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力的合成说课稿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7385961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力的合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力的合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年力的合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2021年力的合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力的合成说课稿(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力的合成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延伸扩展,是高中物理理学部分的一个重点。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2、重点与难点重点:1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贯穿始末,所以这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2对“力的合成”所遵循法则的研究,需要运用以前所学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因此这个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

2、运用对学生的迁移知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二、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角度说出合力、分力的概念;(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运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4).指明合力大小和分力的关系B、过程与方法目标(1).说出等效思想的价值。(2).评价求合力的方法一-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到的探究方法,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到力的合成的.现象,并建构起简单的物理模型加以分析。三、学情分析任教班级学生是高一学生,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在高中已学习位移、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四、教学方法高一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但也需要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我采用探究实验法为主进行教学,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并辅之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以创设真实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由书上两个小孩提水为什么会和一个大人提水产

4、生相同的效果的漫画,引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和教学中遇到的利用等效替代来解决问题的例子,加深对等效替代思想的理解。再通过设问:在提水的例子中大人用的力与小孩用的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出下一个环节:探究活动2、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可能会有学生猜想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合力等于分力之和等。为打破学生对合成就是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时教师适时的进行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拉钩码,模拟大人、小孩提水桶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合力与分力不是简单的代数和的关系,似乎还和夹角有关,如何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5、”如何进行实验?学生面对器材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此时教师首先演示互相垂直的两力的合成,为学生的探究作铺垫。然后让学生讨论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B怎样保证合力与分力等效C力的大小怎样知道D力的方向怎样确定对四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印象开始清晰起来。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记录角度合力,分力,及分力方向等。教师巡视解惑。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探究之后,请每一组同学在白纸上作出分力和合力的图示,以分力为邻边做出平行四边形,画出分力所夹的对角线,看看合力与对角线是否重合,汇报结果,教师补充总结。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播放动画)加深理解。4、例题分析,强化主题1、例题:运用平行四边形定

6、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得出合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2、阅读课本63页两图,强调: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5、课堂互动带同们玩一个游戏,准备一根绳子,两边分别站着四五位同学,同学们分别往两边拉,教师在绳子的中间轻轻往自己这边一拉,两边的同学都被我给拉过来了,让同学们建构起简单的物理模型,并加以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6、布置作业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时间,作业量

7、控制在一般学生15分钟的时间,因此,作业为课后第二题和自作合力随着分力的方向变化而变化的演示教具。力的合成说课稿2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力的合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五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图示和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力的合成部分,在今后的力学和运动学甚至其他章节的一些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理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物理思

8、想,物理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归纳总结出物理知识,并且知道怎样恰当的运用误差的观点来处理数据。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之间的关系;知道合理的大小与两分力间夹角的关系;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知道它们有不同的运算规则;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之等效法。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3、德育目标: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

9、法,结果要符合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加强图解法和计算法的练习突出重点。难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通过实验突破难点。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但是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归纳

10、,很容易得出结论的这一特点,我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幻灯片视图教学和实验归纳法。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五、教学程序及设想引入新课如图甲,一个力用力F可以把一筒水慢慢地提起,图乙是两个人分别用F1,F2两个力把同样的一筒水慢慢地提起。那么力F的作用效果与F1,F2的共同作用的效果如何学生:效果是一样的。老师:那么力F就叫做Fl与F2的合力,如果我们要求Fl和F2的合力,就叫力的合成。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力的合成符合什么规律。由此引入新课。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

11、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力的合成说课稿3一、教材的分析1、教学目标和要求力的合成一课是在学生了解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研究多个力的合成问题,它是前几节内容的深化。高中必修本(必修1)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从等效代换思想出发,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体会实验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并初步掌握用平行四边行求合力的方法。由以上的教学目的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这节课不全是让学生知道试验的结论,重点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变被动地

12、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新知识,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从而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以提高探索研究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2、教材在整个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节课在整个中学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重要的。因为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平行四边形定则”则始终贯穿在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为以后学习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电场,磁场等矢量运算奠定了基础;而本节课所涉及的等效代换思想贯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本节课不过关,后续课的学习,就无从下手,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阶段。3、教材重点和难点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引进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识的扩展和深

13、化,在初中物理中,学生只学习了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代数和”的运算在头脑中已成定势,造成学生思维断层,如何突破思维定势,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索、应用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难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堂讲解,还是实验的设计操作、习题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应围绕平行四边形定则展开。另外在作用效果相同的基础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不容易理解,所以也是教材的一个难点。(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自己的观点)二、关于教法矢量合成是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

14、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就要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这是实践出真知的要求,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针对此因素本节课应选择实验法进行教学,这是教材内容和认识规律的客观要求。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和方法,画出两个分力的图示,合力的图示,比较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有效地为突破教材重点、难点服务。三、对教学过程的够想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一)引出新课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时能否出现一个力效果与几个力作用效

15、果相同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新课。(二)新课教学1、讲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合力与它的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应该通过多个实例表明事实:由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物体所体现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跟某个力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所体现的“运动状态的变化”相同。然后在这些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引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建立: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明确提出了如何解决两个力的合成问题。并以“实验”栏目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力的合成”并不是简单的代数运算。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合力、分力的图示,猜想一下合力与分力间是什么关系?在得出合力、分

16、力间可能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猜想后教师应该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多种尽可能精确的实验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接着让学生按学生实验的装置仔细做实验,要求实验尽量准确教师说明实验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1) 3、应用平行四边行定则例题解析(2) 本节教材的例题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例题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作图法直观、简单,但不够精确计算法精确,但比较麻烦要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时也要作平行四边形,只不过作平行四边形时不用取标度、各边的长度不用太严格因此,正确地作出平行四边形是基础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讲解学生对“于平行四边行定则”理解不深

17、,容易按他们熟悉的标量运算规律来想问题。如合力大于分力,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对此可以通过练习和实例让学生切身体会。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F和F大小,并用作图法求出夹角二时的合力F的大小。此时学生会发现:合力可能大于某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某一个分力,甚至等于某一个分力,并且夹角越大,合力就越小。学生发现这规律后为了证明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老师可以用模拟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具或相应的计算机来证明,同时也形象地加深了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3)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自编若干概念题、辨析题进行反馈练习,达到巩固之目的然后结合课本练习题,熟悉平行四边行定则的应用,但占时不宜过长,以免冲淡前面主题.四、课过程

18、中几点注意事项1、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的提示与指导,让学生正确规范地操作实验以减少误差。(水平使用弹簧时要从新调零,在拉弹簧的过程中要保持与木板平面水平,弹簧的深长方向要和所测拉力的方向一致,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要和刻度板或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0位置一定要相同;千万不要硬凑数据而使实验十全十美毫无误差。)2、在教学过程中作图要规范,分力、合力的作用点相同,分力、合力的比例要适当,虚线、实线要分清.(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作图细节还没自己的概念,所以老师的作图是他们最好的模范)3、注意调控课堂节奏,避免学生做实验时手慌脚乱实验无法进行。4、所编反馈练习题应重点放在概念辨析和方法训练上,不能把套公式计算作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