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古诗词引入经典诵读之我见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17364790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怎样把古诗词引入经典诵读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怎样把古诗词引入经典诵读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怎样把古诗词引入经典诵读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怎样把古诗词引入经典诵读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把古诗词引入经典诵读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怎样把古诗词引入“经典诵读”之我见摘要:因为教师缺乏对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逐字逐句的解释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重视古诗词教学,在持续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持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关键词: 古诗词 诵读 经典古诗词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学园圃中的一支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很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逐字逐句的解释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一、探究路上真茫然 因为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凝练,情感含蓄深邃,很多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

2、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我们经常发现以下几个教学误区:1、一来一去的问答。有些教师忽略了古诗词长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2、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3、不求甚解式的翻把它说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4、侃侃而谈式的分析,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地分

3、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5、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感、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缺乏。二、探究路上见曙光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我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很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拜读后,仿佛有“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之感。参考本书中介绍的课堂案例、教法。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等古诗时,收到了意想

4、不到的效果。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悟。古诗词言简意明,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景,带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2、整合资源,在比照欣赏中品味。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相关的诗词组合在一起探讨,能够达到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3、咬文嚼字,在言词磨句中升华。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故而,学习古诗也切勿浮光掠影。而需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凡此种种,不胜枚

5、举。名师们先进的古诗词鉴赏理念、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设计,让作者在探究古诗词教学的道路上犹如春风拂面。三、拨开云雾见太阳有了名师的引路,有了他们对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我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中有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整合资源,把握基点。(1)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很多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环教学”“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能够带着学生比照体会,加深理解。(2)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但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

6、,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2、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漫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动者,让学生进入佳境,读出层次。3、启发想象,人境悟情。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醒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 ,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词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

7、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实行。 4、联系生活,模仿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己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实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使用,激发情感,提升活用语言的水平。“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古诗词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今后,我将一如既往重视古诗词教学,在持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持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从而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作者简介:严梅, 女,48岁, 小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掇刀石小学联系:13797970876 :4481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