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词ppt讲稿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7368832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唐诗与宋词ppt讲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唐诗与宋词ppt讲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唐诗与宋词ppt讲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唐诗与宋词ppt讲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与宋词ppt讲稿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两者都属于古代诗歌范畴,唐诗中的律诗和词都有严格的格律。作为音乐性极强的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词 既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正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休,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代文豪苏轼就擅长以诗为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

2、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诗的发展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并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但只有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如果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么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潮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蔚然成风,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艺术风格、且成就卓著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正如康熙皇帝所说“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诗的分类诗分律诗和古风两类。律诗大约开始出现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

3、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分别是八句每句七字、八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每句五字等。古风没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也不规定。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就属于古风类,名作有我们熟悉的卖碳翁等。词与音乐词又叫长短句,句子长短不齐,但并不是自由诗,在每一个词牌下,对于字数、句数、压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故作词又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规定填出词。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

4、就可以上溯到隋代。词的起源词,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词的起源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词体的成熟与建立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

5、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的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

6、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宋词的流派 a.婉约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以婉约为主。这类词作以小令为主,辞句婉丽,内容偏重男女之情,游子思乡之叹,远人别离之恨。格调含蓄婉约,后世推为词的正宗。b.豪放派:此派之词是北宋词坛之大突破。这类作品,气势豪迈,意境清新,不拘音律,随意抒写。题材广泛,内容或抒发感情,或议论说理,境界较婉约派扩大,感情亦较奔放。c.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作品格律严谨,音调谐美,辞句工巧典丽,内容以抒情和咏物为主。宋词的流派豪放派,有辛弃疾、苏轼等人,稼轩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写出了诗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子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7、婵娟“是对亲人的祝愿,”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一片拳拳之心。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等人。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绮丽,有离别愁绪,从一定程度上也描绘了当时宋朝经济昌盛时期的生活;易安”却把青梅嗅“描绘了少女情怀与活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出了自己国破、家亡、丧夫、颠沛流离的悲苦凄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对爱情的忠贞语言清新浅显。两派各有特色,描绘的事物、感情不同,但总能表现出时代特色。词的流派代表人物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的

8、代表作家李煜李煜 字重光,世称李后主 五代 前期反映宫庭生活,格调华丽后期倾诉亡国之痛,格调哀怨 南唐二主词柳永柳永 字耆卿,初名三变 北宋 多写都市繁荣生活工於羁旅行役擅写长调语言显浅平易 乐章集苏轼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 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诗为词,词境扩大笔力纵横,气势磅薄 东坡乐府周邦彦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北宋 格律精严,颇有法度多以唐人诗语入词,怀古伤今擅写咏物之作 清真集(又名片玉词)李清照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北/南宋 前期多反映闺情,感情真挚细腻后期多写漂泊流离之痛苦 漱玉词辛弃疾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 意境雄奇阔大,瑰丽奇伟擅以民间口语入词擅於用典擅写农村风

9、光 稼轩长短句姜夔姜夔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 擅创新调(自度曲)多记游、咏物之作音调谐婉,辞句精美,结构严密 白石道人歌曲 唐诗宋词的差异唐诗,格律严谨,但是深谙格律后,任何事情都可以入诗。唐朝经济繁盛、政治自由,与外邦交流频繁,诗风较广,名作也多。绝句、律诗从齐到唐,再到全盛时期。词开始得很早,在唐朝李白就已经开始写词了,再到后来的李煜、范仲淹等等。花前月下,吟风弄月,词是享乐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完美结合。比起唐诗来说,词更自由,表现女性生活的内容更多,这也是精神层面的一大提升唐诗宋词的差异唐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写诗不讲究平仄,不要求对仗,押韵也比较自由,第首诗的句数和字数句式没有严格

10、规定;近体诗在句数句式平仄对仗押韵等到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宋词是由诗歌和音乐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分为小令、中调、长词三类。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差异极大,最短的是苍梧谣,只有十六个字,最长的是莺啼序,有二百四十字。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差异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诗与词外部形式的差异句式: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句法

11、: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押韵规则: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对仗规定: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诗与词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诗与词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 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

12、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诗与词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诗庄词媚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唐诗宋词的文化差异盛唐诗和北宋词分别能够代表唐诗与宋词的个性风貌。唐诗有大丈夫气概,宋词是男子作闺音。唐诗是男子汉的诗,宋词是女性的诗。唐诗具有阳刚之美,宋词富于阴柔之美。这是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差异。唐诗的恢弘大气唐朝诗人大多志向远大,这与唐朝的繁荣也有很大关系。李贺,“

13、男儿何不带吴钩”,便抒发了自己想要参军报国的志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便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安史之乱期间国家濒临灭亡,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抒发了自己入仕的理想,以及旷达的胸襟。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景观,总之,大概来说是恢弘大气,篇篇皆见奇妙之处。唐诗浓墨抒发男子间友谊 唐时男子汉崇尚建功立业,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往往周游天下,广结朋友,但却不愿为儿女私情所困。对男人之间友谊的重视使唐诗有着鲜明男性化特征。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

14、际流。“李白看着船走远,船慢慢消失在水天交接处了,他却还在痴痴发呆,可以想象得出两人感情深厚。现在男人间送行哪会这样,只有情侣之间才如此。”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后,文人的思想起了变化,在追求外部理想的实现的同时,更加重视个人的内心感受。这一点,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可见一斑,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勾起了多少人生飘零之感。诗词对爱情的重视长恨歌的结语点题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写的“长恨”,不只是唐玄宗因为“不爱江山爱美人”,还指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是有爱情的,但作为一个皇帝,他连最爱的妃子也不能保全。

15、诗词对爱情的重视对爱情的重视,从中唐开始,到了晚唐的词,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北宋时发扬光大。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外向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夫妻恩爱之时,男人以种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为誓言,可是后来要休妻,女子不愿意,就说你以前说了那么多,我现在只说一条,就是三更天要看见太阳。宋词现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宋代时,词和诗分工明确,词表现个人生活,女性色彩浓。唐诗里极少提到女性,而到了宋词把女性作为审美对象,弥补了唐诗的一大缺憾。这是一种进步。苏东坡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这样写: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

16、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写一个男子走在路上,听到院墙内传出女子的笑声,他就喜欢上了,沉浸在单相思里发呆。他多想约她出来见个面啊,可是怎么可能呢,那个女孩子还不知道有人暗恋她呢。男子就这样一个人在墙外等了很久。“苏东坡这样的豪放派词人能写出这样作品,说明宋代文人心中,不光是有爱情,还追求罗曼蒂克、自由自在的爱情。”宋词中的女性描写苏轼感人肺腑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17、明月夜,短松冈。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妻子是他重要的心灵寄托。妻子是苏轼生活的另一半,这种认识是宋人才有的。所以说,宋词是女人的词,不是说女人自己写词,关键是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男性认识到女性的价值,把她们看作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妻子不是丈夫的附属品,不是玩物,而是知己。这种知己意识很不容易,在中国文学史上从宋词真正表现出来。”宋词对女性的描写是妇女地位提高的标志,是中华文明的一种进步唐诗中咏离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朋友调到别处做官,诗人来送他,两人都不是长安人,是“客送客”,心里都难受。诗人却

18、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离得再远都好像隔壁邻居一样,没必要哭哭啼啼的。”沈家庄说,这种夸张的写法表现了唐人的大丈夫气概,大丈夫有泪不轻弹。宋词中的咏离别宋词中的咏离别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词不拒绝眼泪。雨霖铃写执手相看泪眼,女子和男子都在流泪,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乐观情绪完全不同。女子想,你去的地方是哪里呀?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前路茫茫;你会

19、在什么地方醒来?“柳”和“留”谐音,残月总有圆的一天,女子希望男人醒来时看到满岸杨柳,想起自己,两人早日团圆。诗词曲的区别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分为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押韵词则有各种词牌格式,句型长短不一,有特殊的押韵规则,要按词牌填词,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唐代词的风格变异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

20、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宋词的发展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词的发展高峰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

21、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艳妓与士大夫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诗词的意象“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

22、是色彩。李清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闺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诗词中色彩的描绘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

23、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1、“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5、“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7、“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

24、:青、绿、碧、苍、翠等词。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

25、相各异。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3、“翠”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4、“苍”在色相的表现“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不同的色彩风格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

26、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不同色调的色彩强烈对比“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

27、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两种调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如“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乡村四月)其中山野之绿和江水之白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晚花红片落庭莎”“一霎好风生翠幕”(晏殊浣溪沙)其中的色彩对比也属此类。此类对比,色彩反差强烈,色调明快。表现的情感多为欢悦、活泼,意境通常是柳暗花明,生机盎然。相同色调的色彩和谐映衬“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客路青山外,行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这些诗中的“紫”与“红”、“青”与“绿”等都是同一色调的色彩构成了和谐的映衬。诗情画意,色调丰富“江碧鸟愈白,山青

28、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大面积的江水之碧和小面积的飞鸟之白相对比,江水愈绿就显得飞鸟愈白;大面积的山色之青和红得欲燃的山花相对比,山色愈青显得山花愈红。但水面和青山又是和谐地统一于青绿色的调子之中。这样使整个画面既有和谐的基调,又有鲜明的对比,色彩丰富,清新明快。“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白玉蟾早春)其中“浓”与“淡”、“深”与“浅”可说是鲜明的对比,又形成了和谐的映衬。淡淡的烟雾和浓重的月色罩住初放的梅花,梅花的影子随着月亮的移动,或深深地投入水中,或浅浅地印在沙滩上。在浓淡、深浅的对比和变化之中形成了一幅色调丰富的画面。点彩调和的绘画语言点彩调合。在交替使用对比和映衬的过程中

29、,抓住一对色相由强烈对比向和谐映衬转化的一瞬间进行描绘,借用绘画的语言,这种手法是把不同色调色彩的强烈对比分散缩小。如同“点彩派”的绘画,各种色调不在调色盘上调和,而是把原色用小点的形状排列在画幅上,依靠观者的视觉去“调合”,从而达到一种色彩斑斓飞动的艺术效果。点彩调和的绘画语言“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王淇春暮游小园)诗中描写了梅花凋谢坠落、海棠花继梅花而盛开的情景。作者不写梅花的红色渐变成梅叶的绿色,梅树上花渐凋零而叶渐繁茂,海棠上又出现了新鲜的红色这一现象,创造了红绿相杂、红中点绿、绿中点红的画面色彩。两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使静止不动的色彩在诗人笔下活起来,突出色彩的变化,描绘色彩的动感,渲染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蝶恋花)“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红霜有半红”(钱翊江行无题之四)“小径红稀,芳野绿遍”(晏殊暗莎行)“看尽鹅黄嫩绿”(姜夔淡黄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