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动态监测技术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17365319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动态监测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动态监测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动态监测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动态监测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动态监测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动态监测技术根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大量产生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会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假设对温度梯度控制不善,极易在混凝土外表及内部产生温度裂缝,严重时产生贯穿裂缝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整体质量。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求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进行动态监控,常规的温度监测存在精度低、消耗人工量大、数据采集及反响不及时、数据采集不稳定、施工现场布置等问题。本文以某超高层建筑根底大体积混凝土为依托,采用自主设计开发的基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系统进行温度动态监测,保证了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精准性及完整性,为大体积混凝土采取裂缝控制措施提供了依据。关键词

2、:超高层建筑;根底;大体积混凝土;动态监测;无线采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放出大量的热量会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混凝土外表散热较快,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较厚,且自身导热性能差,水泥水化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在大体积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足够大时,会产生贯穿整个界面的温度裂缝,给结构带来重大的损伤,严重地影响工程结构平安。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进行动态监控为大体积混凝土采取裂缝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控,广阔的工程师、学者进行了大量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6。李东明3以地铁车

3、站工程岛式站台为例,通过现场温度监测点的选取、布置及数据采集分析,监测了此大体积混凝土峰值温度,提出对混凝土养护要求。后超等4设计开发了混凝土监测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实时的温度监测,实现了智能化的混凝土监测方法。段春伟等5提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温度监测的有效控制措施,针对提高测温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设计出一种新型测温保护装置。侯金波等6以天津高银117大厦筏板根底为例,进行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应用实践,精确掌握该工程混凝土内部温度、各关键部位的温差等数据。但针对基于温度传感器和无线采集传输平台的智能测温系统的研究应用相对较少。本文以某超高层建筑根底大体积混凝土为背景,采用设

4、计开发的DS18B20型温度传感器配合自动采集无线传输平台,在保证监测精度及数据完整的前提下,具备对整个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实时采集和无线传输等功能,能有效地在大体积混凝土信息化施工中实现及时、有效地传输信息,同时不受地域限制。1工程概况某建筑高度为343.255m,为超高层办公楼,采用了柱下条基、筏板及抗水板的根底结构形式,厚度分别为4.0、4.0、0.9m,筏板区域局部厚度达6.0m,根底平面示意见图1。根底混凝土采用C40混凝土,3天抗压强度f317.0MPa,28天抗压强度f6042.5MPa,弹性模量EC=3.25104MPa,泊松比=0.2,密度=2343kg/m3。整个根底浇筑

5、方量为8350m3,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2监测仪器及控制标准2.1监测仪器基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系统由无线温度监测仪器和无线温度采集监控平台两局部组成,见图23。该无线传输监测系统能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数据的长距离、异地监测采集,可在非工作时段处于休眠状态,对供电要求大幅减少,无需另行铺设供电线缆,系统设备体积小,便于安置,且本钱大幅降低,监测的数据具有实时性、精准性、完整性。设备通电后自动采集数据连接至指定效劳器,上传当前实时数据,然后进入待机状态,等待设定的时间启动数据采集。采集数据时按顺序采集当前探头的温度数据,将每个探头的数据缓冲至内存,然后上传至效劳器中。

6、温度监控平台从效劳器中获取历史温度数据进行浏览,温度监控软件开启时,效劳器新采集的数据也会自动推送至温度监控软件上,即可实时显示温度实况。该温度监测系统的技术特点如下:1)实时采集。数据采集器可实现每隔一分钟采集一次温度数据,可实时反响温度数据曲线。2)低能耗,安装便捷。采集上报数据完成,立即进入待机状态,这样可以采用电池供电,可每周更换一次电池,无需为供电而进行布线,方便工程安装监检使用。3)温度、温差报警。可设定上、下温度报警、温差报警,减少人工干预。4)采集数据精确、可靠。采集数据精度0.1,数据精确、稳定可靠。2.2监测控制标准混凝土开始浇筑,即进行测温监测。混凝土刚覆盖探头时,此探头

7、温度为混凝土入模温度,可根据混凝土入模温度测算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及时调整保温及降温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监测控制标准如下:1)混凝土里表温差不得大于25;2)混凝土外表与大气温差不得大于20;3)混凝土冷却水管入水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差不得大于25。3测点布置根据对大体积混凝土研究分析2及有限元模拟分析,对核心筒筏板根底管冷采用竖向间距为1.0m,水平间距为1.5m,条形根底冷管按照水平间距1.7m,竖向间距1.0m进行布置,布置平面见图4。整个根底上外表为覆盖5cm的麻袋,并超出筏板根底边界1.0m。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在大体积混凝土内布置冷管后设置17个测温监测点,筏板根底按对称原那么布

8、置11个监测点,条形根底布置6个监测点,抗水板因厚度相对较小故未布置监测点。由于根底厚度不一致,同时还需要监测大气及混凝土外表的温度,故分为A、B两类测位探头布设,见图5。T7、T8两个测温监测点厚度达6.0m,故T7、T8两测温监测点的测位探头按照A类测位探头布设,其余的均按照B类测位探头布设。监测大气温度的测位探头距混凝土面300mm,监测混凝土外表温度的测位探头置于麻袋覆盖面下,监测混凝土内部最上端和最下端的测位探头距混凝土面距离100mm,混凝土内部其余测位探头那么均匀分布。4监测结果分析及调整措施4.1监测结果分析根据该温度监测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监测数据,完全采集到了对

9、应17个监测点的温度数据,限于篇幅的原因,选取核心筒筏板T1测点的监测导出数据进行分析,T1测点温度监测时程曲线,见图6。对相应数据进行处理,得到T1测点里表温差时程曲线、T1测点外表与大气温差时程曲线,见图78。由图68可以看出,该温度监测系统能实现采集数据的有效、完整,同时保证数据采集精度。根据以上监测点采集数据显示得出以下结论。1)核心筒筏板根底内部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开始浇筑后的90h左右,最高温度数值为64.2,与数值模拟的温度数值接近。2)最大里表温差数值均在标准要求25的控制范围内,且外表与大气温差亦在标准要求20的控制范围内。3)过温度峰值后,通冷却水的以上监测点的降温幅度分别为1

10、.47/d,满足标准要求降温幅度不宜超过2/d。4.2监测结果调整措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指定专人负责掌握根底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对布设点时时进行监视温度及温差变化情况,以调整冷管入水温度及养护措施,调整措施如下。1)当混凝土里表温差超过20,接近25时应加强保温措施,增加保温层厚度。2)当混凝土冷却水管入水温度与冷却水管入水口混凝土温度差值接近25时,应提高冷却水管水温,保证温差不大于25。3)当混凝土外表与大气温差小于20时,可撤除保温层。4)当混凝土里表温差小于25时,可停止通水。4.3应力监测混凝土应变监测点布设于核心筒筏板根底的中心点,监测点布设上、中、下共3个测位,每个测位两个方

11、向,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实施数据采集,混凝土内部的最大应力监测结果见表1。表1混凝土内部最大应力监测测位实测最大应变/实测最大应力/MPa模拟最大应力/MPa上X方向35.30.7200.593Y方向18.70.3810.314中X方向180.53.6723.032Z方向83.21.6971.398下X方向19.80.4040.333Y方向19.80.4040.333由表1可以看出,混凝土的实测最大应力与模拟理论最大应力相近,且最大拉压应力均未超出C40混凝土的抗拉、抗压强度,并由现场抽点检查,根底底板未出现裂缝。5结语自主设计开发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系统成功应用于本工程根底大体积混凝土的施

12、工,具备的无线传输功能完全解决了温度采集受施工现场的限制,监测数据的实时性、精准性及完整性为监测温度控制及养护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为本工程根底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供了保障。本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自动采集无线传输系统为类似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提供了珍贵经验。参考文献:1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2叶琳昌,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3李东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裂缝控制J福建建筑,2022,36(12):73764后超,韦永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远程智能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J施工技术,2022,44(21):9495,985段春伟,窦海亮,文博,等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及裂缝防治技术J施工技术,2022,45(24):38406侯金波,陈潇,俞雪薇,等天津高银117大厦超大体积筏板混凝土温度监测实践J施工技术,2022,45(24):303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