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行政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3504519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自考行政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考行政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考行政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自考行政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行政管理学各章复习要点(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行政管理学产生于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威尔逊 在 1887 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威尔逊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2、行政管理的三个特点:A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B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 政府内部事务。C 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3、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1)、 19世纪未 20 世纪初至 20世 纪 30 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2)、 20 世纪 40 年代至70 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 派、系统理论学派等理论为代表

2、。(3)、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 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4、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第二章1、行政环境内涵有: 1、行政环境是针对具体行政系统而存在的。 2、行政环境通过边界与行政系统相 区分。 3、行政环境构成成分的关键属性在于能够对行政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影响。 4、行政 环境因素既包括有形的事物,也包括无形的情势。 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A复杂性。B相关性与综 合性。 C 层次性。 D 动态性。2、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是高斯。雷格斯(行政生态学)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 为,当今各国社会

3、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 为”过渡型社会形态。并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是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 政模型。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 衍射型行政模式。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3、经济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的四要素:经济力量、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科技发展水平。4、政治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的三要素:A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B 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C 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5、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四要素:行政价值文化、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行文化、 行政公共文化。行政文化环境的特点及牟行政管理的影响: A 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 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B 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 理的影响。 C 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D 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章1、行政权力的定义及基本特征: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 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

5、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 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 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 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2、行政权力具体来源:强制力、诱导力、组织制度、信息、个人因素。特性:公共性、执行性、有限 性、阶级性、强制性、普遍性。3、行政权力的公共性:A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B行政权力活动 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C 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

6、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 务。4、行政权力的有限性体现在:A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B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C行 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5、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 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 一种职责和任务。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密切关系,表现在: A 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 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B 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 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C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7、6、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A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B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 代经济的发展。C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7、联系实际分析重构成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发达国家处理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必须改变 过去中央高度集权体制,建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新型体制,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 协调制衡的法制化的关系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它们的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

8、 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 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第四章1、行政职能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 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功能作用。行政职能的特点:A执行性。B整体性。C多样性。D动态性。2、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A研究行政职能对于合理地确定行政活动的方向和重点有着重要意义。B研 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组织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C 研究行政职能对于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有着重要意 义。 D 研究行政职能对于促进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3、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A强势政

9、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政府经济职能的增强主 要表现在:(1)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2)兴办国有企业。(3)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4)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范围的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B 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1)广泛使用法律手段。(2)使用计划手段。 (3)制定产业政策。(4)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5)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4、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A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B政府放松规 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C 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 主要采取三种形式:(1)

10、政府业务合同出租。(2)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 的伙伴关系。(3)公共服务社会化。5、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特征:A集中计划管理。B微观直接管理。C片面强调政治职能。我国改革开放前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A造成政府机构膨胀。B资源配置效率低下。C、企业和社会缺 乏动力机制。 D 容易产生腐败。6、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A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B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C 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 要。 D 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E 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我国行政职能

11、转变的主要内容?1、职能重心的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 A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B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 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C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职能关系的转变: A 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 B 理 顺政企关系。C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E理顺政府内部各种职能部门的关 系。第五章1、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A合法性。B主体性。C系统性。D权威性。E执行性和管理性。行政管理 机构的作用:A 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

12、事务进行管理。这种公共管理包括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政治管 理等方面。B 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2、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权责相称原则。 4、精干高效原则。5、法制性原则。3、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程序:A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B对行政管理 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C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D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 与实施。4、行政编制管理的含义和特点: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结构的管理。其 特点是,第一,集中程度高。第二,综合性强。第三,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

13、期性的作。行政编制管理 的内容:A职能管理。B机构管理。C人员编制管理。5、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A外部因素:(1)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2)政 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4) 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B内部因素:(1)机构的过度膨胀。(2)人员素质 不高、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第二,年龄、专业 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6、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目标:精干、高效、廉洁是各国的共同目标。我国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

14、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A 转变政府 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B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C 按照 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D、加强行政法制建设。7、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A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B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 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 C 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D 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具体表 现为:(1)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2)综合协调机构的强化。

15、E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8、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A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 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B 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 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C 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的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 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D 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E 加 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第六章1、人事行政管理事务的内容: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2、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制度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职位分类制度、新陈代谢制度、激励

16、约束制度、 职业发展和保障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是以职位为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制度,其分类的依据是职 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 国家公务员新陈代谢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 员考试录用、调任、辞职、辞退、退休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国家公务员激励约束制度是指有关国 家公务员的考核、奖励、处分、职务升降、轮换、回避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国家公务员职业发展 和保障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挂职锻炼、工资、保险、福利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3、财务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会计管理、审计管理等内容。国家预算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包 括:A预算编制。B预算执行(整个预算工作的中心环节)。

17、C决算管理。4、后勤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A物资管理。B生活后勤管理。C机关环境管理。D服务后勤管理。E 接待工作管理。5、国有资产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一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6、教育行政管理事务的主要内容:A制定教育规划。B健全教育法律和政策体系。C对教育机构和教 育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D合理调配教育资源。7、人口行政管理的内容:A户籍管理。B居民身份证管理。C计划生育行政管理。D流动人口行政管 理。8、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内容:A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B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C社会保障对象 的管理。第七章1、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者为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

18、极性并使之努力工作以有效实现行政 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领导、沟通以及指挥、协调等行政活动的总和。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 A 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B 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 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C 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 的积极参与。2、行政组织的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3、行政组织行为的特征:政治性、法制性、持续性、系统相关性。4、影响行政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与环境,技术特征以及二者的匹配性。5、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A根据冲突主体的不同对组织冲突进行分类:组

19、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组织 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B 根据组织 冲突功能分类:功能正常的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 解决行政组织冲突的方式:谈判、调处、服从 权威。6、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A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在横向结构上,行政组织的变革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 有增。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 B 行政组织权力关 系的变革趋势。(1)、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2)、 行政组织部分

20、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7、行政领导行为的特征:A统一性。B权威性。C服务性。D综合性。8、行政授权的原则和方式。授权的原则:A权责统一原则。B视能授权原则。C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4、D单一隶属原则。授权的方式:A充分授权。B不充分授权。C弹性授权。D制约授权。9、用人艺术:A知人善任。B任人唯贤。C用人所长。D敢用新秀。10、行政沟通的特点:交互性、媒介性、目的性。行政沟通的基本形态:环式、链式、轮式、 Y 式和 全通道式。11、行政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 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它属于单向沟通的一种形式,也是政府向社

21、会进行信息 沟通的一种形式。行政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时效性、共享性、政治性。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 2、另一方面,行政信 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 1、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 2、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 3、有利于防 止行政权力的腐败。 4、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5、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 WTO 的要求。第八章1、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 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 A

22、行政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B 行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 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 C 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者说是行政管 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2、行政管理过程的三个基本阶段: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为什么说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环节? A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B 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 必经阶段。 C 行政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不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3、

23、所谓行政决策则是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 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作出决定的过程。特点是: A 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 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 B 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 C 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 过程。D行政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式有:理性决策模式、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由林德布洛姆提出) 和混合扫描决策模式。5、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A信息的收集和处理。B决策方案的设计。C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 D 决策方案的实施。6、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

24、施。存在问题: A 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B 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 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C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D决策方案的选择 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完善措施: A 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B 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C 强化行政决策的民 主参与。D、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7、行政执行的含义:是指行政管理机构在其权力和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决策方案以实现行政决策 目标的过程。行政执行的特征: A 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 B 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 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 C

25、行政执行活动必须在行政政策的指导下进行。 D 行政执行过程是 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 E 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 改变。8、行政执行的环节:计划、动员、指挥(是执行工作的关键)、协调与控制。9、行政协调的含义:是指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行政执行人员引导行政组织之间、行政人员之间建立相 互协同、互相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地实现共同行政目标的行政行为或行政活动;也是行政执行人员 在行政执行过程中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以实现步调一致、共同行动的活动过程。 行政协调的方法。 1、 信息沟通法。2、利益调节法。3、行政命令法。10、行政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A衡量行政执行是否

26、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B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 的手段。 C 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 D 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 方法。11、行政监督的含义: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 A 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对行政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督促。 B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 C 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 既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 D 行政监督是一种依法实行的法 定行为。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

27、分有效的措施。 另一方面,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2、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 A 权力机关的监督。 B 政党的监督。 C 司法机关的监督。 D 公民及社 会团体的监督。 E 新闻舆论的监督。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系统:一般监督(它又分为:上下级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专门监督(它 又分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13、行政监察机关享有的职权:A检察权B调查权C建议权D行政处理权。审计机关一般拥有下列职权:A检查权。B调查权。C建议权。D通报权。E处理权。第九章1、行政管理方法的含义: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和实现行政 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

28、、技巧等的总和。 行政管理方法的特点:实施性、针对性、 系统性、技术性。2、行政管理方法的地位与作用:A行政管理方法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B行政 管理方法是执行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C行政管理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3、行政方法或行政指令方法的含义: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 令、指示、制度、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 法。 行政方法的主要特征:强制性、权威性、层次性、具体性、无偿性。 运用行政方法的必要性: A 行政方法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需要。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运用行政方法。 C 运

29、用行政 方法是行政管理本身的要求。 运用行政方法的原则:调查研究在先的原则、坚持具体指导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领先的原则。4、经济方法就是行政机关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和影响管理对象,对被管理者加以引导和控制的管理方法。经济杠杆是指以价格、利润、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等经济范畴为支点,把某个单位或某个人的物 质利益与其劳动成果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调节工具。 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 间接性。运用经济方法的原则。A适度原则。B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C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法律方法的含义: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实施行政管理的方法。法律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 法

30、律方法的实质:行政管理运用法律方法,实质上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实施,把统治阶级的意志转化 为社会公众的普遍行动,用法律法规去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调整人们的社会行为,使各种社会关系朝 着有利于行政目标的实现而发展,使社会公众的行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直接作用。运用法律方法的原则: A 法制教育优先的原则。 B 法制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 法治与心治相结合的 原则。6、行为激励方法的含义:是通过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条件和刺激,使人们的行为动机激发起来,从而 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反应。 行为激励的方式:目标激励、奖励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是反激励典型)。7、电子政务的含义:所谓

31、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 技术进行集成,在因特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 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应符合三个基本条件:A电子政务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 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B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C电子 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的特点:A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 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B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

32、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 流程电子化。 C 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 平和服务水平。D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符合WTO 规范。电子政务产生的原因:A政府转型的背景。B因特网的发展。C电子商务的驱动。D全球化的竞争。E 大公司的驱动。F领导人的政治意志。电子政务在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功能:A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B实行电子政务,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C 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

33、 D 电子政务有利于整合政务信 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意义:A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础和信息 通信手段。B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管理方法和行政措施。C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 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第十章1、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所谓行政管理规范或行政规范,是指由社会约定俗成或由国家机关明文规定 的,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有效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该 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集合。具体地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A 行政管理规范或行政规范 的实质是一种约束或限制。 B 行政

34、管理规范的约束对象是各种行政权力及其行使过程,也就是各种行 政行为。 C 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D 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形式或说表现形式是各种 行为标准的集合。2、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A制定主体的特定性。B调整对象的特定性。C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 普遍适用性。D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E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3、行政道德规范或行政道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征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 之间以及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统称。行政道德规范的

35、特征:A政治性。B 自律性。 C 相对稳定性。4、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构成如下: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D地方性法规、规 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E 法律解释与国际条约。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功能:规范与控制功能(最 基本功能)、组织与调节功能、改革与稳定功能。5、行政道德规范的内容构成:A行政道德准则(为人民服务是我国行政道德体系的基本和灵魂)。B 行政道德具体规范:勤政、廉政、遵纪守法,依法行政、实事求是,科学行政、热情待人,协调行政。 行政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导向和约束功能、自我调节功能、示范与激励功能。6、依法行政的含义是:法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

36、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行 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以及方法都必须以法律规范作为依据、 工具和保证的一种民主宪政原则和行政管理模式。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A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B行政职权的法定化。C行政编制的法定化。D行 政程序的法定化。E行政责任的法定化。依法行政的作用和意义: A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B 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 C 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 D 依 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7、所谓以德行政,是德治在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

37、员在行使 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必须受到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按照行政道德准 则和具体的行政道德规范文明行政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所谓行德政,就是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确保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行政职能的履行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行政道德准则展开。以德行政的基本内容。A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B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C行 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D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以德行政意义: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有助于 社会风气的优化。8、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A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B运行的手段与

38、内容不同;C运行机制 的不同;D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表现在: A 对行政权力 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B 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 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C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D 依法行政是行政管 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第十一章1、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系统性、层次性、注重定量性、多角度性、公正性和复杂性。2、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和作用:A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B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C绩 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D绩效评估的监控

39、支持作用。E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F绩效评估在吸 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3、当前我国实行和开展行政绩效评估的效果(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A 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B 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C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4、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分类: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A经济发展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的 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B社会发展指标: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 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 C 政治发展指标:行政机构管理 指标、行政决策指标。根据评估的方法划分: A 经济评估指标。 B 效率评估指标。 C

40、 效益评估指标:质的量化展示、用民意 测验测定效益和服务质量、质量保证体系。 D 公平评估指标: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 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5、行政绩效评估过程的程序、步骤:A制定计划。B初步调查。C管理控制评估。D详细评估。E撰 写评估报告。6、行政绩效评估信息收集方法的含义:是指在行政绩效评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收集信息方法的总 和。主要方法如下: A 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 B 培训观测者的方法。 C 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 D 特 别的资料收集方法。7、行政绩效评估定量测定方法的含义:是指在行政绩效评估过程中用于测定行政管理的经济成本、效 率、效益和公平程序的方法的

41、总和。主要的方法如下: A 经济合理性评估方法(包括成本与投入的比 率测定法、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人均投入测定法、单位成本测定法、经济改进余地测 定法)。B成本-收益评估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是:估计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折现、得出最后结论)。 C 成本-效益评估方法(关注焦点是最低成本评估、最大效益评估、边际效益评估)。8、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A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 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B 行政体 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C 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

42、绩效管理;公 务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制约行政绩效)。 D 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政府的产出在很 大程度上难以量化;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9、克服行政绩效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A 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治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B 不断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A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B实现依法行政;C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C 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D 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1)需要立法 保障。(2)公民

43、参与机制是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3)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4)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第十二章1、行政发展的含义:行政系统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提高行政效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 变革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以改善生存状态,提升行政能力,更好地执行国家政 治意志,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行政发展在内涵:一是行政体系的能力发展过程。二是行政 体系的功能改善过程。三是行政关系的改善过程。四是行政体系的结构优化过程。2、行政发展的特点。A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B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社会 稳定和秩序化的过程。 C 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

44、态过程。 D 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 统变化发展过程。3、按照地区特点来划分:英美模式、法德模式、希腊模式、内源式发展模式、外源式发展模式。 按照行政发展的内容来划分: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企业家政府 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灵活政府的改革 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4、行政发展外部动力的主要因素。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文化因素。D技术因素。行政发展内部动力的主要因素。A行政组织的演化。B组织分工的细化。C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行政发展外部阻力的主要因素。A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B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

45、套。外政发展内部阻力的主要因素。A来自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B来自公务员的阻力。C来自行政文化 的制约。5、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变化了的行政环境而实施行政发展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步 骤,是政府有意识地对行政管理从结构、功能、过程到行为方式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活动。行政改革的内容:功能调整、结构重组、行为变革。行政改革的原则:A综合配套、整体推进。B坚持依法行政改革。C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方案的论证。6、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特征:A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 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D 坚持渐进式改革。 E 立足于中国国情。7、WTO规则对我国行政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途径:A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途径 产生影响。B通过限制政府权力的途径产生影响。C通过改变权力结构的途径产生影响。8、加入WTO后中国行政发展的趋势:A加快从全能行政向有限行政转变的步伐。B重塑政府与社会 的关系。C由权力行政向规则行政的行政理念转变。D从暗箱行政向透明行政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