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森林资源动态调查报告21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7319439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3.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瓯海区森林资源动态调查报告2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瓯海区森林资源动态调查报告2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瓯海区森林资源动态调查报告2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瓯海区森林资源动态调查报告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瓯海区森林资源动态调查报告21(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0 年瓯海区森林资源动态调查报告2010年8月1 概况1.1 地理位臵和地形地貌1.1.1 地理位臵瓯海区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下游南岸,温瑞平原中、西部,东 与龙湾区接壤,南与瑞安相连,西与丽水市青田县交界,北靠鹿城区。地 理坐标介于东经 120 19/ 43一 120 457 1,北纬 27 51 5一 28 67 11之间,整个区域大致呈由西北向东南方略为倾斜的长方形。 区域东西长约4 6 公里,南北宽约18 公里。1.1.2 地形地貌我区山脉属洞宫山脉南支,洞宫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在西段形成 低山地貌,主要以凌云山、崎云山、金刚尖、龙井山、前山、分水城尖、 五峰尖、算盘尖为代

2、表,平均海拔均在7 0 0 米以上。中段以白云山、景山 为主,与温瑞平原组成平原、丘陵地貌,海拔在3 米至500 米之间。东段 以大罗山脉西侧和温瑞平原为主形成低山、平原地貌,海拔在3 米至 600 米之间。全区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略成长方形,地势以东西两头高,中间低 为主要特征。根据全区地形地貌,可以区分为二个不同的类型区: 一是低山丘陵区。该区主要位于瓯海区西部。主要分布泽雅、瞿溪、 郭溪、潘桥、娄桥、丽岙、仙岩、茶山等镇(街道)。该区山峦叠嶂、山 势高峻陡峭,相对高差大,其中北林垟的荸荠嶂主峰海拔 1052 米,为我 区最高峰。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 0% ,是我区的主要林区,

3、拥有西雁、仙岩两个省级风景区,西雁荡、茶山两个省级森林公园,著名 的温州第二大生活用水储备水库泽雅水库就座落在该区。二是平原丘陵区。该区包括瞿溪、郭溪、潘桥、新桥、景山、丽岙、 仙岩、娄桥、新桥、梧田、三垟、南白象等镇(街道)。该区为著名的温 瑞塘河灌区主要部分,为瓯海区的经济发达区,新区规划中的行政中心就 座落在该区娄桥街道。区内104 国道、瓯海大道、金丽温高速、甬台温高 速、金温铁路及在建的甬温铁路、温福铁路等纵横贯穿该区平原。温州的 动物园、温州的广播电视转播台、500 万 KV 变电所、温州殡仪馆、温州 中学、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温州大学城、温州农业高新示范园 区、花卉大世界

4、等温州著名基础设施均座落在该区范围内,有“绿肾”之 称的三垟湿地就位于并与整个大罗山合称温州生态园,全面实施温州生态 市建设。1.2 自然条件1.2.1 气候我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平 均气温17.9,年无霜期长达279.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雨量 1742.4血。由于本区地形复杂,垂直差异明显,山区年平均气温低于河 谷平原2 4T,降水量随海拔递增,山区比平原高200300血,“小气 候”特征比较明显。本区主要的灾害性气候是:台风、暴雨。少有低温、冻害、干旱、高 温等灾害性气候发生。1.2.2 土壤据第二次普查表明,区内土壤可分四大类,八个亚类,十

5、五个土属, 十九个土种。主要土壤为红壤、粗骨土、潮土和水稻土。红壤土包含有:红泥土、黄泥土、黄砾泥、红粉泥土。粗骨土主要土种是石砂土。潮土包含有:洪积泥沙土、淡涂泥。水稻土包含有:黄泥砂田、泥砂田、江粉泥田、淡涂泥田、江涂泥田、 青紫塥粘田。红壤土和粗骨土分布于山地、丘陵一带,如泽雅、瞿溪、郭溪、潘桥、 娄桥、丽岙、茶山、仙岩等镇(街道)的低山丘陵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水田和河谷、平原农区,全区所有镇街 道均有分布。潮土主要分布沿江、沿河的下游冲积区和涨潮段,主要分布在温瑞塘 河灌区,如瞿溪、郭溪、娄桥、潘桥、丽岙、新桥、梧田、三垟、南白象、 仙岩、茶山、景山等镇(街道),泽雅镇也有少

6、量分布。总的来说:本区土壤具有“土层深厚,土质适中,酸碱适度,肥力良 好,宜种性广”的特点,有利于林木生长。1.2.3 河流水系全区境内河流分为二大水系,一是瓯江一级支流戍浦江水系;二是瓯 江一级支流平原温瑞塘河水系。西北部崎云山是瓯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戍浦江(别名藤桥江)的发源 地,流经整个泽雅镇,过境总长约 17.5 公里,下游从泽雅镇的天长村流 入鹿城区境内。上游新建泽雅水库,是温州城区生活用水的主要储备源, 库容量达到 5713 万立方米。集雨面积 105平方公里,溢洪道堰顶高程 102 米,属于一座集以旅游、灌溉、生活、调洪为主的中型水库。中部有温瑞塘河水系,流经整个温瑞平原。该水系源

7、于瞿溪大川,流 经面积 243平方公里。流经瞿溪、郭溪、潘桥、娄桥、新桥、景山、梧田、 南白象、三垟、茶山、丽岙和仙岩十二个镇(街道)。1.2.4 森林植被本区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主要植被为针叶 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竹林和灌丛。由于人们生产活动与自然灾 害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天然植被已被次生和人工植被所代替。据不完全调 查,我区现有植物 131 科 439 种。主要乔、灌木树种有马尾松、黄山松、 柳杉、杉木、樟树、枫香以及壳斗科、木兰科、山茶科、樟科、漆树科、 冬青科、木犀科、蔷薇科、红豆杉科、银杏科、大戟科等植物。主要竹类 资源有毛竹、温州水竹、绿竹、单竹、青皮竹、

8、箭竹、金竹、箬竹等,经 济作物有茶叶、杨梅、柑桔等。1.3 社会经济概况 作为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瓯海区在“九五”和“十五”期间,经济 实力迅速增强,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体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城市化建设大 步前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整体提高。 2009 年,全区人口 40.66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185 元,比上年增长 5.8%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732 元,比上年增长 7.2% 。财政收入稳定 增长。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 2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7.6% ,增幅比 上年回落 10.1 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3.08 亿元,比上年 增长 7.6% 。主要

9、农林产业有畜牧业、花卉种苗、蔬菜、瓯柑、杨梅、茶 叶和家具制造等,近年来森林旅游业和观光休闲林业发展迅速。1.3.1 基础设施 我区地处温州市郊,为典型的城郊型经济格局,作为温州城区的主要 组成部分,承担大部分大型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已建成的金温铁路、 甬台温高速、104 国道、金丽温高速贯穿全区,新建成的瓯海大道直通从 泽雅直通温州永强机场,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温州至福州)两条铁路 的枢纽中心就位于瓯海的潘桥镇,城、乡、村之间交通实现全贯通,康庄 工程惠及全区,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温州大学城、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 浙南闽北花卉中心、温州乐园、景山公园、温州动物园、泽雅水库、华东 电网

10、500 万 KV 变电所、温州自来水公司、温州附一医、温州中学、白云 山通讯转播台、温州市农业高新示范园区、温州物流中心等省市级以上重 点基础工程设施均已在瓯海建成。1.3.2 工业方面工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皮革皮鞋、纺织衣帽、五金制造、仪表 眼镜、汽配锁具、卫生纸、家具等轻工业最为有名,全国最大的生牛皮集 散中心就位于瞿溪镇,2009 年,全区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平稳增 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611.43亿元,比上年增长 8.6%。1.3.3 农林业方面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2 公顷,封山育林面积733 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3.9倍和 22.2%。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

11、92万元,比 上年增长 41.1%。主要的林业产业是花卉、家具、瓯柑、杨梅、食用笋等产业。全区杨 梅种植面积 2.8万亩、瓯柑2万亩、花卉8000 亩、茶叶3000 亩,其中今 年新增瓯柑1500 亩,杨梅200亩,花卉600亩,省级毛竹笋森林食品基 地 3500 亩,山区药材基地 2000 亩,无性系良种茶园 60 亩。全年瓯柑总 产量25000吨、杨梅 9300吨、名优茶叶9吨、其它水果 500吨。杨梅精 品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茶山杨梅被列为浙江省森 林食品基地并通过了省林业厅的绩效评估。无核瓯柑栽培技术推广力度继 续加大,新繁育无核瓯柑苗木 5 万株。我区是温州瓯柑、

12、丁岙杨梅的原产地,瓯柑的原产地保护工作业已启 动。杨梅、瓯柑先后获得“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瓯柑之乡”等省部级以 上荣誉称号,其品质和品牌优势十分明显,是我区农民实现兴林富民政策 的经济发展点之一。瓯柑的主要产地为三垟、茶山、南白象等平原区,以及泽雅低山丘陵 地带新引进区。杨梅的主要产地是茶山、三垟、瞿溪、郭溪等地。 茶叶主要产地为茶山、丽岙和泽雅,主要品牌为黄叶早、清明早和乌 牛早茶。近年龙井茶也成功引进,但未形成产量。食用笋森林食品基地位于泽雅镇和瞿溪镇,其主要优质品牌是“四连 碓”大川食用笋。近年来雷竹、早园竹等品种也相继成功试种。药材基地位于泽雅山区,主要品种有杜仲、黄桅、厚朴、天麻等

13、。 家具制造基地主要位于梧田街道和新桥街道。花卉主要集中在丽岙镇,目前已形成浙南闽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 中心。2 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工作情况2.1 最近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情况调查依据:省林业厅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 通知(浙林资200423 号)和区农林渔业局关于开展森林资源规划 设计调查工作的通知(温瓯农林渔2004133 号)。调查技术: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和浙江 省宜林荒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方案、浙江省新成林资源验收实施细则。调查时间:2009 年 7 月-2010 年 8 月。调查质量:2010 年 3 月份,由区农林渔业局组织的专家对我区的外业 质

14、量进行抽查,结果评定合格。2.2 森林资源动态更新工作情况外业补充调查阶段(2009 年 7 月中旬至 2010 年 5 月上旬):结合 2005 年到 2010 年间的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植树 造林、重点公益林鉴定等数据,在保证重点生态林小班相对不动的情况下, 对部分有疑问或有明显出入的地段或小班进行外业补充调查,重点是在原 小班的基础上,核对所有调查因子,但不改变原有的小班界线和林种(地 类)类型。具体调查是变化明显的小班 100%进行外业调查,其他小班按 15% 的数量进行复位调查。外业调查质量控制(2010 年 3 月下旬):为保证外业复位调查的精度, 区森林资

15、源动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专门抽调技术人员对部分小班进 行质量跟踪和复查,以确保外业补充调查的质量,比例控制在 10-20%左 右,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作业单位及时进行返工。数据输入阶段(2010 年 6 月上旬至 7 月中旬):对有数据突变(森林火 灾、病虫害、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植树造林等引起)的原始小班,要 在记载卡上进行资源数据修改,然后逐一输入到二类调查数据处理系统 里;那些没有发生数据突变的数据则利用数据处理系统自动进行模拟增 长;最后在进行逻辑检查和数据整理后统计 2010 年底的二类资源数据。2.3 结果可靠性评价由于我区林地因子发生突变的小班数据不多,主要集中在森林火灾、 森

16、林病虫害、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包括雪灾清理)、造林、重点公益林 鉴定等方面,加上上次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比较详实可靠,其结果是比较 可靠的。3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3.1 各类土地面积动态变化及原因3.1.1 土地总面积:据调查统计,我区现有土地总面积 708513 亩,其中 林业用地面积 432560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61%;非林业用地面积 275953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39%。3.1.2 林业用地面积:全区林业用地面积 432560 亩,比上次调查净增 378 亩,比上次调查略有增加。其中有林地面积 343848 亩,相比上次调查的 341028 亩增加了 2820 亩;疏林地面积26

17、68 亩,相比上次调查的2664亩 增加了 4 亩;灌木林地面积 27387 亩,相比上次调查的 24600 亩增加了 2787 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14874 亩,相比上次调查的 16743 亩减少了 1869 亩;宜林地面积37300 亩,比上次调查的35651 亩有了较大的增加, 主要是由于造林三年后仍有未能成功绿化的荒山增加。3.1.3乔木林地面积:乔木林地面积308704亩,相比上次调查的 306199 亩增加了 2505 亩;竹林面积 35144 亩,相比于上次调查的 34829 亩增加 了 315 亩。乔木林地中纯林面积 253495亩,相比于上次调查的 227029亩增加了

18、26466亩;混交林面积55209亩,相比于上次调查的79170亩减少了 23961 亩。 纯林、混交林面积剧变的原因:2006 年在数据处理时,纯林与混交 林地类的判别主要是依据调查员的记载,未能及时分别纯林与混交林的逻 辑对应关系,按照操作细则的规定,如果优势树种的组成比超过 65%,应 将地类判别为纯林,从而引起面积上较大的跳动。 3.1.4灌木林地中灌木经济林(特灌林)23549亩,相比于上次调查的 23437 亩增加了 112亩,这主要是瓯柑西扩增加的。3.1.5无林地中火烧迹地面积 494亩,比上期的 5997 亩减少了 5503 亩, 这主要是近几年实施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工程,及时

19、绿化了火烧迹地。 3.1.6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 9368 亩,相比于上次调查的4477 亩增加了 4891 亩,这主要是由前几年封山育林的林地立地条件差,并且经费缺少 等因素造成封山育林失败;其它宜林地27324亩,相比于上次调查的 30548 亩减少了 3224 亩,这主要是一部分的坡耕地、旱地、撩荒地得到了开发 或成为未成林造林地,宜林沙荒地 608 亩比上期调查的 626 亩减少了 18 亩。3.1.7 森林覆盖率:至 2010 年我区森林覆盖率为 51.85%,林木绿化率 53.19%,分别比上期的 51.44%、52.40%略有增大,其主要原因是归功于 近几年的国债沿海防护体系工程

20、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成果。表 1 各类土地面积动态变化表单位:亩、项目调查时间前后期 之差前后期 增(减)幅前后期 年平均差前后期 年净增率2006 年2010 年林业用地4321824325603780.09940.02有林地34102834384828200.837050.20乔木林30619930870425050.826260.21乔木纯林2270292534952646611.6666162.91林地混交林7917055209-23961-30.26-5990-7.56用材林13572113681610950.812740.20乔木防护林12689712847815811.2

21、43950.31林地特用林1201611677-339-2.82-85-0.71经济林31565317331680.53420.13竹林34829351443150.90790.22未成林造林地1674314874-1869-11.16-467-2.79疏林地2664266840.1510.04灌木林地2460027384278411.326962.83苗圃地29123002903.0922.50.77计83193216-5103-61.34-1276-15.33立火烧迹地5997494-5503-91.76-1376-22.94其它2322272240017.221004.31计356513

22、730016494.624121.15益荒山荒地447793684891109.24122327.31地沙荒地626608-18-2.87-4.5-0.72P其它3054827324-3224-10.55-806-2.64非林业用地276331275953-378-0.14-94.5-0.03森林覆盖率51.4451.850.410.800.100.20林木绿化率52.4053.190.791.510.200.383.1.8 各林种面积、蓄积(立竹量)动态变化及原因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竹林面积变化不大。防护林中有林地面积 142362 亩,蓄积量 360682,立竹量 24224

23、百株, 相比上次调查的 140751 亩、235462 m3、23746 百株增加了 1611 亩、125220m3、478 百株;疏林1110 亩,相比上次调查的939 亩增加了 171 亩,蓄积量仍为0 m3,这是由于部分未成林造林地未成林所致;灌木林4011亩,相对于上次调查的 1296 亩增加了 2715 亩,主要是部分未成林造林地造林 目的树种未达标所致。特用林中有林地面积 12327 亩,相比于上次调查的 12666 亩减少了 339 亩;疏林地面积 20 亩,灌木林地面积 0 亩,上次调查也没有;总蓄 积量为33971 ms,相比上次调查的23224 m3增加了 10747 m3

24、。用材林中有林地面积155377亩,比上次调查的154037亩增加了 1340 亩;总蓄积量为379804 m3,比上次调查的264741 m3增加了 115063 m3; 立竹量31821百株,比上次调查的31192百株增加了 629百株;疏林1538 亩,比上次调查的1725亩减少了 187亩。经济林中有林地面积 33782 亩,比上次调查的 33574 亩增加了 208 亩;总蓄积量55048 m3,立竹量2124百株,分别比上次调查的22570 m3, 2037 百株增加了 32478 m3和87百株;灌木林面积23376亩,比上次调查的22636 亩增加了 740 亩。上次调查薪炭林

25、668亩,考虑到山区大量移民后,基本不用烧柴的实 际情况而取消该林种。3.1.9 林分各林龄龄组面积动态变化及原因乔木林龄组变化显示中幼龄林、中龄林面积减少,近熟林、成熟林、 过熟林面积增加的“二减三增”现象。间隔期内,幼龄林面积减少4 8 2 8 0 亩,减幅 63.10%,年均净减率 15.77%;中龄林面积减少 1756 亩,减幅 1.61%,年均净减0.40%;近熟林面积增加16009亩,增幅14.71%,年均 表 2 乔木林分龄组面积动态变化表单位:亩、%项目合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2006 年调查30619976518109156108789114822542010 年调

26、查3087042823810740012479847664604前后期差2505-48280-17561600936182350前后期增(减)幅0.82-63.10-1.6114.71315.12137.79年均净 增量626-12070-4394002904587.5年净增率0.20-15.77-0.403.6878.7834.45净增 3.68%;成熟林面积增加 36182 亩,增幅 315.12%,年均净增 78.78%; 成熟林面积增加 350 亩,增幅 137.79%,年均净增 34.45%。主要原因:一是近几年沿海重点防护林人工造林面积处于未成造阶 段,2006 年前的幼中林进入正

27、常进级至中龄林和近熟林,特别是十五期 间高达 57.88%的中龄林进级更加明显;二是原近熟林的年龄大部处于该 龄级的极大值,因而进级到成熟林的面积大增。主要原因:一是近几年沿海重点防护林人工造林面积处于未成造阶 段,2006 年前的幼中林进入正常进级至中龄林和近熟林,特别是十五期 间高达 57.88%的中龄林进级更加明显;二是原近熟林的年龄大部处于该 龄级的极大值,因而进级到成熟林的面积大增。3.1.10 乔木林分各优势树种面积动态变化及原因2006-2010 年四年间,因森林火灾与林种、树种结构调整的影响,软 阔类树种面积有所减少,而针阔混交林,松类被硬阔类树种所替代,因而 硬阔类面积大大增

28、加,松林面积在减少。种植结构调整、迹地更新和阔叶 树发展等因素,尤其是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大力推广,以及近年来加强了封 山育林,使混交林阔松面积比例大幅度提高。另外,在间隔期内,一些原 先杉木幼林、松树幼林,由于立地条件差,抚育未能跟上,而该林地阔叶 幼树自然更新基础较好,这些林地自然转变为硬阔林地。柳杉林和杉木林 面积变化因调查错误所致。具体变化数据见表 3。表 3 乔木林分各优势树种面积动态变化表单位:亩、项目调查时间前后期 差前后期 增(减)幅前后期 年平均差前后期 年净增率2006 年2010 年合计30619930870425050.826260.21松类组194251191129-31

29、22-1.61780.50.40杉类组758080004205.541051.38柳杉5477625177414.13193.53.53硬阔类623776684544687.1611171.79软阔类18471828-19-1.03-4.75-0.26板栗483517347.048.501.76桃1301300000梨3633630000樱桃57570000桂花63630000厚朴40400000杜仲10951060-353.208.750.80柿子28028110.360.250.09杨梅3165131635-160.05-4.0-0.01枇杷5055050000注:松类组包括马尾松、黄山松

30、、湿地松;杉类组包括水杉、池杉、红豆杉;硬阔组包括樟 木、木荷、枫香;软阔组包括柳树、桉树、木麻黄。3.2 各类森林蓄积量动态变化及原因2010年瓯海区活立木总蓄积 846053 立方米,比 2006 年的 560705 立 方米增加了 285348 立方米,增幅 50.89%,年净增率为 12.72%;瓯海区 在间隔期内虽然受森林火灾和建设征占用林地的影响,森林蓄积量仍然快 速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 1989年后的人工造林成效非常显著,大 部分中幼林均成长为近、成熟林;二是本次调查将杨梅等乔木类经济树种 的立木蓄积列在其中。3.2.1 有林地乔木有林地林分蓄积为 829505 立方米,比

31、 2006 年的 545976 立方米 增加了 283529 立方米,增长率为 51.93%,年均增长率 12.98%。变化的原 因主要是森林封育成果及自然增长。3.2.2 四旁树四旁树蓄积为 10506立方米,比2006年的 9897立方米减少了 609立 方米,减少率为 5.80%,年均减少率为 1.45%。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四旁树 调查错误或人为调整为林分小班。3.2.3 散生木散生木蓄积为 6042 立方米,比 2006 年的 4811 立方米增加了 1231 立方米,这是自然增长所造成。3.2.4 乔木林分各优势树种蓄积动态变化及原因 乔木林分各优势树种蓄积松木类、杉木类、硬阔类、软阔

32、类等树种蓄 积均不同程度增长。松木类,包括马尾松、黄山松和湿地松,总蓄积为 476317 立方米,增加了 130571 立方米,增长率为 37.76%,年均增长率为 9.44%;杉木总蓄积为 37015 立方米,增加了 10450 立方米,增长率为 39.34%,年均增长率为 9.83%;柳杉总蓄积为 32184立方米,增长了 8702 立方米,增长率为37.06,年均增长率为9.26%;硬阔类总蓄积为 215975 立方米,增长了 94077立方米,增长率为 77.17%,年均增长率为 19.29% 软阔类总蓄积为 7993立方米,增长了4393立方米,增长率为 122.03%, 年均增长率

33、为 30.51%。表 4 乔木林分各优势树种蓄积动态变化表单位:亩、项 目调查时间后差 前期前后期 增(减)幅前后期 年平均差前后期 年净增率2006 年2010 年合计54597682950528352951.937088212.98松类组34574647631713057137.76326439.44杉类组26565370151045039.3426129.83柳杉2348232184870237.0621759.26硬阔类1218982159759407777.172351919.29软阔类360079934393122.03109830.51杨梅243825796733585137.7

34、4839634.43其它30320541751577.89438144.47注:松类组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杉类组包括水杉、池杉、红豆杉;硬阔组包括樟 木、木荷、枫香;软阔组包括柳树、桉树、木麻黄。增长的原因:一是自然增长从无蓄积幼林进入有蓄积林分;二是根据 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4)规定,新增了杨 梅等乔木树种的蓄积量;三是近年来加强了封山育林,使部分混交林中阔 叶树比例显著提高,阔叶类蓄积大幅度提高。另外,在间隔期内,一些原 先杉木幼林、松树幼林,由于立地条件差,抚育未能跟上,而该林地阔叶 幼树自然更新基础较好,这些林地自然转变为阔叶林地,也使阔叶蓄积增 加。

35、3.2.5 乔木林分各龄组蓄积动态变化及原因由于林木龄组的自然进级和根据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 操作细则(2004)规定,由于马尾松等人工林龄组年龄的标准改变,间 隔期内,成熟林、过熟林蓄积增幅较大,分别增加129380立方米和 2340 立方米,增幅达 329.13%和214.48%,年净增率达 82.28%和53.62%;幼龄 林减少了 26206立方米,减少率为 53.93%,年均减少率为 13.48%。表 5 乔木林分龄组蓄积动态变化表单位 :亩、%项目合计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2006年调查545976485951894832674973931010912010年调查

36、829505223892902333447621686903431前后期差283529-26206100750772651293802340前后期增(减)幅51.93-53.9353.1728.88329.13214.48年均净增量70882-6551251871931632345585年净增(减)率12.98-13.4813.297.2282.2853.623.2.6 人工林林分资源动态变化及原因乔木人工林在间隔期内,松木类、柳杉等有小量增加,而杉木类、硬 阔类面积、蓄积增长较大。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加强了封山育林, 使部分混交林硬阔比例提高,从而蓄积大幅度提高。乔木人工林在间隔期内,由

37、于自然进级和根据浙江省森林资源规划 设计调查技术操作细则(2004)规定杨梅等乔木经济林树种计算蓄积。 除软阔类因征占用林地面积略有减少外,其它各树种蓄积均有提高。详见 下列乔木人工林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动态变化表。变化的原因同 3.2.4。表 6 乔木人工林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动态变化表单位:亩、百株、立方米、%项目调查时间后差 前期前后期 增(减)幅前后期 年平均差前后期 年净增 率2006 年2010 年合计面积29174429415324090.826020.40蓄积52976080084727108751.176777212.79松类面积179898176662-3236-1.80-

38、809-0.45蓄积32975844784211808435.81295218.95杉类面积758080004205.541051.38蓄积26565370151045039.3426129.83柳杉面积5459625179214.511983.63蓄积2333632184884837.9122129.48硬阔面积623016676944687.1711171.79蓄积1218472158379399077.142349719.28软阔面积18391820-19-1.03-4.8-0.26蓄积356979484379122.69109530.67杨梅面积3165131635-16-0.05-4

39、-0.01蓄积243825796733585137.74839634.43毛竹面积34829351443150.90790.22百株72064721721080.15270.04其它面积30160000蓄积20540000注:松类组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杉类组包括水杉、池杉、红豆杉;硬阔组包括樟木、木荷、枫香;软阔组包括柳树、桉树、木麻黄。3.2.7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及树种、龄组结构动态变化及原因3.2.7.1 各类森林、林木单位面积蓄积动态变化及原因由于近年来森林资源保护和控制林木采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总体 上瓯海区的单位面积蓄积比前期均有明显提高。从下表看,除疏林地单位面积蓄积下降外

40、,所有指标均有提高,其中乔木林分、人工林分别上 升了 0.91 立方米/亩和 0.90 立方米/亩。准确反映了我区森林蓄积量在 稳定上升的状态。表 7 各类森林、林木单位面积蓄积动态变化单位:立方米/亩项目林业用地乔木 林用材 林防护 林特用 林疏林 地人工 林天然 林2006 年1.301.781.721.671.830.011.821.402010 年1.952.692.782.812.9102.721.993.2.7.2 林分优势树种组成比例动态变化及原因本期调查结果,松类面积和蓄积所占比例均有大幅度下降;而硬阔类 也有大幅度增长。说明瓯海区的森林结构的面积、蓄积组成逐步趋向合理 森林阔

41、叶林发展已初见成效等,这将有利于森林生态功能的进一步发挥。表 8 乔木林分各优势树种组成动态变化表项目面积比例蓄积比例备注2006 年2010 年2006 年2010 年松类组63.4461.9163.3357.42包括马尾松、黄山松、湿地松等杉类组2.472.594.874.46包括水杉、池杉、红豆杉等;柳杉1.792.024.303.88硬阔类20.3721.6522.3326.04包括樟木、木荷、枫香等;软阔类0.600.590.660.96包括杨树、柳树、桉树、木麻黄等杨梅10.3410.254.477.00其它0.991.0200.26单位: %32由于采伐量减少,森林封育程度提高,

42、林分自然进级面积加大及人工 松林的龄组年龄的调整等原因,全区各龄组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成熟林 林分变化最为明显,其面积和蓄积比分别从 2006 年的 3.75%和 7.20%上升 到现在的 15.44%和 20.34%,森林的龄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表 9 乔木林分各龄组比例动态变化单位: %目 项组 龄林 龄 幼林 龄林 熟 近林 熟 成林 熟年6 O O235353.8 OO年O O259.974334O4449O积例-比年6 O O2O9&4399&4O27O2O年O O2O72.6541.O5 森林资源特点瓯海区属多山平原区,西部的山丘森林和城市森林,与人民生活休戚 与共,影响极大。近年

43、来,区政府也十分重视保护森林与林业生产,积极 鼓励林农经营林业。瓯海区的林业生产在市场经济导向与林业经营方向的 调整下,其森林的结构、功能、分布都发生了变化。但受自然环境因素的 制约和历年来林业经营方向、模式的长期影响,使全区范围内的森林形成 了一定特点:5.1 林地面积地区分布不均全区林业用地面积 432560 亩中,(其中有林地面积 343848 亩,占全 区林业用地面积的 79.49%),西部地区相对集中,其中泽雅镇158348亩, 瞿溪镇39222亩,郭溪镇 35742亩,潘桥镇52618亩,泽雅库区5382亩。 中东部林业用地面积相对较少,仅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西部有

44、林地面积 250221亩,占全区有林地面积的 72.8%。5.2 森林结构趋向合理,阔叶化程度有所提高。2010 年,全区松类面积 191129 亩,占乔木有林地的 61.91%,阔叶林 面积 68673亩,占乔木林地面积的22.24%。森林的龄组结构由2006年幼 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的 25:36:36:4,调整为现在的 9: 35:40:16,森林的龄组结构“即中间大两头小”逐步趋向合理。其次是 各林分郁闭的分布比较合理,呈两头少,中间多。近年来,瓯海区营造了 以枫树、樟树、木荷等阔叶林为主导的国债造林地,经济林种植面积以及 加强封山育林,使阔叶林面积明显提高。 “阔叶林少,

45、针叶林多”的结 构性缺陷有所改观。5.3 林分质量不高,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据调查统计结果分析:瓯海区林分每亩蓄积 2.69 立方米,人工林每亩 蓄积2.72立方米,天然林每亩蓄积1.99立方米,上述单位面积蓄积均低于 全省平均水平。乔木林分每亩蓄积仅为全国平均每亩 5.204立方米的二分 之一,总体看来林分质量不高,生产力水平比较低。5.4 生态公益林林种不全,森林生态功能欠佳。全区规划生态公益林(地)中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风景林分别占 全区公益林总面积的 53.43%、31.38%和7.65%,其他公益林种比例很小, 全区综合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 0.2222,平原地区的生态指数更低,生态

46、等 级I级没有,11级260703亩,111级的107589亩。因此,森林生态功能水 平还是较低的,生态发展的前途还很远大。5.5 竹林结构不合理我区竹林存在着竹种单一,林种不合理,竹龄老化等现象,造成竹林 生产力低下,长期处于失管状态。竹种以毛竹面积占86.42%为主要特征; 林种以水源涵养林占 35.93%和材用林 52.59%为主要特征;老龄竹株数占 到全部毛竹的 80.13%。5.6 经济林面积发展缓慢。由于受到经济效益不佳的影响和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扩大,传统经济林 瓯柑、茶叶等种植面积下降很大,目前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其中温州瓯 柑、丁岙杨梅是我市的优质名牌农产品,也是我区的原产地保护

47、品种,瓯 柑西扩工程初步告捷,品质、产量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杨梅是浙江省森 林食品,目前发展趋势很好,其本身也是一种森林防火树种,值得大力推 广。另外一些优质高产、适合我区种植的品种也逐步引进,如樱桃、杜仲、 板栗、柿、桂花、梨等多种食用、药材、化工经济林发展仍有一定潜力, 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也逐步被开发出来。5.7 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的任务依然严峻。全区现有林分郁闭度在0.5以下的面积还有58360亩,占到林分总面积 19.06%,另外还有疏林地 2668 亩,覆盖度小于 30%的灌木林地 1163 亩,宜林地 37300 亩,无立木林地 3216 亩,任务相当重。6 森林经营

48、利用现状及资源管理建议6.1 森林经营类型6.1.1 山地养殖业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层、荒芜、废弃农地进行动物养殖,充分 利用山地资源,近几年主要引进的项目有泽雅山区的奶牛养殖、菜牛养殖、 梅花鹿养殖、山羊养殖等项目,现均已产生经济效益。6.1.2 旅游资源利用山地森林资源进行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和依托西雁荡、 茶山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西雁风景区、仙岩风景区进行景区资源开发,逐 步形成以此为中心的瓯海森林型旅游新格局。6.1.3 竹材加工业利用当地竹林资源,引进竹材竹制品加工。利用传统的卫生纸业,发 挥本地的温州水竹等资源进行卫生纸生产,现全区这类企业发展到 60 余 家,年产值超过

49、3000 万元;北林洋的竹地板是个利用当地毛竹资源丰富 的典型产业,目前瓯海仅此一家,有待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扶持。6.1.4 山地种植业利用荒山荒地进行经济林、苗木花卉生产,目前花卉是瓯海的支柱产 业之一,经济林中的杨梅和柑桔是瓯海的传统名牌产业,经济效益和种植 面积十分可观,是值得推广的山区致富项目,其中茶山丁岙杨梅、温州瓯 柑作为原产地保护品种,已积极向低山区大力拓展,前途十分光明;杜仲 等药材种植业正在兴起,目前已发展到 1000 多亩;山区早(雷)竹笋高 产早产也已部分引进,基地正在建设;优质名茶、本地良种茶等种、采、 加一条龙生产基础也已建成;优质晚熟杨梅等也正式引进,首批 3000 株 良种已成功引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