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船模阻力试验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73345749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5章船模阻力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5章船模阻力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5章船模阻力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第5章船模阻力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船模阻力试验(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船模阻力试验船模试验是研究船舶阻力最普遍的方法,目前关于船舶阻力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提供设 计应用的优良船型资料及估算阻力的经验公式和图谱绝大多数是由船模试验结果得来的。新 的理论的发展和新船的设计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效果都需要由船模试验来验证。而理论分析的 进一步发展,又为船型设计和船模试验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以及指出改进的方向。因此船 模试验是进行船舶性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先对船模试验池和船模阻力试验作一简要介绍,然后分别从设计和研究观点来讨论 表达船模阻力数据的方法。 5-1拖曳试验依据、设备和方法船模试验是研究船舶阻力性能的主要方法。因此需要了解船模阻力试验的依据,试验设 备和具

2、体的试验方法。一、船模阻力试验的依据由1-2的阻力相似定律指出:如能使船模和实船实现全相似,即船模和实船同时满足 Re和Fr数相等,则可由船模试验结果直接获得实船的总阻力系数。1-4中已阐述船模和实 船难以实现全相似条件。根据现实可能性,也不能实现船模和实船单一的粘性相似,即保持 Re相等,这是因为,如要使Rem= Re则必有:u L /v = u L /v即u = a u v / v式中,a为船模缩尺比。因为船模和实船的运动粘性系数两者数值相近,如假定匕=匕,则(5-1)式为:u = a u(5-2)由于船模均要比实船缩小几十倍以上,因而要求船模的速度较实船速度大几十倍,甚至 达到超音速情况

3、下进行试验,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船模阻力试验,对水面船舶来说,实际上就是在满足重力相似条件下(保持Fr数相等) 进行的。由于是在部分相似条件下所得的船模阻力值,因此必需借助于某些假设,诸如傅汝 德假定,休斯假定等才能换算得到相应的实船总阻力。二、船模试验池船模试验池是进行船舶性能研究和某些结构、强度试验的重要设施,因而世界各国均普 遍建造了各种船模试验池。普通的船模试验池,其主要任务是进行船舶模型的拖曳、自航及适航性等试验。水池狭 而长,配置有拖动设备和测量仪器以测得船模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值。为了避免海水的腐蚀 作用,试验池的水都采用淡水。为了提高船模试验的精确性,使能对较大尺度船模进行试验,

4、并能更广泛地进行船舶性 能、强度和振动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通常需要建立拖车式船模试验池。船模试验池的尺度主要由船模的大小和速度而定。此外,还与拖曳设备的特点、试验的 要求等有关,因为水池的长度和拖车的速度实际上对船模的尺度和速度有一定的限制。船模 每次试验时,启动拖车并加速到所需的试验速度,需要经过一段距离,然后进入匀速段,测 量和记录船模的阻力和速度,最后拖车开始减速直至停止,需要留有一段减速距离。显然水 池的长度应大于这三段距离之和。船模速度越高,则各段的距离相应亦要增加,特别是匀速 段距离越长,越易于进行测量和记录。由于试验是在保持Fr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船 模的试验速度与缩尺比的

5、平方根成反比。当船池的长度、速度受到限制时往往只有通过增大 缩尺比,减小船模尺度和速度来进行拖曳试验。此外,船池的宽度和深度也应以减少池壁和 池底对船模试验的影响为依据,即池壁干扰作用不致过大,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所以长度 较大的船模试验池其池宽和池深也要相应增大。有不少船模试验池具有假底设备,池底与水面的距离可以调节,因此可作浅水船模试验。 如果在假底上再建造边壁,则就可以进行限制航道中的阻力试验。近年来,为了进行限制航 道船模试验,亦有将试验池的水面放低,同时阻力仪也相应下降来做试验的。也有建造专门 的浅水试验池供进行限制航道船模试验之用。船模试验池按照拖曳船模的方式可分为拖车式和重力式两

6、种。1 .拖车式船模试验池拖车式船模试验池都装有沿水池两旁轨道上行驶的拖车,如图5-1所示。拖车的用途首 先在于拖曳船模保持一定方向和一定速度运动。其次安装各种测量和记录仪器,例如测定船 模拖曳阻力的阻力仪、记录船模升沉和纵倾的仪器以及记录船模速度的光电测速仪等,甚至图5-1 拖车式船模试验池示意图为了便于观察试验现象、拍摄照片和录像,在拖车上还设有观察平台。现代船池的拖车上还 配置有计算机处理系统,以便迅速地给出试验结果。拖车式船模试验池的优点是:可以采用较大尺度的船模,因此尺度效应较小,试验结果 的准确性较高;其次,拖车式船池能进行广泛的试验,除了船模阻力试验外,还可以进行以 下诸方面的试

7、验研究:(1) 测量和观察船体表面的流动状况,这对于船体线型设计和附体布置是很有价值的;(2) 船舶推进方面的试验,如螺旋桨模型的敞水试验、船模自航试验以及进行船体与螺旋 桨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等;(3) 船舶耐波性方面的试验,主要研究船模在波浪上的运动和航行状态;(4) 操纵性方面的试验;(5) 强度和振动方面的试验。2 .重力式船模试验池这种试验池较拖车式试验池简单得多,它没有拖车设备,是靠重量的下落来拖动船模的, 如图5-2示。砝码的重量就等于船模的阻力,如同时记录船模被拖动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图5-2重力式船模试验池示意图就可得到相应的船模速度。因此,重力式船模阻力试验是在给定阻力情

8、况下,测定船模相应 的速度。重力式船模试验池的优点是:水池小,设备简单,建造成本低,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其不足之处是:船模尺度小,尺度效应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试验内容受到限制,而且将 影响试验结果的精确性,此外也不便于观察船模的运动和水流情况等。三、船模阻力试验方法和内容如前所述,船模阻力试验是将实船按一定的缩尺比制成几何相似的船模,在满足Fr数相等的条件下,在船池中拖曳以测得船模阻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1 .试验准备为了进行阻力拖曳试验,必须进行一系列试验准备工作:首先按一定要求制作试验用的船模。船模的缩尺比依据水池的长度、拖车最高速度以及 实船的尺度和航速来确定。船模线型要与实船保持几何相

9、似,表面必须光洁,满足一定的加 工精度。船模所使用的材料通常有蜡质和木质两种。木质船模不易变形并可以保存。对于一 些重要的和试验周期较长的模型,采用木模为宜,但其加工困难,时间长,成本高;而蜡模 加工方便,时间短,便于改型,且石蜡又可重复使用,唯在夏季气温较高时容易变形。其次,船模在试验前要安装人工激流装置,一般用细金属丝缚在船模的91站处,则在 2细金属丝以后的边界层中产生紊流,这细金属丝称为激流丝。船模安装激流丝后,进行称重工作。准确地秤量船模重量和压载重量,以达到按船模缩 尺比要求的实船相应的排水量。最后通过调整压载位置使船模没有横倾,首尾吃水满足所要求的吃水情况。2.阻力试验测量数据完

10、成上述试验准备工作后,可以进行船模拖曳试验。试验要求测量和记录的主要物理量 有船模速度、船模阻力、船模纵倾角、重心升沉和浸湿长度等,这些量的测量方法介绍如下:(1) 船模速度记录:根据实船长度、航速范围和模型尺度按Fr数相似的原则,确定船模 的速度范围,然后在不同的速度下进行拖曳试验。船模速度就是拖车速度。具体方法有由机 械式测速轮得到距离记录与相应的时间记录来计算船模速度,或应用光电管原理,通过数字 记录器直接读出船模速度。(2) 船模阻力的测量:阻力测量与速度记录应同时进行。船模阻力可由专门仪器,即阻力 仪测得。阻力仪有机械式和电测式两类。图5-3为机械式阻力仪的原理图。由图可知,当拖 车

11、作匀速运动时,船模阻力Rm中的主要部分由砝码盘上的砝码重量W所平衡,而剩余部分 则由摆锤p的偏移来平衡。由力矩平衡原理得:W r p l sin = R r由此得船模阻力R =、W 土 p*sin 6tm rr其中,r和r分别为阻力仪同轴轮A和B的半径;l为摆锤p到轮中心的距离;为摆锤p的 A Bp同心轮A同心轮B同心轮C图5-3 机械式阻力仪原理偏移角度。因此对于给定的阻力仪摆轮,只要已知砝码的重量W,并由记录筒记录下摆针的偏移, 就可求得船模阻力气/直。上述是机械式阻力仪的原理,但具体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各式各样的。电测式阻力仪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并记录传感器在受到阻力情况下的变化信号,然后

12、根据传感器受力大小与其相应的变化信号间的标定关系来换算得相应的阻力值。电测式阻力 仪记录测量方便,便于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但周围环境对记录仪的影响较大,因而其 精确性并不比机械式阻力仪高。(3) 船模纵倾角和重心升沉的测量:可以用纵倾仪或专门用来测量船模运动的仪器来测量 船模纵倾角和升沉。(4) 浸湿面积和湿长度的确定:通常对排水式船舶由于航行中航态变化小,所以认为浸湿面积和湿长度与静浮状态下完全相同。但对于滑行艇,其湿长度和湿表面积将随拖曳速度而 变化。因此,对于每一拖曳速度,可以通过目测、摄影或摄像得到。此外,船体表面的流线测定也是船模阻力试验的内容之一。流线试验的目的是为了使附 体能

13、按照流线的方向安装以尽量降低附体阻力;同时通过对流线的分析以寻找改善阻力性能 的方法。我国一些水池采用在船模上涂油漆的方法或安装丝线方法来进行流线试验。图5-4 是流线试验所得的一个例子。3 .船模与实船阻力换算图5-4船模流线试验结果式换算得到。三因次换算法如在2-8中所船模阻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由试验所得的 船模阻力换算得到实船的静水总阻力或有效功 率值。具体的换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基于傅汝德 假定的傅汝德换算法;另一是根据休斯提出的三 因次换算法或称为(1+k)法。前者在1- 4中已 作详细叙述,即由模型试验测得船模总阻力后, 实船总阻力或总阻力系数可按(1-25)和(1-26) 述, 相应

14、速度下的实船总阻力系数可按(2-49)式换算得到。这两种换算方法均可列表进行。 5-2船模阻力数据表达法由船模阻力试验可得到船模阻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进而通过阻力换算得到实船的 阻力和有效功率曲线。但为了对所设计的船舶能更方便地进行船体阻力换算以及不同船型之 间比较阻力性能的优劣,需要将由船模试验所得的阻力(或功率)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 参数、恰当的形式来表达,这称为船模数据表达法。一、表达法的目的和要求船模阻力数据表达法的目的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船体阻力换算。这是指船型相同,而大小不同的船舶之间的阻力换算。显然按不同 缩尺比均可由船模阻力资料换算得各大小不同船舶的阻力值。另一是比较船

15、型阻力性能之优劣。这是指船型不同,但大小相同或相近的船舶之间阻力 性能优劣的判别。目前,尽管对船模数据表达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因而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还不能推荐一 种能被大家所共同接受的表达方法,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倾向性的意见认为恰当的表达法 应具有的几个基本要求是明确的:(1) 无量纲化。为了具有普遍意义,表达式常采用无量纲形式表示。这样既避免绝对尺度 对阻力值的影响,同时所表示的各参数的数值在任何单位系统中都是相同的。(2) 选定Fr数或类似形式作速度参数。因为船体总阻力是Re和Fr数的函数,且按傅汝 德假定认为:R = R(Re)+ R(Fr)由于船型变化对Rr影响显著,而对Rf影响不大,

16、考虑到表达法的目的之一在于比较不同 船型的阻力性能,因而取Fr作为速度参数为宜。而只有在讨论某些与摩擦阻力有关的问题时, 才取Re作速度参数。(3) 阻力与速度之间的函数形式既要便于进行阻力换算,又要能够比较不同船型的阻力性 能的优劣。那种难以进行船型阻力性能比较的表达法并不能被广泛应用。二、介绍两种阻力数据表达法由于应用的直接目的不同,因而船模阻力数据表达法的形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应用较 为广泛的表达法。1 .泰洛表达法及其换算关系这种表达法应用比较普遍。其速度参数采用Fr数(亦有用V ),阻力是用单位排水量 总阻力RN或单位排水量剩余阻力%/或q的形式表达。(1) R/对Fr的表达形式 r

17、当船模数据已表达为RJ气与Fr的关系时,则换算到相应的实船阻力和有效功率较为方 便,因为实船有:Rt / = R f/ + R /其中,单位排水量摩擦阻力R f/A可应用平板摩擦阻力公式计算;而R JI,对于几何相似的船 和船模,在速度相应时等于RJ气,即由给定的表达曲线直接得到。(2) R/对Fr的表达形式 t如果船模试验数据以RJ气对Fr形式表示,则换算实船情况下的阻力表达关系由下列可得:因为Rt / = R f/ + R /由比较定律知,在相应速度时:R /尸R J气-R /气所以R / = R / -(R / -R /)(5-3)ts st m mf m mf s s又因八 1c1cr

18、C , p u 2 SSfm 2 m m m2 m-nm =Fr 2 C p g C L B d CBdfmmm m b m m mb m m同样可得R 2S氐=2 s Fr2(C + C )CBdfsf将该两关系式代入(5-3)式,并考虑到对几何相似的船模和实船必有:1S2 mCBdCB d所以得到实船的阻力换算关系式:R _ Rts tmA A m1S(5-4)-Fr22 s (C - C - A C )C Bd fm fs f因为阻力随Fr数而迅速增加,在实用上将纵坐标以横坐标Fr数的平方除之,使作图时比较方便,且可使波阻峰点和波阻谷点明显。因而泰洛表达法中亦有用RQFn-Fr的形式表示

19、, 由(5-4)式可得对应的实船换算关系为:RtsA Fr 2tm (C C A C ) A Fr 2 C Bd fm fs f(5-4a)显然,(5-4)式及(5-4a)式中的第二项是由于实船和船模的Re不同引起的摩擦阻力系数的 差别,亦即由尺度作用造成的,所以称为摩擦阻力修正值。2 .傅汝德圆圈系数表达法及其换算关系1988年傅汝德提出的表达法中给出了一系列无量纲系数,而且以圆圈系数的形式表示。 这种系数形式的表达方法虽然主要在英国等一些国家仍有被采用,但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 这种表达法比较全面,因此有必要作简要介绍。傅汝德表达法中的圆圈系数有三种:第一种为表达船体几何尺度的系数。用以表示

20、无量纲化的线性尺度取排水体积的1/3次 方,即1/3,而不是L。这些系数有:长度系数=L/ 1/3,宽度系数=B/ 1/3,吃水系数 快d/ 1/3以及湿表面积系数= S/纪等。对于船模和实船,相应系数是必定相等的。第二种是速度表达系数。其有三种不同形式。其中除在第二章兴波阻力中已有说明的 外,还有速度系数,其定义为:船速u与波长为11/3的波速之比,即2 = 叭七-1V13 -也 工(5-5)2n 2g V16由定义可知,对几何相似船,在速度相应时,它们的因值应相等。此外,还有速度系数,其定义为船速u与波长为1 L的波速之比,所以可表示为:2:4 nu第三种是阻力表达系数,有三种形式:总阻力

21、系数定义为:R -1000/2 =1000RV13125 R7- = 14 兀 u 2n 1 dP g V pu 2V 23g2(5-6)此外,有类似定义的摩擦阻力系数和剩余阻力系数分别为1000/2。采用形式的原因在于:如果直接用R,N对的形式来表达的话,则在高速时的RQ将 急剧增加,以致阻力曲线非常陡直,掩盖了诸如兴波阻力的峰谷等重要特性。所以傅汝德用 2除以R/,并乘以1000,这样既可显示这些特性,又避免给出过小的阻力系数。t总阻力系数和C = R/- PU2S之形式不同,但都表示总阻力的特性。可以证明两者存在 t t 2如下关系:125.125/ C =x 或者 = C x x (5

22、-7)由此可见对几何相似的实船和船模,它们的与总阻力系数C成正比关系。 t根据上述给出的无量纲系数的定义,由模型试验所得船模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可用m-图5-5 系列60的122-曲线但常见的 船长为 的形式 为系列60的形式来表达, 是用已换算到 122m 的 122 对 来表达,图5-5 模型的曲线。由模型的 m-关系曲线,可以换算得实船的s曲线。这是因阻力关系式为:C = q+( Ct - Cf )+ACf = Ct -( Cf - C - ACf)参照(5-7)式,以相应的值代入上式,则有:125 = -(Cf - C-ACf)(5-8)对于给定对的情况,则有:122125s= 122-(

23、Cf 122- q-ACJ(5-9)(5-8)式和(5-9)式中的第二项叫摩擦阻力修正值,同样是由于尺度作用引起的。该两式就是傅 汝德表达法的实船与船模阻力换算关系式。3 .比较不同船型的阻力性能在船舶设计过程中比较不同船型的优劣时,应首先把不同船型的阻力资料均换算到大小相同的船舶之阻力,然后在相同速度时比较单位排水量总阻力R/的大小作为判别不同船型 t阻力性能优劣的衡量标准。采用这种船型优劣衡量标准主要考虑R/,实际上体现了船舶的 t经济性。但由于尺度作用的影响,即使船型相似,但大小不同的船,它们的?/值是不同的。t所以,只有对大小相同的船,在相同速度下才能准确地判别船型的优劣。根据上述船型

24、衡量标准,因此对不同的阻力数据表达法,具体的比较方法亦不完全一样。(1) 傅汝德表达法比较阻力性能如果用傅汝德的对表达法比较不同船型的阻力性能时,应首先要换算到同一排水量 情况下的-曲线,这样相同值也就是速度相同,因此只要计算设计航速时的鸾值,并在 该值处绘一垂线,即可得相应于值最低的船型,如图5-6所示。现行习惯是将阻力换算122K设计K图5-6-。比较船型阻力性能K设计图5-7122- 比较船型阻力性能到船长为122m的笛对的表达形式。因此在比较相同长度的不同船型的阻力性能时,必须 在各船的排水量长度系数A/L3保持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在相同的8值就是在相同的速度 情况下进行比较,如图5

25、-7所示。(2) 泰洛表达法比较阻力性能对于泰洛的R/对Fr表达法只要换算到相同船长情况下的对应曲线,就可以比较不同船 t型的阻力性能,这样在相同Fr数时的阻力性能比较,实际上就是在速度相同情况下对不同船 型阻力性能的比较。若在设计时,如船长和速度已知,则在相应的Fr数处绘一垂直线,即可 得对应于R /最低的船型。t如果用单位排水量剩余阻力R/对Fr表达法比较不同船型的阻力时,同样应换算到相同 r船长情况下进行,在相同的Fr数,即在相同速度下获得对应于R/最低的船型就是阻力能优 r良的船型,因为当船长一定时,船体形状变化对湿面积影响不大,亦即对摩擦阻力影响不大, 因此Rr/A最低就意味着单位排

26、水量总阻力Rt/A最低。由上知,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表达法来比较不同船型的阻力性能。若在决定船型前船长L和船速V已确定则可用泰洛表达法,而如果在排水量乙和船速给定情 况下则选用傅汝德表达法较方便。应该指出,船模阻力数据表达法的形式很多,但有些方法并不恰当,因其在相同的速度系数下并不能用来比较不同船型的单位排水量总阻力R/的大小,亦即不能比较不同船型的 t阻力性能。常见的 122对V/h表达法就是一例。这是因为:8 R 8 (5-10) 2/3 V 2(L / i/3)(V/%L)2显见除非参与比较的两船L/A1Z3相等,否则此种表达法不能用于比较不同船型的优劣。也有将船模试验

27、结果绘制成笛-曲线,使各曲线的波阻峰点和波阻谷点可发生于同一 横坐标上,但因为:8 Rt 8 (5-12/3V 2(C L / 1/3 )(V / C L )21)所以除非两船型的CL/我相等,否则此种表达法亦不能用于比较不同船型的优劣。用削理论 p推测阻力曲线的波阻峰、谷点的大致位置时可相当准确,但用作速度参数时应注意对长度相等但棱形系数C有差异的两船型来说,相等并不表示两船的速度相等;而只有当两船的CL pp值相等时,则相同的值才表示它们的速度相等。 5-3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船模试验结果表明:几何相似的船模在不同的水池中所得试验结果往往并不一致;缩尺 比不同的船模在同一水池的试验结果也不相

28、同,从而使换算得的实船阻力亦将不同。造成这 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作具体分析。一、试验本身的一些影响因素首先,我们会想到由试验假设所引起的误差。实际上,正如前面说明的,这方面的误差 是不大的。其次是由试验本身所引起的误差,如水池壁面的干扰影响,但一般来说池壁对试 验结果的影响很小。这是因为水池的横断面尺度决定了船模的大小,通常认为船模长度若小 于或等于水深,则可认为试验结果不受池底的影响;若船模最大横截面小于船池横断面 的,则认为可以避免阻塞效应。也有人认为池宽至少应为船模宽度的15倍,水深为船 模吃水的20倍以上,方可不考虑池壁的影响。由船池设备引起的试验误差,可以针对各种设备的特点合理

29、地确定其技术指标,或者对 其引起的试验误差进行修正。如拖车和轨道系统,它本身是一种精密仪器,这是因为测量段 对其平稳度的要求很高。速度的波动将引起阻力的相应波动,而且会在所测得的阻力数据中 包含有惯性力,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一般认为速度波动应不超过。假定在所试验的速 度附近,阻力与拖曳速度的n次方成比例,即Rw,则有:这意味着阻力相对误差为拖车速度相对误差的n倍。若设n = 5,则速度波动会导致阻力波动。近年来也有人认为加速度不应超过10-410-5g。如果设阻力为排水量的,而加 速度为10-4g,则惯性力F与阻力R之比为:F10-4 - g M i eR(0.5-1) x 10-2 A=

30、(1 2)%一般说来,测量阻力的误差要求在1%以内,看来上述对速度平稳度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因此满足这种要求的试验本身误差是可以忽略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船模本身尺度不同所引起的误差。由于船模尺度不同而引起试验结 果不一致的现象,通常称为尺度效应。尺度效应是造成试验结果有误差的主要原因,这是本 节要重点讨论的问题。二、尺度效应尺度效应问题,即船模尺度不同引起试验结果的不一致,其原因亦是多方面的。船模试 验并不满足Re数相等的条件,如水面船只根据Fr数相等来进行试验;潜艇水下状态要求在 大于临界雷诺数的流态下进行试验。不同尺度的船模由于Re数不同,将导致其边界层的流态 有所不同,边界层的相对厚度亦

31、不同。此外船模的曲率不同亦影响到边界层的厚度及速度分 布。所有这些原因都会影响到船模的摩擦阻力。根据实际分析,边界层流态不同是尺度效应 的主要因素。对于实船,其雷诺数Re很大,全长范围内的界层流态均可视为紊流;但对于船 模,即使采用很大的尺度,其Re数与实船相比仍相差甚远,层流段相对长度大,界层内流态 与实船并不完全相似。事实上,根据Re数与Fr数之间的关系:据Re = L3/2 - Fr v若令v=xl0-6,并粗略地取Re =ux/v=5xl0-5,则当Fr=和时,不同长度船模的Re数及层 x流段相对长度列于下表:表中所列数据表明,对于长度为以下的船模,其层流影响是相当严重的,即使用6m的

32、 船模,其层流段长度仍很大。由表还可看出,Fr数越低,层流的影响越显著。虽然这个计算 不很严格,但表列数据可以给我们以粗略印象。可见,对于船模来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其摩擦阻力难以用任何平板公式作正确计算。这 样在阻力换算时,由船模试验测得的总阻力减去按紊流平板公式计算的摩擦阻力,求得的剩 余阻力值必然偏低,最终求得的实船阻力也很难准确。有时由试验结果求得的剩余阻力甚至 会出现负值。这说明船首部层流段的影响相当显著。人工激流法就是人为地使船模处于与实 船相同的紊流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消除船模首部层流段对阻力试验和换算准确性的 影响。世界各国船模试验池曾经采用的人工激流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

33、) 表面粗糙激流法。在船模首柱处或91站处敷以砂粒或把表面弄粗糙,则边界层中水2流由于表面粗糙而产生紊流。(2) 激流杆法。用一根或两根小杆置于船模前面,小杆垂直于水面与船模一起前进,使小 杆后面产生紊流,因此船模边界层中也产生紊流,这小杆叫激流杆。(3) 激流丝法。用细金属丝缚在船模的9-站上,此细金属丝称作激流丝。2(4) 小钉激流法,在船模首柱略后处,沿首柱曲线插入一列小钉,使船模边界层中产生紊 流。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是激流丝法。激流丝通常是直径为1mm的铜丝,用小钉钉在首柱后 1/20船长处。应用激流丝后,船模边界层在激流丝前后明显地分成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 假定激流丝本身所增加的

34、阻力与91站前层流所降低的阻力互相抵消。所以应用激流丝后的2船模摩擦阻力可直接应用紊流平板公式计算。根据试验分析表明,应用激流丝后所得的阻力换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符合。但有时对易于产生稳定层流的低速船,仅在91站处装置激流丝不足以保证其后不再重新出现层流,因 2此在9站处需要进行二次激流。船模尺度大易于制造精确,其阻力较大因而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更重要的是船模尺度 大可达到较高的雷诺数,其尺度效应较小。按魏特伯莱意见,船模试验时应达到的最小朋数 如下表:L/B68B/d3Re X10-545显然,船模愈瘦长、愈扁平则所需雷诺数愈大。激流丝效果还与船模尺度和形状有关,对方形系数在以下的高速舰船的6

35、m船模而言, 激流几乎看不出效果;对于丰满商船而言,激流效果受船首形状影响很大。首柱倾斜,首型 为显著V形之船最易保持层流,故激流效果显著。而对于垂直首柱,U形截面之船型则不易 保持层流。若不进行激流,在作比较试验时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若两船其它设计参数均 相同,仅一船首截面为V形,另一船首为U形,可能前者阻力低得多。两者的阻力差别,甚 至全部由于前者具有较大的层流面积所致。船模尺度过大也有不利之处。首先,其制造成本高,运输、压载、调整纵倾都比较费事, 而且只有在较大的水池中应用才能避免产生较严重的阻塞效应。国际标准船模长度为6m,我国为照顾中小型水池作过3m标模。在实际工作中船模小者 为2

36、m,大者为9m以上。【习题】1. 设水温t = 20C时某船模剩余阻力实测值如下表。速度V,m/s剩余阻力R皿,kg若实船L=,湿面积S = 722 m2,缩尺比a = 25,试绘制实船(海船,水温t = 10C )的剩 余阻力系数q与傅汝德数Fr的关系曲线。2. 设某内河船模型速度y=s,Fr =,测得模型阻力Rtm=。已知船模湿面积S m=,缩尺比为a =30,取粗糙度补贴C = X10-3,试求实船在相当速度下的阻力和有效功率(摩擦 f阻力系数可按八届ITTC公式计算)。3. 某海船模型长度L=,湿面积Sm=,若试验池水温为t =20 ,缩尺比为30,测得模 型阻力如下表示。V, m/s

37、R rm,kg试求实船的剩余阻力,摩擦阻力和总阻力曲线。(摩擦阻力系数用八届ITTC公式,粗糙度补贴Ac = x 10-3)0 f4. 某海船模型长度Lm= 20 ft,湿面积Sm= 10 m2,在船池中速度匕=km/h,测得阻力 为r tm= kg,若缩尺比a = 25,试求实船在相当速度(kn)时的有效功率(hp)。摩擦阻力系 数按普郎特-许立汀公式计算,粗糙度补贴ACf= X 10-3o5. 有一某船模现已缺乏型线资料,但有较准确的设计水线位置,问如何用实验的方法 确定该船模的排水量和重心纵向位置6. 设船模长度Lm=2m,湿面积S m= 1m2,在匕=m/s时测得阻力R肘=。今若测量误

38、差使船模总阻力Rtm增大了 1%,试计算缩尺比a =50及a =100时,实船对应的总阻力将产生百 分之几的误差。7. 设船模总阻力为R tm,响应的实船为Rts,船模总阻力的相对误差为m= A R JRtm,实 船总阻力的相对误差为气AR /R ts,试证明:按傅汝德假设推算出的实船阻力相对误差Rs = a a 3tm st s式中:a =(重度比);a = (缩尺比) mm8. 某海船船模长5 m,湿面积10 m2,缩尺比a=25,水温t = 20C。在?=s时,测得船模总阻力为kgo今若实船粗糙度补贴Acf = X10-3,水温为15C,摩擦阻力系数按普-许公 式计算,试用二因次换算法求

39、实船的阻力。若取形状K=,试用三因次换算法求实船之阻力, 并与二因次换算结果比较之(以百分数表示)。若缩尺比a =50,分别用二因次和三因次换算 法进行实船阻力计算并比较。9.某长江双桨客货船长度水线LWL=108m,排水量=3680t,湿面积S 1780m2,航速 V=16kn,用缩尺比a = 40之船模进行试验,测得船模总阻力为,试验时水温为25C。(1) 取= X10-3,实船水温为15C试以八届ITTC公式用二因次换算方法求实船的 阻力和有效功率;(2) 根据带附体的阻力试验结果,附体阻力占总阻力的15%,空气阻力占总阻力3%, 求实船的总阻力;(3) 已知低速部分试验资料如下表:FrCt X103请以八届ITTC公式为基础,按普罗哈斯卡方法确定形状因子(1+k),并用三因次换算法求实 船光体的总阻力。10.已知某船的模型阻力试验曲线,用二因次法将模型阻力换算到实船的阻力和有效功率(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