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应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341736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9.2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节能技术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节能技术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节能技术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资源描述:

《节能技术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技术应用(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项目投资与融资项目投资与融资下篇 项目融资2集中供热节能环保技术与应用 1 概述2 热源节能 3 热网与系统节能 4 用户节能目 录 5 自控与运行策略3 1.概 述v集中供热:以热水/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镇或某些区域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v集中供热是城镇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v城镇供热应采用集中供热。v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热用户。v集中供热节能环保技术及其应用4 集中供热系统v组成:热源、热网、热用户5 2.热源节能v2.1热源选择v我国集中供热的热源以燃煤热电厂、区域锅炉房为主。v在城镇集中供热未覆盖地区,尚有部分小型分散锅炉房,但限

2、制发展并逐步淘汰。v热源应首选热电厂,其次为大型区域锅炉房,由于小型锅炉热效率低,尽量不选 6 城北热电厂7 热电厂供热系统8 高陵集中供热热源厂9 临潼区第三供热站10 自备锅炉房供热系统 11 表1 三种热源的热效率比较名 称热电厂火电厂大型锅炉小型锅炉热效率8545.5MW烟尘排放浓度(mg/m3)10503030烟气中SO2浓度(mg/m3)101501005044 除尘系统454647 脱硫系统流程图48 石灰石脱硫工艺流程图49 脱硫塔脱硫塔50 4.用户节能技术v4.1 降低围护结构热耗v4.2 分户计量、分室调温51 4.采暖用户节能v传统采暖系统213立管I4IIIIIIVV

3、352 4.采暖用户节能v分户式采暖系统53545556575859 5.系统控制与运行策略v5.1 自控技术与系统v集中供热自控系统分为实时监控系统和管理系统v实时监控系统由中央管理工作站、现场控制机(RTU)、通讯网络系统、以及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和控制执行机构组成。v实时管理系统对热力站的运行参数、热用户的供热情况进行管理。60 5.系统控制与运行策略v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有: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监督控制系统(SCC);分级控制系统和集散控制系统(DCS)。v热源自控系统常用DCS。v作用:保证锅炉及热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并根据负荷变化,在满足出力的前提下节约能源。v功能:与锅

4、炉仪表系统一起,实现自动检测、顺序控制、自动保护和自动调节等61 热源自控系统v控制内容:v锅炉燃烧控制(引风机变频调速、炉排调速)及联锁;v热力系统供回水温度调节(混水、循环水及补水变频调节);v除氧器、水处理设备运行参数检测;v输煤系统电动机启停联锁;v与换热站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62 实时自控系统v换热站及管网自控系统可采用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v控制内容:v换热站一、二次供回水参数检测;v供回水温度调节保护;v压差开关、温度开关、水箱水位检测;v补水变频调节;监控中心数据通讯;v与DCS系统数据交换。63 安装与通讯vDCS系统与SCADA系统均安装在热源热工控制室。vD

5、CS现场控制器安装在锅炉及热力系统控制柜内。vSCADA系统可采用上网拨号方式与换热站控制器交换数据(图5)v或采用无线数据通讯。64 系统的网络结构65 热网控制、通讯层次结构图66 无线网络监控67 5.2 运行策略优化v采用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用热需求,通过供热系统的优化、整合,实施不同的供热运行策略。v如对学校建筑,可设定正常与假期供暖运行模式并实现自动切换。v寒假期间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宿舍楼通常不需要供暖或仅供值班采暖,但家属楼需全天供暖。68 5.2 运行策略优化v在正常供暖期,可对不同用途的建筑,设定白天与夜间运行模式并自动切换。v通常教学、办公楼夜间只需

6、值班供暖、学生宿舍楼白天只需值班供暖或定时(中午)供暖。v根据用户需求,整合系统资源,加强运行管理,优化运行策略,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69 结 语v集中供热是城镇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v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能够发挥现有设备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热质量、降低运行费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引起足够重视并积极推广应用。70主要参考文献 1 周 志.分层式给煤装置的应用研究.黑龙江冶金.2008年第3期 2 张文丽.变频调速技术在供热锅炉房的应用.煤气与热力.2004年第4期 3 孙清典等.供热管网热平衡调节技术探讨.建筑节能.2010年第7期71欢迎批评指正2011.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