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学之旅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332628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节科学之旅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节科学之旅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节科学之旅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第一节科学之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科学之旅(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 科学之旅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视频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物理知识信息。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2.谈话法。就

2、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思维的火花会闪现。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点评。4.实验法。这

3、是反映物理学科特点、学习物理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或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砺练自己的智慧。教法学法(二)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实验法 2.多种感官协同法:就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并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因此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一)教学

4、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求:通过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的神奇。通过解释一些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展示在自然和生活中的神奇。其中自然中的神奇是按照:从天空到大地,从山峰到江河的思路设置的。正如教材所示:“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自然中的神奇完全来自于大自然,没有任何人工制造或利用的痕迹。这些神奇是惊心动魄的。而生活中的神奇则主要按照衣、食、用、行的思路设置,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些“神奇”似乎很平常,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当仔细探究时,却能发现

5、在这些并非惊心动魄的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本节有两个段标,其中段标1为“在自然中”;段标2为“在生活中”。在这两个段标中的内容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注重学科渗透”的基本理念。如,“在自然中”的“彗星”、“夕阳西下”、“电闪雷鸣”、“地震火山”、“雪崩”和“龙卷风”等皆为自然现象,这些现象分别与物理学中的光、声、电、热、力等分支学科有关,并且也与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等其他学科有一定交融。“在生活中”的“倒饮料”、“水折筷子”、“拉链开闭”、“圆珠笔”、“冲浪”和“跳高”等皆为生活现象。它们不仅与物理学有关,而且与技术发明、社会影响等关系密切。教学建议:1、课本中列举的光、声、热、电

6、磁和力五个方面的事例有条件的学校可采取录音与幻灯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例如,每个事例采取讲故事加配录音的方法用磁带录制下来,同时将每个事例的主要情节用幻灯片制成画面,上课时,教师打开录音机和投影仪,同步配合,让学生边听、边看。如果无条件,教师也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介绍。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蓬莱海面奇特日出”的材料,这里主要是使学生感到物理现象的有趣,并不要求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2、建议教师做一个模拟雷电现象的放电演示,从而引出“实验”这个概念。学生小时候常玩的“把戏”即口中含水,再背着太阳方向喷出雾状小水珠,便可观察到彩虹,可告诉学生这种做法就是实验。3、光的色散和隔掌吸

7、钉的演示实验,效果很好,也容易成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极大的兴趣。光的复合较为难做,可演示光的色散实验后作为问题提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彩色照片。4、通过本节的学习,主要应告诉学生学习物理,要注意对现象的观察,积极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努力寻找其中的规律。在本节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教师不必解释。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课时教案参考课题第一节 科学之旅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神奇。2、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领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

8、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新教材配置的VCD .课件教具:酒精灯、火柴、水、支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夹、大玻璃瓶、塑料薄膜、红墨水、小瓶子、细铁丝、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水、白色圆玻璃瓶、小漏斗、乒乓球、小纸盒、细绳等。学具:放大镜、吸管、大小吸管、直尺,白纸两张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用多媒体观看引起兴趣一、用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激发兴趣,巩固兴趣引导:打开课本,观察图1-1到1-7,并讨论图中提出的问题找几位学生解释自己知道的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做个小

9、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比赛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要想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等你们学习了物理以后,就能将这些谜一个个打开。讨论、观察 让学生解答更具说服力演示实验1.跳舞的小人(用米粒和击打桌面代替)3 n: k3 V: x( Q. 4 k0 E2.冷水“烧”热水33.纸片托水在空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小白纸,用手托着小白纸把杯倒转,让杯口朝下,托纸的手一松开,纸就掉下来了;问:若玻璃杯不是空的,而是装满水,纸还会掉下来吗?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小白纸,用手托着小白纸把杯倒转,让杯口朝下,当手离开杯口后,纸托着水,水不会流下来力的现象。

10、 b, u, Ok$ Z8 o4.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 5.不合拢的塑料绳6. 磁铁的妙用7.小孔是否漏水?向瓶里灌水,有何现象?盖好瓶盖,又有何现象?在矿泉水瓶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小孔,用手指堵住靠近底部的小孔后,向瓶里灌满水,移开手指后,水会从小孔中流出来,盖好瓶盖,有何现象?若在此瓶靠近顶部的侧面再打一小孔,用手指堵住靠近底部的小孔后,向瓶里灌水并盖好瓶盖,移开手指后,水会从小孔中流出来,如果让此瓶子从高处自由下落(在瓶子的瓶颈上系一根绳子,手抓着绳子的自由端,防止下落后瓶子摔到地上而摔破),水还会从小孔中流出来吗?8.乒乓球会浮上来吗?(乒乓球和塑料瓶)9. 旋转水车:在长方体(或

11、正方体)的空饮料盒下方四个角按同一方向各穿一个小洞,再用细绳穿过盒子上方,把水灌进盒子里,待装满水后,吊起小盒,如图,有何现象?(盒子会在空中旋转)10. 水下冒火:如图,在大玻璃缸里装满清水,再在墨水瓶里盛满红色热水,然后用薄塑料膜把瓶口封住,将此墨水瓶放在装满清水的大玻璃缸底。用针把塑料膜刺开一个洞,可以看到墨水瓶内的红色 热水迅速向外扩散,红色“火焰” 形成一朵蘑菇云,然后徐徐下落。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11.身边的放大镜+ g# ?( c* s* i0 z% K( L12.漏斗和乒乓球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如书图,你在另一端吹气,能把球吹飞吗?试试看! 13.塑料瓶变瘪了!14.吹不开的两张

12、纸往两张纸片中间吹气,纸片会不会分开? l0 h* 2 b Q ?6 15.木尺能保持水平吗? * 1 K8 u E( + k1 B3 P3 D有一根长度为1米的木尺。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水平地支撑木尺的两端。这时候,左右某一个手指向对方靠近,木尺能够保持水平吗?左右手指同时相互靠近,又会怎样。3 D0 U i5 7 c- r& u/ y- G8 1 S3 s& m4 R l- O8 U16.会变调的吸管在吸管一端剪一个小口,达到能吹出声的目的,然后一直吹气并用剪子从吸管另一段开始不停的剪短吸管,就会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了。17. 请站起来:请按图的姿势坐下,身挺直,两脚不许移到椅子底下,上身不许

13、向前倾,你能站起身来吗?18. 吹不掉的乒乓球:把一只乒乓球放在吸管(能自由弯曲的饮料用吸管)的管口上,如图,你在管的另一端吹气,能把球吹飞吗?试试看! 19. 吸管火箭:用一些橡皮泥将粗吸管的一端堵住,不让漏气。把粗吸管套在细吸管上,轻吹细吸管。有何现象?20. 一指神功:甲同学坐在靠背椅子上,乙同学用手指按住甲的额头,那么甲同学怎么也站不起来。21.用双指按住笔尖和笔尾,哪个手指疼?* - X: 3 f; R; v2 h- R参与探究活动自己动手做趣味小实验观察并讨论让学生自行解答效果更好二、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挖掘兴趣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现象不理解而又想知道的吗?看谁说得多例如,

14、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里捞出后,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壳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万吨巨轮能够漂浮于水面,而一块小小的铁片却会沉入水底,这又是为什么呢?人接触高压电线会触电,而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呢?例如,刀为什么磨得越锋利越容易切东西?为什么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板凳上舒服?书包带为什么要做得宽和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同学们见惯了的,但从来没有留意、也没有问为什么。通过对这些物理现象的列举,使学生从此以后善于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回答这时我就对学生说,只要好好学习物理,它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

15、问题。活跃气氛三、用多媒体展示科技成果,小故事讲明:“物理是有用的”,巩固兴趣用视频演示新奇的物理实验:播放一段发射“神舟六号”的视频录像.提出了一个问题:火箭的发射塔是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的,火箭刚起飞时,发射塔周围产生那么多的“白雾”,就是火焰喷到水池里产生的,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把火箭的发射塔建在一个很大的水池里吗?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指南针的发明、照相机的故事、朗伯尔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的故事等,并通过多媒体介绍物理的各种应用,使学生感到物理原来是多么有用和有趣,通过小故事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物理是有用的”得出:时代和社会都不要求人人成为物理学家,但要求人人都要有较

16、高的科学素养和对急速发展变化着的时代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观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怎样学好物理。通过伽俐略观察吊灯的小故事和多媒体教学,在这“开心一刻”就把怎样学好物理讲解透彻了。五、用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兴趣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续与深入,是学以致用的家庭化、生活化。第一节课结束时,我布置了几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选做。1问一问:家里厨房中的各种器具,用到丰富的物理知识,提出几个跟它们有关的物理问题,并请父母帮助解答。怎样辨别生蛋和熟蛋?2看一看:刚从冰箱里出的冰棒,会不断地冒“白气”,那么“白气”是向上冒呢,还是向下冒呢?3试一试:电视机的遥控器不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口,而是对着

17、一面小镜子,能不能达到遥控电视机的目的呢4做一做:取两只相同的杯子,一只装入清水,另一只装入同样多的浓盐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哪种水先结冰? 用拳头可以打死蚂蚁吗?你学到了什么?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学生小结板 书设计第一节 有趣有用的物理一、 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科学二、 物理是有趣有用的三、 怎样学好物理n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n 勤于思考,重在理解n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教学反思(三)参考资料1、关于物理学物理学一词源出于希腊文physics,意为“自然”。物理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

18、验是物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在古代,物理学只是“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16世纪后,它才与哲学分离开来。自从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它的研究领域就在不断地开拓着,逐渐建立起力学、光学、热学、电学、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等物理基础部门;每个基础部门,又不断地形成许多新的分支。物理学的发展一般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古代物理学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大约在七八世纪之后,中国和希腊形成东、西方两个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表面的观察和直觉获得的,基本上还处于对现象的描述、经验的简单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阶段,实验的巨大作用还没有被

19、认识到。同时还由于社会对科学的需要十分有限,科学的社会功能并不显著,所以物理学的发展比较缓慢。15世纪末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和技术的大发展。席卷欧亚的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起人们的探索精神,系统的观察实验和严密的数学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引进物理学中,导致了17世纪在天文学和力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健全,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叶物理学上一系列重大发现,使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本身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危机,从而引起了现代物理学的革命。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精密、大型仪器的创制以及物理学思想的变革,使物理学理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况。研究对象由低

20、速到高速,由宏观到微观,深入到广垠的宇宙深处和物质结构的内部,对宏观世界的结构、运动规律和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认识,产生了重大的变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完成了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转变和发展。2、指南针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磁场中的指极性制成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淮南子说山训中记载:“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行也”。慈石即磁石,我国古代无“磁”字,在汉以前都把磁石写作“慈石”,即慈爱的石头,用以比喻慈母对子女的召引。最早的指南针是用一块天然磁石,琢成勺子的形状,使勺柄指向南极,勺头指向北极。“勺”放在标有24

21、个方向的铜制的光滑的底盘上。勺底呈球面状,与光滑的底盘摩擦阻力很小,能在底盘上自由转动,指示方向。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指南仪器,称为“司南”,距今大约有2000多年历史。“司南”造成“勺”状,是模拟“北斗星座”而来的,“勺”柄相当于北斗星柄部的三颗星。由于“司南”在使用时要放在“底盘”上,所以有人称“司南”叫“罗盘”。又因司南是天然磁石琢制而成的,在琢制过程中因受震动而容易失去磁性,而且使用时也不太方便,所以难以推广。到了北宋初年,人们掌握了人工磁化的方法,指南针的制造也因此得到了很大发展。3、造纸术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甲骨文。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用竹和

22、木片替代龟甲与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竹简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仅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宫廷贵族中用蚕丝做原料织成丝绵纸写字,称帛书,但价格昂贵。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等造纸法造出的纸写成奏折奏报朝廷,皇帝看后很赞赏,后来封他为尤亭侯,于是人们将这种纸称为“蔡侯纸”。后来,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12世纪起,欧洲也仿效中国的方法造纸了。4、印刷术印刷术最早起始于隋朝雕版印刷,经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质细且带粘性的胶泥,做成方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单字,放在

23、窖里烧硬,形成活字,从此活印刷使印刷术进入一个新时代。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13世纪后,活字印刷传到朝鲜、日本,15世纪,德国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字,这样,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术便在欧洲推广开来。5、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究竟是谁发明的,尚无定论;但火药与炼丹有关则是肯定的。炼丹的主要原料是硫黄、硝石,再加上烧炼用的木炭。炼丹方士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熟悉了这些材料的性能,他们从偶然发生的爆炸事故中发现,将这三种材料的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即会燃烧,甚至爆炸。在武经总要中就记载了三个火药配方,可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火药成分的记载。它们跟现代火药的配方

24、很接近:硝石75%,硫黄10%,石灰岩15%。火药燃烧后会产生很多气体,这些气体在高温下体积急剧膨胀1000倍以上,由于这是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因而产生了爆炸。三国时有位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辟了火药应用的先河。现在的爆竹、礼花等都是由它演变而来的。到了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在军事上,起先是造火炮,即用抛石机把火药点着抛射出去,烧伤敌人,后来改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扎上细小的定向棒,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大约在公元12251248年间,我国的火药制造术传到了波斯、印度和阿拉伯国家,几十年后又传到欧洲。6、天空怎么会出现几

25、个太阳天空出现几个太阳的实质是一种海市蜃楼现象。我们知道,光在密度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但当它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便会发生弯曲。在海面上,当低层大气的温度远低于高层大气时,大气密度便由海面向上迅速变小,由于太阳发射出来的光线发生弯曲的原因,在太阳上方便会出现了它的“像”,这就是所谓“上现蜃景”;当低层大气的温度远高于高空大气温度时,低层大气密度便远小于高空大气密度,这时会看到太阳下方还有一个太阳的“像”,这就是所谓“下现蜃景”。蓬莱地区的地理条件独特,暮春夏初季节,四周气温迅速升高时,海水温度仍很低,致使低层大气的密度远大于高层大气的密度。太阳升起时,当人站在离海面的一定高度观日出时

26、,便会看到两个太阳。7、宇宙起源与彗星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炸理论。宇宙在零时刻时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便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彗星一般是由头和尾组成。头的中心是彗核,彗核的外面包着彗发,彗发的外面再包着彗云。彗尾有直的,也有弯的,或者是两者的混合。彗尾长短不一,最长的有几亿千米,有的彗星则没有彗尾。彗核是彗星的主要部分。它是固体,呈球形,含大量的冰,还含有干冰、尘埃、甲烷、氨和少量的金属等。由于含冰最多,所以有“肮脏的雪球”

27、之称。这雪球差不多是整个彗星的重量,直径最大的有100km,最小的只有几百米。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语言中有扫帚的意思,在古希腊语言中有“毛发”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出生于1656年的英国,曾在圣赫勒纳岛建立一痤临时天文台,以此观察天象。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哈雷彗星如期出现。8、太阳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

28、体星球。太阳表面叫“光球”,光球外面是色球层,色球层的外围是日冕层。这三个层面合起来构成了太阳的大气层。光球上经常出现一些漩涡状的气流,像一个浅盘,它的中间凹进去好几百千米,这些漩涡状气流像大小不等的、形状很不规则的黑窟窿,这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太阳黑子”。其实太阳黑子并不是黑色的,一般也有四五千摄氏度,但是与光球相比,它的温度要低10002000。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它就成为看起来没什么亮光的、暗黑的黑子了。当太阳黑子群具有漩涡结构时,这预示着太阳将发生剧烈的变化。太阳的直径为140万km,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没有固态表面,不会像地球那样整体自转。太阳里外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它的外壳

29、大部分是气体,密度很小,但是越往里面,物质密度越大。9、雷鸣与闪电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雷电一般出现在积雨云里。积雨云常常是由于上下层空气发生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夏天午后,近地面的空气被太阳烤得很热,热空气上升,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产生积雨云。在积雨云中或云块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正、负电荷,空气对流得愈厉害,云翻滚得愈猛烈;云的上下部聚集的电荷就愈多,在云块之间或大地之间就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和电位差;当电场强度很大时,就能把阻隔在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击穿而产生放电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闪电。在闪电经过的通道上,空气温度

30、猛烈陡增,空气受热和水滴汽化后会猛烈膨胀,发出巨响,这就是雷鸣。这种自然现象曾经长期使古人恐惧不安,他们以为触怒了天神。10、地球与地震、火山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所限,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人们发现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失船身,后消失桅杆。由于这样的一些事例,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由外向内分三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其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3.3%,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在距地面2900km以下为地球的核心地核。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

31、稠的液状,称为岩浆。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11、龙卷风龙卷风(图1-2)有时称为旋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是人类所知的最激烈和最具破坏性的天然风暴。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它快速移动的漏斗状旋风对建筑物的破坏尤其严重。当龙卷风通过房子时,建筑物周围的空气会被吸起,使屋外的空气压力小于屋内,造成房子爆炸。龙卷风形成前,天空会出现一片雷雨云,其中一个区域的云特别黑且稠密。此区域的空气会快速旋转,然后形成漏斗状的云向下延伸,到达在面,就会掀起大片的尘土及其他物体。12、拉链拉链只是一个小小的发明,但是整个世界都离不

32、开它。它被美国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1893年前后,美国工程师惠特科母、贾德森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设计出一种可快速滑动的关启系统,申请了专利,这就是早期的拉链。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费时也不牢固。人们发现拉链的确是一种方便好用的东西。拉链的品种层出不穷,其使用的材料除了金属外,还发展到了塑料。人们不仅将其应用于衣服、提包上,其他行业也使用它。13、圆珠笔美国人劳得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小圆珠代替笔尖书写的人,并于1888年得到圆珠笔的发明专利。由于他发明的圆珠笔比起1884年发明的自来水笔较为逊色,所以50余年后,圆珠笔又有了新的进展。现代的圆珠笔是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于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的。他们改进了圆珠笔芯的墨水供给系统,利用毛细作用使圆珠湿润。美国商人雷诺兹看到了比罗的圆珠笔,为了不侵犯比罗的专利权,他参考了劳得的发明,把比罗的圆珠笔利用毛细作用供给墨水改为利用重力供给。1949年,美国化学家西奇配制了一种黏度很高、快速干燥的圆珠笔专用油墨。到1951年,世界上圆珠笔的销量超过了自来水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