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读书笔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279687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类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类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类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教育类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类读书笔记(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育类读书笔记教育类读书笔记范文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 的建议提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 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不 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你面对 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 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 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 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 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

2、 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 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 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 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 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 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 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 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 “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 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 会

3、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 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 定的教育艺术。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 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 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 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 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 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 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

4、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 尴尬境地!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 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 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 书。”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你排解 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你遇 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你帮助,让你充满信心书中给教师的建议使我 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知道碰到相应的问 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 实的工作。爱

5、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 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 知的答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 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 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 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 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 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 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 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

6、 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 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 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 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 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 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 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 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

7、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 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 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 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 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 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 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 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 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 绪。“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 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 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

8、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 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 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一、“慢”而不“怠慢”。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 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 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 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 心和宽容。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 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

9、难 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 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 速度就慢。我会想办法的列举古今中外的例子告诉学生“火车理 论”:一个跑得慢的人搭上一辆快车,和一个跑得快的人搭上一辆 慢车,最后,先到达终点的是跑得慢但搭上快车的那个人。我会鼓 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 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 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 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 去。二、“慢”需要感悟。我们老师在我们的教学中慢慢地去

10、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 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 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作为 老师,尤其如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对待孩子,我们要有 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 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 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 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 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 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

11、,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 间。三、“慢”需要等待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 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 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 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他一跌 到,你就去惩罚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励他自主地站起来,那他也 许会耍性子,干脆不起来,等着你来拉扯他。对学生来说,错误是 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 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 要教师

12、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 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 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 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 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 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 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 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 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 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四、“慢”需要永恒

13、的责任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他走下 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 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 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 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 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 吧。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 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 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 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何尝不是一种睿智,一

14、种气度?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 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 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 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 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 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 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 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 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 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

15、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 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 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 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 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 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 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 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 课 40 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 “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 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 我们教师让学

16、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 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 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等等。其实, 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 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 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 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 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 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 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

17、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 好多道理。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 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 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 评,鼓励他们。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 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 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 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 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 学

18、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 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 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己的期望 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 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 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1983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 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 “生命化教育”的理论

19、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 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 1+1 读书俱乐部,推广1+1 式的读书理念。透过学习,让我深深感 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 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 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经验,构建自己的认识平台。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 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 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这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 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 境界。但是张老师认为

20、: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 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一个字 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 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应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 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一天似乎 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 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 们这天的学校里。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 产的气势。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这也难怪作者 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

21、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 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 人”到“具体个人。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 生生的人了。慢又是一种什么样貌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 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 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 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 “。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 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忙,多给他们带给创造、交流经验、合作 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潜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 术,需要留足等待的

22、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 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 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 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 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务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 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仅要尊重、善待 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 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带给与之相 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

23、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 客观条件, 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里的 一段话:美国教育家博耶说,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小“到什么 程度为好呢?”小到学校所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亦即 人数控制在二三百人内为最佳”。博耶又说:“当班生数超过30 个 人时,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这 些见解都令人感佩。但博耶必须想不到,在中国有那么多“名师” 能够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状况下也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 他更不可能想到一些更厉害的“名师”竟能够在体育馆数千名观众 面前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状况下把“课做得神

24、采飞扬”,也许, 从某种好处上说,这正是中国教育胜过美国教育“难能可贵之处”。如果教学课堂环境没有保障,首先就给教师组织课堂带来了困难, 信息的传输呈单向化而不是多样化,“生命化教育”也就成了一句 空话;而一味地强调教学质量,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之 一,也是对教师的不公,因为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的老师毕竟 是少数。以”生命化教育“为理念,就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既要强调教师的主观作用,又要营造良好的关注学生独立个体的空 间,把“生命化教育”具体落实到教育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和实处。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 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

25、应是偶有所得, 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 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 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 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 生感受、体验过程,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 成,要有足够的期盼,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 真正的教育。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 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 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 之爱。爱的教

26、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述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 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 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 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 时,还和家里持续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 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 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 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最后,13 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 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 年人的孝子必须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

27、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 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忙, 最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 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忙下,马可尔和妈妈最后重逢 了读到那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 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 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就应 了“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但是,有时候,我 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 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 而没有细细地

28、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 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东西啊!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 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 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必须 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忙我、我 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必须不会吝惜付 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忙的人,是不是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 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完美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 爱的

29、人生。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 育细节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 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 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 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 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 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 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

30、起精神来; 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 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 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 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 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 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培根也以前说过:“习 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 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这些名言中, 我们能够发现,良好的习惯已经被塑造为一个人存放在大脑里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资

31、本。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 必要的教学任务以外,更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良 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 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潜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 不竭的动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们 都将会走上光明而完美的“星光大道”。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 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 说过:“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 己提出问题、自我

32、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 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知识获得 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创设 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 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 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 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 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 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了

33、。”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 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 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 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 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 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 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 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 能取代书

34、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 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 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 衡量自己。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 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 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 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 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 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 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

35、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 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 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给女儿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也跟着一起看起来,看完之 后还是有些感触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第一次听到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名字,还以为这又是一本理论 性特强的一篇说教书籍,但是当我仔细研读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 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书中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 用日记的形式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 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 爱:老师之

36、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 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 点点滴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 纯真与情趣,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爱,成为一个有勇气、充 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当我看完这篇小说时,我很受感动,感动于教师的敬业,感动于 学生对教师的爱,感动于学生对社会的爱等等,我认为爱的教育是 凌驾于知识之上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 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受到各种宠爱与溺爱,自私刻薄,缺乏 团队意识,不理解什么是真的爱,也

37、不懂得怎么去爱人,那么对他 们如何进行爱的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者共同研究的话题。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教师的爱实际上是最无私最纯洁的爱,记 得自己以前在中学执教的时候,班上有个女生,是个留守儿童,父 母在外地打工,她跟爷爷奶奶一块生活,性格较倔强,对于老师的 话一般不予理睬,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当我得知她的情况后,我 就尽可能多的给她关心和爱护,在她13 岁的生日那天我还特地为她 组织了一次生日宴会,将班上的班干召集起来一起为她庆祝生日, 她非常的感动,在我的关心下她的表现慢慢变好了,性格也变的开 朗起来,师生关系也就越来越融洽了,现在她已经毕业了,但是每 年的教师节她都会发个短信来问候我一下,

38、我感觉特别的欣慰,告 诉自己只要付出我们的爱,相信学生会感受到的。其次对你的学生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孩子犯错误 没关系,因为没有谁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好了,所以教师当遇到 学生犯错误时,一定要冷静处理,有可能你的处理方式不当会影响 他的一生,爱因斯坦小板凳以及华盛顿砍树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 很好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在一节数 学课上,我找学生上黑板,因为上黑板的人数有限,没有被找到上 黑板的同学就有点失落,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说你 没找他上黑板,他恨你!”我一听这还得了,哪能这样呢?但是转 念一想,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要上黑板,可能只是一时头

39、脑 发热,但是不能就这样算了,毕竟他犯了错误,于是我让他站起来, 他觉得大祸临头了,不敢抬头,我说道:“*你意识到你的错误了 吗?你现在说你现在该说的话,老师就原谅你的过错”,那个男孩 一愣,没想到听到的是这样的话语,含着泪向我承认了错误,我也 借机在班上进行了教育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要改正过来。最后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跟学生打交道真的是一件磨性子的事情 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耐心的话,我想有的时候你会被学生气的直跺脚。 有的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很多,讲了一遍小孩不是很懂就不耐烦了, 老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上课不都讲过的了啊。长时间下去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会减弱,而对于疑难问题,那就更害怕思考, 打击了小孩的积极性。我一般对于学生的教育先认真聆听他们的意 见和想法,听清楚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找到他们想法的错误点, 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他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要有耐心,耐心听他 说,耐心的对他说。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要始终与对学生的 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 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的教育倡 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这个 目标的达成我会努力奋斗的。今后我将立足教育岗位,率先模范,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