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煤炭十二五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7353172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煤炭十二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煤炭十二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煤炭十二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贵州煤炭十二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煤炭十二五(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贵州省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字号:t|t2012-06-07 07:40:17 来源:前瞻网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 煤炭保有资源量549亿吨,在“十二五”期间将发展规划煤炭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产 业,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对于加快把贵州省建设成为南方重要能源基地。贵州省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煤炭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基础产业。我省煤炭资源 丰富,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对于加快把 我省建设成为南方重要能源基地,充分发挥我省“水火互济”的资源组合优势,平衡区域煤 炭需求,支撑煤炭相关产业和保障国民经

2、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 目标至关重要。为推动“十二五”期间煤炭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我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集中,全省煤炭保有资源量549亿吨,其中六盘水、织纳和黔 北三个煤田保有资源量占总量的90%左右,占云贵煤炭基地总量的2/3以上。煤种齐全、煤 质较好,煤种包括褐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质以中灰、低中硫、 高发热量为主,低硫煤占总量的1/3,中、低硫煤占总量的72%以上。地质成果可靠、资源 保证程度高,煤炭资源勘查、详查等比例较高,目前全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34.7%, 尚未利用的资源量达386.5亿吨。煤层

3、埋藏较浅、易开发,大部分探明储量在垂深500米以 浅,大多适宜机械化开采,适宜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矿井。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率高,为煤 炭资源开发和延伸煤基产业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省各矿区瓦斯含量普遍较高,相当部分 煤矿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东部和北部局部地段煤层含硫量偏高,并且煤炭运输通道仍然是 制约煤炭开发的瓶颈。“十一五”期间,我省加大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力度,新发现一批大中型矿产地,已提交 查明煤炭资源量154.5亿吨(含新增煤炭资源量78.7亿吨)。全省查明保有资源量549亿吨, 其中基础储量150亿吨、资源量399亿吨。煤炭生产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达到 1.5亿吨,“ 一五”原

4、煤总产量超过6.3亿吨,比“十五”增加2.6亿吨,增长70.3%。 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70%,比“十五”初期提高22.6个百分点。2009年底, 全省共有大中小型选煤厂165座,原煤入选能力达8960万吨/年。水城和盘江矿区等一批瓦 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综合利用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毕节、水城老鹰山等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 目等一批新型煤化工基地正在建设。煤矿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逐年提高,分别从2005年的 27220万立方米和3790万立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76336万立方米和9204万立方米。采区 回采率平均达到74.9%,比“十五”初期提高22.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回采率平均

5、达到85%以上。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对全省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进行安全改造, 加大对煤矿井下装备和安全生产系统的投入,建成了一批标准化、现代化矿井。2009年全 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7.75降至3.17,下降59.1%。当前,我省煤炭产业仍存在 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煤炭产业集中度不高。二是小煤矿采掘等技术装备水平比较低,工艺比 较落后。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四是尚未形成煤电、煤电化、煤焦化一体化的产业集 群,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二、煤炭需求预测(一)煤炭市场趋势预测。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我省煤炭需求将持续增长。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煤炭产业供需预测预警分析报告 中国煤化工

6、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中国煤炭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焦炭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1. 控制煤炭过快增长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 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从能源结构调整来讲,将会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 展,控制煤炭过快增长。2. 全国煤炭产能快速增长将对我省造成一定压力。近年来,全国煤炭产量以每年2亿多 吨的速度增加。20062009年,全国煤炭采选业投资总额达8680多亿元,比“十五”净增 6280亿元,目前全国在建煤矿7000余处,总规模15

7、亿吨/年。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形势 下,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越来越明显,对我省的影响不容忽视。3. 周边省(区)将降低对我省煤炭的依赖。从我省周边煤炭供需形势看,广东、广西、海 南等沿海地区进口煤炭的数量将会增加,新疆煤炭将增加对四川、重庆等地的供应,铁路运 输条件的改善和储备基地的建设,将使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煤炭供应渠道多元化,沿海地 区加速发展核电等新能源,都将对我省输出煤炭和煤炭转化产品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我省 作为南方最大的产煤省,地理位置优越,向广东、广西、海南、湖南、重庆、江西、湖北南 部、四川成都以南等主要煤炭调入省(区、市)就近供煤,平衡区域煤炭需求,调剂煤炭品种 具有不可替代

8、的重要作用。(二)“十二五”煤炭需求预测。电力行业。根据贵州省“十二五”电力规划,到2015年,我省火电装机将达到3570 多万千瓦,加上自备电厂及热电厂电煤需求,预计消耗原煤9910万吨。“十二五”贵州省电煤需求预测表皿1年年初13年2014 年EE5年全省火电装机容量r万千瓦)1934淑25T430943574其中,貌调(万千瓦,18H2084知3094其他(方千瓦)120180120480电煤需求星万吨)55405490汩日*电煤需求量考虑了其他自备电厂及热电厂等所需煤量化工行业。根据贵州省煤电化一体化基地规划,“十二五”我省将大力发展煤经甲 醇制烯烃。2009年全省化工用煤1170万吨

9、,到2015年,我省甲醇等煤化工产品(商品或中 间产品)生产能力将达到648万吨/年,预计消费原煤3230万吨。冶金行业。预计首钢盘县 基地等项目将在“十二五”期内建成,2015年冶金行业消费原煤1900万吨。建材行业。预 计2015年我省建材行业原煤消费量将维持在1100万吨左右。民用及其他行业。主要包括居 民生活消费和轻工(造纸、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机械等行业用煤。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生活用能呈上升趋势,但主要是优质、清洁能源消费增长,煤炭消费 量将呈下降趋势。预计2015年民用及其他行业原煤消费量约1100万吨。煤炭调出量。参照 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十二五”期

10、间,我省煤炭净调出量年均约4000万吨左右。“十二五”贵州省煤炭需求量预测表单位:万吨五”(it副)“十二五”(规划)2010 年幻H年2012官0J3年的14年2015 年1电力行业VBtA554054907140B5609910占化工行业IME汹2S002M05230土冶金行业1050116012501500165019004-建材行业IODO1QOOL050110011005-民用及其她150013801360130012C0110G容内癌术含计5980L0T1Q11K013I9Q15C那17细&调出量350040004M040004000000焜炭需求总计1349014T1Q15750

11、17190诳叫*调出量中含焦炭产品调出所折合的原煤调出量综上,到2015年我省煤炭总需求为21240万吨,但按照现有煤矿建设规划和在籍矿井 及在建煤矿产量安排,2015年全省煤矿产量将达到18233万吨,供需缺口超过3000万吨。三、发展思路和开发布局(一)发展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大型骨干煤矿建设, 着力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大力推 进推广先进的采掘技术、安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机械化综采设备,促进煤炭工业发 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提高煤矿的安全保障能力。按照以上思

12、路,煤炭产业发展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加快煤田地质勘查步伐,科学规划,合理确定煤炭开发规模,不断提高煤炭供应 能力。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煤炭产业供需预测预警分析报告 中国煤化工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中国煤炭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焦炭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建 设大型煤炭基地;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小煤矿升级改造,实质性改变小煤炭生产状况,提高 资源回收率。逐步形成以大中型煤矿为主的开发格局。积极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煤矿

13、瓦斯)、矿井排水、与煤共伴生资源等的综 合开发与利用,扩大原煤洗选比率,推进煤炭资源深加工。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煤炭前沿技术发展,改善科研条件,广泛开展多层次 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煤矿生产和建设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技术 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努力使一批关键性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使煤矿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提 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深入开展瓦斯治理,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监管,提高煤矿防灾抗灾能力。(二)主要发展目标。1. 煤炭生产。2015年,原煤产量达到2.1亿吨,其中规模以上矿井产量1.7亿吨,占 总产量的81%

14、。矿井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原煤入选比例达到60%,其中炼焦煤全部入 洗。2. 煤矿建设。建设矿井275处,建设规模1.6亿吨/年。其中,“ 一五”结转194处, 规模7365万吨/年;“十二五”新开工矿井81处,规模8730万吨/年。建成投产矿井37处, 新增生产能力3170万吨/年。煤炭资源基础地质勘查提交普查资源量200亿吨以上。3. 产业集中度。力争建成1个年产5000万吨、2个年产3000万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煤炭企业集团控制在200个以内。省骨干煤炭企业规模不小于120万吨/年,规模以上煤炭 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占用煤炭资源量的80%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0%以上。

15、4. 技术进步。2015年,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其中大型矿井100%(综采85%); 中型矿井80%(综采60%)、小型矿井50%。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85%(含机械装载,下同,其 中大型矿井100%(综掘75%);中型矿井80%(综掘55%)、小型矿井50%(综掘20%)。力争在瓦 斯治理和采掘机械化方面取得突破。5. 资源综合利用。建设40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消耗煤矸石600万吨/年,矸石发电利 用率30%以上。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的规模达到250万吨/年,灰渣利 用率达到50%。煤层气(煤矿瓦斯)年抽采量达到30亿立方米,其中地面抽采3.2亿立方米、 井下煤层

16、气抽采26.8亿立方米;抽采煤层气利用量达到15亿立方米,利用率近50%;煤层气 发电装机容量54.6万千瓦,煤层气燃气居民用户达到60.1万户。6. 安全生产。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1以下,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三)重点矿区开发布局及其功能定位。1. 盘江矿区。矿区开发主体为盘江煤电集团,发展方向为煤一焦化一火电一煤化工,即 以开发炼焦用煤、发展焦化(及其下游化工产品)为主,炼焦煤的洗混煤供盘县电厂,南部的 贫煤和无烟煤供盘南电厂并适度发展煤化工。力争将盘江煤电建成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 业(包括外矿区的生产能力)。2. 水城矿区。分为水城老矿区和发耳矿区(格目底片区)两部分,矿区开发主体

17、为水城矿 业集团,发展方向为煤一焦化一电,适度发展煤化工。力争水城矿业建成3000万吨级大型 煤炭企业(包括外矿区的生产能力)。3. 六枝矿区。分为六枝老矿区和新规划的黑塘矿区两部分,矿区开发主体为六枝工矿集 团,发展方向为煤一电,即以开发中一高硫的贫煤、无烟煤(部分高硫焦煤),经洗选(或筛 选)后,供规划建设的六枝电厂(一期200万千瓦,二期100万千瓦)。力争将六枝工矿建成 1000万吨/年级大型煤炭企业(包括外矿区的生产能力)。4. 普兴矿区。包括普安县大部、晴隆县南部和兴仁县西部。发展方向为建设煤一电一化 一体化基地。永贵能源已在本矿区获多处矿权,应积极参与矿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

18、 并重组,确立其矿区开发主体的地位。力争普兴矿区建成3000万吨/年煤炭基地。5. 织纳矿区。发展方向为建设煤一电一化一体化基地,目前有多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开发,下一步应加大整合重组工作力度。6. 黔北矿区。分为毕节、大方、黔西、金沙、桐梓、习水二郎等六个片区。各区总体规 划确定的规模分别为:765万吨/年、915万吨/年、795万吨/年、700万吨/年、720万吨/ 年、510万吨/年。发展方向为煤一电一化。综合考虑矿区交通运输条件,前期以保障“西 电东送”电厂用煤为主(含矿区周边电厂的燃煤供应),少量优质块煤外运,适量发展煤化工。 目前有多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发,下一步应加大整合重组工作力度。四、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在煤炭总量控制指标和煤矿建设项目审批上给予更大支持。加大煤炭资源 勘查投入,提高勘查精度,提高资源保障程度。按照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科学规划、合理 设置矿业权,促进煤炭资源规模开发、集约生产。强化政府对矿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监 管力度,对矿区总体规划实行动态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