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第一章-绪论医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7359190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1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制剂分析-第一章-绪论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药制剂分析-第一章-绪论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药制剂分析-第一章-绪论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制剂分析-第一章-绪论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制剂分析-第一章-绪论医学(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含义和任务 第二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第三节 中药制剂分析 发展趋势 第四节中药制剂分析的依据、程序与方法 第五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的验证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含义 二、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 三、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课程目标及学习方法。返回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分析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又称“中药制剂检验”或“中药制剂检定”。中药制剂分析的对象包括中药制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等,重点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影响疗效的化学成分。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药材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2、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药材”;中药饮片是指将中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后,可直接供调剂或制剂用的加工品,简称“饮片”。中药制剂的原料及半成品直接影响中药制剂成品的质量,只有把三者的质量检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的目的。中药制剂分析的内容包括检测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中药制剂的真伪,检查中药制剂的质量常规及杂质限量,进行中药制剂的卫生学检查以及中药制剂的定量分析等。其内容涵盖国家药品标准中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等项目。随着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各种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其总趋势正向着仪器化、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快速和

3、微量的方向发展。返回1检验和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 中药制剂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国家药品标准的规定,全面检验和控制中药制剂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是中药制剂分析工作的基本任务。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有效成份的标识等方面没有明确监控指标,是我国加入WTO后中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主要障碍。2。研究与制定规范化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与制定规范化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 研究与制定规范化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可为中药制剂质量检验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开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等过程提供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是中药制剂分析的战

4、略任务。此外,从中药研究的全局看,在中药新药的研制,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的控制,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改进,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药代动力学过程的考察以及中药制剂的作用特性和机制研究等环节,都会对中药制剂分析提出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要求,都需要中药制剂分析工作者的密切协作和配合。返回 根据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根据中药制剂处方和生产工艺,找到适宜的中药制剂质量检测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药品质量标准,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与解决中药制剂质量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中药制剂分析技术,对于适应时代对现代中药人才的高标准要求,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加快中

5、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返回(一)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中药制剂(一)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中药制剂分析的艰巨性分析的艰巨性(二)成分含量的不稳定性,影响了中药制(二)成分含量的不稳定性,影响了中药制剂质量的可控性剂质量的可控性(三)干扰因素多,影响了中药制剂分析结(三)干扰因素多,影响了中药制剂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果的准确性 (四)药物配伍的独特性,影响了中药制剂(四)药物配伍的独特性,影响了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客观性质量评价的客观性返回 1成分复杂成分复杂 2含量较低含量较低 3.相互影响相互影响 4有效物质不甚明确有效物质不甚明确返回1.原料药材原料药材(1)品种:如品

6、种:如葛根(野葛)和粉葛(甘葛藤)中含的葛根素含量不同;黄连中味连的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雅连和云连;箭叶淫羊藿中所含的淫羊藿苷较柔毛淫羊藿低1倍以上。(2)产地:产地: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世代相传的生产技术,使一些中药材的生产逐步形成了地域性。这种具有特定的种质、产区、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优质中药材习称为“道地药材”或“地道药材”。全国约有道地药材200余种,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被誉为“四大怀药”;浙江的玄参、浙贝母、菊花、白芍、麦冬、延胡索、白术、郁金被誉为“浙八味”;广东的广藿香、广陈皮、广佛手、广地龙、阳春砂、化橘红、沉香、益智仁、金钱白花蛇、高良姜被誉为“十大广药”

7、。此外,山东莱阳的北沙参、平邑的金银花;四川石柱的黄连、江油的附子;辽宁的细辛、五味子;吉林抚松的人参;广西的蛤蚧等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发展中药材生产,应以道地药材为主,以需求量大,紧缺名贵的药材为重点,兼顾一般,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的建立药材生产基地。(3)采收:采收:中药采收的季节、时间、方法直接影响着药材质量。(4)加工:加工:如黄芩加工不当,会使有效成分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发生水解,而使颜色变绿,质量下降。(5)包装、运输及贮藏:包装、运输及贮藏:包装、运输及贮藏方法不当,会使药材发生虫蛀、霉变、变色、走油等变质现象,造成中药质量的下降,甚至完全失去药用价值。下一页2.炮制方法炮制方法

8、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其化学成分、性味归经、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如延胡索镇痛有效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尤以延胡索乙素的作用最强,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制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提高了生物碱的煎出量 3.制备工艺制备工艺 同一中药制剂,由于不同生产企业生产工艺的差别,成分含量会有较大差异。如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A、隐丹参酮、原儿茶醛、丹参素的含量差异较大;采用全自动超临界CO2萃取法代替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丹参酮,可大幅度提高丹参酮A的收率,在浓缩浸膏中的含量平均可达20以上。因此,设计合理的制备工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尽可能多地保留有效

9、成分或有效部位,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4.贮藏贮藏 引起中药制剂质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等。返回 中药制剂因剂型和制备工艺不同,所用辅料多种多样。辅料是指生产中药制剂时所使用的赋形剂或附加剂,如蜂蜜、蜂蜡、麻油、淀粉、糊精、蔗糖等。在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分析时,应注意辅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例如,蜜丸中伴有大量蜂蜜,提取液往往颜色深,粘性大,严重影响实验操作和反应的顺利进行,大量还原糖会干扰反应结果;口服液中常含有防腐剂,若以有机酸为含量测定指标,其中的防腐剂会干扰测定结果;一些软膏剂、膏药中都加入了适量的基质,不便与待测成分分离。因此,样品在测定前必须经过预处理

10、,排除辅料的干扰。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的相互干扰,对热不稳定成分提取时的分解现象,挥发性成分煎煮提取时的大量逸失,都会降低该成分在中药制剂中的含量。这些情况在纯化学药品分析中较少遇到,而在中药制剂分析中则应加以考虑。返回 在质量分析时,应首先进行处方分析,首选君药和臣药的有效成分作为定量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如在黄连上清丸中,黄连为君药,在安宫牛黄丸中黄连为辅药。前者可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以控制黄连上清丸的质量;后者若同样测定则尚感不足。在测定成分的选择上,还应将中医临床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如山楂在以消食健胃功能为主的中药制剂中,应测定有机酸的含量;在以活血止痛功能为主的中药制剂中,则应测

11、定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返回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制剂分析正向着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和微量的方向发展。采用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分析仪器已成为必然趋势。强调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念,突破单一成分质量控制模式,采用多成分或特征色谱峰群综合控制质量的方法,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现行的中药制剂质量质量控制模式是借鉴化学药品质量质量控制模式,选定某一中药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建立相应的检测指标。但是中药制剂具有多靶点性,往往是通过修复、调整、调动人体的某些机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而具有非线性特征,任何单一的有效成分均不能表达其整体的疗效。中药的指纹图谱可用于控制中药制剂的

12、内在质量,经对中药制剂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标示该中药制剂特征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即中药制剂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主要特征峰的面积或比例的确定,能有效鉴别中药制剂的质量。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制剂原料、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真实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总之,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应是多项指标的总和,如理化指标、生物指标和疗效指标等。在处方原料质量得到了严格控制,且生产工艺稳定的情况下,考虑各成分之间可能具有的相关性,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是中药制剂分析的发展方向。返回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依据 二、中药制剂分析的程序与方法返回 中药制剂分析的依据是国家

13、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药品标准(以下简称局版药品标准)。中药制剂分析的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药品标准(以下简称局版药品标准)。(一)国家药品标准的特性(一)国家药品标准的特性国家药品标准在保证药品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控性的同时,又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进展性。1权威性权威性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标准收载的药品及制剂,均应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需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进行比较试验,根

14、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现行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方法为准。2科学性科学性 药品标准的制定,应保证检验方法的专属性和灵敏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实用性实用性 药品标准的建立在实现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即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尽可能用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的检测方法。4进展性进展性 药品标准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阶段性小结。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检测手段的改进,药品标准也应不断修订和完善。从1985年开始,我国每5年再版一次药典。每再版一次,无论在品种上和鉴定方法上都有新的增补。如1977年版开始收载显微和理化鉴别法;1990年版开始增加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000

15、年版收载的中药中,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TLCS)、气相色谱法(GC)等现代科学仪器作为检测方法的品种大为增加;至2005年版,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564个品种中,有438个建立了含量测定,采用HPLC等仪器分析的为412个,占总数的94。药典知识:中国药典是根据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水平和临床使用情况,遴选临床疗效确切、防病治病必须、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质量稳定的药物及其制剂,规定其质量规格、检验项目和方法,作为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先后出版了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和200

16、5年版共八版药典。现将2005年版简介如下。中国药典2005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等;三部收载生物制品,首次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本部药典收载的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共收载3214种,其中新增525种。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551种,植物油脂和提取物31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564种,共计1 146种,其中新增154种,修订453种,共计607个品种,进一步扩大了收载品种,使之基本涵盖中医临床各科的用药范围。在新增、修订的607个品种中,增、修订“性状”项104个,“鉴别”

17、项959个,“检查”项509个,“浸出物”项146个,“含量测定”项525个,总数达2 243个,刷新了历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提高项目数的记录,大幅度提高了中药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中药质量的可控性,同时又体现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版药典主要有以下特点: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指标。增加了新的检测指标和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的应用,采用专属性的检验方法,提高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可控性。一部收载对照品282个,其中新增对照品90个;加大了仪器分析的比重,增强了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一部收载TLC法用于鉴别的已达1523项,用于含量测定的45项;HPLC法用于含量测定的479种,涉及518项;GC法用于鉴别

18、和含量测定的47种。建立了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步由指标性成分向活性成分的测定过渡,由单一成分向多个成分测定和指纹图谱整体控制模式的转化。(三)(三)中国药典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的基本结构和内容1基本结构基本结构 药典的基本结构分凡例、正文(各论)、附录和索引4部分。凡例是解释和正确地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正文为所收载的药品或制剂的质量标准。2005年版一部正文分三部分排列: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附录记载了制剂通则、通用检验方法和

19、指导原则,如杂质检查方法、物理常数测定法、色谱法、光谱法等。索引包括中文、汉语拼音、拉丁名及拉丁学名索引,以便使用者检索。2内容内容(1)名称:包括中文名和汉语拼音。(2)处方:处方应列出全部药味和用量(以“g”或“ml”为单位),全处方量应以制成1000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药味的排列顺序应根据组方原则排列,炮制品需注明;制剂中使用的药材和辅料,均应符合药典规定;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应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制剂处方中的药材,均指净药材;制剂处方中规定的药量,系指净药材或炮制品粉碎后的药量。(3)制法:必须写明制剂工艺的过程(包括辅料用量等),列出关键工艺的

20、技术条件及要求。(4)性状:系指剂型或除去包装后的色泽、形态、气味等。(5)鉴别: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光谱鉴别、色谱鉴别等,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较好。色谱法鉴别应选定适宜的对照品、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做对照试验。(6)检查:系指药品在加工、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并需要控制的物质,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与纯度要求四个方面,如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农药残留、有关的毒性成分、pH值、干燥失重、固形物、剂型规定的项目等。(7)浸出物测定:依据已知化学成分类别选定适宜的溶剂,测定其浸出物量以控制质量。(8)含量测定:应对处方中的君药(主药)、贵重药、毒性药

21、及能反映内在质量的指标成分、有效成分制定测定方法和品质标志。(9)炮制: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料用量和炮制品的质量要求。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进行净制处理。有些毒性较大或必须注明生用者,在药材炮制及制剂处方中的药材名前,加注“生”字,以免误用。(10)性味与归经:为按中医理论对该药材性能的概括,包括气、味、毒性和归经。(11)功能与主治:系以中医或民族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对功效、临床应用所作的概括性描述,作为临床用药的指导。(12)用法用量:除另有规定外,用法系指水煎内服;用量系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必要时,可根据需要酌情增减。(13)注

22、意:系指主要的禁忌和不良反应,属中医常规禁忌者从略。(14)贮藏:系指对药品贮藏条件和方法的最基本要求,凡贮藏项未规定贮存温度的系指常温。(四)有关药品质量检验的名词术语(四)有关药品质量检验的名词术语1溶解度溶解度 是指药品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极易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易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不到10ml中溶解。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略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ml中溶解。微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ml中溶解。极微溶解: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不到10 00

23、0ml中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系指溶质1g(ml)能在溶剂10 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试验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或量取液体供试品,置于252一定容量的溶剂中,每隔5min强力振摇30s;观察30min内的溶解情况,以肉眼不能察见溶质颗粒或液滴为完全溶解。2温度温度 以摄氏度()表示:水浴温度:系指98100。热水:系指7080。微温或温水:系指4050。室温:系指1030。冷水:系指210。冰浴:系指2以下。放冷:系指放冷至室温。3百分比百分比()系指重量的比例。但溶液的百分比,除另有规定外,系指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的克数;乙醇的百分比,系指在20时容量的比例。此外,

24、根据需要可采用下列符号:(g/g)表示溶液100g中含有溶质若干克。(ml/ml)表示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毫升。(ml/g)表示溶液100g中含有溶质若干毫升。(g/ml)表示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4溶液的滴溶液的滴 系指在20时,以1.0ml水为20滴进行换算。5溶液后溶液后标示的示的“(110)”等符号等符号 系指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未指明用何种溶剂时,均系指水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液体的混合物,名称间用半字线“-”隔开,其后括号内所示的“:”符号,系指各液体混合时的体积(重量)比例。如三氯甲烷-甲醛-水(63:35:10),系指三

25、氯甲烷63份、甲醛35份与水10份的混合液。6药筛与粉末分等药筛与粉末分等 所用药筛应选用国家标准的R40/3系列,分等如下:一号筛(10目):筛孔内径(平均值)为2 000m70m。二号筛(24目):筛孔内径(平均值)为850m29m。三号筛(50目):筛孔内径(平均值)为355m13m。四号筛(65目):筛孔内径(平均值)为250m9.9m。五号筛(80目):筛孔内径(平均值)为180m7.6m。六号筛(100目):筛孔内径(平均值)为150m6.6m。七号筛(120目):筛孔内径(平均值)为125m5.8m。八号筛(150目):筛孔内径(平均值)为90m4.6m。九号筛(200目):筛孔

26、内径(平均值)为75m4.1m。粉末分等如下: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7“称取称取”或或“量取量取”的精密度的精密度 试验中的供试品与试液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其精确度可根据数值的有效数位来确定。如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

27、可为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52.5g;称取“2.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称取“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2.005g。“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8恒重恒重 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

28、件下继续干燥1h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min后进行。9按干燥品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水物,或无溶剂无溶剂)计算计算 除另有规定外,应取未经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剂)扣除。10空白试验空白试验 系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系指按供试品所耗滴定液的毫升数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毫升数之差进行计算。11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与标准品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与标准品 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

29、质,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质量要求、使用期限和装量等。对照品(不包括色谱用的内标物质)、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与标准品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制备、标定和供应。除另有规定外,对照品应置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器中干燥12h以上使用。标准品与对照品的建立或变更其原有活性成分的含量,应与原标准品、对照品或国际标准品进行对比,并经过协作标定和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技术审定。中药制剂质量监督检验是中药制剂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检验机构,依法实施中药制剂的质量检验工作。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规范性,加强药品检验业务技术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检品收检、检品抽检和检

30、品检验,药品检验原始记录、检验卡和检验报告书的书写,检验差错、事故的分类及处理,检品留样等方面均进行制度管理。1检品收检:检品收检:检品收检统一由业务技术科(室)办理。检品必须是经主管部门批准生产或试生产的药品,委托检验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复核、仲裁、评优和新药审批检品应附技术资料及原检验报告书,检品应包装完整,标签、批号清楚,中药材应注明来源。2检品抽检:检品抽检:为了做好药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考察药品质量动态,查处伪劣药品,药品检验机构应依法对所辖区范围生产、供应和使用的药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抽检重点为新投产、质量不稳定、易变质失效、使用量大、应用面广、临床不良反应较多的品种及上级

31、部门指定的品种。抽验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随机抽取样品,出示证件,填写药品抽检记录及凭证 3检品检验:检品检验:检验科室接受检品后,应首先核对检品标签与检验卡;按药品标准、新产品合同或所附资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束后填写检验卡,室主任审核签字后交业务技术科(室),检验人员不得将检验结果泄露和外传;检验卡经业务技术科(室)审核后,经主管业务所长核签、打印药品检验报告书,核对无误后盖章发出;不合格检品检出的报告书应抄送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4药品检验原始记录:药品检验原始记录:一律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应数据真实、资料完整,检验依据需写明药品标准的名称、版次、页数;由室主任指定人员核对、签名,不得涂改,不

32、得私自泄露;实验记录应编号,按规定归档保存。5药品检验报告书:药品检验报告书: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应长期保存。报告书中检验项目一般分为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四大项,每项下再分注小项目。每个检验项目应列出名称、检验数据、标准规定、检验结论、检验科室及检验者等内容。6检验差错、事故的分类及处理:检验差错、事故的分类及处理:药检工作人员,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责任心不强,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或造成不良后果,根据错误性质和后果的轻重程度,分为差错或事故。对差错、事故及处理都有具体的规定。7检品留样:检品留样:剩余检品由检验人员填写留样条,注明数量和留样日期,

33、签封后随检验卡交业务技术科(室),留样检品应登记造册,按规定条件贮存,超过留样期及时处理。留样检品保存一年,进口检品及药厂申报审批质量标准的留样保存两年,中药材保存半年,进口药材保存一年。留样期满的样品,由保管人列出清单,经业务技术科长审查,主管业务所长批准后,两人以上处理,并登记处理方法、日期,处理人签字存档。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基本程序一般包括取样、供试品溶液的制备、鉴别、检查、定量分析和结果判断六部分。1、取样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鉴别 4、检查 5、定量分析 6、结果判断取样是指从整批中药制剂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的过程。取样虽简单却很重要,取样要

34、有代表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原则是均匀、合理。(一)取样的方法(一)取样的方法一般应从每个包装的四角及中间五处取样;袋装药品可从袋中间垂直插入;桶装药品可在桶中央取样,深度可达1/32/3处。取得的样品应及时密封,同时注明品名、批号、数量、保质期、包装情况、取样日期及取样人,妥善保管,以便备查,防止差错。1总样品的抽取总样品的抽取 一般用取样器(如探针)或手从每个包装的四角及中间五处取样;液体药材混合均匀后取样,不易混匀者从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取样。将每一包件所取样品混匀,称为“袋样”。将全部袋样混匀所取得的样品,即为总样品,又称“混合袋样”或“初样”。2平均样品的抽取平均样品的抽取 平均样品是

35、指不少于实验用量3倍量的样品,其中1/3供分析鉴定用,1/3供复核用,1/3留样保存。若混合袋样超出平均样品数倍时,可采用“连续四分法”获得平均样品,方法是:将总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画“”字形,分成4等份,取用对角2份,再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剩余的量达到平均样品量为止;亦可采用“连续二分法”或其他适当方法获得平均样品。下一1、取样页(二)取样的数量(二)取样的数量取样量应至少可供3次全检的用量,贵重药品可酌情取样。1.散剂、颗粒剂散剂、颗粒剂 一般取样100g。可在包装的上、中、下三层及间隔相等的部位取样若干,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匀后,按“四分法”从中取出所需供试量。2.片剂片剂 一般取样200

36、片。未成片前可取已制成的颗粒100g。3.丸剂丸剂 大蜜丸一般取10丸,水蜜丸、水丸取所需量的1020倍,粉碎,混匀,再按“四分法”从中取出所需供试量。4.胶囊剂胶囊剂 一般不得少于20个胶囊,倾出其内容物,合并,混匀,称定重量。一般胶囊内药物的取样重量为100g。5.液体制剂液体制剂 一般取样数量为200ml。对底部有沉淀的液体制剂应在摇匀后取样。6.注射剂注射剂 一般取样两次,第一次在配液滤过后、灌注前,取样量为200ml;第二次在消毒灭菌后,取样量为200支。其他剂型的中药制剂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均匀抽样。返回一)样品的预处理一)样品的预处理1.丸剂丸剂(1)蜜丸及小蜜丸:蜜丸及小蜜丸:

37、可将其切成小块,加水洗涤除去蜂蜜;或加分散剂,如硅藻土、硅胶、石英砂等,研磨混匀后提取。样品与分散剂的用量比为1:0.52(g/g)。(2)水丸、水蜜丸、浓缩丸及糊丸:水丸、水蜜丸、浓缩丸及糊丸:其黏合剂为水、药汁、乙醇、醋或米糊(或面糊)等,可直接粉碎或研细,再选择适宜的溶剂提取。(3)蜡丸:蜡丸:其黏合剂为蜂蜡,可将蜡丸切碎,加水煮沸使蜡溶化,与药粉分离,置水浴中冷却,使蜡析出,除去蜡层,再进行提取。(4)滴丸:滴丸:以水溶性基质,如PEG(2000,4000)、甘油等制备的滴丸,可直接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待测成分;以水不溶性基质,如硬脂酸、植物油等制备的滴丸,可将样品加热溶化,冷却使基质析出

38、,除去基质,再进行提取。2.片剂片剂 片剂中常用的赋形剂有淀粉、糊精、糖粉、乳糖、硬脂酸镁等。当所测成分的含量较大,测定方法又不受赋形剂的影响时,可直接测定;当赋形剂对待测成分的测定有干扰时,应根据赋形剂的性质和特点,设法将其除去。3.栓剂栓剂 栓剂中的基质,影响中药制剂的鉴别及含量测定,需预先将其除去。方法为:将栓剂与硅藻土研匀,用适宜的溶剂回流提取待测成分(水溶性基质用有机溶剂,脂溶性基质用水或乙醇水)。脂溶性基质还可以将栓剂切成小块,加适量水,水浴加热使其溶化,搅拌数分钟,取出,在水浴中使基质凝固,滤过以除去基质。4.糖浆剂糖浆剂 可根据待测成分的性质,选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使待测成分

39、与其他成分分离;也可将糖浆调节至不同的pH,以利于酸碱成分的提取。5.合剂与口服液合剂与口服液 所含防腐剂、矫味剂及稳定剂对样品测定无干扰时,可直接用样品作为供试液;有干扰时,可采用液液萃取法、柱色谱法等,以排除干扰。6.酒剂与酊剂酒剂与酊剂 可将乙醇挥去或蒸干,再以适宜的溶剂提取。7.膏药膏药 根据膏药基质易溶于三氯甲烷的性质,先用三氯甲烷处理样品,将基质除去,再提取待测成分。8.软膏剂软膏剂 软膏剂中的基质有时会将待测成分包住,影响测定。可采用下列方法预处理样品:(1)滤除基质测定法:滤除基质测定法:取软膏适量,加入适量的溶剂,加热,使软膏液化,再放冷,待基质重新凝固后,滤除基质,反复数次

40、,合并滤液后测定。(2)提取分离法:提取分离法:在适宜的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先用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将基质提取后除去,再进行测定。(3)灼烧法:灼烧法:如软膏中待测成分为无机化合物,经灼烧,基质分解除尽,然后对灼烧后的无机物进行测定。9.其他制剂其他制剂(1)注射剂:注射剂:注射剂纯度较高,可直接进行测定或经分离纯化后再测定。(2)胶囊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进行定量分析时,可将药物从胶囊中倾出,选择适宜的溶剂和方法直接提取;软胶囊剂可采用超声波直接提取,亦可剪破胶囊,倾出内容物,再用适宜的溶剂提取。(3)颗粒剂及散剂:颗粒剂及散剂:选择合适的溶剂直接提取。应注意,同种成分在不同的剂型中,提取、分离和

41、净化的方法可能完全不同,供试液的制备方法亦不尽相同。例如,在对制剂中马钱子的毒性成分士的宁进行分析时,因剂型不同,提取方法也不同(见表1-1)。表1-1 不同剂型的马钱子制剂中士的宁的提取方法剂型 提取方法酊剂 样品先蒸去乙醇和水,残渣碱化后用有机溶剂直接提取。蜜丸 加硅藻土作稀释剂,研匀,干燥后碱化,再用有机溶剂提取。散剂 用酸水液直接提取,或在碱性条件下用有机溶剂回流提取。软膏 先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有机溶剂除去基质,再按生物碱的性质提取。二)样品的提取二)样品的提取中药制剂分析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药制

42、剂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待测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待测成分溶解出来的方法。溶剂的选择应遵循“相似相溶”的规律,通过对待测成分的结构分析,选用适宜的溶剂。如甙类有亲水性,特别是皂甙由于它们的分子中往往结合有多数糖分子,羟基数目多,能表现出较强的亲水性,而皂甙元则属于亲脂性强的化合物;生物碱的盐类易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有机溶剂,而多数游离的生物碱则不溶或难溶于水,易溶于亲脂性溶剂,一般以在氯仿中溶解度最大。(1)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所选溶剂应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不与中药制剂的成分起化学反应;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

43、剂。中药制剂中的亲水性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小分子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亲水性有机溶剂:即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较好,对细胞的穿透力较强。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甲醇的性质和乙醇相似,沸

44、点较低(64),但有毒性,使用时应注意。亲脂性有机溶剂:即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这些溶剂的选择性强,不易提出亲水性杂质,但挥发性强,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渗透性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提取才能提取完全。(2)提取方法: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药制剂中的成分,常用浸渍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冷浸法:冷浸法:将样品置带塞容器中,精密加入一定量的适宜溶剂,摇匀后放置,浸泡提取。溶剂用量为样品重量的1020倍,浸

45、泡时间为1248h,在浸泡期间应经常振摇。冷浸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样品在浸泡一定时间后,滤过,精密量取一定体积的滤液,使其与一定重量的药品相当,进行成分分析;另一种是样品在浸泡一定时间后,滤过,滤渣充分洗涤至提取完全,合并滤液与洗液,浓缩得残留物,置量瓶中,用溶剂稀释至一定体积,进行成分总量测定的方法。冷浸法的优点是适用于遇热不稳定的化学成分,操作简便;缺点是所需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提取效率低。回流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将样品置圆底烧瓶中,加入适宜的有机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2cm,连接回流冷凝器,在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至一定时间,过滤,滤液经处理后制成供试品溶液。本法适用于固体制剂的提取,但对热不

46、稳定成分或具有挥发性的成分不宜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将样品置索氏提取器中,利用有机溶剂进行加热回流提取。本法提取效率高,所需溶剂少,但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采用。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 将样品置适宜容器中,加入提取溶剂,置超声波振荡器中提取。本法的优点是提取效率高,速度快,一般样品30min即可完成提取。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机械波,具有强烈的振动与分离作用,有利于有效成分的迅速溶出,提高了提取效率。但超声波易使大分子化合物发生降解,因此,提取时应避免采用强超声。2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成分,如挥发油、麻黄碱、槟

47、榔碱、牡丹酚等。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100时有一定的蒸气压。当与水共热时,其蒸气压与水的蒸气压总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液体开始沸腾,水蒸气将挥发性物质一并带出。有些挥发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些,常将蒸馏液重新蒸馏,在最先蒸馏出的部分,分出挥发油层,或在蒸馏液水层经盐析法并用低沸点溶剂将成分提取出来,如玫瑰油、原白头翁素等成分的提取。3升华法升华法 固体物质受热直接气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称为升华。中药制剂中某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如某些游离羟基蒽醌类、香豆素类(如七叶内酯),有机酸类(如苯甲酸)成分、斑蝥素等,可利用升华法提取。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

48、取法 超临界流体系指高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时所形成的单一相态。例如CO2的临界温度为31,临界压力为7390kPa,当温度和压力超过此临界点时,CO2就成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但兼有气体和液体的某些性质,如具有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扩散系数,具有液体的高密度,因而具有很好的传质、传热和渗透性能,对许多成分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这种能力又随超临界流体的密度,亦即随超临界压力、温度的改变而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种特殊性质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超临界流体与待处理的物料接触时,便选择性地溶解其中的某种组分,然后通过减压、升温,使超临界流体迅速汽化,被

49、溶解的物质就以固态或液态形式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超临界萃取是新兴的分离技术,与常规的溶剂萃取和蒸馏法相比,超临界萃取具有无溶剂残留,不污染环境,提取速度快,萃取分离一体化,选择性好,无溶剂残留,纯度高等特点。(三)样品提取液的净化与分离(三)样品提取液的净化与分离样品提取液大多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还需进一步净化分离,才能用于成分测定。净化时应根据待测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性的除去干扰组分和杂质,而不损失待测成分。常用的净化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液液萃取法液液萃取法 本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可采用适宜的溶剂将待测成分与杂质分离,如用石油醚除

50、去色素、脂肪油等亲脂性杂质;也可利用待测成分的酸碱性和溶解性能,用不同pH值的溶剂进行萃取,除去水溶性杂质或脂溶性杂质,如当测定中药制剂中生物碱的含量时,可用有机溶剂提取,再用酸水溶液从提取液中萃取生物碱,酸水液碱化后再用有机溶剂将生物碱从水相提出,可除去中性、酸性脂溶性杂质及水溶性杂质,达到净化的目的。2.沉淀法沉淀法 本法是利用某些试剂与待测成分或杂质生成沉淀,保留溶液或分离沉淀,以得到精制的方法。(1)利用某些试剂与待测成分生成沉淀,然后滤取沉淀,弃去滤液,并反复洗涤沉淀,以除去沉淀中的过量试剂,如益母草口服液中水苏碱的含量测定,即利用雷氏铵盐在酸性介质中与生物碱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将此

51、沉淀过滤而与其他杂质分离。(2)利用某些试剂与杂质生成沉淀,滤过以除去杂质,如蛇胆糖浆口服液含有大量糖,可用无水乙醇回流烘干的样品,冷后滤过,反复几次即可将样品中的糖除去。利用沉淀法时应注意留在母液或沉淀中的过量试剂对待测成分是否有干扰,若有干扰,应设法除去留存的过量试剂,以免影响测定结果。3.蒸馏法蒸馏法 利用待测成分具有挥发性的特点,可采用蒸馏法收集馏出液进行含量测定,如正骨水中挥发油的测定。4.色谱法色谱法 包括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其中以柱色谱最为常用。柱长一般为515cm,内径0.51.0cm。操作步骤为:依据待测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吸附剂,将待测成分吸附,使杂

52、质留在溶液中,再用适宜的溶剂将待测成分洗脱下来。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氧化镁、硅胶、活性炭、大孔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硅藻土等。目前有较多的商品预处理柱,如Merck厂生产的Extrelut(硅藻土)、Waters公司的SepPak柱、国产PT系列预处理柱等。这些预处理柱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净化效率高。采用色谱法进行净化分离应注意回收率是否合乎要求,并应做空白试验以校正结果。样品经提取、净化,与杂质分离后,即可进行总成分(如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的测定。但欲测定总成分中某单一成分的含量,还应进一步分离。返回中药制剂的鉴别,是指利用制剂中各原料药的显微特征、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色谱和光谱特性等

53、,鉴别制剂的真实性及各药味真伪的方法。目前,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主要有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三类。1鉴别对象的选择:鉴别对象的选择:应首选主药(君药)、辅药(臣药)、毒性药及贵重药材。2鉴别方法的选择:鉴别方法的选择:各种鉴别方法应相互配合,以期得出准确的结论。(1)对含有原料药材粉末的中药制剂,可采用显微鉴别法。经过处方分析,找出各药材粉末的专属性显微特征,用以鉴定该药材的真伪及是否投料。(2)根据处方原料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特征,选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方法简便、结果准确的理化鉴别方法鉴别其主要化学成分。常用的理化定性方法有化学反应鉴别法、微量升华鉴别法、荧光分析鉴别法、显微化学鉴别

54、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指纹图谱鉴别法等。薄层色谱法鉴定中药制剂,具有分离和鉴定的双重作用。只要一些特征斑点重现性好,就可作为鉴定依据,因此,中国药典2005年版突出了中药制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法。返回 中药制剂的检查主要包括杂质检查、制剂通则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一)杂质检查(一)杂质检查 中药制剂的杂质是指存在于制剂中的不具治疗作用、甚至对人体有害或影响制剂质量的物质。中药制剂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生产制备过程和贮运过程。中药制剂的杂质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两种类型。1一般杂质一般杂质 是指在原料的生产、收购、炮制以及制剂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如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

55、、重金属、砷盐、农药残留、有机溶剂残留等。2特殊杂质特殊杂质 是指仅在某些中药制剂中存在的,而非其他制剂所共有的杂质,如大黄流浸膏中土大黄苷的检查;阿胶中挥发性碱性物质的检查;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中酯型生物碱的检查。(二)制剂通则检查(二)制剂通则检查药典附录制剂通则项下对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剂型的定义,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的规定及常规检查项目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如丸剂、片剂、滴丸剂、栓剂等均需进行重量差异检查;单剂量分装的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合剂均需进行装量差异检查;丸剂、滴丸剂需进行溶散时限检查;片剂、胶囊剂、滴丸剂需进行崩解时限检查;栓剂需进行融变时限检查;颗粒剂

56、需进行溶化性检查;散剂需进行均匀度检查;流浸膏剂、糖浆剂、合剂、口服液、露剂、滴鼻剂和滴眼剂一般应进行pH值检查;丸剂、散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应进行水分检查;颗粒剂、吸入用混悬型气雾剂和喷雾剂需进行粒度检查;注射剂需进行澄明度检查,在澄明度检查合格后,装量在100ml以上的静脉滴注用注射液需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酒剂、酊剂应进行含乙醇量和甲醇量检查;酒剂和流浸膏剂一般应进行总固体检查;煎膏剂应进行不溶物检查等。(三)微生物限度检查(三)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非灭菌制剂及其原、辅料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检查,包括染菌量及控制菌的检查。染菌量包括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检查;控制菌包括大肠杆菌

57、、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检查。霉变或长螨的中药制剂以不合格论。返回含量测定系指用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方法,对药材质量进行检定的方法,包括挥发油、主成分或有效部位的含量、生物效价测定等,它是目前控制中药制剂内在质量的主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进行含量测定:1.有效成分明确的中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制剂药制剂 应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如元胡止痛片的镇痛有效成分为延胡索总碱,尤以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因此,药典规定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以控制元胡止痛片的质量。2.有效成分类别大致明确的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类别大致明确的中药制剂 可测定某类成分的总含量,

58、以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如测定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的含量。3.有效成分不明确或无确切的定量测定方法的中药制剂有效成分不明确或无确切的定量测定方法的中药制剂 可采用下列方法:测定一种或几种认为可能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制剂的总固体量或浸出物含量,如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选择在炮制、制备或贮藏等过程中易损失的成分进行含量或限量测定,如冰片的含量测定。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检测中药制剂药理作用的强度,定出供试品的效价,并以此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测定能反映有效成分含量的其他成分的含量来间接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4.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制剂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制剂 应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以确保中

59、药制剂的安全有效,如对马钱子、川乌、草乌、蟾酥中毒性成分的含量测定。5.含贵重药材的中药制剂含贵重药材的中药制剂 为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不投料、少投料、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应找出相应的成分,使其成为控制质量的标准之一。如对某些中药制剂中西洋参、人参、牛黄、麝香等成分的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测定采用的方法除经典的重量法、滴定法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返回 判断某一中药制剂是否合格,必须按照药品标准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并全部符合规定。如全检后某项不符合规定,就应判为不合格品。药品质检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应实事求是,准确地做好检验记录,并根据检验结果得出检验结论,填写

60、检验报告书。检验结论必须明确“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返回 一、分析数据的处理 二、分析方法的验证返回(一)有效数据的处理(二)统计学特征值(三)假设检验 1。t检验法 2。F检验法返第五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的验证回 1、准确度 2、精密度 3、专属性 4、检测限 5、定量限 6、线性 7、范围 8、耐用性返第五节 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的验证回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一)测定方法的准确度(一)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测定,即于已知被

61、测成份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份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有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回收率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物分量;B为加入对照品量;C为实测值。在加样回收试验中需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范围之内;加入的对照品的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100BAC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回收率一般要求在95105,一些方法操作步骤繁复,可要求略低,但不可小于90。RSD一般应在3以内。而生物样品分析时,一般控制回收率应在85115(样品药浓度200g/L)及80120(样品药浓度

62、200g/L),RSD尽可能在5以内,但不超过10。(二)数据要求(二)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偏差(RSD)或可信限。2.中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 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包括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

63、、不同设备等。3.重现性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不同实验室的复核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复核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4.数据要求数据要求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应考察方法的精密度。数据要求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S)或相对标准偏差(RSD)

64、表示。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1.重复性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在较短的间隔时间内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试,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是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成分的特性。含量测定等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含量测定以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除去含待测成分药材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拟复方)试验说明方法的专属性。色谱法、光谱法等应附代表性图谱,并标明相关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

65、测,进行峰纯度检查。在中药及其制剂分析中,考察一个分析方法的专属性时,应着重考察共存组分是否对被测组分的测定有干扰。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添加上述物质的样品与未曾添加的样品所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而确定。不过,由于中药及其制剂的组成复杂,且成分不完全清楚,以及干扰物质的化学纯品不一定都能得到,给考察带来困难,因此常用阴性对照法来考察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即以被测成分与除去该成分或除去该药材的成药进行对照,考察被测成分的响应是否受到干扰组分的影响。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测出的最低量。确定检测限的常用方法如下:直观法: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供试品进行分析,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可用于非仪器分析

66、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信噪比法:仅适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供试品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数据要求: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成分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确度。用于限量检查的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应确定定量限。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线性是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个不同浓度的供试品。以测得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及要求确定。对于有毒的、具有特殊功效或药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