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7283616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改变毛坯地形状、尺 寸、表面粗糙1 实际定位方案时考虑三方面:1)根据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 求确定所需限制1 减少传动链误差的措施 1)尽量缩短传动链尽以减少传动元件数 量。2)提高传动件 1 金相组织变化的原因(1)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会使 得工件的加工表面产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2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包括: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如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原材料的运输和保管;毛坯制造过 程;机械加工和热处理;装配和调试过程;生产服务过

2、程。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依次细 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4 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1)单件生产(2)成批生产(3)大 量生产 5 工艺特征单件小批成批生产大批大量 零件的互换性:缺乏互换性;大部分具有互换性;具有广泛的互换性 毛坯制造方法与加工余量:木模手工造型或自由锻,加工余量大;部分采用 金属模铸造或模锻,加工余量中等;广泛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模锻或其它高效方 法,加工余量小 机床设备:通用机床;部分通用机床和高效机床;广泛采用高效专用机床及 自动机床 工艺装备:大多采用通用夹具、标准附件、通用刀具、万能量具。靠划线和 试切法达到

3、精度要求;广泛采用夹具,较多采用专用刀具和量具;广泛采用高效夹 具、复合刀具、专用量具或自动检验装置生产组织:机群式;分工段排列设备;流水 线或自动线 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一定水平;调整工:要求高操作工:要求低成本: 较高;中等;较低 工艺文件的要求:编制简单的工艺过程卡片;编制详细的工艺规程及关键工序 的工序卡片;编制详细的工艺规程、工序卡片、调整卡片 发展趋势:采用成组工艺,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采用成组工 艺,用柔性制造系统或柔性自动线;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车间或无人 工厂实现自适应控制6 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位置。7夹紧对工件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其已确

4、定的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8 工件的装夹方法直接找正装夹用划针,百分表或目测直接找正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正确位 置,然后再夹紧。这种方法称为直接找正装夹。精度高,效率低,对工人技术水平 高。划线找正装精度不高,效率低,多用于形状复杂的铸件。夹具装夹精度和效率均高,广泛采用。9六点定位原理:将6个支承抽象为 6 个“点”,6 个点限制了工件的 6 个自由度,这就是六点定位原理。10 工件定位 时的几种情况1)完全定位:工件六个自由度被分别完全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 位。2)不完全定位根据具体的加工方法,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把限制工件少于六个自由度 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3)欠定位当定位

5、支承点的数目,少于应限制的自由度数目,工件不能正确定位,不能满 足加工要求。这种定位方式,称为欠定位。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承点,同时限制 同一个自由度的定位,称为过定位注意以下几点:1)设置 3个定位支承点的平面限制一个移动自由度和两个 转动自由度,称为主要定位面。2)设置2个定位支承点的平面限制两个自由度, 称为导向定位面。3)设置1个定位支承点的平面限制一个自由度,称为止推定位 面或防转定位面。4)一个定位支承点只能限制一个自由度。5)定位支承点必须与 工件的定位基准始终贴紧接触。6)工件在定位时需要限制的自由度数目以及究竟是 哪几个自由度,完全由工件的加工要求所决定。7)定位支承点所限制

6、的自由度,原 则上不允许重复或互相矛盾。11 总体分析法判别是否有欠定位;分件分析法判别是否有过定位1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必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要有 一个系统来支撑,称之为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能量分系统和信息分系统组成的自 由度 2)在定位方案中,利用总体分析法和分件分析法来分析是否有欠定位和过定 位,分析中应注意定位的组合关系,若有过定位,应分析气是否允许 3)从承受切 削力、加紧力、重力,以及为装夹方便,易于加工尺寸调整等角度考虑,在不定位 中是否应有附加自由度的限制2 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或 面。分为两大类:设计基准和工艺

7、基准3 工艺基准又可以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4 选择要求:首先考虑用设计基准;其次工序基准应可用于工件的定位与工序尺寸 的检查;且能够可靠地保证零件设计尺寸的技术要求。5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使工件占据正确位置以得到准确工序尺寸的基准。 定位误差产生原因: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移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使工件占据正确位 置以得到准确工序尺寸的基准,又可以分为粗基准、精基准、附加基准粗基准:未经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精基准: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 附加基准:零件上依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的定位基准6 测量基准:

8、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来测量工件的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时所采 用的基准。7 装配基准: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 准。8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 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9 分类:装夹(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调整误差、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动误 差,测量误差)10 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 何参数的偏离程度。加工精度越高,则加工误差越小,反之越大。(1)当尺寸精 度要求高时,相应的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也要求高。其次形状精度应高于尺寸精 度,而位置精度在多数情况下也应高于尺寸精度。(2)当形状精

9、度要求高时,相 应的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不一定要求高。11 误差的敏感方向:原始误差所引起的切削刃与工件间的相对位移,如果产 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则对加工误差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产生在加工表面的 切线方向上,就可以忽略不记。我们把加工表面的法向称之为误差的敏感方向。12 加工误差和加工精度的区别联系: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评定加工零件的 几何参数,加工精度的低和高就是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和小来表示的。所谓保证和提 高加工精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和降低加工误差问题。14 加工原理误差:加工原理是指加工表面的形成原理。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 采用了近似的切削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形状所产生的加工误差。15

10、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主轴回转误差的基本型式a)径向圆跳动b)端面圆跳动c)倾角摆动16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主轴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主轴的轴向窜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主轴的倾角摆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7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轴承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主轴转速主轴系统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18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1)提高主轴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精度2)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 3)采用误差转移法19导轨导向精度:指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运动方向的符 合程度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导向误差20影响机床导轨导向误差的因素 1)机

11、床制造误差 2)机床安装误差 3)导轨 磨损机床传动链误差定义机床传动链指传动链始末两端执行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 差。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尤其是末端零件的精度。3)尽可能采用降速运动 4)消 除传动链中齿轮副的间隙。5)采用误差校正机构对传动误差进行补偿2 工艺系统刚度可定义为:在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上工艺系统所受外力与变形量 之比。3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工件形 状误差1)机床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2)工件的变形 3)机床变形和工件变形共同 引起的加工误差(2)切削过程中受力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误差复映(3)夹紧 力和重力引起的加工误差被加工工件在装夹过程中,

12、由于刚度较低或着力点不当, 都会引起工件的变形,造成加工误差。(4)重力引起的加工误差(5)惯性力引起的加 工误差4 误差复映现象是在机械加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由于加工时毛坯的 尺寸和形位误差、装卡的偏心等原因导致了工件加工余量变化,而工件的材质也会 不均匀,故引起切削力变化而使工艺系统变形量发生改变产生的加工误差。5 影响机床部件刚度的因素很多 1)连接表面间的接触变形 2)接合面间摩擦 力的影响 3)接合面间的间隙 4)部件中个别薄弱零件的影响6 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途径(1)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合理设计零部件结构 2)提高联接表面的接触刚度 3)采用合理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

13、2)减小载荷及其变化图7 减少和控制工艺系统热变形的主要途径减少发热和隔离热源均衡温度场 改进机床布局和结构设计保持工艺系统的热平衡控制环境温度热位移补偿 8 常值系统性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一批工件时,误差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者,称 为。9 变值系统性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一批工件时,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呈有规律变 化者,称为。10 随机性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一批工件时,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呈无规律者, 称为11加工表面质量表面层的几何形状特征表面粗糙度:它是指加工表面 上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表面波度:它是介于宏观形状误 差与微观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周期性形状误差。表面加工纹理它是指表面切削加

14、工 刀纹的形状和方向伤痕是指在加工表面个别位置上出现的缺陷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化学性能(1)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 表层金属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塑性变形,金属的晶格扭曲,晶粒被拉长、 纤维化甚至破碎而引起表层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塑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 硬化。(2)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3)零件表面层残余应力12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1)表面粗糙度对耐磨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 对摩擦副的影响,不是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越耐磨,在一定工作条件下,表面粗糙度 Ra值约为0.320.25|im较好。(2)表面纹理方向对耐磨性的影响(3)表面层 的加工硬化对耐磨性的影响13表面质量对零

15、件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表面层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化 学性能 14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度表面层金属的力学性能 和化学性能 4表面质量对零件间配合性质的影响相配零件间的配合性质是由过盈 量或间隙量来决定的。5表面质量对零件其他性能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的使用 性能还有一些其他影响15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措施(一)影响切削加工 表面粗糙度的因素1 .影响切削残留面积高度的因素2 .影响切削表面积屑瘤和鳞刺 的因素(二)磨削加工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1)几何原因1)切削用量对表面粗糙 度的影响 2)砂轮的粒度和砂轮的修整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2)物理因素金属表 面

16、层的塑性变形生剧烈的温升,当温度超过工件材料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温度时,将发生金相 组织转变。(2)磨削淬火钢时表面层产生的烧伤磨削淬火钢时极易发生磨削烧 伤,磨削淬火钢时表面层产生的烧伤有: 回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马氏体转变温度而未超过相变温度,则工件表面原来的马氏作组织将产生回火现象,转化成硬度降低的回火组织索氏体或屈氏体。 淬火烧伤磨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由于冷却液的急 冷作用,表层会出现二次淬火马氏体,硬度较原来的回火马氏体高,而它的下层则 因为冷却缓慢成为硬度降低的回火组织。退火烧伤不用冷却液进行干磨削时,磨 削区温度超过相变温度,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因工件冷却缓慢

17、则表层硬度急剧下 降,这时工件表层被退火。2残余应力: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 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 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称为残留应力或残余应 力。3 残余应力(又称内应力)是指当外部载荷去除以后,仍然残存在工件内部的 应力。残余应力的产生(1)毛坯制造和热处理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2)冷校直带 来的残余应力(3)切削加工带来的残余应力 4减少内应力引起变形的措施 1)合 理设计零件结构应尽量简化结构,减小零件各部分尺寸差异,以减少铸锻件毛坯在 制造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2)增加消除残余

18、应力的专门工序对铸、锻、焊件进行退火 或回火;工件淬火后进行回火;对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在粗加工或半精加工后进行时 效处理(自然、人工、振动时效处理)3)合理安排工艺过程在安排零件加工工艺 过程中,尽可能将粗、精加工分在不同工序中进行 5 影响磨表面层金属残余应力的 工艺因素:切削速度与被加工材料,前角6 影响磨削残余应力的工艺因素:磨削用量,工件材料,砂轮的影响7 强迫振动由外界周期性的干扰力(激振力)作用引起8 强迫振动特征频率特征:与干扰力的频率相同,或是干扰力频率整倍数。幅 值特征:与干扰力幅值、工艺系统动态特性有关。当干扰力频率接近或等于工艺系 统某一固有频率时,产生共振。相角特征:强迫

19、振动位移的变化在相位上滞后干扰 力一个e角,其值与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干扰力频率有关。9 自激振动在没有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10 自激振动特征自激振动是一种不衰减振动。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于系统 的固有频率。自激振动能否产生及振幅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系统在每一个周期内获得 和消耗的能量对比情况。11自激自激振动机理 1)再生机理 2)振型耦合机理 3)负摩擦原理 4)切削 力滞后原理12 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出产品的能力常用标准偏差&的6倍来表示工序能力的大小。13 获取尺寸精度:试切,调整,定尺寸计算法,自动控制法14误差减

20、少犯法:误差预防,误差补偿 15 保证机器或部件装配精度的方法互 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成本:都是高组成环:少,少,多,多大批,大批,大批或单件,大批或单件扩展阅读: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 面,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 艺过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工艺是使各种原料、半成 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为机械制造工艺。一、绪论机械制造技术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用机械来加工零件(或工件)的技 术,更明确的说是在一种机器上用切削方

21、法来加工,这种机器通常称为机床、工具 机或工作母机;另一方面是指制造某种机械的技术,如汽车、涡轮机等。广义制造 论的形成过程一、制造设计一体化制造技术发展阶段:手工业生产阶段、大工业生产阶段、虚拟现实工业生产阶 段二、材料成形机理的扩展1 去除加工:又称分离加工,是从工件上去除一部分材料二成形2 结合加工: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而成 形,是一种堆积成形,分层制造方法。按结合机理和结合强度分为附着、注入和连 接三种3 变形加工:又称流动价格,是利用力,热,分子运动等手段使工件产生变 形,改变其尺寸形状和性能,如锻造、铸造等。三制造模式的发展第二节机械产品生产过程:是

22、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包括直接 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直接生产过程:使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和性能产生一定的变化,即与生产 过程有直接关系的劳动过程。包括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机器的 装配、检验、测试和涂装等主要劳动过程。辅助生产过程:不是使加工对象产生直接变化,但也是非常必要的劳动过程。 包括专用工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的制造、机器的包装、工件和成品的储存和运 输、加工设备的维修,以及动力(电、压缩空气、液压等)供应等辅助劳动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采用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 状、尺寸、表面质量和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机

23、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工序又分为安装、工 位、工步和走刀。1)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 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一个安装。3)工位一次安装,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加工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安装称为工位。 一个安装中可能只有一个工位,或者多个工位。4)工步指在加工表面不变、切削刀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若有几 把刀具同时参与切削,该工步称为复合工步。复合工步主要是为了提高加工效率。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

24、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一 个工步可包括一次或数次走刀。当需要切去的金属层很厚,不能在一次走刀下切 完,则需分几次走刀。走刀次数又称行程次数。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进度计划称生产纲领。零件 的年生产纲领指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产量。N=Qn (1+a%+0%)式中N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件/年);Q产品年产量(台/年);n每台产品中 该零件数量(件/台);a%备品率;0%废品率。生产批量:生产批量是指一次投入 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生产类型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同,主要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 件生产三种生产类型。其中,成批生产又

25、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 工件的装夹装夹又称安装,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项内容。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夹紧对工件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其已确定的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工件 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方法主要有三种。夹具中装夹直接找正装夹划线找正 装夹定位原理(看书)基准1、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和零 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确定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这些起始位置称 之为设计基准。2.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工艺过程中所用的基准。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 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

26、寸、形状和位置 的基准。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测量基准:工件测量时所用的 基准。装配基准:零件装配时所用的基准。第二章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一、加工原理误差: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二、调整误差三、机床误差1、机床导轨的导向误差(1)导向误差1.导向精度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的平行度;导 轨对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2)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包括1、径向圆跳动。2、轴向圆跳动。3、倾角摆动。影

27、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因素:轴承的误差、轴承的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 误差、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引起回转轴线的漂移。提高主轴回转精 度的措施:提高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 反应到工件上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1.传动件数越少,传动链越短,传动精度越高2.采用降速传动 3.提高传动链末端件的精度 4.采用校正装置四、家具的制造 误差与磨损五、刀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采用定尺寸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2.采用 成形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形状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3. 展成刀具的切削刀形状必须是加工表面的共

28、轭曲线。因此切削刃的形状误差 会影响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4. 对于一般刀具,其制造精度对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但易磨损残余应力:也称内应力,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或去除外力后工件内残留的应 力产生原因:毛坯制造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切 削带来的残余应力工艺系统的热源:内部热源:切削热和摩擦热,产生于工艺系统内部,主要以热传导形式传递外 部热源:工艺系统外部的、以对流传热为主要形式的环境温度和各种热辐射热传递 方式:导热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加工误差的性质1、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 变,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统称为系统误差。前者称为常

29、值系统误差,后者称为变 值系统误差。加工原理误差,机床等的制造误差等与时间无关,其大小在一次调整 中也基本不变,因此都属于常值系统误差。机床、刀具等在热平衡前的热变形误 差,刀具等的磨损等属于变值系统误差。2、随机误差:在顺序加工的一批工件 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时属于随机性的,称为随机误差。分布图分析法的应用:判别加工误差的性质;确定工序能力及其等级;估算合 格品率或不合格品率分布图分析法的缺点在于:没有考虑一批工件加工的先后顺序,故不能反映误 差变化的趋势,难以区别变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必须等到一批工件加工 完毕之后才能绘制分布图,因此不能再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信

30、息。保证 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误差预防;误差补偿误差预防技术:合理采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直接减少原始误差;转移原始误 差;均分原始误差;均化原始误差误差补偿技术:在线检测;偶件自动配磨;积极控制起决定作用得到误差因素第三章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 质几何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表面材料力学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 变化。冷作硬化:机械加工中因切削力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层金属硬度和强度提高 的现象。评定指标:表层金属的显微硬度HV、硬化层深度h、硬化程度N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质量对耐磨性

31、影响:1 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耐磨性越好,表面波纹度越大粗 糙度越大。2 圆弧状凹坑状表面纹理耐磨性好,尖峰状表面纹理耐磨性差。3 加工 表面冷作硬化提高耐磨性能。表面质量对耐疲劳性影响:1 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缺陷越少耐疲劳性越好。2 冷作硬化组织疲劳裂纹生长提高零件耐疲劳强度。表面质量对耐腐蚀性影响:1 表面粗糙度值越大耐蚀性越差。2表面残余压应 力有利于提高表面抗腐蚀能力。表面质量对零件配合质量影响:1.对于间隙配合表面,其 实磨损最显著零件配合表面的起始磨损量与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值成正比增加。表面粗糙度越大变量越大影响配 合稳定性。2.对于过盈配合表面粗糙度越大两表面相配合时表面凸峰易被挤掉

32、使过盈 量减少。3 对于过度配合兼有上述两种配合影响。切削速度 V=2050m/min 时表面 粗糙度最大容易出现积瘤。表面粗糙度测量:1 比较法 2 触针法 3 光切法 4 干涉法磨削烧伤:对于已淬火的钢件,很高的磨削温度使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产生变 化,使表层金属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现氧化膜颜色。减少磨削烧伤工艺途径: 1 正确选择砂轮 2 合理选择磨削用量 3 改善冷却条件 4 选择开槽砂轮表面强化工艺1 喷丸强化 2 滚压加工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主要有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 强迫振动是由于外界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振动机内振源主要有机床旋 转的不平衡、机床传动机构的缺陷、往复运动部件的惯

33、性力级切削过程中的冲击力特征:其振动频率与干扰力的频率相同,或是干扰力频率的数倍 自激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没有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 产生的周期性振动。 自激振动的特征:是在没有外力干扰下产生的振动运动,这与强迫振动有本质 的区别;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这就说明颤振频率取决于振动系统的固有特 性。这与自由振动相似但不相同。自由振动受阻尼作用将迅速衰减,而自激振动却不因 为有阻尼存在而迅速衰减。消除强迫振动的条件:减小机内外干扰力的幅值;适当调整振源的频率;采用 隔振措施消除自激振动的条件:减小前后两次切削的波纹重叠系数;调整振动系统 小刚度主轴的位置;增加切削阻尼

34、;采用变速切削方法加工提高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工艺系统 刚度;增大工艺系统的阻尼减振装置:动力减振器;摩擦减振器;冲击式减振器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 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 程的作用1.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3. 新建或扩建车间,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1)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 实现(2)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前提下

35、,一般要求 工艺成本最低(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步骤内容:(1)阅 读装配图和零件图(2)工艺审查(3)熟悉或确定毛坯(4)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5)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 工艺装备应提出具体设计任务书(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7)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8)确定切削用量(9)确定时间定 额(10)填写工艺文件。工艺路线的制定、主要问题、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使用未经机械加工时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原则:(1)保证 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3)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

36、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精基准的选择:使用机械加工表面作为基准。&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 (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便于装夹原则工艺顺序的安排:1 工艺顺序安排原则:(1)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2)一般情况下,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3)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4)先安 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热处理工序及其表面的安排:(1)为改善切削性而进行的热处理安排在切削 之前(2)为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安排在粗加工之后(3)为改善材料力学物理性质半 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常安排淬火,淬火回火,渗碳淬火(4)对高精度零件,淬火 后安排

37、冷处理以稳定零件尺寸(5)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或耐腐蚀性而安排的热 处理工序以及以装饰为目的而安排的处理工序安排在最后。工艺尺寸链:(1)尺 寸链在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联系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2)尺寸环:尺寸链中每一个尺寸成一个环(3)封闭环:在零件加工过程 或机器装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环(或间接得到的环)(4)组成环:除封闭环以外各环,一般由加工直接得到:a曾环:变动时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b:减环:变动时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5)直接尺寸链:在工艺尺寸链中,全部组成环平行于封 闭环的尺寸链称直接尺寸链。时间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生产工序所需消 耗的时间

38、机械装配工艺规程设计装配包括:装配、调整、检验、试验等零件: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由整块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套件:在一个基准零 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组件: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及零 件构成的部件: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1.保证装备精度的装配方法:一、互换法(1)完全互换(2)大数互换。二、 选择法(1)直接选配法(2)分组选配法。三、修配法(1)修配法单件修配法(2)合并加工修配法(3)自身加工修配法。四、调整法(1)固定调整法(2)可动调整法 (3)误差抵消法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机器结构应能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减 少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装配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