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滑坡勘察报告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7300044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晋城滑坡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晋城滑坡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晋城滑坡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晋城滑坡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滑坡勘察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前言晋煤集团合成油示范工程于2006年6月开工,预计于2008年底竣工。该工 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北面边坡开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北坡西部区段出现 斜坡开裂变形、沉陷等现象,对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构成潜在危害,为此需要作 进一步调查,米取相应的治理措施。1.1任务由来鉴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边坡稳定问题,我公司接受委托,对该工程的北 坡进行边坡工程勘察。外业勘察工作于2007年6月6日至28日进行,7月3日完 成内业整理工作,并7月5日提交正式勘察报告。1.2现场工作评述1.2.1对工作区及周边的地形地貌、岩层出露情况进行了踏勘,对岩层露头进行了 调查和描述,进行了产状测量,掌握了沟谷及陡坎

2、的分布、形态特征与斜坡走向 的关系。1.2.2对工作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测绘。并根据已掌握的场区情况,进行了工程地质 钻探和人工开挖探井。1.2.3对工程开挖出露的边坡面进行了调查及地质素描工作。1.3本次勘察的目的 查明工作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查明工作区岩土结构特征;包括西部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东部高边坡的 的工程地质特征; 查明滑坡区滑动带(面)及东部软弱带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查明滑坡滑动带(面)及高边坡软弱带的埋深和空间分布情况; 查明滑坡形成机理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 对滑坡及高边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价; 对滑坡的治理及高边坡可能出现的破坏的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案。1

3、.4勘察依据本次现场工作主要依据的规范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5工作布置及方法根据勘察目的,本次勘察进行了工程地质测量、测绘,共布设勘探点32个, 其中钻孔25个,探井7个;布设勘探剖面线5条。1.6工作量现场工作共计23天,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下表:现场工作量表表1.2. 3项目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测量实测km20.9测绘踏

4、勘km20.91: 500地质测绘km20.9勘探钻探m357.4探井m7取样取样及滑带土组62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2.1场地位置与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晋城市金村镇附近,西距晋长高速公路和207国道1.5 km,北 距沁陵公路1.5 km,距离晋城市区14km,交通便利,详见图1。拟建场地位于晋东南黄土丘陵区,高差很大。从整体上看,场地北高南低, 东高西低,高程介于731.0763. 9 m之间,高差32.9 m。属剥蚀构造成因的丘陵 地貌单元。本次勘察区与拟建场区以现在开挖后形成的边坡为界。勘察区的西部发育滑 坡,滑坡后缘的拉张裂隙很明显,最大处宽度有30 cm,裂隙处垂直位移最大可达 2.

5、1 m。该滑坡东西长约110 m,南北宽约50余米,总体上呈圈椅状。回1 CZ31134 EZ* EZ17图1-1交通位置图1.市(县)及(乡镇)所在地;2.公路;3.高速路 4.铁路;5.水系;6.县、市界线;7.省界线2.2场地地层结构和岩性描述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钻探揭露,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Q)和中3更新统(Q)冲积成因的湿陷性粉质粘土和粉质粘土组成,下伏二叠系的泥岩、砂 2岩和石灰岩。依据土的分类、土的成因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外业勘探记录和土工试验结果综合划分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述如下:第层:湿陷性粉质粘土 (Q ),褐黄色,稍湿、稍密、虫孔发育、该层土具 3有湿陷性

6、。压缩系数为a,=0.46 MPa i,压缩模量为E =4.3 MPa,属高压缩性土12si-2层。标贯击数平均值为7.8击。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底埋深1. 1-9. 1 米,层底标高 722. 3-757. 6 m,层厚 1. 0-9. 1 m,平均层厚 3. 95 m。该层土的表层为耕土。第层:粉质粘土 (Q ),褐红-红褐色,含云母、黑色铁车孟氧化物斑点等。3压缩系数为a =0. 14 MPa 1,压缩模量为E =13. 6 MPa,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层。 1-2sl-2内聚力为30. 4 kPa,内摩擦角为17. 7度。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13. 2击。 无摇震反应,

7、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底埋深4. 5-23. 0 m,层底标高712. 0-755. 7 m,层厚 2.5-19.4 m,平均层厚 10. 51 m。第层:粉质粘土(Q),棕红色,,该层含有云母、黑色斑点。压缩系数a =0. 1221-2MPa 1,压缩模量E =15. 1 MPa,属于中低压缩性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 sl-223. 1击。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底埋深12. 5-35. 6 m,层底标 高 703. 8-750. 3 m,层厚 1.0-15.9 m,平均层厚 7. 39 m。第层:泥岩(P),呈黄绿、灰绿等杂色,饱和,该层地层以泥岩为主,随 场地位置不

8、同,颜色有浅黄至深灰不同。层底埋深10. 6-32. 5 m,层底标高702. -750. 20 m,层厚0. 7-12. 3 m,平均层厚4. 64 m。该层在勘察深度内未被穿 透。第层:灰岩(P),灰色,裂隙一般发育,块状构造。2.3场地地下水条件本次勘察期间在勘探深度内赋存有地下水。勘察期间正处于一年中的丰水期, 降水较多,大气降水渗入在相对隔水条件较好的第层土层以上形成上层滞水, 在工作区的东部含水较丰富,形成较为稳定的地下水位线;西部局部土层中有地 下水存在,但没有形成稳定的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3勘察区工程地质特征3.1勘察区工程地质特征勘察区东西长550 m,南北宽200

9、m,西部与东部在不良地质现象上存在差异, 我们不妨把场地分成A区和B区两部分。3. 1. 1 A区(滑坡区)3.1.1.1滑坡的形成该区主要在勘察区西部,滑坡区全长约120余米。包含了勘察区的所有地层。 区内南部在进行开挖时,破坏了区内岩土体原有的应力状态,下部提供了上部应 力释放的空间,加之该区的西部有较密集的坟墓,使滑体内土质结构松散,当有 大气降水时容易入渗。该区的下部为二叠纪泥岩,为铝土质泥岩,颗粒较细,手感细腻,无层理、 无裂隙,是良好的隔水层。当上部水体入渗至该层面时,长期浸润该层上部和上 部第四纪上更新统粉质粘土的下部部分,使其软化,形成明显的软弱带,该软弱 带就是我们所说的滑动

10、带。滑动带进一步软化,使其强度降低,当降低至某一极 限时,滑动带土体发生破坏,上下土体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便在滑动带中产生 滑动面。3. 1.1. 2滑动带(面)特征根据勘察钻孔、探井揭露知,A区滑动带位于第四纪上更新统粉质粘土的下部、 二叠纪铝土质泥岩的上部,呈棕红色浅灰色。第四纪上更新统下部的粉质粘土 较为松散,在水体浸泡下变软;铝土质泥岩在水体浸泡下变软、泥化、软化,形成滑动带。滑动带厚度一般在0.301.50 m,滑动带从后部、中部、前缘厚度逐渐增大。 滑动带岩土整体含水量较高,强度低。该滑坡要素明显,前缘的滑动位移面与后缘的拉张裂隙相连,形成贯通良好 的滑动面。滑动面上部的土体下部,

11、土体颗粒定向排列明显,下部铝土质泥岩则 成整体性偏移。上下部结合处形成良好的滑动面,呈光亮镜面状,擦痕明显。滑 动面厚度一般在0.52.0 m,滑动面从后部、中部、前缘湿度(含水量)逐渐增 大。3.1.1.3滑坡区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图3.1.1.3滑坡区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图3.1.B区(高边坡区)3.1.2.1高边坡的控制因素勘察区东部为高边坡区,该段全长约200余米。该区包含了勘察区除二叠纪铝土质泥岩的所有地层。区内南部当进行开挖时,破坏了区内原有的应力状态,下部提供了上部应力释放的空间。该区的上部 为第四纪中更新统的粉土及粉质粘土(第层),其垂直裂隙及大孔隙发育,下部 为棕红色的上更新统的

12、粉质粘土层(第层)。下部棕红色的上更新统的粉质粘土层颗粒细腻,是相对较好的隔水层。大气 降水通过第层孔隙通道至第层粉质粘土的表层,对两层接触面附近土体软化, 使其强度降低,强度降低部分的土体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软弱带,该软弱带是控 制、影响该边坡区稳定的主要部分。3.1.2.2软弱带特征软弱带上部为浅红色第四纪中更新统的粉土及粉质粘土(第层),其具有垂 直裂隙及大孔隙存在,下部为棕红色的上更新统的粉质粘土层(第层),其强度 低,富含地下水,一般厚度在0.300.50m,是该区地层中强度最低的软弱面,也 是该区潜在的滑动带。该软弱带仅是边坡地层中强度最低的土体带,在开挖坡面处出现蠕动变形, 边坡后

13、缘变形很小,贯通性差。由于坡面倾向与开挖坡面一致,软弱面也与开挖坡面一致,地下水延软弱面 下部在开挖坡面上出露,但渗出流量较小。3.1.2.3 边坡区结构面赤平极射投影3.2勘察区边坡失稳原因3.2.1内部因素 勘察区地质土层的结构及性质,是形成滑动带、软弱带的主要因素,具备 隔水、可软化的土体; 勘察区构造剥蚀的各土层层面与自然坡面、开挖坡面一致; 具有一定的地下水补给; 具有相对隔水层,易形成软化带。3.2.2外部因素人工开挖边坡,引起原来坡体应力发生变化,致使原坡体土体发生蠕动、变 形,进而出现边坡失稳、发生滑坡。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是该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4边坡稳定性分析4.1边

14、坡稳定性指标的选取通过对边坡勘察中采取的滑动面土样进行残余强度试验结果分析知,残余强 度中的内摩擦角在3.5。5.5。之间,平均=4.7,而粘聚力则离散性较大; 根据晋城合成油示范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对原状土进行直剪试验强度指 标进行最小平均值统计,再进行0.35的折减,其值为2 = 5.2,结合工程经验 计算时=5。滑动带(面)土残余抗剪强度试验成果表表4.1井(孔)编号取样深度(m)天然含水量(%)( )C(kPa)T1-64.7534.22.41.9T28.0026.04.91.6T3-79.0014.95.11.1T4-13.5012.65.50.7T5-11.0025.25.02.

15、8T6-13.0026.05.30.2计算时采用5 5剖面,根据该段滑坡仍在继续发展,取该段滑坡的安全系数为0.95 (仍在缓慢变形),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推荐的 综C法,根据公式(/? n(p)+ri j n p = z=l j=is)+ti j 孔 j=i甲=cos(0 -0 )-sin(0 -0 )tan(pji i+1i i+1i+1R = N tancp +c Li i i i iF 稳定系数; s气一一 第i块段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气 一一 作用与第i块段的抗滑力,kN/m ;N 第i块段滑动面的法向分力,kN/m ;七第i块段土的内摩擦角, ;C

16、第i块段土的粘聚力,kPa; iL 第i块段滑动面长度,m;it 作用于第i块段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 i七一一第i块段的剩余下滑动力传递至i+1块段时的传递系数(j二i)。经计算,得C=0. 50 t/m24.2稳定性分析根据4.1计算结果,采用0=5, C=0. 50 t/m2,分别对各计算剖面进行安全系数验算时各剖面采用计算参数分别为:i-r剖面计算表表4.2-1项目w (t)ia ()L (m)iN (t)i0ino)i48.46629.322. 750. 5000. 500169.759510. 1169. 101.0011.002251.81615. 1250.430. 9

17、991.001417. 20523.5415.611.0021.002136. 06(41.8)820.8(4. 5)134.7422剖面计算表表4.2-2项目w (t)ia ()iL (m)iN (t)i0ino)i27. 35387. 721.650. 8200. 820353. 76726. 1351. 121.0000. 980286. 51720.2284. 3770. 9970. 999517.40521.6515.431.0021.002139. 62(16.81)1016. 5(4. 1)177. 5033剖面计算表表4.2-3项目W (t)ia ()iL (m)iN (t)i

18、0ino)i27. 16599. 513.990. 6200. 490278.511120.4273. 461.0000. 790261.511420.5253. 740. 7900. 790135.67(28. 5)-2012.8(3.2)127. 494-4f剖面计算表表4.2-4项目w (t)ia ()iL (m)iN (t)i0ino)i50. 766610. 720. 640.4330. 255170.53710. 1169. 250. 9530. 56181.48 (0)78. 3(0)80. 8755剖面计算表表4.2-5项目W(t)ia ()iL (m)iN (t)i0iH0i

19、7. 12756.27. 070. 2940. 29231.9373.631.690. 9920. 99252. 5039. 152.431.0001.00045.59(1.94)135. 1(2.0)44. 42注:括号内数字为计算下滑推力时采用的计算数字。安全系数验算结果表表4. 2-6剖面线i-r2 2,2 2,445 5,安全系数K0. 8970. 9500. 9740. 9530. 950从计算结果看,当=5。,C=0. 50 t/m2时,各计算面安全系数在0.8970.530 之间,基本符合人工开挖边坡安全现状,故该取值基本合理。4.3滑坡推力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

20、0072002)中,下滑推力计算时安全 系数取K=1.051.25。本次勘察区的边坡属于高边坡,对下部厂房及设备会造成 较大破坏,为一级建筑边坡,因此安全系数取较大值1.25o根据规范中的公式F = F ip +Y G - G tan(p -c 1 n nlt nt nnn n nW二cos (B -B ) -sin (B -B ) tan(p nl nnl nn式中 F、F第n块、第n-1块滑体的剩余下滑力;n nlW传递系数;Y七滑坡推力安全系数;G、G 第n块滑体自重沿滑动面、垂直滑动面的分力; nt nn(P 第n块滑体沿滑动面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nC第n块滑体沿滑动面土的粘聚力标准

21、值; n1第n块滑体沿滑动面的长度。 n上式中(p =5 C =0. 5,对 1 1,、2 2,、3 3,、44,、5 5,剖面进行 nn计算,推力分别计算至开挖边坡上部坎肩后2. 0 m,其下滑推力为:各剖面线滑坡推力计算结果表表4. 3剖面线i-r2 2,3 3,445 5,剩余下滑力(t/m)43.6152. 7565.4723.671. 78综合分析,勘察区西部A区(滑坡区)推力宜采用23. 6 t/m,勘察区东部B 区推力应采用53. 9 t/mo5工程治理5.1工程治理原则贯彻早期发现,预防为主,对症下药,综合治理,主次分明;及时治早治小, 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因地制宜,安全经济,

22、正确施工。5.2工程治理方案 5. 2.1抗滑桩抗滑桩采用钢筋混凝土桩,A、B两区均可采用,桩身截面可采用lmX2 m, 桩长可根据滑动面埋藏深度确定。抗滑桩设在人工边坡坡肩后2 m处。在采用抗滑桩的同时,在B区人工边坡面上设立排水孔,使可能出现的滑体 内地下水及时排除,并在坡体表面设立明排水沟,以便提高土体的强度。方案点评优点:可抗较大的下滑力; 避免大填大挖,有利于现滑坡、边坡的稳定。缺点: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排水孔施工技术要求较高。5. 2. 2综合治理勘察区滑坡的形成及边坡失稳,主要是人工边坡内赋存的地下水体未能迅速 的排出,是土体软化、强度降低,直至失稳的主要因素。在土体内布设抽水

23、井,间距约45 m,呈网格桩布置。当地下水富集时进行 自动抽水排泄;同时在人工边坡坡肩后2 m处设抗滑桩。抗滑桩采用钢筋混凝土 桩,桩身截面可采用ImXl m,桩长可根据滑动面埋藏深度确定,并在坡体表面设 立明排水沟。方案点评优点:工程量较低、节省费用;缺点:排水井要定期检查,且需长期维护抽水设备;6结论及建议6.1结论勘察区西部A区为滑坡区,滑坡尚不稳定,仍处于滑动阶段;东部区人 工高边坡区,不稳定,尚处于蠕动变形阶段;各计算剖面剩余滑坡推力详见各剖面线滑坡推力计算结果表;6.2建议 该人工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及时进行处理; 建议采用5. 2. 1中抗滑桩方案,一次根治,不留后患; 处理

24、设计时滑坡下滑推力在A区采用23. 6 t/m,在B区采用53. 9 t/m; 建议做好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刖B1. 1任务由来1.2现场工作评述1.3本次勘察的目的1.4勘察依据1. 5工作布置及方法1.6X作量2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2. 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2. 2场地地层结构和岩性描述2. 3场地地下水条件3勘察区工程地质特征3. 1勘察区工程地质特征3. 2勘察区边坡失稳定原因4边坡稳定性分析4. 1边坡稳定指标的选取4. 2稳定性分析4. 3滑坡推力计算5工程治理5. 1工程治理原则5. 2工程治理方案6结论及建议6. 1结论6.2建议附件勘探点一览表1张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3张晋煤合成油边坡工程勘探点平面图1张工程地质剖面图8张钻孔柱状图3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