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综合(一)考试大纲

上传人:208861****134598 文档编号:17352576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综合(一)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综合(一)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综合(一)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202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综合(一)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综合(一)考试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卫生综合(一)考试大纲I .考试范围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五大公 共卫生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II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以上五大公共卫生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 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2. 考试时间:180分钟3. 试题分值:300分4. 题型及分数比例:(1) 名词解释,共10个,每题5分,共50分(2) A1型选择题,共20个,每题3分,共60分(3) 简答题,共10个,每题10分,共100分(4) 论述/计算题,共5个,每题18分,共90分第

2、一部分流行病学要求:考核要求见下述相应内容,重要概念要求掌握对应的英文术语。一、绪论(一) 掌握:1.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特征2. 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4. 流行病学的任务:研究疾病或健康的的人群分布、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疾 病的自然史研究、疾病的监察、疾病的控制对策制定、疾病控制效果的评价(二) 了解:流行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的关系:与基础医学的关系、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与卫生统计 学的关系、与非医学学科的关系二、疾病的分布(一) 掌握:1.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1)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2) 患病频率测量

3、指标:患病率、感染率(3) 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4) 各指标的专率和标准化率(5) 各指标的联系与区别: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的关系2. 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3. 疾病的分布(1)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姻与家庭、行为生活方式(2) 地区分布:国家间及不同地区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3) 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4) 移民流行病学定义及应用(5) 横断面分析、出生队列分析(二) 了解:1. 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2. 病死率与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三、

4、描述性研究(一) 掌握:1. 描述性研究:概念、种类、特点、用途2. 现况研究:|(1) 概念、特点、类型、用途(2) 普查、抽样调查:概念、目的、优缺点(3) 抽样方法、抽样误差(4) 设计与实施(5)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3. 生态学研究(1) 概念、特点、用途、类型(2) 优缺点:生态学谬误(二)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四、筛检(一)掌握:1. 基本概念:定义、目的与应用、类型、实施原则、金标准2. 评价指标:(1) 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似然比(2) 可靠性:符合率(3) 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 联合试验:定义、特点4. 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

5、定5. 筛检效果的评价:收益、生物学效果、卫生经济学效果6. 筛检评价中的偏倚:领先时间偏倚、病程长短偏倚、过度诊断偏倚、志愿者偏倚五、队列研究(一)掌握:1. 基本原理(1) 定义、基本原理、特点(2) 研究目的双向性(3) 研究类型:前瞻性、历史性、2. 设计与实施(1) 基本实施步骤对照人群(2) 研究人群的选择:暴露人群、(3) 样本量大小的确定3.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1) 人时标化比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剂(2) 率:累积发病率、发病密度、(3) 效应测量指标:相对危险度、量反应关系的分析4.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选择偏倚、失访偏倚、混杂5. 队列研究的优点与

6、局限性六、病例对照研究(一)掌握:1. 基本原理:定义、研究类型、用途2. 匹配:个体匹配、频数匹呷,3. 设计与实施(1) 基本实施步骤(2) 病例、对照的选择(3) 样本量大小的确定4.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 资料整理(2) 资料分析:描述性统计、统计性推断(效应测量指标:比值比)(3) 配对资料的分析、分层分析5.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1) 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2) 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3) 混杂偏倚6.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1) 优点与局限性(2) 与队列研究的比较(3) 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二)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

7、衍生类型七、实验流行病学(一)、掌握:1. 概念:定义、特点、分类、用途2. 设计与实施(1)(2)(4)(5)(6)基本实施步骤样本量大小的确定随机化分组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设立对照的目的、原理和应用盲法的原理和应用类实验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 资料整理:不合格、不易从、失访(2) 预防效果的评价指标:保护率、效果指数、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3) 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率、相对危 险度降低、绝对危险度降低、需治疗人数(4) 意向性分析、遵循研究方案分析、接受干预措施分析4. 需注意的问题(1) 伦理问题、(2) 预实验(3) 偏倚及其控制

8、八、偏倚及其控制(一)掌握:常见类型、控制方法 常见类型、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定义、定义、定义、1. 选择偏倚:2. 信息偏倚:3. 混杂偏倚: 九、病因与因果推断(一)掌握:1. 病因的概念:定义、病因模型、作用方式2. 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3. 因果推断:步骤、标准十、公共卫生监测(一)掌握:1. 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及特征2. 基本概念: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哨点监测3.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及意义4.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5. 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6.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一) 掌握:1. 传染病发生于传播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及感染谱2. 传染病的

9、流行过程(1) 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分类及意义;潜伏期(2) 传播途径:各种传播途径的概念、特点、意义(3) 人群易感性:定义、影响因素、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3. 疫源地和流行过程(1) 疫源地的定义、形成条件、消灭条件(2) 流行过程4.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5.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1)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2) 我国疫情管理措施:报告病种类别、责任报告人、报告实现(3) 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措施6. 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二) 了解:新发传染病的定义、流行特征、控制策略与措施第二部分卫生统计学要求:掌握下述相应内容,重要概念要求掌握对应的英文术

10、语。一、绪论1. 学习卫生统计学的意义2. 卫生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1) 观察单位与变量(2) 变量的类型(3) 同质与变异(4) 总体与样本(5) 误差(6) 概率与频率3. 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与结果解释)二、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1. 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频数表的编制、频数分布的特征、类型与用途)2. 数值变量资料描述指标的概念、计算与应用(1) 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2)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3. 正态分布4. 正态分布的应用(估计频率分布、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三、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1. 分类变量的频数分布及统计指标(1) 常用相对数的概念、计算

11、与应用(2) 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2. 标准化法及应用(基本思想、标准化率的计算、标准的选择)3. 动态数列的概念及应用(1) 绝对变化量(2) 发展速度(3) 变化速度(4)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变化速度四、统计表与统计图1. 统计表的概念与应用(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制表原则和要求)2. 统计图的制作与应用(直条图、圆图和百分条图、普通线图和半对数线图、直方图、茎叶 图和箱式图、散点图)五、总体均数的估计与假设检验1.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1)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2) 均数标准误的计算及意义(3) 中心极限定理2. t分布的概念、图形和t界值表3. 总体均数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4.

12、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进行假设检验的原因、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5. 均数的t检验与z检验的概念、计算、适用条件与应用(1) 单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2)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3) 配对数值变量的t检验6. 均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关系7. 假设检验的两型错误与检验功效8. 数值变量比较秩和检验的概念、计算、适用条件、应用及数据变换(1) 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配对法)(2)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3) 数据变换9. 假设检验中的其它若干问题六、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及应用1. 二项分布的概念及相关计算(1) 二项分布的概念、概

13、率函数和图形特征(2) 二项分布的总体均数和总体标准差2. 二项分布的应用(1) 直接概率计算(2) 小样本的假设检验(3) 大样本的假设检验-正态近似法(4) 总体率的区间估计3. Poisson分布的概念、概率函数、图形特征和分布的性质4. Poisson分布的应用(1) 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2) 单样本的假设检验】(3) 两样本的均数比较七、分类变量的假设检验1. 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基本思想、步骤、卡方值的校正和卡方检验的条件)2. 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3. 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4. RxC列联表资料的卡方检验(1) 多个独立样本率的比较(2) 两个独立样本

14、频数分布的比较(3) 两个无序分类变量的关联性检验(4) RxC列联表卡方检验的注意事项5. 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卡方检验6. 单向有序分类变量的秩和检验、(1) 单向有序分类变量的两个样本比较f ,(2) 单向有序分类变量的多个样本比较八、实验设计1. 医学实验设计概述(1) 医学实验的特点(2) 医学实验中的误差2. 医学实验设计的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3.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化、重复)4. 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案的概念与应用(1) 完全随机化分组设计(2) 区组化设计(3) 析因设计(4) 被试内设计九、调查研究与调査设计1. 调查研究概述(特点、种类、一般步骤)2.

15、 调查设计(一般内容、一般原则、可行性研究)3. 样本设计(1) 调查对象的确定(2) 抽样设计基本程序、方法、样本量确定4. 调查技术(问卷法、访谈法、电话调查法、观察法、敏感问题调查技术)5. 非抽样误差(1) 非抽样误差的类型(2) 控制或消除非抽样误差的方法和措施(3) 非抽样误差的估计十、多组数值变量比较的假设检验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离均差平方和的分解、F值与F分布、方差分析的步骤)2.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概念、应用与条件(方差齐性检验)3. 均数之间的多重比较(SNK法、Dunnet-t检验、事前对比检验)4. 协方差分析5 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6. 随机区组

16、设计的方差分析7. Friedman秩和检验十一、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1. 简单线性相关(1) 线性相关的概念(2) 相关系数的统计推断(3) 应用相关分析的注意事项2. 秩相关3. 简单线性回归(1) 线性回归和回归方程(2) 回归系数的统计推断4. 线性回归的应用(预测和统计控制)5. 非线性数据的线性转换6. 回归分析的注意事项十二、健康统计1. 医学人口统计的概念、计算与应用(1) 描述人口学特征的常用统计指标(2) 有关生育常用的统计指标(3) 死亡统计常用指标2.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疾病和死因分类、疾病统计常用指标)十三、寿命表及应用111. 寿命表的概念(寿命表基本思想、种类)2.

17、 简略现时寿命表的编制原理、方法、步骤及寿命表指标的应用3. 去死因寿命表的概念(基本思想、编制方法)4. 病例随访资料生存分析的概念、计算与应用(直接法、寿命表法)第三部分环境卫生学要求:考核要求见下述相应内容,重要概念要求掌握对应的英文术语。一、环境卫生学绪论(一)掌握:1.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 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特点及类型3. 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及其对机体效应的剂量一反应关系4. 环境多因素暴露及其联合作用5. 人群健康效应谱与易感人群6.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本研究方法(二)了解:1. 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2.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二、大气卫生(一)掌握:1.

18、大气污染的来源、种类及污染物的转归2. 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因素3.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4.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 制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6. 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方法f(二)了解:1.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2. 大气卫生防护措施三、水体卫生(一)掌握:1. 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2.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及水体的自净3. 水体污染的危害4. 水质评价的性状指标5. 对水体污染进行卫生调查的方法(二)了解:1. 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2. 水体卫生防护措施四、饮用水卫生(一)掌握:1.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2. 饮用水污染对健康的

19、影响3.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的卫生安全问题4. 水的净化和消毒过程5. 饮用水的主要消毒方法及其优缺点二、了解:1.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常规指标2.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五、土壤卫生(一)掌握:1. 土壤的卫生学特点/2. 土壤污染的来源、污染方式及土壤的自净3. 土壤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影响4. 土壤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方法(二)了解:j1. 制定土壤卫生标准的原则和方法2.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方法,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以及污水灌田的卫生防护措 施六、住宅及公共场所卫生(一)掌握:1. 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2.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学要求3. 室内空气主

20、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其健康影响4. 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卫生学特点及基本卫生要求5. 公共场所基本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6.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二)了解:1.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2. 室内空气污染的控制对策3. 各类公共场所的具体卫生要求七、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一)掌握:1.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 危害鉴定的依据及对资料的要求3. 生物标志在暴露评价中应用的意义4. 剂量一反应评价的方法5. 危险度特征分析的表达方式(二)了解:1. 有阈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应用2. 无阈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应用八、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一)掌握:1.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2.

21、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3.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4.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的概念和作用5.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方法(二)了解:1.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2. 环境风险评价的步骤第四部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要求:掌握职业卫生核心工作,是对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为劳动者提 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掌握职业病学是以职业病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维护、改善 职业病人健康状况为宗旨。一、基本概念1. 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概念及发展史2. 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意义3. 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及来源4. 掌握职业病(含诊断原则)、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病的三级预防概念5. 了解我国职业卫生

22、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j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方法与应用1. 掌握职业流行病学常用方法2. 掌握职业生理学常用评价指标3. 了解职业心理学,职业紧张产生及控制4. 掌握职业工效学概念,了解骨骼肌肉疾病及人体测量三、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 掌握职业中毒的基本特点2. 了解铅、汞、车孟、镉、碑等接触机会、健康监护指南3. 掌握刺激性气体中毒及窒息性气体中毒特点4. 掌握有机溶剂中毒特点及控制原则5. 了解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救治原则6.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中毒特点7. 了解农药中毒特点及救治原则四、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1. 掌握粉尘的卫生学意义2. 熟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与矽肺3. 熟悉

23、硅酸盐尘与硅酸盐肺4. 熟悉煤矿粉尘与煤工尘肺5. 了解其他粉尘与尘肺6. 了解有机粉尘及其所致肺部疾患7. 了解其他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五、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 了解不良气象条件健康危害2. 掌握噪声暴露评价及听力损失3. 掌握振动的暴露评价、振动性白指及防护原则4. 了解常见的非电离辐射5. 掌握常见的电离辐射类型及暴露评价参数六、掌握我国法定职业肿瘤名单,职业肿瘤特点七、了解常见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传染病如艾滋病、莱姆病、炭疽、布鲁氏菌 病及森林脑炎八、了解职业性皮肤病及职业性五官疾病九、了解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职业伤害的调査与评价十、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

24、价1. 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原理2. 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3. 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内容与步骤4. 掌握职业环境监测方案与策略、5. 掌握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概念,熟悉生物监测策略,了解生物监测结果的解释与分析6. 了解职业卫生调查形式7. 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有害因素分级与管理、职业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等。十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1. 熟悉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的监督与管理2. 掌握我国职业卫生与安全的法规体系框架3. 掌握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常用卫生标准的概念4. 了解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

25、急处理5. 了解职业卫生工程技术,如工业通风、工业除尘、空气调节与净化、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 采光与照明等措施6. 熟悉个人防护用品正确选择及佩戴的意义,了解呼吸防护器、噪声防护用具、皮肤防护用 品、面部防护用品、防护服和防护鞋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和保养十二、职业卫生服务1. 掌握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类型2. 了解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3. 了解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4. 熟悉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意义第五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要求:考核要求见下述相应内容,重要概念要求掌握对应的英文术语。 第一篇营养学一、蛋白质(一)掌握:1. 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及种类2. 限制氨基酸的定义3.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4. 食

26、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与指标5. 蛋白质缺乏对机体的影晌.(二)了解:1.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2. 人体蛋白质的营养状况评价3. 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和食物来源二、脂类(一)掌握:1. 脂类的分类和功能2. 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生理功能3. 反式脂肪酸的概念和对健康的影响(二)了解:1.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2. 磷脂和固醇类的生理功能3. 脂类的推荐摄入量和食物来源三、碳水化合物(一)掌握: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生理功能2. 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和意义(二)了解: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四、膳食纤维(一)掌握:膳食纤维的种类和生理作用(二)了解:膳食纤维与疾病五、能量(一)掌握:1.

27、 基础代谢率、静息代谢率、食物热效应、体力活动水平的概念及意义2. 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二)了解:1. 能量需要量的确定2. 能量平衡的概念及意义六、矿物质(一)掌握:1. 矿物质的分类及其在人体内的分布2. 钙、铁、锌、硒、碘的生理功能及缺乏和过量表现3. 影响钙、铁等矿物质吸收的因素4. 铁缺乏的分期与指标5. 钙、铁、锌、硒、碘的需要量及食物来源(二)了解:1. 磷、镁、钠、钾、铜、镉、车孟、氟的生理作用及缺乏和过量表现2. 钙、铁在人体内的代谢七、维生素(一)掌握1. 维生素的定义、分类、脂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2. 维生素A、D、Bl、B2、B6、B12、烟酸、叶酸及维生素C

28、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和 过量表现、需要量和食物来源3. 维生素A、D在体内的代谢、(二)了解:1. 维生素E、K、泛酸、生物素、胆碱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缺乏表现、需要量和食物来 源2. 牛磺酸、左旋肉碱和肌醇的主要生理作用八、水了解水的生理功能及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九、植物化学物(一)掌握:植物化学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及生理功能(二)了解:植物化学物与疾病的关系十、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一)掌握:1. 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2. 谷类、豆类、畜禽肉类和鱼类、奶类及制品的营养价值(二)了解:蛋类、蔬菜、水果、油脂及坚果的营养价值十一、特殊人群营养(一)掌握:1. 孕妇、乳母、老年人的营养生理特点

29、2.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要3. 孕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4. 母乳喂养的优点(二)了解:特殊环境(高温、低温、职业接触有毒物质)人群的营养需要十二、营养与疾病(一)掌握1. 营养因素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肥胖的关系2.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肥胖症的膳食雕空原则(二)了解:1. 骨质疏松症、肿瘤的膳食调控原则2. 病人膳食、营养制剂、病人营养状况评价相关概念和原则十三、社区营养(一)掌握1.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概念和内容2. 最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二)了解:营养调查的目的、内容和组织及营养调查结果的分析评

30、价原则十四、营养素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了解药物和营养素之间吸收、代谢和生物利用率的相互島响十五、分子营养学了解分子营养学的定义及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第二篇食品卫生学一、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掌握:1. 食品细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定义及卫生学意义2.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化学过程及鉴定指标以及控制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3. 黄曲霉毒素的性质、污染情况、毒性、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4. 食品中N 亚硝基化合物分类、理化性质、体内外合成、致癌性及与健康的关系、预防措 施(二)了解:1. 霉菌的概念、产毒条件及预防措施2. 青霉素、镰刀菌毒素及伏马菌素的毒性3. 大肠杆菌

31、0质田、疯牛病、禽流感、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污染的特点4. 常见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除虫菊类农药对健康的影响及降低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5. 食品中铅、汞、神、镉、多环芳炷的来源、毒性及控制措施二、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一)掌握:食品添加剂定义、分类(二)了解:1. 常见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甜味剂、着色剂的特点、应用及卫生问题2. 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及应用价值三、各类食品卫生及管理的问题(一)掌握肉类、奶类、油脂类食品的主要卫生学问题(二)了解谷类、蔬菜水果类、蛋类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四、辐照食品卫生问题了解辐照食品的种类、辐照剂量、卫生学问题及管理五、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预防(一)掌握:1

32、. 食物中毒的概念、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2.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特点3. 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蜡样芽抱杆菌食物 中毒的病原、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4. 赤霉病麦、霉变甘蔗、河豚鱼、贝类、含氤貳植物、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有毒成分、中毒 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治疗、预防措施f(二)了解:1. 韦氏梭菌属、椰毒假单抱菌毒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致病机理、流行病 学特点、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主要预防措施2. 鱼类组胺、毒蕈、碑、有机磷农药食物中毒的有毒成分、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治疗 及预防措施六、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一)了解:1. 食品卫生法的性质、特点、要点与实施原则2. 食品卫生标准及应用3. 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特殊营养食品管理办法及应用七、食品卫生监测技术方法简介了解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学、化学检验技术19八、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了解GMP的定义、由来、主要内容及意义九、HACCP管理方法了解HACCP的定义、主要内容及意义十、保健食品了解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分类十一、转基因食品(一)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原则(二)了解1.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分类2. 转基因食品营养学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十二、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了解我国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