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动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7323617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6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软件行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软件行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软件行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软件行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行动方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软件行动方案一、 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1、深化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改造、推进绿色安全转型、促进服务化延伸,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加速转变。推动产业链补短板,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加快实施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提升。支持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鼓励整机与基础配套领域同步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定期修订发布技术改造升级投资导向目录,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每年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和百项示范工程,引领制造业提质增效。2、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瞄准重点产业链中

2、的关键短板和技术缺失,聚焦先进金属材料、输变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精细化工等领域,攻克一批培育产业新优势的技术;聚焦氢能与储能、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等领域,攻克一批技术;聚焦大数据、机器人、基因和生物医药、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统筹项目、人才、平台、资金等资源配置,推进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等组建联合体,围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等环节开展协同攻关。聚焦制造业创新发展共性技术需求,探索创新载体组建新模式,加快在氢能、先进环保、植物提取、智能制

3、造等领域打造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创新载体,推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提升制造业创新链整体效能。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孵化机构,提升支撑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3、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实力。开展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行动,支持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开发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加快向应用基础研究等创新链前

4、端延伸,催生更多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成果。发挥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探索设立行业创新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行业创新发展。实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提升计划,支持领军企业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牵头或参与建设省级创新平台,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合作,促进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培育一批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逐步建立创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4、深化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实施工业设计深化提升工程,提高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推进系统设计和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普及,支持综合

5、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绿色、可持续、全生命周期的先进理念,提升产品的外观造型、友好体验、工程易用性以及环境融合性,满足消费需求、解决市场痛点。重点围绕汽车、日用陶瓷玻璃、服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装备、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支持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内部组织流程再造,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提升企业系统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能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与高端设计机构、高校等深度合作,聚焦产品开发、包装升级、质量提升、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进行设计融入,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打造特色区域品牌。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分离设计机构,支持设计公司在细分行业领域深耕细作

6、,培育一批专业化、品牌化设计服务企业。加快雄安新区、石家庄、秦皇岛3个重点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吸引聚集国内外工业设计创新资源,打造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高地。建立开放共享的行业数据库、材料数据库、通用模型库等设计资源库,强化设计创新公共服务支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实现各类设计资源、设计机构、设计需求的互联互通,构建协同发展设计生态。建立健全省、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协调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提升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雄安新区、石家庄、秦皇岛等重点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培植发展设计平台、设计教育、设计活动等服务机构,推动形成设

7、计服务产业生态。支持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和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工业设计交流合作高端品牌,打造雄安国际设计创新高地。依托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创新组织服务模式,聚集国内外各类相关资源,构建工业设计协同创新服务云平台,打通生产、设计、资本、市场等各环节,提供合作对接、在线交易、成果转化、展览展示等服务。二、 实施开放合作深化行动1、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积极参与编制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业协同,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定位,推进产业链

8、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以雄安新区为引领,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与京津共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推进京津冀区域氢能供应、整车制造和应用示范,加快发展制氢、运氢、汽车配件等。建设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在典型行业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开展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示范,加快发展车载光学系统、定位系统、互联网终端、集成控制系统等模块。与北京共建唐山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发展新材料、高端结构件等。协同推进京冀张北云计算产

9、业基地、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承德云栖大数据基地、深州家具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产业一体化发展。深化产业协同政策机制,争取京津优质企业通过母子工厂等模式在河北布局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共同完善区域产业生态,构建分工明确、创新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2、深化跨区域产业合作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与周边地区深层次产业协作、生态共建,推进钢铁、装备制造、能源、医药等产业跨区域合作,探索共建合作园区等模式,共同拓展发展空间。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产业合作,通过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方式,深化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开展制造业重大专项

10、。拓展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中西部地区经济、产业、技术合作和市场对接空间,有序推动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钢铁、建材等优势产能和装备走出去。吸引沿线高端产业链、价值链企业向我省迁移,推动我省优势产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建厂,提升河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质量效益,建好中塞友好(河北)工业园。支持普阳钢铁60万吨镍铁生产线项目(印度尼西亚)、文安钢铁500万吨钢铁联合项目(马来西亚)等海外项目建设。3、打造国际化高端交流平台高质量举办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打造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性盛会、全国数字经济最新成果

11、展示的国家级平台、全球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世界级平台。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好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瞄准国际国内制造业领军企业,组织开展精准对接,引入优质要素资源,完善签约项目跟踪落地机制。打造重点国际合作平台,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深化中东欧产业合作。加快建设石家庄国际医药食品产业园、张家口中欧冰雪产业园、唐山日本装备制造产业园、高碑店中德节能建筑产业园等国际合作重点产业园。三、 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一)钢铁产业坚持主体装备大型化、生产工艺绿色化、经营管理智慧化、过程控制智能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企业组织集团化、空间布局合理化发展方向,推动钢铁行业由总量去产

12、能向系统性优产能转变,优化提升钢铁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工艺技术装备升级、产品质量上档、节能减排上水平,努力实现从生产中心向创新中心、规模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鼓励钢铁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生产过程绿色化水平,加快高端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研发和生产,推动钢铁向装备制造、金属制品、建筑用钢结构等下游产品延伸。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领军企业实施跨国界、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加快邢钢等主城区钢厂退城搬迁。有序推进钢铁产能向临港沿铁集聚,发挥唐山港、黄骅港优势,重点建设曹妃甸、京唐港(乐亭)、丰南沿海工业区、渤海新区四大临港精品钢铁基

13、地,发挥水曹、迁曹和邯黄铁路运力资源优势,推进沿线企业组团发展,重点建设迁安、武安两大产业集群。到2025年,关键、高端钢材品种有效供给质量和能力增强,优质钢材品种和高附加值钢铁新材料比重增加,实现特优普产品全覆盖并向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绿色建筑等领域延伸拓展,短流程电炉钢占比进一步提高,临海靠港和资源富集地产能占全省70%以上,努力形成规模适度、装备先进、产品多元、布局合理、环保一流的现代钢铁产业体系,打造世界领先的精品钢铁基地和具有全球话语权的万亿级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引领区。1、钢铁原辅材料合理开发利用省内铁矿石资源,鼓励钢铁企业在海外建立铁矿生产基地,与世界铁矿巨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

14、关系,着力构建全球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稳定上游产业供应,增强铁矿石资源掌控力、市场话语权。推动焦化企业与钢铁产业布局同步调整,产能向钢焦一体企业聚集,保持与钢铁相匹配的焦炭生产能力。进一步拓宽废钢回收和流通渠道,加强废钢筛选分类,提升废钢加工工艺,支持短流程电弧炉炼钢发展。适度发展石灰石、耐火材料、碳素制品等上游相关行业,增强对钢铁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2、钢铁制造加强与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企业的近终端合作,加快汽车板、家电板、硅钢等高端板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拓展高档汽车面板、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打造冷轧薄板、镀层板、涂层板等高附加值板材生产集群。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支持企业积极研发生产

15、强度高、耐腐蚀、耐低温等高端产品,共同打造H型钢、角钢、槽钢、钢板桩等品种多样、规格齐全的型钢生产基地。鼓励线棒材生产企业开展500兆帕以上热轧带肋钢筋的研发生产,引领产品升级,推动钢筋、线材产品延深加工,开发轴承钢、齿轮钢等优特钢产品。3、钢铁产业服务化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条,鼓励钢铁冶炼企业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发展剪切、配送等增值服务,促进标准件、丝网、汽车部品部件、管道管件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钢材加工产业集群提质增效。适度开展相关多元发展,支持钢铁企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向汽车及机械零部件、钢

16、丝绳、钢绞线、电焊条等深加工方向发展。(二)装备制造产业坚持装备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积极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海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提升发展工程与专用装备和农业机械装备。围绕发展后冬奥经济,引进国内外高端冰雪装备制造项目、产品和技术,推动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加速集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关,突破一批核心零部件,开发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整机装备和成套装备。支持保定、沧州、张家口、秦皇岛市和定州市等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发展,加快唐山、石家庄、廊坊

17、、邯郸等市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通用航空、智能装备、仪器仪表、农业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临西轴承、永年标准件、宁晋电线电缆、盐山管道、丰润轨道交通、玉田印刷机械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力争打造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到2025年,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0%左右,力争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12家,全省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1000亿元。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顺应轨道交通装备谱系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等发展趋势,做强转向架、轨道车辆玻璃、空调压缩机等优势产品,

18、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高速动车组、城轨列车等整车研发制造能力。加快满足高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谱系供给,面向大城市复杂市域交通和地铁发展需求,开发生产适应不同技术路线的跨座式单轨、跨线/跨网城际轨道交通装备。2、航空航天装备壮大通用航空、直升机旋翼和尾桨、直升机传动部件、航天精密件制造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航空电子系统装备、航空高端零部件、航空航天用高强度抗辐照玻璃等整机及部件产品。加快突破飞机上位锁、应急舱门、起落架等零部件关键技术及装备,推进航空电子设备、航空液压件、飞机航电系统、航空材料等配套体系开发制造,增强航空装备发展规模和配套能力。3、智能装备加大智能装备产业政

19、策支持力度,积极研发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新产品,突破机器人本体、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加快发展高档和专用数控产品、多轴联动加工中心等智能化装备,提高数控装备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性能。开发高速高精度主轴、精密光栅、高精度滚珠丝杠、高性能刀具刀库,研制推广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他能源驱动的主流增材制造工艺装备。4、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SUV、轿车、中小型客车、皮卡车等乘用车产业链;重点发展自卸车、天然气储运改装车、高档商务改装车、新材料罐车及系列随车起重运输车等专用车产品,支持开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施工工程车、旅居车、高速公路检修车

20、、新型环卫车、油田作业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突破汽车轻量化、混合动力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高端传感器、先进辅助驾驶系统(ADAS)等关键技术,推进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建设。5、海洋装备推动智能绿色船舶、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修理与改装。拓展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邮轮等产品修理,开展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浮式储油装置、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等修理改装,推动多用途工作平台、海洋工程装备海上试验场建设。发展油气资源开采装备、海上输油管道、专用索具、作业辅助装备制造以及配套产业,

21、推进海洋石油装备成套化、模块化。6、节能环保装备布局发展脱硫脱硝、工业有机气体净化、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装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地源热泵等。加快发展高效锅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合金变压器、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等工业节能技术和设备。支持发展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二噁英吸附、膜材料及组件、工业废水降解、垃圾厌氧消化、重金属分离等环保处理设备。7、农机装备围绕现代农业需求发展大型高效收获机械、联合收割机、青贮饲料机、播种机,突破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可靠性与自动监测、智能信息化等共性技术和重大产品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智能耕种、高速精量播种、精准变量施肥等智能农机,加速推进农作

22、物全程机械化进程。8、工程与专用装备开发大型超大型工程机械、大型智能钢筋桁架成型设备、预制混凝土构件成套设备等高端工程装备,重点发展摊铺机、架桥机、装载机、盾构机、旋挖钻机等工程整机装备。发展冶金轧辊、高效连铸机、高效冷轧辊、高速线材轧机等冶金装备,超大型振动筛分设备、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高效煤炭综采成套装备等矿山装备。9、冰雪装备发展绿色环保制冰主机、整冰机、智能电动清冰车、冰壶专用清冰车等冰场设施装备,造雪机、压雪车、输送设备等雪场设施装备。加快布局建设冰雪产业研究院、科技研发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等。打造国家级冰雪产业发展成果展览平台、世界级冰雪装备器材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及全球冰雪装备器材新

23、技术、新产品推广展示平台。(三)石化产业坚持完善链条、循环集聚、绿色安全、高端精细,做优做强石油化工,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积极拓展合成材料,加快石化园区建设,开展化工园区认定,推动产业向沿海转移、向化工园区集聚,加快行业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形成产业基地化、产品差异化、技术高端化、工艺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的新型石化产业格局。重点建设唐山曹妃甸石化、沧州渤海新区合成材料、石家庄循环化工、邢台煤盐化工等产业基地(园区)。以原油加工和轻烃加工为主线,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重点发展乙烯、丙烯、芳烃产品链条,着力打造多产业

24、集群循环发展的国家级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以补缺延链为方向,推动传统化工向高端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方向发展,推进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海洋化工结合,大力发展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丙烯酸及酯等合成材料及中间体。以减油增化为着力点推进渤海新区临港石化基地建设,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条,打造国内领先的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全省化工行业精细化率进一步提升,沿海地区石化产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60%,全省石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500亿元。1、石油化工加快构建烯烃、芳烃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对苯二甲酸(PTA)、丁二烯、改性聚酯、差异化聚酯纤维、乙二醇、苯乙烯、环氧丙

25、烷、己二腈、丙烯腈、尼龙等,打造国际一流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加快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转型发展,强化芳烃深加工、轻烃综合利用,延伸C4及苯乙烯、丙烯深加工产业链。2、合成材料重点发展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等异氰酸酯类产品,聚氨酯(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醇(PV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可降解塑料、共聚硅PC、聚丙烯(PP)、聚苯醚(PPO)、高端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树脂(EPS)等合成材料及中间体,形成以PVC、TDI、MDI、聚丙烯、聚酯为主的合成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合

26、成材料生产基地。3、高端精细化学品改造提升化肥、农药、涂料、染料及其助剂、中间体等传统精细化工产业,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发展各类专用肥、复合肥、配方肥、有机硅功能肥,开发生产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农药制剂,重点支持水性涂料、环保型染料等产品,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围绕高附加值、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重点发展塑料加工助剂、农药医药中间体、高效生物农药、绿色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信息用化学品、生物化工产品等精细化学品。(四)食品产业坚持安全绿色、高端特色、链式发展、创响品牌,着眼服务京津、辐射国内外两个市场,顺应食品消费升级新需求,着力推动食品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巩固乳制品、方便面

27、、天然色素提取物领先地位,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产品、高端特色乳制品、焙烤及休闲食品、大众厨房食品、功能保健食品、调理食品、优质酒和健康饮料产品等。着力培育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创新食品加工、供应、消费模式,推进食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功能化、休闲化、特色化发展。加强质量品牌培育,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建立全产业链协同配套、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的产业体系。重点建设石家庄乳制品及传统主食、唐山乳制品加工、霸州休闲食品、保定健康休闲食品、邢台方便健康食品、邯郸休闲健康食品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秦皇岛和张家口葡萄酒、衡水功能食品、承德绿色食品等产业基地,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品、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打造国

28、内一流的食品产业基地和国际一流的优质乳制品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省食品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500亿元。1、粮油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食品用专用粉,研发预混混合粉,开发小麦胚芽、小麦麸皮制品。发展挂面、方便面、营养特色方便主食、烘焙食品等面粉深加工产品。适度发展玉米淀粉及有机酸、功能性淀粉糖等淀粉衍生物。拓展食用油、调和油、专用油、特种油、营养强化油和保健功能性油脂的开发力度,大力推进玉米油、米糠油生产,适度发展葵花籽油、亚麻油、葡萄籽油等高端食用油,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高端化。综合利用米糠、玉米蛋白粉、饼粕等粮油加工副产物,加快膳食纤维、低聚糖、蛋白活性肽等功能保健类产品发展。加快饲料品种系列化、

29、结构多元化、产品绿色化发展,满足畜牧业发展和宠物饲养对优质饲料的需求。2、高端特色乳制品以饲草本地化、种群优良化、养殖标准化、产品高端化、产业绿色化为方向,加强农副饲料和粪污处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支持乳制品生产企业发展自有自控奶源基地,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婴幼儿、中老年以及其他特殊人群配方乳粉、发酵乳,适度发展干酪、乳清粉等。3、绿色方便休闲食品顺应消费节奏加快和主食工业化发展趋势,发展品种多、营养全、品质好的方便休闲食品。积极发展无糖低热量等多口味、营养强化饼干;扩大高端焙烤食品的生产;提升粮谷类、薯类、豆类膨化食品档次;发展坚果仁、枣干、果脯、糖果、果

30、冻、豆制品、巧克力等休闲食品,着力发展海洋食品,满足市场细分需求。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及中式菜肴工业化生产,鼓励企业开发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调理肉及配菜等产品。4、健康饮料和酒重点发展中高端酒、保健酒等优质白酒系列产品,高端酒、定制酒、酒庄酒等葡萄酒;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鲜榨果汁(NFC)饮料,高端瓶装水、气泡水、苏打水、茶饮等低热量饮料,功能型保健饮料等功能性、营养型饮料。(五)优势产业循环绿色为主攻方向,推动建材、纺织服装、轻工等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1、建材推动建材绿色化、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加强新型绿色建材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

31、窗、防火保温绝热材料、环保水性涂料、新型防水材料等绿色节能建材产品,高水平发展水泥构件、玻璃深加工、玻璃钢等建材制品,提升建材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2、纺织服装顺应市场需求升级方向,以高端化、品牌化、时尚化、绿色化为主线,推动纺织服装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河北品牌。纺织业加强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重点发展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高档精梳高支纱线、多纤维混纺纱线、高档面料、功能性面料、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高端高质纺织品;服装业充分挖掘消费热点和需求盲点,加强服装创意设计和品牌培育,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柔性化制造,打造纺织服装时尚产业,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设计、制造、品牌三位一体转型。3、

32、轻工推进造纸、皮革、印染、日化、玻璃陶瓷等行业采取清洁化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进行绿色化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推进自行车(童车)、家具、体育用品、箱包、灰铸铁炊具、五金、塑料制品等加强创新设计,提高产品工艺质量,打造名优产品,满足多样化、品质化需求。工艺美术产业重点挖掘燕赵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传统技艺,推进石雕、剪纸、瓷绘、铁艺、内画等河北传统特色工艺品发展。四、 软件推动前沿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聚力发展工业软件。面向行业应用需求,支持发展应用软件系统。围绕云计算、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开发一批平台软件。支持新型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与决策、智能感知等嵌入式软件技术研发

33、。支持雄安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引进培育一批中国软件百强、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打造雄安新区软件创新研发引领区。支持秦皇岛市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开展合作,着力引进一批软件领军企业、研发机构、高端人才,打造秦皇岛软件新城。五、 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面对去产能、调结构、环境治理等艰巨任务,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全省深入实施万企转型和工业转型升级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年均增长62%,高于全省GDP增速01个百分点。1、创新能力

34、稳步增强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和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实现翻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近5倍,达到9400家,跻身全国前十;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超过1万家,总数突破87万家;培育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超2000家;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19家;创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3家,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覆盖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成投用。2、结构调整持续深化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提升工业技术装备水平,累计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5734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16%提

35、高到2020年的194%。前15家钢铁企业产能规模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542%提升到2020年的76%;中高端钢材占比77%,家电板、商用车特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汽车制造业成为装备制造业第一大行业,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从无到有。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20台/万人。乳制品产量稳居全国首位。3、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09万亿,占GDP比重31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5年的492%提高到2020年的553%,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以上,居全国第五位。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数字化车间368个,推动

36、12万余家工业企业上云。全省在线运营服务器规模超180万台,累计建成5G基站23万个,基本实现各市、雄安新区主城区、冬奥会张家口赛区5G网络全覆盖。4、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0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225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152立方米,用水效率居全国第五位。累计压减钢铁产能82124万吨、水泥产能11949万吨、平板玻璃4999万重量箱、焦化产能31444万吨,均超额完成任务。完成84家城市重点污染工业企业和39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退城搬迁改造。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33家,其中国家级95家,位列全国

37、第七,钢铁行业绿色工厂数量全国第一;培育节水型企业500余家。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42万辆标准车。5、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省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最高值达到8418,首次进入中等竞争力发展阶段。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2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246家,累计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40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达到5家,26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全覆盖,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集群2个、超100亿元集群60个。6、开放合作取得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产业加速集聚,全省累计承接京津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171个,总投资11万亿元。成功举办两届中国

38、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成为全国唯一面向中东欧国家的中小企业合作区,累计引进项目21个。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制造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经受住了疫情的大战大考,生产快速恢复,口罩、防护服等产业短板迅速补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累计生产口罩181亿只、防护服2788万套,有效保障了防控医疗物资生产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产业保障。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制造业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研发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和产品多,头部企业和高端高值产品少

39、;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钢铁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低于广东、江苏等工业大省,缺少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能耗排放相对较高,质量效益有待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六、 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形成历史性交汇,河北省制造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国

40、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竞争博弈加剧,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重塑,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大,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发达国家深度推进再工业化,在关键核心领域对我国制造业限制升级,新兴经济体加快工业化进程,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带来较大风险和挑战,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河北省而言,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在变局中寻求新定位,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在创新中打造新优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型加快推进,制度优势显著、市场空

41、间广阔、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发展韧性强劲,全社会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共识已形成并持续深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创新摆上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我省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国制造业发展仍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基础能力薄弱、产业链不强不稳、不安全等问题;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资源环境约束趋强,碳达峰、碳中

42、和成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国内区域竞争加剧,各地纷纷出台重磅政策抢滩布局新经济,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新经济、新业态的优质资源加速向发达地区流入,马太效应日益凸显,我省制造业发展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巨大挑战。从省内看,我省区位优势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深入实施,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和强大动能;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万企转型专项行动,推动我省制造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

43、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京津冀巨大的内需潜力,为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重塑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都市圈经济、临空经济、沿海经济加快发展,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碳达峰、碳中和对以高能耗产业为主导的我省产业结构约束更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不够,新型城镇化进程滞后,资源环境容量紧张,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我省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新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不足,低端无效供给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必须立足本省实际,在强约束中培育新动能,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塑比较优势。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阶段,是竞争优势重塑期、产业升级攻坚期、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期,也是制造业爬坡过坎、提质增效,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重要机遇期。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河北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的新变化新趋势,深刻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开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资料整理来源: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