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农牧措施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296272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水土保持农牧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土保持农牧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土保持农牧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农牧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农牧措施(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水土保持农牧措施第一章:1水土保持农牧措施的定义:在水土流失发生区,采用相应的农业和牧业措施, 保护、改良和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达到蓄水、保土、保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 力,进而提高农牧业产量,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技术科学。2我国土地资源特征:(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地形地貌复杂,山 地多,平地少。(3)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 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3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1、从结构上看:东,南部以耕地,林地,水域,非农建设 用地为主;中部农牧交错地带以耕地,草地为主;西北部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 主;2、从利用程度上看:东,南部农业历史悠久,土地利用

2、率较高,中部土地利用率 较低,西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率低;3、从地形分布上看:平原及盆地以耕地,水域,非农 建设用地为主,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 为主.4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1、耕地总量多,但人均耕地少;2、耕地资源严重 失衡:(1)水田、旱地构成不合理(2)平耕地、坡地构成不合理(3)地力构成 不合理;4、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渍化严重;5、肥力衰竭;6、耕地污染严重, 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受灾成灾面积大;7、不合理占地严重。5农地水土保持的作用:1、改善土壤抗蚀性能;(1)减少雨滴击溅侵蚀;(2) 减少径流量,降低径流速率;(3)改良土壤结构。2、局部改善小

3、地形,消除坡 面径流,增加入渗;3、改善光热分布。6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貌位置,坡向,坡度7农地水土保持的研究内容:1、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利用的原理与途径;2、农地 退化类型分析;3、综合治理体系建立;4、土地利用规划。8农地水土保持的经验:1、加强耕地的保护与利用;2、重视轮作制,强调农牧 结合;3、重视作物品种的选择;4、综合开发利用山地。第二章:第一节 土壤水分的类型及有效性1 土壤水:是一种稀薄的溶液,存在于土粒的表面和土粒间的孔隙中。2 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1)土壤吸湿水:土粒表面的吸附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在 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特点

4、:受土粒的吸力大,排列紧密,不能自由移 动,无效水(当空气相对湿度9498%时,达最大值称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 影响因素:大气湿度愈大,吸湿量愈大;也与质地有关,质地愈重,吸湿性愈强, 吸湿量也愈大。(2)土壤膜状水:在土壤中可极缓慢的移动,(0.20.4mm/时)。由于速度太慢, 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所以只有部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成 为无效水。萎蔫系数:当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3)土壤毛管水:特点:(1)可以自由移动;(2)溶解养分能力;(3)植物 有效。可分为两类: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地下水籍毛管力上 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毛

5、管悬着水:当地下水位较深,不受地下水影响, 靠毛管力将降雨或流水保持在土壤土层。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农田土壤保持的最 大水量,是旱地土壤灌溉的上限。(4)土壤重力水: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过量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 而在重力作用下沿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特点:受重力作用只能由上 往下移动,旱地不能长期贮存,绝大部分没有机会被植物利用,若过多,则占据通气 孔隙,影响土壤通气性,属有害水。3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及其划分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称为有效水。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叫无效水。 萎蔫系数以下的水分属于无效水;萎蔫系数至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为有效水; 所以

6、,水分的科学管理,应先测定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 若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时,要注意排水。若土壤含水量v或接近萎焉系数时,要注意灌水。三、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1、土壤质量含水率()二水分质量/烘干土重X1002、土壤体积含水率(%)=质量含水量 X容重3、相对含水率()二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X1004、水层厚度(MM)指一定深度土层中的水分含量相当于若干水层厚度(MM) 水层厚度=(土壤质量含水量X土壤容重X土层厚度)/iooo5、土壤蓄水量(m3/亩)=水层厚度(mm)X 1/1000X667 = 2/3水层厚度(mm)4 土壤水分的能态1、土水势:土水势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极小

7、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一水系统 可逆地移到和它温度相同,处于参比状态水池时所做的功。是土壤水分运移的 动力。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因受土壤基质的吸附和毛管作用,表面形成一个凹形弯 月面,形成土壤水的负压力。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的水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表征土 壤水分能量与含量的关系。在自然界中,两点间水分运动的驱动力是两点间土水 势之差,即任两点之间土壤水势能之差5 土壤透水性与水分蒸发1透水性:土壤接受并允许水分垂直通过土体的能力称为土壤的透水性。2、影响透水性的因素土壤松紧度,质地,结构,通气孔隙数量,水压梯度。3、透水性的农业要求:生产中,要求土壤有适当的透水能力,不能

8、过大,也不能过小4水分蒸发:土壤水分以水汽形态扩散到大气中散失的过程.5对生产的影响:蒸发是一种水分的非生产性损耗,生产中应尽量减少蒸发。 通过土表覆盖,中耕松土(切断纵向毛细管)等可减少蒸发损耗.6、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 物体内含有75%95%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来自于土壤,维持植物体形态。v2. 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有水分的参与, 缺水将导致这些重要的生理过程不能进行,代谢出现紊乱。v3.水分是植物吸收 养分的媒介,因为养分是随水被根系吸收利用的,缺水,植物不能进行营养 过 程.(2)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9、v1.影响土壤空气:水气是一对基本矛盾,其中水 占据着支配地位影响土壤养分:水分影响矿质养分的溶解;水分影响土壤中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潮湿的环境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代谢,加速有机物的分 解,从而影响有效养分的数量.影响土壤热量:水分影响土壤的热容量,导 热率,从而要影响土壤温度的高低.其它:水分影响土壤的粘结性,可塑性, 耕性。水是土壤中最活跃易变,影响面最宽,作用度最深的一个因素.7. 土壤水分的农业调节:控制土壤水份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减少浪费;增加 收入;排除多余;蓄水保土。工程措施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宏 观地改善排灌条件.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绿化地表,保持水土.农业措施: 改良

10、质地,培育结构,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自身的保水控水能力.第二节土壤空气8 土壤空气的运动1、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有两种:对流和扩散。(1)对流(气体有压力差时)A、 白天,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土壤空气逸出土体进入大气;夜晚,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大气进入土壤B、灌水时,土壤空气进入大气;排水时,大气进入土壤.C、空气 流动(吹风时),气压降低,土壤空气要进入大气.(2)气体扩散(气体有浓度差时) 土壤生物消耗02.使土体中02v空气中02 .空气中的02通过扩散作用要进入 土壤;土壤生物积累C02.使土体中C02空气中C02,土体中的C02通过扩散 作用要进入大气.2、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

11、地层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交换的速 度.3、影响通气性的因素:. 土壤孔隙状况:当孔隙度高,且通气孔隙多时, 气体交换加快,通气性好。2水分含量:旱地中,水分含量高时,可阻断通 气孔隙,降低通气能力,故水分含量低时,土壤通气性好。4、土壤通气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A、土壤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15%,此时根长色浅,根毛丰富,吸收力强.B、当土壤空气中氧气含 量10%时,根系发育受阻,根短色暗。C、当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5%时,根 系停止生长,根系易腐烂。(2)影响种子萌发严重缺氧时,种子的呼吸作用受 阻,发芽率降低,种子腐烂.(3)影响有机养分释放。通气性,好气性微生物活

12、性 从而影响有机养分释放.影响养分的有效性.(4)影响土壤环境 通气不良时,易积 累还原有毒物质,土壤环境不利于根系和微生物的生长5、通气性的农业调节:a.以水调气,通过兴修水利,改善排灌条件来调节土壤空 气.b 通过耕作、栽培、培肥措施来改善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来增强土壤通气性。c.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排水晒田,中耕松土,提高作物生育期中的通气能力.第三节土壤养分土壤养分的来源: a.人类施入的有机肥和化肥.b.生物固N:固N微生物从空气 中固定的N素.c. 土壤矿物缓慢分解释放的养分。d.降雨:空气中的氮和氧在 闪电时,可以合成氨,随水降落土中,0.41.2斤/年亩.e.残体归还:动植物残体

13、归还于土中的营养元素.10 土壤养分的消耗a.作物吸收:生产消耗 如生产1000斤小麦需吸收N 30斤, K2O 25斤P2O5 12.5斤b.流失:养分随水逸出土体.我国每年水土流失的 养分(N P K )相当于1亿吨化肥.c.挥发:主要是N素养分:NH4HCO3撒 施 形成NH3 利用率不到30%。d.固定:化学固定:如酸性土 FePO4沉淀 晶格固定:K+和NH4+进入层状矿物的晶格孔隙中而发生的固定.第四节土壤热量一、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辐射能:土壤热量的最基本来源。生物热:微生物分解 有机质的过程是放热的过程。释放的热量,一部分被微生物自身利用,而大部分可用来调节土温。地球内热二、土

14、壤表面的辐射影响因素1.太阳的辐射强度日照角越大,地面接受的 太阳辐射越多。2.地面的反射率 太阳的入射角越大,反射率越低,反之越大。 土壤的颜色、粗糙程度、含水状况,植被及其他覆盖物等都影响反射率。三、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二)土壤温度的空间 变化主要受纬度、海拔高度及地形等因子的影响。1、纬度纬度增高,地面所 接受的辐射能减少,所以高纬度地区的土壤温度一般低于低纬度地区。2、海拔 高度由于高山气温低,所以在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温还是比平地的土 温低。3.地形等因子 地形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与坡度方面。北半 球的南坡邙日坡),太阳光的入射角大,接受的太

15、阳辐射和热量较多,蒸发也较 强,土壤较干燥,土温比平地要高。北坡(阴坡)的情况与南坡则相反,土温比 平地要低。坡度越陡,南、北坡向的温差就越大。四、土壤水、气、热 的关系1. 土壤水和空气土壤水和空气共存于土壤孔隙, 它们之间有着相互消长的数量关系。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其大多 数大孔隙充满了水分,造成土壤的通气状况不良。当土壤含水量进一步降低,有 许多毛管孔隙为空气充满。这时容易造成土壤水的供应不良,形成植物的旱害。2. 土壤水和土壤温度湿土温度上升慢,下降也慢,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 比较小;干土温度上升快,下降也快,而且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梯度也比较大。3. 土壤热量对土壤水、气

16、的影响当土温较高时,土壤的蒸发量也较大,土壤易 于失水干燥,易于通气。土壤不同层次中的温度梯度还可引起土壤水分的运动, 即从热处向冷处的运动;特别是土壤冻结时可导致上层滞水,促使土壤过湿和通 气不良。五、土壤水、气、热的调节措施通过耕作和施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灌溉和 排水措施混交、间作措施采用人工覆盖物第三章、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一、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含义:就是通过外界的机械力量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 状,调节土壤松紧度、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内部土壤的位置,创造适宜作物生长 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从而控制水土流失,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 量的技术措施。二、 土壤耕作的作用:1、松碎土壤2、翻转

17、耕层 3、混拌土壤:4、平整地面5、压紧土壤三、土壤耕作措施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土壤初级耕作与次级耕作(一)初级耕作措施 又叫基本耕作措施。是指入土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 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土壤耕作措施。一般在种植作物播种之前进行。1、翻耕(1)作用:翻土可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土翻到上层,利于翻埋有 机肥和秸秆残茬、杂草、病菌;松土使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碎土犁壁有 一曲面,犁前进的动力使垡片在曲面上破碎,进而改善结构。(2)翻耕方法 A、全翻垡:将垡片翻转180,使耕层土壤上下层完全颠倒。 这种翻法,覆土严密,灭草作用强,但碎土差,消耗动力大,只适合开荒,不适 宜熟耕地。B、半

18、翻垡:将垡片翻转135,翻后垡片彼此相叠覆盖成瓦状,垡 片与地面呈45夹角。翻、碎土兼有,适用于一般耕地。但是半翻垡法垡片覆 盖不严,垡片接触处常露出杂草和根茬。C、分层翻垡法:它是采用复式犁将耕 层上下分层翻转。(3) 翻耕时期作物收获后至下茬作物播种前的阶段和土壤宜耕期内进行。伏 耕、秋耕、春耕。北方地区:伏耕优于秋耕,早秋耕优于晚秋耕,秋耕优于春 耕。南方:多在秋、冬进行。(4) 深度:黏质土、盐碱土,翻耕可深些;沙质土或有石砾的土壤不宜深耕; 在干旱、多风地区不宜深耕,否则会造成失墒严重。翻耕2025 cm。(5) 耕翻后效:耕翻有一定的后效期,即翻耕创造的疏松层能保持一定的时间。 北

19、方旱作农田有2 3年后效,灌溉农田有1 2年后效。水田连年翻耕仍属必 要。(6) 缺点:土壤水分易蒸发跑墒,易形成犁底层。2、深松耕(1) 优点:(1)分层松耕,不乱土层。打破犁底层。(2)可以分散在各个适当 时期进行,间隔松耕,节省动力;(3)保持地面残茬覆盖,防止风蚀,防旱防涝。(4)特别是盐碱地松耕,可以保持脱盐土层位置不动,减轻盐碱危害。(2) 缺点:不能翻埋肥料、残茬和杂草,地面比较粗糙等。(3) 方法:只松不翻、不乱土层(4) 时期:可以分散在各个适当时期进行,做到耕种结合和耕管结合。(5) 深度:耕深可达2530cm,最深为50cm。可逐年变化深度,以免形成 犁底层。3、旋耕(1

20、) 作用:利用犁片的转动起打碎、搀和土壤的作用,同时切碎残茬、秸秆和 杂草。(2) 优点:既能松土又能碎土,地面也相当平整,集犁、耙、平三次作业于一 体。(3) 缺点:只耕深1012cm,耕层过浅;多年连续单纯旋耕,易导致耕层变浅 与理化性状变劣,故旋耕应与翻耕轮换应用。(二)次级耕作:次级耕作或称表土耕作,是配合基本耕作措施使用的入土较 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 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表土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cm。1、耙地 圆盘耙 钉齿耙2、耱地:是指耙地之后,起到平土、碎土,耱严播种沟、防止透风跑墒等作用。 多用于半干旱地区的旱地

21、上和干旱地区灌溉土地上,多雨地区或土壤潮湿时不能 采用。3、中耕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或灌溉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能使土壤表层疏 松,能很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面蒸发。在湿润地区,或水分过多的地上, 还有蒸散水分的作用。4、镇压5、起垄 6、作畦第二节、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一、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1等高耕作: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进行犁耕和作物种植,以保持水土,提高抗旱 能力的农业耕作方法。特点:沿等高线垂直于坡向进行横向耕作。作用:能有 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作物生长发 育,从而达到增产效果。等高耕作技术要点:1、适当的土地整平;2、测定等高 基

22、线(自上而下);3、等高畦的犁筑,坡度改变时需重新测定等高线,重新犁筑 等高畦;4、梯田的配合使用。顺坡改横坡时,应注意的问题1、改为横坡耕作之前,应确定改垄后的道路和 排水沟的位置;2、时间应在秋季作物收获后,结合翻耕进行;3、在改造前2-3 年内种植密生早播作物,提前改变小地形;4、由下而上地进行翻耕;5、应在缓 坡地上进行。2沟垄耕作: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并种植作物,以蓄水、保土的农业耕 作方法。沟垄耕作改变了坡地小地形,增加了耕作层;作用:使地面受雨面积增大,减少 了单位面积上的受雨量,减少了径流量和冲刷量,减少了土壤养分的流失,有较 好的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的效果。调节地温作用

23、。3区田方法:就是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犁成水平的沟和垄,将作物种在垄的半 坡上,在沟中每隔一定距离作一土挡,以蓄水保土。作用:表土、肥料可集中使 用;改变了小地形,暴雨时拦蓄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实行密植,可提高产量。 步骤:A、起垄作档;B、中耕和培修。要求:A、垄作前必须精心整地;B、垄 作应当密植;C、垄作的工具;D、配合田间工程;E、适宜的地区条件;F、适 宜的坡度G、适宜的作物4圳田5水平犁沟山地水平沟种植法: (1)播种时沿坡地等高线开沟,陡坡行距50-60cm,缓坡行距 40cm;(2)开沟后,紧接着施入底肥,将土肥拌匀,随即播种覆土,覆土深度6-7cm;(3) 通过中耕培土,可形成

24、新的沟垄曲面,逐渐削缓陡坡。平播起垄(又叫中耕培垄):播种时采用等高隔犁条播,雨季到来前,结合中耕 锄地,将行间的土培在作物根部,形成等高水平沟垄,并每隔1-2米作一土档, 以防止径流集中,形成冲刷。这种方法可防止春旱因早起垄而增加蒸发造成干旱, 而在雨季又可充分接纳和拦蓄雨水,蓄水保土增产效果明显。坑田耕作法: 适用于15-30的土层深厚的陡坡上。沿等高线分成1m*1m 的小耕作区,每区中用铁锹挖直径50cm深50cm的种植穴,纵横成行,上下行 钵成品字形错开,使整个坡面形成许多凹形种植坑,在坑内土壤含水状况好,作 物可适当密植。二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覆盖耕作法覆盖耕作法:在坡耕地上利用残茬

25、、秸杆、地膜、砂石等,增加地面覆盖,减轻 水土流失的农业耕作方法。1残株覆盖2青草覆盖:覆盖后雨滴打在青草上,避免雨滴直接打在土壤上;因青草覆盖, 保持了土壤墒情,地面也没有野草滋生,减少中耕环节,起到了保持水土作用。3地膜覆盖:根据覆膜栽培能保土、保水的特点,把它应用到坡耕地耕作当中。4砂田 铺砂的步骤1、选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2、精耕细作;3、施 肥;4、压砂。压砂时间最好在冬季土壤结冻后。有灌溉条件的水砂田,铺砂厚度 5-6cm,无灌溉条件的旱砂田,铺砂厚度为15-18cm.。砂田的耕作管理:1、松 砂:收获后播种前,旱砂田在大雨暴雨后2、播种3、施肥.。砂田更新1、砂田老 化:

26、是指砂田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造成砂土混合,砂田的功能减弱, 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降低的状况。2、砂田更新:将砂土混合的砂层起掉, 让土壤休闲,恢复地力,再铺新砂的过程。三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的少耕、免耕法少耕法: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以局部深松代替全面深耕,以耙茬、旋耕代替 翻耕,在季节间、年份间轮耕,间隔带状耕种,减少中耕次数或免中耕等等,均 属少耕范畴。匚)深松少耕法1、实施方法在黑龙江、宁夏等北方地区,般在肥沃的土地上,沿等高线用深松铲每隔5-8年对土壤深松一次,深度30cm 为宜,间距25cm,深松后,播种

27、前耙耱一次,深松在伏天进行。2、作用改 善耕层构造,调整土壤“三相”比例,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持水能力;减轻风蚀 和水蚀,减少了土壤肥分的损失;提高产量,减少成本。3、注意的问题:(1) 深松少耕与传统耕作相结合的问题;(2)深松少耕地的除草问题;(3)深松少耕 的施肥问题。三)少耕覆盖法作用:(1)改良土壤水分状况;(2)改土培肥;(3)防除杂草; (4)增产效果显著。免耕法: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育期间 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国外的免耕法常由三个环节组成:(1)覆盖利用残茬秸秆、控制生长的牧草、 石砾、木屑等作为覆盖物。(2)广谱性除草剂 于播种

28、时进行土壤处理。(3 )联 合作业采用免耕播种机使喷药、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残茬或秸 秆覆盖与除草剂的使用是形成免耕的两个重要环节。少免耕法松土原理: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煎 长,通道煎多。但一经翻耕,全部破坏。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 松土壤、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 成稳定疏松的耕层。不容易压实。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松、孔隙度增加。少、免耕存在的问题(1)多年少免耕后多数土壤有变紧实的趋势;(2)耕作表 层有机质和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3)影响肥料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4)杂草

29、虫害增多;(5)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少、免耕与常规耕作的比较:1、常规耕作的优点A可以因地制宜地创造一定深 度和适宜松紧度的土壤耕作层;B当年控制田间杂草和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较好; C犁壁翻转土壤垡片,有利于耕茬、肥料的翻入,耕后地面较为清洁。2、常规 耕作的缺点A干旱地区易蒸发失墒,多雨湿润地区易蓄水积墒,在水分上很难 调节;B耕层土壤常太松,地面裸露,易遭受水蚀和风蚀,改变了耕层原有的 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好气性分解,土壤有机质矿化过甚;C破坏土壤耕层构造 较重;耗能增加,成本较高。少免耕运用的前景:水土保持效果显著,应用面积可扩大;真正免耕有问题,少 耕发展前景较好;少免耕与常规耕作轮流

30、实施,互补互惠;低毒安全化学药物应 用起决定作用;第四章、水土保持栽培措施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是指在同一地块上种植不同性质的作物,利用它们成熟期的 不同或植株高矮疏密的不同来增加地表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增加产量的栽培种 植技术。1轮作技术措施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于一定的年限内,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牧草 的种植方式。在轮作的农田上,把作物安排为前后栽植顺序是轮作方式。轮作方式之中种植一 遍所历经的时间称为轮作周期。种类:大田轮作:以生产粮食或工业原料为主。水旱轮作、休闲轮作。草田轮 作:生产粮食作物和牧草并重。包括粮肥轮作、饲料轮作。作用:1、全面协调利用土壤肥力,防止偏用;改善土壤物理

31、性状防止水土流失; 2、减轻病、虫、草害;3、合理利用农业资源2间作、套种和混播间作 两种作物同时在一块地上间隔种植。套种在同一块地上,不同时间播种两种以上的不同作物,当前季作物未成熟收 获时,就把后季作物播种在前季作物的行间。混播 指两种作物均匀地撒播,或混播在同一播种行内,或在同一播种行内进行 间隔种植。作用:增加地面植物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根系增加,可以固持土 壤和改良土壤。间、混、套种增产原因1.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叶面积系数,提高光能利用率; 2.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发挥作物丰产性能;3.利用不同作物间的互利作用;4.充 分发挥水分、养分的平衡作用,使用地养地紧密结合;3等高

32、带状间作:指沿着等高线将坡地划分成若干条地带,在各条带上交互或 轮流地种植密生作物与疏生作物,或牧草与农作物的一种坡地保持水土的种植方 法。作用:利用密生作物带或牧草带覆盖地面,减缓径流,拦截泥沙;促进坡地 变梯田;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类:农作物带状间作利用疏生作物(玉米、高粱、棉花、土豆等)和密播作物(小麦、莜麦、养麦、谷子 等)成带状相间种植。条带宽度应依据当地的降雨量、坡度及作物品种而定。 坡度大、降雨量及强度大且土壤透水小的地区应窄些。疏生作物条带应宽些。 西北黄土地区一般带宽为50-60cm。草田带状间作:在陡坡地,雨量多且强度 大时,条带宜窄且草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作物

33、宽度;若雨量小且强度小,土壤渗水 性好时带宽应增大,作物宽度大于牧草宽。第五章、土壤培肥技术 第一节、土壤培肥的关键一、增加有机质的还田量,扩大土壤中的碳循环(1)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土壤 肥力(2)施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以无机换有机(3)种植绿肥和饲草扩大农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扩大土壤中的氮循环三、合理施用磷肥,扩大土壤磷循环 第二节、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一、养分归还学说(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 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2)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 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严重

34、时会寸草不生。(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二、最小养分律(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2) 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3)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三、限制因子律当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时,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在遇到另 一个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个因子,也不能使作物增产,直到缺少的因 子得到满足,作物产量才能继续增长。四、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 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 酬的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作物营养的临界期: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

35、养分的要求虽然在绝对数量 上并不一定多,但要求很迫切。如果这时缺乏某种养分,就会明显抑制作物的生 长发育,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此时造成的损失,即使以后补施该种养分也很难弥 补。这个时期称为作物营养临界期。不同作物、不同元素的营养临界期有差异。 大多数作物磷的营养临界期在幼苗期,氮的营养临界期比磷稍晚一些。作物营养强度营养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某一时期,作物对养分的要求, 不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吸收速率上都是最高的。此时使用肥料所起的作用最 大,增产效率也最为显著。这个时期就是作物营养强度营养期。这一时期常出现 在作物生长的旺盛时期。土壤培肥的途径:一、广开肥源 二、使用有机肥料 三、发展

36、绿肥牧草 四、 秸秆直接还田五、合理施用化肥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一)、介质中的养分浓度,要求土壤溶液中的养 分浓度维持在适,宜植物生长的水平。(二)、温度 (三)、光照 光照可通过 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 影响,最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四)、水分 水分状况是化肥溶解和 有机肥料矿化的决定条件。水分状况对植物生长,特别是对根系的生长有很大影 响,从而间接影响到养分的吸收。(五)、通气状况(六)、土壤反应(pH) 合理施肥应考虑的条件:(一)施肥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二)施肥与土壤条件的 关系(三)施肥与作物的关系(四)施肥与耕作栽培的

37、关系(五)灌溉条件与施 肥的关系(六)肥料性质与施肥的关系第六章、旱作农业技术第一节、抗旱品种的选育一、植物的抗旱性及其抗旱机制(一)植物的抗旱性:是指在干旱条件下,植物 具有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能够维持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代谢水平进而维持正常的 生长发育进程的能力。(二)植物的抗旱机制:(1)避旱型:时间上的特点,使植物 在严重的水分亏缺发生之前,植物就已经完成其生活史。(2)御旱型:植物在干旱 逆境下保持植株组织内部高水势的能力,主要通过减少蒸腾、增加吸水来实现。(3)耐旱型:是指植物受旱时,在较低水势下,通过调整本身的代谢反应阻止、 降低或修复由干旱造成的损伤,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二、提高

38、作物抗旱性的途径:1、选择耐旱之品种1)、选择耐旱品种及作物时, 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使作物生育期与当地水、肥、气候条件相适应。2)、选择 耐旱品种及作物时,要注意提纯复壮当地品种。3)、选择耐旱品种作物同时,必 须应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安排好轮作制度。2、坚持抗旱栽培提高水分利 用效率,使供水和需水在季节上相协调。3、抗旱锻炼 人为创造不同程度的干旱 条件,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对干旱的适应能力。4、合理施肥:多施P、K肥。5、应用化学物质第二节、抗旱播种及保苗技术一、顶凌播种:在寒冷无霜期短的干旱地区,春季土壤开始解冻,返浆期前,当 表土解冻5-10cm时,下层尚未解冻,尚有大量冰凌即顶凌播

39、种。二、 抢墒早播当地表干土层只一寸左右厚,耕层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时, 为了避免失墒,可在适期播种前10-15天趁墒早种,抗旱增产效果好。三、浸种催芽趁雨抢种在干旱年分,有的地区因干旱或其它原种,因错过了 播种季节,此时遇雨可抓紧时间趁雨抢墒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30C左右的水 中浸泡2-3小时,待种子吸水膨胀后,即可播种。四、镇压保墒播种土壤经过冬季,表层形成一干土层,早春表层土壤解冻,表土疏松,此时用镇压器压地,可以压碎大土块,为地表创造细碎的隔离层,利 于抗旱保墒,提高作物出苗率,达到苗齐苗壮。五、 深种当表层土较厚,底墒尚足时,可深种,更好地利用下层土壤水分, 深播达6-10cm。六

40、、秸秆造墒播种将玉米秆或高粱秆碾压,并铡成10-13cm长的短节,捆成小把,浸泡在加水稀释的粪水中,浸泡10-20天,因它成把,所以又称为“把肥” 播种时,每穴放入一把肥,盖一薄层湿土,然后再点上浸过种的湿种子,随即覆 土。七、 洞灌抗旱保苗法 作物出苗后,遇到较长时间的干旱,在无喷灌、滴灌等 灌溉条件时,可进行人工洞灌抗旱保苗,即在幼苗根部附近用一根直径2-3cm的 尖头木棒,由地面斜向根部插一个20-30cm深的洞穴,然后在洞内灌水,待水渗 入后,用干土将洞口封闭。第三节、节水措施一、开源措施1、兴修水库,调蓄水源,从多水地区向缺水地区引水。2、打井 开采地下水;3、合理使用经过处理的污水

41、、废水灌溉;4、引洪漫灌二、节流措施1、渠道衬砌2、田面覆盖3、施用抗旱剂4、根据作物生育及需水 规律灌溉,提高效率三节水灌溉技术一、地面灌溉节水技术 地面灌水方法是使灌溉水通过田间渠沟或管道输入田间, 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主要借重力作用兼有毛细管作用下渗 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又称重力灌水法。畦灌法,是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田 块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灌水时,灌溉水从输水垄沟或直接从田间毛渠引 入畦田后,在畦田的田面上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在流动 的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及毛细管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湿润土壤的灌水方 法。畦灌法主要适用于灌溉窄行距密植作物

42、或撒播作物。沟灌法是在作物种植 行间开挖灌水沟,灌溉水由输水沟或毛渠进入灌水沟后,在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借 土壤毛细管作用从沟底和沟壁向周围渗透而湿润土壤的;与此同时,在沟底也 有重力作用浸润土壤。因此,沟灌法与畦灌法相比较,更具有明显的优点。二、覆膜灌水技术(1)膜上灌:是将塑料平铺在畦面上,作物种在塑膜下畦面 内,灌水时将水引入畦田后,水在膜上流,并经由放苗孔或人工打的补水孔和膜 缝渗入土中。(2)膜下滴灌土壤表面复膜,滴灌带设置在膜下的灌水方法。这 种灌水方式特别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如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已得到大面积应 用。三、波涌灌水技术(间歇灌溉)四、喷灌五、渗灌利用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将灌溉

43、水引入田间作物根系吸水层,靠毛细 管的吸水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的灌水方式。充分灌溉:当作物在各个生育阶段所需的水分都得到充分满足,即作物生长发 育处于最佳水分环境,配合相应的农业管理技术,使作物产量达到最高,耳非充分灌溉:不以追求传统的单产最高为目标,而是求得高效用水条件下的净 效益最大或费用目标最小。非充分灌溉理论基础:1)作物具有一种有限缺水效应,在适度的水分亏缺情况 下并不一定会显著降低产量。2)适度的水分亏缺有益于作物果实品质的改善。 第七章、水土保持草业技术措施 第一节、草业措施的作用和应用一、草业措施的作用:(一)、蓄水保土,减免侵蚀1、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可 避免雨滴直接击溅地

44、表;2、株丛加大了地表粗糙度,可滞缓径流,拦截泥沙;3、 根系固结土粒,增加土壤的抗蚀性;4、枯落物及根系的分解,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抗蚀性。(二)、改良土壤,提高地力;1、枯落物及根系的分解,增加了封 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2、豆科牧草的根瘤固氮作用,使土 壤中氮素含量增加;3、根系使土壤疏松,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改善了土壤的 水分状况,提高了地力;4、具有耐盐碱的特性,可用来改良盐碱地。(三)、提供三料,促进多种经营;发展牧草业是解决三料俱缺的重要途径,通 过人工种草,合理经营和改良天然草场可形成以草促牧,以牧促农,农牧共同发 展的良性循环。二、种草在水土保持的应用(一)、

45、封沟育草(二)草带更新(三)坡地种草(四)草田轮作、草田带状间作(五)和其它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的草地 第三节、牧草分类一、牧草的类型:(一)按分类系统划分1、豆科牧草;2、禾本科牧草;3、其他科牧草,(指不 属于豆科和禾本科的牧草,无论种类数量上,还是栽培面积上,都不如豆科牧草 和禾本科牧草。)(二)按生育特性划分。1、依据寿命和发育速度分为:(1) 一年生牧草 生长 快,发育迅速,短期内生产大量饲草。(2)二年生牧草 当年进行营养生长,可 生产较多饲草,第2年生长迅速,并枯死。(3)多年生牧草 分为:短期多年生 牧草(寿命46年)、长期多年生牧草(寿命多在10年以上,第三年进入高产, 维持4

46、6年以上的高产。如苜蓿、三叶、胡枝子)。2、依据再生性(1)放牧 型牧草 地上部茎叶发生于基部茎节上,或者地下根茎及匍匐茎上发生,且株 丛低矮密生,一般不超过20cm,仅能放牧利用,不适宜刈割。(2)刈割型牧草 地 上部的生长增高是靠枝条顶端的生长点延长实现的,或者是从地上枝条叶腋处的 芽新生出再生枝,故而放牧或低刈割后因顶端生长和再生芽被去掉而再生不良, 不宜放牧或频繁刈割。(3)牧刈型牧草 地上部的生长增高是靠每一个枝条节间 的伸长实现的,或者是从地下的根茎节、分蘖节、根颈处新生出再生枝,因而此 类草放牧或低刈后仍能继续再生,具有极强的耐牧/耐刈性。如苜蓿。3、依据 分蘖分枝特性(形成侧枝

47、的方式)(1)根茎类禾草 地下520cm处具有水平 横走根茎,根茎顶端和节处向上新生出穿出地面的枝条,(2)疏丛型禾草 地 表下15cm的分蘖节上产生的枝条与母枝成锐角展开,形成一个较为疏松的草 丛,每年新生枝条发生在株丛边缘,如此类推,中央常为枯死残余物。如披碱草、 猫尾草。(3)密丛型禾草 分蘖节在地表以上,节间很短,由节上生长出的枝条 彼此紧贴,几乎垂直于地表向上生长,因而形成稠密株丛,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 株丛直径增大,老株丛形成草丘。特点是耐涝、耐牧。如针茅等。(4)根茎一疏 丛型禾草;地表下23cm处的分蘖节形成短根茎,由此向上新生出枝条,每个 枝条又以同样方式分叶,久而久之形成以

48、短根茎相连接的疏丛型草皮,既耐牧, 耐践踏,又宜作草坪。如紫羊茅、草地旱禾等。(5)轴根型豆草 主根粗大, 入土深达2m或更深,与茎相联处非常膨大(称为根颈),其上有更新芽,由此 芽以斜角向上新生出枝条,枝条叶腋处也生出新枝。(6)根蘖型豆草 主根粗 短,在土表530cm处生有众多横走水平根蘖,由根蘖向上生出枝条。如黄花 苜蓿、小冠花、山野豌豆、鹰咀紫云英。4、依据茎叶发育状况(1)上繁草 株 高50100cm以上,叶子和枝条多分布在株体1/3以上部位。适于刈割利用,苏 丹草、苜蓿、草木樨等。(2)下繁草 株高50cm以下,叶子和枝条多集中在株 体下部,距地面7cm以内的茎叶重量占整个株丛的4

49、0%以上,适于放牧利用。 白三叶、草地早熟禾等。(3)莲座状草 无茎生叶或茎生叶很少,株丛以根出 叶形成叶簇状,植株低矮、产量低,如蒲公英、车前草等。5、依据株型(1)直 立型牧草(2)斜生型牧草 根颈处产生的侧枝穿出地面后,先贴地面生长一段 时间后,再向上直立生长。(3)缠绕型牧草 主茎退化成卷须或缠绕状茎。(三)按分布区域划分1、依据地球气候带 (1)温带牧草 分布在北半球和 南半球极圈至回归线之间的地带,气候特点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低湿,春季多风干燥,复杂的气候变化孕育了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2) 热带牧草分布在赤道两侧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冬夏昼夜时间相

50、差 不大,全年气温变化不明显,降水多而均匀。2、依据区域气候特点(1)冷地型 牧草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15240C,分布在黄河以北,特点是能适应相当 冷的冬季低温,耐高温能力差。夏季常休眠。(2)暖地型牧草生长发育的最佳 温度为27320C,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特点是能适应夏季高温,但耐低温能 力差。严寒时节,在南方出现休眠,北方则不能自然越冬。(3)过渡型牧草 分 布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如苜蓿、三叶、苏丹草 等。第四节、牧草播种一、种子的品质要求:真实性纯净度生活力种子用价 千粒重 发芽率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5C左右,空气流通,水分充足)进行 发芽试验,

51、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发芽势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 率。二、 种子的处理(一)种子清选(二)浸种(三)硬实处理(四)去壳、去 芒(五)根瘤菌接种接种条件:1、某一豆科草种首次种植时,特别是种植在新垦的土地;2、某一豆 科草种经4-5年后再次种植于同一地块时;3、当不良环境已改善而再次种植豆 科草类时。接种方法:1、干瘤法2、鲜瘤法3、根瘤菌剂拌种接种时应注意的问题:1、根瘤菌是活的微生物,故不能在日光下直射;2、不能 与农药一同拌种;3、根瘤菌适于生长在潮湿中性或微碱性土壤里;4、已拌种根 瘤菌的种子不能与大量浓厚肥料接触;5、选择

52、有效的根瘤接种。三、播种(一)种子发芽的条件(二)播种期,早春主要播种一些种子发芽要 求温度较低、苗期较耐寒的种类或品种。一年生牧草实行春播。晚春和夏季多 播种一些幼苗不耐寒的夏秋饲料作物和牧草,这类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较高,一般 需要5cm 土层温度稳定在12C以上。夏播对多年生牧草通常是不利的,因多年 生牧草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秋季多播一些耐寒的二年生或多年生牧 草。(三)播种深度(四)播种方式第五节牧草的混播二、牧草混播的优越性(一)、产量高而稳定(二)、改善牧草品质(三)、便于 收获和调制(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五)、减轻杂草的危害 组合牧草种数:在确定混播牧草组成时,

53、在各个生物学类群中可以选用一种, 也可以选用两种以上的牧草,但在同一种中却包括早熟及晚熟的品种,以延长草 地利用时间。通常,利用23年的草地,混播成员以23种为宜;利用46 年的,以35种为宜;长期利用的,混播牧草组合不超过56种。第六节、牧草收获草地退化: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逆行演替。这种演替使草 地环境恶化,草地生产力下降,利用性能降低。草地松土:(一)划破草皮是指在不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地进行划 缝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二)耙地是改善草地表层土壤空气状况,进行营养更 新的常用措施,它对草地的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草地补播是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中播种一些既适应当地自然条 件,经济价值又较高的优良草种,以增加草群中优良草种的比重,达到改善草群 结构和提高草地盖度的目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水保作用区别:1、发挥蓄水保土效益的时间不同;2、固 土深度不同;3、改土能力不同;4、对土壤的庇护作用不同;5、抗逆性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