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压式汽轮机操作规程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7338667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背压式汽轮机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背压式汽轮机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背压式汽轮机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背压式汽轮机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压式汽轮机操作规程(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背压式汽轮机操作规程3.1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3.1.1 彻底清扫设备及环境卫生、清理杂物。3.1.2 检查设备、阀门、管线安装是否正确、牢固。3.1.3 准备好工器具,安装好各监测部位的压力表、温度计。交接班记录及操 作记录本准备好。3.1.4 检查润滑油、密封油油箱油位是否合格,且油质采样分析合格。脱水并 准备足够的备用油。3.1.5 相关专业人员到场,全面检查机组的各机械部位、手动阀门、调节阀、 电气设备、仪表、报警联锁系统以及照明等,确保正常。3.1.6 联系调度及有关单 位,引进水、蒸汽、仪表风、氮气等,根据情况进行排凝检查,并确认各项指标正 常1.0MPa蒸汽引至机房。3.5MPa蒸

2、汽引至进机组,主蒸汽阀前排凝。N2引至油箱、瓦斯分液罐前排 凝。3.1.7所有冷却器引水置换空气以备用。3. 1. 8背压管路打通,并由1. 0蒸汽管网反向引汽至出口闸阀后排凝。3.1.9 调节油系统蓄能器充压。3.1.10投用各仪表液位计、控制阀等。3.1.11润滑油、密封油油箱加热器内加润滑油,并启动电加热器。3.1.12 压缩机体由入口 N2 支管线引 N2 置换,出口由出口放火炬排至低压管 网。3.2 润滑油系统的启运3.2.1 各油箱充油至合适位置。3.2.2 检查清洗过滤器,更换滤芯。3.2.3 开主、辅油泵入口阀并盘车检查。3.2.4 全开泵出口返油箱阀门。3.2.5 检查过滤器

3、、冷却器、液位指示器的排污阀是否关闭。3.2.6 联系电工送 380V 电到主、辅泵电机,启动润滑油泵。3.2.7 检查油压、油温、油量是否正常。无问题后缓慢开泵出口阀,关泵出口 返油箱阀门,泵出口憋压至正常压力。3.2.8 打开两组冷油器和过滤器之间的旁通阀,并将六通阀板到一侧(来回扳 几次,检查是否能切到位),同时分别打开冷油器和油过滤器的回油阀,排掉空气,检 查回油视镜,有油流过即关回油阀。3.2.9 稍开去高位油箱的入口阀门,高位油箱充油直至溢流管线上有油通过, 关闭充油阀。3.2.10 投用蓄能器,将蓄能器与管路连通阀打开。3.2.11 通过回流观察各轴承回油是否正常,检查油过滤器差

4、压是否正常,差压 高则拆下清洗或更换滤芯。3.2.12 主油泵自启动切除,手动停该泵。同时检查停机联锁灵敏度,停机报警 时油压情况。切换油泵,重复检查上述情况。无问题后重新把油泵自启动投上。3.2.13 手动停主油泵,观察辅泵启动时集油管压力。切换润滑油泵,重复试验 三次,确保两台润滑油泵及停机联锁灵敏好用。3.2.14注意用加热器及冷油器控制油箱油温在355C。3.2.15 调速系统静态试验合格。3.3 密封油系统的启运3.3.1 检查密封油油箱液位,使其符合规定的要求。3.3.2油箱加热器加足润滑油,启动加热器,使油温达到355C。3.3.3 清洗滤油器,更换滤芯。3.3.4 打开两台泵的

5、出入口阀,全开泵出口返油箱阀门。盘车检查。3.3.5 压力控制及封油高位罐液位控制阀投自动。3.3.6检查油路流程正确,各排油阀关闭。3.3.7联系电工送电,检查无问题,启动密封油泵。无问题后缓慢开泵出口阀 门,关泵出口返油箱阀门,泵出口憋压至正常压力。3.3.8打开两台冷油器和过滤器之间的旁通阀。打开加油阀,排净空气,回油 视镜见油后,关闭回油阀及旁通阀。三位六通阀切到一组使用。3.3.9 检查油压及高位罐液位、脱气槽液位、油气分离器液位正常后,降高位 罐液位(手动或给定跟踪)观察报警及停机情况,应灵敏准确好用。同样对油气分离 器液位进行报警试验。3.3.10 手动停主油泵,观察辅泵启动时密

6、封油高位罐液位波动情况。切换油 泵,重复试验三次,确保两台密封油泵自启动及停机联锁灵敏好用。3.3.11脱气槽加入介质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热(80100C)。3.3.12 投用密封干气。3.3.13启动主油泵,辅泵处自启动状态。3.4 机组的启运开车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用富气贯通气压机及附属管路,确认管路畅通后,关出口阀,全开入口阀,及反 飞动阀。投用分馏塔顶冷却器。润滑油、调速油、密封油系统正常运行,油质化验 合格,各部位油温、油压符合工艺指标。手动盘车检查无异常,锁定。中间冷却器投 用。3.4.1 检查并控制汽油罐液位正常,气压机入口分液罐有液位时,及时排净。3. 4. 2汽轮机出口放空

7、阀全开,机体一平衡管及背压管排凝阀全开。抽汽器投 上循环水。3.4.3 所有仪表包括现场压力表,室内各显示记录、控制仪表投用正常,检查 无问题,冬季注意及时投用伴热蒸汽。3.4.4当中压蒸汽压力上升到3.2MPa以上,温度在300C以上时,请示有关领 导,开蒸汽大阀门准备开机。3.4.5 检查联锁停机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确认无问题后,按复位按钮,解除机 组联锁。3.4.6 现场手动将危急遮断器油门,将启动装置手轮缓慢转动。当启动油压缓 慢回零,而速关油压建立时,速关阀开始动作,启动油压回零,暂停旋手轮,待速关阀 全开后,继续旋动启动手轮,待二次油压建立时,调节汽门动作,机组开始动作。注意 控制

8、转速,低速暖机 30 分钟。3.4.7 检查一遍,各参数无异常后,进一步旋转手轮按升速曲线提速,转速到 1000rpm 时,稳定 10 分钟,检查运行参数,监听汽轮机声音是否正常,各轴承温度、 振动无异常。3.4.8 继续旋转启动手轮,提速时注意机体升温要缓慢,严格按照制造厂家给 定的升速曲线执行,快速通过临界转速。3.4.9 关闭各处排凝阀。3.4.10 用反飞动控制气压机出、入口压力。3.4.11 入口放火炬视情况缓慢关闭。3.4.12 现场旋转启动手轮至极限位置,锁定。室内调速器提速。密切注意压 缩机出、入口压力,根据需要缓慢将转速提至额定值 9112rpm。3.4.13 检查确认无问题

9、后,提高气压机出口压力,与稳定系统联系后,缓慢向 稳定送气。3.4.14 关小反飞动量,直至全关。注意其它各部位参数,严禁超压、超温。3.4.15 富气全部送入吸收塔后,根据入口压力情况将压力控制及反飞动阀投 入自动控制。3.4.16 全面检查机组运行情况,油温、油压、回油温度、振动、油位、转速 控制正常。3.4.17调度联系,要求背压并入 1.0MPa 蒸汽管网。逐渐关小背压放空,(注意 背压安全阀要及时投用)将背压提到 1.0MPa 后,缓慢打开与管网隔断阀,注意疏水, 防止水击。同时逐渐关闭出口放空,直至关死。3.4.18 检查气压机入口罐及中间罐液位,及时启动凝缩油泵控制液位正常。3.

10、4.19 机组运行正常后,注意检查各轴承温度、轴位移、振动,仔细监听机组 的声音,检查各管路油温、油压,观察机组受热膨胀情况,四个猫爪的垫圈应自由活 动。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处理不了,应向车间技术人员反映,遇 到紧急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判断分析正确后,敢于作紧急停机处理,并立即与有 关岗位及技术人员联系。3.5、机组的停运3.5.1 接到停机通知后,与调度联系。3.5.2打开放空阀,逐渐关闭背压与l.OMPa蒸汽管网隔断阀。3.5.3 汽液分离器的液面压空后,停凝缩油泵,或关闭凝缩油泵自压阀。3.5.4气压机切出系统,出口放火炬。3.5.5 手动降低转速,并逐渐开气压机入口放

11、火炬阀。3 . 5 . 6按紧急停机手柄,速关阀全关,汽轮机停运。3.5.7 气压机机出、入口阀及反飞动阀关闭。3.5.8 关闭 3.5MPa 蒸汽隔断阀,汽轮机排凝阀均打开。3.5.9 机组盘车,每15 分钟一次,4 小时后每 30分钟一次,8 小时后每班一 次,24 小时后每天一次。3.5.10 机组温度达到常温后停润滑泵,机内富气常压后停封油泵。3.5.11 停各冷却器冷却水及加热器。3.6 紧急停机3.6.1 紧急停机条件3.6.1.1 机组任何联锁停机指标满足而联锁未动作。3.6.1.2 机组剧烈振动,机内有金属撞击声。3.6.1.3 主蒸汽严重带水,入口富气带液严重。3.6.6.4

12、 轴承或汽封冒火花。3.6.6.5 油箱润滑油跑损严重,无法补油。3.6.6.6 油系统着火,采取灭火措施无效后。3.6.6.7 富气系统严重泄漏。3.1.6.8 装置发生重大事故,对机组有严重威胁。3.6.2.1 手按紧急停机按钮或现场紧急停机手柄。3.6.2.2 迅速关闭压缩机出口阀门和反飞动阀门,防止机组倒转。3.6.2.3 关 闭 3.5MPa 主蒸汽隔断阀,稍开中压蒸汽入口放空,防止锅炉憋压。3.6.2.4 检查压缩机入口放火炬是否自动打开,如果没有,手动摇开,及时与主 操作室联系,控制好沉降器压力。3.6.2.5 其他按正常停机处理。3.7 机组正常维护3.7.1 检查机泵的运行情

13、况,监听声音有无异常,轴承温度,振动是否高,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3.7.2 检查润滑油、密封油系统压力、温度、油位是否正常,及时化验油质。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3.7.3 检查过滤器差压是否正常,差压高时及时切换清理,过滤器清理完毕,充 油试漏备用。3.7.4 检查压缩机出入口压力、温度和蒸汽系统压力,温度情况,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或联系处理。3.7.5 检查压缩机入口罐、中间罐凝液情况,保证液位不超高。3.7.6 查冷油器及加热器情况,冬季要注意防冻防凝,伴热线保证供汽。3.7.7 油箱及机体及时排污,脱水。3.7.8 维护护好机组及附属系统的设备及地面卫生。3.7.9 定期检查润滑

14、油、密封油质量,每月化验一次。3.7.10 冷油器、过滤器的切换 稍开备用冷油器(过滤器)上放空,然后缓慢开启两冷油器(过滤器)的连通阀, 向备用冷油器(过滤器)充油,同时排尽备用冷油器(过滤器)中的空气。当备用冷油 器(过滤器)上的放空阀有油溢出时,关闭放空阀,保持连通阀开度,备用冷油器(过滤 器)充压片刻。 缓慢转动两冷油器的切换杆,将切换阀转向备用冷油器(过滤器)的位置后, 再关闭两油冷器(过滤器)的连通阀,切换工作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润滑油压力的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切换操 作,待处理正常后,方可继续进行切换。 切换完毕,如原运行冷油器(过滤器)需要进行检修或清洗,应缓

15、慢打开原运行冷油器(过滤器)的放空阀,同时确认系统压力无任何变化后,方 可开大放空,放尽存油后交维修单位检修或清洗。3.7.11 蓄能器的作用与操作 蓄能器的作用:防止管路上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油压突然下降,在几秒钟内利 用蓄能器蓄压油进行补充,消除在瞬间内因油压波动所造成的压缩机事故停机。蓄能器的操作 缓慢打开蓄能器的入口阀和排空阀,排尽蓄能器和管路内的空气。空气排尽后, 关闭排空阀,使油充入蓄能器内并挤压上部胆囊。用冲气工具将氮气瓶与蓄能器接通,使氮气通过蓄能器上部的止回阀进入胆囊 内,当其压力达到0.60.85P(P指管路油压)时,取下充气工具。3.8事故分析处理3.8.1 3.5MPa蒸

16、汽压力、温度下降,带水。处理:立即联系调度,反映情况,要求提压提温,同时岗位注意脱水排凝。检查 主蒸汽管线有无破漏、法兰吡开现象。压力下降持续下去,太低,应联系反应、稳定 及班长作紧急停机处理。3.8.2富气带油现象:转速不稳,声音不正常。处理:通知主操作室注意沉降器压力,降汽油罐液位。压缩机入口排凝罐排凝, 控制液面稳定。3.8.3气压机喘振现象:入口流量、出口压力波动,转速不稳,声音不正常怪叫。处理:反飞动控制器改手动,开反飞动,出入口压力同时上升则应在机入口放火 炬,直至飞动消除为止,喘振时应保持反飞动开度,维持入口流量在喘振值以上。3. 8. 4气压机不上量原因:机入口带液严重。蒸汽压

17、力下降,流量下降(或背压后路堵)。处理:排净凝液。联系提蒸汽压力,打开背压放空处理好后路。现象:讯号装置失灵。电动仪表失灵。报警灯不亮。电磁阀动作自动停机。处理:按紧急停机处理。3.8.6 汽轮机背压高原因:进汽量突然增大(负荷加大)1.0MPa蒸汽管网压力太高。处理:调整汽 轮机进汽量,降低l.OMPa管网压力,必要时临时开大背压放空。3.8.7 循环水停或压力下降现象:润滑油、密封油冷后温度上升,轴承温度上升,汽封压力上升。处理:开 油冷器水线放空,维持运行。封汽可直接排空。如果轴承温度继续超高,且循环水不 能及时恢复时停机。3.8.8、油温过高原因:停水或水压下降、冷却水未开,油加热器开得太大,或关不严。处理:启 用新鲜水代替循环水。加大冷却水量。关掉油加热器,更换蒸汽阀。3.8.9、轴承温度过高原因:轴瓦进油压力或节流阀被堵。油中带水(乳化),油温过高。处理:查油油 压低原因,加大油压。查清油温高原因,按h项处理。3.8.10、3.8.11、机组转速不稳定或调速失效。原因:调节汽阀卡涩。调节油压低。气压机入口带液。机组喘振。主蒸汽温 度、压力不稳。油动机、错油门卡涩等等。处理:检查调节汽阀杆并清洗。调节油压调节到设计值。入口排液。开反飞 动、联系有关单位及时提主蒸汽温度、压力。检查并联系钳工处理油动机及错油 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