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6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2679098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405.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推拿学6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推拿学6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推拿学6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资源描述:

《推拿学6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6PPT课件(9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推拿学6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v1、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及内涵v2、掌握推拿手法的禁忌症v3、熟悉推拿手法的意外处理 第八章手法v第一节基本知识v第二节基本手法v第三节关节运动关节类手法v第四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第一节基本知识v一手法分类一手法分类v单式手法,复合式手法,复式手法 v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将手法分为六大类: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v一维力,二维力,三维力 二手法基本要求二手法基本要求v1持久: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不走样,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累计到

2、临界点,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v2有力: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有力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所需要的力。v3均匀:手法操作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使手法操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v4柔和:手法操作时,动作稳柔灵活,手法变换时,自然,协调。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医宗金鉴中指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v5渗透: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效应。要求手法的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能够克服各种阻力,使手法的效应达到疾病的深处,经脉骨肉,甚至脏腑。v总之,持久

3、,有力,均匀,柔和,渗透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续运用的手法可以降低肌肉的张力和组织的粘滞性,使手法能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更具有渗透性;力量和技巧相结合使手法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v医宗金鉴中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手法作用层次 1表层作用手法v2浅层作用手法v3深层作用手法v4运动关节类手法三、推拿适应症v治疗范围不仅包括伤骨科方面的疾病,还广泛应用于内科的虚劳杂病,妇科经、带诸症,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四、禁忌症:v推拿虽治疗范围广泛,副作用小,但也有一些疾病不适宜推拿治疗,现将推拿的禁忌症介绍如下v()诊断

4、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损伤症状者。v(二)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局部肿胀和瘀血严重者。v(三)传染性疾病售急性炎症。如急性肝炎,结核病及化脓性关节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v(四)严重的心,肺疾病及身体极度衰弱经不起推拿者。v(五)各种恶性肿瘤。v(六)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v(七)手法部位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者。如烧伤、烫伤各种溃疡性皮肤病等ov(八)未愈合的骨折,脱位在固定期间,局部不宜推拿。v(九)孕妇及产后不久,不宜在腹部和腰骶部推拿,(十)有精神病疾患不能和医生合作者。五、注意事项v(一)辨证施法,严格操作。首先要诊断明确,辨证无误,根据病情需要

5、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法。各种手法必须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做到心中有数。v(二)治疗时要全神贯注。在治疗时态度要严肃认真,精力集中,认真操作,不可马虎或与旁人闲谈;并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中的反应。v(三)手法力量要轻重适宜。手法力量是否得当,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治疗时即使选择的手法是正确的,但由于没有掌握好手法的强度,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法的轻重程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耐受程度而定,要避免手法过重,防止加重原有的损伤。v(四)患者体位要安置得当。推拿前要把患者安置在合适的体位上,使患者坐卧舒适,治疗部位肌肉放松。v(五)医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一个合适的位置与步态,姿势有利于医生的发力和

6、持久操作,随着操作手法的变换,体位也应随时调整。v(六)医生双手要保持清洁。医生必须勤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冬天治疗时,双手要保持温暖,以免治疗部位受到凉的刺激而引起肌肉紧张。同时可选择性的应用按摩介质。六、推拿不当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方法v 推拿手法在临床作为治疗手段,对很多疾病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在另一方面,临床也有可能由于某种意外的情况或施术不当而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通常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两种情况:v 由于病人对手法治疗不够了解,精神紧张,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而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也可能因过敏体质接受手法后局部出现小片皮下出血,或因初次接受手法治疗后,在施术部位出现皮肤感觉过敏,这些都是属于正

7、常的反应,应事先向病人解释清楚,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上述情况就可避免或很快适应。v 由于施术不当,动作粗暴,病人无法忍受而造成晕厥或局部皮肤破损,大面积皮下出血,甚至骨折脱位等医疗事故,这些因施术不当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是完全可以避免的。v1、晕厥:处理方法:出现后应立即停止手法,患者取头稍低位,轻者静卧片刻或服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重者可配合掐人中、老龙、十宣或送上级医院就诊。v2、皮下出血:处理方法:发生后局部应停止手法,一般不必处理,若局部青紫严重者,待出血停止后可用缓摩法消肿散瘀。v3、骨折,处理方法:立即停止应用手法,按骨折处理原则及时整复固定。v v4、烫伤:处理方法:立即停止湿热

8、敷,轻者涂抹油剂,重者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液体(不必剪去表皮)。v5、皮肤破损,处理方法:立即停止手法治疗,同时做好皮肤的消毒和保护,防止感染的发生。v6、疲乏,处理方法:一般不需处理,患者休息片刻后即可恢复,亦可配合头面部手法操作。如推抹前额,抹眼眶,按揉太阳穴、风池、拿肩井等。第二节基本手法v 基础手法是推拿手法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单式手法。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单一动作的手法,这些手法在临床上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手法结合运用。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v一、摆动类手法v二、摩擦类手法v三、振动类手法v四、挤压类手法v五、扣击类手法v六、运动关节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滚法滚法一一 定义定义

9、v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的伸屈动作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二二 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 肩关节放松,略前屈外展,使肘部与胸壁相隔一虎口距离。v2 肘关节屈曲,约130150度。v3 腕关节放松,伸屈的幅度控制在120度,腕关节屈约80度,伸约40。三三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起始动作:手指自然弯曲如握空杯状,置于沙袋上。站姿:前丁后八。v2方向:前后左右斜45度 频率:120160次每分钟。v3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v4操作时手法的加力来自:1)上身前倾所增加的力。2)伸直肘关节增加手法的压力。,四四 临床应用临床应

10、用v1特点:接触面积广,压力大v2临床适用于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以及四肢肌肉丰厚的地方。v3具有活血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v4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五五 相关手法相关手法v1掌指关节滚法: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v2 指间关节滚法:指间关节作为着力点。v3 前臂滚法:前臂尺侧作为吸定点。v这四个手法都要求放松,除吸定点外其余大致相同。v指间关节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该流派的传人丁季峰改良了该手法,发展为小鱼际滚法,创立了滚法流派。滚法流派最大的特点是滚法操作配合被动动作。一指禅推法一指禅推法 一一.定义定义v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

11、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的作用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二动作要领二动作要领v1沉肩:肩关节放松v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使肘尖于最低点,肘尖距胸壁2厘米,约3个拳头的距离。v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曲,在保持腕关节放松下,尽量使腕关节悬曲90度。v4掌虚:手掌部与其余四指放松,自然弯曲。v5.指实:拇指自然着力,使拇指罗纹面吸定于一点,不可摩擦。,v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v1起始动作: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盖住拳眼,拇指吸定。v2力量来源:放松的力。v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v4移动:紧推慢移。四临床应用四临床应用v1临床特点:一指禅推法接触面小,功力集中,深透性强,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12、的操作。v2具有舒经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等功能。v3临床上以颈项部、四肢关节部位以及头面部、胸腹等常用。尤以经络穴位为佳,即所谓循经络,推穴道。因此,凡是经络阻滞、气血失调、营卫不和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所致的病症均可应用。v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各科的多种疾患,尤以治疗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以及关节酸痛等症见长。一指禅偏峰推法一指禅偏峰推法一一.定义定义v用拇指偏峰着力进行一指禅推法的手法。二二.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医生掌指部自然伸直,拇指内收,以拇指桡侧偏锋着力于治疗部位,腕关节放松,然后,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反复摆动和拇

13、指的掌指关节或拇指的指骨关节的屈伸活动,使用所产生的功力作用于治疗部位。三三.动作要求动作要求v 1.腕关节要放松,不可有向下按压的动作。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v 2.动作要轻快、平稳而有节奏感。v 3.着力点要吸定,不可有来回的摩擦运动。v 4.频率为每分钟160次左右。v 5.腕关节不可作主动外展摆动。v四四.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v 一指禅偏峰推法,轻快柔和、舒适,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和胁肋部,尤以头面部为常用。治疗失眠,治疗头痛、头晕,治疗近视眼,或视物酸胀,干涩,两眼睛模糊,治疗牙痛,治疗面瘫。缠法缠法v一指禅推法频率加快到200250次每分钟。操作时仅以拇指指端着力,摆动幅度小。应用

14、于实热症,有活血化瘀,生肌托毒功效。5 揉法揉法v一一.定义定义v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之为揉法。二二.分类、操作分类、操作v1大鱼际揉法:沉肩,垂时,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其余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v2掌根揉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刺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15、(全)掌揉法是以整个手掌掌面着力,操作术式与掌根揉法相同。v3中指揉法: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端指间关节背侧,腕关节微屈,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运动,频率每分钟160次左右。v4三指揉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罗纹面着力,拇指揉法是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微悬。拇指及前臂部主动施力,使拇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作轻柔的环旋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所施压力要小。厘正按摩要术“揉以和之是从摩法生出者”。v2动作要灵活而有

16、节律性。v3往返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v4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而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揉法应吸定于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不能在体表上有摩擦运动。操作时向下的压力不可太大。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v大鱼际揉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胸胁部;掌根揉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等面积大且平坦的部位;掌揉法常用于院腹部;中指揉法,拇指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俞穴,小儿推拿常用;三指揉法常用于小儿颈部。v六六.临床作用临床作用v主要适用于院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头痛、眩晕及儿科病症等,亦可用于头面部及腹部保健。院腹

17、胀痛,可掌揉或大鱼际揉腹部;胸闷胁痛,可沿任脉或肋间隙用大鱼际揉法操作;腰痛可掌根揉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头痛,眩晕可指揉印堂,上星,神庭。太阳等穴;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可三指揉颈部。揉法用于腹部或治疗小儿病症时,常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动方向。以上各病症于各部位所施揉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健脾和胃,消肿止痛等作用,临床常与按揉法、摩法。按法。拿法筹手法配合应用于各病症所施部位。v揉法常用于头面部和腹部保健。除大鱼际揉法外,均应降低手法频率,一般以每分钟60次左右为宜。摩擦类手法摩擦类手法 v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手的掌面或指面及肘臂部贴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法。其

18、特点是手法作用于体表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摩、擦等不同形式的位置移动,运动形式有的为单向直线,有的为直线往返,有的呈环形,有的则呈孤形。v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手法。摩法摩法 一一.定义定义v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二二.操作操作v1指摩法:指掌部自然伸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腕关节略屈,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指面随同腕关节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v2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将手掌平放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使手掌随同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旋或直线往

19、返摩动。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肩臂部放松,肘关节屈曲约4060度左右。v2指摩法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摩法时则腕部要放松。v3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一般指摩法宜稍轻快,掌摩法宜稍重缓。厘正按昆要术:“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v4要根据病情的虚实来决定手法的摩动方向。临床一般以环摩应用较多,直摩还用相对较少。就环摩而言,传统以“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故虚证宜顺时针方向摩动实证宜逆时针方向摩动。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操作时注意摩动的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压力不宜过轻,也不宜过重。圣济总录:“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取之”。v揉法和摩法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揉

20、法着力较重,操作时指掌吸定一个部位,带动皮下组织运动,和体表没有摩擦动作;摩法则着力较轻,操作时指掌在体表作环旋摩擦,不带动皮下组织。不过在临床应用时,两者可以结合起来操作,揉中兼摩,摩中兼揉。揉法刺激轻柔,为加强刺激,临床上常和按法结合使用而成按揉法。五.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v1运用部位全身各部。以腹部应用较多。v2主要用于院腹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痢疾,阳萎,遗精,外伤肿痛等病症。v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胃肠道疾患可摩中院,天枢。擦法擦法 一一.定义定义 v用指或掌贴附于体表一定部位,作较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称为擦法。分为指擦法。掌擦法。大

21、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二二.操作操作v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或掌面,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置于体表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相平。以肘或肩关节为支点,前臂或上臂做主动运动,使手的着力部分在体表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使施术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面着力称指擦法。用全掌面着力称掌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着力称大鱼际擦法,用小鱼着力称小鱼际擦法。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肩关节宜放松,肘关节宜自然下垂并内收。v2.操作时,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压力要适度,须直线往返运行,往返的距离多数情况下应尽力拉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有如拉锯状。v3.指擦法时应以

22、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小,属擦法中的特例。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及小鱼际擦法均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大。v4.透热为度。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压力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擦法操作时,压力过大,则手法重滞且易擦破皮肤;如压力过小,则不易生热。v2擦动时运行的线路不可歪斜。如忽左忽右,滑来滑去则不易生热。v3不可擦破皮肤。擦法除要掌握好手法动作要领,以免擦破皮肤肤,为保护皮肤可使用润滑油,红花油等,既可保护皮肤,防止破皮,又可使擦的热度深透,提高手法效应。v4擦法操作完毕,不可再于所擦之处使用其它手法,以免造成破皮。v5不可隔衣操作,须暴露施术部位皮肤。

23、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v1.上胸部,上背部应用:治疗咳嗽、胸闷,气喘等呼吸系统的疾病,尤其对慢性支气管和肺气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的功效。v2.擦上腹部以及背部,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v3.擦两侧协肋,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腹胀、胸闷、头晕等。具有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的功效。v4.擦肾俞、命门、腰阳关、八髎等穴位,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推法推法 一一 定义定义v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推动称为推法。成人推法以单方向直线推为主,又称平推法。二二.分类、操作分类、操作v1指推法:包括拇指端推法、拇指平推法和三指推法。v (1)拇指端推法:以拇

24、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腕关节略屈并向尺侧偏斜。拇指及腕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v (2)拇指平推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余四指置于其前外方以助力,腕关节略屈曲。拇指及腕部主动施力,向其食指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拇指罗纹面的着力部分应逐渐偏向挠侧,且随着拇指的推进,腕关节应逐渐伸直。v (3)三指推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以指端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腕关节略屈。前臂部主动施力,通过腕关节及掌部使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向指端方向做单向直线推进。v2掌推法:以掌根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略背伸,肘关节

25、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部主动施力,通过时。前臂,腕,使掌根部向前方做单方向直线推进。v3拳推法:手握实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间关的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挺劲伸直,肘关节略屈。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施力,向前呈单方向直线推进。v4肘推法:屈时,以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另一侧手臂抬起,以掌部扶握屈时侧拳顶以固定助力。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部主动施力,做较缓慢的单方向直线推进。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v2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适中。v3单向直线推进。v4拳,肘推法宜顺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v5拇指端推法与拇指平推法推动的距离宜

26、短,属推法中特例。其它种推法则推动的距离宜长。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推进的速度不可过快,压力不可过重或过轻。v2不可推破皮肤。为防止推破皮肤,可使用冬青膏,滑石粉及红花油等润滑。v3不可歪曲斜推。v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v全身各部。指推法适于头面部,颈项部,手部和足部,尤以足部推拿为常用;掌推法适于胸腹部。背腰部和四肢部;拳推法适于背腰部及四肢部;肘推法适于背部,腰部脊柱两侧。v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腰腿痛,腰背部僵硬、风湿痹痛,感觉迟钝,胸闷胁胀,烦躁易怒,腹胀便秘,食积,软组织损伤等病症。搓法搓法 一一.定义定义v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

27、动,称为搓法。v包括夹搓法和推搓法两种。二二.操作操作v1夹搓法:以双手掌面夹住施术部位,令受术者肢体放松。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支点,前臂与上臂部主动施力,做相反方向的较快速搓动,井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v2推搓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施力,做较快速的推去拉回的搓动。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操作时动作要协调连贯,搓法含有擦、揉,摩,推等多种成分。v2搓动的速度应快,而上下移动的速度宜慢。v3夹搓法双手用力要对称。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施力不可过重。夹搓时如夹的太紧或推搓时下压力过大,会造成手法呆滞。,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v夹搓法适于四肢部,胁肋部,推搓法

28、适用于背腰部及下肢后。v作用 主要用于肢体酸痛。关节活动不利及胸胁迸伤等病症。四肢部酸痛,关节活动不利,宜用双手夹搓法搓四肢部及患病的关节;背腰部酸痛,宜用单手或双手推搓法于背腰部施治;胸胁迸伤及肝郁气滞之证,可用双手夹搓法夹搓胸胁部,搓法治疗以上病症,具有疏松肌筋,调和气血,解痉止痛及疏肝理气等作用,常作为治疗疾病的辅助手法使用,并可作为上肢部治疗的结束手法。抹法抹法一一.定义定义v用拇指罗纹或掌面在体表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称为抹法。抹法为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它实际是成人推拿所用推法平推法与小儿推拿所用的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及合推法的综合动作。v主要分为指抹法与掌抹法两

29、种。二二.分类、操作分类、操作v1指抹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置于一定的施术部位上,余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以拇指的掌指关节为支点,拇指主动施力,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及弧形曲线的抹动。即或做拇指平推然后拉回,或做分推,旋推及合推,可根据旋术部位的不同而灵活运用。v指抹法亦可以食指、中指与无名指罗纹面于额颞部操作。具体方法为: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以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罗纹面分置于前额部近正中线两侧,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自前额部向两侧分抹,经太阳穴至耳上角,可重复操作数遍。v2掌抹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一定的施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施力,腕关节放松

30、,做上下或左右、直线及弧形曲线的抹动。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操作时手指罗纹面或掌面要贴紧施术部位皮肤。v2用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和缓灵活。v3要掌握好各种推法的操作和动作要领。抹法是各种推法的综合动作,所以各种推法操作要熟练,并将其融会贯通,而后才能做到抹法的正确把握,以至运用自如。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注意把抹法同推法区别开来。通常所说的推法是指平推法,其运动特点是单向。直线,有去无回。而抹法则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线往来,或曲线运转,可根据不同的部位灵活变化运用。v2抹动时施力既不可过轻,又不可过重。过轻则手法飘浮,抹而无功;过重则手法重滞;失去了灵活性。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

31、v指抹法适于面部手足部;掌抹法适于背腰部,四肢部。v作用 主要用于感冒,头痛,面瘫及肢体酸痛等病症。振颤类手法振颤类手法v以较高的频率进行节律性的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使受术部位产生振动、颤动或抖动等运动形式,称为振颤类手法。v振颤类手法主要包括抖法、振法和颤法。抖法 一一.定义定义 v用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称为抖法。抖法依据抖动部位以及姿势、体位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临床一般以抖上肢,抖下肢及抖腰法常用。二二.分类、操作分类、操作v1抖上肢法:受术者取坐位或站立位,肩臂部放松。术者站在其前外侧,身体略为前俯。用双手握住其腕部,慢慢将被抖动的上肢向前外方抬

32、起至60”左右,然后两前臂微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似波浪般地传递到肩部,或术者以一手按其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做连续不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抖动中可结合被操作肩关节的前后方向活动。v2抖下肢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放松。术者站其足端,用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两足踝部,将两下肢抬起,离开床面约30cm左右,然后上,前臂部同时施力,做连续的上下抖动,使其下肢及臀部有舒松感。两下肢可同时操作,亦可单侧操作。v3抖腰法:抖腰法非单纯性抖法,它是牵引法与短阵性的较大幅度的抖法的结合应用。受术者俯卧位,两手拉住床头或由助手固定其两腋部。以两手握住其两足踝部,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

33、手相对用力,牵引其腰部。待其腰部放松后,身体前倾,以准备抖动。其后随身体起立之势,瞬间用力,做13次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之力作用于腰部,使其产生较大幅度的波浪状运动。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并应使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v2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向近端。v3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一般抖动幅度控制在23cm以内;上肢部抖动频率在每分钟250次左右,下肢部抖动频率宜稍慢,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即可。v4抖腰法属于复合手法,要以拔伸牵引和较大幅度的短阵性抖动相结合,使受术者腰部放松后再行抖动,要掌握好发力时机。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v1操作时不可屏气。v2受

34、术者肩,肘,腕有习惯性脱位者禁用。v3受术者腰部疼痛较重,活动受限,肌肉不能放松者禁用。五适用部位五适用部位 v主要是四肢部及腰部。v作用 主要用于肩周炎,颈椎病,髋部伤筋,腰椎间盘突出症。振法振法 一一.定义定义 v以掌或指在体表施以振动的方法,称为振法。振法分为指振法与掌振法两种。二二.操作操作v以食指,中指罗纹面或以掌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注意力集中于掌或指部,前臂腕屈肌群和腕伸肌群交替性静止性用力,产生快速而强烈的振动,使受术部位或穴位产生温热感或疏松感,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前臂与手部必须静止性用力。所谓静止性用力,即是将前臂与手部肌肉绷紧,但不做主动运动。v2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35、于掌指部。古有“意气相随”。“以意领气”之说,所以一般认为振法属内功流派手法,它是靠意念和静止力的结合完成的,无外在表现。v3要有较高的振动频率。振法由于手臂部肌肉的静止性用力,所以手部容易产生不自主的细微的运动,这种细微的运动就形成了振动波,与工厂的机器在运行时所发出的振动相类似。一般认为,振法的振频率较高,大约在每分钟600800次左右。v4以掌指部自然压力为准,不要施加额外压力。.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v操作时手臂部不要有主动运动,即除手臂部静止性用力外,不能故意摆动或颤动,也不要向受术部位施加压力。振法易使操作者术后感到疲乏,应注意自身保护。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 v指振法适于全身各

36、部穴位,掌振法适于胸腹部。v作用 主要用于头痛,失眠,胃下垂,胃皖痛,咳嗽,气喘,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以温补为主,通调为辅。挤压类手法挤压类手法v按压类手法是以按压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使刺激缓缓透达体内,其作用浅至肌表,深达脏腑。按压类手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v挤压类手法包括按压与捏拿两类手法。v按压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点法、压法、拨法和踩跷法等,其代表手法是按法,其它手法皆由此衍化或发展而来。v捏拿类手法是以对称性挤捏的方式作用于体表或肢体的一类手法,操作宜对称性用力,既柔和又深透,舒适自然。v捏拿类手法主要包括捏法、拿法、捻法,拧法,挤法等。因按压与

37、捏拿两类手法操作时均能使肢体受到挤压之力,只是前者是单侧受力,而后者是两侧对称性受力,故将按压与捏拿两类手法统称为挤压类手法,予以一并论述。按法按法 一一.定义定义v以指或掌按压体表,称按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按法在内经中有多处提及其应用和作用,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易于被人接受。按法又常与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v包括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二二.分类、操作分类、操作v1指按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屈曲约4060度。拇指主动用力,垂直向下按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度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

38、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v2掌按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通过上、前臂传至手掌部,垂直向下按压,用力原则同指按法。v3掌根按法、肘尖按法、足按法等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指按法宜悬腕。当腕关节悬屈4060度时,拇指易于发力,余四指也容易支撑助力。v2掌按法应以肩关节为支点。当肩关节成为支点后,身体上半部的重量很容易通过上,前臂传到手掌部,使操作者不易疲劳,用力又沉稳着实。如将肘关节作为支点,则须上、前臂用力,既容易使操作者疲乏,力度又难以控制。v3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v4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

39、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肌体组深部。v5要有缓慢的节奏性。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指按法接触面积较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之说,即重按一下,轻揉三下,形成有规律的按后予揉的连续手法操作。v2不可突施暴力。无论指按法还是掌按法,其用力原则(均是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同时一定要掌握好患者的骨质情况,诊断必须明确,以避免造成骨折。五适用部位五适用部位 v指按法适于全身各部,尤以经络,穴位常用;掌按法适于背部,腰部、下肢后侧以及胸部,腹部等面积较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v作用 按法常用于头痛,腰背痛,下肢痛等各种痛症以及风寒感冒等病症。头痛,可指按鱼腰。头

40、维。百会。太阳,风池等穴,以通经活脉,安神定痛,可配合拇指按揉法按揉上述穴山腰痛。下肢部疼痛,可掌按背部或腰部。压法压法 一一.定义定义v用拇指罗纹面、掌面或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持续按压,称压法。压法分为指压法,掌压法和肘压法,临床一般以肘压法常用。二二.分类、操作分类、操作v1指压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约4060度。拇指主动用力,其施力方向宜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进行持续按压,其手法形态同指按法。v2掌压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通过上、前臂传至手掌部,垂直向下用力,持

41、续按压。其手法形态同掌按法。v3肘压法:肘关节屈曲,以肘关节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垂直用力,持续按压。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 1指压法与掌压法的手法形态与准备动作同指按法与掌按法。v2肘压法应以肩关节为支点,操作时可以巧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使操作者不易疲惫。肘压的力量,以受术者能忍受为度。v3要持续用力。持续施力是压法区别于按法的根本点。压法与按法从手法动作来看,无严格的区分标准,故有将按法称为压法者,有的甚至将两者统称为按压法。但一般认为按法动作偏动,带有缓慢的节奏性,而压法动作偏静,压而不动。v4用力须由轻而重,结束时再由重而轻。肘压法因刺激

42、较强,可间歇性施用。用力的方向一般多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明确诊断,不可突施暴力,以免造成骨折。v 2肘压法在结束操作时,要逐渐减力,注意不可突然终止压力。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 v指压法与掌压法适用部位同指按法与掌按法,压法适用于腰臀部、下肢后侧以及背部等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v作用 指压法,掌压法与指按法,掌按法的作用相同,肘法主要用于腰肌强硬,顽固性腰腿痛等疾患。v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时压法压腰椎问盘突出节段椎旁15cm处以及患侧的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以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拿法拿法 一一.定义定义 v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称为拿

43、法“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拿法是临床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十分舒适的特点。“推拿”一词首见于明代的小儿推拿专著,由“按摩”到“推拿”,推拿手法的运用有了飞速的发展。后世的“抓沙袋”“拿坛子”以及一些功法的训练,主要就是针对拿法,以增进手部拿捏的力量。拿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根据拇指与其它手指配合数量的多寡,而有三指拿法、五指拿法等。二二.操作操作 v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肌肤并逐渐收紧、提起,腕关节放松。以拇指同其它手指的对合力进行轻重交替、连续不断的提捏并施以揉动。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扣。v2捏提中宜含有揉动之力,实

44、则拿法为一复合手法,含有捏,提,揉这三种成分。v3腕部要放松,使动作柔和灵活,连绵不断,且富有节奏感。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拿法应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不可死板僵硬。初习者不可用力久拿,以防伤及腕部与手指的屈肌肌腱及腱鞘。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 v颈项部,肩部,四肢部和头部等。六六.临床应用临床应用v 拿法常用于颈椎病,四肢酸痛,头痛恶寒等症,临床应用比较广泛。颈椎病,可拿颈项部,肩井部及患侧上肢,以行气活血,疏经通络,可与颈项部捏法,按揉法等配合使用;运动性疲劳,可自四肢近端拿向远端,具有松肌舒筋,止痛除酸的作用,常与四肢部捏法,揉法,抖法等配合应用;头痛恶寒等外感表证,可拿风池,颈项部,肩井

45、及头部,以法风散寒,多与抹头面,颞部扫散等方法配合使用。v拿风池穴: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的功效。v拿肩井:具有祛风散寒、调和气血的功效v拿颈项部: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明目的功效。v拿上下肢:具有疏通经络、松解痉挛的功效。捻法捻法 一一.定义定义v用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搓揉捻动,称为捻法。捻法为推拿辅助手法。二二.操作操作 v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或罗纹面相对捏住施术部位,拇指、食指主动运动,稍用力做对称性的快速搓揉动作,如捻线状。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拇指与食指在捻动时揉劲宜多,劲宜少,两指捻动的方向相反,是一种相向运动。v2捻动的速度宜快,而在施术部位移动的速度宜慢。v3捻动时动作

46、要灵活连贯,柔和有力。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v操作时注意不要使用浊力,手法不可僵硬,呆滞。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 v主要是四肢小关节。v作用 捻法常用于指间关节扭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屈指肌腱腱鞘炎等。指间关节扭伤,可捻损伤的关节处,以消肿散瘀;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小关节肿胀疼痛者,可依次捻治,以理筋通络,滑利关节;屈指肌膛膝鞘炎,以患指的腹侧面为重点进行捻治,以舒筋散结。以上四肢小关节病变均可与拇指按揉法配合应用。叩击类手法叩击类手法 v叩击类手法,是指用手掌、拳背、手指或特制的器械有节奏地叩击拍打体表。本类手法操作虽简单,但技巧性较强,须做到击打劲力的收放自如、刚柔相济。叩击类手法种类较多

47、,主要的代表手法有拍法、击法和叩法。拍法拍法一一.定义定义v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拍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二二.操作操作 v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上下挥臂平稳而有节奏地用虚掌拍击施术部位。用双掌拍打时,宜双掌交替操作。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拍击时动作要平稳,要使整个掌,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声音清脆而无疼痛。v2腕部要放松。上下挥臂时,力量通过放松了的腕关节传递到掌部,使刚劲化为柔和。v3直接接触皮肤拍打时,以皮肤轻度充血发红为度。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拍击时力量不可有所偏移,否则易拍击皮肤而疼痛。v2要掌握好适应症,对结核,肿瘤,冠心

48、病禁用拍法。五五.运用部位运用部位 v常用于肩背部,腰臀部和下肢后侧。v作用 主要用于腰背筋膜劳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对回背筋膜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拍法拍背部,腰臀部及下肢后侧宜反复施为,具有疏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常配合背部,腰及臀腿部击法应用。拍法亦常作为推拿结束手法和保健手法使用。击法击法 一一.定义定义v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击法。v击法包括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指尖击法和桑枝棒法。二二.分类与操作分类与操作v1拳击法: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前臂主动施力,v 用拳背节律性平击施术部位v2掌击法:手指伸直,腕关节背伸。前臂主动施力,v 用掌根

49、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v3侧击法:掌指部伸直,腕关节略背伸。前臂部主动运动,用小鱼际部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侧击法可单手操作,但一般多双手同时操作,左右交替进行。v4指尖击法:手指半屈,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以指端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v5棒击法:手握桑枝棒一端。前臂主动运动,用棒体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v1击打时用力要稳,要含力蓄劲,收发自如。v2击打时要有反弹感,当一触及受术部位后即迅速弹起,不要停顿或拖拉。v3击打动作要连续而有节奏,快慢要适中。v4击打的力量要适中,应因人。因病而异。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1应避免暴力击打。v2须严格掌握各种击法的适用部位和适应症。

50、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v拳击法,适于大椎,腰臀部;v掌击法,适于腰臀及下肢肌肉丰厚处;v侧击法,适于肩背部,四肢部;v指尖击法,适于头部;v棒击法,适于背腰部,下肢部。v作用 击法主要用于颈腰椎疾患引起的肢体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疲劳酸痛,肌肉萎缩等病症。对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疼痛,可拳击大椎,具有疏筋通络,宣通气血的作用。操作时患者宜取坐位,颈腰挺直,切不可于颈前屈位时击打,常配合颈项部按揉法、拿法等使用。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者,可用侧击法或棒击法击打患病肢体的肌肉丰厚处,以调和气血,法风除湿,宜配合病变处掖法。拿法等施用。若肌肉萎缩,常以棒击法击打萎缩的肢体,以活血通络,生肌起萎,常配合肌肉

51、萎缩肢体部的拿法使用。叩法叩法 一一.定义定义v以手指的小指侧或空拳的底部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叩法。叩法刺激程度较击法为轻,有“轻击为叩”之说,实则叩法属击法范畴。二二.操作操作 v手指自然分开。腕关节略背伸。前臂部主动运动,用小指侧节律性叩击施术部位。若操作娴熟,可发出“哒哒”v声响。或手握空拳,按上述要求以拳的小鱼际部和小指部节律性击打施术部位。操作熟练者,可发出“空空”的声响。,三三.动作要领动作要领 v 叩击时节奏感要强,施力要适中。一般两手要同时操作,左右交替,如击鼓状。四四.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v注意不要施重力,重力扣击就失去了叩法的作用。一般扣法施用后受术者有轻松舒适的感觉。五五.适用部位适用部位v常用于肩背、腰及四肢部。思考题思考题v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及内涵是什么?v推拿的适应症是什么?v推拿的禁忌症、注意事项是什么?v推拿的推拿意外的预防及处理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