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上传人:软*** 文档编号:17387548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0.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12.1 一般规定1.12.1.1 本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1.12.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 (以下 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 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1.12.1.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 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1.12.1.4 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

2、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 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下 列规定: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I类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II类总容量为5001200万m3;III类总容量为200500万m3;W类总容量为100200万m3。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2. 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I级日处理量为1200t /d以上;II级日处理量为5001200t / d;III级日处理量为200500t / d;W级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注:以上规模分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1.12.1.5 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

3、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 有设施。1.12.1.6 填埋物1. 填埋物应是下列生活垃圾:(1) 居民生活垃圾。(2) 商业垃圾。(3) 集市贸易市场垃圾。(4) 街道清扫垃圾。(5) 公共场所垃圾。(6)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2.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3. 填埋物应按重量吨位进行计量、统计与校核。4. 填埋物含水量、有机成分、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1.12.2 施工准备1.12.2.1填埋场选址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

4、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 可能性。(3)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土石料条件。(4)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5) 洪泛周期(年)、降水量、蒸发量、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基本风压值。(6) 道路、交通运输、给排水及供电条件。(7) 拟填埋处理的垃圾量和性质,服务范围和垃圾收集运输情况。(8)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规划资料。(9) 城市电力和燃气现状及规划资料。2. 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 洪泛区和泄洪道。(3)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4)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

5、以内的地区。(5) 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6) 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7)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 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3.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和相关 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及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等专业规划要求。(2) 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3) 库容应保证填埋场使用年

6、限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4) 交通方便,运距合理。(5) 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较低。(6) 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 下风向。(7) 选址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 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4. 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 场址候选 在全面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初定3个或3个以上候选场址(2) 场址预选通过对候选场址进行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地质、水文、气象、供电、 给排水、覆盖土源、交通运输及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推荐2

7、个或2个 以上预选场址。(3) 场址确定对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及环境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 地形测量、初步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 定场址。1.12.2.2填埋场总体布置1. 填埋库区的占地面积宜为总面积的70%90%,不得小于60%。填埋场宜根据填 埋场处理规模和建设条件做出分期和分区建设的安排和规划。2. 填埋场类型应根据场址地形分为山谷型、平原型、坡地型。总体布置应按填埋场类 型,结合工艺要求、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总平面应工艺合理, 按功能分区布置,便于施工和作业;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便于雨污水导排

8、,并使土 石方尽量平衡,减少外运或外购土石方。3. 填埋场总图中的主体设施布置内容应包括:计量设施,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 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沥液导流系统,渗沥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 导排及处理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4. 填埋场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和设备应包括:进场道路,备料场,供配电,给排水设 施,生活和管理设施,设备维修、消防和安全卫生设施,车辆冲洗、通信、监控等附属设 施或设备。填埋场宜设置环境监测室、停车场,并宜设置应急设施(包括垃圾临时存放、紧 急照明等设施)。5. 生活和管理设施宜集中布置并处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与填埋库区之间宜设绿 化隔离带。生活、管

9、理及其他附属建(构)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根据填埋场的规模、工 艺等条件确定,不宜超过表1-73所列指标。1 -利咎盘壇岬场術属津吩向枳指标皿厂日址理规模生产苛理用康辅助址施用房I级130025 DD-(r.nn级4DO -1SDO10;-5 jDm级|? -1C J .住“疋宀: 宀 、一 5严 “” 从、从 冬凤久 公來. 化沐 从、s人从 半卜 1-二:琴区兰評呢匸占壬汩桃K互門膜下2) 库区边坡复合衬里结构(图 1-33)。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 30cm 防渗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75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X10-Cm/s; HDPE 土工膜;膜上保 护层;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

10、。菽下阴躲保泸.反-簿沅離导流9滾*斥谟上住护层HDPE 土工腕由1 一门匡区边菠春对足结巧茫息51:.:地下水导流层上膜上保护医HDPE 土丄膜嵌下保护层損:俣护层 HDPE 土二膜(3)单层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1)库区底部单层衬里结构(图1-34)。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 膜上保护图1-4年区.氏部年巳河亘務.三意图2)库区边坡单层衬里结构(图1-35)。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膜下 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75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X10-5cm/s; HDPE 土工膜;膜上保护层; 渗沥液导流与缓冲层。(4)库区底部双层衬里应按下列结构铺设(图 1

11、-36)。基础,地下水导流层,厚度应大膜下保护层;HDPE 土工膜;膜疑圾层土工织物层于30cm;膜下保护层,粘土厚度应大于100cm,渗透系数不应大于X 10-Cm / s; HDPE 土工 膜;膜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检测)层,厚度应大于30cm; 上保护层;渗沥液导流层厚度应大于30cm; 土工织物层。J I !.:.胆下保护莫:渗沥疲导疥(检测)辰膜下保护辰膜丄保护层 HE上工鎳%入A %瓜加、瓜基址良1 36 库区底勢.讥是衬里结构加卷医(5)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钠基膨润土垫替代膜下防渗保护层。5. 人工防渗材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铺设 HDPE 土工膜应焊接牢固,达到强度和防

12、渗漏要求,局部不应产生下沉拉断现 象。土工膜的焊(粘)接处应通过试验检验。(2) 在垂直高差较大的边坡铺设土工膜时,应设锚固平台,平台高差应结合实际地形 确定,不宜大于10m。边坡坡度宜小于1: 2。(3) 防渗结构材料的基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平整度应达到每平方米粘土层误差不得大于2cm。2) HDPE 土工膜的膜下保护层,垂直深度2.5cm内粘土层不应含有粒径大于5mm的尖锐 物料。3) 位于库区底部的粘土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3;位于库区边坡的粘土层压实度不得小 于 90。6. 填埋库区地基应是具有承载填埋体负荷的自然土层或经过地基处理的平稳层,不应 因填埋垃圾的沉降而使基层失稳。填埋

13、库区底部应有纵、横向坡度,纵、横向坡度均宜不 小于 2。1.12.3.2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1. 填埋库区防渗系统应铺设渗沥液收集系统,并宜设置疏通设施。2. 渗沥液产生量和处理量应按填埋场类型、填埋库区划分和雨污水分流系统情况、填 埋物性质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3. 渗沥液收集系统及处理系统应包括导流层、盲沟、集液井(池)、调节池、泵房、污 水处理设施等。4. 盲沟宜采用砾石、卵石、碴石(CaCO3含量应不大于10%)、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 等材料铺设,结构应为石料盲沟、石料与HDPE管盲沟、石笼盲沟等。石料的渗透系数不应 小于X10-3cm/s,厚度不宜小于40cm。HDPE管的直径干

14、管不应小于250mm,支管不应小于 200mm。HDPE管的开孔率应保证强度要求。HDPE管的布置宜呈直线,其转弯角度应小于或 等于20,其连接处不应密封。5. 集液井(池)宜按库区分区情况设置,并宜设在填埋库区外部。6. 调节池容积应与填埋工艺、停留时间、渗沥液产生量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等相 匹配。7. 集液井(池)、调节池及污水流经或停留的其他设施均应采取防渗措施。8. 渗沥液应处理达标后排放。应优先选择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方案,排放标准应 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中的三级指标。不具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 厂条件时应建设配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1.12.3.3填埋

15、气体导排与防爆1. 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填埋气体严禁自然聚集、迁移等,防止 引起火灾和爆炸。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火炬法集中燃烧 处理。未达到安全稳定的旧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2.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竖井(管),也可采用横管(沟)或横竖相连的导排设施。(2) 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穿孔管外宜用级配石料等粒状物填充。竖井宜按 填埋作业层的升高分段设置和连接;竖井设置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50m;管口应高出场地 1m以上。应考虑垃圾分解和沉降过程中堆体的变化对气体导排设施的影响,严禁设施阻

16、塞、 断裂而失去导排功能。(3) 填埋深度大于20m采用主动导气时,宜设置横管。(4) 有条件进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时,宜设置填埋气体利用设施。3. 填埋库区除应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戊类防火区采取防火措施外,还应在填埋 场设消防贮水池,配备洒水车,储备干粉灭火剂和灭火沙土。应配置填埋气体监测及安全 报警仪器。4. 填埋库区防火隔离带应符合1.12.2.2条第9款的要求。5. 填埋场达到稳定安全期前的填埋库区及防火隔离带范围内严禁设置封闭式建 (构) 筑物,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将火种带入填埋库区。6. 填埋场上方甲烷气体含量必须小于5%;建(构)筑物内,甲烷气体含量严禁超过%。 1.1

17、2.3.4埋作业与管理1. 填埋作业准备(1) 填埋场作业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熟悉填埋作业要求及填埋气体安全 知识。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填埋作业工艺、技术指标及填埋气体的安全管理。(2) 填埋作业规程应制定完备,并应制定填埋气体引起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件的应急 预案。(3) 应根据地形制定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计划,分区应采取有利于雨污分流的措施。(4) 填埋作业分区的工程设施和满足作业的其他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应 按设计要求完成施工。(5) 填埋作业应保证全天候运行,宜在填埋作业区设置雨季卸车平台,并应准备充足 的垫层材料。(6) 装载、挖掘、运输、摊铺、压实、覆盖等作业设备,应

18、按填埋日处理规模和作业 工艺设计要求配置。在大件垃圾较多的情况下,宜设置破碎设备。2. 填埋作业(1) 填埋物进入填埋场必须进行检查和计量。垃圾运输车辆离开填埋场前宜冲洗轮胎 和底盘。(2) 填埋应采用单元、分层作业,填埋单元作业工序应为卸车、分层摊铺、压实,达 到规定高度后应进行覆盖、再压实。(3) 每层垃圾摊铺厚度应根据填埋作业设备的压实性能、压实次数及垃圾的可压缩性 确定,厚度不宜超过60cm,且宜从作业单元的边坡底部到顶部摊铺;垃圾压实密度应大于 600kgm3。(4) 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宜为2m4m,最高不得超过6m。单元作业宽度按填埋作业设 备的宽度及高峰期同时进行作业的车辆数确定

19、,最小宽度不宜小于6m。单元的坡度不宜大 于 1:3。(5) 每一单元作业完成后,应进行覆盖,覆盖层厚度宜根据覆盖材料确定,土覆盖层 厚度宜为20cm25cm;每一作业区完成阶段性高度后,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填埋时,应 进行中间覆盖,覆盖层厚度宜根据覆盖材料确定,土覆盖层厚度宜大于30cm。(6) 填埋场填埋作业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进行封场和生态环境恢复。3. 填埋场管理(1) 填埋场应按建设、运行、封场、跟踪监测、场地再利用等程序进行管理。(2) 填埋场建设的有关文件资料,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进行整理与 保管。(3) 在日常运行中应记录进场垃圾运输车辆数量、垃圾量、渗沥液产生量、

20、材料消耗 等,记录积累的技术资料应完整,统一归档保管,填埋作业管理宜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 填埋场的计量应达到国家三级计量认证。(4) 填埋场封场和场地再利用管理应符合1.12.3.5条的有关规定。(5) 填埋场跟踪监测管理应符合1.12.5条的有关规定。1.12.3.5 埋场封场1. 填埋场封场设计应考虑地表水径流、排水防渗、填埋气体的收集、植被类型、填埋 场的稳定性及土地利用等因素。2. 填埋场最终覆盖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粘土覆盖结构(图1-37):排气层应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应大于或等于30cm; 防渗粘土层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X10-cm/ s,厚度应为20cm30cm;排水层

21、宜采用粗粒或 多孔材料,厚度应为20cm30cm,应与填埋库区四周的排水沟相连;植被层应采用营养土, 厚度应根据种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厚度不应小于15cm。-层(2) 人工材料覆盖结构(图1-38):排气层应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大于30cm;膜 下保护层的粘土厚度宜为20cm30cm; HDPE 土工膜,厚度不应小于1mm;膜上保护层、排 水层宜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宜为20cm30cm;植被层应采用营养土,厚度应根据种 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亍京京導車車0京空苓珥京頊京車001梢被忌慶下俣护圧- :.- - r- - -b- 1 -8 * l *- i : . *-復二保护尼HDPE

22、 1工膜3. 填埋场封场顶面坡度不应小于5。边坡大于10时宜采用多级台阶进行封场,台 阶间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 3,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4. 填埋场封场后应继续进行填埋气体、渗沥液处理及环境与安全监测等运行管理,直 至填埋堆体稳定。5. 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使用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 填埋作业达到设计封场条件要求时,确需关闭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鉴定、核准。(2) 填埋堆体达到稳定安全期后方可进行土地使用,使用前必须做出场地鉴定和使用 规划。(3)未经环卫、岩土、环保专业技术鉴定之前。填埋场地严禁作为永久性建(构)筑物 用地。1.12.4 量标准

23、1.12.4.1埋场工程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进行施工和安装。1.12.4.2埋场工程施工变更应按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1.12.4.3埋场各项建筑、安装工程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1.12.4.4埋场工程验收应按照国家规定和相应专业现行验收标准执行,有关填埋场地基与 防渗,填埋场渗沥液收集与处理,填埋场气体导排与防爆,填埋场封场应符合第、条的 要求。1.12.5 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1.12.5.1埋场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污染防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填埋场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做出评 价。2. 填埋场工程建设项目的环

24、境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1.12.5.2埋场应设置地下水本底监测井、污染扩散监测井、污染监测井。填埋场应进行水、 气、土壤及噪声的本底监测及作业监测,封场后应进行跟踪监测直至填埋体稳定。监测井 和采样点的布设、监测项目、频率及分析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 标准(GB 16889)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执行。1.12.5.3埋场环境污染控制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的要求。1.12.5.4埋场使用杀虫灭鼠药剂应避免二次污染。作业场所宜洒水降尘。1.12.5.5埋场应

25、设道路行车指示、安全标识、防火防爆及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志。 1.12.5.6埋场的劳动卫生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GBZ 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结合填埋 作业特点采取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作业人员健康的措施。填埋作业人员应每年体检一 次,并建立健康登记卡。1.12.5.7入填埋作业区的车辆、设备应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应避免产生火花。1.12.5.8埋场应防止填埋气体在局部聚集。填埋库区底部及边坡的土层10m深范围内的裂 隙、溶洞及其他腔型结构均应予以充填密实。填埋体中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隙应及时予以 充填密实。1.12.5.9填埋物中的可能造成腔型结构的大件垃圾应进行破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