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的烘烤技术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7318453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烤烟的烘烤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烤烟的烘烤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烤烟的烘烤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烤烟的烘烤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烤烟的烘烤技术(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烤烟的烘烤技术烤烟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育苗、大田生长和烟叶烘烤三个阶段。 烟叶烘烤是反映和决定烤烟品质和生产效益的关键的环节之一。它涉 及到烟叶采收质量、烤房设备、烘烤工艺和实践经验等众多因素的有 机配合。所以说烟草的烘烤是一个涉及多类知识的系统的工程并不过 分。一、密集型高效能烤房随着烤烟生产理念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沿用多年的自然排湿 式传统烤房逐步被改造和替代。近年来,在国家各级烟草管理部门的 技术引导和资金扶植下,一些智能化,密集型的高效能的烤房得到迅 速发展,并显示了独有的优势。新型烤房和与其配套的新技术的到出 现,把烟草生产带入智能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新领域。初显了 烟草生产并入

2、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端倪。我们以、两省烟草种植区普遍使用的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为例,简 单介绍一下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这种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主要由装烟室、加热室和热风循环控制系 统三个部分组成:装烟室采用双门结构,容积约为7090立方米。室两侧墙壁上有三趟搭放烟杆的沟槽,中间设搭烟架。这些小窗口是观察窗,这里设 两个排湿通道,中间的是热风循环通道。两侧墙壁上还有两个备用的 排湿口。这里是加热室,下面是加热炉,炉上边六根铁管是换热器,它除 承担散热作用外还是加热炉的烟囱。这是加热室和装烟室的过渡间。热风循环控制系统由循环风机、鼓风机、数字化控制器、干球温 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组成。干

3、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的温度、湿球温度 计检测的是烤房的湿度,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的差值,我们这里称 为“干湿差”。点火后燃烧炉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到达燃烧室顶部,换热器散发 的热量被循环风机吸入装烟室,而煤烟经管路直接排到炉外。在循环 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穿过上层、中层和下层烟叶的缝隙到达装烟室的 底层,再经热风循环通道回到加热室进行新的加热循环。烟叶在热风 从表面流过时被加热烘烤。当室温度过高时,补风门开启,冷空气进 入以调整室温度。而当室湿度过大时,可打开排湿门降低室湿度。在 烘烤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随时监测着装烟室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情 况,并根据事先制订的烘烤工艺,控制循环风机、鼓风机和补风门

4、的 工作状态,从而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等多种方式完成整个的烘烤过 程。2、密集形卧式烤房的主要特点 采用强制热风循环和温湿度自动控制。实现了烘烤过程的数 据化和科学化,控温、控湿准确性高。降低烟叶烘烤风险,有效改善 了烟叶的烘烤品质。 降低了烤房高度,装烟卸烟方便,从而减轻了烘烤作业的劳 动强度。 装烟量大,每座烤房可装烟45005000公斤,提高了生产效 率。 燃烧和换热效率高,降低了耗煤量。每公斤干烟耗煤成本仅 为普通烤房的 5070%左右。 加热室与装烟室分离,可以保证烟叶和烤房的安全。二、烟叶的成熟采收因为烟叶的采收质量与最终的烘烤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要介绍烟 叶的烘烤技术我们还要从烟叶采

5、摘这一环节说起。不成熟的烟叶和过熟的烟叶在烘烤中变黄和失水速度与正常成熟 的烟叶差异较大,极易烤青、考黑或烤成杂色烟。给烟叶的质量带来 严重影响。因此准确的识别烟叶的成熟程度,适时采摘是烟农必须掌 握的基本技能。根据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和成熟时间的差别,我们把一颗烟 株上的烟叶分为:下部烟叶、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从下部烟叶开始 成熟到上部烟叶全部成熟,整个采收过程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1、下部烟叶的成熟特征在烟株封顶后的510天,就应注意采收下部烟叶了。除了从采 收的时间上估算外,还要注意烟叶成熟时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叶片 应出现绿中泛黄的现象。但下部叶片因通风差,采光不匀等因素的影 响,叶

6、面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所以要先看叶耳和叶基是否为黄绿色, 再看叶尖是否开始转黄或枯尖。二是烟叶主茎与烟株茎竿的夹角要比 没成熟的烟叶明显增大。三看叶脉应该出现褪色或变白。四是采摘时 应有清脆的断裂声,断面光滑,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下部烟叶就要及时 采收了。2、中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中部烟叶一般是在封顶后的3040天开始进入成熟期。通常是在 下部叶米收完成后,停710天后再进彳丁米收。成熟特征是:叶面落 黄 8 成左右,主脉全白发亮,支脉变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叶缘 下垂。3、上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上部烟叶要保证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一般是从封顶后5060 天 开始。主要识别特征是:叶面落黄9 成左右,主脉

7、支脉变白发亮,茸 毛脱落,叶面皱折明显,有时会出现明显的成熟斑块。为了防止烘烤 后烟叶出现挂灰,顶部四到六片叶要待成熟后一次性采收。4、采收注意事项采摘烟叶时要掐住烟叶茎根部,上下稍用力,尽量减小采摘后留 下的伤口,更不能随意扭折,造成烟株茎皮损坏。采下的烟叶在搬运、装车和堆放时要避免挤压、摩擦和日晒,要 放置阴凉处。堆放时要尽量松散,不可太高,避免发热烫伤。三、编烟和装烟编烟和装烟是烘烤前的两个重要工序。合理地编烟和装烟能保证 同类烟叶所需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如果编烟和装烟的疏密和部位不合 理,烘烤中易出现烤糟和烤青的问题。那么,对编烟和装烟的要什么 呢?1、编烟的技术要点一 编烟要在编烟房或

8、阴凉处进行,要搭架编烟不要拖地编烟, 编好的烟叶要在遮荫处悬挂。二 是编杆前要把烟叶正确分类:一类是成熟叶,另一类是欠熟 叶,还有一类是过熟叶和可利用的病斑叶。编杆时要把三种类型烟叶 分别编杆,保证同杆同类。编好的不同类别的烟叶要分隔清楚不能混 淆。三是每撮的烟叶要叶背靠叶背。叶基对齐并露出烟杆头4 厘米左 右,注意绑扎结实,防止脱落。烟杆两端各留出8 厘米空头,以备搭 挂用。三是要疏密得当,要求大叶两片一撮,小叶三片一撮,撮与撮间 均匀一致。通常一点五米长的烟杆,每杆编烟5060撮,重量约8 10公斤。重量大含水多的叶片编烟宜稀,每杆可比常规少510撮。 叶片较小时每杆要比常规多编510撮。

9、撮与撮间疏密要均匀一致, 严禁一半密一半稀。2、分炕装烟的原则根据装烟室的温度差异我们把室的空间划分高温区、中温区和低 温区。我们介绍的烤房采用的是下排湿方式,上棚为高温区,过熟的 烟叶要装在上棚。中棚属中温区应装适熟的烟叶。下棚属低温区,欠 熟的烟叶应放在下棚。这样利用温度的差异弥补成熟上的偏差,可使 同炉的烟叶质量趋近一致。这就是我们前边讲的编烟时要分类编杆的 道理所在。装烟时要把握的是装烟密度要适宜,疏密一致。通常相邻两个烟 竿的距离为812 厘米,普通烤房改密集型烤房的装烟竿距为12 15厘米。要确保水平和垂直方向装烟密度均匀一致。烟竿两端的烟叶与墙体或邻杆烟叶要紧密接触,不留空间,否

10、则热气流就会集中流向这些空间,造成同棚烟叶受热不均匀。原则上,上、中、下三棚都必须装满烟叶,才可烘烤。但若一次 采烟量不足时,宁可只装上、中两棚,不可稀装下棚,如两棚装满有 剩余,可在门口处搭挂,密度要疏松些,而且两路要对称。3、装烟时应注意的问题: 装烟前检查温度计水壶是否缺水或漏水,确认纱布头已深入 水槽中,两个风机是否同向运转 装烟室过潮和过热时不要装烟,过潮时应先点火驱潮,过热 时要开门降温,待温度和湿度正常后再装烟。 当日采收、编杆的烟叶要当天烘烤。 装满炕后要把室杂物及散落的叶片清理干净,然后关闭装烟 门并封严以防散热。四、烘烤工艺密集型烤房与普通标准化烤房的烘烤机理相通,其不同之

11、处在于 装烟密度大和实行了强制通风。密集型烤房的烘烤基本模式仍然是三段式烘烤工艺。对于不同素 质的鲜烟,还可在基本模式基础上灵活调整,实施应变烘烤。这样就 降低了传统烤房烘烤中对人为因素的依赖程度,使烤烟质量变得更加 稳定可靠。下面我们按烘烤过程分段介绍烘烤方法。1、变黄阶段烟叶变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叶片塌架变软,变黄达到簧片青筋微带青。 基本工艺条件干湿球温度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lc的速度升温至38C,并保持稳定,误 差不超过1C。干湿球温度相差2C3C,误差不超过0.5C ;稳温 时间要视烟叶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为3072小时,当烟叶达到8成 黄左右时,以平均4小时升温1C速度,将温度升到

12、42C,干湿差由2C升到4C左右,并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这段稳 温时间约为812小时。坚持通风变黄阶段要持续强制通风,风机先高速运转24小时,然后低速 连续运转。缩小棚间温、湿度差,促使各棚烟叶的变黄与干燥尽可能 均匀一致。 灵活控制的因素灵活控制升温速度通常雨天烟、薄烟、过熟烟、贪青烟或处于海拔较低的烟区,升 温宜快,适当缩短38C前的低温阶段。而旱烟、厚烟、适熟烟、处 于海拔较高烟区,升温宜慢、相应延长38C前的低温阶段。灵活控制干湿差对素质不高、易于烤黑的鲜烟,应将干湿差扩大到3C5C,这 样可以预防“硬变黄”现象。对素质较高、有烤青倾向的鲜烟,应缩 小干湿差,保持在1C左

13、右,这样可以杜绝烤青现象。灵活控制变黄程度对品质优良、易于烘烤的鲜烟,可提高变黄程度达910成黄。 对素质较差、不好烘烤的鲜烟,应将变黄程度降低到78成黄,让 没有变黄的青色部分留给以后定色阶段较高温度下再变黄,这样可以 预防把烟烤黑。2、定色阶段定色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适时适速定色,提高烟叶外观等级质量 和在品质。要做到42C叶片全黄,48C叶脉全黄。在干燥程度上要 达到:50C时叶片半干,54C时叶片全干。 工艺条件转火升温烟叶在42C稳温完成变黄要求之后,开始加大烧火,缓慢升温, 转入定色阶段,这个过程的转换俗称“转火”。不适时转火会出现烤黑或烤青烟现象,所以转火时间的早或晚, 升温速度

14、的快与慢,是定色阶段关键环节。为了做到适时转火升温, 烟农常采取分时段升温方法,其操作要点是:以平均3小时升温1C的速度,用12小时将温度由42C升至46C, 湿球要稳定地保持在38C39C。再以平均2小时升温1C的速度, 用8小时左右时间将温度由46C升至50C,湿球仍保持在38C 39C。 然后,以平均每小时1C的速度升温到54C,湿球要稳定在 39C40C间。最后,在54C左右稳温1220小时,确保全炕烟叶 干片定色。连续强制通风定色阶段循环风机要持续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 排除。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 灵活控制的因素灵活控制升温速度对于变黄快的烟叶,在转

15、火后应快速升温定色。对于变黄慢的烟叶要慢速升温定色,使残留较多的青色在转火后,靠更高的温度和较慢的升温速度完成变黄和定色。灵活控制干湿差对于素质高、烘烤潜质大的鲜烟叶,要采用相对较高的湿球温度确保烟叶进行充分和完善变化,实现烤黄、烤熟、烤香。比如在38C42C时,干湿差可以达到3C; 42C50C时,湿球稳定在39C;50C54C期间,湿球稳定在40C左右。若鲜烟叶素质不高、不太好烤,则宜控制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3、干筋阶段干筋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炕烟叶全部烤干烤透,不出湿筋、湿片,无洇筋现象。 工艺条件温湿度控制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C的速度由54C左右升温至68C。其中当升 温到60C时,

16、要适度顿火稳温,等全炕低温区的烟叶完全干片定色 后再继续升温,当温度达到68C后,稳温1220小时。在稳温过程 中,当烟筋仅剩3 厘米左右未彻底干燥、但已干缩呈紫色时,即可停 止加煤,鼓风机仍需持续运转 6 小时左右才可停止工作。湿球温度的调整方法是,自干筋期升温开始,逐渐关小进排湿口, 使湿球温度迅速调整至4142C,最高不超过43C,最低不低于 41C。直至干筋结束。减小强制通风干筋阶段初期循环风机要保持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 顺利排除。当各层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直至炉火熄 灭,烤房温度低于50C后,才能关机,以防止风机电机损坏和烤房 局部过热而损害顶棚烟叶。4、特殊

17、工艺措施 低温定色在烘烤返青烟时,除早转火促残存青色在较高温度下完成变黄外 更应坚持在47C时充分延长时间,并将湿球温度保持在34C36C。 以较低的温度和较强的通风使烟叶干燥达 60以上,确保烟叶安全 定色。 湿球“前低后高”定色烘烤身份较薄、颜色较淡的烟叶时,在干球温度达50C之前,湿 球温度应保持在35C38C间,确保叶片干燥达小卷筒。在干球温 度为50C54C时,要采取较高的湿球温度,约39C41C。这样 不但可以顺利定色,还可增进烟叶品质。五 常见的烤坏烟现象1、青黄烟青黄烟是指烘烤后黄多青少,浮青、黄片青筋,青黄烟的香气质 差,刺激性和清杂气重。青黄烟产生原因:叶片采青,成熟度不够

18、。采收后烟叶没分类编 杆,成熟程度差异过大。热炉装烟,烘烤起点温度过高。烘烤中变黄不够,升温过早。转火升温过快,使定色前期烟叶干 燥过快。在50 度前烟叶未达黄片黄筋,升温后部分烟叶易青筋。2、黑糟烟烤后呈黑褐色,光泽暗淡,品质低劣的烟统称为黑糟烟。产生的 原因常有:含水较多烟叶在定色期升温过急过猛。进风排湿面积偏小 排湿不良。装烟过密,烤房升温性能跟不上。多数叶没能及时定色。 编装杆时烟叶疏密不均匀。3、挂灰烘烤后叶面上有灰黑、灰褐、灰白、黑褐、红褐色等杂色斑块的 烟叶都称挂灰烟。 过熟叶、打顶过低的烟叶和留叶数少于三片的顶 部烟叶容易挂灰。变黄期温度忽高忽低。变黄期温度过低,烟叶不失 水。定色期4546C前升温速度过快,常伴随有糟烟。4546度后 升温过快,常伴随有蒸片。定色期至60C前烤房温度降低较大且时 间长。干筋期降温易形成基部挂灰,并常伴有洇茎。以上介绍的只是烟叶烘烤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存在 着地域、气候、烤烟品种、烤房类型和工艺措施等多方面的差别,烘 烤时许多因素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这就需要农民朋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烟叶烘烤特性的了解和把握。在烟叶烘烤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工艺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