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自然概况重点讲义资料

上传人:油*** 文档编号:17362154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3.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重点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重点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重点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重点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流域自然概况重点讲义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流域自然概况黄河流城示童图TL宁内河山西川vffTi古 自a y* 1cr i On髀 L呼 w*1自然概况及特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 道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95万km2 (包括内流区4.2万km2)。与其他江河不同, 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 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 3%。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 淮海平原。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

2、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 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 1000mm ;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年平均 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约15.6万km2。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 在。黄河的突出

3、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仅占全国 河川径流总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内人 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 ;耕地亩均水量324 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 水量的17%。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 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含沙量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最大年输沙量达39.1 亿t( 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kg/m3( 1977年)。黄河水、沙的来源地区不同, 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及洛河、沁河地区,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 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内

4、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 有43条。青海省玛多以上属河源段,河段内的扎陵湖、鄂陵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m 以上,蓄水量47亿m3和108亿m3,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玛多至玛曲区间, 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积石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有几 段峡谷。玛曲至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较为丰富。龙羊 峡至宁夏境内的下河沿,川峡相间,水量丰沛,落差集中,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全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黄河上游水面落差主要集中在玛多至下河 沿河段,该河段干流长占全河的40.5%,而水面落差

5、占全河66.6%。龙羊峡以上属高 寒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开发条件较差。下河沿至河口镇,黄河流 经宁蒙平原,河道展宽,比降平缓,两岸分布着大面积的引黄灌区和待开发的干旱高地。 本河段流经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大,加上灌溉引水和河道渗漏损失,致使黄河水量 沿程减少。兰州至河口镇区间的河谷盆地及河套平原,是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经济 开发的重点地区。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特别是内蒙古三盛公以下 河段,地处黄河自南向北流的顶端,凌汛期间冰塞、冰坝壅水,往往造成堤防决溢,危 害较大。兰州以上地区暴雨强度较小,洪水洪峰流量不大,历时较长。兰州至河口镇河 段洪峰流量沿

6、程减小。黄河上游的大洪水与中游大洪水不遭遇,对黄河下游威胁不大。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是黄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汇入的较 大支流有30条。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水力资源也很丰 富,并且距电力负荷中心近,将成为黄河上第二个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 布,深槽宽仅30m50m,枯水水面落差约18m,气势宏伟壮观。河段内支流绝大部 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禹门口 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地堑,河谷展宽,其中禹门口至潼关(简称小北干流), 河长132.5km ,河道宽浅散乱,冲淤变化剧烈。河段内有汾河、渭河两

7、大支流相继汇 入。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天然卡口,宽仅1000余米,起着局部 侵蚀基准面的作用,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 关系。该河段两岸的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塬面高出河床数十至数百米,共有耕地 2000 多万亩,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但干旱缺水制约着经济的稳定发展。三门峡至桃 花峪区间,在小流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是黄河的最后一段峡谷;小 浪底以下河谷逐渐展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黄河中游地区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形成的洪水具有洪峰高、历时短、陡涨 陡落的特点。中游洪水有三个来源区,一是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二是

8、龙门至三门峡区间, 三是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不同来源区的洪水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形成花园口站的大洪水 和特大洪水。以三门峡以上的河龙区间和龙三区间来水为主形成的大洪水(简称“上大 型”洪水),洪峰高、洪量大、含沙量大,历来是黄河下游的主要成灾洪水;以三门峡 至花园口区间来水为主形成的大洪水(简称“下大型”洪水),涨势猛、洪峰高、含沙 量小、预见期短。在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下大型”洪水,对下游防洪威胁最为严重。 根据历史及实测资料分析,上大型与下大型洪水不相遭遇。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区。在全河16 亿t泥沙中,有9亿t左右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占全河来沙量的5

9、6% ;有5.5亿 t 来自龙门至三门峡区间,占全河来沙量34%。黄河中游的泥沙,年内分配十分集中, 80%以上的泥沙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悬殊, 最大年输沙量为最小年输沙量的13 倍。黄河干流自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下游河道是在长期排洪输沙的过程中淤积塑造 形成的,河床普遍高出两岸地面。沿黄平原受黄河频繁泛滥的影响,形成以黄河为分水 岭脊的特殊地形。目前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m5m,比两岸平原高出更多,严重威胁着广大平原地区的安全。从桃花峪至河口,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区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km。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汇入支流很少。平原坡水支流只有天然

10、文岩渠和金堤 河两条,地势低洼,入黄不畅;山丘区支流较大的只有汶河,流经东平湖汇入黄河。黄 河下游洪水和沙量沿程减小,河道堤距及河槽形态具有上宽下窄的特点。桃花峪至高村 河段,河长206.5km,堤距巨宽5 km10 km,最宽处有20 km,河槽一般宽3 km5 km,是冲淤变化剧烈、水流宽、浅、散、舌血游荡性河段。本河段防洪保护面积广 大,河势又变化不定,历史上重大改道都发生在本河段,是黄河下游防洪的重要河段。高村至艾山河段,堤距1.5 km - 8.0 km,河槽宽0.5 km -1.6 km,是过渡性河段。东平湖以下的艾山至利津河段,堤距1 km3 km,河槽宽0.4 km -1.2

11、km,属河势 比较规顺稳定的弯曲性河段。该河段由于河槽窄、比降平缓,河道排洪能力较小,防洪 任务也很艰巨。同时,冬季凌汛期冰坝堵塞,易于造成堤防决溢灾害,威胁也很严重。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一延伸一摆动,入海流路相应改道 变迁。目前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位 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一个弱潮陆相河口。近40年间,黄河年平均输送到河口 地区的泥沙约10亿t,随着河口的淤积延伸,年平均净造陆面积25km2 30km2。黄 河干流各河段特征值见表1。黄河干流各河段特征值表1河殷窓逵地点嵐城血枳 C ku?MifeIX FTJ. 0E 3

12、dk itfltx & R性氣tt44$Z, Ai% 3艮th臥 书、it-慷-fr*首.w9. 2fct. -*廿、能、鲁7,帕3WL 55743 1ft,顒.律f- 8化LM. 1孤魚鶴.ft.險Ai石油4h 0Kr 4i恥2D. 0贅、展,It 事朝ff1b. WttFc出伽决岩缶4C 、比金IE5. 14.D 2 * I TH. 1 曲0I;忆5U- J13. 4U. 1H. 9 IL i薫、ft*得甘廉、If- tt.看r甘,宁,音*輩舒.w.韋、玦、ir.雷趣 韋.SL挖、断、昧H黄河流域成矿条件多样,矿产资源既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为开发利用提供了有 利条件。流域内有兴海玛沁迭部区

13、,西宁兰州区,灵武同心石嘴山区,内蒙古 河套地区,晋陕蒙接壤地区,晋中、晋南地区,渭北区,豫西焦作区及下游地区等9 个资源集中区,可以形成各具特色和不同规模的生产基地,进行集约化开采利用。流域 内有色金属矿产成分复杂,共生、伴生多种有益成分,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中游地区的煤炭资源、下游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 源,都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我国的能源流域。已探明煤 产地(或井田)685处,保有储量4492.4亿t,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6.5%,预测煤炭 资源总储量1.5万亿t左右。黄河流域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宁 夏四省(区),具有资源雄厚、分布集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易开发等特 点。在全国已探明超过100亿t储量的26个煤田中,黄河流域有 11个(即宁夏鸳鸯 湖一盐池煤田,内蒙古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山西大同煤田、宁武煤田、河东煤田、 太原西山煤田、霍西煤田、沁水煤田,陕西黄陇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流域内已探 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为41亿t和672亿m3分别占全国地质总储量的26.6%和 9%, 主要分布在胜利、中原、长庆和延长4个油田。其中,胜利油田是我国的第二大油田(在 山东东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