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

上传人:可乐 文档编号:1729323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血液学一般检验高频考点汇总(必背)一、血液生理概要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 血小板。其中血浆占血液的55%,血细胞占45%。2、血液在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血液 离体后自然凝固,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血清。由于血液在凝血过 程中会消耗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I (纤维蛋白原)、11(凝 血酶原)、V、伽等,故血清中不含这些凝血因子,这是与血浆 的主要区别。3、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运输功能、协调功能、维护机体 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4、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1)血量: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70土10) ml/Kg体重, 成人为45升,占体重的6%8%。

2、(2)颜色:动脉血因氧合血红蛋白(HbO )含量高而呈鲜红2色,静脉血因还原血红蛋白(Hbred)含量高而呈暗红色。严重 CO中毒呈樱红色。(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 荷。(4)黏滞性:黏度主要与HCT和血浆黏度有关。血浆黏度主 要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球蛋白有关,它们浓度越高,血黏度越 高。健康成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的45倍,血浆黏度为生理盐 水的1. 6倍左右。(5) 比密:血液比密男性为1.0551.063,女性为1.0511. 060;血浆比密为1.0251.030,血细胞为1.090。(6) 渗透压: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为晶体渗透压,与血浆中的 晶体物质有关,特

3、别是电解质。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90310m0sm(kgH 0)。2(7) pH: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二、血液标本的采集、送检、保存与处理1、采血的方法和部位:皮肤采血一人一针,WHO推荐成人使 用左手无名指内侧。婴幼儿选用足跟;静脉采血成人选用肘部静 脉(压脉带不捆绑不超过1分钟)。真空采血法是ICSH推荐的采 血方法,也是临床常用的采血方法。手工法做血常规时,采血的顺序依次为血小板、红细胞、血 红蛋白、白细胞、血型鉴定。2、普通采血注意事情:为了避免溶血应注意注射器和容器 必须干燥;抽血时避免气泡产生;抽血完毕后拔下针头再把 血沿管壁注入容器;禁止用力震荡试管;血小板功能试验

4、应 使用塑料注射器或经硅化处理后的试管;压脉带捆绑不能超过1 分钟。3、溶血对K的影响最大,对酶类影响也大,尤其是LDH。4、血液标本假设不能及时检查,血液应室温保存。虽然4C可 延长血液贮存,但会影响PLT和MPV值。5、血液标本的抗凝:血细胞计数用EDTA-K (不适凝血和2血小板功能检查)抗凝,紫盖;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HCT用肝 素(不适凝血检查和白细胞计数)抗凝,绿盖;凝血因子测定 用枸橼酸钠抗凝,比例是1:9,蓝盖。血沉测定用枸橼酸钠抗凝, 比例是1:4,黑盖。血糖测定用氟化钠抗凝,灰盖;血钙用肝 素抗凝。双草酸盐抗凝剂由草酸钾和草酸铵按照2:3比例配合 而成,前者可使红细胞体积变

5、小,后者反之。6、血涂片的制备:一张良好的血涂片应厚薄适宜、头体尾 分明、细胞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有一定空隙、血膜占玻片 的2/3;HCT增高,应使用小血滴、小角度、慢推。HCT低时, 反之。三、血细胞染色1、瑞氏染色(Wright)是血涂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1)瑞氏染液由碱性亚甲蓝,酸性伊红,甲醇(有机溶剂、 脱水、固定)组成;(2)细胞的着色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有化学亲和作用;(3)碱性环境中细胞带负电,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偏蓝。 酸性性环境中细胞带正电,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偏红,中性颗粒 与伊红和亚甲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4)缓冲液的pH为6.46.8,如果缓冲液偏酸(pHV6.4

6、) 则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偏红,白细胞核呈淡蓝色或不着色。如 果缓冲液偏碱(pH6.8)细胞染呈灰蓝色,颗粒深暗;嗜酸性粒 细胞可染成暗褐色,甚至紫黑色或蓝色;中性颗粒偏粗,染成紫 黑色。(5)新鲜配置的染液染色效果差,应贮存一段时间,时间越 久,染色效果越好,瑞氏染液的成熟指数以RA (A nm/A nm)=6505251. 30. 1 为宜。2、吉姆萨染色(Giemsa)(1)吉姆萨染液组成:天青,伊红,甲醇,纯甘油。(2)染色原理和瑞氏染色原理一样,本法对细胞核和寄生虫 着色较好,但对细胞质和颗粒着色较差。(3)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法能使细胞核及细胞颗粒均能获 得满意的染色效果。四、血液

7、常用检查1、血细胞显微镜计数的误差有技术误差和固有误差,其中技 术误差包括采血部位不当;稀释倍数不准;充液不当; 血液发生凝固;误认;仪器不准;气泡产生。固有误差包 括计数域误差和仪器误差,比如每次充池后细胞计数池分布不可 能完全相同而造成的误差。仪器误差指仪器不精密而造成的误差。(一)红细胞计数1、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到网织红细胞需要3天,网织红细胞 到成熟红细胞需要2天。2、红细胞在外周血的平均寿命为120天。3、显微镜计数红细胞常用的稀释液有: Hayem稀释液:由NaCl、Na SO、HgCl和蒸馏水组成。其24中NaCl和Na SO调节渗透压,后者还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24而HgC

8、l为防腐剂。 枸橼酸钠稀释液:由NaCl、枸橼酸钠、甲醛及蒸馏水组成。 NaCl和枸橼酸钠调节渗透压,后者还有抗凝作用,甲醛为防腐剂。4、牛鲍计数板计数RBC:计数公式/L = N(五个中方格的RBC 数)X5X10 (0. 1ul 变为 1ul) X200 (稀释倍数)X106 (1ul 换 成成 1L) =NX10io = N/100X10i2o牛鲍计数板: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池。 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 高0.10mm的计数池。计数池画有长、宽各3. 0mm的方格,分为9 个大方格,每个大格面积为1.0毫米X1.0毫米=1.0平方毫米;

9、容 积为1. 0平方毫米X0. 1毫米=0. 1立方毫米。其中,中央大方格 用双线分成25个中方格,位于正中及四角5个中方格是红细胞计 数区域,每个中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小方格。四角的4个大方 格是白细胞计数区域,每个大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5、新生儿红细胞参考值67X1012/L。成男:4.05.5X 1012/Lo成女:3.55.0X1012/L。新生儿红细胞高于成年人的原 因是生理性缺氧造成的。6、末梢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10%-15%。7、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 与血红蛋白浓度不成比例。大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浓度相对偏高, 也就是说巨幼贫的时候红细胞

10、的降低幅度的大于Hb的,Hb也可能 正常,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血红蛋白减低,但红细胞计数可正常。(二)血红蛋白测定1、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每个血红蛋白有4 条珠蛋白肽链,每条肽链包裹一个亚铁血红素。2、正常人的血红蛋白主要为HbA,占90%以上,珠蛋白肽链 组成为a B ,含a 6珠蛋白肽链的HbA占2%-3%,含a y珠蛋2222222白肽链的HbF占2%一下。新生儿和婴儿的HbF含量显著高于成人, 约占Hb总量的70%左右。3.ICSH和WHO推荐的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是氤化高铁血红蛋 白测定法(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波谷为504nm。本方 法的致命缺点是氤化钾有

11、剧毒。4、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SDS)是血红蛋白测定 的次选方法,波峰在538nm,波谷500nm。但是其的摩尔消光系数 未确认。5、血红蛋白参考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6、根据血红蛋白浓度,成人贫血程度分为4级 轻度:Hb低于参考值下限,但90g/L; 中度:Hb61-90g/L; 重度:Hb30-60g/L; 极重度:HbW30g/L。(三)红细胞形态检查1、正常红细胞直径参考值6.77.7um,平均7.2um。2、小红细胞直径V6um,大红细胞直径10um,巨红细胞直 径15um。3、球形红细胞是由于红细胞酶缺陷所

12、致,无中心淡染区,常 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4、椭圆形红细胞是由于红细胞膜缺陷所致,正常人约占1%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高达15%;超过15%对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 症有诊断价值。5、靶形红细胞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6、镰形红细胞由于红细胞内存在异常Hb (HbS)所致。7、口形红细胞在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时常达10%以上。 DIC和酒精中毒可见少量此类细胞。8、棘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B脂蛋白缺乏症。9、泪滴样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10、染色质小体又叫豪焦小体(H-J),是位于成熟或幼稚红 细胞细胞质中的紫红色小体,已证实为核的残余物。11、卡-波环呈紫红色圈状或“8字形

13、,可能是纺锤体残余 物或脂蛋白变性所致。12、碱性点彩红细胞为铅中毒的筛查指标。13、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是骨髓造血功能旺盛的表现。(四)白细胞计数1、人体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N) 又包括杆 状核(Nst)和分叶核(Nsg) 、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 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五种形态。杆状核和 分叶核的比例是1:13。2、白细胞分化过程:原始粒细胞一早幼粒细胞一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丧失分裂能力)一杆状核粒细胞一分叶核粒细胞。3、白细胞分为分裂池(原、早、中幼粒细细胞)、成熟池(晚 幼、杆状核粒细胞,丧失分裂能力)、贮存池(分叶核及部分杆 状核)、循环池(

14、血液循环流动的粒细胞)、边缘池(微静脉和 毛细血管壁的粒细胞,和循环池保持动态平衡)五个池。白细胞 计数的是循环池,不包括边缘池。4、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是手工目视显微镜计数,油镜 下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常用方法是血液分析仪法。人在出生 后有两次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相等的时间分别是45岁,695、牛鲍计数板计数:WBC计数公式/L = N (四个大方格的WBC数)/4X10 (0. 1ul 变为 1ul)X20(稀释倍数)X106 (1ul 换成成 1L)=N/20X10m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计数两侧计数池的10个大方格。公式: N/10X10 (0. 1ul 变为 1ul) X20 (

15、稀释倍数)X106 (1ul 换成成 1L) =NX20X 106 = 0.02NX109。白细胞校正公式:校正后的白细胞数/L=100/ (100有核红细 胞数)X校正前的白细胞数6、白细胞三分类血液分析仪使用电阻抗法根据白细胞体积大 小分为三群,第一群为小细胞区,体积在3590fl,主要为淋巴 细胞;第二群为中间细胞区,体积在90160fl, 一般包括单核细 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在病理情况下还包括原始 细胞、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体积在 160fl以上,主要为中性粒细胞。7、参考区间成人:410X109/L儿童:512X109/L6个月2岁:1112X1

16、09/L新生儿:1520X 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区间白细胞百分率(%)绝对值(X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9/19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7嗜酸性粒细胞0.550.020.5嗜碱性粒细胞0100.1淋巴细胞20400.84单核细胞380.120.88、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血涂片上WBC数/HPWBC (X109/L)血涂片上WBC数/HPWBC (X109/L)24(4-7)610(1012)46(79)1012(1318)9、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边缘池的白细胞过渡到循环池导 致):下午较上午高;运动、激动、冷刺激、暴热会高; 新生儿、

17、妊娠妇女高。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感染;出血;组织损伤; 中毒;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类白血病: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 的血象反应。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 现,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变化,骨髓增生很少达到白血病程度。 最常见的引起类白血病的因素是感染和肿瘤,其次是急性中毒、 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及过敏等。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某些革兰阴性杆菌(伤寒、副伤 寒杆菌)及病毒(流感)感染;再障、非白血病性白血病; 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疾病,如SLE;脾功能亢进;粒细胞减少症指成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V3.5X109/L, 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VI

18、. 5X 109/Lo粒细胞缺乏症指成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V2X109/L, 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V0.5X109/L。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伤寒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五) 白细胞形态检查1、正常白细胞形态:(1) 中性粒细胞形态要点:直径1015um,瑞氏染色细胞质 呈粉红色,胞质内有染成淡粉色的中性颗粒。细胞核分25叶。(2) 嗜酸性粒细胞形态要点:直径1315um,瑞氏染色可见 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罗列且折光性强的橘红色嗜 酸颗粒,细胞核多分为2叶,呈眼镜状。(3) 嗜碱性粒细胞形态要点:直径1012um,瑞氏染色可见 胞质内含有粗大但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紫黑色嗜碱性颗

19、粒,颗 粒常盖于细胞核上。(4) 淋巴细胞形态要点:大淋巴直径1015um,小淋巴直径 6-10um,瑞氏染色可见胞质呈透明天蓝色,细胞核圆形,常偏于 一侧,染色质粗糙紧密,排列均匀无空隙。(5)单核细胞形态要点:直径1420um,瑞氏染色可见胞质 丰富,染淡灰色或者淡粉红色,细胞核不规则,可呈肾形、马蹄 形、S型,常扭曲折叠,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2、异常白细胞形态:(1)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中性粒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 不等、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颗粒,常见于严重化脓性感 染及大面积烧伤等。含中毒颗粒的细胞在中性粒细胞中所占的比 值称为毒性指数。根据毒性指数的不同,中毒程度分为:毒性指

20、 数为1时是极重度。0.75为重度,0.5为中度,0.25为轻度。(2)空泡:细胞受损后发生脂肪变性的结果,最常见于严重 感染特别是败血症。(3)杜勒小体(Dohle):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毒性变化而保 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POX染色阳性。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是 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4)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 幼粒甚至早幼粒的现象。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等。 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WBC升高)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退 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WBC降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底下。杆状核粒细胞6%,称轻度左移。杆状核粒细胞10%并伴有少数晚幼粒细胞者为中度核左移。杆状

21、核粒细胞25%并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时,为重度核左 移,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或中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样反应。(5)核右移: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3%,核右移常 伴随WBC总数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时 可出现核右移。如患病期出现核右移是预后不良的表现。(6)淋巴细胞的异常形态称异型淋巴细胞,分为I型(空泡 型)亦称浆细胞型、II型(不规则型)亦称单核细胞型和III型(幼 稚型)。增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六)血小板检查1、血小板有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而来,在外周血中的 寿命为7-14天。2、血小板计数临床常用血细胞分析依法,ICSH推荐的参考方 法是PLT/RBC比值

22、法。参考区间为( 100-300) X 109/LPLT低,MPV增高,提示说明骨髓增生正常,但外周血小板破 坏增多。3、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在230fl范围内分布。(七)网织红细胞计数1、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 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残存部分嗜碱性物质,可被新亚甲蓝、煌 焦油蓝等染料活体染色呈网状或颗粒状结构而得名,染液与血液 的比例1:1。2、网织红细胞根据形态特征和成熟程度分为4型:I型(丝 球型)、II型(网型)、III型(破网型)、W型(点粒型),正 常人外周血可见III型和W型,以W型为主。3、网织红细胞试管法染色时间为1520分钟,一般染15分 钟。4、计

23、数公式 常规法:10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数/1000X 100% Miller窥盘计数公式:大方格B内的网织红细胞数/ (小方 格A内的红细胞数X9) X100%5、网织红细胞参考区间: 相对值:成人和儿童:0.5%1.5%;新生儿:3%6%。 绝对值:(2484) X 109/L6、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相对值低于0.5%,绝对值是低于15X109/L是 诊断再障的标准之一。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正常人为1,3提示溶血性贫 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V1提示骨髓增生低下,如再障。 缺铁型贫血和巨幼性贫血在用药35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 升,710天达到峰值,2周左右开始下降。网织红细胞是判断

24、缺 铁性贫血铁剂治疗有效的最快速指标。7、仪器计数网织红细胞根据胞质内荧光强度的不同,分为低 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L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外周血主要为LFR。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 = (MFRHFR) /LFR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二网织红细胞比值X患者HCT/正 常人HCT(八)血细胞比容测定1、血细胞比容是将定量的抗凝血液在一定的速度(3000r/min,离心力2264g)和时间(30min)离心沉淀后,观察 压实红细胞(还原层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2、离心后的血液分为5层,从上到下依次是血浆层、血小板 层、白细胞层和有

25、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色)及带氧 红细胞层。3、WHO推荐的测定HCT的方法是微量法,常用方法是血细胞 分析依法,参考方法是放射性核素法。4、温氏法和微量法都无法排除细胞间的残留血浆,当红细胞 形态异常时候,可使残留血浆增加。5、参考区间:男 0. 380-0. 508女 0. 335-0. 4506、HCT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出汗、呕吐、 腹泻、烧伤等,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九)红细胞平均值计算1、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HCT/RBC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b/RBC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Hb/HCT2、MCV, MCH, MCHC

26、三者的关系是MCHC=MCH / MCV,含量除以 体积等于浓度。3、MCV 单位是 fl, 1fl = 10-i5LoMCH 的单位是 pg, 1pg=10-i2go4、参考区间:MCH: 26-34pgMCV: 80-100flMVHC: 320-360g/L贫血形态学分类注:红细胞凝集会导致MCV 假性增高。高脂血症会导致MCH假性增高形态学分类MCVMCHMCHC正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大细胞性贫血增高增高正常单纯小细胞性贫血降低降低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降低降低降低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稀释液中成分的主要左右有3种: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如丙酮、乙醇、丙二醇);促进红细胞 和中性粒细胞

27、破坏(如碳酸钾、草酸铵或低渗状态);使嗜酸 性粒细胞着色(如伊红、漠甲酚紫、石楠红)等。(十)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血沉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2、血沉过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期,第 二期为快速沉降期,第三期为红细胞堆积期。3、影响血沉快慢的因素主要有血浆因素和红细胞因素。纤维 蛋白增加时,血沉加快,清蛋白增加时,血沉减慢。红细胞增多 时,血沉减慢,反之加快。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镰刀形、球形) 时血沉减慢。4、血沉测定参考方法是魏氏法。5、参考区间:男 0T5mm/h 女 0-20mm/h。6、临床意义血沉增快:各种炎症;组织损伤坏死,心肌梗死血沉加 快,心绞痛血沉正常,可

28、作为两者的一个鉴别参考;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如SLE、MM、RF等。贫血;高胆固醇血症。(一)血细胞分析仪及直方图1、血液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脉冲信号的大小与细胞体积 成正比,脉冲频率的多少与细胞数量成正比。2、白细胞五分类检测VCS原理中的V是细胞体积,C是细胞 内部结构电导性,S是光散射。3、白血病标本时,三分群白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上易出 现小细胞区正常,中间细胞区与大细胞区融合增加。4、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应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正常人V15%。在不均一性贫血时,RDW增高。5、白细胞直方图淋巴细胞前面出现峰考虑巨血小板和血小板 凝集。6、红细胞出现双峰是铁粒幼细

29、胞贫血或者缺铁性贫血恢复 期。7、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直方图峰波峰左移,底部变宽。巨幼细 胞性贫血红细胞直方图波峰右移,底部变宽。红细胞直方图体积 区域大多设定在25250fl或36300fl。8、白细胞直方图异常变化的常见原因白细胞直方图变化主要原因有核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淋巴细胞峰左侧异常未溶解红细胞、疟原虫、冷凝集蛋白、脂类颗粒、异形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病、异形淋巴细胞抬高原始或幼稚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峰抬高增宽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单个核细胞峰与中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性粒细胞峰之间异常酸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峰右移、抬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高、增宽9、MCV与RDW分类贫血MCVRDW贫血类型常见病因和疾病减少正常小细胞均一性地中海贫血(轻型)减少增高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细胞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正常增高正细胞不均一性混合型营养性缺乏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增大正常大细胞均一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增高增高大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贫血、某些肝病性贫血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