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

上传人:友**** 文档编号:17271675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5.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生物综合复习一一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内容概述本专题包括选修本第一章的内容。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 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包括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 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方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重点难点一. 内环境与稳态1. 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外界环厦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f:血浆 细腱外液4

2、: 内环境):2内环境的稳态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 温度、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1)血浆pH稳态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 生变化。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对均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HCO/NaHCO、NaH PO / Na HP0等。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2332424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

3、在7.357.45之间。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 = HCO323H CO = HO + CO (从肺部排出)2322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0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CO。323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OH-+HCO = HCO-+HO2332例如:当NaCO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 CO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2323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水的平衡与调节水的平衡:来源:饮水和食物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物质代谢产生的水。去路:肾脏排尿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皮肤通过汗液排出、肺呼吸、大肠排便。水平衡调节犬脳皮层一渴觉一 饮水.

4、A巴科下丘怙渗透压感受器惋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细胞外很渗透压升高4垂悴后叶抗昴尿隸蓋肾屮管、集合管重喙收水M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饮水过多 盐份丢失过多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Na+. K+的平衡来源咕盐中|_ 的N出A#+内的Na+=皆脏(尿K主要j度肤【排汗)|大肠I排便)|! :肾脏排岀特点塞吃篡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負物中的ic+A#*内的K+W肾(尿)1主要) 大肠C排便)I窶吃塑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bfe+、K+平衡调节钠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钾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3)血糖平衡血糖平衡来源去 跻亘化分解.二二二二二二i食韧1T的稱藐消化峻收y血糖厶=l_Ua 1 JljU

5、冃 10肝糖元的分解1D肝糖兀、糖兀非糖物质的转化S0-120twg/dL转化J脂肪、非必需氨基醴1血糖平衡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一一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使血糖下降一一胰岛素1下丘脑另i I 区域丨 I(+)(十)“胰高血糖龛分泌肾上腺素分朗|(十)ii廿;血糖降低1 T出(?)rt W!i I下丘脑某I -!冈城II、饪- 十)腫岛虫细胞*7=(4)体温及调节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 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运动时 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10余倍。人

6、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 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35C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 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二、总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2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寒冷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4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三、免疫(1)免疫分类人体的三道防线韭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免疫r第一道防线,皮肤 黏膜组成阻挡或杀死病原悴,洁扫异韧的功能-第二道

7、防线,杀菌物质和呑噬细胞等组咸I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第三道防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菲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 多种病痰体有防御作用口持异性免疫:出主后才产生,通常只能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O(2)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骨髓造血干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B牀巴细胞抗庾剌激效应T细胞皴应B细胞(3)特异性免疫过程体液免疫:反应阶段蝕应阶段细胞免疫:蛊应阶段(4)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原理:病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等。 自身免疫病病因:免疫系统不能正确分清“自我”和“非己”成分,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 的抗原而围攻,造成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伤害并出现病症,这就是自身免疫病。病例:类风湿性关

8、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缺陷病病因: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病例:艾滋病等。知识链接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必修本第三章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第四章第二节动物生命活 动的调节。2. 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大系统。3必修本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与寒冷时的体温调节。4免疫部分知识与初中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例题解析1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抗毒素是抗体B. 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C. 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 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解析: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属于抗体;抗

9、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所以,抗 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例如:自身免疫病。所以,ABD选项正确。只有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C选项错误。答案:C2.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 冷觉感受器兴奋B. 温觉感受器抑制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炎热时不会 增加,ABC选项错误。炎热环境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量 增加,使散热量增加。答案:D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

10、成B. 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 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 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不 属于内环境。多余的H+可以与缓冲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直接从肺排出Na+、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 消化道进入内环境。ABC选项错误。血浆流动速度快,范围广,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答案:D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 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 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解析: 下丘脑

11、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也分布在黏膜和内脏器官;人在炎热环境中体温 调节中枢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而不是通过降低新陈代谢。 ABD选项错误。人在安静时主要是内脏器官产热,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答案:C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B. 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C. 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D. 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解析:Na+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

12、,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寒冷环 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可以通过皮肤蒸发排出,ABD选项错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 尿激素,调节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答案:C6. 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 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 T 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 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 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过敏反应主要与效应 B 细胞有关,过敏反应也可以发生在消化道黏膜等处,甚至引起全身反应。答案:B7.

13、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 缺乏淡水,引起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由下丘脑 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 的排出,保留身体水分。答案:A8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人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 pH 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 碳酸氢钠B. 碳酸C. 三磷酸腺苷D. 钾离子解析: 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乳酸

14、进入血液后,就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 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释放出去,乳酸钠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不会引起血 浆 pH 发生剧烈的变化。答案:A9.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A. 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B. 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C. 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D. K+排出量等于零解析:K+经肾脏随尿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K+主要来自食物,只饮水不 进食,K+摄入量减少,虽然也会有排出,但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答案:C10. 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

15、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一表示有关 过程。造血干细胞红细胞 血小板 祥噬细胞尊e敕应n细胞f 效应丁细胞(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和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填数字)。(4)效应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合成抗体的翻译过程需要作为模板。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解析: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单克隆抗体形成的过程。(1) 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

16、血细胞,首先需要进行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分化成各 种细胞。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核具有全套遗传物质,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 以失去全能性。(2) 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后分化而来,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基 因有选择性的表达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3) F与效应T细胞来源于同一细胞d,所以是记忆T细胞,d是T细胞。c是B细胞,B细 胞和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时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4) 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中含有控制抗用心爱心专心体合成的基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信使RNA)。单克隆抗 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答案:(1)增殖(分裂) 分化 没有细胞核(2)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 记忆细胞和(4) (动物)细胞融合mRNA(信使RNA);特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