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72661860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3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品)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精品)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精品)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第一章 总 则第1.0.1条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1.0.2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的相应地区应遵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第1.0.3条 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控制规划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应当符

2、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第1.0.4条 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第1.0.5条 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第1.0.6条 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将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第1.0.7条 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加

3、强对建筑色彩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第1.0.8条 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规划要求按照审批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第二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第2.1.1条 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第2.1.2条 建设用地的划分、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根据表2.1.2的规定确定其兼容范围。第2.1.3条 建设用地范围内存在多种规划

4、用地性质,且规划要求单独占地的,应按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并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各类用地面积;不需要单独占地的,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规模及位置。2.2 建筑容量规划控制指标第2.2.1条 中心城区域内按规划区位、交通条件、绿化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能力,将中心城居住、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划分为四级强度分区。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城市空间形态。(详见附图一)第一分区,为中央商务区和南部副中心核心区等区域,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注:1禁止兼容;兼容比例不超过10%;兼容比例不超过50%;兼容比例100%;本表中市场用地指一、二级批发市场及危险品等

5、特种市场用地。特种市场用地的兼容性须经规划批准,一、二级批发市场自动兼容比例不超过50%;2兼容的比例是指兼容类的建筑面积与该项目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的比例;3本表所涉及的规划管理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4本表未涉及的规划用地性质不得自动兼容;5规划控制指标按主导性质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控制。第二分区,主要包括一环路以内的大部分用地、主要放射状城市干道两侧用地和规划地铁站点周围的用地,以高层建筑为主的商住混合区;第三分区,为中心城区域内的大部分一般建设用地;第四分区,指受特别设施影响、景观环境影响或其他特定因素影响,其开发建设强度须专项研究确定的区域。第2.2.2条 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的

6、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2.1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及以下有关规定执行:表2.2.2.1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用地性质总建筑密度绿地率总容积率第一分区二类住宅为主导性质的用地25%25%基准容积率5.0,并结合表2.2.2.6确定第二分区二类住宅为主导性质的用地根据容积率查表2.2.2.2或表2.2.2.3确定25%基准容积率4.0,并结合表2.2.2.6确定第三分区二类住宅为主导性质的用地根据容积率查表2.2.2.4或表2.2.2.5确定30%基准容积率3.0,并结合表2.2.2.6确定198地区二类住宅为主导性质的用地22%30%符合有关规划要求

7、且不大于3.0注:1总建筑密度是指建设项目中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2兼容的商业部分必须单独以多层形式建设或设置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部分。3本表中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均为上限,因建设工程性质、功能、区位及用地情况的不同,相应指标可能达不到上限;本表规定的指标中绿地率为下限值。第一分区范围内总建筑密度不大于25%,建筑基准容积率为5.0,并结合表2.2.2.6的容积率折算系数确定总容积率。第二分区范围内建筑基准容积率为4.0,并结合表2.2.2.6的容积率折算系数确定总容积率,根据总容积率计算结果按表2.2.2.2或表2.2.2.3的规定选取总建筑密度,选取总建筑密度时,按总容积

8、率对应的总建筑密度选取(若无对应的总容积率则选取比该总容积率稍高的容积率对应的总建筑密度);若受航空限高、规划限高或用地条件限制,建筑高度达不到60.0米时,按表2.2.2.2的规定选取总容积率和总建筑密度,且选取的总容积率不得高于按表2.2.2.6进行折算的总容积率。表2.2.2.2 第二分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规划限高(米)h2424h3030h3535h40总建筑密度30%28%26%24%总容积率1.82.22.62.7规划限高(米)40h4545h5050h5555h60总建筑密度22%20%20%20%总容积率2.83.03.33.6表2.2.2.3 第二分

9、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建筑高度(米)h60总建筑密度20%17%16%15%总容积率4.04.44.85.0第三分区范围内基准容积率为3.0,并结合表2.2.2.6的容积率折算系数确定总容积率,根据总容积率计算结果按表2.2.2.4或表2.2.2.5的规定选取总建筑密度,选取总建筑密度时,按总容积率对应的总建筑密度或选取(若无对应的总容积率则选取比该总容积率稍高的容积率对应的总建筑密度);若受航空限高、规划限高或用地条件限制,建筑高度达不到40.0米时,按表2.2.2.4的规定选取总容积率和总建筑密度,且选取的总容积率不得高于按表2.2.2.6进行折算的总容积率。“19

10、8”地区范围内规划指标符合有关规划要求且总容积率不得大于3.0,总建筑密度不得大于22%。表2.2.2.4 第三分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规划限高(米)h2424h3030h3535h40总建筑密度30%28%26%24%总容积率1.82.22.42.8表2.2.2.5 第三分区住宅用地、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建筑高度(米)h40总建筑密度22%20%18%16%总容积率3.03.33.63.8第四分区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按地块所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确定。当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地块(仅指住宅用地或住宅兼容公共设施用地)中须配建农贸市场或其它面

11、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公共配套内容的用地的总建筑密度可适当增加,最大增加值不超过5%。原有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已超过本规定的,或加建后不能满足配套要求的,或严重破坏空间环境的,不得在原有建设用地内进行扩建。当同一建设用地的航空限高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高度区间时,应根据该地块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确定该地块的规划控制指标。建筑密度不应超过最低规划限高对应的指标,容积率不应超过最高规划限高对应的指标。 表2.2.2.6 容积率折算系数 临规划道路条数用地面积12345000以下1.01.11.21.255000100000.951.01.11.210000200000.850.951.01.1

12、200000.80.850.951.0注:1容积率折算后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按4舍5入法)。第2.2.3条 第二和第三分区内的公共住房(政府投资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的规划容积率、建筑密度指标按以下要求控制:1建筑高度不小于80米时容积率不大于5.0,建筑密度不大于20%;2受航空限高限制或规划要求建筑高度不小于35米且不大于80米时,建筑密度为20%至25%,容积率根据建筑密度和高度的要求确定且不大于5.0;3受航空限高限制或规划要求建筑高度不大于35米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根据建筑高度按表2.2.2.2(第二分区内用地)或表2.2.2.4(第三分区内用地)的要求选取。第2.2.4条 公共

13、服务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4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及以下有关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规定执行:表2.2.4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用地性质建筑形式建筑密度容积率层数高度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中学用地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符合相关规范要求30%新区25%小学用地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新区30%幼儿园旧城结合方案合理性确定新区35%养老院30%3.030%农贸市场45%0.8且1.6不大于6层不大于24米结合设计要求派出所40%1.0且2.4办事处40%1.0且2.4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建筑40%2.4社会停车场(库)50%3.0注:1 中、小学用地的运动场以及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

14、计入绿地率指标;第2.2.5条 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金融业兼容住宅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5.1、表2.2.5.2的内容进行确定。表2.2.5.1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兼容住宅用地(高层)规划控制指标表项目分区位置总容积率总建筑密度高层主体建筑密度绿地率(适用于兼容住宅用地)第一分区地铁站街坊10.050%25%10%8.050%25%10%第二分区-6.045%22%15%第三分区-5.040%20%15%表2.2.5.2 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兼容住宅用地(多层)规划控制指标表项目分区总容积率总建筑密度绿地率(适用于兼容住宅用地)第一分区3.050%10%第二分区2.750%15%第三分

15、区2.545%15%注:若因规划限高或航空限高原因以致建筑高度低于15米时,建筑密度上限为60%,容积率上限为2.0。第2.2.6条 非生产性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1中心城范围内的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再新批生产性的工业项目,非生产性工业项目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6规定执行。表2.2.6 非生产性工业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1.5且3.040%30%第2.2.7条 生产性工业用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工业建筑的生产配套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7%;2生产性工业用地的绿地率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3生产性工业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表2.2.7.1和2.2

16、.7.2的规定执行。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重工业0.50.4轻工业1.0且3.00.90.8农业产业化项目0.70.5表2.2.7.1 生产性工业用地建筑总容积率控制指标表注: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0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本表容积率要求如低于国家其他规范的,按国家其他规范标准执行。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重工业40%40%轻工业40%40%40%农业产业化项目35%35%表2.2.7.2 生产性工业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本表所列项目,如涉及特殊工艺要求,经有关主管部门认定后,建筑密度可下调5%。第2.2.8条 高等学校用地应按表2.2.8执行。 表2.2.8 高等学校用地建筑

17、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建筑容积率0.60.50.5注:有特殊需求的高校,如体校、航校等,可结合上述要求个案研究。第2.2.9条 物流项目用地是指按照成都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确定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等三类规划用于集中发展现代物流的项目用地。其它物流项目不纳入物流用地。物流项目建筑是指在物流项目用地上直接满足物流功能的建筑、必要的配套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物流用地应满足以下要求:1规模按以下规定执行:(1)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用地规模应按照成都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所确定的规模执行;(2) 物流服务站用地规模:三环路以内用地面积不得大于50亩,三环路以外用地面积不得大于3

18、00亩。2物流用地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按表2.2.9的规定执行:表2.2.9 物流用地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三环路以内三环路至第二圈层(含第二圈层)第三圈层物流园区不允许设置0.7且3.00.6物流中心不允许设置0.7且3.00.6物流服务站1.2且3.00.8且3.00.7注:建筑物单层高度大于9.0米时,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3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的建筑密度均不小于30且不大于60%。第2.2.10条 市场用地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10的规定执行。表2.2.10 市场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三环路以内三环路至第二圈层(含第二圈层)第三圈层建筑容积率2.0且3.01.5且3.

19、01.0且3.0建筑密度50%第2.2.11条 科研设计用地规划控制指标按表2.2.11的规定执行。 表2.2.11 科研设计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表三环路以内三环路至外环路第二圈层第三圈层建筑容积率1.8且3.01.5且3.01.2且3.01.0且3.0建筑密度40%第2.2.12条 行政办公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按照本规定第2.2.5条执行。第2.2.13条 其它性质用地(主要是指公益事业性项目的用地,如医院、卫生防疫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建筑对应的规划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结合相关的规范和规定要求执行,其中体育用地规划控制指标为:容积率不大于2.4,建筑密度不大于40%,建筑高度不

20、宜大于24米。2.3 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第2.3.1条 除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如公厕、社区用房、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幼儿园、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及政府拍卖土地外,建设用地面积小于15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开发建设。二环路以内的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的独立地块只能建设多层建筑,二环路以外的建设用地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的独立地块只能建设多层建筑。若小于起建标准,或由于自身地块的条件限制需与周边用地进行整合,整合时满足以下要求:被整合用地地块为不能单独开发的地块(旧城用地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新区用地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第2.3.2条 为加强规划管理,保证相邻用地之间的空间间距,在规划

21、审批管理中,因城市建设需要而要求与相邻单位联建的情况的,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取得相关权益人同意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措施:1若相邻地块之间不设围墙,共用消防通道,相邻建筑之间只控制建筑间距;2若相邻地块采用建筑拼建,拼建部分可不退用地红线,但必须符合消防等相关规定,拼接建筑必须整体设计并同步实施;3相邻地块之间地下室可整体设计或通过通道连接、坡道共享。第2.3.3条 住宅用地或兼容住宅的用地内,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小于用地规定绿地面积的30%,且应将不小于50%的集中绿地面积临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设置,并同时满足以下规定:1集中绿地进深不小于8.0米,面宽不小于20.0米;2临

22、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的集中绿地计算进深不大于计算宽度的两倍;3小于160平方米的集中绿地可不临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设置;4规划街头绿地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时,该规划绿地可抵扣该项目的临街集中绿地,但该绿地必须与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且对外开放。第2.3.4条 室外停车场应采用树荫式停车场(位)设计。在满足以下规定的前提下,可将室外停车场用地面积的20%计入绿地率:1 停车场(位)用地全部为植草砖铺地;2停车场(位)用地内平均每个车位一棵树(乔木);3停车场(位)的车位尺寸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第2.3.5条 对采用树阵植树方式的场地,如均为乔木、树距不大于5.0米、且

23、树阵的用地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时,按树阵投影面积计算绿地面积。第2.3.6条 配套设施应按建设规模、性质确定,与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实施。配套设施包括:绿化;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门卫(收发)室;市政设施;物管用房;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垃圾收集点等。第2.3.7条 拟建居住建筑面积之和大于3万平方米的项目,应配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一处,并配置健身活动设施。其中三环路以内活动场所的用地面积不小于150平方米(可设置于建筑物架空底层内),三环路以外活动场所用地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健身活动场所用地面积按每3万平方米居住建筑面积为单位递增。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宜结合绿地、社区文化活动站等配套设

24、施统一规划建设。第2.3.8条 新建建设项目,应按以下规定配建物业管理用房(包括物业办公用房、物业清洁用房、物业储藏用房、业主委员会活动用房等):1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下,按总建筑面积4配置,且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30万平方米以下,按总建筑面积3配置,且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3总建筑面积在30万平方米以上,按总建筑面积2配置,且建筑面积不小于900 平方米;4物业管理用房可分处设置,但位于地面以上部分不低于50%且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5配套的物业管理用房须有1间建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的业主委员会活动室且设置于地面以上部分。第2.

25、3.9条 建设用地内临规划道路的地下室,其顶板埋深除符合管线埋设深度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超出建筑物范围的地下室顶板低于室外地坪应不小于0.6米;2位于集中绿地范围内的地下室,其顶板覆土应不小于1.2米。第2.3.10条 建设用地内应按表2.3.10的规定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表2.3.10 建设用地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最小控制指标建筑类别机动车(车位/100建筑面积)非机动车(辆/100建筑面积)二环路以内二环路以外住宅0.71.01.0公共住房((政府投资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0.350.351.5宾馆、酒店0.50.8-办公楼0.50.80.4商业场所0.50.83

26、.0医院0.50.81.5体育馆2.52.520影剧院3.03.015展览馆0.50.81.0非生产性工业0.50.80.4工业品销售维修用地0.50.5-注:1含有住宅项目(不含公共住房项目)的建设用地内地面不宜停放机动车,少量的地面临时机动车停车不计入停车位指标;其它建设用地内地面机动车停车率不宜超过20%。2公共住房项目建设用地内地面机动车停车率不超过40%,计入停车位指标。3地铁1、2号线其地铁出入口街坊范围内的项目,如果其机动车停车位确不能达到以上指标,可在满足交通影响评价的基础上适当下浮,下浮的最大幅度不大于20%。4含有住宅项目的建筑配建机动车停车库建筑面积按每个停车位不小于30

27、平方米控制。5凡本表中未予以明确配建停车位数量的,以规划条件确定要求为准。6一分区内建设项目机动车机械停车位数量不大于总机动车停车位的50%,其余分区范围内建设项目机动车机械停车位数量不大于总机动车停车位的25% 。7本指标为相应建筑形式的建筑面积须配置的规划车位数量控制下限值。 第2.3.11条 除安全、保密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建设用地与规划道路(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的分隔宜采用透空栏杆、绿篱、绿化、水景等形式。确需建围墙的,应符合以下规定: 1通透式围墙通透率应大于70,通透部分的绿视率应达60以上; 2绿色植物墙绿化覆盖率大于80,无枯、死、残缺植物;3确需建实体围墙的,围墙临规划道路

28、(河道或城市开放空间)要砌宽度30.0厘米以上、高度40.0厘米的种植槽,用于种植常绿植物,遮挡墙体,绿化覆盖率要达到100。第2.3.12条 在规划的公共绿地上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用房时,建筑高度不大于8.0米且满足以下控制要求:1用地面积小于1公顷的公共绿地上只能配建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公厕或市政配套设施用房;2用地面积大于1公顷的公共绿地原则上可配建建筑密度不大于 3的管理用房或公共配套设施。第2.3.13条 对建设用地内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的具有一定保护(存)价值的历史遗迹应予保护,并根据相关规定后退保护距离。 第2.3.14条 农贸市场用地对应的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层数不大于6层,其中农

29、贸市场的建筑面积不小于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的50%并优先设置于地面1、2层。第2.3.15条 60米(含60米)以上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的规定:1在所有包含住宅建筑的项目中,纯住宅建筑底层必须设置为架空层,架空层净高不小于4米;2底层架空部分除必要的入口、门厅外应设置为绿化、居民健身设施及活动等开敞式的空间,不得设置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3底层架空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室外地坪标高差不大于0.45米。第2.3.16条 幼儿园最小建筑规模按表2.3.16的规定执行,新建中小学的班级数和建筑面积按成都市主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确定的班级数和建筑面积。表2.3.16 幼儿园最小建筑规模控制标准类 别用地面

30、积()最小规模最小建筑面积()幼儿园25003班(90人)1200250035006班(180人)1700350045009班(270人)2450450012班(360人)3000第2.3.17条 住宅不得与办公、酒店用房进行拼建和叠建。第2.3.18条 非生产性工业项目应满足以下要求:1非生产性工业项目的规划用地性质为一类工业用地,项目中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不超过总建筑面积7%的配套服务设施用房;2非生产性工业项目临规划道路、广场和绿地等禁设围墙。第2.3.19条 高等学校校区建筑是指在高等学校用地上直接满足高等学校教学功能的建筑、必要的配套办公用房及附属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实

31、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等。第三章 一般地区建筑规划管理第3.0.1条 同一建筑在同时满足建筑间距和后退红线等多重控制要求的情况下,按最大的控制距离控制。第3.0.2 条 建筑日照分析管理办法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制定。3.1 建筑间距第3.1.1条 建筑间距除满足日照、消防、卫生、环保、防灾、交通需求、工程管线埋设、建筑物保护、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规范外,应同时满足第3.1.23.1.7条的规定。第3.1.2条 建筑日照要求应满足以下规定:1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大寒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三环路

32、以内住宅大寒日日照不低于1小时);2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应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厅)冬至日日照不低于2小时;3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和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病房、疗养室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3小时;4大、中、小学教学楼南向教室冬至日底层日照不低于2小时;5须满足日照要求的建筑,当下部作为商店、管理办公、停车、架空层等功能使用时,日照时间计算起点从最低层住宅窗台面起算;6日照计算须计入实体女儿墙和跃层建筑的高度,以及出挑的阳台、檐口等影响因素。第3.1.3条 居住建筑(含公寓)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规定:1居住建筑各类朝向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3.1.3.1控制;表3.1.3.1 居住建筑各类朝向

33、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朝向最小间距朝向 多、低层建筑高层建筑长边山墙主要朝向次要朝向多低层建筑长边三环路以外: 1.2H三环路以内: 1.0 H且低层相对:7.0米多层对多、低层:12.0米低层相对:6.0米多低层相对:8.0米多层相对:10.0米高层位于南侧:27.0米;高层位于东、西、北侧:18.0米(多)13.0米(低)13.0米山墙6.0米10.0米9.0米高层建筑主要朝向27.0米13.0米次要朝向13.0米注:1 H:南侧建筑或东西向建筑平均高度;2 H(多):多层建筑高度;H(低):低层建筑高度;H(高):高层建筑高度;3 建筑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工程,按80.0米高度计算

34、建筑间距;4 点式高层住宅主要朝向之间的间距按表3.1.3.1的规定控制,当建筑高度超过60.0米时,按60.0米高度计算建筑间距。2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低层长边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3.1.3.2控制;表3.1.3.2 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低层长边 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建筑间夹角 最小间距300按表3.1.3.1中主要朝向(长边)对主要朝向(长边)规定控制300600按表3.1.3.1中主要朝向(长边)对主要朝向(长边)规定的0.8倍控制600按表3.1.3.1中主要朝向(长边)对次要朝向(山墙)规定控制注:1 表中指两栋居住建筑的锐角夹角;2 如东西向与南北向同时存在,计算南

35、北向。3 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3.1.3.3控制。表3.1.3.3 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Lx(Ly)最小距离高层与高层高层与多、低层多、低层与多、低层60013.0米9.0米6.0米60090013.0米13.0米10.0米注:1 Lx、Ly为最小控制间距的两个方向上的垂直距离,参见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第3.1.4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控制在满足建筑日照要求的基础上,应同时符合以下规定:1高层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多层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按表3.1.3.1控制;2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按表3.1.5.1控制。第3.1.5条 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规定:

36、1 非居住建筑朝向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3.1.5.1控制;表3.1.5.1 非居住建筑朝向平行相对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朝向 最小 间距 朝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长边山墙主要朝向次要朝向多层建筑 长边1.0H且6.0米 8.0米 13.0米13.0米山墙6.0米9.0米9.0米高层建筑主要朝向 21.0米13.0米次要朝向13.0米注:1 H:建筑平均高度;2 H(多):多层建筑高度;3 建筑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工程,按80.0米高度计算建筑间距。2 非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层长边成角度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3.1.5.2控制;表3.1.5.2 非居住建筑高层主要朝向、多层长边 成角度布置时

37、的最小间距建筑间夹角 最小间距300按表3.1.5.1中主要朝向(长边)对主要朝向(长边)规定控制300600按表3.1.5.1中主要朝向(长边)对主要朝向(长边)规定的0.8倍控制600按表3.1.5.1中主要朝向(长边)对次要朝向(山墙)规定控制注:1 表中指两栋非居住建筑之锐角夹角; 2 如东西向与南北向同时存在,计算南北向。3 非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按表3.1.5.3控制。表3.1.5.3 非居住建筑错位布置时的最小间距Lx(Ly)最小距离高层与高层高层与多层多层与多层60013.0米9.0米6.0米60090013.0米13.0米8.0米注:1 Lx、Ly为最小控制间距的两个

38、方向上的垂直距离,参见附录三建筑间距图示。第3.1.6条 高层建筑裙房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非居住多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规定执行。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非居住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规定执行。中高层住宅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高层居住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规定执行。第3.1.7条 低层辅助用房不宜单独建设,应纳入主体建筑。若必须单独设置时,与相邻多层建筑的最小间距为6.0米,与高层建筑的最小间距为9.0米。第3.1.8条 生产性工业建筑后退用地红线和周边建筑的距离满足以下要求:1与民用建筑项目相邻时,按建筑高度的一半退让;2与生产性工业项目相邻时,满足消防规范

39、的相关要求;3生产性工业用地内部建筑间距应满足工业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4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应满足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第3.1.9条 非生产性工业项目建筑间距按照本规定中关于非居住建筑的要求执行。3.2 建筑退界第3.2.1条 沿用地红线和沿规划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以及市政线路(管线)等红线或保护带的建筑物,除退让界外现状建筑物距离满足第3.1.23.1.7条规定外,退界距离应同时满足第3.2.23.2.5条的规定。第3.2.2条 若拟建建筑对界外空地(规划为住宅、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教学楼等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有日照影响,其不符合日照要求的阴影在界外的影响距离(用地界至不符合日照要

40、求的阴影范围的边缘线)不应大于10.0米。 第3.2.3条 各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3.2.3及下列规定控制:1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根据其性质核定,最小后退距离为15.0米;2地下建(构)筑物外墙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小于3.0米; 3高层建筑裙房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按多层非居住建筑的后退规定执行;4中高层住宅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按高层居住建筑的后退规定执行。表3.2.3 各类建筑后退用地红线的的最小距离建筑类型建筑朝向建筑高度的倍数最小距离(米)居住建筑、第3.1.2条涉及的文教卫生建筑多、低层长边0.5(中心城三环路内)0.6(中心城三环路外)6.0多

41、、低层山墙无倍数控制4.0高层主要朝向300.313.030600.24高层次要朝向0.29.0非居住建筑多层长边0.56.0多层山墙无倍数控制4.0高层主要朝向300.213.030600.16高层次要朝向0.1259.0低层辅助用房长边、山墙0.52.0注:1为高层建筑主要朝向与用地红线间的夹角;2建筑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工程,按80.0米高度计算建筑退距。第3.2.4条 各类建筑临规划绿地布置时,其后退规划绿地的距离应满足以下规定:1纯住宅后退规划带状绿地不小于3.0米,且满足第3.2.5条的规定; 2其他建筑后退规划带状绿地不小于5.0米,且满足第3.2.5条的规定;3在已取得国有

42、土地使用权用地内规划新增块状绿地,当规划块状绿地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时,建筑后退该规划块状绿地不小于5.0米,后退其它的规划块状绿地按第3.2.3条的规定执行;4后退规划作为避灾场所的绿地,其退规划绿地的距离按用地界进行控制。第3.2.5条 各类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3.2.5及下列规定控制:表3.2.5 各类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 道路宽度建筑类型道路红线宽度30.0米道路红线宽度30.0米多、低层建筑5.0米8.0米专业市场、大型公共建筑12.0米12.0米高层建筑(含裙房)10.0米8.0米注:1本表中的专业市场特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性质为市场用地(C26)上修建的

43、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综合市场等;2本表中的大型公共建筑特指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性质为(C3*)上修建的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各类建设项目,如:影剧院、艺术中心、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3建筑后退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必须符合后退用地红线的相应规定,当道路对面的用地性质为规划绿地、河道等时,只须满足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要求;4当道路对面建筑为高层建筑时,在退让道路对面建筑距离满足本规定第3.1.23.1.7条间距规定的基础上,只须满足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要求;5建筑后退规划道路切角红线的距离按较宽规划道路退线距离要求控制;6建筑后退规划的绿线、蓝线、紫线、黑线、黄线等色线的距离还须符合相关规定。7建

44、筑退离规划桥梁和现状桥梁时宜适当加大退距。1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外墙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5.0米,地下室机动车进出口坡道起坡点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7.5米;2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距离根据其性质核定,其最小后退距离为25.0米;3雨蓬(含有柱雨蓬)、檐口、踏步、阳台等可在后退距离内出挑,出挑外缘至道路红线或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后退距离的0.5倍。第3.2.6条 在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地内规划新增市政道路时,建筑后退用地红线以其土地权属边界为基准进行控制,且满足最小后退道路红线或绿线的要求。当规划道路两侧为同一权属单位用地时,规划道路两侧的新建建筑在

45、满足本规定第3.1.23.1.7条规定的基础上,可只须满足后退道路红线或绿线的要求。第3.2.7条 各类建筑后退不临规划道路的市政线路(管线)及河道等保护带的距离应满足表3.2.7规定:表3.2.7 各类建筑后退不临规划道路的市政线路(管线)及河道等保护带的距离建筑类型后退距离纯多、低住宅多层非居住建筑;纯中高层、高层住宅;多层商住楼高层非居住建筑;中、高层商住楼;高层商住楼;建筑高度大于24.0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距离3.0米5.0米8.0米其它且满足第3.1.23.1.7条有关间距的规定第3.2.8条 除门卫用房外,低层辅助用房不应临规划道路设置。建筑高度不大于3.0米的车库、垃圾房、市政

46、设施用房可临围墙设置。门卫用房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小于2.0米,其它类型低层辅助用房按表3.2.3的规定执行。当建设用地四面临路时,设置围墙的,低层辅助用房可临围墙设置,并结合围墙设计美化处理;规定不设置围墙的,应纳入主体建筑设置。第3.2.9条 当相邻不同性质地块为同一权属单位用地且不得进行拼建时,相邻地块内建筑在退让建筑距离满足本规定第3.1.23.1.7条规定的基础上,退让共有的用地红线只须满足退让用地红线的最低要求。第3.2.10条 生产性工业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绿线、蓝线的距离为5.0米。第四章 中央商务区建筑规划管理第4.0.1条 中央商务区的建设项目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合

47、理性作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在满足规划确定的路网前提下,根据建设项目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土地的整合开发,并根据经审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其规划控制指标指标。第4.0.2条 建筑布局及高度不应影响相邻地块现状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第4.0.3条 建筑间距按表4.0.3及以下规定控制:1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满足消防要求;2日照要求符合第3.1.2条的规定;3居住建筑之间或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表4.0.3的规定执行。表4.0.3 建筑间距控制要求朝向朝向 最小 间距 多、低层建筑高层建筑长边山墙主要朝向次要朝向多、低层建筑 长边

48、1.0H且6.0米低层相对: 6.0米 多层对低层:6.0米多层相对: 8.0米 1.0H(多、低)且13.0米13.0米山墙6.0米9.0米9.0米高层建筑主要朝向 21.0米13.0米次要朝向13.0米注:1H:建筑平均高度;2H(多):多层建筑高度;H(低):低层建筑高度;3建筑高度超过80.0米的建筑工程,按80.0米高度计算建筑间距。第4.0.4条 建筑后退用地红线应满足以下规定:1多、低层不小于5.0米,高层主要朝向不小于13.0米,次要朝向不小于9.0米;2春熙路片区多、低层不小于5.0米,高层不小于9.0米;3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外墙后退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不小于3.

49、0米。第4.0.5条 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4.0.5及下列规定控制:1建筑底层后退规划步行街(红星路步行街除外)红线3.0米, 二层及二层以上裙房外墙可出挑,出挑距离(包括外墙的装饰材料及附属物等)不大于3.0米,出挑外缘(包括外墙的装饰材料及附属物等)可与道路红线齐平,但外墙最突出部分不能超出道路红线;沿街底层退让部分形成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净高不小于4.0米,净宽不小于2.0米,公共空间地面与市政人行道路地坪之间平滑连接;表4.0.5 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控制要求道路名称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15.0米新华大道、东城根街、红星路、滨江路、人民南路(

50、天府广场至锦江)、蜀都大道、顺城大街至大业路、东大街10.0米其余规划道路7.0米地下建(构)筑物(包括汽车坡道)外墙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2.0米2临总府路、红星路步行街、东大街建筑底层鼓励设置檐廊,以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檐廊从建筑外墙出挑为4.0米(可落柱),檐廊投影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建筑密度,檐廊距地面高度4.5米5.0米,并与主体建筑风格相统一,檐廊投影范围内的花池、踏步等附属设施从建筑底层外墙出挑不大于1.2米,檐廊地面与市政人行道路地坪之间平滑连接,不得设置台阶、踏步等;3建筑因造型、风格、景观的需要,在外立面上有凹凸变化的,凸出部分外缘至道路红线或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后退距离的0.

51、5倍,且距室外地坪的高度不少于6.09.0米;4当相邻建筑的耐久年限为一、二级时,新建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应与相邻建筑统一,并在风格、色彩、环境景观上相协调。第4.0.6条 相邻地块可设置通道连接,连接方式分为地上廊道式和地下通道式两类,分别按以下规定控制:1地上廊道距室外地面净空高度不小于4.5米;廊道宽度宜为3.5米至4.5米,地上廊道跨越步行街时,规划步行街红线内禁止落柱; 2为提倡坡道共享,地下空间可连通,地下通道净宽不大于7.0米;当地下通道穿越规划步行街时,应预留城市管网走廊空间,且保证地下连接通道上顶板距规划地面标高的距离不小于2.0米;3地上廊道或地下通道的范围从建筑外墙连接处

52、计算起止点,廊(通)道内仅保留交通联系功能,禁止设商业设施,廊(通)道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及建筑密度。第4.0.7条 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的建筑规划管理按第4.0.2条第4.0.6条的规定执行。第4.0.8条 同一建筑在同时满足建筑间距和后退红线等多重控制要求的情况下,按最大的控制距离控制。第五章 建筑高度及其他管理要求第5.0.1条 建筑高度除必须满足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规定。 第5.0.2条 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微波通讯等设施周围及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视线走廊等有高度限制的地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 (构) 筑物, 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高度

53、限制规定。第5.0.3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的建设控制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文物和建筑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见附录二建筑高度控制视线分析图)。第5.0.4条 中心城范围内临大于规划宽度30米以上道路 (含30米)和主要河道(府河、南河、沙河、清水河、东风渠)的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商住楼和10层(含10层)以上的纯住宅建筑主楼面宽的规定。1建筑高度不大于60米时,最大连续面宽投影不宜大于80米;建筑高度大于60米且不大于80米时,最大连续面宽的投影不宜大于60米;建筑高度大于80米时,其主要朝向投影面宽不宜大于40米(详见图示二)2

54、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其最大连续面宽的投影上限值按最高建筑高度所对应的面宽执行。图示二 ABCL注:1A、B、C为连续建筑物,A为建筑最高部分;2A60.0米,L80.0米;380A60.0米,L60.0米。4A80.0米,L40.0米。第5.0.5条 在建筑外墙设置空调室外机搁板、各类管道等时,各类管道及搁板的位置应结合立面统一设计,冷凝水应有组织排放,并设置装饰构件以达到统一美观的效果。第5.0.6条 建筑外墙装饰材料宜采用玻璃、钢材、金属幕墙、金属百叶、高级天然石材、高级环保人工石材、高级环保涂料等,严禁使用非环保型外装材料、劣质面砖、劣质涂料等。第5.0.7条 建筑采用玻璃幕墙的

55、面积不宜大于外墙总面积的40%。第5.0.8条 底层或裙房作经营用途时空调室外机不得临道路设置;底层为住宅时,空调室外机临路设置时其搁板的位置应高于人行道路面2.5米以上。第5.0.9条 对于建设项目主体底层设置檐廊以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要求檐廊从建筑外墙出挑不大于4.0米,且凸出部分外缘至规划控制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建筑后退距离的0.5倍(可落柱),檐廊投影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檐廊距地面高度不小于4.5米,并与主体建筑风格相统一。檐廊投影范围内的花池、踏步等附属设施从建筑底层外墙出挑不大于1.2米,檐廊地面与市政人行道路地坪之间平滑连接,不得设置台阶、踏步等。建筑主体二层及二层以上(

56、高度15.0米以内且为商业功能时)外挑的平台、廊道,要求必须有独立对外的垂直交通及出入口且保证对外开放,以形成室内外之间的过度空间,并保证只能作为交通空间的功能,且凸出部分外缘至规划控制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建筑后退距离的0.5倍。第5.0.10条 临规划宽度40米(含40米)以上道路的住宅建筑外立面进行公建化设计要求的规定:1建筑外立面不得设置开敞式阳台;2建筑外立面不宜采用涂料作为外装饰材料;3有底商的建筑在底商部分宜采用石材作为外装饰材料;4建筑顶部应作适当的处理,以丰富建筑立面,改善天际轮廓线。第5.0.11条 每套住宅阳台的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该套住宅套型建筑面积的20%。第5.0.12

57、条 三环路以内的住宅项目兼容的商业部分,如采用底商形式,不宜临规划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和大于40米的道路布置;三环路以外的住宅项目兼容的商业部分,如采用底商形式,不得临规划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和大于40米的道路布置。第5.0.13条 鼓励高层建筑临道路侧主体部分直接落地。第5.0.14条 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含90平方米)以下住宅,其建筑层高不得高于3.6米,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住宅,其建筑层高不宜高于3.6米。第5.0.15条 作为避灾场所的绿地,宜采用疏林草坪为主。第六章 建筑色彩规划管理第6.0.1条 在建筑色彩规划管理中应配套使用成都市中心城建筑色彩分区管理图(以下简称“分区图”,详见附图四)、成都市中心城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以下简称“控制图”详见附图五)。第6.0.2条 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1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原则:整体协调、局部统一、突出特色、展现风貌;2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