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唐朝文学概况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7364474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讲 唐朝文学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讲 唐朝文学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讲 唐朝文学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唐朝文学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 唐朝文学概况(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讲 唐朝文学概况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唐朝建立后, 经百余年的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在开元、天宝之间,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 化发达,成为强大的封建帝国,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与此同时,各种 内外矛盾,也在潜滋暗长。而唐玄宗却宠幸杨贵妃、高力士,日事宴乐游幸,将朝政交与李 林甫、杨国忠两人处理,并骄纵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养痈遗患,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 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虽出现过“永 贞改革”、“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不过昙花一现,作为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

2、 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却愈演愈烈,民不聊生, 终于导致懿宗乾符年间的黄巢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了,唐王朝不久也就灭亡了。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唐朝则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成熟、繁荣的时代。唐诗 代表着唐代文学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古文是继先秦两汉之后,散文创作的又一高峰; 唐传奇脱胎于六朝志怪,而演变为真正成型的文言小说;词和变文,则是唐代两种新兴的文 体。(一)唐朝的作家和作品作家的特点、思想状况、文化素养,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方面的 发展状况和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学的风貌特征。作家的特点。唐代新兴的庶族地主出身的文人,

3、取代了六朝士族豪门成为作家的主体, 使文学从宫庭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市井,这是唐代文学的一个重大变 化,也是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唐朝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建中元年(780)以后,又推行两税法。六朝盛 行的庄园制经济在唐朝相对衰弱,寄生于庄园制经济的士族地主的势力受到削弱,而庶族地 主的势力迅速崛起。在政治上,唐太宗、高宗为抑制士族豪门并抬高自己的地位,几次下令依现今官爵高低 定等级,重修氏族谱牒。又以科举制取士,明经之外,进士试诗赋。“士益竞趋名场,殚工 韵律。诗之日盛,尤其一大关键。”(胡震亨唐音癸签卷 27)这就为庶族地主跻身政治 舞台,为中下层文人踏上仕

4、途创造了条件。与六朝的宫庭文人相比,唐朝的中下层文人生活天地广阔得多,阅历丰富得多,对社会 现实和民间疾苦的了解也深刻得多。国家的强盛统一,中外交流的频繁,大大拓展了他们的 视野。许多人或应举或漫游,足迹遍于大江南北,名山大川。不少人数赴边塞,几参戎幕。 他们在政治上富于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还参与改革,自觉地用诗文揭露时弊,干预朝政。 这就使唐代文学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大大超越前人。在文学艺术上,唐代文人互相酬 赠唱和,切磋琢磨,取长补短,蔚然成风。如初唐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沈佺期、宋之问,盛唐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李华、萧颖士、独孤及,中唐的刘长 卿、韦应物:元

5、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温筠庭、李商隐等,他们之间都有创作上的交 流启发,对形成流派,繁荣唐代文学起了推动作用。作家的思想状况。唐朝政治比较开明,一些君主能任贤纳谏,广开言路。所以各种社会 思潮活跃,文人思想开放,禁忌较少。他们敢于嘲讽皇帝,揭露时弊,而统治者一般也不以 文字治罪: 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 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不敢尔也。(洪迈容斋续笔卷2)他们敢于蔑视封建礼教,在诗词、传奇中大胆表现男女爱情。唐朝历代皇帝,或出于政治需要,或由于个人嗜好,曾左佛右道或左道右佛,但统观有 唐一代,大体是儒道佛三教并举的。中唐

6、以后,皇帝常亲自主持三教辩论,互相诘难,促进 三教的合流与发展。受其影响,唐朝文人的思想信仰,虽各有所宗,却多带有出入三教的特 点。儒学在唐朝没有汉代、宋代那样尊显的地位,但仍是官学。唐太宗命孔颖达撰五经正义, 作为学校教材和考试的内容,“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杜甫行次昭陵)儒学是文人 入仕的必修课。唐朝文人既不像汉儒那样皓首穷经,拘泥章句,也不像宋儒那样侈谈性理, 而是专注事功,关心济世拯物。当然由于时迁世变,它们的表现内涵不尽相同。初盛唐文人 有强烈的用世干世,建功立业的抱负,在诗文中抒发宏大的胸襟,表现激昂奋发的感情,如 陈子昂、李白的诗文;中唐文人力图重振王室,表现出深沉的忧世济

7、世意向。诗文中的现实 主义倾向明显加强,可以新乐府运动和古文运动的兴起为证;晚唐文人则在诗文中宣泄他们 济世不能,而产生的愤世、遁世之情,皮日休、陆龟蒙的诗文既有愤世疾俗的批判,又有闲 适自放的隐逸,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儒家注重事功的文学批评理论:兴寄美刺说和明道辅时 说,是唐代诗文革新的指导理论。道教攀附李耳为始祖,李唐为抬高身世,也尊老子为先祖。有这一层政治关系,道教在 唐朝被奉为国教。道家是哲学学派,道教是宗教教派,两者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它们分别 对唐朝文人的思想、生活和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隋唐文人,得志则尊孔孟,失意则祖庄骚。 他们有的归隐躬耕,习周易老庄以自遣,如王绩;有的受庄子愤世

8、疾俗的影响,蔑视礼教、 粪土王侯、讥嘲孔丘,与现实相抗争,如李白;有的浪迹山林、修炼学仙,如顾况。道教大 量的神仙故事传说,成为诗文、传奇的题材典故。道教的修炼斋醮,引发了诗文中许多亦真 亦幻、迷离恍惚的仙界幻境的想象与描述,如李贺、李商隐的诗。道家老庄崇尚自然淳朴, 反对雕琢华艳的美学思想,庄子恣肆浪漫的风格,都深深地影响着唐代文学。佛教在唐朝流布甚广,宗派林立,而对唐代文人的思想、生活和创作影响最大的,则莫 过于禅宗。为僧寺写碑作铭,与僧徒交往酬唱成为时尚,排佛最甚的韩愈,也未能免俗,遑 论其他。不少文人失意之后或在晚年,奉佛自释,所谓“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叹白发)“

9、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白居易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王维、 白居易这种受佛教影响,随缘任运,与现实妥协的态度,在中晚唐失意文人中具有相当的代 表性,许多文人甚至逃避现实,遁入空门。所以唐朝的诗僧和僧诗,均称空前。佛教对唐代 文人生活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而与诗文创作的关系则要复杂得多。如韩愈的送高闲上人 序,借论张旭草书,驳斥浮屠淡泊清心之学,说明他洞悉佛理。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唯物 主义思想家,却能由“明心见性”的禅悟之理,申述诗歌创作的意境说:“梵言沙门,犹华 言去欲也。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象入,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惠而遣词, 故粹然以丽。”(秋日过鸿举法师院)禅宗关于渐悟、顿悟

10、的理论,启发诗人净心观照自然, 以心会景,领略事物的诗情禅趣,创造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作家的文化修养。唐朝历代皇帝雅好文艺者不少。太宗能诗善书,先后开设文学馆、弘 文馆,招延文人学士,留意儒学,酬唱诗歌。高宗武后,常制新词以入乐。玄宗更是精通音 律,善制新曲。文宗曾特设诗学士7 2人。统治者的爱好、创作和奖励,对文人创作自然是 提倡、诱导,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重视文治,发展教育,提倡中外交流,对唐朝文人的影响。 唐朝在全国普遍设立各级学校,教授经律书算诗等课程。唐朝与西域、印度、东亚、东南亚 各国的交往规模和频繁程度大大超过以往。在发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外来影响, 使唐朝的音乐、舞蹈

11、、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等出现了全面繁荣的景象。教育、文化、 艺术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唐代文人的文化艺术秦养的总体水平大大高于前人。唐朝不少文人诗文、书画、音乐兼长,善于在不同的文学艺术门类之间,互相渗透借鉴, 因而题画评诗,鉴赏书法,描绘音乐的佳作层出不穷。如杜甫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张旭的 草书、曹霸的画马、公孙大娘的剑舞,都曾给予他的诗歌创作以灵感和启发,因而他的诗题 画、论书,也能深中肯綮。王维兼工诗书画乐,他的山水诗在绘景状物、意境创造、布局谋 篇等方面从绘画中多有借鉴,达到“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 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都是描绘音乐

12、演奏的 名作,它们是高超的演奏技艺和精湛的艺术鉴赏力相结合的产物。唐朝的文学与艺术互相影 响,使诗歌与书画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同步变化的趋势:初唐多宫庭和宗 教的题材,崇尚精工典丽的风格;盛唐多社会、自然的题材,追求雄壮浑厚的风格;中晚唐 的诗画,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世俗化、通俗化的趋势。这同样也与作家、艺术家有兼长并擅 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关。唐朝文人文学艺术素养水平的高深,还表现在他们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继承创新需要 识、胆、才,唐朝文人有兼容包举的魄力和勇气,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杜 甫戏为六绝句)他们对诸如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楚骚的浪漫主义风格,诸子的哲 理思辨

13、,汉魏风骨,齐梁声律,史汉的传记叙事,六朝的志怪神异,辞赋的铺张扬厉,乐府 的质朴白描,南朝民歌的清丽婉约,骈文的精工俪对,均能广采博取。他们反对“荣古虐今”, “渔猎前作,戕贼文史”,(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敢于突破传统,推陈出新。如柳宗 元作非国语,对国语中的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等迷信邪说进行批驳,但正如胡应麟 所说:“柳宗元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义诡僻则非,文杰异则爱, 弗相掩也。好而知恶,宗元于国语有焉。”(少室山房笔丛卷13)“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拿来主义)正是由于唐朝文人敢于 和善于“拿来”,才能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唐代文学。唐代文学有“文质半取,风骚

14、两挟”的特点和世俗化、通俗化的倾向。 唐朝文学是在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朝文学长期占统治地位,它在艺术上 精美华艳,但内容贫乏空虚。北朝文学,尤其是北朝民歌,内容较充实,风格刚劲粗犷,而 艺术上却较质木朴拙。唐朝文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创造出唐朝文学“文质彬彬”的 一代新风。唐代因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文学作品的文质彬彬,有气势恢宏,风骨刚劲的特点。 就诗而言,从唐太宗的“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入潼关),到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望岳)从四杰的“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王勃平(台秘略赞艺文

15、)到李白的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唐诗的恢宏气势,刚健风骨,表现得 十分充分。唐诗经过百余年的改革发展,到开元、天宝年间,“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 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殷璠河岳英灵集)表 现出文质彬彬的特点。就散文言“唐之文章,无虑三变。武德以来,沿江左余风,则以 章 绘句为尚。开元好经术,则以崇雅黜浮为工。至于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周、汉,浑 然为一王法者,独推大历,贞元间。”(严有翼柳文序。(引徐志钟语)唐代散文经过三百 年的革新努力,至韩、柳而臻于极盛其间,陈子昂的文章“逸足骎骎,方将抟摇而凌太清, 猎遗风而薄嵩岱。”

16、(卢藏用陈子昂别传)韩愈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 龙,万怪惶惑。”(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柳宗元的文章也有“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的气魄和技巧,同样反映出唐代文学气势恢宏、风骨刚劲的特点。唐朝文学从六朝狭小的宫廷天地和少数君臣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而更多地被中下层文人 掌握,这就决定了唐代文学内容世俗化、形式风格通俗化的变化趋向。但其间历时290 年, 世俗化、通俗化的内涵也有所变化。就诗歌而言,初、盛唐诗歌在内容上,诸如从军生活、离别情怀、现实弊病、个人志向 都成为吟咏的题材,而且大多表现出奋发进取的精神。慷慨高亢的情调,这是宫廷化、贵族 化的齐梁文学所不可能具备的;在诗歌形式上,也

17、进行了改造(歌行)、变革(乐府)、创新 (律诗);在审美理想上,也从以华丽雕琢为美,转变为以雄浑壮丽自然为美。中唐诗歌在 反映现实、伤病民瘼、讽谏朝政、针砭时弊的深度广度方面,超过初盛唐,而且大量增加了 表现男女爱情、商妇贾客生活和民风民俗的题材,出现了“诗到元和体变新”(白居易余 思来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的现象,以俗为美的元白诗派、以律调入七古的长庆体风靡朝 野。晚唐诗歌在题材和审美情趣方面,似乎是六朝文学某种程度上的回归,但仍有所不同。 晚唐文人绝望于国事时局,或隐逸山林,或纵情声色,生活圈子变得狭小,社会心态转向内 省、感伤。“唐至大中间,国体伤变,气候改色。人多商声,亦愁思之感。”(余

18、成教石园 诗话卷2 引徐献忠语)从杜牧的“刻意伤春又伤别”(李商隐杜司勋)到韦庄的“伤时伤 事更伤心”(长安旧里)晚唐诗人可谓“眼前何事不伤神”(杜荀鹤登城有作)他们在诗 词中大量表现男女之情,描写官能感受,有类六朝宫体,但其中往往溶入了他们对现实人生 的追求和失望以及由此产生的苦痛和感伤,审美情趣也变成以朦胧幽细婉约为美,与六朝宫 体的狎昵猥亵、轻浮淫艳也不尽相同。就散文而言,从讲究对仗用典、崇尚声律藻饰的骈文,变为单行散句,接近口语的“古 文”,就是唐代散文文体通俗化的革新。而其表达的内容也远较骈文深广得多,世俗化得多。 出现了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徘谐刺时之文,还出现了一些虽旨在寄意喻

19、理,却 为城市贫民立传的人物传记,如柳宗元的梓人、宋清、郭橐驼,韩愈的王承福诸传,这在六 朝骈文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就传奇而言,小说一向被拒斥于文学殿堂之外,而到唐朝却风行一时。不少尊显知名的 文人如元稹、牛僧孺等竞相创作。在内容上,唐传奇多表现市民阶层和中下层文人所喜闻乐 见的男女爱情、侠义、历史传说等题材;在形式上,受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或诗文相辅(如 长恨歌与传),或诗文相间(如许尧佐柳氏传);叙事写人,以散文为主,可以说是一 种十分世俗化、通俗化的文学形式,在中唐臻于极盛。与中唐相比,晚唐文学除文人词方兴未艾之外,其余诗文传奇世俗化、通俗化的势头减 弱,唐代文学也随之衰微。(二)唐朝文学

20、的分体分期概况唐代诗歌初唐(618713) 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 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初唐前 50 年,诗坛主盟者多为陈隋旧臣,主流仍是齐梁诗风唐太宗本人虽反对“释实求华”(帝京篇序),提倡“词理切直”(贞观政要文史)也写过一些颇有气势的诗篇,但出 于”润色鸿业”的需要,他与群臣游宴唱和,开初唐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风。真正能在 这一时期脱俗的是王绩,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接近阮籍、陶潜,对五言律诗的形成 有所贡献。初唐后50 年,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 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

21、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 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 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他们自觉地批判六朝文风,有意识地在拓展 诗歌内容、开创新的风格上进行尝试。“四杰”批判风靡当时的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 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并“思革其弊”(杨炯王勃集序)他 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他们的诗 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 献。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

22、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 践上垂范。他的代表作感遇38 首和蓟丘览古7 首等,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 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在理论和实践上廓情 六朝文风,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基础。但陈子昂的诗歌“复多变少”(然诗式),质朴有余, 文采不足。开创有唐一代新文风的任务有待盛唐诗人来完成。盛唐(713765)盛害诗人继初唐诗歌革新之后,将建安风骨融入六朝绮丽之中,开创出一代新风:雄健 刚劲的风骨、高远浑成的意境、天然去雕琢的自然美,这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成就之一。盛唐诗歌,具有雄健刚劲的时代特征,已不同于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李白的浪

23、漫主义 诗歌和边塞诗派尤为典型。盛唐的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他们多有 边塞从戎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诗描绘边塞苍茫壮阔、奇异瑰丽的景色,抒发他们立功疆场、 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洋溢着激扬高亢的时代精神,风格慷慨雄壮。在七言歌行和绝句的运 用上有所创新。盛唐诗歌不仅有六朝的婉丽,而且情景交融,意象浑成,境界壮阔。王、孟山水诗派尤 为典型。与六朝的模山范水不同,他们以清丽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重在领悟其 中的诗情画意,创造意境,并借以抒情寄趣。形式上,他们多采用五言古体和律体。盛唐诗人抒发感情,既不掩饰,也不节制,似行云流水,任其自然;创造意境,浑然一 体,无迹可求;运用语

24、言,质朴无华,情韵深长,因而盛唐诗歌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琢”的自然美,不同于六朝的镂金错采之美。盛唐诗人在上述总体特征之外,还各有风格。风格的多样,流派的形成是盛唐诗歌成就 斐然的又一重要标志。“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 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 棅唐诗品汇总序)盛唐诗歌成就的另一标志是在诗歌形式方面,“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 绝句,靡弗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3)不仅如此,几乎在各种体裁方面,他们都能 变化创新。在乐府方面,或用古题写新意(如李白),或咏时事创新题(如杜甫)。在歌

25、行体 方面,破偶为奇,以参差的句式,恣肆的笔调,抒发慷慨跌宕的感情。(如李白、岑参),在 律恃,特别是七律方面,以精严的格律或峭拗的变律、议论朝政,叙述战事,反映民生,抒 发襟怀,大大丰富了律诗的表现力(如杜甫)。在绝句方面,用玲珑的意象、浑成含蓄的寓 意,表达悠远的情韵(如王维、李白、王昌龄)。代表唐朝,乃至我国古典诗歌最高成就的是盛唐的两位伟大诗人李白、杜甫。李白的诗 歌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 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民生的苦难,蔑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 精神的风貌的一面镜子。而杜甫的诗歌则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

26、诗史。他忧国伤时,谴 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 映现实,因而他的诗感情深沉,蕴涵深广,语言遒劲,笔法曲折,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元稹杜 君墓系铭序)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中唐(766859)这是继盛唐之后,诗歌的又一繁荣时期。不仅诗人和诗作的数量大大超过盛唐,而且流 派繁多,也不逊盛唐。中唐前期自大历至贞元中,唐诗处于两个高潮之间的低谷。代表人物是韦应物、刘长卿、 李益及“大历十才子”。他们大多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们的诗对社会的疮痍,

27、民生的调 弊有所反映,但多客观冷静的描写、低沉感伤的哀叹,缺乏盛唐诗歌那种强烈浓厚的感情和 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李益、卢纶的边塞诗能嗣响盛唐。韦应物、刘长卿的山水诗,高雅 闲淡,于王维、孟浩然之外,自成一家。“大历十才子”多为权门清客,诗多流连光景酬和 投献之作。正如皎然所述:“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以为己有”,而“诗 道初丧,正在于此。”(诗式卷四)他们多工五律,意境淡泊,情致闲适,描写细腻精工。 但雕琢过甚,有句无篇。另外还有元结、顾况等,用风格古朴的乐府古体,揭露时弊,反映 百姓疾苦,成为介于杜甫与元稹白居易之间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中唐中期从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是唐代诗歌发

28、展的又一高潮。与盛唐相比,中唐诗歌 有所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 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白 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他们有一套较系统明确的理论, 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对杜甫的现实主义有所继承和发展。艺术方面,他们 的乐府歌行,发展了杜甫的叙事技巧。特别是元白的一些乐府融入了传奇小说的手法,首尾 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风格平易纤徐。张籍王建乐府在精警凝炼上有别于元稹、白居 易的委曲详尽。但他们都务求晓畅坦易,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

29、,成为当时 影响最大的流派。另一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有李贺、贾岛、姚合等人。他们的风格不尽 相同,但都以奇崛险怪为美。韩(愈)孟(郊)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 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形成奇崛险峭的风格。韩愈才雄,孟郊思深,都 长于古体,有“以文为诗”的特点。李贺的乐府,作意奇险,幽深秾丽。贾岛、姚合取法十 才子,工于五律,冥思苦吟,抒寒苦之情,状幽僻之景,形成清苦奇僻的诗风。柳宗元的诗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恩集后),风格近于陶渊明,与韦应物并 称韦柳。他的诗抒发幽债哀怨,深得楚骚精髓,则与韦应物不同。刘禹锡的诗长于咏史吊古, 工于七言律绝,

30、雄健苍劲,被誉为“诗豪”。柳(宗元)刘(禹锡)不入流派,而能标新立 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人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 事写人等。中唐后期,自宝历至大中年间,是唐代诗歌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出现题材自社稷江山 移向歌台舞倒,审美情趣转向深细幽曲赚眈的趋势。代表人物杜牧、李商隐、温庭药。他们 都有过报国济世之志。才俊志高,却不获伸展。他们的诗歌或隐或显地陈世事、刺时弊,表 达忧国伤时之情。在对时局失望和仕途失意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追求声色感官的刺激,诗 中写男女之情的题材增多。其中杜牧的古体恃,感怀时事,抒发襟袍,慷慨激昂。他的律恃, 尤其是七律,俊爽不羁,时寓拗峭,

31、以矫圆熟。咏史绝句,精警、婉曲、隽永。李商隐与杜 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伪诗感时伤事,沉郁顿挫,但气魄笔力,略逊杜甫一筹,而寓意 砌深曲,思绪的绵密、用典的精工,则又过之,亦身危情苦所致。温庭筋诗成就逊于李商隐。 温长于乐府,李深于七律,两人以诗风秾丽并称,他们的部分诗歌从题材到表现手法都对词 的发展有所影响。晚唐(860907)这是唐代诗歌衰微的时期。晚唐诗人客观上面临时代衰败,社会心理感伤、颓废和诗歌 在盛唐、中唐一盛再盛之后难乎为继的局面,而主观上他们的才力心志俱不足以开宗立派, 他们的共同点是:无论出处穷达,对时局已不抱幻想,最后大多归隐田园,寄迹山林或放清 声色;他们的诗无论何种题

32、材,都充满感伤、悲愤的情调;无论风格有多大区别,都步人后 尘,没有创新。晚唐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多为中下层文人,他们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 统,以古诗乐府(皮日休、聂夷中)或律诗(杜荀鹤)反映民生的疾苦,讽刺政治的黑暗(罗 隐),幽愤怨恨之情多于谏诤规劝之意。另一类则是仕途通达,遭遇世乱时变,绝望于政事, 退而隐居的文人,如韩偓、吴融、司空图等。他们的诗歌表现朝政紊乱、战乱频仍的史实, 抒发忧伤哀痛,思归慕隐的心情。韩偓、吴融的诗风受李商隐影响。其余的诗人或学张籍, 或学贾岛、姚合,总之是“依人作计终后人”。唐代散文。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古文两大类,两者互为消长,又互相交融,而古文则 代表唐代

33、散文的主要成就。骈文在唐朝作为官方诏制表状书判的应用文字,一直沿用,在晚唐古文衰微之时,又有 复炽的趋势。与六朝相比,唐朝的骈文已有变化。一是务实切用,改变了六朝骈文未流“连 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的积弊。 这一变化表现在魏征、陆贽等人的章奏疏议中。他们讥陈时病,谏诤朝政。“虽多出于一时 匡救规切之语,而于古今来政治得失之故,无不深切著明。”(四摩全书总目卷 150)另 一是在对偶用典、声律词藻上,不像六朝骈文那样逞才尚华,而能在明白晓畅(陆贽)、气 宏辞丽(四杰)和精致华赡(李商隐)上自成特色。唐代骈文总的变化趋势是散化,这未尝 不是受古文影响

34、所致。唐代古文,与骈文相对而言,是一种奇句单行,不讲声律对偶的散体文。它既继承了先 秦两汉散文内容充实、行文自由、朴实流畅的特点,又提炼于当时的口语,因而其表现力远 较骈文丰富灵活。唐代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618741)是古文运动的发轫期。武德、贞观间是骈文的一统天下,高祖、 太宗出于政治需要,提倡公文奏疏,实录切用。在一些史书和魏征、马周、傅奕等人的奏疏 谏议中,已有以散间骈,化骈为散的变化。高宗武后之世,四杰的骈文表现他们对时事朝政的褒贬批评、对功名事业的渴望,抒发 怀才不遇的苦闷、内容较充实,风格气势宏大,有汉代辞赋的影响。词藻华丽,则仍是六朝 积习。适应武周改制称帝的

35、需要,一些阿世取容的御用文人如李峤、宋之问等人的文章,从 内容到形式都近于南朝文学侍从所作,而陈子昂的直言极谏则显得不合时宜。他为人任侠使 气,又曾习纵横之术,所以他的论议奏疏,陈王霸之术,揭时政之弊,谠言直论,凌厉风发, 行文也多采用散体,“以风雅革浮侈”,(梁肃补阙李君前集序)。他被尊为古文运动的先 导,尽管他的道与后世古文家的道内涵不同,文风也有别,而且他的表、序、颂、祭之类仍 沿徘俪旧习。第二时期(742805)就政治而言,这是唐朝盛极而衰的转变时期,就散文而言,是古 文运动高潮的酝酿时期。涌现了一批散文改革的倡导者。前有李华、萧颖士、元结、独孤及, 后有梁肃和柳冕,其中元结的创作成就

36、最高。他们在理论上主张明道宗经,强调文章济世劝 俗的社会作用,不满于骈文的浮靡华艳,推崇陈子昂的斫雕返朴。他们的主张是“安史之乱” 后欲以儒道重振王纲朝政的社会思潮的反映。但他们的儒道不纯,理论片面,强调文学的教 化作用而忽视美感作用,忽视辞章文采对表达内容的作用,对古文的形式几无论及。而且, 除元结外,其余几人创作成就平平,且未曾摆脱骈俪习气,所以未能开创散文创作的新局面 元结的散文,多忧世、愤世的内容,风格危苦激切,在一些散文体裁上有所创新,如山水游 记,寓言杂文。尽管由于文学创作理论的偏颇,而使他的文章有艰涩古奥、文采韵味不足的 缺陷,但还是有“上接陈拾遗,下开韩退之。”(全祖望元次山阳

37、华三体石铭跋)的历史 地位。第三时期(805859),其中永贞至长庆年间,是古文运动的极盛时期,宝历至大中年 间,则是古文运动由盛而衰的时期。永贞改革、元和中兴,一批文人抱着行道济世,兴利除 弊之心积极参与,古文运动的高潮的形成,正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古文运动,人才辈出, 既有韩愈、柳宗元作领袖,又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吕温、白居易、元稹等一批参与者。 他们互相切磋推挹,造成声势。在理论建树方面,韩愈、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创 作宗旨,有较明确系统的论述,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阐发了文道相辅而行的关系,克服 了前辈重道轻文的偏颇。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和柳宗元的“辅时及物”说,提倡创

38、作面向人生, 干预现实,言志抒愤,大大丰富了古文的创作内容。他们还对古文的艺术形式提出了一系列 要求,如“陈言务去”、“气盛言宣”、“文从字顺”、“意尽便止”等,对规范古文创作起了重要 作用。另外,他们还有斐然的创作成就。在各种体裁的创作中几乎都有突破或创新,并形成 了各自的鲜明风格,韩文雄浑奇崛,柳文精深峻洁,被奉为后世古文的楷模。李翱、皇甫湜 分别发展了韩愈“文从字顺”和“怪异奇崛”的特点。宝历至大中年间,古文的作者人数和成就均不如前。这一时期古文作者的代表人物孙樵、 刘悦,生活经历既不如韩愈、柳宗元那样丰富,才力更相去甚远,只能在怪奇险峭上着力, 虽然也有些刺世嫉邪的好文章,但与皇甫湜相

39、比,也已等而下之了。同时另有杜牧的散文, 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剀切排奡,成就杰出。第四时期(860907)这是唐朝季世,出现了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一批穷愁之上, 他们的小品文集谗书、鹿门隐书、笠泽丛书等远绍元结,近承韩柳,寓言杂文,短 篇零章,愤世疾俗,幽默讽刺,深刻犀利。被誉为是 “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唐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 说,他们的小说取材现实,艺术上追求“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沈既济任氏传), 运用想象和虚构,曲折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已全然不同于旨在证明神怪不诬、粗陈梗概的 六朝志怪。其中的

40、优秀作品如霍小玉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等,对后世的 白话、文言小说及戏剧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五代词。词是隋唐之间新兴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体。所配的燕乐,杂“胡夷、里巷之 曲”,而以北朝隋唐传人的大量西域音乐为主。它起源于民间。20 世纪初出土的敦煌曲子词,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中唐以后文人仿作渐多,题材手法,多有模拟痕 迹,在晚唐和偏安的西蜀,社会风气衰败,士大夫苟安于声色大马、酣歌醉舞之中,产生了 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它们的题材,不出花前月下、闺怨绮思,定下了“词 为艳科”的藩篱;手法上多客观描写,风格上尽管各有特点,但大致以刻红剪翠、香软浓艳 为共同点。稍后的南唐词,产生的土壤与花间词略同,也是南唐君臣娱宾遣兴之作。而在艺 术上多主观抒情,风格也较疏淡。花间集中的韦庄和南唐冯延已为其间的过渡人物。南唐词 的真正显著变化产生于南唐亡国之后,李后主过着“以泪洗面”的阶下囚生活,词的内容表现 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极深痛沉挚,在表现手法上也以白描口语见长。至此,词从宫廷佐酒 助乐的工具,变成抒情适意的文艺形式,词的境界为之扩大,为宋词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