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课件苏教版:第九单元第四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7358721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课件苏教版:第九单元第四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课件苏教版:第九单元第四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课件苏教版:第九单元第四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课件苏教版:第九单元第四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课件苏教版:第九单元第四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节第四节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交,有 公共点;(2)直线与圆相切,只有 公共点;(3)直线与圆相离,公共点.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直线l:Ax+By+C=0(A,B不全为0)与圆(x-a)2+(y-b)2=r2(r0)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有:两个一个没有(1)几何方法 圆心(a,b)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2)代数方法由 Ax+By+C=0,(x-a)2+(y-b)2=r2消元,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则 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d

2、r0=00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分别为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4.弦长问题圆的弦长的计算:常用弦心距d,弦长一半 a及圆的半径r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来解:r2=a2+d2.2141典例分析典例分析题型一题型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圆 (mR).(1)求证:不论m为何值,圆心在同一直线l上;(2)与l平行的直线中,哪些与圆分别相交、相切、相离?222621102240 xymxmymm分析(1)用配方法将圆的一般方程配成标准方程,求圆心坐标,消去m.(2)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解(1)证明:配方得 设圆心为(x,y),则 ,消去m,得

3、l:x-3y-3=0,则不论m为何值,圆心恒在直线l:x-3y-3=0上.(2)设与l平行的直线是 :x-3y+b=0,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223125xmym31xmym1l1l33131010mmbbd学后反思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1)代数法: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由所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来判断.(2)几何法:确定圆的圆心和半径,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实际应用中“几何法”要优于“代数法”.圆的半径为r=5,当dr,即 或 时,直线与圆相离.5 1035 103bb5 103b 5 103b 5 103b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1.(2008

4、安徽)若过点A(4,0)的直线l与圆 有公共点,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2221xy解析:因为点A(4,0)在圆外,所以斜率必存在.设经过该点的直线方程为kx-y-4k=0,所以有 ,解得 220411kkk3333k题型二题型二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2】已知圆C1:x2+y2-2mx+4y+m2-5=0,圆C2:x2+y2+2x-2my+m2-3=0,试就m的取值讨论两圆的位置关系.分析 先把两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再求两圆的圆心距d,判断d与R+r,R-r的关系.解 圆C1:(x-m)2+(y+2)2=9,圆C2:(x+1)2+(y-m)2=4.两圆的圆心距C1C2=(

5、m+1)2+(m+2)2,r1=3,r2=2.(1)当C1C2=r1+r2,即(m+1)2+(m+2)2=5,解得m=-5或m=2,故m=-5或m=2时,两圆外切;(2)当C1C2=r1-r2,即(m+1)2+(m+2)2=1,解得m=-2或m=-1,故m=-2或m=-1时,两圆内切;(3)当r1-r2C1C2r1+r2,即-5m-2或-1mr1+r2,即m2时,两圆外离;(5)当C1C2r1-r2,即-2m-1时,两圆内含.学后反思 在讨论两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般根据其关系的判定条件,即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和差关系来判断.举一反三举一反三2.已知两圆x2+y2-2x-6y-1=0和x2+y2

6、-10 x-12y+m=0.求:(1)m取何值时,两圆外切?(2)m取何值时,两圆内切?解析:将两圆分别化为标准方程圆C1:(x-1)2+(y-3)2=11,圆C2:(x-5)2+(y-6)2=61-m.两圆圆心距C1C2=,r1=,r2=.53)(61)(52211m61(1)当C1C2=r1+r2,即 +=5时,解得m=25+10 ,故m=25+10 时,两圆外切.(2)当C1C2=|r1-r2|,即|-|=5时,解得m=25+10 或m=25-10 .由(1)知m=25+10 ,两圆外切,故m=25-10 时,两圆内切.11m61111111m6111111111题型三题型三 圆的切线及

7、弦长问题圆的切线及弦长问题【例3】已知点P(0,5)及圆C:x2+y2+4x-12y+24=0.(1)若直线l过P且被圆C截得的线段长为 ,求l的方程.(2)求过P点的圆C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34分析 (1)可以用代数法将直线l的斜率k设出(优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写出直线方程,并将其代入圆C的方程,然后运用弦长公式d=|x1-x2|来解决;也可以用几何法设出直线l方程:y-5=kx,首先注意斜率不存在情况,运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半径和一半弦长构成直角三角形来解决.(2)中点弦问题,可以考虑“代点作差法”,也可以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这一几何特征来求解.2k1解 (1)方法一:如

8、图所示,AB=,D是AB中点,CDAB,AD=,AC=4,在RtACD中,可得CD=2.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的方程为y-5=kx,即kx-y+5=0.由点C到直线AB的距离公式:,得k=.343221)(k562k2243又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也满足题意,此时方程为x=0.当k=时,直线l的方程为3x-4y+20=0.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0或3x-4y+20=0.方法二: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l的方程为y-5=kx,即y=kx+5,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 y=kx+5,x2+y2+4x-12y+24=0,消去y,得(1+k2)x2+(4-2k)x-11=0.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

9、由韦达定理,得 x1+x2=,x1x2=.432k142k2k111由弦长公式,得|x1-x2|=将式代入,解得k=,此时直线方程为3x-4y+20=0.又k不存在时也满足题意,此时直线方程为x=0.所求直线方程为x=0或3x-4y+20=0.2k134x4x)x(x)k(121221243(2)设过P点的圆C的弦的中点为D(x,y),则CDPD,即CDPD=0,(x+2,y-6)(x,y-5)=0,化简得所求轨迹方程为x2+y2+2x-11y+30=0.学后反思 (1)直线与圆的相交问题,往往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即圆心距d,圆半径,半弦长l2,三者满足勾股定理来解决.(2)在研究与弦的中点有

10、关的问题时,注意运用“平方差法”,即设弦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中点为(x0,y0),由 x12+y12=r2,x22+y22=r2 得该方法常用来解决与弦的中点、直线的斜率有关的问题.(3)OAOB(O为原点)可转化为x1x2+y1y2=0,再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等代数方法简化运算过程,这在解决垂直关系问题中是常见的.0021212121yxyyxxxxyyk举一反三举一反三3.(2009陕西改编)过原点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被圆 所截得的弦长为.2240 xyy解析:,即 ,则圆心A(0,2),OA=2,画图易知,所求弦长为22cos 30=2240 xyy2

11、2(2)4xy2 3答案:2 3题型四题型四 简单的简单的“圆系方程圆系方程”的应用的应用【例4】(14分)求过直线2x+y+4=0与圆x2+y2+2x-4y+1=0的交点,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分析 可用待定系数法,由两交点坐标和过原点的条件,求出待定系数,也可用圆系方程求经过两圆交点的圆的方程.解 方法一:由 x2+y2+2x-4y+1=0,2x+y+4=0,.2解得交点坐标分别为A(-3,2),B(,)4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6由题意得 F=0,9+4-3D+2E+F=0,+D+E+F=0,.8511525115251152解得D=,E=,F=012所求圆的方程

12、为x2+y2+x y=0.14方法二: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x-4y+1+(2x+y+4)=0,3即x2+y2+2(1+)x+(-4)y+(1+4)=0.6此圆过原点,1+4=0,即=.10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x y=0.14学后反思 此类问题利用方法一计算量较大,而利用圆系方程,则因为避免了解方程组而相对简单,但在化简一般形式时一定要细心.23417417232341741举一反三举一反三4.求过直线2x+y+4=0和圆x2+y2+2x-4y+1=0的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解析: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x-4y+1+(2x+y+4)=0,即x2+y2+2(1+)x+(

13、-4)y+(1+4)=0.方法一:当半径最小时,圆面积也最小,对左边配方,得x+(1+)2+(y+)2=+.所以当=时,此圆面积最小,故满足条件的圆的方程为(x+)2+(y-)2=.2454)58(4525454585135654方法二:当圆心在直线2x+y+4=0上时,圆面积最小.易求得圆心坐标为(-1-,),代入直线方程,得-2(1+)+4=0,解得=,所以当=时,此圆面积最小.故满足条件圆的方程为x2+y2+x-y+=0.24245858526512537易错警示易错警示【例】求过A(3,5)且与圆C:相切的直线方程.224470 xyxy错解 设所求直线l的斜率为k,方程为y-5=k(

14、x-3),即kx-y+5-3k=0.已知圆C的圆心(2,2),r=1,则圆心到l的距离为 ,即 2225311kkk 231kk错解分析 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有两条,若求出k值唯一,应补上与x轴垂直的那一条,错解中漏掉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解得k=43.所求直线方程为 ,即4x-3y+3=0.22691kkk4533yx正解(1)若所求直线斜率存在,设其为k,方法同错解,得k=,即方程为4x-3y+3=0;(2)若所求直线斜率不存在,则l的方程为x=3,经验证其与圆C相切.综上,所求切线方程为x=3或4x-3y+3=0.43考点演练考点演练10.(2008重庆)直线l与圆 (a3)相交于A,B

15、两点,弦AB的中点为(0,1),求直线l的方程.22240 xyxya解析:圆心坐标C(-1,2),弦AB的中点D为(0,1),由平面几何性质,知直线l垂直于CD,即直线l的方程为x-y+1=0.1CDk 1lk 11.求与直线x+y-2=0和曲线x2+y2-12x-12y+54=0都相切的、半径最小的圆的标准方程.解析:如图所示,圆A:(x-6)2+(y-6)2=18,A(6,6),半径r1=.由图可知,当圆心B在过点A与直线l垂直的直线上时,圆的半径最小.点A到l的距离为 ,所求圆B的直径2r2=,即r2=.又OB=OA-r2-r1=,且OA与x轴正半轴成角45,B(2,2).所求圆的标准

16、方程为(x-2)2+(y-2)2=2.2325226622r25122212.直线l经过点P(5,5),其斜率为k(kR),l与圆 相交,交点分别为A,B.(1)若AB=,求k的值;(2)若AB ,求k的取值范围;(3)若OAOB(O为坐标原点),求k的值.2225xy4 52 7解析:直线l的方程为:y-5=k(x-5),即kx-y+5(1-k)=0.设圆 的圆心O到l的距离为d,则 AB=2 .2225xy25 11kdk2222225 110 22 2511kkrdkk(1)AB=,解得 或k=2(2)AB ,即 两边平方,得 ,k7或(3)OAOB,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 ,解得

17、或 4 5210 24 51kk12k 2 7210 24 51kk27(1)500kk27(1)5 2kk107k5 22d 25 15 221kk23k 23k 第三节第三节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基础梳理基础梳理1.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 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地,对于等比数列an的第n项an,有公式an=a1qn-1 ,这就是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3.等比中项如果 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 等比中项.4.等比

18、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n=am qn-m (n,mN*).(2)若an为等比数列,且k+l=m+n(k、l、m、nN*),则 akal=aman.(3)若an,bn(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 (bn0)仍是等比数列.ba ,b a ,a ,a1 ,annnn2nnn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其前n项和为Sn,当q=1时,Sn=na1;当q1时,Sn=a1+a1q+a1qn-1,即 q-1qa-aSq-1)q-(1aSn1nn1n或6.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n,S2n-Sn,S3n-S2n仍成等比数列.题型一题型一

19、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例1】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它的前n项和为40,前2n项和为3 280,且前n项中数值最大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项.分析 利用前n项和公式列出关于a1与q的方程组,求出a1与q即可,但是需注意的是应分q=1和q1两种情况讨论.解若q=1,则na1=40,2na1=3 280,矛盾.280 3q-1)q-(1a40q-1)q-(1a1,q2n1n1 得1+qn=82,qn=81.将代入,得q=1+2a1.又q0,qn=81,q1,an为递增数列.an=a1qn-1=27.由、得q=3,a1=1,n=4.a2n=a8=137=2 187.学后反

20、思 在等比数列求基本量的运算中“知三求二”问题通常是利用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建立方程(组),解之即可,同时利用前n项和公式时需对q进行讨论.解析:a9+a10=a,a9(1+q)=a,又a19+a20=b,a19(1+q)=b,由 得则a99(1+q)=x,由 得答案:x,aa,abq1009910设 ab)ab(ax,xq89990a89ab举一反三举一反三1.(2009潍坊模拟)在等比数列 中,(a0),则 =_.na910aaa1920aab99100aa题型二题型二 等比数列的判定等比数列的判定【例2】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2an+1(nN*).(1)求证:数列an+1

21、是等比数列;(2)求通项公式an.分析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 为非零常数即可.解 (1)an+1=2an+1,an+1+1=2(an+1)an+1是以a1+1=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知an+1=22n-1=2n,an=2n-1.1a1an1n21a1an1n学后反思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主要有:(1)定义法:(q是不为0的常数,nN*);(2)通项公式法:an=cq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3)中项公式法:a2n+1=anan+2(anan+1an+2不为零,nN*);(4)前n项和公式法:是常数,且q0,q1).q1nnaa1-qak(k-kq1-qa-q1

22、-qaS1n1n1n举一反三举一反三2.(2010合肥质检)已知数列 的前n项和为 ,数列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证:数列 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nanSna13a 1nS证明:数列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即 ,n=1,n=1 ,n2,n2显然,当n2时,充分性:当 时,,所以对nN*,都有 ,即数列 是等比数列.必要性:因为 是等比数列,所以 ,即 ,解得 1nS1111 2nnSS 111(1)4nnSa 11nnnaaSS1213(1)4nnaaa 14nnaa13a 214aa14nnaanana214aa213(1)4na13a 题型三题型三 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性质【例3】

23、(1)在等比数列an中,a1+a2=324,a3+a4=36,求a5+a6的值;(2)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前四项之积为 ,第2、3项的和为 ,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分析(1)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2)注意4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解(1)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a1+a2,a3+a4,a5+a6也成等比数列,则(a3+a4)2=(a1+a2)(a5+a6),a5+a6=4.1612(2)依题意,设这四个数为a,aq,aq2,aq3,则学后反思在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问题中,一般是建立a1、q满足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但如果可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便可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要注意挖掘已知,注意“隐含条

24、件”.62-5q223q2aqaq,161qa264或解得举一反三举一反三3.(1)在等比数列an中,S4=1,S8=3,求a17+a18+a19+a20的值.(2)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3a4a5=8,求a2a3a4a5a6的值.解析:(1)S4,S8-S4,S12-S8,S16-S12,S20-S16成等比数列,而S4=1,S8-S4=2,a17+a18+a19+a20=S424=124=16.()a3a5=a24,a3a4a5=a34=8,a4=2.又a2a6=a3a5=a24,a2a3a4a5a6=32 题型四题型四 等比数列的最值问题等比数列的最值问题【例4】(14分)等比数列an

25、的首项为a1=2 008,公比.(1)设f(n)表示该数列的前n项的积,求f(n)的表达式;(2)当n取何值时,f(n)有最大值?21-q 分析(1)求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然后根据f(n)=a1a2a3an求f(n)的表达式.(2)先判断f(n)的符号,然后根据|f(n)|的单调性,进一步解决问题.解|;f(1)|f(10)|f(11)|12008 2|f(n)|1)f(n|10 x,2008 2|f(n)|1)f(n|(2)21(-008 2f(n)21(-008 2a(1)nn21)-n(n1-nn时当当n=12时,f(n)有最大值为学后反思 只要明确a1的正负,q与1的大小关系即可

26、确定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但是对于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的方法有:一是用定义,若f(n)f(n+1),f(n)f(n-1),则f(n)为最大值;二是用函数法.1)2008 2()21(008 2)21-(008 2)21-(008 2f(9)f(12)f(12)f(9)f(n)0,f(12)0,f(9)0,f(10)0,f(11).|f(12)|f(11)|12008 2|f(n)|1)f(n|11m3103033696612n中的最大者和最大值为时当6612)21(-008 2f(12)3na举一反三举一反三4.(2009潍坊模拟)已知等比数列bn与数列an满足bn=(nN*).(1)判

27、断an是何种数列,并给出证明;(2)若a8+a13=m,求b1b2b20;(3)若b3b5=39,a4+a6=3,求b1b2bn的最大或最小值.解析:(1)证明:设bn的公比为q,bn=3an,3a1qn-1=3an.an=a1+(n-1)log3q,an是以a1为首项,log3q为公差的等差数列.3na(2)a8+a13=m,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a1+a20=a8+a13=m.(3)由b3b5=39,得a3+a5=9.3aa3bbb10m.220)a(aaaa10m202a202120120211275nn212n21n111643bb2b15n.275S52)23(-15-n15n.n23

28、-)n2d-a(n 2daaaS-3.d,227a38d2a9,6d2a3,aa有最大值时即当有最大值时,即当解得又易错警示易错警示【例1】(2010临沂质检)已知数列 中,,前n项的和为 ,对任意的自然数n2,是 与 的等差中项.(1)求 的通项公式;(2)求 na11a nSna34nS 1322nSnanS12错解(1)由已知得 ,又 ,得 ,两式相减得 ,故 ,又 ,故(2)由于 是首项为1,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故 132(34)(2)2nnnaSS1nnnaSS34nnaS113nnnaaa1134nnaS112nnaa 11a 11()2nna 11()2121()13212nnn

29、S na错解分析 错解(1)主要忽视了 成立的前提n2,只能说明数列从第2项起为等比数列,至于整个数列an是否为等比数列还需验证 是否等于 ,这种在解答过程中忽视数列“定义域”限制而致错的题目频率是非常高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正解(1)由已知,当n2时,.又 ,由、得 (n2),上两式相减得 ,成等比数列,其中 ,即 ,当n2时,112nnaa 21aa12132(34)(2)2nnnaSS1nnnaSS34nnaS113nnnaaa1134nnaS112nnaa 23,.,.na aa222343(1)4aSa212a 12q 2212111()()222nnnnaa q 即 ,n=1 (2

30、)当n2时,当n=1时,也符合上述公式.111()2nna 2n 121211.(.)111()1122111()1321()2nnnnnSaaaaaa 0111111()32S 【例2】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前四项之积为116,第2项、第3项的和为2,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 错解依题意,设这四个数为 ,aq,则 ,由得 ,代入并整理,得 解得 或 故原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或 3aqaq3aq41162aaaqq12a 212 2102aqq 21q 21q 232 2q 232 2q 46211652 62a qqaqaq 错解分析从表面上看,这种解法正确无误,但认真审查整个解题过程,由于设这四个数

31、为 ,aq,aq2,公比为q2,就等于规定了这个等比数列各项要么同正,要么同负,而例题中无此规定,错误就出在这里.正解依题意,设这四个数为a,aq,aq2,aq3,则 解得 或 3aqaq4621162a qaqaq32 2q 52 6q 考点演练考点演练10.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若 ,求 nanS2nS 314nS4nS解析:由等比数列性质得,,成等比数列,则 由 得 ,又 解得 nS2nnSS32nnSS43nnSS2232()()nnnnnSSSSS222(2)2(14)nnSS20nS26nS22243()()()nnnnnnSSSSSS24146(62)(14)n

32、S430nS11.(2010惠州模拟)设正项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1)求首项 和公比q的值;(2)若 ,求n的值.nSna34a 124562a a a 1a1021nS 解析(1),解得(2)由 ,得 n=10.31245655216a a aaa25342aqqa11a 1021nS 1(1)211nnna qSq1010212122nn 12.(2009全国)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已知 ,(1)设 ,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nSnana11a 142nnSa12nnnbaanb11a 解析:(1)由 及 ,得 ,即 ,当n2时,.-得 =,又 ,是首项为 ,公比为q=2的等比数列.142nnSa12142aaa21325aa12123baa142nnSa142nnSa1na144nnaa1122(2)nnnnaaaa12nnnbaa12nnnbaanb13b(2)由(1)可得 =3 ,数列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即 12nnnbaa12n113224nnnnaa2nna12341331(1)22444nnann2(31)2nna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