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297607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纺织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内容摘要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在近十余年取 得较快增长之后,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主要问题包括人民币升值、 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上升、纺织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 术水平低。浙江纺织企业欲走出困境,必须从多个角度着力,如提高 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团 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减 少对现有出口市场的过度依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适当指导和协调; 利用国际规则应对各种纺织品贸易壁垒。关键词:纺织业,困境,发展,浙江ABSTRACTZhe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text

2、ile and apparel production and export base.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after the rapid growing, Zhejiang textile industry faces variou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recent years. Zhejiang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is facing major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including revaluation of the RMB, financial c

3、risis, rising prices of raw materials, small-scale textile enterprises, the management of low level, low level of technology. For textile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out of the woods, we must focus from various angles, such as to upgrade their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R & D capabilities, improve

4、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to promote large-scale enterpri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strategy,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diversified export market and to reduce the existing heavy reliance on export markets; the Government and trade associations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coordinatio

5、n; use international rules to deal with all kinds of textile trade barriers.KEYWORDS : textile industry , dilemma , development, Zhejiang Province正文目录第一章 引言1第一节 选题意义1第二节 研究现状 1第二章 浙江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第一节 浙江省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第二节 浙江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第三章 浙江省纺织业纾困发展的若干建议 9第一节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9第二节 推进企业整合,提高规模效应和抗风

6、险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 发挥政府指导与协调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各类纺织贸易壁垒 13第四章 总结 15参考文献 16lwxi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选题意义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 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 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我国纺织品 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纺织品服装业在全省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经过改革开放 20多年的跨

7、越式发展,不仅是浙江省支 柱产业,也是全国纺织生产大省、出口大省。浙江省是近几年我国纺织服装产业 发展最快,经济效益、出口额增长最快的地区,连续两年利润占到全国的 1/3。 但近年来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面临各方挑战。长久积累的管理水平低下、技术能 力不强、缺乏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等,已经显现出来。此外,国际金融环境发生重 大变化,金融危机导致海外市场需要下降,人民币引起纺织业成本上升,加上出 口退税制度调整,使浙江纺织业雪上加霜,困难加重。如何在当今特殊的环境下,保持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使这个重 要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是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 本文结合浙江省纺织工业

8、具体情况,分析浙江省纺织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纺织企业的摆脱当前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第二节 研究现状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加速农村剩 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起重大作用, 因此,纺织产业发展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极大关注。众多学者对浙江纺织业的发展及当前遇到的问题做了透彻的分析,并对这些 问题提出了许多有力的可行的解决措施。多数研究表明,浙江纺织工业发展中存 在几大主要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粗放 型增长方式依然存在,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应对国际贸

9、易摩擦的能力 不足。近年来,浙江纺织业发展又面临着不少问题,如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 国内绿色生产环境法规和法律制度完善等,更加重了纺织业困难程度。研究者提lW7UCTlJO.com出多种应对措施,如从改善企业管理着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 加强品牌战略;国家和行业协会增强协调功能等等。不少论者通过建立各种经济 模型,利用各种经济理论从理论上解决浙江纺织企业的困境。部分通过实践调查, 市场调研等等方法来探讨浙江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道路。不论从何种途径入手,浙江纺织产业必将在未来时间内经历各种阵痛,能否 凤凰涅槃,需要拭目以待。lwxL第二章 浙江纺织工业概况第一节 浙江省纺织工

10、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己经有悠久的历史,而源头则可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 代。1973 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大量的纺织工具。 1977年,第二期发掘时有出土了刻有蚕纹的雕器,这些文物表明浙江在距今 6700 多年前就有了原始工具进行的手工劳动,而到了汉代,浙江一带己能生产大批的 丝织品。北宋中期,由于北方受战争干扰破坏,致使丝绸中心由北向南迁移,为 浙江丝绸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北宋后期,浙江己成为全国重点丝绸产地, 到了明代,杭嘉湖一带己经出现了拥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和专门靠出卖劳动力的手 工业工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末尽管受到国外侵华势力的破坏,但在

11、新中 国成立后重新得到恢复。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纺织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 19782008 年,浙江省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在全国的比重由 4.2%上升到 22%,在 全国的排位由第 8 位上升到第 2 位。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1505 家, 职工总数193.8 万人,销售收入 7258 亿元,出口交货值 2220 亿元,分别占全省 同口径工业的 21.8%、25%、19%、22.5%;主要纺织产品产量中纱、化学纤维、 印染布、丝绸、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均居全国前列,其中代表现 代纺织原料的化学纤维产量占全国 40.8%,居首位。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行业中获

12、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也居全国 首位。纺织行业也是浙江出口贸易的主力。 2008 年,浙江、广东和江苏占据全国 纺织服装出口的前3位,出口额合计占57%。其中,浙江出口422.4 亿美元,增 长 18.7% ,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 22.8% 。数据表明,浙江成为我国纺织服装 最大的出口基地。目前,棉纺、丝绸和针织是构成浙江纺织的三大支柱产业。宁波、绍兴和 温州则是浙江纺织业重要生产基地。宁波作为中国著名的服装之乡。中国的第一 个本帮裁缝流派和第一个西装流派都是宁波人创造的。目前,全市共有服装工业 企业1600余家,占全国服装企业总数的4.13%;服装生产能力达13.1亿

13、件,占 浙江省纺织产业概况及今后发展重点DB/OL.2009-4-30 2008 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出口政策调整效果初步显现DB/OL. 2009-5-2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2%左右。其中,西装生产能力460万套;衬衫生产能力6200 万件,女装、时装生产能力 800 万套,针织服装 10 亿件。全市服装企业完成工 业总产值2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出口 创汇分别为120亿元、57.55亿元、6.8亿美元,成为宁波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之一。而绍兴作为浙江纺织的代表,自古就有旧出华舍万长绸”的美誉。绍兴 市纺织工业目前不仅是绍兴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我

14、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生产地之 一。近年来,绍兴纺织丝绸工业总产值、利税均占全市工业经济45%以上。该市 现有织机6万余台,其中2万多台无梭织机,占全国总量的1 /4 ;年织造产量达 27.6 亿米,占全国织物总量的 1/5,占全国化纤织物的 1/3;印染能力达 38.5 亿米/年,占全国的 1/4左右,绍兴市是我国最大的化纤织物及纺织制品的基地。 温州服装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国设立各种连锁专卖店己达万余家。市 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使温州服装的产销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年产值256亿元, 出口创汇 329 亿美元;服装产量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 1/10;年产值约占全市工 业总产值的1/8;其中年产

15、5万套以上西服企业有200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 元以上服装企业有800余家;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目前,温州服装业 呈现出行业规模大,生产设备好,产品档次高,经营方式佳,发展势头强等五大 优势,己成为温州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长远来看,浙江把环杭州湾纺织产业带 打造成国际性的纺织产业区域品牌并进一步增强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 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强,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配套 功能完善,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技术先进、研发创新能力强、涵 盖面广、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国际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 和国际贸易中心,使浙江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品牌

16、集聚地。第二节 浙江纺织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自 2007 年以来,中国纺织业面临困境。从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以及内销三 项指标观察纺织工业,纺织工业目前情景不乐观。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今 年2009年14月,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8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仅增长 1.61;去年全年约为 2600亿元,同比增长8.75,远低于近10年年均20 左右的高增幅。 14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477亿美元,同比减少10.16, 虽然降幅要低于全国出口整体降幅,个别种类商品情况稍好,但出口仍较低迷。 内销零售市场销售增幅已由去年底的两成多逐月下滑至今年初的 15左右, 1 4月更是下滑至8%左右,已低于社

17、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浙江纺织产业与全国情况相似。在纺织重要基地绍兴,纺织业全县亏损, 卩嘉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吴宇中国纺织工业仍在低谷徘徊DB/OL.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由于煤、电、油、运等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工业企业原材 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8%左右,涨幅创下两年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仅上 涨 2%左右,两者涨差由上年同期的1.6个百分点扩大到 6.4个百分点。据中国 柯桥纺织指数显示,2008年3月出口景气指数为1006.00点,比上期下降22.82%, 下降趋势明显。而在温州,制鞋业也迎来了冬天, 2008 年春节后,已

18、经关闭 70 多家企业。2001 年繁荣鼎盛时期温州拥有 5000 多家鞋企,而今,其中的一半已 经消失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纺织业遭遇寒流?一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以下: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棉花短缺、化纤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印 染用水量过大、能源供应不平等、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及服装业发展过快,投资迅 速扩张,产能和规模过剩等挑战。这些挑战可分为三个类别,一是关于于企业环 境的,如劳动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比值升。二是关于 产品因素的,如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三是关于企业因素的,如企业规 模小,分散度高;管理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等。限于篇幅幅,本文主要

19、选择下列因素进行考查。一、人民币持续升值,金融危机影响渐深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走势。 2006 年 5 月 15 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汇价首次突破“8.0”关口。目前人民币 兑美元汇率维持在“6.836”左右。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 服装等行业利润分别下降 3.19%、 2.27%和 6.18%。而纺织品出口最大利润不过 6%7%,多数企业只有3%5%,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3.7%,仅为全国工业利 润率的 65%左右。浙江省纺织业的出口依存度在 30%以上,人民币升值必将使企 业本来就不大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浙江最大

20、的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美国家,人 民币兑换美元的速度一直在加快,企业的出口利润因为汇兑的原因被摊薄了。人 民币的升值将进一步减弱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影响企业的出口及效益,给纺 织品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纺织品出口处于全国前列的浙江无疑会首当其冲地 面对这一挑战。2007 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直接引发了美国经济放缓,进一步诱发了美元 的贬值效应,大幅提高了美国的通胀比例,使美国从国外进口的几乎所有产品都 出现了价格上涨,影响到美国每个家庭的消费支出,如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按照 理论计算,假如美国经济增长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应进口就会降低1. 65个百 分点。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向全球蔓

21、延,世界经济衰退的可能很大, 将直接影响到像纺织品的消费量,进而影响到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美日欧等 消费市场正受金融危机影响而走向低迷,浙江外向型纺织产业正在经受外部需求 减弱的严峻考验。lwxi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的影响2006 年 9 月,国家将部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 13%下调至 11%,出口退税 率的再次下调使不少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困境。这些企业不 得不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策略,由出口向内销转变。据统计,2%的出口退税率下 调将为整个服装业带来 100 亿元的利润损失,大量的出口企业不得不将出口退税 率下调的负担转嫁到商品价格之中,提高纺织品价格。贸易转移现象将更

22、加明显。 一方面,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我国部分低附加值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量将相应 减少,企业间竞相压价出口的局面会有一定好转,但另一方面,由于越南、印度、 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纺织服装业发展迅猛,出口退税率下调后,我国纺织服装产 品的价格优势被削弱,部分订单将转移至这些国家。而进口商为了自身贸易稳定 发展,一般不愿轻易调换供货商,因此订单的转移便具有长期性,我国纺织服装 产品可能失去部分国际市场。出口方式将向加工贸易转移,贴牌生产可能增多, 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将被削弱。为降低出口退税率下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后 从事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纺织服装企业将逐渐增多,但与此同时,以贴牌生产居 多的加工贸易

23、生产方式会阻碍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开拓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削 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09 年 4 月 1 日近期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将纺织品出口退税提高到 16%。 出口退税率上调只是缓解了出口企业部分资金压力,但并未扭转中国纺织服装行 业经营困难的局面。目前一些纺织企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产业层次不高,导致 原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差扩大,直接的结果是企业利润减少,加上融资紧 张,从而导致企业的应对能力减弱,影响到企业的调节能力和持续发展。因此国 家上调出口退税率,但其最终影响如何,目前仍无法估量。三、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料成本的大幅上升,成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棉花是纺织

24、品的主要原料,棉花价格的变化牵动着纺织企业的神经。正所谓“七棉八纱”, 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其在棉纺企业的成本结构中占比高达 65%-70%, 在 2009 年前三个月,国内 328 棉现货价格分别同比上涨 5.67% 、5.87% 和 6.99% , 目前价格已接近14000 元/吨。在过去,浙江的棉花大多依靠美国等国的进口, 但从今年前三个月来看,美棉价格快速上涨,三月价格达到 89.75 美分/磅,同 比增长 49.78%,远远高于国内棉价。为此,纺织企业面临着进口棉价格优势的 丧失和国内棉花供给过紧的矛盾。与纺织原材料价格走高的趋势共存的是纺织品 的价格一直疲软,据国家统计局公

25、布数字显示,1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 上涨7.1%,创1997 年以来月度新高。服装价格下降1.9%。2 月份,居民消费价 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4,其中,服装价格下降 1.6%;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3%,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2%,其中, 服装价格下降 1.3%。在上游成本压力不断提高而对下游议价能力严重缺乏的情 况下,纺织企业今年的生存难度很大。四、纺织品生产企业产能过剩,创新不足,产品附加值低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浙江纺织品服装业发展过快,投资迅速扩张, 导致生产能力和规模过剩。 2000 年以来,浙江省纺织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

26、势, 尤其是 2003 年前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 100%以上。 2005 年国家发改委就已将 纺织业列入存在潜在产能过剩的产业。浙江纺织业众多民营企业均选择进入壁垒 较低的制造环节,产品同质性严重。近年来,浙江纺织机械装备水平提高明显, 但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特征也明显,依然有过多的中小纺织企业集中于产业价值 链低端,产品差别化率不高。经过多年高速增长,浙江纺织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问 题逐步显现。例如萧山化纤产能就已经与美国总产量相当, 2006 年美国从我国 进口服装产品的平均单价仅为2.85美元,比全球服装进口均价约低10%。浙江 省纺织品出口也是如此,以嘉兴平糊服装为例,生产一件服装的加工费仅

27、在1 2 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纺织品企业的低附加值使得企业的利润 空间狭小。虽然浙江服装的品牌效应在国内已经形成,但就国际市场而言,自主 设计、人体测量、打版等技术还不成熟,模仿和跟进现象比较普遍,原创品牌效 应不明显,服装面料 50%60%需进口,自产布料的织物风格、手感、疵点、色 差、色牢度等工艺技术问题始终没有过关,染后整理技术水平落后于意大利、日 本和韩国。创新不足是浙江服装产品落后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原因。五、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不强从产业结构上看,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产品基 本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在科技和资本投入要求高的新型

28、纤维、面料、 中高档纺织品、生态纺织品、纺织机械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发达国家产 业、装饰用纺织品在纺织品产品中的比重已达60%以上,而浙江省仅为30%左右。 长期以来,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以量取胜,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来料、来样、 来片等是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大量的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技术装备 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整体竞争力不强,例如织机无梭比率国际上已达80% 以上,浙江省仅为 38.5%,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产品已超过 40%,浙江省仅为 20%。六、各类国际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进口的主要障碍配额制取消之后,贸易壁垒尤其是非关税措施成为了发达国家限制纺织品d浙江纺织企业出

29、口状况分析DB/OL. http:/lw.china-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进口的主要措施。非关税措施主要有3种。一是特殊保障措施。2004年美国就 分别利用特别产品保障措施和纺织品保障措施,对我国针织布、胸衣、袍服三类 纺织品重新设限。二是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2006 年 5 月印度初裁我国的绸缎 产品存在倾销,美国纺织品公司于2006年6月向美国商务部提出对中国出口聚 酯短纤征收反倾销税的申请,要求平均向我国征收101.52%的反倾销税,同年欧 盟曾酝酿对我国出口到欧盟的 8 类纺织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三是新贸易壁 垒,主要包括绿色环保壁垒和技术壁垒。浙江省出口的纺织品技术含量较低,生

30、 态标准不高,易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的限制。此外,资源要素环境制约日益明显。浙江土地资源稀少、一次能源短缺,纺 织企业面临着比中西部纺织企业更加严峻的资源要素制约。随着浙江工业经济规 模不断扩大,企业用地用能问题日益突出,纺织业承受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此外,随着浙江生态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加大了对污染 企业整治力度,其中纺织印染企业成为整治重点之一,纺织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以 及治理成本较以往显著增加,不少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少妙0徒3lIwxiegiw.wn第三章 浙江省纺织业纾困发展的应对措施浙江纺织业目前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但也不应悲观。纺织业仍然

31、有较为光 明的前景。目前,中国人均年纤维消费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1 公斤左右,约 6.5 公斤。据研究资料表明,当人均 GDP 达到 1000美元,纺织纤维需求增长就会加 快,现在的中国人均 GDP 已超过 1000 美元,纤维消费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期。 中国国内纺织纤维市场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国内纺织品消费市场呈现 高档品牌和中低档消费并存,并都有较快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批高收入消费群体对纺织品服装消费要求更高,注重品牌 和文化,追求时尚、舒适和健康,突出个性的消费趋势。在传统服装发展基础上, 职业服、休闲服、晚礼服及个性化消费不断发展,呈现快速

32、增长的趋势。庞大的 人口基数,多样化的需求,给纺织企业进一步细分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可 能。人力资源充足,劳动者素质较高是浙江纺织业进一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当前国际纺织品的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但是纺织企业依靠大量人工投入的传统生 产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突破。由于纺织工业大多数分支行业仍属于典型的劳 动密集型行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力成本及劳动者素质依然是影 响纺织工业特别是服装行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得到 快速发展,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即使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 均工资成本相对仍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美国Werner国际咨询研究所提供的20

33、00 年国际纺织工业每小时美元工资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工业每小时工资为 0.69 美 元,排名世界第48位。分别相当于日本的1/37,美国的1/20,韩国的1/8,但比 印度、巴基斯坦高20%左右。而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却远高于南亚、中亚国家。这 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维系中国纺织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尽管浙江纺织业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也不应面对危机,无所作为。为 促使纺织产业早日脱离困境,本文提出几下建议。第一节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纺织企业竞争力人民币汇率调整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企业产生倒逼效应。适者生 存,不适者被淘汰。浙江纺织业在当前要提高纺织企业的利润水平,需要进一步 降低

34、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价格,以获得利 润。浙江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必须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 知识密集型转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缺乏研发投入,先进国家的纺织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左右,而我国纺织企业包括浙江省的纺织服装企业一般在 0.2%-0.5%,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同时与科研院所、大学等研究机 构结合意识不强,造成企业既缺乏内部技术来源又缺乏外部技术来源。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研究和开发的投入,不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 术进行更新改造,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开 发“高品位、高附加值、高

35、科技含量、低污染、低消耗”的三高二低产品,以此 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企业在欧美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种产品 的国际认证、环保认证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环保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档次。纺织 品企业同时应注重打造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以质量创造品牌,以品牌保证质量, 推行 ISO9000、ISO14000、SA8000 等认证,不断提高纺织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竞争力,要加大技术改造,普遍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信 息技术、数码编造等高科技与传统纺织业实现嫁接。国际上棉纺织行业精梳联合 机、自动络筒机等先进工艺设备的占有率已分别达到 50%和 90%,浙江

36、仅占20% 和33%;织机无梭比率国际上已达到 80%以上,浙江省仅 38.5%;高附加值的差 别化纤维产品国际上已超过 40%,浙江仅为 20%;发达国家化纤行业的涤纶直接 纺技术已普遍采用,浙江直接纺比重只达60%。为更好地加快技术改造,提升技 术创新能力,浙江纺织企业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对国外先进 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在现有技术上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或技术秘 密;二是建立技术改造和创新的激励机制,使技术改造和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 力之源;三是注重对技术开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待遇,为他 们创造适宜的工作条件,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提升企业的竞争,

37、归根结底是要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在现代纺织品市 场国际化的环境下,纺织行业的分工专业化和技术趋同现象日益加剧,纺织企业 间竞争的实质往往就是通过新产品开发去赢得一定市场的主导或支配地位,产品 差异化成为纺织企业间竞争的焦点。而纺织企业为了在产品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就 必须以纺织产品的高技术含量或是领先的设计理念为依托,使得其他纺织企业对 其产品难以进行技术模拟形成相对的市场垄断从而衍生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 美国研究与管理杂志统计,大多数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30%一40%来自于5 年前还不属于本企业产品范围的那些产品。从国内的纺织行业来看,通过生产具 有绝对垄断技术的纺织产品来占领市场的情况比较

38、少,只有依靠不断向市场投入 更多的新产品来扩大市场份额,才有利于纺织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第二节 推进企业整合,实施总部经济规划Iwki七浙江纺织服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规避风险能力弱,这将 是影响浙江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并不是 大型纺织企业优先发展的结果,却是以小厂的遍地开花为特征的。导致浙江省纺 织工业形成小、多、散、乱的布局,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大量的过渡竞争,使有限 的资源得不到优化利用,企业和产品水平也无法得到整体的提高。浙江纺织服装 业要真正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一步解决企业结构不合理的问 题,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通过兼并、

39、重组等方式,尽快形成更为合理的经济规 模,使大企业有更好的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有能力规避国内外环境中出现 的风险,进而形成若干个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大型跨 国公司。针对浙江省纺织行业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可通过制定政策, 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重组、兼并或联盟,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间的协作, 充分运用浙江省资金、人才、文化的优势,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导向功能,提 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其他小型纺织服装企业走“精、专、特”的道路,形成自己 的竞争优势,另外,要与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其生产的社会化水平。推进纺织整合与总部经济战略结合起来。总部经济战略是指强化

40、杭州、绍 兴、宁波、温州、嘉兴等地本地优势企业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并着力吸引外 部纺织企业大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打造浙江纺织业总部经济 聚集区。(1)打造总部经济新优势。当前浙江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多是生 产制造环节,这种转移不但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开拓了新市场,同时也为充分 发挥杭州、绍兴、宁波、温州、嘉兴等地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和成熟的市场需求 优势,聚集纺织企业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和大区域性总部腾出了空间。同时 随着一批纺织企业进一步加强研发设计,并成立进出口公司加大对营销环节控 制,总部经济发展的聚集力迅速增强。打造总部经济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 和梯度转移密切

41、配合,既要合理安排转移速度,防止出现产业空洞化,又要使外 部生产制造与本地总部密切联系,整个系统顺畅运转;其次要依托各地纺织业特 色集群,打造宽领域、多层次、特色化的浙江纺织业总部经济。(2)培育国内领 先的纺织业总部经济区。当前纺织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 化,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加大研发设计、展示、营销等环节的对外投资力度。 上海、江阴等地纷纷提出要吸引国际纺织企业区域性总部、职能型总部落户,积 极发展纺织业总部经济、总部基地。浙江纺织业出口导向特征显著,行业多项经 济指标名列全国首位,应主动迎合国际纺织业转移领域扩大调整趋势,抢先借力 跨国公司发展总部经济,力争打造国内领

42、先的纺织业总部经济区。相娟殷庆坎浙江纺织业该如何转型升级DB/OL.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lwxL第三节 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力浙江虽然有不少国内著名的服装品牌,如宁波的雅戈尔、 罗蒙,还有义乌 的浪莎等。但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 30%,长期以来在出口中却 是以OEM生产为主,主要为国外的一些进口商和零售商贴牌生产。在经营模式 上是一种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一件产品的利润 40 %归零售商,40 %归 品牌所有者, 10 %归贸易商,最后 10 %归生产商。由于绝大多数的纺织品与服 装企业是以贴牌生产为主,产品的利润率是非常低的。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品牌在提升产

43、品附加值、拓展市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是产业价值链的终端和核心。纺织品服装的品牌不仅是技术和营销优势的集中体 现,而且还是文化、时尚潮流以及消费模式等多种元素长期积淀的结果。企业品 牌知名度越高,其产品附加值越高,更容易被国外消费者所接受。要改变浙江纺 织产业长期为国际知名品牌贴牌生产的局面,就必须培育自主品牌。品牌建设是纺织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快构建区域、企业双层品牌体系是 浙江纺织业突破发展困境,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战 略选择。(1)强化品牌培育和运营,推动贴牌向创牌迈进。纺织业创牌建 设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首先,保障纺织业品牌数量稳定增长,品牌建设稳步推 进;其

44、次,鼓励优势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争取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再造 产业发展新优势;再次,支持一批生产型企业向品牌运营商转型,着重于品牌的 运营、策划、代理等活动,加快纺织品牌市场发展壮大。(2)依托集聚发展特色, 积极发展纺织业区域品牌。区域品牌有强烈的正外部性,全局性意义明显。区域 品牌现已成为浙江纺织业品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多个中国纺织产业基 地、中国服装名城等多个区域品牌,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在区域品牌建设中,要 结合当地纺织业特色以及自然人文因素,强化区域品牌集聚力;政府、行业协会 要发挥其指导和服务作用,建立区域品牌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 区域品牌创建中的引领作用,积

45、极引导中小型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争取构建区域 品牌建设利益共同体,形成合力。总之,通过努力实现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突破,通过采取树立品牌意识、维护 品牌的形象等手段推进服装产业由加工型向品牌出口型转变,努力实现向创国际 知名品牌的突破,提高服装产品出口附加值,并且通过围绕品牌建设提高其国际 营销能力,逐渐改变浙江纺织服装“大路货”的市场形象,开发属于浙江自己的 品牌产品,以此打入国际中咼档市场。在进军国际市场同时,也要着力提高品牌产品在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的占有凌海生:影响浙江纺织服装业出口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2008:(10).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lW7UCTlJO.com率,依靠内需做大国内市

46、场,实现企业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外贸遭遇瓶颈之际, 借助国际高端品牌,撬动国内内需市场。通过品牌提升,提高纺织产业自主品牌 产品出口的比重,增强浙江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大对各种损害区域 品牌形象行为的监督与处理力度,为浙江纺织产业区域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 度保障。节 优化政府指导与协调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产业之一,每年都占据外贸进出口 份额的五分之一左右,尽管在近年来比例有下降趋势,但仍然是我国具有重要比 较优势的产业。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政府干预、产业政策诱导有机结合的方式,为 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规范国内行业竞争,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的状况出现。各纺织服装

47、行业重点发展省市也应在政策上不断完善,制定能够积 极促进纺织服装企业扩大规模,扩大出口的政策。此外,目前数以万计的纺织品 服装出口企业,出口秩序比较混乱,出口恶性低价竞争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我 国政府应积极采取来加强对出口秩序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自 律功能,加强行业内沟通、协调工作,将提供的服务转向诸如商品质量、商标、 各种形式的代理出口、渠道分配等非价格因素上来;使出口企业达成协议,由行 业协会监督执行。除了行业协会自律和政府干预以外,还应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引 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纺织业的生产与出口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第五节 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各类纺织贸易壁垒一、积

48、极利用WTO等贸易规则,应对各种纺织品壁垒2006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就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聚酯短纤涉 嫌反倾销进行立案调查,此案涉及金额达 3000 万美元,其中浙江慈溪涉案金额 达2000多万美元,涉案的100多家企业只有30多家企业应诉。2006年12月,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裁定浙江省两家抽样调查企业“江南化纤”和“大发化 纤”将分别征收15.35%和4.39%的反倾销税,其余应诉企业的税率为9.25%,而 未应诉的企业则征收 101.52%的反倾销税。可见,应诉与否的结果是相差巨大的。 实质上,这种应诉与否的自由状态是不利于浙江省乃至全国纺织品的出口。在目 前纺织品出口

49、比较混乱和无序的情况下,急需建立一个权威的行业协会,做好纺 织品出口贸易的监测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贸易磨檫预警和解决机制,合理 保护纺织产业的安全,加强对重点出口纺织品的监测,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 提示,提醒企业快速反应,规避风险,集体应诉,最大限度地保护会员的权益。 当然,协会的功能远不止此,其本身可设立章程,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奖惩制度,对纺织企业起到自律和约束的作用。二、转移投资,规避各类贸易壁垒。为绕开欧美等国的贸易壁垒,提升产业的利润空间,要积极向发展中国家 进行产业转移。海外建立纺织企业被认为是规避欧美设限的最佳途径。从整个转 移趋势来看,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南半球的发展中国

50、家以及部分中亚国家, 已成为目前浙江纺织企业设厂的首选重点地区。业界人士分析,这些国家在棉花、 毛绒等原材料的资源上相对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而在地理区位上又存在着一 定的优势,成为吸引浙江纺企投身建厂的重要原因。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浙商前往 越南考察,越南已成为浙江纺企比较中意的海外根据地。越南入世后,越南政府 为鼓励中国企业到越南投资,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浙江纺企往越南进行产业 转移的脚步随之不断加快。今年越南国际货运一反往年的清淡,一票难求,无论 是船东公司、船代公司、货代公司还是货主公司,越南线路均呈现出火热态势。 一家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服装企业老总表示,他已经开始筹划去越南办厂的事 宜

51、。目前浙江省纺织工人月平均工资基本上已超过 1000 元人民币,而相比之下, 越南400600元人民币的每人每月人工成本自然显得低了很多。外贸专家认为, 浙江纺企热衷越南这块土地最主要还是由于欧美对越南服装没有贸易限制,到越 南投资办厂,通过从国内进口优质布料在越南加工,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允许的范 围规避贸易摩擦风险,如此一来便可以巧妙绕开欧美贸易限制和反倾销。东南亚 的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都被纳入了 浙江纺织企业境外办厂的范围,且这个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技术水平提升不明显、 价格竞争依旧盛行的情况下,浙江纺织企业跨区域设厂,延续了产品的价格比较 优势,有利于

52、企业扩大“贸易效应”浙江纺织企业海外筑巢忙规避欧美贸易壁垒DB/OL. 2009-5-20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lwxi第四章 总结浙江省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第一大省,纺织服装业在浙江 全省的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处于支柱性地位。随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 “后配额时代”,浙江纺织、服装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更 为广泛、复杂、尖锐和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保持和不断提升行业的 出口竞争力,不仅是关系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也对我 国纺织服装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浙江纺织业面临的困难原因着手,分析出浙江纺织业面对的不利内部 和

53、外部因素,提出若干对策,提高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促使企业向规模化、集 团化方向发展;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减 少对现有出口市场的过度依赖,提升浙江纺织品服装业出口的竞争力。等等。Iwxiegiw.wn参考文献1 David. J. Collis, Cynthia. A, Montogomery: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gust 19952 C. K. Prahalad, C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

54、ce of coprpo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fume,19993 顾振亚,陈莉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 庄旭人民币升值与浙江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出口J.新西部.2008: (04)5 凌海生.影响浙江纺织服装业出口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 2008: (10).6 郑显理“后配额时代”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研究D 浙江大学.2005.7 李叔涛.纺织企业核心竞争构建与对策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8 邵小芬.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江浙地方纺织产业网络升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9 柳嘉.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竞争

55、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10 朱志胜浙江纺织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J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报, 2009: (1)11 叶红玉浙江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战略分析J.江苏商论,2008:(1)12 周业樑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J.国际经济评论,2008:(1) 姚则东.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路径研究一一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J.轻工机械, 2009:(1)13 俞文江.出口退税率调整能改变浙江纺织企业的困境吗? J. 对外经贸实务, 2008:(1)14 俞涔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 (7)15 朱耀明产

56、业经济研究M.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16 由建勋,王志彬,文峰.纺织业人力资源短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6:(6)17 黄永明,何伟和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 业经济, 2006: (5)18 黎继子,蔡根女价值链/供应链视角下的集群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9 文嫣.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地方产业网络升级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05.20 杨霞.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21 俞皓.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发展研究D.东华大学.200322 曾刚,文蟾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瓷砖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5:(4)23 赵文丁.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3:(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