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课件:6-疟原虫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7338086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2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6-疟原虫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6-疟原虫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6-疟原虫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6-疟原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学课件:6-疟原虫(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疟原虫疟原虫Plasmodium孢子虫纲孢子虫纲澳大利亚尤里卡科学摄影奖澳大利亚尤里卡科学摄影奖 年份:年份:20082008年年 作者:史蒂文作者:史蒂文莫顿莫顿 名次:第名次:第2 2名名人体人体红细胞表面红细胞表面的这些瘤的这些瘤状结构是一次状结构是一次“致命改造致命改造”的的一部分,通过这次一部分,通过这次“改造改造”,疟原虫在感染人体期间将其作疟原虫在感染人体期间将其作为新家。这张照片是作者在对为新家。这张照片是作者在对来自来自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的原始照片的原始照片数据加工和染色后的结果。数据加工和染色后的结果。历史历史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疟原虫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疟

2、原虫(Malaria Parasite)是疟疾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的病原体。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疟疾典型临床表现:周期性、规律性寒战、发热和寒战、发热和出汗。出汗。有关疟疾的发热症状描述的第一次文献记载是公元有关疟疾的发热症状描述的第一次文献记载是公元前前1500年,在我国俗称年,在我国俗称“冷热病冷热病”、“打摆子打摆子”、“发疟子发疟子”、“脾寒脾寒”、“瘴气瘴气”等。等。到十九世纪末,人们普遍认为得疟疾是由于呼吸到十九世纪末,人们普遍认为得疟疾是由于呼吸了了“坏空气坏空气”bad air(mal-aria),而且与潮,而且与潮湿的气候有关。湿的气候有关。许多人致

3、力于在许多人致力于在潮湿地区寻找致病因素潮湿地区寻找致病因素。现在我。现在我们知道是传播疾病的们知道是传播疾病的蚊子蚊子住在这些潮湿的地方。住在这些潮湿的地方。疟疾研究第一个突破是发现疟疾研究第一个突破是发现红细胞中的病原体红细胞中的病原体。历史历史疟疾研究中的重要发现疟疾研究中的重要发现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1907年年1902年年1880年,年,发现疟疾的病原体发现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是疟原虫。1885年,区分了几种疟原虫,年,区分了几种疟原虫,并观察到虫体的变化与发热并观察到虫体的变化与发热寒战周期有关。寒战周期有关。1897年

4、,报告了在喂食疟年,报告了在喂食疟疾病人血液的按蚊胃壁观疾病人血液的按蚊胃壁观察到疟原虫卵囊,提出察到疟原虫卵囊,提出蚊蚊子传播疟疾子传播疟疾。Charles Laveran Ronald Ross Julius Wagner-Jauregg用疟疾病人的血液用疟疾病人的血液治疗晚期梅毒取得成功治疗晚期梅毒取得成功l他向神经梅毒患者体内输注疟疾病人血液他向神经梅毒患者体内输注疟疾病人血液l利用疟疾的高热杀死梅毒螺旋体利用疟疾的高热杀死梅毒螺旋体l再用奎宁治愈疟疾再用奎宁治愈疟疾Plasmodium falciparumdistribution(2005)Plasmodium vivaxdistr

5、ibution(2005)Malaria current statusEvery 30 seconds,there is a child dying from malaria.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寄生人体的四种疟原虫1、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P.v)引起间日疟,全国性分布引起间日疟,全国性分布2、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P.falciparum(P.f)引起恶性疟,主要分布在二广、海南、云南引起恶性疟,主要分布在二广、海南、云南3、三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P.malariae(P.m)引起三日疟,散在分布,较少见引起三日疟,散在分布,较少见4、卵形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6、 P.ovale(P.o)引起卵形疟,仅在云南等地发现少数病例引起卵形疟,仅在云南等地发现少数病例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另二种少见。Plasmodia that infect human形态形态在在RBC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内发现疟原虫是确诊疟疾和鉴别虫种的重要依据种的重要依据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疟原虫基本构造相同 细胞膜、质、核细胞膜、质、核瑞氏瑞氏Wright或姬氏或姬氏Giemsa染色染色:核染成紫核染成紫红色,胞质呈蓝色,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红色,胞质呈蓝色,疟原虫消化血红蛋白产物产物 疟色素呈棕黄色疟色素呈棕黄色疟原虫的

7、形态疟原虫的形态 三期六种三期六种形态形态1.滋养体期滋养体期:小、大滋养体:小、大滋养体2.裂殖体期裂殖体期:未成熟、成熟裂殖体:未成熟、成熟裂殖体3.配子体期配子体期: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体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在原虫在RBC内的形态内的形态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原虫滋养体滋养体(trophozoite,T)期期 1:normal red cell 2-6:ring stage parasites(young trophozoites)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原虫早期滋养体早期滋养体环状体环状体 胞质淡蓝色,呈环状,直径约为红细胞直径胞质淡蓝色,呈环状,直径约为红细胞直径的的1/3,中间为大空泡,中间为大

8、空泡 红细胞内一般只含红细胞内一般只含1个原虫个原虫 核核1个,虫体一侧,似戒指的红宝石个,虫体一侧,似戒指的红宝石 早期滋养体又称为早期滋养体又称为环状体(环状体(ring form)Thin blood film Giemsa stained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原虫晚期滋养体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大滋养体 经经810小时,胞质增多,虫体变大,形状不规则,伸出伪足小时,胞质增多,虫体变大,形状不规则,伸出伪足 出现棕黄色颗粒出现棕黄色颗粒 疟色素(疟色素(malarial pigment)红细胞胀大,色淡,红细胞膜上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红细胞胀大,色淡,红细胞膜上出现能染成淡红色的小点,薛氏小点

9、(薛氏小点(Schffners dots)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原虫大滋养体大滋养体阿米巴样体阿米巴样体 伪足活动增加,虫体有空泡伪足活动增加,虫体有空泡间日疟间日疟原虫裂殖体期(原虫裂殖体期(Schizonts)Increasingly mature schizonts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原虫未成熟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 约经约经40小时,虫体胞小时,虫体胞质变圆,核开始质变圆,核开始分裂分裂 2-12 细胞核细胞核 薛氏小点薛氏小点 受染受染RBC 变大、颜色变大、颜色苍白、形态不规则苍白、形态不规则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原虫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裂殖子1224个,平均个,平均16个,排列不规则个,排列

10、不规则 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虫体占满胀大了的红细胞 疟色素集中成堆疟色素集中成堆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原虫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 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从红细胞释出裂殖子的全过程约需1 1分钟分钟 释放出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释放出的裂殖子,一部分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部分侵入健康的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 P.vivax 成熟裂殖体荧光素染色成熟裂殖体荧光素染色间日疟间日疟原虫原虫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配子体 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在疟原虫经过几次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

11、,而红细胞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雌性配子体发育为雌性配子体(female gametocyte,即即 macrogametocyte)或)或雄雄性配子体性配子体(male gametocyte,即即 microgametocyte)。)。间日疟原虫配子体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呈圆形或椭圆形,疟色素均匀分,疟色素均匀分布于虫体内,核布于虫体内,核1个个。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雌配子体 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虫体较大,占满胀大的红细胞 胞质致密,色深蓝胞质致密,色深蓝 核小致密,深红色,核小致密,深红色,多位于多位于虫体一侧虫体一侧 疟色素分散疟色素分散 配子体期配子体期间

12、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雄配子体 虫体圆形或椭圆形,虫体圆形或椭圆形,较小,胞质浅蓝略带较小,胞质浅蓝略带红色红色 核一个,核一个,大而疏松,大而疏松,淡红色,淡红色,多位于虫体多位于虫体的的中央中央 疟色素分散疟色素分散配子体期配子体期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早期滋养体(环状体)早期滋养体(环状体)寄生的红细胞较小寄生的红细胞较小 红细胞常含红细胞常含2个或个或2个以上疟原虫个以上疟原虫,核,核1-2个个 环纤细,约为环纤细,约为RBC直径的直径的1/5-1/6 无薛氏小点无薛氏小点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晚期滋养体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大滋养体)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此时开始集中

13、在内脏此时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体小,圆形体小,圆形 胞质深蓝色胞质深蓝色 疟色素集中,黑褐色疟色素集中,黑褐色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成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裂殖子8 83636个,排列个,排列不规则不规则 疟色素集中成团疟色素集中成团 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2/32/3至至3/43/4 外周血中不易见到外周血中不易见到 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雄配子体雄配子体 腊肠形腊肠形,两端钝圆,两端钝圆 胞质色蓝而略带红胞质色蓝而略带红 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核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 疟色素黄褐色,小杆状,分布核周疟色素黄褐色,小杆状,分布核周 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雌配子

14、体雌配子体 新月形,两端较尖新月形,两端较尖 核致密,深红色,常核致密,深红色,常位于中央位于中央 疟色素黑褐色,分布疟色素黑褐色,分布于核周于核周蚊吸血注入子孢子蚊吸血注入子孢子红外期红外期红内期红内期蚊吸血吸入子配子体蚊吸血吸入子配子体休眠子休眠子生活史生活史EA Winzeler Nature 455,756-751(2008)doi:10.1038/nature07361疟原虫生活史疟原虫生活史生活史要点回顾生活史要点回顾1.1.感染阶段:感染阶段:子孢子、子孢子、滋养体、裂殖体滋养体、裂殖体2.2.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感染途径与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或经胎盘输血或经胎盘3.3.致

15、病阶段:致病阶段:红内期疟原虫红内期疟原虫4.4.人体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人体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5.5.宿主:人宿主:人(中间宿主中间宿主)&雌性按蚊雌性按蚊(终宿主终宿主)6.6.诊断阶段:诊断阶段:红内期原虫红内期原虫疟原虫的生活史经历疟原虫的生活史经历世代交替世代交替。1在人体内发育在人体内发育 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肝细胞内为裂体增殖,称红细胞外期(红外期)。红细胞外期(红外期)。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在红细胞内发育包括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期(红内(红内期)和配子体形成期)和配子体形成。2在蚊体内发育在蚊体内发育 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在蚊胃腔内进行有性生殖,即

16、配子生殖。配子生殖。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在蚊胃壁进行的无性生殖,即孢子增殖。孢子增殖。生活史要点回顾生活史要点回顾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约约30分分钟钟随血流随血流侵入肝细胞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内,在肝细胞内,子孢子子孢子滋养体滋养体裂体增殖裂体增殖红外期红外期裂殖体裂殖体裂殖子(约裂殖子(约12,000个)个)肝细胞破裂肝细胞破裂裂裂殖子殖子散出散出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血窦,一部分裂殖子被M吞噬,一部吞噬,一部分则侵入分则侵入RBC内发育。内发育。目前认为目前认为

17、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和卵形疟原虫卵形疟原虫的子孢子有:的子孢子有:速速发型发型和和迟发型迟发型(数月至年余休眠期)。迟发型子孢(数月至年余休眠期)。迟发型子孢子与疟疾的复发有关。子与疟疾的复发有关。红外期红外期 肝细胞内裂殖体肝细胞内裂殖体红内期(红内期(erythrocytic stage)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RBC内内进行裂体增殖,称为进行裂体增殖,称为红细胞内期(红内期)红细胞内期(红内期)。基本过程:基本过程:环状体环状体 大滋养体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未成熟裂殖体 成熟成熟裂殖体裂殖体 裂殖子裂殖子侵入健康侵入健康RBC,重复上,

18、重复上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述过程几次,部分裂殖子在RBC内不再进行裂体内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为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配子体。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红内期增殖周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 h/代;三代;三日疟日疟72 h/代;恶性疟代;恶性疟36-48 h/代。代。在蚊体内的发育在蚊体内的发育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合子合子动合子动合子卵囊(囊合子)卵囊(囊合子)子孢子子孢子配子生殖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孢子增殖配子生殖配子生殖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 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疟原虫随血入蚊胃,仅配子体存活仅配子体存活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

19、,而其它并继续进行配子生殖,而其它各期疟原虫均被各期疟原虫均被消化消化。配子体形配子体形成配子(成配子(male gamete)或称小配子)或称小配子(microgamete)。)。配子体配子体逸出逸出RBC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外,发育为不活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配子(圆形的配子(female gamete)或称大配子)或称大配子(macrogamete)。)。雄配子形成(雄配子形成(exflagellation)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配子体几分钟内核分裂为4-8块,胞质亦向外伸出块,胞质亦向外伸出4-8条细丝,条细丝,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核分别进入细丝内,称出丝现出丝现象象,即,即配子形成

20、配子形成。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细丝脱离母体,在蚊胃腔中游动,即配子(动,即配子(male gamete)或小配子(或小配子(microgamete)。)。动合子(动合子(ookinete)配子受精配子受精,形成圆球形的,形成圆球形的合子合子(zygote)。)。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合子数小时后变为长形的香蕉状的能活动的动合子能活动的动合子(ookinete)。卵囊(卵囊(oocyst)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蚊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动合子穿过蚊胃壁,在蚊胃弹性纤维膜下,虫体变圆并分泌囊壁形成分泌囊壁形成球形的卵囊球形的卵囊(oocyst),卵囊也称囊合子。,卵囊也称囊合子。孢子

21、增殖孢子增殖无性生殖无性生殖 卵囊卵囊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逐渐长大并向蚊胃壁外突出。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囊内的核和胞质反复分裂进行孢子增殖孢子增殖,生成成千,生成成千上万的上万的子孢子子孢子。子孢子(子孢子(sporozoite)形成)形成 呈梭形,呈梭形,(1015)m1 m。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主动从卵囊壁钻出或因卵囊破裂后散出,随血淋巴钻入蚊体组织。巴钻入蚊体组织。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只有到蚊唾腺内的子孢子才具有传染性。雌性按蚊雌性按蚊终宿主终宿主虫媒虫媒 蚊唾液腺内含有蚊唾液腺内含有疟原虫子孢子疟原虫子孢子。当当雌蚊刺吸人血雌蚊刺吸人血时

22、,可随唾液进入人体。时,可随唾液进入人体。雌性按蚊饱餐人血。雌性按蚊饱餐人血。致病致病 潜伏期(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疟原虫侵入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外期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典型疟疾发作:典型疟疾发作:红内期疟原虫的裂体增殖可使红内期疟原虫的裂体增殖可使患者出现周期性寒热等症状。患者出现周期性寒热等症状。非典型发作:非典型发作:混合感染;同种不同批感染;机混合感染;同种不同批感染;机体免疫力下

23、降。体免疫力下降。典型疟疾发作典型疟疾发作 周期性:寒颤、发热和出汗退热。周期性:寒颤、发热和出汗退热。冷:冷:全身颤抖,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全身颤抖,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觉暖。(1-2 h)热: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痛,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迷。(4-6 h)出汗:出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致病致病原因原因 发作周期发作周期和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和红内期

24、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疟原虫代谢产物疟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裂殖子、残余和变性血红蛋白、红细胞碎片裂殖子、残余和变性血红蛋白、红细胞碎片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吞噬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吞噬 产生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再燃与复发再燃与复发 疟疾初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体内疟疾初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引起疟疾发作,称为再燃再燃(recrudescence)。治疗不。治疗不彻底。彻底。疟疾初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

25、媒疟疾初发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出现原虫血传播感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隐期,又出现原虫血症及疟疾发作,称为症及疟疾发作,称为复发复发(relapse)。与迟发型子孢。与迟发型子孢子有关。子有关。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都不引起复发,只有再燃;都不引起复发,只有再燃;而而间日疟和卵形疟间日疟和卵形疟则则既有再燃,又有复发。既有再燃,又有复发。贫血贫血 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以恶性疟原虫为多见。以恶性疟原虫为多见。贫血原因(贫血原因(4点):点):疟原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疟原

26、虫对红细胞的直接破坏。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脾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骨髓造血受抑制。骨髓造血受抑制。免疫病理免疫病理 产生抗疟原虫抗体,形成抗原产生抗疟原虫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复合物。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隐蔽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隐蔽抗原暴露,产生自身抗体。脾肿大脾肿大 脾肿大、硬化:脾切面颜色变脾肿大、硬化:脾切面颜色变深;大深;大可达脐下可达脐下;重量可达;重量可达500至至1000 g。慢性患者慢性患者脾纤维化脾纤维化,包膜增厚,包膜增厚而变硬。而变硬。脾巨大伴肝肿大,贫血及白细脾巨大伴肝肿大,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胞、血小板减少,抗疟药治疗抗疟药治疗后脾

27、可逐渐缩小。后脾可逐渐缩小。恶性疟病人(热带巨脾综合征)恶性疟病人(热带巨脾综合征)凶险型疟疾(重症疟疾)凶险型疟疾(重症疟疾)脑型疟、超高热型、休克型等。脑型疟、超高热型、休克型等。发病急,病情凶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大多数由险,死亡率高。大多数由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所致。所致。致病机制:致病机制:聚集在脑血管内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聚集在脑血管内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发生黏连和血管内皮细胞发生黏连,造成微血管阻塞及,造成微血管阻塞及局部缺氧。局部缺氧。脑型疟临床表现:剧烈头痛、谵妄、急性神经错脑型疟临床表现:剧烈头痛、谵妄、急性神经错乱、高热、昏睡或昏迷;呕吐,血压下降,脉

28、搏乱、高热、昏睡或昏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细弱等。免疫免疫(自学)(自学)先天抵抗力先天抵抗力Duffy 阴性的红细胞(西非和地中海沿岸)阴性的红细胞(西非和地中海沿岸)P.v.镰刀状贫血镰刀状贫血P.f.获得性抵抗力获得性抵抗力种、株和期特异性种、株和期特异性 带虫免疫(带虫免疫(premunition):):疟疾患者经过连续急性发疟疾患者经过连续急性发作以后,尽管血液或组织内仍存在少量原虫,但宿主作以后,尽管血液或组织内仍存在少量原虫,但宿主却显示健康状态,形成低度疟原虫感染的带虫免疫。却显示健康状态,形成低度疟原虫感染的带虫免疫。免疫逃避(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

29、)机理)机理:寄生部位、抗原变寄生部位、抗原变异、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异、改变宿主的免疫应答。疟疾疫苗疟疾疫苗诊断诊断1.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厚、薄血膜染色镜检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最常用、最可靠:最常用、最可靠采血部位:采血部位:外周血(无名指或耳垂末梢血液;小孩在足后根)外周血(无名指或耳垂末梢血液;小孩在足后根)采血时间:采血时间:恶性疟恶性疟:发作开始时发作开始时查查环状体和配子体环状体和配子体,发作数小时后因,发作数小时后因晚期滋养体寄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于晚期滋养体寄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于皮下脂肪及内脏微血管皮下脂肪及内脏微血管中,不易查见。中,不易查见。间日疟和三日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

30、:发作后10小时内小时内,能提高检出率(太久,能提高检出率(太久后原虫数量要下降)后原虫数量要下降)主要诊断主要诊断外周血涂片检查外周血涂片检查 厚血膜涂片:厚血膜涂片:原虫变形,且原虫变形,且红细胞已溶,鉴别有困难,红细胞已溶,鉴别有困难,但原虫集中,易发现。但原虫集中,易发现。薄血膜涂片:薄血膜涂片:原虫形态结构原虫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适用于临床诊断,但虫征,适用于临床诊断,但虫数较少易漏检。数较少易漏检。2.免疫诊断免疫诊断(1)查抗原查抗原可诊断可诊断现症病人现症病人和和带虫者带虫者。血中有疟原虫时

31、。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才能查出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即行消失。即行消失。(2)查抗体查抗体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明原因者。原虫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明原因者。原虫血症后血症后1周可查出抗体,故早期无诊断价值。周可查出抗体,故早期无诊断价值。诊断诊断 显示有荧光的裂殖体显示有荧光的裂殖体 诊断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3.查查DNA PCR诊断诊断Lane S:molecular base pair standard(50bp ladder).Black arrows show the size of standard bands.

32、Lane 1:P.vivax(size:120bp)Lane 2:the red arrow shows the P.malariae(size:144bp)Lane 3:P.falciparum(size:205bp)Lane 4:P.ovale(size:800bp)诊断诊断q 抗疟药:抗疟药:抗复发药:抗复发药:杀灭红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如杀灭红外期裂殖体及休眠子,如伯氨喹伯氨喹;抗临床症状药:抗临床症状药:杀灭红内期原虫,如杀灭红内期原虫,如氯喹、氯喹、咯萘啶、咯萘啶、青蒿青蒿素类素类;抑制蚊体内发育的药:抑制蚊体内发育的药:杀灭子孢子抑制蚊体内孢子增殖的杀灭子孢子抑制蚊体内孢子增殖的

33、药,如药,如乙胺嘧啶。乙胺嘧啶。q 疟疾现症患者:疟疾现症患者:氯喹氯喹加加伯氨喹伯氨喹。q 抗间日疟复发:抗间日疟复发:伯氨喹伯氨喹加加乙胺嘧啶、伯氨喹乙胺嘧啶、伯氨喹加加青蒿琥酯青蒿琥酯。q 恶性疟原虫用恶性疟原虫用青蒿素类药物青蒿素类药物。q 重症疟疾(如脑型疟)首选青蒿素类药物。重症疟疾(如脑型疟)首选青蒿素类药物。治疗治疗 预防预防 个体预防和人群预防,个体预防和人群预防,主要措施有蚊媒防制、预防主要措施有蚊媒防制、预防服药和疫苗预防。服药和疫苗预防。预防药物:氯喹;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可用哌喹,预防药物:氯喹;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可用哌喹,或乙胺嘧啶加哌喹,或乙胺嘧啶加伯氨喹。或乙胺嘧

34、啶加哌喹,或乙胺嘧啶加伯氨喹。防疟疫苗:防疟疫苗:1.子孢子疫苗;子孢子疫苗;2.裂殖子疫苗;裂殖子疫苗;3.配子配子体疫苗。体疫苗。发展方向:多虫期多抗原复合疫苗。发展方向:多虫期多抗原复合疫苗。历史历史 历史上,最知名的有关应用疟疾知识的实例是,历史上,最知名的有关应用疟疾知识的实例是,军医军医Willam Gorgas在督建巴拿马运河时,执行在督建巴拿马运河时,执行了控制疟疾和黄热病的措施了控制疟疾和黄热病的措施填平水塘、喷洒填平水塘、喷洒杀虫剂及将疟疾感染者用蚊帐隔离杀虫剂及将疟疾感染者用蚊帐隔离,使得当地,使得当地感染疟疾的人数减少,劳动力充足,成功地完感染疟疾的人数减少,劳动力充足

35、,成功地完成了巴拿马运河的修建。成了巴拿马运河的修建。流行流行 流行环节流行环节 传染源:传染源:外周血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外周血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蚊媒)带虫者(蚊媒)+带红内期疟原虫的感染血带红内期疟原虫的感染血(输血或经胎盘)(输血或经胎盘)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按蚊按蚊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非流行区人群、流行区儿童、孕妇非流行区人群、流行区儿童、孕妇 流行因素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度、湿度气候、温度、湿度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卫生条件经济、卫生条件全球疟疾现状全球疟疾现状 全球全球40%的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的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年发病年发病3

36、亿至亿至5亿亿,死亡上百万人,其中,死亡上百万人,其中80%是是5 岁以下的儿童和妊娠期妇女。岁以下的儿童和妊娠期妇女。疟疾在疟疾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除除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大量人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严重滞后疫区的经济发展,已口死亡、严重滞后疫区的经济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国的疟疾状况中国的疟疾状况 20世纪世纪40年代至年代至50年代早期,年代早期,70-80%的县有疟的县有疟疾流行。疾流行。70年代初最高年发病数近三千万年代初最高年发病数近三千万,病,病死率约死率约1%。建国后,我国大面积的

37、疟疾暴发流行得到控制,建国后,我国大面积的疟疾暴发流行得到控制,疟疾的发病率大幅度的下降。疟疾的发病率大幅度的下降。疟疾流行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部分地疟疾流行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特点,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暴发疫情。区甚至出现暴发疫情。我国疟区分布:我国疟区分布:高传播区高传播区:海南的中南部及:海南的中南部及云南边境地区。云南边境地区。疫情不稳定区疫情不稳定区:安徽、湖北、:安徽、湖北、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河南、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疫情基本控制疫情基本控制区区:除上述两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除上述两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标准号:

38、标准号:GB 26345-2010。颁布时。颁布时间:间:20110114;实施时间:;实施时间:20110501。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疟疾诊断标准。标准疟疾诊断标准。标准号:号:WS 259-2006。颁布时间:。颁布时间:20060407;实施时间:;实施时间:20061201法规方案:法规方案: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年)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修改稿)(修改稿)2009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2007)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全球疟疾控制面临的挑战全球疟疾控制面临

39、的挑战 沿革:沿革:40年代末至年代末至60年代末消灭疟疾;年代末消灭疟疾;1969年年以来控制疟疾;以来控制疟疾;1998年以来遏制疟疾。年以来遏制疟疾。资金短缺,政治承诺乏力。资金短缺,政治承诺乏力。恶性疟原虫的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抗药性:1961年哥伦比亚首例,二年哥伦比亚首例,二十余年来在南美、东南亚和非洲广为扩散。十余年来在南美、东南亚和非洲广为扩散。传疟媒介的抗药性与环境保护问题。传疟媒介的抗药性与环境保护问题。现存卫生服务体系不能满足诊断、治疗需要。现存卫生服务体系不能满足诊断、治疗需要。战乱、难民、国际旅游战乱、难民、国际旅游的影响。的影响。中国疟疾控制面临的挑战中国疟疾控制面临

40、的挑战 目前主要问题地区:云南、海南中部若干省。目前主要问题地区:云南、海南中部若干省。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1974年报告对氯喹的抗性,年报告对氯喹的抗性,并在海南、云南广为扩散。并在海南、云南广为扩散。流动人口的影响:流动人口的影响:云南省云南省与邻国之间,海南、云与邻国之间,海南、云南二省与内地省区之间。南二省与内地省区之间。输入性疟疾占多数。输入性疟疾占多数。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原有卫生保健体系的冲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原有卫生保健体系的冲击,以及人群击,以及人群/社区参与的削弱社区参与的削弱。“For centuries,malaria has outranked warfare as a source of human suffering.Over the past generation it has killed millions of human beings and sapped the strength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more.”President John F.Kennedy in 1962 on the first day of issue of the U.S.malaria eradication postal stamp.See You Next Time.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