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动力学简史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7295197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动力学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机械动力学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机械动力学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机械动力学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动力学简史(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机械动力学简史一. 动力学简介机械动力学作为机械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的受力,机械中 各部分构件的质量和构件之间机械运动的相互关系,是现代机械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一般来说,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在已知外力作用下求机械系统的 真实运动规律;(2)分析机械运动过程中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研究回转构件和机 构平衡的理论和方法;(4)研究机械运转过程中能量的平衡和分配关系;(5)机械振动的分 析研究;(6)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机械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机械在运 动过程中产生的力,并且从力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对机械进行设计和改进的学科。二. 动力

2、学的前期发展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进步特征就是工具的使用和制造。从石器时代的各种 石制工具开始,机械的形式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工具形式,到包含各类零件、部件的较 为先进的机械,这中间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反复,也经历了在国家内部与国家之 间的传播过程。机械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从人自身的体力,到利用畜力、风力和水力等,材料的类型也 从自然中自有的,过渡到简单的人造材料。整个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了包含动力、传动和工作 等部分的完整机械。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用以吹旺炉火的鼓风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有足够强大的鼓风器,才能使冶金炉获得足够高的炉温,才能从矿石中炼得金属。中

3、国在公 元前1000前900年就已有了冶铸用的鼓风器,并渐从人力鼓风发展到畜力和水力鼓风。 早在公元前,中国已在指南车上应用复杂的齿轮系统。古希腊已有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和蜗 杆传动的记载。但是,关于齿轮传动瞬时速比与齿形的关系和齿形曲线的选择,直到17 世 纪之后方有理论阐述。手摇把和踏板机构是曲柄连杆机构的先驱,在各文明古国都有悠久历 史,但是曲柄连杆机构的形式、运动和动力的确切分析和综合,则是近代机构学的成就。近代的机械动力学,在动力以及机械结构本身来说,具有各方面的重大突破。动力在整 个生产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随着机械的改进,对于金属和矿石的需求量增加,人类开始在 原有的人力和畜力的基础

4、上,利用水力和风力对机械进行驱动,但是这也造成了很多工厂的 选址的限制,并不具有很大的推广性。而后来稍晚出现的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虽然也可以 驱使一些机械,但是其燃料的利用率很低,对于燃料的需求量太大,这也使得这种蒸汽机只 能应用于煤矿附近。瓦特发明的具有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以及具有回转力的蒸汽机,不仅降低了燃料的消 耗量,也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蒸汽机的应用范围。蒸汽机的发明和发展,使矿业和工业生产、 铁路和航运都得以机械动力化。蒸汽机几乎是19世纪唯一的动力源。但蒸汽机及其锅炉、 凝汽器、冷却水系统等体积庞大、笨重,应用很不方便。19 世纪末,电力供应系统和电动机开始发展和推广。 20 世纪初,

5、电动机已在工业生产 中取代了蒸汽机,成为驱动各种工作机械的基本动力。生产的机械化已离不开电气化,而电 气化则通过机械化才对生产发挥作用。发电站初期应用蒸汽机为原动机。 20 世纪初期,出现了高效率、高转速、大功率的汽 轮机,也出现了适应各种水力资源的大、小功率的水轮机,促进了电力供应系统的蓬勃发展。 19 世纪后期发明的内燃机经过逐年改进,成为轻而小、效率高、易于操纵、并可随时启动 的原动机。它先被 fuqu 用以驱动没有电力供应的陆上工作机械,以后又用于汽车、移动机 械(如拖拉机、挖掘机械等)和轮船,到20 世纪中期开始用于铁路机车。蒸汽机在汽轮机 和内燃机的排挤下,已不再是重要的动力机械。

6、内燃机和以后发明的燃气涡轮发动机、喷气 发动机的发展,还是飞机、航天器等成功发展的基础技术因素之一。三. 机械动力学的发展过程经典力学的创立为机械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两次工业革命对机械动力学提出 了要求,以及机械振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理论的早期发展。经典力学是机械学科中很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经典 力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在机械动力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机械 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发展直接相关的数学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经典力学、分析力学以及弹性力学等力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机械的动力以及结构发 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微积分、微

7、分方程理论、变分法、矩阵论和概率论等数学理论 的发展更是将机械动力学推上了新的高度。19 世纪英国数学家汉密尔顿用变分原理推导出汉密尔顿正则方程,此方程是以广义坐 标和广义动量为变量,用汉密尔顿函数来表示的一阶方程组,其形式是对称的。用正则方程 描述运动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汉密尔顿体系或汉密尔顿动力学,它是经典统计力学的基础, 又是量子力学借鉴的范例。汉密尔顿体系适用于摄动理论,例如天体力学的摄动问题,并对 理解复杂力学系统运动的一般性质起重要作用。拉格朗日动力学和汉密尔顿动力学所依据的 力学原理与牛顿的力学原理, 在经典力学的范畴内是等价的,但它们研究的途径或方法则 不相同。直接运用牛顿方程的

8、力学体系有时称为矢量力学;拉格朗日和汉密尔顿的动力学则 称为分析力学。 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 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 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 等。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 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求解第一类问题时只要对质点的运动方程取二阶导数,得 到质点的加速 度,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得力;求解第二类问题时需要求解质点运动 微分方程或求积分。而两次工业革命也对于机械工业和机

9、械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机构学和动力学的发展有很 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车的发明和改进以及当时的机械发明,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电气时代中的汽轮机的诞生与发明,内燃机的发明与进步,一方面既是机械动力学的 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自己学科的进步。此后机械动力学的发展趋势,逐渐朝着机械 和机械和运载工具的高速化和大功率化、机械的精密化、机械的轻量化、机械的自动化方向 发展。机械机构学和机构运动学的发展,包括了震动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其中包括了线性理论 和非线性理论等。转子动力学的起步,包含刚性转子平衡技术、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理论进步。而机构学的建立,特别是理论运动学

10、的发展,在机构学的德 国学派和俄苏学派中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机构的演进和传动机构的演进中,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演进,齿轮 传动、蜗杆传动、链传动和带传动、传动系统的复杂化都为机械动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的大发展为机械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方法和技 术手段,机械工业的巨大进步向机械动力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动力学在纵向形成为包括 建模、分析、仿真、动力学设计与控制的综合学科,在横向形成了机构动力学、机械传动动 力学、转子动力学、机器人动力学、机床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等多个分支领域。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诞生,为机械动力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理

11、论和 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以及基于计算机的数值方法的进步,为机械动力学提供了全新的 技术手段和数学工具。非线性科学的诞生和非线性振动理论的发展,强烈地影响到机械动力 学的各个领域,从线性理论提升理论是一个质的飞跃。基于计算机计算的多体动力学的出现,为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 和工具。信号分析理论和方法的进步是机械振动测试手段、状态监测技术以及故障诊断技术 发展的基础。从横向的研究对象看,机械动力学中发展出机构动力学、机械传动动力学、转子动力学、 机器人动力学、车辆动力学、机床动力学等分析领域;从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看,机械动力学 发展为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分析、动力学仿真、动力学

12、设计、减振与动力学控制,以及状态 监测和故障诊断等一系列领域的内容丰富的综合学科;从动力学建模的对象看,Newton研究的事单质点,Euler研究了单刚体,Lagrange启动 了多刚体系统的研究,而今天的机械动力学已发展到多弹性体系统、多柔性体系统的研究。从动力学的数学工具看,Newton在力学研究中发明了微积分,Lagrange使用了变分法, 众多学者在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和求解方面做出了贡献。二战后,动力学的计算逐步地、完 全地实现了计算机化;同时各种复杂的微分方程,包括袋鼠微分方程,刚性微分方程的数值 方法也取得迅速发展。此外,机械动力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类建模方法的多样化。其中包含 了多

13、刚体系统的建模方法:Newton-Euler的矢量力学方法、Lagrange的分析力学方法和Kane 的多体动力学方法;微幅振动弹性系统的建模方法:动态子结构方法和传递矩阵法;验建模 方法;柔体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弹性动力分析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精细化则有,精细地估计系统的刚度、阻尼和摩擦 计入材料非 线性 计入几何非线性 关于冲击振动的研究 复杂机械系统中多种物理场的耦合。运动学以及运动学软件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其中有ADAMS软件和其他的有限元分析 软件,而虚拟样机技术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四. 动力学的未来展望近代机械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动调节和控制装置日益成为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已扩展到包括不同特性的动力机和控制调节装置在内的整 个机械系统,控制理论已渗入到机械动力学的研究领域。在高速、精密机械设计中,为了保证机械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构件的弹性效应已成为设 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一门把机构学、机械振动和弹性理论结合起来的新的学科运动弹 性体动力学正在形成,并在高速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某些机械 的设计中,已提出变质量的机械动力学问题。各种模拟理论和方法以及运动和动力参数的测 试方法,日益成为机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