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vffpi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7362549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nvffpi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Cnvffpi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Cnvffpi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Cnvffpi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nvffpi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 学 大 纲(二六年七月修订)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二六年七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修订版【课程性质】国际贸易是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而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设置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

2、指导思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国际贸易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了解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各种贸易做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在毕业后做好经济管理或对外贸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适用范围】本教学大纲适用于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要 求】本课程的开设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先行课程需开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 【教学时数】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每周3学时,总计教学时数应为5154学时,其中带*的部分为学生自学部分,教师可不讲授。目录第1章 导论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2

3、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方法1.3 若干基本概念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1 比较优势理论*2.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与验证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1 要素禀赋理论*3.2 特定要素贸易模型第4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4.1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 4.2 产业内贸易理论*4.3 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4.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国际贸易的均衡与利益格局5.1 国际贸易的均衡和价格决定5.2 国际贸易利益的总体分析5.3 国际贸易对要素收入的影响5.4 贸易增长的利益分析第6章 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6.1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6.2 国际劳动力流动与国际贸易6.3 国际技术

4、流动与国际贸易6.4 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第7章 国际贸易政策7.1 贸易政策的目标7.2 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7.3 贸易政策的制定、选择与调整第8章 进口保护政策:关税8.1 进口税的贸易调节方式8.2 关税的经济效应8.3 关税税率的决定8.4 关税结构与有效保护率8.5 关税的减让效应第9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9.1 非关税壁垒概述9.2 配额9.3 相机保护措施9.4 绿色壁垒9.5 技术性贸易壁垒9.6 劳工标准壁垒*9.7 常见的其他非关税措施简释第10章 鼓励出口与出口限制政策10.1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10.2 出口限制*10.3 国际卡特尔*10.4 贸易制裁第11章 区

5、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11.2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若干理论问题第12章 多边贸易体制12.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导下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及局限性12.2 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功能及原则12.3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12.4 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领域及负责实施的协议简介12.5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3章 国际货物贸易的流程13.1 国际货物贸易的特点与风险13.2 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程序第14章 国际贸易术语14.1 国际贸易术语惯例的变迁14.2 常用贸易术语及选择第15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15.1 商品的名称

6、、品质、数量和包装15.2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15.3 进出口商品的价格15.4 国际货款结算15.5 进出口检验15.6 争议的预防与解决第16章 国际贸易方式的选择16.1 经销、代理、寄售与展卖16.2 招标、投标与拍卖16.3 易货贸易与补偿贸易16.4 加工贸易16.5 期货交易与套期保值16.6 无纸贸易与电子商务第1章 导论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为本课程的导论。简要阐述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方法,介绍若干入门概念。本章总体目标是要把握国际贸易学的体系和研究方法。要求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入门概念,深刻理解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意义,掌握国际贸易学的基本框架以及研究

7、方法。教学难点及重点 国际贸易学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国际贸易的分类与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 2课时1.1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是在何时、何种条件下产生的?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世界贸易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有何差异?对中国而言,有何经验教训?这是本节将要介绍、回答并提醒大家思考的问题。1.1.1 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1古代的“地区间贸易”2地理大发现与殖民贸易3工业革命与世界贸易格局4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1.1.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回顾1“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2闭关自守与“朝贡贸易”3“鸦片贸易”与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41949年后

8、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1.2 国际贸易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与方法国际贸易学主要包括贸易纯理论和贸易政策的研究。其中,纯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具体回答贸易产生的动因、贸易的结构、贸易的结果即利益的来源与分配;贸易政策相应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贸易政策的原因与效果。学习国际贸易学需要正确的方法。本节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性介绍。1.2.1 国际贸易的动因与结果1国际贸易原因:从供给和需求及其互动关系角度进行解释2国际贸易利益:动态考察利益的来源并揭示贸易损失的可能性1.2.2 贸易政策的原因与结果1.贸易政策的原因2.贸易政策的模式3.贸易政策的结果1.2.3 学习国际贸易学的意义与方法1学习国

9、际贸易的意义2学习国际贸易学的方法在国际贸易分析中,我们常常采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其主要分析工具分别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3从事国际贸易活动需要的素质1.3 若干基本概念1.3.1 国际贸易的分类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2.按商品(包括劳务)的流动方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3.按贸易对象划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4.按统计口径划分:总贸易、专门贸易;5.按贸易关系划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6.按清偿工具划分:现汇贸易、记账贸易。1.3.2 贸易规模1.进、出口贸易总额2.进、出口贸易差额3.国际贸易额4.国际贸易量/对外

10、贸易量5.对外贸易依存度1.3.3 贸易结构1.贸易商品结构2贸易方式结构3贸易地区结构4贸易模式结构教学参考书1.刘力、陈春宝:国际贸易学,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2.薛荣久:国际贸易,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赵春明、焦军普: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4.高成兴等:国际贸易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薛敬孝、李坤望、佟家栋: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佟家栋、周申:国际贸易易学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张金水:应用国际贸易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张曙

11、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0.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2.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2006/2007,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贸易产生基础的分析,初步了解多个国家或多种商品贸易模型的意义。教学难点及重点 比较优势的内涵;比较优势理论对贸易产生基础的解释。教学时数 2课时2.1 比较优势理论2.1.1 绝对优势理论及其局限性1.绝对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12、2.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3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2.1.2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模型1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3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2.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与验证2.2.1 两国多商品模型2.2.2 两商品多国模型教学参考书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6。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3.胡永刚:贸易模式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赵春明: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要素禀赋

13、理论的定理与模型,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应用,分析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异同。教学难点及重点 H-O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教学时数 2课时3.1 要素禀赋理论3.1.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2. 显示比较优势3.1.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验证:里昂惕夫之谜1里昂惕夫之谜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3更广泛更全面的检验4里昂惕夫之谜引发的启示*3.2 特定要素贸易模型我们在这一节讨论特定生产要素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分析存在特定生产要素情况下的生产和贸易状况,而且可以发现支持保护贸易的原因。3.2.1 基本框架1基本假设2生产可能性曲线3特定要素的分配3.2.2

14、 应用分析1贸易对流动要素价格和产出及收入分配的影响2贸易对特定要素价格和产出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教学参考书1.奥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译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2.熊性美等:当代国际经济与国际经济学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杜,2004。3.胡永刚:贸易模式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4.赵春明: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姚贤镐,漆长华(1990):国际贸易学说,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第4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握战后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掌握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教学重

15、点与难点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产业内贸易理论。教学时数 3课时4.1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4.1.1 产品生命周期与比较优势4.1.2 产品生命周期与贸易模式4.2 产业内贸易理论4.2.1 产业内贸易及其测定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2.产业内贸易的特点3.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4.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经济学家通常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简称IIT)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和M分别代表一个产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IIT的值介于0到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

16、产品,那么,IIT0,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如果IIT 0,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产业的产品,有产业内贸易。IIT的值越大,表示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当出口与进口的价值相等时,IIT = 1。当然,IIT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一个产业或产品,产业或产品定义的越宽泛,IIT指数的值就会越大,否则就比较小。4.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规模经济的合义2.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4.2.3 差异产品与国际贸易1.差异产品与不完全竞争2.规模经济与追求差异产品的矛盾3.规模经济,差异产品与国际分工4.2.4 需求偏好、收入变动与国际贸易1.收入水平与需求水平2.代表性需求与规模经济3

17、.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4.收入变动产生的贸易*4.3 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现实经济里大多数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本节主要介绍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寡头与国际贸易以及相互倾销。4.3.1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4.3.2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4.3.3 寡头与国际贸易4.3.4 相互倾销与贸易模式4.4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4.4.1 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钻石模型4.4.2 优势产业阶段论1.要素驱动阶段2.投资驱动阶段3.创新驱动阶段4.财富驱动阶段4.4.3 创新机制论1.微观竞争机制2.中观竞争机制3.宏观竞争机制4.4.4 产业聚集论教学参考书1.(美)保罗克鲁格曼:国

18、际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3.(美)迈克尔波特: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中信出版社,2002。4.(以色列)埃尔赫南赫尔普曼,(美)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上海三联书店,1993。5.梁琦:产业聚集论,商务印书馆,2004。第5章 国际贸易的均衡与利益格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国际贸易价格确定的基本原理,国际贸易利益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熟悉贸易条件,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和提供曲线。了解并掌握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以及贸易增长对不同部门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 贸易条件

19、;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教学时数 3课时5.1 国际贸易的均衡和价格决定5.1.1 国际贸易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5.1.2 贸易条件的确定5.2 国际贸易利益的总体分析5.2.1 国际贸易利益的一般均衡分析5.2.2 国际贸易利益的局部均衡分析1.出口国的国际贸易利益2.贸易给进口国带来的利益得失3.贸易给世界带来的利益得失5.3 国际贸易对要素收入的影响5.3.1 短期影响5.3.2 长期影响: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5.3.3 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2.对“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评价5.4 贸易增长的

20、利益分析5.4.1 贸易增长对不同部门的影响l.贸易增长对整个出口部门的影响2.贸易增长对进口竞争部门的影响3.单个出口部门的增长对其他出口部门的影响5.4.2 贸易增长的国别效应1.贸易中的小国和大国2.贸易增长对小国影响3.贸易增长对大国的影响4.经济增长中的放大效应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教学参考书1.王志明、乔桂明: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殷德生、唐海燕:国际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3.张帆、胡曙光:国际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席小炎、王秋石:国际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5.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1、。6.(美)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7. 刘力、陈春宝:国际贸易学新体系与新思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8.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9.吴国蔚:国际贸易学,北京工业大学,2000。10.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喻国华:国际贸易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美)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4.朱廷珺: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第6章 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与

22、要求 本章主要考察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劳动力流动、国际技术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与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了解资本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动因、技术国际转移的含义、方式和特征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特点,熟悉并掌握资本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影响、国际技术转移对商品贸易的影响以及要素流动对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影响,了解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本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影响、国际技术转移对商品贸易的影响以及要素流动对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影响;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 2课时6.1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6.1.1 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与方

23、式1. 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2. 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式6.1.2 国际资本流动的贸易效应*6.2 国际劳动力流动与国际贸易6.2.1 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变动6.2.2 移民的其他外在成本和收益1.财政影响2.人才流失3.外在成本和收益6.3 国际技术流动与国际贸易6.3.1 国际技术转移的方式6.3.2 国际技术转移对商品贸易的影响6.4 要素流动与服务贸易6.4.1 服务贸易概述1.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2.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与分类3.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4.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6.4.2 要素流动对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影响。1.要素流动扩大了服务贸易规模,服务贸易范围呈多元化、扩大化趋势发展。2.要

24、素流动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地区)间服务贸易结构差异化加大。教学参考书1.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3.陈宪:国际经济学教程,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4.喻国华:国际贸易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尹忠明:国际贸易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张向先:国际贸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张相文:国际贸易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王文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9.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上海,复旦大学

25、出版社,2001。10.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1.佟家栋:国际贸易学:理论与政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赵春明:国际贸易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3.王珽玖:国际贸易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4.殷德生、唐海燕:国际经济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5.张帆、胡曙光:国际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6.席小炎、王秋石:国际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7.王志明、乔桂明:国际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第7章 国际贸易政策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在放弃政府不干预

26、经济的假设前提下,考察政府实行贸易政策的意义和目标,通过论述贸易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探讨贸易政策选择、政策工具组合运用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要求学员理解贸易政策目标之间及其与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不相容性,掌握贸易政策制定、选择、调整、协调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从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体会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精髓,学会运用经济学理论评论实行保护贸易的传统与现代观点,比较纯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理论对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同结论和主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贸易政策制定、选择、调整、协调的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比较纯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理论对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同结论和主张。教学时

27、数 4课时7.1 贸易政策的目标7.1.1 贸易政策的含义、划分、意义1贸易政策的含义理解贸易政策含义,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概念的关系及区别点。一是贸易政策与贸易措施的关系。二是贸易政策与国内经济政策的关系。2贸易政策的划分表7-1 对外贸易政策类别划分角度贸易政策类别政策目的鼓励出口政策、限制进口政策、改善贸易条件政策、改善贸易收支政策,等等政策手段关税政策、非关税政策、汇率政策,等等政策部门出口政策、进口政策、贸易收支政策,等等政策空间内地政策、沿海政策、特区政策、边境政策,等等政策方法一般政策、特殊政策,等等政策时间短期贸易政策、中期贸易政策、长期贸易政策调控范围总体政策(关系全局的综合的、

28、战略性的,如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单项政策(处理部门和局部问题的政策,如商品贸易政策、国别贸易政策;工业品关税优惠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工具性质量的政策(通过改变政策工具的值如关税税率进行的贸易调控);质的政策(通过政策手段的重新组合来实现贸易调节);改革政策(外贸管理体制的变革,对外贸活动的影响最为深远)任务领域贸易过程政策(直接干预各贸易主体行为、贸易效果、贸易现象,其对象如贸易增长、贸易结构、贸易稳定等);贸易秩序政策(决定贸易活动规范框架的政策,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来维护、实现某种贸易规则、行为方式的政策,如管理体制、经营体制、贸易调控方式等,因其主要体现在贸易制度的状态及其调

29、整上,故可称之为贸易体制政策。)政策性质外向型政策(坚定外向型,可细分为中性贸易政策和出口导向型即次级外向型;一般外向型,可理解为初级外向型);内向型政策(一般内向型,可理解为次级内向型,如进口替代;坚定内向型,也可理解为初级内向型)基本类型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3贸易政策的意义调控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促进出口,占领国际市场,或者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维护国内经济秩序;调整对外经济关系,避免过度的国际经济贸易摩擦和政策冲突,维护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辅助政府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如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改善贸易商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或者引进竞争以削弱国内垄

30、断;等等。7.1.2 贸易政策的目标及不相容性1贸易政策目标的特点2贸易政策目标冲突下的目标选择7.2 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7.2.1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7.2.2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传统观点1.重商主义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7.2.3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现代观点1新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2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3支持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其他观点7.2.4 公平贸易政策的福利效应7.2.5 管理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7.3 贸易政策的制定、选择与调整7.3.1 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起源于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无力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的存在性,它从政治角度探索贸易干预政策的

31、本质收入分配问题。贸易政策作为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政治市场角逐的产物,它是政府在国家整体目标的指导下,权衡考虑该政策所造成的收入分配格局,结合国内外环境做出的综合决策。本节将贸易政策作为政治市场的产品,从其供给方政府和其需求方国内外利益集团及国际贸易制度约束视角考察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学。1贸易政策制定的前提:国家目标和利益2贸易政策制定的过程:国内利益影响3贸易政策制定的约束:外国利益集团和国际贸易制度4贸易政策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7.3.2 贸易政策选择的原则及约束条件1贸易政策选择的内容2贸易政策选择的原则3贸易政策选择中的约束条件7.3.3 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则和方式1

32、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则2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式7.3.4 贸易政策在贸易战略中的运用:以中国为例贸易战略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对外贸易发展的目标及实现手段所作的战略性决策。贸易战略一般被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考察贸易战略特征的指标通常有关税保护率、数量限制措施、对进口的补贴、出口奖励、出口限制的力度、外汇管制程度与本币币值水平等。教学参考书1.奥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译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2.薛敬孝等: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刘力、陈春宝:国际贸易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4.张二震: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与比

33、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5.赵春明: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6.朱廷珺: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7.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8.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9.朱立南:国际贸易政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0.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1.张幼文等:外贸政策与经济发展,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12.Baldwin, R. 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otectionism.”

34、In J. N. Bhagwati, ed., Import Competition and Respons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13.Baldwin, R. 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 S. Import Policy. Cambridge: MIT Press, 1985.14.Baldwin, R. 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Integrating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d Po

35、litical Science.” In R. C. Feenstra, G. M. Grossman, and D.A. Irwin,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Cambridge: MIT Press, 1996.15.Branstter, L. G. and R.C. Feestra.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7100, 1999.第8章 进口

36、保护政策:关税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关税、关税减让的经济效应,了解最优关税率的概念和确定。掌握关税的结构安排和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通过对关税基本知识的学习,领会国家如何通过实施合理的关税政策对经济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教学重点及难点 关税、关税减让的经济效应;关税的结构安排和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关税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教学时数 4课时8.1 进口税的贸易调节方式811 税目细分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可将进口税分为普通进口关税、优惠进口关税、进口附加税、差价税。812 实行复式税则813 选择关税征收方法关税的征收方法又称征税标准,一般来说,主要有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滑准税等计征方法

37、。814 调整税率815 调整关税结构关税结构又称为关税税率结构,是指一国关税税则中各类商品关税税率之间高低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关税结构及税率的高低会影响一国产业发展的方向。一国为了加强对国内某特定产业的保护和支持,就会对其进口关税税率进行调整。8.2 关税的经济效应821 关税的价格效应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首先会使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假设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产品与进口产品是完全同质的,则征收关税后,整个国内市场该产品的价格都会上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幅度如何,要视关税征收国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力。822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 这是指征收关税对进口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如果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不变,而进口

38、商品价格上升,则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相反则贸易条件改善;如果一国的进口商品价格不变,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则表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恶化。823 关税的国内经济效应当进口国是一个小国时,一方面,它的进口数量的变化无力影响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另一方面,如果它对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它无力将征收关税的负担转嫁出去。这样作为小国的进口国在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时,关税的国内效应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征收关税虽然使本国供应商受益并对政府有利,但却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福利,最终使社会遭受无谓的损失。降低关税,则会增加国民福利和消费者利益,而仅对相关的部分生产者及国库收入不利。8.3 关税税率的决定8.3.1

39、 最优关税最优关税是指能使一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或者使使一国因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减去因贸易量减少带来的损失的净收益达到最大化的关税。此时的关税是最佳关税,当税率低于这个水平时,该国将失去一部分可获得的利益;当税率高于这一水平时,该国将会因为贸易量的减少而开始增加损失。由于小国征收关税不能改变其贸易条件,只会使贸易量下降,进而使其福利水平下降,所以小国的最优关税为零,即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小国而言是最有利的。由于大国征收关税能够改善贸易条件,因而提高其福利水平,故只有大国存在最优关税。8.3.2 关税报复与关税循环大国课征关税,使其贸易条件改善,福利水平提高,却使贸易伙伴国贸易条件恶

40、化,福利水平下降。因此,贸易伙伴国很可能采取关税报复(tariff retaliation),对其进口产品也征收最优关税。当它因贸易条件改善挽回大部分损失后,其报复性关税又会进一步减少其贸易量,此时最初征收关税的国家也会采取报复行动。如果这个过程持续下去,最终的结果便是所有的国家都将损失全部或大部分贸易所得,即是关税循环。8.4 关税结构与关税有效保护率8.4.1 有效保护率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与其名义保护率并不一致。要保护一特定行业,不一定要依靠提高该行业的名义关税率来实现,降低其使用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也同样可使其获得更高的保护。根据这一点,如果一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护最终产品部门,

41、则在关税结构安排上,应当对中间产品部门和原材料少征或免征进口关税。8.4.2 关税结构安排的原则8.5 关税的减让效应8.5.1 单方面减税8.5.2 相互减税8.5.3 普惠制的贸易效果教学参考书1赵春明:国际贸易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2刘力、陈春宝:国际贸易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3王普光等: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4朱立南:国际贸易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5赫国胜:新编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9章 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非关税壁垒措施的主要种类、变化特点,比较非关税措

42、施与关税措施影响贸易利益格局的机理,体会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长期存在的现实政治经济基础。要求通过案例分析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新变化及经济效应,引导学生站在进口国、出口国、第三国的企业、消费者、政府角度考察实施非关税措施的影响,研究应对非关税措施的国际规则依据,探寻运用“合规性”非关税措施维护本国利益的空间和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非关税措施与关税措施影响贸易利益格局的机理;非关税措施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长期存在的现实政治经济基础;运用“合规性”非关税措施维护本国利益的空间和技巧。教学时数 3课时9.1 非关税壁垒概述9.1.1 历史变迁与特点9.1.2 非关税壁垒的类型第一类:从制定主体角度,

43、可分为内生性非关税壁垒与外生性非关税壁垒。第二类:从实施手段的特性角度,可分为制度性非关税措施与技巧性非关税措施。第三类:从影响方式及程度角度,可分为直接影响性、间接影响性以及溢出或旁及影响性非关税措施。第四类:从实施目的或作用机制角度,可分为数量限制型与成本价格型非关税壁垒。第五类:从实施的时代特征,可分为传统型和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9.2 配额9.2.1 进口配额的类别1.绝对配额2.关税配额9.2.2 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9.2.3 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1.配额容易导致垄断。2.配额的管理效率低。3.配额的限制作用强于关税。4.其他差异。9.2.4 “自愿”出口限额1自愿出口限额的实质2采

44、取自愿出口限额措施的原因9.3 相机保护措施9.3.1 反倾销1反倾销的目的2反倾销手段逐渐被滥用3反倾销的条件4反倾销的程序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9.3.2 反补贴1补贴与反补贴措施的滥用2实施反补贴措施的条件与程序9.3.3 紧急保障措施1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2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的异同9.4 绿色壁垒9.4.1 绿色壁垒的成因、特点及表现1绿色壁垒的成因2绿色壁垒的特征3绿色壁垒的表现与实践9.4.2 绿色壁垒的影响9.5 技术性贸易壁垒9.5.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1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2包装和标签要求3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4信息技术壁垒9.5.2 技术性贸易壁垒盛行的原因9.5.3

45、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性质9.5.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9.5.5 多边贸易组织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管理9.6 劳工标准壁垒9.6.1 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争论1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历史渊源2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是非争论9.6.2 劳工标准与竞争优势的经济学分析9.6.3 体面劳动与道德贸易进程展望*9.7 常见的其他非关税措施简释1进口许可证制2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3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4各种国内税5最低限价6设置海关障碍7外汇管制8预付进口押金制9有秩序的销售安排10服务贸易壁垒11投资措施中的贸易壁垒1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措施13原产地规则的滥用14心理与民间壁垒 教学参考书1英大卫格林纳韦:

46、国际贸易前沿问题,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2美保罗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美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4赵春明、仲鑫、朱廷珺: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薛荣久: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概论,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6朱立南:国际贸易政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7刘力、陈春宝:国际贸易学-新体系与新思维,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8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朱廷珺:外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冯

47、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1朱钟棣:“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和应用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10章 鼓励出口与出口限制政策教学目的与要求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当今各国常用的出口鼓励和出口管制措施,以便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准确把握各国政府鼓励出口、限制出口的各种政策以及“贸易制裁”的原因及其对贸易的影响。根据对出口鼓励和出口限制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让学生理解其理论逻辑,并结合当前贸易政策实践加以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出口信贷;外汇倾销;“贸易制裁”的原因及其对贸易的影响。教学时数 2课时10.1 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

48、10.1.1 出口补贴1. 贸易“小国”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2. 贸易“大国”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10.1.2 价格支持10.1.3 商品倾销10.1.4 外汇倾销10.1.5 出口信贷10.1.6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10.1.7 鼓励出口的组织和服务措施10.1.8 区域开放10.2 出口限制10.2.1出口关税10.2.2出口配额10.2.3出口行业的生产税*10.3 国际卡特尔作为国际贸易垄断组织,国际卡特尔有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一种是出口卡特尔,即出口方或出口国组成的垄断组织;另一种是主要生产国与消费国结盟,如订立国际商品协定,对国际贸易做出某种安排,由于非协定国的市场地位较弱,客观上不得

49、不接受协定的安排。卡特尔造成的危害包括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从微观上看,卡特尔通过共谋或协议减少产出,并将价格提高到竞争水平以上,使消费者必须支付更多的钱,或者只能购买更少的卡特尔化产品。此外,卡特尔还可能造成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无法承受的垄断高价使消费者被迫以更不合意的产品代替相同数量的本来想要的产品。从宏观上看,卡特尔通过不合理的方式获得市场支配权,剥夺了其他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卡特尔参与者自身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从而既损害了竞争机制,又抑制了经济的活力。而且,这种行为不能产生任何能证明其公平性的或者有任何补偿作用的利益。国际卡特尔通过垄断高价获取高额利润,但是却降低

50、了世界福利水平。*10.4 贸易制裁10.4.1贸易制裁的经济效应1. 出口禁运2. 进口抵制3. 影响贸易制裁成功的因素教学参考书1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朱立南:国际贸易政策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3. 陈宪等: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2。4. 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 国际经济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 美彼得H林德特等:国际经济学,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6. 赵春明:国际贸易学,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7刘力、陈春宝:国际贸易学,中共中央

51、党校出版社,1999。8薛荣久: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概论,求实出版社,1988。第11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差别,掌握经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化的效应、协议性分工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效应;经济同盟理论、协议性分工理论。教学时数 2课时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11.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形式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按照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划分成如下几种形式: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自由贸易区(Fr

52、ee Trade Area)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完全经济一体化( 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1)按一体化涉及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部门经济一体化(Sectional Integration)和全盘一体化(Overall Integration )。(2)按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可分为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和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11.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引

53、起了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一些理论。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可分为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所谓静态效应,是指假定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经济一体化对集团内国家贸易、经济发展及物质福利的影响。所谓动态效应,是指经济一体化对集团内成员国贸易及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作用。西方国家研究其静态效应的代表性理论是关税同盟理论,分析其动态效应的则是研究共同市场的大市场理论。1.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2.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11.2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11.2.1 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与实质11.2.2 欧洲经济的一体化11.2.3 北美自由贸易区11.2.4 亚太经济

54、合作组织*11.3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若干理论问题11.3.1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一体化效率低下的原因11.3.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一体化的局限性11.3.3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教学参考书1彼得罗布森:国际一体化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陈岩:国际一体化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3张幼文主编:世界经济学,第四章,“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4伍贻康,周建平主编:区域性经济国际一体化的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5杨圣明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第二章,“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分歧与争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第12章

55、 多边贸易体制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功能、原则及其管辖的领域,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及特点与程序、管辖的领域,了解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追踪多边谈判进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原则与职能;世界贸易组织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教学时数 4课时12.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导下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及局限性12.1.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产生的历史背景12.1.2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的多边贸易谈判及特点与局限性1.关贸总协定主持的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及特点2.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12.2 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功能及原则12.2.1 世界贸易组织的地

56、位和宗旨12.2.2 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结构、决策机制12.3.3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12.3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12.3.1 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12.3.2 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程序*12.4 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领域及负责实施的协议简介12.4.1 货物贸易领域1.反补贴协议和反倾销协议2.农业协议3.纺织品与服装协议12.4.2 服务贸易领域1.自然人流动服务协议2.金融服务协议3.基础电信协议4.海运服务协议12.4.3 知识产权领域12.5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12.5.1 中国复关与入世的谈判进程12.5.2 中国入世的权利与义务按照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

57、权利主要有:(1)能使中国的产品、服务及知识产权在世贸组织成员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2)使我同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及半制成品享受普惠制待遇。(3)享受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大多数优惠或过渡期安排。(4)享受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5)利用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客观、合理地解决与其他国家的经贸摩擦,营造良好的经贸发展环境。(6)参加多边贸易体制活动,获得国际经贸规则的决策权。(7)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利用各项规则采取例外、保证措施等促进本国经贸发展的权利。(8)享有了解各成员国政策措施的权利。同时,按照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5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义务主要有:(1)在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等方面,根据世贸组织规定,给予其他成员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2)按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定,扩大货物、服务的市场准入程度,即降低关税和规范非关税措施,逐步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开放。(3)依照知识产权协定规定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4)按照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与其他成员公正地解决贸易摩擦,不搞单边报复。(5)增强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6)向其他成员国提供本国贸易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资料。(7)按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例缴纳一定会费。12.5.3 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1.经济的持续高增长。2.社会福利水平提高。3.更坚定走市场经济道路4.市场经济观念得到全民普及12.5.4 “多哈回合”谈判进程与中国的影响力1.“多哈回合”谈判进程。2.中国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建设性作用3.多哈回合谈判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参考书1石广生: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人民出版社,2001。2石广生: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人民出版社,2002。3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导读,人民出版社,2001。4张向晨:发展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