高祖 十二年设县以来,历经

27、 2000 余载,期间,县有撤并,境域 多变,然县名一直延续至今。 1958 年3月,通县专区撤销, 平谷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同年10 月,划入北京市。 17. 密云县(110228):原密云县城南 15千米处有一高山,终年 云雾缭绕,故名密云山(现丰宁县云雾山)。县名来自山名。 明洪武元年省檀州入密云县。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密云县隶之。雍正六年改密云县直属顺天府北路厅。民国初 废顺天府,改称京兆,密云县属京兆;1928 年废京兆,改隶 河北省;1958 年 9月28 日归北京市所辖。 18.延庆县 (110229):延庆县早在战国时期就设立了县,名“居庸”。 元仁宗年间更名为龙庆州

28、,明永乐年间设隆庆州,明穆宗朱 载垕登基后改年号隆庆,由于避讳而改名为延庆州,民国年 间改为延庆县。1948 年 5 月 19 日,解放军解放了延庆县城。 延庆县属察哈尔省,1952 年改属河北省,1958 年 10 月划归 北京市。 天津从远古走来的天津,曾是一片退海之地。世 界上含沙量最高的黄河,历史上三次经天津入海,以惊人的 造陆能力淤积成天津平原。至今,在天津的上古林等地还残 存着一些贝壳堤,考古学家说,这是古海岸线的遗迹。天津 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开合与 时代变迁。而天津这一名称的由来,则始于中国的明代。明 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

29、在 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 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 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I399 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 1402 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 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 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 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 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 元 1404 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 天津共设三卫,驻军 1.6 万多人。于是

30、,人们又把天津叫做 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 由此而开始。 明建文二年(1400 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 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 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 年12 月23日) 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清顺治九年 (1652 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 和平区 晚晴时期,大部地区被英、法、美、日强辟为租界。 解放后,1956 年 1月,由民国行政一区改称和平区。 河东 区 河东区是天津的发祥地之一,自金代天津设“直沽寨” 至今,河东区迄今已有 800多年历史。因座落于海河东岸, 故

31、名为河东区。 河西区 1917 年,建成天津市第一个行政建 制区。1949 年天津解放,仍沿用民国六区旧称。1956 年, 市政府将六区改称河西区。1966 年 9 月,河西区更名为红旗 区;至1968 年1 月废止,复称河西区。 南开区 南开区原 是天津旧城迤南的开洼地带,清末人称此地为天津老城“南 边的开洼地”,1919 年境内成立了著名的南开大学,1952 年 10 月名为第七区。1956 年始设南开区之名。 河北区 地处 市区东北部,因大部分地域坐落在海河以北而得名。1952年 区境才有了完整的政区,时称三区,1956 年改称河北区。红 桥区 红桥区内的早期聚落大都出现在元代,1949

32、 年1月15 日天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国民党第九区公所,经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49 年3月12 日建立了第九区人 民政府。因界内子牙河上大红桥得名,改称红桥区。1966 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红桥区改称“红卫区”。1968年1月 恢复原区名。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 家综合改革创新区。2009 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滨海新 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 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 东丽区 东丽区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境内已有人聚居生息,当时为燕国辖地。1949 年9月, 分属天津县和宁河县管辖。1953 年5月,划归天津市管辖, 建立津

33、东郊区。1955 年5月,更名为东郊区。1958 年10 月, 并入河东区管辖。1962 年2月,由河东区划出,恢复东郊区 建制。1992年3月,东郊区更名为东丽区。西青区 西青区 境内陆地成型的年代始于唐代中、后期。北宋时期是宋、辽 两国的交界,明代分属河间府静海县和武清县管辖,清代归 属天津府管辖。1953 年西郊区成立。1992年3月更名为西 青区。 津南区 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面对渤海,背靠 市区,辐射华北,拱卫京畿,为兵家形胜之地。1946 年1月, 津沽县与津南县合并,称津南县。1953 年5月15日,建立 津南郊区,隶属天津市。1955 年 6月17日,津南郊区改称 南郊区。

34、1958 年9月13日,撤销南郊区,并入河西区。1962 年2月1 日,南郊区与河西区分置。1992 年3月 6日,南郊 区改称津南区,隶属关系未变。 北辰区 北辰之名出自论 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冠以 区名意喻天津北部一颗璀璨的明星。 武清区 武清区旧为武 清县,是华北最古老的县之一。关于“武清”两字的由来, 据郡县释名中解释:“武清取武功廓清之义也”。自此, 武清县名一直沿用下来,直到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 武清区。 宝坻区 宝坻自古是商业要地,据考证,早在 4000 多年前就被开发利用,秦城遗址等古迹遍布。金大定十二年, 因人烟繁庶,贸易兴旺,改为县。宝

35、坻区的“坻”字,原只 读“chi”,水中高地之意。据传,清朝乾隆巡游到此地,脱 口念成宝坻“ di”,从此就成了金口玉言。宁河区 雍正九 年(1731 年)析宝坻置县,据河北省县名考原称;“蓟 运河纵贯县境,时多水患,故县以宁河名。 2015 年8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宁河县,设立天津市宁河区。 静 海区 1108 年(北宋大观二年),置靖海县,其意是渴求安定 太平,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 1973 年8月1 日属天津 市。 2015 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静海县,设立 天津市静海区。 蓟县 蓟县,古称渔阳,春秋时期称为无终 子国,战国时称无终邑,秦代属右北平郡,唐朝设蓟

36、州。新 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辖县, 1973 年9月划归天津市,相沿 至今。 早在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封他的 第四子朱棣为燕王,率兵北上,攻打元军,民间称这次北征为 “燕王扫北” .朱棣从江淮一带迁来许多百姓在京、津一带安 家落户,开辟村庄.军队则战时打仗,平时屯垦.几年功夫,就改 变了元时的荒芜面貌.明太祖朱元璋因此十分高兴.燕王心想, 自己能文善武,功高望重,居诸王之首,日后定能继承皇位.没 料到朱元璋死时却让长子长孙朱允炆(建文皇帝)继位.燕王朱 棣认为是朝中奸臣捣鬼,就一面公开宣布在北京登基称帝(永 乐皇帝),一面兴兵伐罪,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一 天,燕王

37、朱棣督师来到三汊河口海河边,放眼一望,河里舟船相 连,岸上车车相接,夹岸人烟稠密,店铺林立,十分热闹.燕王问: “这是什么地方”左右回答是“小直沽”.阎王想了一下说: “这里有大城市的气势,况我大军路过此处,何以为小不妥 吧!”随臣连忙附和说:“请大王赐名.”燕王命群臣先试取几 个.大臣们取了几个歌功颂德的名字,无非恩、德、福、寿之 类.燕王听了未加可否,只是仰脸看天.群臣见燕王看天,料定 他意在“天”字上.一位大臣说可以改为“天平”,是天子御 驾亲征,除奸平乱时路过之地嘛.燕王还是不太满意.另一位大 臣说:“依臣之见,不妨改为 天津二字.”燕王听了很喜欢,吩 咐继续说下去.大臣得意地说:“吾

38、皇乃当今天子,奉天承运,吊 民伐罪,得民心,顺天意,所以叫天.吾皇树万世不移之基,亲率 文武百臣,千军万马,在此渡过河津,所以叫津.”天津由此得名. 朱棣定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因此天津又称津门.明 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O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 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 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 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海河: 说到天津,就不能不说海河,海 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是天津城市的象征,也是天津历史的见证. 老人们一提起天津,总爱说“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 关”.其实海河水系由五大干流组成,即南运河、

39、北运河、大 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这五条河在天津市区三岔河口汇入海 河,经海河流入渤海.海河贯穿市区,河床宽100250 米,流向 东南经大沽口流入渤海,全长 72 公里,在未建海河二道闸前 3000 吨级轮船可以直驶市区.天津市区基本上处于海河下游, 即这五大干流的下梢,因此,确切地说应该是“五河下梢”,而 不是“九河下梢”.那人们为何又习惯地称之为“九河下梢” 呢有人说所谓“九河下梢”,是包括了五大干流的支流.但细 数一下,五大干流的支流又何止九条那“九河下梢”又是咋回 事呢中国传统观念“九”为极数,即最大、最多的数,因此把 海河水系大大小小的支流汇总在一起,用一个“九”字来表达, 正是代

40、表多的意思,所以,“九河”并非真的是九条河,而是海 河水系所有支流、干流的总称.当然,也有人说“五河下梢天 津卫”,这是一种很实在的说法,但似乎不如“九河下梢”更 动听.所谓三道浮桥,是指南运河上的钞关浮桥(俗称北大关浮 桥或北浮桥),北运河上的窑尘浮桥,东门外海河上的盐关浮桥 (俗称东浮桥),也就是现在金汤桥的前身.二道关,指的是北大 关和海河关. 大直沽: 天津有句老话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 卫.方舆纪要中记载:在县东南十里,小直沽受群川之流. 大直沽又在其东南,地势平衍,群流涨溢,茫无涯俟,固有大直 沽之名. “直沽”二字,最早应源于“直沽寨”.金灭辽后于 1153 年迁都燕京(今北京)

41、,并改燕京为中都.由于漕运与盐业 的不断发展,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日益兴盛. 金代末年,为保障中都及漕盐储运的安全,约在贞佑二年(1214 年),在三岔河口建立了“直沽寨”.因此“直沽”二字是天津 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早的名称,直沽寨则是天津最早的建置. 直沽寨形似神龟,后台为龟首,前台为龟身,背分八格.这座军 事据点,打宋代就有.所以当地流传着两句话:“先有大直沽盐 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当年大直沽四周洼淀密布:南 有河滩洼,东有义大湖、东大洼、东大湖,西有镜湖、薛家湖、 西大湖,后台以北为龟湖,俗称王八坑.金代任命梁佐为都统, 李咬住为副都统戍直沽寨,直到今天,大直沽的梁、

42、李二姓仍 然很多.今天的河东体育场,旧时在后台西南,是宋,金、元的教 军场.解放后修体育场的时候,还挖出过石棺、金(属)人头.据说 大直沽后台的罗姓,相传即元代海运总管罗璧的后代. 津门 俗谚曰:“大直沽三件宝:古庙、烧刀(指酿酒业)、台子高.” 大直沽地名中有不少以“台”为通名者,如前台、中台、后台、 东观台、西观台、刘家台、东孙家台、西孙家台等,显示出大 直沽地区成陆较早、地势多高台的地势特点. 七十二沽: 所 谓“沽”,就是“小水入海之名也”.天津河多,水多,因湾洼形 成的水沽也多.历史上,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寻芳步步踏青 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话,午景声里野桃开.”清代 诗人

43、查昌业的即景诗,活画出了“七十二沽沽水阔,一般 风味小江南”的北国江南的风景画. 据清光绪年间津门杂 记记载:天津的七十二沽,在城区内的实为二十一沽.光绪年 间的重修天津府志,还列出了在宝坻的二十九沽,在宁河 的二十二沽.合计七十二沽.在城区的二十一沽,今天大都仍在, 有“河形有如丁字之象”的丁字沽;有“欲知春浅深,但看花 开未”的西沽;有南北运河交汇的“丁沽风物久闻名”的三汊 沽;有天妃宫西庙所在的小直沽;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 的大直沽;有“命名以咸,而沽水甜淡”的咸水沽;有“不是桃 遮即柳遮,清流活活稻田斜”的葛沽;有“耙如云望不穷,泥沽 西去葛沽东”的泥沽;有历史上荒芜,今日成水

44、产品集散之地 的草头沽;有以姓氏命名的邓善沽、郝家沽;有“崖岸如山峙 如台,寒笳吹处阵云开”的大沽等等. 宝坻的沽,现实存 28沽 (村),宁河现实存 19 沽.这些沽中,有很多与历史记载相吻合. 如宝坻历史上大、小骆子沽,现今为貉子沽,据传明代山东一 户难民逃荒路过此地,因车轴中断,在这里落户建庄,并因地势 低洼,有貉子居住,故名.宁河历史上的捷道沽,现在分为前、 后、小、中捷道四沽,因明代燕王扫北,在此设捷报站而得名. 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历史事件的见证.出生在三汊沽边 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天津旅行社,民国初年写的一首忆儿时 歌词,就唱道:“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

45、川游鱼,曾把闲情托.”此后李叔同为母校文昌宫小学写的校 歌,也有这样的歌词:地灵人杰,精神腾跃“, 君不见,七十二沽水 源远流长”.坐落于西沽“桃柳堤”之侧的北洋大学堂校歌中, 也有“花堤蔼蔼,北运滔滔”的歌唱. 门: 天津别名“津门”, 就是首都的门户之意.天津以“门”命名的地点有多处.“门” 的地名来源于城门. 天津城始建于 1404 年,明成祖朱棣登基 后,在天津设卫.1406 年,明成祖命工部尚书黄福修建造天津城 垣,在东西南北各设一座城门.1493 年,对城垣进一步修整,各 城门上建造门楼.当时天津卫四座城门的门额分别以“拱北”、 “镇东”、“安西”、“定南”命名. 清朝康熙十三年(

46、1674),天 津总兵赵良栋重修天津城池,重题四门匾额:“东连沧海”、“西 引太行”、“南达江淮”、“北拱神京”.历经沧桑的四座城门, 已不复存在,但已成为地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的由来.由四座城门又派生出不少街名,如“南门外”、“北门 里”等;还产生了如“南门西”、“西门南”等街道办事处名称; “南门脸儿”成为天津方言口语中最为典型的地名之一. 谈 到天津的“门”,不能漏掉南市食品街的门楼.四座门分别命 名为“振羽门”、“兴歌门”、“中圣门”、“华腴门”,首字连为 “振兴中华”,把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冶为一炉,令人击节. 天 津有几个以“营门”命名的地名,如“大营门”、“小

47、营门”、 “南营门”、“北营门”、“西营门”、“营门东”等.这些“营门” 当年都是军事防御设施,清咸丰十年(1861),由统兵大臣僧格 林沁下令修建天津城防.当时在距城里五六里的地方挖壕筑 墙,所筑的围墙,俗称“墙子”,围墙中间设 14 个“营门”.嘉 庆六年(1881)重修. 今之“大营门”,泛指河西区南京路和大 沽南路交会处及附近地区;“西营门外”泛指南开区北起芥园 西道、南至长江道、东起墙子河、西至李家园的地域.“北营 门”泛指红桥区河北大街北端与津浦铁路交会处及附近地区, 由此又派生出北营门地道、北营门东马路、北营门外 大街、 营门东等一系列地名.1947 年,天津外城号称有 15 座

48、城门(实 际无门,为国民党市政府设军事卡口而得名)忠孝门、 仁爱门、信义门、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中山门、中正 门、民族门、民权门、民生门、胜利门、大同门、林森门、 力行门.这些所谓的“门”,现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般地名保 留至今的,只有“建国门”(河西区平山道与紫金山路交会处)、 “复兴门”(河西区复兴门桥附近)、“中山门”(河东区津塘 路和东兴路交会处)、“民权门”(河北区金钟河大街与红星路 交会处)、“大同门”(红桥区西于庄后大道与大新街交会处) 等. 堤: 天津河多水多,反映在地名上,就是带“堤”字的街区 名称特别多,如“王顶堤”、“围堤道”、“千里堤”、“桃花堤” 等. 王顶堤位于

49、南开区西南部,原属西青区,1984 年划归南开 区.据天津地名志载:“原为一片荒洼,从八里台往西有一 条小河(今复康河原迹),河西段南岸有块高地俗称小堤子.明 永乐年间有外来移民王某,于小堤子上定居,拾柴为业,逝后, 家人遵嘱葬其于堤上,故得名王堤、王连堤、王顶堤.后来李、 徐、房、陈、张等姓氏陆续来此落户,开荒务农形成村落,遂 以堤名作村名.” 围堤道位于河西区中部偏西,是中环线上的 一条交通要道,长2740 米,建于1952年,因此处原为防洪而建 造的围堤,故名. 千里堤现为路名,位于红桥区西北部,东北起 唐家湾大道,西南至光荣道,长1290 米,建于1966 年,因原为防 洪堤故名.原千

50、里堤,建造于清乾隆年间,堤长 2500 米,宽约7 米,高2.8 米,是防子牙河、北运河汛期泛滥,为护卫津城而建 造的一条围堤,在当时就属于一项重大的工程了.传说围堤建 成后,乾隆亲临视察,望着巨龙长堤说:“金堤千里,吾其赖之!” 故名“千里堤”. 桃花堤大道位于红桥区东北隅,西南起丁字 沽南大街,西北至桃花园,长约200米,建于1980 年.桃花堤在 北运河畔,因堤上遍栽桃树而得名.每至仲春,这里桃花烂漫, 柳絮翻飞,旖旎春色引来无数游客诗人前来观赏.在这里,康 熙、乾隆分别留下了吟咏桃花的诗作. 河北:盐坨 天津古称 斥卤之地,是长芦盐的重要产地.所产之盐“上裕饷需,下应民 食,直豫两省一

51、百八十余州皆赖之”.“盐滩”、“盐坨”及与 “盐”有关的地名在天津地名中所占比重很大. 例如汉沽区 地名总数为 823 条,而有盐滩名 417 个,占一多半.市区就有几 十条以“盐坨”命名的街巷. 所谓“盐坨”,就是露天堆放官 盐的场地,早年称为“皇盐厂”.在历史上河北区曾有两处“盐 坨”,早先一处位于北宁公园后门迤北至新开河以东一带,就 是“盐坨村”,时称“北坨”.后贮盐的场所迁移到距盐关较 近的海河东岸,就是今光复道街道办事处界内的海河东路一 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侵占了海河,海河东岸的盐坨一 部分迁移到挂甲寺,被称为“南坨”;另一部分又迁回盐坨村. “盐坨村”位于河北区北部,

52、泛指今北宁公园后门迤北至新开 河南岸一带,在明清两代此处为贮存贡盐之地.清末渐成村落, 不断建房筑舍,后发展成里巷纵横、人口众多的聚落,并出现 了以“盐坨”命名的地名群:“盐坨胡同”、“盐坨东胡同”、 “盐坨西胡同”、“盐坨后胡同”、“盐坨东一条”至“盐坨东 十二条”、“盐坨西横一条”至“盐坨西横七条”、“盐坨西一 条”至“盐坨西十三条”等.1982 年地名普查时,以“盐坨村” 为主地名,其余加方位与序数形成派生地名系列,总计有 37 个 之多.横跨新开河,长643.5 米的“盐坨桥”,建于1986 年,以临 近盐坨村得名,是贯通中环线的重要桥梁之一. 小白楼: 1860 年天津开埠后,帝国主

53、义国家争先来天津强辟租界.最初英、 法、美在天津设立租界时,现在的小白楼一带为美国租界,其 四至是东西以海河与海大道(今大沽路)为界,南至现在的开封 道,北迄现在的彰德道.就是这块总面积约 131亩的弹丸之地, 近百年来不断发展,逐 渐繁荣,形成今天为人们所熟悉的小 白楼地区.小白楼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原来在这里有一个外墙 涂白色的二楼酒吧,当时这一地区尚无其正式地名,当地居民 便以这一独特白色小楼为标志,约定俗成地称这一地区为小 白楼. 八里台: 天津八里台、七里台、六里台久已驰名,但三 个台究竟指何为台,又各距何处为八里、七里、六里 今晚报 副刊曾刊载杨德华先生(八里台)地名新考一文引,&l

54、t;元史 >第29卷泰定本纪泰定元年八月躬诸王八里台,因元代 译文无定字,八里台原称八里带亲王属地.八里带为元世祖忽 必烈之侄孙.封地在今八里台至六里台一带,迤西有防水堤衍 称王顶堤.八里台是八里带亲王属地之通称,并不指特定之楼 台,亦无距何处为八里之量化概念.杨文中说明六里台与七里 台均未得出处,想是近代人以自八里台计算里程数推想得出. 以上论据比较可信. 天津六里台地名出现于解放前,当时为 一片荒地,处于海光寺与八里台之间,人烟稀少,当时仅有一个 中日中学建于该处,以学习日语为主由日本军方赞助,授课教 师有沈兼士、周作人等,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校停办,校 址移交于南开大学北院.19

55、52年院系调整后又将该校转拨于 天津大学土建系,两年后转给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现在是天 津师范大学北院,当时八路公共汽车即由东站开通至六里台 终点站.这是在天津地图上首次出现六里台地名,其来源估计 是按距八里台约1公里而臆测得出,并没有台的依据. 天津市 七里台一直到解放初仍无此定名,但人们都断想在八里台与 六里台之间理应还有一个七里台点缀其间.1952年天津三大 学(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津沽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其中将调 整后的北洋大学(已更为天津大学)将由西沽北洋大学旧址迁 至七里台现址.当时该地址有土地 1500 余亩,水坑数百亩,废 体育场一座,财政局旧仓库一座、交通部电台一座、校区东邻

56、 卫津河与卫津路,当时为弹石路,东校门卫津河上有旧木桥一 座名南国桥.1952年10月,天津大学校舍正式建成并在新校址 开学,数千学生与教职工开始进入活动,八路公共汽车也由六 里台延长至八里台作为终点站,七里台站名正式出现在校东 门外,校部新印的信封也以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七里台作为 新校址.天津市地图标出七里台为正式地名至今已 51 年 开: 天津有一种“方位词”加“开”字的地名,如“南开”“北开” “老西开”“西广开”等,这在国内城镇地名中是极为少见的. “南开”这个地名,最初是指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就 是今天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带地区.1901 年城 垣拆除后,“南开”就泛

57、指旧城以南的开洼地.1907 年天津第 一私立中学堂迁到这里,遂改名为“南开学堂”.学校以地为 名,“南开”这个地名也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声誉而名扬 五洲. “北开”最初是指城北的开阔地带,今指红桥区东南部 河北大街与北营门东马路交会处一带. “老西开”原指位于 天主教堂(今滨江道国际商场附近)以西一带的开阔地,后泛指 南京路与营口道交会口以西一带 “西广开”地区在清朝时 是城南的旷野墓地,后随着南开一带民居建筑不断向西开拓, 逐渐繁荣起来,习惯称西广开,今泛指广开大街以西一带. 窑: 天津市区带“窑”字的地名较多,如河西“吴家窑”,红桥“南 头窑”,河北“金家窑”“东西窑洼”,南开“头道窑

58、”“赵家 窑”等等.这些“窑”的所在地都是当年用作烧窑的旷野,其 功能就是为老天津卫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砖窑虽然废弃了, 但是这些窑名却成为了永久的街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 些当年烧砖造瓦的开洼郊野,如今都已成为繁荣的市区了. 尖山 尖山”位于河西区中南部,早在明天启年间(16211627), “尖山”这个地名即已存在天津. 卫志载:“津学旧无田. 有之,自故明天启年间卫学生员侯倬置买尖山庄小地二十六 顷,捐入本学,立为学田.”这段文字说明:一、“尖山庄”为村 名,当时属静海县所辖;二、明天启年间在此设立“学田”,即 天津卫学的田产.天津设卫建城后,西门、南门以外属河间府 静海县管辖,北门

59、、东门之外,隔河对岸属顺天府武清县管辖. 直至清雍正年间,天津改卫为府后,才将静海、武清、沧州与 天津毗邻的部分地域划归天津管辖.其实,“尖山”地区实际 上并没有山,只是地势略高罢了.“尖山”分东南、西北两处, 旧时名为“西尖山”、“东尖山”,即今之“前尖山”、“后尖山”. 在明清两代,尖山一带以及周边地区是阡陌相连、河渠纵横的 大片稻田.区片“尖山”,泛指尖山路和澧水道交会处及附近 地区,后为街道办事处名.派生地名有尖山路、尖山桥、尖山 礼堂、尖山中学、尖山医院等. 土城 土城”在河西区东部, 泛指大沽南路与解放南路交会处东侧一带.明天启年间 (16211627)之前,即成村落,传说初名为“

60、土塍围村”,“塍” 音“成”,是田间土埂的意思.顾名思义,“土塍围村”就是被 田间土埂包围的村落.有关地名有“土城中街”建于 1931 年,因贯穿土城村而得名,1993 年在平房改造中被占用, 名遂废.“土城东大街”1746 年前后建房成巷,因位于土城庙 东侧而得名,1995 年拆除,名遂废.“土城”在津门有遐迩闻名 之处:一、天津八大家有“土城刘家”;二、著名画家刘奎龄 就是土城人;三、土城小学培养了左树声、沈福儒、翟良田等 著名足球运动员,被誉为“足球健儿的摇篮” 小海地 “小海 地”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发建立的新区片,位于河西区东南 部.泛指珠江道、陵水道和微山路交会处及附近地

61、区,亦为街 道办事处名.传说这里古时曾是小片的退海之地,故名.“小海 地”区片在地名系列命名上形成特色居住区以“山” 命名,如:天山里、昆仑里、泰山里、华山里、双山里、元山 里、骊山里、云山里、彭山里、微山里、秀峰里等住宅小区; 以“江”“水”命名路名,如:曲江路、东江道、珠江道、陵水 道、双水道、三水道等.派生地名有海地路、小海地宿舍等. 天 穆 天穆是天津著名的回族聚居地区 ,那里建筑风格很有阿拉 伯风味,延边旅行社,回民饭馆 牛羊肉店很多,天津民族职专 也在那,天穆应该是天津穆斯林的简称吧. 挂甲寺 挂甲寺 -河西区新围堤道南北大街北段西侧,是天津市区南部最大的 一座佛教寺庙.建于隋末唐

62、初.重建挂甲寺碑记载:“大直 沽迤南三里许,有古刹曰庆国寺,后名挂甲寺.其由来远矣,图 经无考,得与父老传闻云:当大唐征辽奏捷,驻师此寺,故更名 焉.世远倾颓,遗迹尚在.”民间传说“挂甲寺”就是李世民当 年征辽返回途中驻师挂甲休憩的地方. 万德庄: 南开“万德 庄”始建于1901 年,形成聚落后,取“万年有德”之意命名 谦 德庄: 河西“谦德庄”原为荒地,1917 年郊县难民聚此搭盖窝 棚定居,因地属天主教崇德堂,故以“谦让崇德”之意命名为 “谦德庄” 同福庄: 红桥“同福庄”,1940 年建,以“有福同 享”之意命名; 复兴庄: 河东“复兴庄”,原为荒地,1900 年俄 租界内居民被驱逐,部

63、分居民来此定居,以“复兴发达”之意 命名 仓联庄:河北“仓联庄”,始建于1952 年,因与南仓车站 联结而得名. 金钢桥: 1903 年修建的“金钢桥”,取“坚如金 钢”之意 金汤桥: 1906 年修建的“金汤桥”,取“固若金汤” 之意 以一首诗或一句诗组成系列地名: 例如分别用“福贵乐 康宁观览”诗句的字为首字,第二个字固定为“桥”字组成: 福桥里、贵桥里、乐桥里、康桥里、宁桥里、观桥里、览桥 里.再如王串场街以“津开城垣焕玉容,彩环盛宇萃华屏;花芳 景秀茵春艳,泉清水明溪波莹”这首诗为基础,连绵相衔组成 20 多个新地名:津开里、开城里、城垣里、垣焕里、焕玉公 寓、玉容花园、容彩里、彩环里

64、、环盛里、盛宇里、宇萃里 萃华里、华屏里、屏花里、花芳里、芳景里、景秀里、茵春 里、春艳里、艳泉里、清水园、水明里、明溪里、溪波里、 波莹公寓、莹津里. 海光寺: 提起海光寺,恐怕天津人没有不 知道的,可是“海光寺”到底指的是哪块儿地,为什么叫海光 寺,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上来了. 清初天津城南门之外 的官道两旁,河网纵横,坑塘密布,颇具泽国水乡的江南风貌. 明代的天津八景之一,便是“定南禾风”. 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一位法名叫成衡的高僧,见这一带风水绝佳,遂于距南门三 里的官道东侧修建起一座宝刹,名普陀寺.原址就在现如今中 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因为周围地势宏阔,普陀寺显得 格

65、外轩昂,以致这里香火极盛,名噪一时.1719 年康熙帝南巡, 驻跸天津,工于诗画的寺僧成衡迎于西淀.康熙兴会所至,遂赐 普陀寺名海光寺,并赐写匾额和对联.随后的两百年里,海光寺 都因为皇帝的眷顾而备受瞩目,一直享受着达官贵族的朝拜. 直到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让这座大庙受到“重创”,从此海 光寺彻底消失. 宁河: 明朝时宁河县为宝坻县地.清朝雍正九 年(1731 年)由宝坻县析出单独置县,适逢怡亲王开浚宁车沽 河,故将该县定名为“宁河县”. 芦台: 公元645 年,唐太宗李 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回途中经由此地,在现在的唐山大城 山驻扎,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爱妃,特别允许使用 国

66、名,将此山命名为唐山.之后成为市名.估计曹妃甸也得名于 此吧 随后李家军行至现芦台镇地区,李世民称此地必成军家 必争之地,因为唐山-秦皇岛-锦州一线,一面临山,一面对海.而 到了芦台却豁然开朗,芦台是这条走廊的尽头,是华北平原的 后门.李世民担心朝鲜再犯,随即要求李家军在此地设观防台, 用于发现关注敌军进攻,随后驻扎军队再次,根据驻防方向部 下东大营军和西大营军,即为东大营和西大营两地地名的由 来.当时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李秀宁在西大营军附近率一 方炊事兵管理建设观防台的士兵的伙食,因李秀宁曾出家为 尼,人称李姑姑,后来此地就称为皇姑庄 建设过后,李家军 留下东西两大营军和一个将领驻守芦台,其他人等班师回朝. 后来士兵想要知道自己在何处,好给家人个交代,大家都知道 芦苇是我们的特产之一,后来士兵们以芦苇之上观防台告 之家人,时间一久就简称为现在的芦台了. 杨柳青: 有关杨 柳青镇名的由来之说很多,但大致不外三种: 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