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环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境影响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267144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mc环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境影响2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mc环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境影响2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mc环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境影响2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资源描述:

《mc环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境影响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c环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境影响2(10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n如何保证备考复习效果?n教师的作用?备考复习推荐原则n端正态度n以大纲为纲n合理计划n科学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要求n了解知n熟悉知其然n掌握知其所以然授课原则n紧扣大纲n突出重点n注重实用n共享经验(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熟悉(了解)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p15(3)(加)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P13-p15(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自的特点 1/3 p6n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

2、体。(两类两级)n国家级:地方级: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特点 2/3 p6n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n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环境基础标准n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n环境标准的特性:强制性与推荐性n地方严于国家级标准(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特点 3/3 p8(1)了解(熟悉)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3)了解(熟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

3、标准之间的关系;(4)了解(熟悉)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n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1)掌握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2)熟悉不同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评价要求;(熟悉环境影响评价不同等级评价的详细程度)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4.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1)熟悉(了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熟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3)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4)掌握(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5)(加)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1)了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应遵循的基)了解建设项目工程

4、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原则 p21(2)熟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熟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划分 p23(3)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对象及要求 p22 年修改年修改n1)工艺过程分析:通过对工程选址、选线、各时段及工艺过程的分析,了解各污染源强、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标准、生产清洁水平等影响进行分析,并且要注意有没有敏感区域。n2)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的储运。通过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产品、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核定这些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等。n3)交通运输。给出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运等),

5、物流输入、输出平衡表。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n4)厂地的开发利用。通过了解拟建项目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分析项目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协调性,以及项目建设开发利用土地带来的环境影响因素。n5)非正常工况分析。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况时的污染物非正常排放进行分析,找出非正常排放的来源、污染物种类与强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的频率等。na宏观背景分析。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总体规划和其他建设内容的关系。nb总图布置方案分析。从保护周围环境、景观及敏感目标要求出发,分

6、析总图及规划布置方案的合理性。nc生态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各种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工程发生的具体环境,分析其影响范围、性质、特点和程度,尤其注意针对敏感保护目标的工程分析。(4)掌握)掌握(熟悉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的重点 p23n通过工艺过程分析、核算,确定污染源强,其中应注意非正常工况污染源强的核算与确定。n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开发利用分析。(5)(加)(加)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熟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与特点法与特点 p21n1)类比分析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但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也较高。在平工作等级较高、评级时间允许,且又有可参考的相同

7、或是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该方法;n2)物料平衡法:以理论为基础,比较简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均按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不利于提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n3)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是最为简便,当评价工作等级要求较低、评价时间短或是无法去类比分析法和物料平衡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该方法可以作为以上两种发放的补充,但是采用该方法所获得的工程分析数据准确性差,不适用于定量程度要求高的建设项目。5.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6.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7.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

8、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的编写(参与参与报告报告)2.大气环境状况调查大气环境状况调查3.污染气象调查分析污染气象调查分析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5.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n(1)(加)掌握评价指数和污染分担率的定义;n(2)掌握(熟悉)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要求。(三)(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1.评价等级评价等级 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掌握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p61: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及水质要求:三个级别,见P62表4.1、表4.2 污水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及清洁下

9、水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污染物分类:持久性、非持久性、酸和碱、热污染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地面水域的规模:河流和河口分为根据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平均水深及水面面积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2.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1)熟悉(了解)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2)熟悉(掌握)不同评价等级各类水域的调查时期;(3)了解各类水域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4)熟悉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5)了解非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及基本内容;(6)掌握(熟悉)水质调查水质参数的选择原则;(7)熟悉

10、(掌握(熟悉)各类水域布设水质取样断面、取样点的原则。()熟悉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的原则(1)熟悉(了解)熟悉(了解)地表水环境现状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 p64n1)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n2)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并考虑评价等级的高低后决定。n3)河流水环境状况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流段长度。n4)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状况调查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熟悉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的()熟悉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的

11、原则原则可采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或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n(1)熟悉(了解)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时期及预测地面水环境影响时段的确定原则;n(2)掌握拟预测水质参数筛选的原则;n(3)熟悉各类地面水环境水体简化和污染源简化的有关要求;n(4)熟悉(掌握)利用数学模式预测各类地面水体水质时,模式的选用原则。n(5)(加)了解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物理模型法、类别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的适用条件;n(6)(加)掌握河流、海域水质熟悉模式的适用条件;n(7)(加)熟悉其他水域(湖泊、水库、海湾)水质数学模式的适用条件。n()熟悉预测点布设的原则;n()了解面源环境影响预测的一般原则4.评价地面水环

12、境影响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1)熟悉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原则;(2)(加)掌握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基本资料要求;(3)掌握(熟悉)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种类及其适用范围。(1)(加)了解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掌握(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3)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4)(加)掌握环境噪声评价量及应用条件;(不要求(5)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1)掌握(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2)(加)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3)掌握(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4)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5)掌握(熟悉)环

13、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n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n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n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2)(加加)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 p97n1)收集资料法,n2)现场调查n3)现场测量法。n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相应的要求确定是采用收集资料法还是现场调查和测量法,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1)(加)掌握噪声预测的基础资料要求;(2)熟悉噪声预测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原则;(3)(加)了解噪声源噪声级数据获得的途径及要求;(4)(加)熟悉简

14、化声源的条件和方法;(5)熟悉(了解)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掌握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环节。n(1)掌握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n(2)掌握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n工程设计资料:包括工程规划资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与工程相关的设计规范等。n工程图件:包括公路铁路的工程布线图、工程的平面图、工程相关的规划图等。n与工程相关的资料:区域规划资料和图件、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等。n自然环境调查)自然环境调查内容)环境调查基础图件4.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1)熟悉生态影响预测的内容;(2)了解生态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原则n

15、年n根据工程特点与影响途径、现状调查成果来确定。如果没有敏感的生态保护目标,要就工程对评价区自然系统生态完整性的影响进行预测;如果存在敏感的生态保护目标,则还要增加对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影响的预测内容。n(1)是否带来某些新的生态变化;n(2)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n(3)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更;n(4)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n(5)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预测要进行经济损益分析。n1)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n2)是否带来生态损失,能否防护与恢复;n3)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n4)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更;n5)是否可以使某些原来存在的

16、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5.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1)熟悉生态环境的防护与恢复应遵循的原则。(2)(加)熟悉生态影响的管理措施;(3)熟悉(了解)替代方案的原则要求。(2)(加)(加)熟悉生态影响的管理措施熟悉生态影响的管理措施p118年修改年修改n年n在强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自然资源保护法规和条例的前提下,制定并落实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监督管理措施。n1)生态影响管理人员编制;n2)对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n3)制定生态补偿措施;n4)制定适当的管理目标和指标;n5)制定可行的管理方案;n6)生态环境监理;n7)生态监测年修改后年修改后n)生态

17、环境管理的目的和内容n)对重要的生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n)制订适当的管理目标与指标n)制订可行的管理方案n)生态环境监理n)生态监测(六)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六)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则 1.总则总则(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2)掌握(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不要求(3)(加)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1)(加)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3)(加)熟悉规划方案初步分析的内容及要求;(不要求(2)(加)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求环境影

18、响报告书编制要求()熟悉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和要求;()熟悉规划方案分析的内容和要求;()熟悉环境容量与污染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熟悉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熟悉开发区规划综合论证的内容和要求;()熟悉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原则要求()熟悉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熟悉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和要求现状调查和评价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现状。(2)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包括河口、近海水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废水处理基础设施、水量供需平衡状况、生活和工业用水现状、地

19、下水开采现状等。(3)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各类土地面积及土壤环境质量现状。(4)区域声环境现状、受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比例以及超标噪声区的分布情况。(5)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废物处理处置以及回收和综合利用现状。(6)环境敏感区分布和保护现状。(一)区域环境概况 简述开发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等主要特征,说明区域内重要自然资源及开采状况、环境敏感区和各类保护区及保护现状、历史文化遗产及保护现状。(二)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基本内容(三)区域社会经济 概述开发区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近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远期发展目标。(四)环境保护目标与主要环境问题 概述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20、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分析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以表格形式列出可能对区域发展目标、开发区规划目标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熟悉规划方案分析的内容和()熟悉规划方案分析的内容和要求要求(一)基本要求 将开发区规划方案放在区域发展的层次上进行合理性分析,突出开发区总体发展目标、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二)开发区总体布局及区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分析 1总体布局分析 分析开发区规划确定的区内各功能组团(如工业区、商住区、绿化景观区、物流仓储区、文教区、行政中心等)的性质及其与相邻功能组团的边界和联系。2选址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选址合理性分析确定的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内各功能组团的

21、发展目标和各组团间的优势与限制因子,分析各组团间的功能配合以及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周边组团设施对该组团功能的支持。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和各功能组团间的相容性。(三)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将开发区所在区域的总体规划、布局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与开发区规划作详细对比,分析开发区规划是否与所在区域的总体规划具有相容性。(四)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1)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选择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影响最大的一组因素作为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指标。(2)根据不同指标对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作用大小,进行指标加权。(3)进行单项指标(三级指标)分级评分,单项

22、指标评分可分为4级: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4)在各单项指标评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综合评价。(五)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 (1)对比开发区规划和开发区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对开发区内各分区或地块的环境功能要求。(2)分析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和开发区所在区域总体环境功能区划的异同点。根据分析结果,对开发区规划中不合理的环境功能分区提出改进建议。(六)减缓措施 根据综合论证的结果,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调整方案和污染控制措施与对策。()熟悉环境容量与污染总量控()熟悉环境容量与污染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制的主要内容1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总量控

23、制指标因子:烟尘、粉尘、S02。(2)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3)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4)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5)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按五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熟悉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熟悉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设的主要内容n生态影响分析的内容与重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功能及生态景观影响。n分析由于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导致的对自然植被、特殊生境及特有物种栖

24、息地、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与湿地、开阔地、园林绿化等的影响。n分析由于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及其他资源开发利用变化而导致的对自然生态和景观方面的影响。n分析评价区域内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污染源空间结构等变化对自然生态与景观方面产生影响。n重点:应着重阐明区域开发造成的包括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影响性质与程度、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能性与预期的可恢复程度、对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及保护的可行途径等。n对策与措施:对于预计的可能产生的显著不利影响,要求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和论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框架。()熟悉开发区规划综合论证的()熟悉开发区规划综合论证的内容和要求内容和要求

25、 根据环境容量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结合地区的环境状况,从开发区的选址、发展规模、产业结构、行业构成、布局、功能区划、开发速度和强度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集中供热、集中供气等)等方面对开发区规划的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论证:(1)开发区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2)开发区总体布局的合理性;(3)开发区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达性;(4)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熟悉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影响减()熟悉确定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原则要求缓措施的原则要求n环境保护对策n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选址的

26、大规模、大范围调整。n当选址临近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地、重要和敏感的居住地,或其他不利影响以及某类环境指标严重超标且难以短时期改善时,要建议提出调整;保持一定的空间防护距离。n开发区内各功能区除满足相互间的影响最小,并留有充足的空间防护距离外,还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各产业间的合理连接,以及适应建立循环经济和生态园区的布局条件来考虑开发区布局的调整。n规模调整包括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的调整;在拟定规模的调整建议时应考虑开发区的最终规模和阶段性发展目标。n当开发区发展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时,在不能进行选址调整时,要提出对区外环境污染控制进行调整的计划方案,并建议将此计划纳入到开发区总体规划之中。1.

27、总则总则(1)(加)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2)掌握(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不要求(3)(加)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3)(加)了解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含义;(4)(加)了解规划分析的基本内容;(7)熟悉规划环境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的原则和优先顺序。(不要求(2)(加)熟悉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及方法;(5)(加)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与方法;(6)(加)熟悉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八)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八)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术

28、导则1.总则总则(1)(加)掌握导则的适用范围;(2)(加)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4)(加)了解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6)(加)熟悉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程序。(不要求(3)(加)了解环境风险评价的的工作等级的划分;(5)(加)掌握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加风险计算和评价加风险计算和评价()熟悉风险值的定义;()了解风险评价的原则。.风险管理风险管理(1)(加)熟悉风险防范措施;(2)了解(加)熟悉)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年修改年修改n降低风险措施减缓措施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减缓措施。应在风险识别、后果分析与风险评价基础上,为使事故对环境影响和人群伤害降到可接受水平,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

29、故后果,事故频率和影响的措施。(1)掌握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2)掌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3)了解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的浓度限值。(4)了解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5)掌握常规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1)(加)了解标准项目划分与适用范围;(2)掌握水域功能和标准的分类。(3)(加)掌握水质评价的原则;(4)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水温、pH 值、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的标准限值。(5)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常规项目的监测分析方法。(1)掌握本标准的适

30、用范围;(2)掌握地下水质量分类;(3)了解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监测频率和监测项目;(4)了解地下水质量单组分评价的方法和原则;(5)(加)熟悉地下水质量保护的原则要求。(四)海水水质标准(四)海水水质标准(1)熟悉海水水质的分类;(2)(加)熟悉混合区的规定。(五)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五)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熟悉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2)掌握各类标准的适用区域;(3)了解夜间突发噪声的限值;(4)掌握乡村生活区参照执行的标准类别。(1)熟悉土壤环境质量的分类。(2)熟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本标准的指标体系;(3)掌握排放速率标准分级;(4)熟

31、悉关于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的有关规定;(5)熟悉监测采样时间与频次;(6)了解现有污染物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限值;(7)了解新污染物源大气污染物中常规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限值。(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n(1)掌握本标准的适用范围;n(2)掌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分级;n(3)掌握污染物按性质及控制方式进行的分类n(4)掌握污染物排污口设置的有关要求;n(5)(加)熟悉监测频率要求;n(6)熟悉新、改、扩建项目按年限执行不同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的有关规定;n(7)了解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熟悉本标准的

32、适用范围;(2)掌握各类厂界噪声的标准值;(3)了解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的划定原则;(4)熟悉噪声监测点的选择方法。()熟悉对工业企业夜间突发噪声的规定。()熟悉对工业企业夜间突发噪()熟悉对工业企业夜间突发噪声的规定声的规定n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如排气噪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夜间偶然突发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其峰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掌握各施工阶段的标准限值;(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恶臭厂界标准值的分级;(3)了解标准实施的有关基本规定。(六)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六)工业炉窑大气

33、污染物排放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本排放标准的适用区域及各区域对工业炉窑建设的要求。(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本标准的适用区域划分及年限划分;(3)熟悉一类区域禁止新建的锅炉类型;(4)熟悉(了解)新建锅炉房烟囱高度的规定;()了解锅炉安装连续监测装置的有关规定。(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p59n适用于:除粉煤灰发电锅炉和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外的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的排放大气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建成后的排污管理。n使

34、用甘蔗渣、锯未、稻壳、树皮等燃料的锅炉,参照本标准中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2)熟悉本标准的适用区域划分及)熟悉本标准的适用区域划分及年限划分年限划分 p60n适用区域划分:一、二、三类区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空气质量功能区对应;n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和SO2控制区。n年限划分:以2000年12月31日和2001年1月1日为界分为I时段和II时段,执行不同标准限值(4)熟悉熟悉(了解)新建锅炉房烟囱(了解)新建锅炉房烟囱高度的规定高度的规定()了解锅炉安装连续监测装置()了解锅炉安装连续监测装置的有关规定的有关规定(八)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八)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1)

35、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3)了解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及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p187(2)熟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熟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p189n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n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在畜居栖点500米以外。n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3)了解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了解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及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物及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 p189n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排放

36、控制项目:颗粒物(TSP)、NH3、H2S、甲硫醇CH3SH、臭气浓度等。n渗滤液控制排放项目:SS、COD、BOD5、大肠菌群值(九)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九)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p191n所有的危险废物(不包括尾矿)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n危险废物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十)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十)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选择要求(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n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

37、建设、运行及监督管理;n不包含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十一)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十一)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熟悉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的技术要求。(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n适用范围: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评、竣工验收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管理。(2)熟悉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的技)熟悉危险废物焚烧厂选址的技术要求术要求 p197n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一类、二类功能区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

38、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n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十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十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置场污染控制标准(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了解贮存、处置场的类型;(3)熟悉贮存、处置场场址选择要求;(4)了解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项目。(1)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熟悉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p198n适用范围:新、扩、改及已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包含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2)了解贮存、处置场的类型)了解贮存、处置场的类型 p199n贮存、处置场类型:分为I类和II类,分别与I类和II类(具有浸出毒性或腐蚀性)工业固体废物对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