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333165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4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7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11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答案速填答案速填:年龄组成年龄组成“S S”型曲线型曲线捕食、竞争、寄生、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互利共生等分解者分解者双向传递双向传递单向流动单向流动考纲要求考纲要求:1.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2.2.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3.3.群落群落的结构特征的结构特征4.4.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5.5.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结构 6.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律及应用7.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8.8.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态系统的稳定性9.9.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热点一种群数

2、量的变化热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示范题示范题1 1】(2017(2017全国卷全国卷改编改编T5)T5)假设某草原上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 S型增长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世纪金榜导学号()A.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丙点对

3、应的种群数量D.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常失分点常失分点A A项项:误认为误认为“甲点对应种群数量的甲点对应种群数量的K/2”K/2”而失分。而失分。B B项项:误认为误认为“乙点对应种群数量稍大于乙点对应种群数量稍大于K/2”K/2”而失分。而失分。C C项项:误认为误认为“增长率即为增长速度增长率即为增长速度”而而失分。失分。D D项项:误认为误认为“丁点时种群数量降低丁点时种群数量降低”而而失分。失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 D【考题追问考题追问】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在于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在于:前者前者是指是指_;_;后者是指后者是指_。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4、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比率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增加的数量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增加的数量【热点热点纵横联纵横联】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类型一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一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1.1.图示图示:2.2.解读解读:(1)(1)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实例实例:以养牛场为例。对于一个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以养牛场为例。对于一个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养牛场来说养牛场来说(以性别比例以性别比例1111时为对照时为对照),),公牛比例大于公牛比例大于母牛。母牛。分析分析:该养牛场出生率低于对照组该养牛场出

5、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由于衰老个体但由于衰老个体的比例与对照组相同的比例与对照组相同,死亡率与对照组一致。由于对照死亡率与对照组一致。由于对照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显然该养牛场出生率小于死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显然该养牛场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亡率,种群要衰退。种群要衰退。(2)(2)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前提前提:在不存在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在不存在迁入、迁出的情况下。分析分析:种群数量变化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种群数量变化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而而未来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判断必须基于种群的年龄组成。未来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判断必须基于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二种群

6、的数量变化类型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1.两种增长曲线模型两种增长曲线模型:2.2.解读解读:(1)“J”(1)“J”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分析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分析:公式公式:N:Nt t=N=N0 0t t。=当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前一年种群数前一年种群数量。量。分析分析:增长率等于增长率等于(-1),(-1),不变。再看增长速率不变。再看增长速率,随着随着种群内个体基数种群内个体基数(N(Nt t)不断增大不断增大,每年净增加的个体数每年净增加的个体数N Nt t(-1)(-1)不断增多。不断增多。结论结论:增长率不变增长率不变;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增长速率不断增大。(2)“S”(2)“S”型增长

7、曲线的特点分析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分析:分析分析: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中,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的阻力随之增大种群增长的阻力随之增大,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导致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亡率增加,二者之间的差值即增长率一直在下降。种群二者之间的差值即增长率一直在下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斜率即为增长速率数量增长曲线斜率即为增长速率,在在K/2K/2之前增长速率之前增长速率是增加的是增加的;在在K/2K/2之后增长速率是减小的。之后增长速率是减小的。结论结论:增长率不断下降增长率不断下降;增长速率先增后减。增长速率先增后减。【对点对点聚焦练聚焦练】1.(20

8、181.(2018江苏高考江苏高考)由于农田的存在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农田的存在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基因基因)多样性多样性C.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存在生殖隔离D.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

9、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解析解析】选选B B。松鼠活动场所主要在森林而非农田。松鼠活动场所主要在森林而非农田,农农田的存在使松鼠活动空间缩小田的存在使松鼠活动空间缩小,A,A项错误项错误;农田使森林分农田使森林分隔成多个斑块隔成多个斑块,各森林斑块中的松鼠之间不能进行自由各森林斑块中的松鼠之间不能进行自由交配交配,存在地理隔离存在地理隔离,而非生殖隔离而非生殖隔离,C,C项错误项错误;林木密度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的松鼠密度不一定相同相同的不同斑块中的松鼠密度不一定相同,D,D项错误项错误;人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让不同斑块中的松鼠之间进行自由交工生态通道可以让不同斑块中的松鼠之间进行自由交配配,保护

10、了该种松鼠的遗传保护了该种松鼠的遗传(基因基因)多样性多样性,B,B项正确。项正确。2.(20182.(2018聊城二模聊城二模)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世纪金榜导学号()A.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B.狼的狼的K K值接近值接近B B点对应的数值点对应的数值C.C.兔子的兔子的K K值接近值接近C C点和点和D D点对应的数值点对应的数值D.D.第第3 3年狼的数量

11、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解题指导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解答本题需明确:(1)(1)区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不看数量看趋势。原因区分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不看数量看趋势。原因:捕捕食者数量未必比被捕食者少食者数量未必比被捕食者少;曲线有时表示的是相对值曲线有时表示的是相对值不是绝对值。不是绝对值。(2)(2)捕食者的曲线变化与被捕食者一致捕食者的曲线变化与被捕食者一致,但是慢半拍。但是慢半拍。【解析解析】选选B B。捕食者的数量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捕食者的数量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化,故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故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故故A A正确。图像中狼正确。图像中

12、狼的数量在波动的数量在波动,K,K值应该在波峰和波谷之间值应该在波峰和波谷之间,兔子的同理兔子的同理,故故B B错误、错误、C C正确。第正确。第3 3年兔子数量减少年兔子数量减少,引起了狼的数引起了狼的数量减少量减少,故故D D正确。正确。3.3.图图1 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图2 2是在理想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世纪金榜导学号()A.A.图图2 2中曲线中曲线X X可表示图可表示图1 1中前中前5 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年种群数量的增

13、长情况B.B.图图1 1中第中第1010年种群数量对应图年种群数量对应图2 2中曲线中曲线Y Y上的上的C C点点C.C.图图2 2中中B 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D.图图1 1中第中第1515年种群数量最少年种群数量最少【解析解析】选选D D。图。图2 2中曲线中曲线X X为理想状态下的为理想状态下的“J”J”型曲型曲线线,此曲线对应的此曲线对应的值是不变的值是不变的,A,A正确。图正确。图1 1中第中第1010年年种群数量不增长种群数量不增长,图图2 2中中C C点也意味着种群维持在点也意味着种群维持在K K值值,B,B正确。图正确。图2 2中中B B点种群数量为点种

14、群数量为K/2,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大,C,C正确。图正确。图1 1中中10102020年种群数量都在下降年种群数量都在下降,第第2020年年时时,种群数量最少种群数量最少,D,D错误。错误。4.(20154.(2015全国卷全国卷改编改编)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某鱼(总计总计1 2001 200个体个体)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结果如表。世纪金榜导学号世纪金榜导学号注注:表中表中“1+”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表示鱼的年龄大于

15、等于1 1、小于、小于2,2,其他其他以此类推。以此类推。年年龄龄0+0+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212个个体体数数9292187187121121707069696262636372726464555542423939264264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1)通常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分别为为_。研究表明。研究表明:该鱼在该鱼在3+3+时达到性成时达到性成熟熟(进入成年进入成年),9+),9+时丧失繁殖能力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进入老年)。根据表。根据

16、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 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为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出生率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出生率_(_(填填写写“大于大于”“”“等于等于”或或“小于小于”)死亡率。死亡率。(2)(2)根据表格信息根据表格信息,当种群个体数为当种群个体数为_时时,该种群该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增长速度最快,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为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为_。(3)(3)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

17、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解析】(1)(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量,0+,0+、1+1+、2+2+的个体总数为的个体总数为400,3+400,3+8+8+的个体总数为的个体总数为400,9+400,9+及以上的个体总数为及以上的个体总数为400,400,幼年、成年和老年幼年、成年和老年3 3个个年龄组的个体数的比例为年龄组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111。推知该鱼种群的年。推知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龄组成为稳定型

18、,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出生率等于死亡率。(2)(2)稳定型种群的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稳定型种群的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当种群数量为当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增长速度最快增长速度最快,相应种群的年龄相应种群的年龄组成应该为增长型。组成应该为增长型。(3)(3)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答案:(1)(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111等于等于(2)600(2)600增长型增长型(3)(3)活动能力活动能力5.(20175.(2017天津高考改编天津高考改编)

19、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烧后,植被演替过程如图植被演替过程如图:世纪金榜导学号世纪金榜导学号据图回答据图回答:(1)(1)该火烧迹地发生的是该火烧迹地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演替。与相比,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_,_因素是导致分层现象的因素是导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2)(2)火烧火烧1515年后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获得的_。(3)(3)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前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

20、数绘制“物种数物种数-面积面积”曲线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解析解析】(1)(1)因为火烧之后原有土壤条件还保留因为火烧之后原有土壤条件还保留,甚至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属于次生演替。所以属于次生演替。阳光是植物分层现象的决定因素阳光是植物分层现象的决定因素,与相比与相比,中群落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加充分对光的利用更加充分,所以具有更明显的分层现象。所以具有

21、更明显的分层现象。(2)(2)从图中可知从图中可知,火烧火烧1515年后年后,草本、灌木的丰富度先逐草本、灌木的丰富度先逐渐下降后趋于稳定渐下降后趋于稳定,而乔木先缓慢增长后趋于稳定而乔木先缓慢增长后趋于稳定,这这是由于在竞争过程中是由于在竞争过程中,乔木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乔木逐渐占据优势地位,草本、草本、灌木获得的光照逐渐减少。灌木获得的光照逐渐减少。(3)(3)乔木个体较大乔木个体较大,单位面积内个体数目较少单位面积内个体数目较少,图中样方图中样方面积为面积为S S3 3时乔木的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时乔木的物种数达到最大值,故调查乔木应选故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 S3

22、 3。答案答案:(1)(1)次生光照次生光照(2)(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光逐渐减少(3)S(3)S3 3热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热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示范题示范题2 2】(2016(2016全国卷全国卷T5)T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说法错

23、误的是()A.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律B.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用C.“C.“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的实例D.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消耗标准常失分点常失分点B B项项:易忽视易忽视“反复利用反复利用”而不得分。而不得分。C C项项:不理解不理解“自然与人和谐统一自然与人和谐统一”而失而失分。分。D D项项:

24、不了解不了解“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而失分。而失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B【考题追问考题追问】为实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为实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人类还有人类还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哪些具体的做法?_。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拒绝真皮奢侈品拒绝真皮奢侈品;设定捕鱼期及渔网规格等设定捕鱼期及渔网规格等【热点热点纵横联纵横联】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类型一从食物网的角度进行分析类型一从食物网的角度进行分析1.1.图解图解:2.2.解读解读:(1)(1)食物网的成分。食物网的成分。生产者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蓝藻、光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合细菌)和化能自养型生物

25、和化能自养型生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等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能够把无机自然界中的能够把无机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消费者:包括各种食性的动物和寄生生物等。包括各种食性的动物和寄生生物等。(2)(2)食物网形成的原因食物网形成的原因:一种生物可以多种生物为食一种生物可以多种生物为食,也也可被多种生物捕食。可被多种生物捕食。(3)(3)食物网中的种群数量变化食物网中的种群数量变化:被捕食者的增加引起捕被捕食者的增加引起捕食者的增加食者的增加,被捕食者的减少引起捕食者的

26、减少。被捕食者的减少引起捕食者的减少。类型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进行分析类型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进行分析1.1.图解图解:2.2.解读解读:(1)(1)能量流经一个营养级能量流经一个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的过程。的过程。只有被初级消费者消化吸收的能量只有被初级消费者消化吸收的能量,才是流入第二营才是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养级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2)(2)能量流动的整体分析。能量流动的整体分析。两个特点两个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未利用的部分将来可能形成化石燃料

27、。生态系统中未利用的部分将来可能形成化石燃料。(3)(3)能量流动中的相关计算。能量流动中的相关计算。某营养级得到的最多能量某营养级得到的最多能量,按最短的食物链按最短的食物链,最高的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得到的最少能量得到的最少能量,则按最长的食物链则按最长的食物链,最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低的能量传递效率。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第n n营养级的同化量营养级的同化量/第第n-1 n-1 营养级的同化量营养级的同化量,此处外界输入此处外界输入n n营养级的能量营养级的能量必须排除。必须排除。【对点对点聚焦练聚焦练】1.(20161.(2016天津高考改

28、编天津高考改编)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世纪金榜导学号()A.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成B.B.由图可知甲、乙数量相差不大由图可知甲、乙数量相差不大,可见乙个体应该较小可见乙个体应该较小C.C.丝瓜、昆虫甲、昆虫乙三者数量一定是递减的丝瓜、昆虫甲、昆虫乙三者数量一定是递减的D.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

29、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题指导解题指导】解答本题需明确解答本题需明确:(1)(1)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必须在封闭系统中。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必须在封闭系统中。(2)(2)生物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生物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存在倒置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数量金字塔。(3)(3)捕食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关系。捕食关系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关系。【解析解析】选选D D。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具有封闭性具有封闭性),),丝瓜地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丝瓜地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与其他系统有元素交与其他系统有元素交换换),A),A错误。

30、注意两侧纵坐标的单位不同错误。注意两侧纵坐标的单位不同,显然甲远远显然甲远远多于乙多于乙,B,B错误。从能量上来说错误。从能量上来说,其随着营养级的增高是其随着营养级的增高是递减的递减的,但生物的数量不一定但生物的数量不一定,丝瓜个体数量一般要少丝瓜个体数量一般要少于昆虫于昆虫,C,C错误。捕食者乙增加错误。捕食者乙增加,会造成被捕食者甲的减会造成被捕食者甲的减少少,因此甲对丝瓜的摄食量也减少了因此甲对丝瓜的摄食量也减少了,D,D正确。正确。2.(20152.(2015福建高考改编福建高考改编)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31、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单位是JmJm-2-2aa-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世纪金榜导学号()A.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B.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1 357 Jm-2-2aa-1-1C.C.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840+1(840+1 483)Jm483)Jm-2-2aa-1-1D.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分解者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解析解析】选选D 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

32、浮游植物。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幽蚊幼虫太阳鱼太阳鱼鲈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五营养级,A,A错误错误;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太阳鱼消耗的能量主要为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B错误错误;第三营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养级同化的能量为840+210+1 260 Jm840+210+1 260 Jm-2-2aa-1-1,C,C错误错误;食物网中的生物与分解者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中的生食物网中的生物与分解者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物部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D),D正确。正确。3

33、.3.如图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如图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生命物质总量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以自给自足两个生态系统均可以自给自足B.B.两个生态系统均存在着信息传递两个生态系统均存在着信息传递C.C.两个生态系统均由生产者供给营养两个生态系统均由生产者供给营养D.D.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农村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农村生态系统【解析解析】选选 B B。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一般起到绿化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一般起到绿化作用作用,不供给食物不供给食物,因此不能自给自足因此不能

34、自给自足,必须依靠外界能必须依靠外界能量输入量输入,故故A A、C C错误。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错误。信息传递普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故B B正确。正确。城市生态系统虽然高营养级的生物量很多城市生态系统虽然高营养级的生物量很多,但绝大部分但绝大部分依赖外界输入依赖外界输入,其自身的能量传递效率不高于农村生态其自身的能量传递效率不高于农村生态系统系统,故故D D错误。错误。4.(20184.(2018全国卷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1)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猎物可通过

35、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2)(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捕食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3)(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分解者通过分解者通过_来获来

36、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析解析】(1)(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协同进化(共同进化共同进化)。(2)(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

37、面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有机物分解。答案答案:(1)(1)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或共同进化)(2)(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生存提供机会(3)(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的有机物分解交汇命题点交汇命题点:“:“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跨专题考查跨专题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