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四节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名师编辑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303367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章第四节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名师编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五章第四节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名师编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五章第四节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名师编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四节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名师编辑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第四节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名师编辑PPT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 第四节 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 学时安排:学时安排:理论2学时+实验6学时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真核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的低等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和完成生命活动的所有功能,包括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中。绝大部分营自由生活,但也有一小部分寄生于鱼体,引起鱼类疾病甚至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常见的寄生于鱼类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足虫、孢子虫、纤毛虫、吸管虫等。【病原】鳃隐鞭虫()。【症状】鳃隐鞭虫主要危害草鱼种,大量寄生时破坏鳃小片上皮细胞和产生凝血酶,使鳃组织发炎,阻碍血液正常循环。病鱼呼吸困难,体色发黑,消

2、瘦,鳃瓣鲜红,粘液增多,离群独游或靠近岸边,不摄食,严重时大批死亡。【流行情况】鳃隐鞭虫在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均有流行。发现于江浙、两广及华中一带,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鲮等淡水经济鱼类及野杂鱼,宿主广泛,无选择性,但仅危害草鱼,是草鱼夏花阶段常见多发病之一。目前由于养殖技术的改进,其危害性减轻。【防治】(1)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2)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浸洗5min,或用8mg/kg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min.(3)治疗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mg/kg浓度全池遍洒。【病原】颤动隐鞭虫()。虫体以纵二分法繁殖,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寄生时用后鞭毛插入

3、寄主的皮肤和鳃表皮组织内,常作挣扎状颤动。脱离寄主后,可短时在水中生活,水是该病的传播媒介,也可因接触病鱼而传播虫体。【症状】颤动隐鞭虫主要侵袭皮肤,危害3cm以下的幼鱼,严重感染破坏鳃和皮肤组织,影响幼鱼生长发育,因日渐消瘦致死。病鱼体色发黑,粘液增多,其它症状不明显,因此要镜检。【流行情况】同鳃隐鞭虫【防治】同鳃隐鞭虫(二)鱼波豆虫病【病原】飘游鱼波豆虫(Costia necatrix)。【症状】飘游鱼波豆虫寄生在鱼类鳃和皮肤上,大量寄生时,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灰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层。运动失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感染区充血、出血、鱼体消瘦,垂死前表现呆滞。寄生部位由于虫体

4、活动可引起坏死,并受到真菌侵袭。2龄以上鲤鱼感染时,有鳞下积水、竖鳞和皮肤充血现象。感染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脱落上皮细胞充塞鳃小片之间或在外侧形成浅层,使鳃器官丧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分泌大量粘液,病鱼呼吸困难,导致死亡。鱼波豆虫流行情况全国各水产养殖区均流行。广泛寄生于各种淡水鱼,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当过度密养、饲料不足、鱼体消瘦时,易引起苗种大批死亡。从目前发病情况看,此虫不是一种特定性温度原虫,从冬末到夏季,水温在1030C时发生流行病,不论冷水性鱼类或温水性鱼类均可受害。发病后34d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高。【防治】同鳃隐鞭虫。【病原】锥体虫(sp.)。【症状】锥体虫寄生在鱼类血中,少量

5、寄生对鱼类影响不大,严重感染时可使鱼类消瘦、虚弱、贫血,病鱼无明显症状。传播锥体虫病的水蛭有尺蠖鱼蛭等几种。【流行情况】一般淡水鱼都可感染,野杂鱼感染更普遍,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流行于68月。【防治】预防此病要从杀灭水蛭入手,可用食盐水或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用敌百虫、倍硫磷杀灭水蛭,有一定的效果。国外有人用对氨苯基胂酸钠加入饲料中投喂有一定的疗效,但此药有毒,不宜用于食用鱼。锥体虫(一)锥体虫(二)【病原】中华六前鞭毛虫(Chen)、鲴六前鞭毛虫(Chen)。【症状】六前鞭毛虫寄生在肠道内,当严重感染时,整条肠道都能发现,也可在胆囊、膀胱、肝、心脏、血液中找到,靠摄食寄主的残

6、余食物为生,其致病作用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无害或是帮凶作用。在草鱼后肠很常见。当患细菌性肠炎或寄生虫肠炎,此虫大量寄生时,加重肠道炎症,促使病情恶化。【流行情况】中华六前鞭毛虫寄生于多种鱼肠道、肝、胆囊等多种器官中,尤其是12龄草鱼最多,鲢、鳙、鲮、鲤、鲫、青鱼等淡水鱼的肠道中也有发现。鲴六前鞭毛虫的寄主主要是银鲴、细鳞斜颌鲴和黄尾密鲴。全国各水产养殖区均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见,以春、夏、秋之际最普遍。【防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清塘药物彻底清塘,消灭池中胞囊。肉足虫主要特征是具有伪足,以伪足为行动胞器,伪足形状不定,结构亦有所不同。有叶状伪足、根状伪足、丝状伪足、有轴伪足等。寄生在消化道内,

7、造成这些器官溃疡或脓肿。国内仅发现寄生在草鱼肠内的内变形虫科的一种。【病原】鲩内变形虫(),属内变形虫科、内变形虫属。内变形虫是专性寄生虫,生活史包括营养期和胞囊期,只有一个宿主,靠胞囊进行传播,鱼吞食被成熟胞囊污染的食物而感染。【症状】鲩内变形虫以滋养体的形式寄生于草鱼的直肠粘膜,或深入到下层,有时甚至可以经血液流送到肝脏或其它器官。单纯感染内变形虫,数量不多,肠管往往不表现明显的溃疡和脓肿症状,但常与六前鞭毛虫病、鲩肠袋虫病及细菌性肠炎病并发,病变始于粘膜表面,向周围发展形成脓肿。严重时肠粘膜遭到破坏,后肠形成溃疡、充血发炎、轻压腹部流出黄色粘液,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肛门不红肿。虫体聚在肛

8、门附近的直肠内,分泌溶解酶溶解组织,靠伪足的机械作用穿入肠粘膜组织。【流行情况】主要寄生于2龄以上草鱼,10cm左右的草鱼也会感染,常与细菌性肠炎一起爆发流行。北自黑龙江、南至长江和西江流域均有分布,尤以两广地区较流行。流行季节为67月。【防治】用生石灰清塘可以预防。孢子虫通常无运动胞器,均为寄生种类,生活史复杂,有无性的裂殖生殖和有性的配子生殖两种生殖方式。寄生在鱼类中的孢子虫共有四大类: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和单孢子虫,其生活史均在一个寄主体内完成,属孢子虫纲。寄生在鱼类中的孢子虫,是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寄生虫。(一)艾美虫病【病原】艾美球虫()。属艾美球虫科、艾美球虫属。

9、我国报道的已有20多种,常见种类有青鱼艾美球虫()、鲤艾美球虫()和草鱼艾美球虫()等。【生活史】艾美球虫通过卵囊直接传播,不需要中间寄主。鱼误食了成熟的卵囊而感染,在肠内孢子体从孢子内释放出来,侵入胆管或肠粘膜上皮细胞,发育成滋养体,进行裂殖生殖,产生裂殖子,释放到肠腔,重新侵入其它细胞形成“自体感染”。经几次裂殖生殖后,开始有性生殖,一部分裂殖子发育成小配母细胞,胞核经几次分裂形成具有双鞭毛的小配子;另一部分裂殖子大配母细胞,发育成具一单核大配子。一个大配子和一个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并产生一层薄膜包围合子形成卵囊,此即配子生殖过程。卵囊的胞核经过两次分裂形成4个胞核,细胞质也相应分裂成4个

10、原生质团,每个原生质团含有一个胞核,形成4个孢子母细胞,产生一薄膜,形成4个孢子。每个孢子的胞核再分裂一次,最后形成2个孢子体。未形成孢子或孢子体的原生质团,即成为卵囊残余体或孢子残余体。成熟的卵囊随粪便排出,被另一寄主吞食而感染,开始新的生活史。症状、流行情况与防治【症状】少量感染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的病鱼,鳃瓣苍白贫血,肠管粗于正常的23倍,腹部膨大,体色发黑,失去食欲,游动缓慢而死亡。在前肠肠壁上,肉眼能见许多白色小结节病灶,引起肠壁发炎、充血、溃烂、穿孔。艾美虫可侵袭蔓延到肝、肾、胆囊、膀胱、心脏和生殖腺等器官。【流行情况】全国各主要水产养殖区均有现。能感染草鱼、鲢、青鱼、鲤鱼等鱼类。

11、青鱼艾美球虫严重危害12龄青鱼,江浙一带感染率高达80%,造成严重损失。对鲢、鳙、鲮的危害不大。流行季节为47月,特别是56月,水温在2430C时最流行。【防治】1、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孢子能预防此病。2、每千克饲料用硫磺粉40g每天投喂一次,连用4d(或每50kg鱼用碘液30ml拌料投喂)。粘孢子虫为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寄生于海水、淡水鱼类几乎所有的器官中。其中不少种类可形成孢囊,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引发鱼病,造成鱼类死亡。常见的种类有碘泡虫、粘体虫、单极虫、尾孢虫、球孢虫、四极虫和两极虫等。病源及寄生鱼类和部位:鲢碘泡虫 鲢:脑部饼形碘泡虫 草鱼:肠野鲤碘泡虫 鲤:鳃 病源及寄生鱼类和部位

12、:中华粘体虫 鲤:肠脑粘体虫 鲤:脑变异粘体虫 鲤:肠、肝(水膨病)鲮单极虫 鲤、鲫鱼:鳞、鼻、肠鲫单极虫 鲫:肌肉鳅单极虫 鳅:肌肉、体表 中华尾孢虫 乌鳢:各器官徐家汇尾孢虫 鲫:鳃、肠微山尾孢虫 鳜:鳃病源及寄生鱼类和部位:黑龙江球孢虫 青、草鱼:鳃、肝、肾湖北球孢虫 家鱼、鲤:鳃鳃丝球孢虫 鲤(鳃丝不成孢囊)、金鱼:鳃多态两极虫 各种鱼:肾、胆囊、肠鲤两极虫鲤:肾、膀胱鳢两极虫 鳢:肾、胆囊 病源及寄生鱼类和部位:椭圆四极虫 草青鱼:胆囊鲢四极虫 鲢:胆囊鲑四极虫 鲑:胆囊 海水鱼 肌肉、脑在生产中碘孢虫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也是养殖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危害非常大,常见的种类有10多种。

13、【病原】鲢碘泡虫()。【症状】鲢碘泡虫病又称白鲢疯狂病、疯刀儿。病鱼极度消瘦,体色暗淡丧失光泽,尾巴上翘,在水中狂游乱窜,打圈或钻入水中又反复跳出水面似疯狂状态,失去正常活动和摄食能力,终至死亡。病鱼的嗅球和脑颅的拟淋巴液在显微镜下压片观察,可见大量成熟孢子或单核的营养体。剖开鱼腹,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物,肉味腥臭,丧失商品价值。【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流行于华东、华中、东北等地的江河、湖泊、水库。特别是较大型水体更易流行。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以冬春两季为普遍。主要危害草鱼夏花,感染率高达100%,死亡率达80%。【防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浓

14、度为0.3mg/kg。用90%晶体敌百虫拌饵料投喂,浓度为600mg/kg饵料,每天投喂一次,连喂3d。【病原】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肠道,引起草鱼夏花肠道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虫体主要寄生在前肠绒毛固有膜内,严重的前肠粗大,形成大量的胞囊,肠壁糜烂成白色,状如“观音土”。镜检可见大量的成熟孢子,组织切片,则可见肠壁粘膜下层和固有膜间寄生大量成熟孢子,使粘膜下层受到严损害,消化和吸收机能被破坏。此病往往在夏花阶段短期爆发,死亡率可高达80【流行情况】全国各养鱼区均有发现,但以两广地区最严重。流行于48月,尤以56月为甚,主要危害草鱼夏花,危害非常大。【防治】彻底清

15、塘消毒,减少病源体,以防此病发生。用90%晶体敌百虫拌料投喂,浓度为600mg/kg饵料。每天一次,连喂3d。粘体虫属在我发现的大约有60余种,有些种类能引起鱼病,它们主要寄生于鲑鳟鱼类、鲢、鳙、鲤、乌鳢等经济鱼类的鳃、肠、胆、脾脏、肾、膀胱等器官。常见的种有变异粘体虫、中华粘体虫、鲢粘体虫等。【病原】中华粘体虫()。【症状】外表症状不明显,解剖可见肠外壁上有芝麻状乳白色孢囊。【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长江流域、南方各省感染率较高。主要寄生在2龄以上的鲤鱼肠内、外壁上。【防治】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以防此病。(2)昏眩病【病原】脑粘体虫()。属粘体虫科,粘体虫属。【症状】病鱼自肛门后变为黑

16、色,与身体其它部位分界明显,俗称“黑尾病”。病鱼出现类似于疯狂病的症状,脊椎弯曲,旋转,头颅变形。当脊椎骨受到剧烈破坏时,身体的后半部弯向前方。软骨受损,骨骼变软。【防治】同上3单极虫属在我国已发现40余种,有些种类可引起鱼病。常见的种类的有鲤单极虫、鲮单极虫、鲫单极虫和宜都单极虫。【病原】鲮单极虫。【症状】虫体寄生于鲤、鲫鱼鳞囊内以及鼻腔、肠、膀胱等处。鳞片下有单极虫胞囊,呈白色或浅黄色,使鳞片竖起,最大的胞囊有乒乓球大小。病鱼体弱,体色发黑,游动缓慢,不摄食,终至死亡。病鱼无商品价值。【流行情况】长江流域颇为流行。主要在2龄以上鲤、鲫鱼中出现。流行于58月。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达到鳞片下的鳞

17、囊中生长、发育、繁殖。【防治】彻底清塘,减少病原感染机会。鲤单极虫(一)鲤单极虫(二)尾孢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尤以华南和长江流域为甚,广泛寄生于海、淡水鱼类。如海水鱼尖吻鲈、淡水鱼乌鳢、鳜鱼、胡子鲶等,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病原】常见的种类有中华尾孢虫()、徐家汇尾孢虫()、微山尾孢虫()、和刺鳅侧尾虫(Chen)。【症状】中华尾孢虫寄生于乌鳢体表及全身各器官,鳍条间出现连片淡黄色胞囊,形状不规则,鱼体瘦弱发黑,大批死亡。微山尾孢虫主要寄生于鳜鱼鳃上,为瘤状或椭圆形白色胞囊,引起鳃充血、溃烂、严重时引起死亡。徐家汇尾孢虫主要寄生于鲫鱼鳃、肠道、心脏等处,胞囊白色,形状

18、大小不一,造成鳃组织损伤。【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寄生于海、淡水多种鱼类的鳃、胆、肠、心脏、鳔、输尿管、膀胱、鳍、肠系膜、肝、肾等器官,主要危害乌鳢、鳜鱼、蟾胡子鲶的鱼苗、鱼种,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华南和长江流域四季可见,流行季节在57月。【防治】彻底清塘改善水质可预防此病。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球孢虫已知有10余种。常见的种类有黑龙江球孢虫、湖北球孢虫、鳃丝球孢虫等。【病原】黑龙江球孢虫()、鳃丝球孢虫()。属球孢虫科,球孢虫属。【症状】球孢虫寄生于鳃,在鳃组织内不形成胞囊,呈弥散状分布,充塞于鳃丝组织间,严重时影响宿主呼吸,使鱼窒息而死。黑龙江孢子虫主要寄生于草鱼、青鱼鳃丝,大量感染

19、可在肝、肾中发现;鳃丝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鲤、鳙、金鱼鳃丝或体表,在金鱼体表形成白色点状胞囊,但在鳙鱼和鲤鱼的鳃丝上不形成胞囊。【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东北、湖北、四川、浙江等地均有病例发现。主要侵袭鲤、草鱼、青鱼、鲶、泥鳅、鲴、斑鳜的鳃丝、膀胱及输尿管。【防治】彻底清塘杀灭池中孢子。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类的四极虫已记载的有20余种,它们寄生于草鱼、鲢鱼、青鱼、赤眼鳟、鳊、鳙、胡子鲶、鳢、鲶等经济鱼类的胆囊。常见的种类有椭圆四极虫、鲢四极虫。【病原】椭圆四极虫()、鲢四极虫()。【症状】四极虫寄生于鱼类胆囊内、外壁或胆汁中,胆囊肿大,胆汁由绿色变为淡黄色或黄褐色。严重感染的病鱼鱼体消瘦,体色变黑

20、,眼圈点状充血,眼球突出。鳍基部和腹部变成黄色,为“黄胆症”。肠内无食物,充满黄色粘稠物,肝成浅黄色或苍白色,个别鱼体腔积水。【流行情况】椭圆四极虫寄生于草鱼、青鱼。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尤以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34cm草鱼种常见。目前尚未有死亡报道。鲢四极虫在黑龙江流行于越冬后的鲢鱼种,并可造成大批死亡。在原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鲑养殖场,曾爆发四极虫病,在短期内造成大批死亡。【防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能杀灭池塘底部孢子。用呋喃唑酮和亚甲蓝混合剂拌饲料投喂鲑科幼鱼,浓度为5001000mg/kg饵料,能降低死亡率。【病原】多态两极虫()、鲤两极虫(M.leiberkuehni)。【症状】两极

21、虫寄主种类多,常寄生于鲮、鲤、鲫、草鱼、青鱼、鲢、鳙、鳗鲡、鲂以及其它鱼类的肾、膀胱、胆囊、输尿管、肠、肝脏及鳃等器官,且常与四极虫同时寄生于一个寄主,症状不明显。鲤两极虫主要寄生于鲤鱼的肾、膀胱等器官。目前两极虫的致病情况尚不清楚。【流行情况】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但危害不大,海水鱼亦有蓝子鱼两极虫的记录,寄生于蓝子鱼胆囊。两极虫还广泛寄生于海水养殖品种鲽、海马、海龙等20余种鱼类胆囊中,当数量多时,成团的孢子可以阻塞胆管。国外报道两极虫能引起鲑鱼的严重感染和死亡。【防治】尚待研究。【病原】鲈肤孢虫()、广东肤孢虫()和野鲤肤孢虫()。属肤孢虫属。【症状】肤孢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鳃和鳍,

22、肉眼能见形状不同的白色孢囊。全身可分布,被寄生处发炎、溃烂,鱼体发黑、消瘦,严重感染的夏花草鱼,往往引起死亡。鲈肤孢虫和广东肤孢虫分别为香肠状和带状,分别寄生于花鲈、青鱼、鲢、鳙和斑鳢的鳃,被寄生处呈椭圆形凹陷。胞囊周围的鳃组织充血、发炎、腐烂。【流行情况】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现。鱼种、成鱼均能感染发病。【防治】(1)隔离病鱼,对发病鱼池彻底消毒,杀灭孢子。(2)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浓度为0.15mg/kg,每周泼洒一次,并辅以生石灰改良水质。(3)用磺胺噻唑拌饵料投喂,浓度为100mg/kg饵料,以防伤口继发感染,并适当加注新水改善水质。单孢子虫微孢子虫目前已知有800余种,隶属于70

23、个属。寄生于我国鱼类微孢子虫主要有格留虫属和匹里虫属的种类。【病原】赫氏格留虫()、肠格留虫()。【症状】赫氏格留虫寄生于草鱼、鲢、鳙、鲤、鳊、鲫及斑鳢等鱼类的肾、肠、生殖腺、脂肪组织、鳃及皮肤;肠格留虫主要寄生于青鱼肠粘膜组织等处,肉眼能见乳白色的胞囊,大小为23mm。感染严重引起性腺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流行情况】全国各地池塘、水库、湖泊均有发现。流行于夏秋两季,以孢子形式感染健康鱼,但我国未引起严重爆发性鱼病,危害不大。国外有报道,因赫氏格留虫的寄生,引起宿主胡瓜鱼大量死亡。【防治】彻底清塘,杀灭孢子。【病原】长匹里虫()。【症状】长丝匹里虫寄生在鱼类性腺上,能形成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球形孢

24、囊,直径一般在0.5mm以下,胞囊内含有各期营养体和产孢子体、泛孢母细胞和成熟分散的孢子。发病初期病鱼卵巢表现不大透明,继而触摸有硬感,肝脏表现萎缩和贫血,但病鱼体表无症状。切片可见大量滋养体散布于卵巢内,特别侵入1、2时相的卵母细胞,由于卵母细胞被破坏,造成宿主生殖力降低或不育。在大眼鲷可见内脏及体腔中有大小不等的瘤块。国外有报道因匹里虫的寄生造成鳃小片病变;大麻哈鱼幼鱼被感染的器官和组织上能见到细胞结构变异、发炎、血管变性坏死和淤塞等病理现象。【流行情况】匹里虫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的皮肤、内脏、肌肉、性腺和鳃等组织处,在我国海淡水鱼均有记载,但危害不大,未见有流行病的报道。【防治】尚待研究。

25、【病原】巨口半眉虫()、圆形半眉虫()。【症状】半眉虫以胞囊的形式寄生于鱼鳃、皮肤。寄生数量多时,可使组织损伤。【流行情况】半眉虫对宿主无严格选择性,广泛寄生于多种经济鱼类,各种年龄的鱼均可寄生,全国均有发现。以寄生于鲢、鳙、草鱼、青鱼、鲤、鲫等鱼种较普遍。【防治】(1)彻底清塘,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2)用8mg/kg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30min;2%食盐水浸洗20min。(3)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浓度为0.7mg/kg【病原】鲤斜管虫()。【症状】鲤斜管虫寄生于鱼的鳃和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白色粘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功能。病鱼食欲减退、消

26、瘦、体色发黑。靠近池边浮于水面上或侧卧于水面上。水温等条件合适,病原体大量繁殖,23d内即造成大批死亡。鱼苗、鱼种阶段特别严重。产卵亲鱼也会因大量寄生而影响生殖,甚至死亡。镜检可确诊其病原。【流行情况】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引起大量死亡,为一种常见病。虫体生长繁殖水温为12180C,35月为流行季节。越冬鱼种也易感染此病。在珠江三角洲,是鳜鱼严重病害之一,有时甚至引起全池鱼死亡。【防治】(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体。(2)用8mg/kg浓度硫酸铜溶液或2%食盐溶液浸洗鱼种20min。(3)发病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浓度为0.

27、7mg/kg。斜管虫(一)斜管虫(二)【病原】鲩肠袋虫()。【症状】鲩肠袋虫寄生于各龄草鱼后肠,尤其距肛门610cm的直肠,中后肠也有寄生,前肠则无,以2龄以上草鱼较普遍。虫体聚居在肠粘膜间隙,不侵入粘膜组织,以宿主食物残渣为营养,对组织没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如单纯感染,即使感染率很高,对寄主危害也不大。但当宿主感染细菌性肠炎时,又大量寄生,则能促使病情加重。【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流行,一年四季可见,尤以夏、秋两季为普遍,通过胞囊专门感染草鱼,不同年龄的草鱼均可被感染。【防治】彻底清塘,杀灭胞囊,减少感染。【病原】多子小瓜虫()。【症状】鱼体表、鳍条、鳃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表面覆盖一层白色

28、粘液。寄生处组织发炎、坏死、鳞片脱落、鳍条腐烂而开裂。鳃组织因虫体寄生,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鳃呈暗红。虫体侵入眼角膜,能引起发炎变瞎。【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各种淡水鱼均可寄生,无明显的年龄差别,主要危害鱼种。多子小瓜虫适宜水温为1525,pH6.58。无中间宿主,靠胞囊及其幼虫传播。【防治】(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密养。(2)用200250mg/kg冰醋酸溶液洗浴15min,或用0.4mg/kg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h。用硝酸亚汞或醋酸亚汞全池泼洒,浓度为1mg/kg。小瓜虫(一)小瓜虫(二)【病原】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东方车轮虫()、卵形车轮虫()、微小车

29、轮虫()、球形车轮虫()。【症状】车轮虫寄生于鱼类的体表或鳃,还可在鼻腔、膀胱、输尿管出现。侵袭体表的车轮虫一般较大,寄生于鳃上的车轮虫一般较小。鱼苗、鱼种放养密度大或池小、水浅、水质不良、营养不足,或连绵阴雨天,均易引起车轮虫病的爆发。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粘液,成群沿池边狂游,不摄食,鱼体消瘦,俗称“跑马病”。病鱼体表有时出现一层白翳。【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危害海、淡水鱼类的鱼苗、鱼种。尤以乌仔和夏花阶段死亡率高。流行于47月,适宜水温2028,以直接接触而传播。【防治】(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合理施肥,掌握鱼苗、鱼种合理放养密度。(2)用8mg/kg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min,进

30、行鱼体消毒,或用2%盐水浸洗210min。(3)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0.7mg/kg。车轮虫(一)车轮虫(二)【病原】筒形杯体虫()、卵形杯体虫()、变形杯体虫()、长形杯体虫()。【症状】虫体成丛固着在鱼类皮肤、鳍和鳃上,易感染鱼苗、鱼种,摄食水中微小生物,对寄主组织产生压迫作用,妨碍宿主正常呼吸作用,使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严重时引起窒息死亡。【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一年四季可见,以夏秋最普遍,寄生于各种淡水鱼鳃和皮肤上,主要危害3cm以下的幼鱼。大量寄生能导致鱼种死亡,但大批死亡并不多见。虫体的传播主要靠游动体,在一定环境下,虫体的口围盘和附着盘均宿入而呈茄子状,体表具有比平时更多的细密纤毛,然后离开宿主,在水中游泳,遇到合适的宿主即可寄生。【防治】同车轮虫。【病原】中华毛管虫()、湖北毛管虫()。【症状】虫体寄生在鳃小片上,破坏鱼的鳃上皮细胞,妨碍宿主的呼吸,使鱼呼吸困难,浮在水面。病鱼体弱、消瘦,严重感染可引起死亡。【流行情况】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类的鳃和皮肤,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以长江流域较为流行。610月是其流行季节。传播靠纤毛幼虫直接接触。【防治】同鳃隐鞭虫。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