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

上传人:软*** 文档编号:172648412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2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和二级自然区划说明(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级区划的主要依据与指标以全国性的纬向地带性和构造区域性为依据,根据对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气候因素来拟定。对纬向性的,特别是东部地区的界线,采用了气候指标;对非纬向性的,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的界限,则较多地强调构 造和地貌因素;中部个别地区则采用土质为指标。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根据我国地理、地貌、气候等因素,以均温等值线和三阶梯的两条等高线作为一级区划的标志。一、全年均温-2C等值线。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温度达到-2C时,地面土开始冻结。因此,它大体上是区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界线。二、一月份均温0C等值线,是区分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的界线。三、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两条等高线。1.1000m

2、 等高线:走向北偏东,自大兴安岭,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雪峰山、九万山、大明山至友谊关而达国境。2.3000m 等高线:走向自西向东,后折向南。西起帕米尔、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下西倾山、岷山、邛崃山、夹金山、大小相邻、锦屏山、雪山、云岭而达国境 。由于三级阶梯的存在,通过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气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为划 分一级区划的主要标志。一级自然区划根据不同地理、气候、构造、地貌界线的交错和叠合,将我国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即:I、北部多年冻土区、11、东部温润季冻区、111、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W、东南湿热区、V、西南潮暖区、可、西北干旱区、训、青藏高寒区。区划的特征与

3、指标代 号一级 区名平均温度(C)平均最大冻深(cm)潮湿系数(K)地势阶梯新构造 特征土质带I北部 多年 冻土区全年0200东部1000m等 高线两侧大面积中等 或微弱上 升,差异运 动不大棕粘性土II东部 温润 季冻 区一月010200东部1000m等 高线以东大面积下 降,差异运 动强弱不一棕粘性土,黑 粘性土,冲积 土,软土III黄土 高原 干湿 过渡 区一月020140东部1000m等 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 以东大面积上 升,幅度不 大,夹有长 条形中等沉 降黄土IV东南 湿热 区一月0, 全年 142210东部1000m等 高线以东大部分地区 上升,局部 地区下降差 异运

4、动微弱下蜀土,黄棕 粘性土,红粘 性土,砖红粘 土,软土V西南 潮暖 区一月0, 全年 142220东部1000m等 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 以东大面积中等上升,差异运动强弱不紫粘土,红色石灰土,砖红粘性土西北干旱区全年10 山区垂直 分布东部 100250西部40100东部,西部东部1000m等 高线以西,西南3000m等高线 以北大面积或长 条形上升与 盆地下降相 同粟粘性土,砂 砾土,碎石土青藏 高寒 区全年10,一月0除南端外40250西南3000m等 高线以西以南大面积强烈 上升,差异 运动显著砂砾土,软土一级区划的自然条件和对公路设计的要求代 号一级区 名称公路工程的自然条

5、件特点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I北部多 年冻土区纬度高、气温低,为我国唯一的水平 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层夏季上部融 化为无法下渗的层上水,降低土基强 度。秋季层上水由上至下冻结,形成 冻结层之间的承压水。冬季产生冻 胀,夏季有热融发生路面设计的重要原则是维持其冻稳性,保护冻土上 限不致下降,以防路基热融沉陷,导致路面破坏。 在路基设计中是宁填勿挖。原地面植被不应破坏, 露地土质应为冻稳性良好的土或砂砾,必须采用路 堑时,应有保证边坡和基层稳定的措施。沥青面层 因导热系数高,应相应抬高路基。结构组合中入设 砂砾垫层,只能按蓄水不能按排水设计II东部湿是我国主要的季节冻土区,冻结程度路基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6、中,应使路基填土高度符合润季冻 区及其对路基的影响自北至南一般逐 渐减小。除黑粘性土,软土和粉土外,土基强度较好。主要矛盾是冬季冻 胀,春季翻浆,形成明显的不利季节。 夏季水毁和泥石流也有一定的影响。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局部低山公 路修建条件不困难要求,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应采取隔温、排水、阻 断毛细水上升,以防止冻胀翻浆。利用水温性冻稳 性好的材料做路面的基层,在水文土质不良的路段, 可设置排水垫层,促进水排出,提高路基路面整体 强度Ill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为东部温润季冻区向西北干旱区和 西南潮暖区的过渡区,以集中分布黄 土和黄土状土为其主要特点,地下水 位深,土基强度较好,边坡能直立稳

7、定。公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粉质大孔 性黄土的冲蚀和与遇水湿陷。因为湿 度较低,翻浆自东向西,自北向南显著减轻,新构造活跃的西部地震较 少,病害较多路面结构组合的特点,是必须选择不透水的面层或 上封闭层。以防止雨水下渗造成黄土湿陷。潮湿地 段应注意排水以保护路基。对路肩横坡的设计应使 水迅速排出。掺灰类结构物层是稳定的路面基层结 构。在石料基层下增设砂砾底基层,亦为本区常用IV东南湿热区是我国最湿热的地区,春、夏东南季 风造成的梅雨和夏雨形成本区公路 的明显不利季节。东南沿海台风暴雨 多,由地表径流排走影响相对较小。 低温较高,易引起沥青路面泛油。加 大水泥路面翘曲应力。地形以丘陵、 平原为主,公

8、路通过条件尚好为减轻沥青路面在热季泛油和雨季粘聚力降低,沥 青材料宜选用较高的标号,保证其垫层的稳定性。 渣油路面应提高抗滑性能并注意封闭表面,以提高 公路的水温性。在路基设计中,应加强公路的排水 系统。水稻田、软土和潮湿路段的路段应进行处理, 或选用低塑砂砾料或泥灰结碎石做底基层或垫层V西南潮暖区为东南湿热区向青藏高寒区的过渡 区。一些地区因同时受东南和西南季 风的影响,雨期较长。加之地势较高, 蒸发较少,渗透较大,故土基较湿,湿质路基和部分干湿季节分明的地 区,土基强度较高,本区为我国岩 溶集中分布地区。北部和西部新构造 强烈,不久地形高差大、地震病害亦 多。路基路面结构组合,首要任务是保

9、证其湿稳性。个 别干热河谷中,也应注意其干稳性,过湿地去为保 证道路强度,断面一般宜采用路堤,并使边坡符合 要求。本区土质多系碳酸盐类岩石风化形成。结构 稳定,强度较好,山地多石料丰富,有利于在设计 中就地取材。岩溶地区应在详细地质勘测基础上进 行设计,以保证公路整体稳定性。西北干旱区由于气候干、旱,土基强度和道路水 文状况均佳,筑路砂石材料较多,中 级路面搓板松散,扬尘为主要病害, 高山区有风雪流危害。灌区和绿区有 冻胀翻浆,山区公路通过垂直自然 带,选线和修筑均较复杂路基路面的特殊要求是保证其干稳性。由于干旱, 大部分白色路面搓板严重,许多地区缺粘土和水。 改建沥青路面为主要解决办法。绿洲

10、灌区地下水位 高,冻融翻浆严重,结构层应充分利用就近所产的 砂砾、石料进行处理。道路设计中还应注意风蚀和 沙埋的防治青藏高寒区全区为海拔高,气温低的高寒高原, 给公路建设带来特殊的问题,分布有 高原多年冻土、泥石流、沮洳地和现 代冰川。东南部由于新构造运动活跃 和地形破碎,地震强烈,公路自然病 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均极严重。结构设计应针对自然条件和工程病害,采取措施保 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全区除高原冻土地带应维持 其冻稳性外,大部分公路路基低,路面多由养护形 成,一般用砂砾结构,材料和强度可满足要求。交 通量大时应敷设沥青路面。由于昼夜温差大,紫外 线照射强,沥青老化快,且施工季节短,故施

11、工应公路通过条件困难,尤其是4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更甚采取措施。柴达木盆地气候较干旱,氯化盐可做筑 路材料二级区划的主导因素与标志以潮湿系数K为主的一个标志体系。潮湿系数K值按全年的大小分为六个等级:过湿区K中湿区三K湿润区三K润干区三K中干区三K过干区KV有关潮湿系数K值和蒸发力的计算公式规定如下:K=R/Z式中 R年降水量(mm);Z年蒸发量(mm)。年蒸发量Z无法直接测定,只能用蒸发力(可能的蒸发量)ET来代替Z计算。蒸发力ET的 计算,采用H.L彭曼公式ET=F E0式中F季节系数,见附录二:E0水面蒸发量(mm)。二级区划的特征与指标二级区 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 系数

12、(K)年降水 量(mm)雨型多年平 均最大冻 深(cm)最高月 平均地温(C)地下水 埋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 度(m)土质和岩 性II 1东 北东部 山地润 湿冻区6001200夏雨80250一般0 洼地, 谷地1湿润重丘 低山为 主,其次 为冲积平 原和沼泽大部为200500棕粘性 土、砂性 土、粗粒ULr岩Illa 三江平原副区600800夏雨1502001沼泽、平 原为主除完达山外 大部分为平 原内陆软土112东 北中部 山前平 原重冻 区400600夏雨120240一般3谷地13冲积平原 阶地或洪 积扇大部分为平原黑粘性 土、内陆 软土Il2a 辽 河平原 冻融交 替副区6008

13、00夏雨80120一般 12海 滨1冲积平原 或海边软 土平原大部分为平原冲积土和沿海软土113东200夏雨100240一般重丘、低大部分为平粟粘性土北西部 润干冻 区60013山 前3山冲积平 原、阶地, 并有沙地分布原或高差为200500 的丘陵冲积土和 砂砾土, 粗粒花岗 岩流纹岩114海 滦中冻 区400800夏、秋雨4010030一般14海 滨1大部分为 冲积平原,三角 洲,海边 为软土平原大部分为平原冲积土和沿海软土II 4a 冀 北山地 副区600800夏、秋雨10012030一般4谷地24湿润中 山,低山和重丘200500冲积土, 粗粒岩和 细粒岩II 4b 旅 大丘陵 副区6

14、00800夏、秋雨60803湿润丘陵微丘棕粘性 土、粗粒ULr岩II5鲁 豫轻冻 区600800夏、秋雨104030一般23海 滨2冲击平原平原冲积土II 5a 山 东丘陵 副区6001000夏、秋雨305030一般3谷地, 海滨3湿润丘 陵、重丘 和低山局 部为中山200 或200500棕粘性土 和砂砾土 粗粒岩和 可溶岩二级 区名(包 括副 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 系数(K)年降水 量(mm)雨型多年平 均最大冻 深(cm)最高月 平均地温(C)地下水 埋深(m)地貌类 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质和岩性III1 山 西山 地、盆 地中 冻区400600夏、秋雨401002530一般3盆地1

15、3湿润中 山和冲 积平原山地5001000,盆 地部分为平原黄土和 黄土状 土;粗 粒岩、 可溶岩III 1a 雁北 张宣 副区400600夏、秋雨1001402530一般3盆地13湿润中 山和冲 积平原山地5001000,盆 地部分为平原黄土状 土;粗 粒岩、可溶岩III2 陕 北典 型黄 土 高 原中400600夏、秋雨401002530河谷3塬20黄土峁、 梁、塬为 主大部200 局部 200500黄土和 黄土状 土冻区III 2a 楡林 副区400600夏、秋雨1001202530河谷3塬20黄土峁、 梁、塬为 主、局部 流砂大部 200500黄土和 黄土状 土、砂 砾土III3 甘

16、东黄 土 山 地区200600夏、秋雨801002530河谷3塬20黄土梁、 塬为主200黄土和 黄土状 土、山 区为细 粒岩III4 黄 渭间 山地、 盆地 轻冻 区600800夏、秋雨154030一般3河谷湿润重 丘,低山 和中山、 黄土梁 和冲积 平原分 布其中边缘山地5001000,部分为平原黄土状 土和黄 土粗粒 ULr岩二级 区名(包 括副 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 系数(K)年降水 量(mm)雨型最 高 月K 值最 大 月 雨 期 长 度最高月 平均地温(C)地下水 埋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深 度(m)土质和 岩性IV1长 江下 游平 原润 湿区10001400春雨梅雨3035

17、一般12海 滨湖滨1海滨和内 陆为软土 平原,冲 积平原和 三角洲平原沿海软 土和内 陆软土、 冲积土V 1a 盐城 副区9301150夏秋雨一般12海 滨湖滨5湿润中山1000土、粗粒夏雨副区ULr 岩IV7华夏雨湿润丘陵砖红色南沿和台一般重丘、低平原或W200粘性土、160030海台2600风暴3海滨山、沿海 有三角洲局部为沿海软 土、粗粒3湿润中山5001000 或为砖红山地副区2800风暴高山地1000粘性土,雨细粒岩、粗粒岩IV 7b海南沿海为稀岛西800台风13砖红色林草原阶平原或200部润1600雨地粘性土干副区IV 7c对流南海1600砖红色雨台珊瑚岛平原诸岛2000风雨35粘

18、性土副区二级区名 (包括副 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 系数(K)年降水 量(mm)雨型最 高 月K 值最大 月雨 期长 度最高月 平均地温(C)地下水埋深(m)地貌类 型地表切割深 度(m)土质 和岩 性VI秦巴 山地润湿 区8001400夏、秋雨25埋深不定湿润中 山局部 为高山大部分为5001000, 局部为200黄棕 粘性 土,粗 粒岩 为主V2四川 盆地中湿 区10001400夏雨秋雨30丘陵2 谷地 成都 平原12冲积平 原和湿 润丘 陵,边 缘为重 丘,低 山大部为200东南部 为 5001000 西部为平原紫粘 性土, 细粒岩为主V 2a雅 安、乐山 过湿副区12002200全年

19、 多雨 秋雨 旦夕量多30一湿润中 山和丘 陵盆地大部分5001000紫粘 性土, 细粒 岩、粗 粒岩V 3 三 西、贵州 山地过湿 区10001400全年 多雨埋深不定湿热喀 斯特山 地和波 状 高 原,湿 润重 丘、低 山和中 山大部分为 200500 局 部为200 或5001000红色 石灰 岩、红 粘性 土、可 溶岩V 3a滇 南、桂西 润湿副区10001600夏雨秋雨2530谷地24 山岭5湿热喀 斯特山 地大部分为 200500 局 部200或5001000砖红 粘性 土,可 溶岩V4川、 滇、黔高 原干湿交 替区6001000夏雨秋雨2530一湿润中 山或高 山,湿 热喀斯西北

20、部为 5001000 中部200 南部为红粘 性土, 粗粒ULr岩特波状 高原, 坝子分 布其间200500V5滇西 横断山地 区12001600夏雨2030一湿润中 山和高 山,有 坝子零 星分布大部分1000南部 为5001000粗粒 岩、细 粒岩、可溶ULr岩V 5a大理副区8001800夏雨2030一湿热中 山和坝 子大部分1000,南部 为 5001000砖红 粘性 土、细 粒ULr岩 、 粗粒ULr岩二级区名 (包括副 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 系数 (K)年降水 量(mm)雨型多年平 均最大 冻深 (cm)最高月 平均地温(C)地下水 埋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 深度(m)土质和

21、 岩性W1内蒙 草原中干 区150400夏雨14024030一般24;谷 地洼地12干旱残积 平原。丘 陵、沙漠 局部分布 溶岩台地 和冲积平 原大部为平原,或W200粟粘性 土和砂 砾土, 粗粒岩W1a河套 副区150200夏雨10014030冲积平原平原粘性土 和砂性 土W2绿洲 一荒漠区其 中塔 里木 至甘 西150 其中塔 里木至 甘西W50夏雨 或“无雨”1003040绿洲W3,荒漠三5沙漠、岩 漠、砾漠、 干旱残积 平原、盐 碱化湖积 平原和冲 积平原大部分为平原砂砾土 和粘性 土为 主,局 部有黄 土,粗 粒岩为 主W 3阿尔 泰山地冻 土区200400夏雨1503高山1000粗

22、粒岩W4天山 界山山 地区200600夏雨100150W30三5高山和冰 川雪山, 局部有高 寒砾漠5001000 或 1000砂砾土 和粘性 土为 主,局 部有黄 土,粗 粒岩为 主W4a塔城 副区W200夏雨W100303冲积平原 和阶地或 洪积扇平原粘性土 和砂性 土二级区名(包括副区)水热状态地表情况潮湿 系数(K)年降水 量(mm)雨型多年平 均最大 冻深 (cm)最高月 平均地温(C)地下水 埋深(m)地貌类型地表切割 深度(m)土质和岩性训1祁连一 昆仑山地 区100400夏雨一100粗粒 岩、细粒岩训2柴达木 荒漠区50夏雨或“无雨”100200一西部荒 漠35,东部盐沼W3岩

23、漠、盐 碱化湖冲 积平原南 部边缘为沙漠大部分为平原砂砾土 为主, 局部为 内陆软 土,细 粒岩训3河源山 原草甸区200600夏秋雨一30一般三3,洼地1咼寒山 原、高寒 丘陵、台 源和沮洳 地200500 或5001000以粉性 土和变 质岩为 主训4羌塘高 原冻土区200夏秋雨有多年 冻土存 在,北30年平均温度低于冻结层 上水发 育,在河高寒丘 陵、台原 和高山,台源丘陵W200,山地为以细粒岩可溶岩为主部呈连 续分布,南 部呈岛 状分布(以安 多为 界)-4C谷平原 一般1.0米最 高仅为 0.3 米 呈片状 连续分 布局部分部 有砾漠凹 地,沼泽 湿地2001000训5川藏高 山峡

24、谷区4001000春雨夏雨一1000以粉性 土和变 质岩为 主训6藏南高 山台地区200600夏雨一30阶地35高山、冰 川和雪山、台地 和冲积平 原谷地或1000粗粒岩 和细粒 岩,河 谷为砂 砾土W6a拉萨 副区400左 右夏雨一3高山,冰 川和雪山、台地 和冲积平 原谷地或1000粗粒岩 和细粒 岩,河 谷为砂 砾土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北部多年冻土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11连续多 年冻土区冻胀、雪害、冰锥、冰 丘、涎流冰、翻浆等路面结构应采用保温的措施,防止夏季冻土融化,降低土基强度, 以及防止秋季冻结水溢

25、地面形成延流冰。另外,选线时应考虑冬季 雪害影响I 2岛状多 年冻土区冻胀、翻浆、雪害、冰 锥、冰丘、涎流冰等除冰冻地区公路工程特点以外,在季节冰冻区还要考虑翻浆问题, 公路选线、修建和养护条件比较复杂东部温润季冻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II 1东北东部雪害、冻胀、翻浆、冬季雪害、夏季水毁均为公路交通的威胁,火成岩分布广泛,地质山地湿润冻区水毁条件好,但基岩强烈风化影响公路边坡稳定Illa三江平原 副区冻胀、翻浆、雪害软土和沼泽分布广泛,路基易沉,稳定性差,冻胀翻浆严重II2东北中部 山前平原重冻 区冻胀、翻浆冬季降温较快,水

26、分易积聚,春季升温较慢,化冻亦慢,水分不易 下渗,故翻浆期长。黑粘土含水量大,强度低II 2a辽河平原 冻融交替副区冻胀、翻浆、水毁冬季降温较快,水分易积聚期长,春季升温快,化冻时间短,冻融 交替多,故翻浆最为严重。线形条件好。沿海软土地区除翻浆外, 雨季路基强度低,造成泥泞II3东北西部润干区翻浆,盐碱、风砂、 泥石流因水分来源较缺,冻融问题不如同纬度地区突出。粟粘性土地区公 路修建条件较好,但西部分布有风成沙丘,造成工程困难。西部局 部地区路基易沉陷II4海滦中冻 区冻胀、翻浆、水毁、地震秋雨期内路基中水分增加,春季升温快,翻浆时间短。平原地区沿 海和内陆软土分布广,路基强度低,筑路石料缺

27、乏,山前地区夏季 水毁病害多II4a冀北山地副区地震、泥石流、水毁、 潜流、冻胀、延流冰路基强度高,筑路材料丰,但有山洪泥石流,燕山一带为强震区, 病害较重,加之地形较崎岖,路线通过受限制II 4b旅大丘陵副区水毁冻深较浅,排水条件好,故冻融翻浆较轻,土基强度高。选线容易, 但有较轻水毁II5鲁豫清冻 区泥泞、水毁,鲁西南 有地震局部路段有轻微翻浆,公路修建条件有利,但通过河漫滩和凹地常 遭淹没;暴雨时期影响公路畅通115a山地丘陵副区水毁、泥石流、个别地区有地震路基强度较高,筑路材料丰富,地势虽复杂,但路线由宽广河谷通 过山洪对公路有一定的影响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

28、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III1山西山地、 盆地中冻区翻浆、冲沟、泥石 流河谷盆地有次生黄土分布,边坡稳定不如典型黄土。春季公路翻浆, 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病害Illla雁北张宣 副区翻浆、泥石流、水 毁公路冬季有冻胀,春季翻浆相当严重,是公路主要病害。石灰岩分 布广,筑路材料较多III2陕北典型黄 土高原中冻区冲沟、湿陷、黄土溶洞有典型原、梁、峁地貌。除塬、梁外,路线坡陡,弯道半径小,但 黄土具有直立不坠的特性。一般路基强度较高,但雨水易造成路基 冲蚀和湿陷1112a楡林副区冲沟、湿陷、风砂、 翻浆除具有典型黄土区的公路工程特点外,风或沙侵袭对公路修建营运

29、 有影响,春季翻浆易较严重。但沙黄土分布区,边坡不能直立III3甘东黄土山 地区冲沟、湿陷、滑坡、 泥石流、地震黄土砂性较重,且处于强震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影响较大,边 坡稳定性较差III4黄渭间山 地、盆地轻冻区冲沟、湿陷、局部 地区有泥石流次生黄土分布广,有黄土梁分布其间,盆地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强 度较低。有冲沟,湿陷等病害东南湿热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IV1长江下 游平原润湿 区泥泞、湿地和 软土病害软土和稻田分布广泛,路基水文条件差,不利季节时连续阴雨更是严重, 河网化地区过水结构物多。建筑砂石料亦缺乏IVla盐城

30、副 区泥泞、湿地和 软土病害软土和稻田分布广泛,路基水文条件差,不利季节时连续阴雨更是严重, 河网化地区过水结构物多。建筑砂石料亦缺乏IV2江淮丘 陵、山地润 湿区水毁、滑坡路基条件好。黄棕色粘性土及下蜀粘土强度均高,但开挖边坡往往形成滑 坡。路线由山地通过时较困难,标准不宜过高IV3长江中 游平原中湿 区泥泞、冲涮、 路基强度较低河湖港汊较多。在河湖冲积平原,软土分布广,不利季节路基强度低,路 面泥泞。围湖区委近期形成的粉砂软土,强度最低IV4浙闽沿 海山地中湿 区台风、水毁局 部有泥石流和 软土个别条件公路修建条件不利,标准不宜过高。除沿海局部地区外,路基强 度较高。台风雨影响大,山区公路

31、水毁严重。公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本区 尤为重要IV5江南丘 陵过湿区水毁为主,其 次崩塌、土流连续阴雨多,公路的不利季节为46月,公路由宽广的丘陵间河谷阶地通 过条件不太困难。砂岩风化后的砂屑,粘结力较低,影响路基强度。夏季 地温高。沥青路面强度反而低。公路应加强排水系统设计。IV6武夷南 岭山地过湿 区滑坡、崩塌、 溶洞、水毁不利季节水分充足,气温较低。红粘性土和红砂岩分布地区路基强度低、 山地易形成滑坡,并有水毁,西部岩溶严重,南部有土洞,对公路路基稳 定和选线有影响IV6a武夷副 区崩塌、滑坡花岗岩分布广,路基稳定,筑路材料丰富。但强烈风化地区崩塌严重,越 岭线石方工程量大,标准受限制IV

32、7华南沿 海台风区台风、水毁、塌方在砖红粘性土,花岗岩分布地区,路基强度高,但化学风化强烈。夏季台 风雨造成水毁。三角洲地区软土分布广泛,河系发育,路基强度低,公路 应加强排水IV7a台湾山 地副区台风、水毁、 泥石流、地震山地南北纵列,东西向交通受阻,且为强震区,影响路基稳定性,夏季台 风造成水毁IV7b海南岛 西部润干副 区中级路面松散扬尘雨影区地带潮湿系数在以下,为南方罕见的干燥地区,中级路面易松散, 扬尘。地温高,沥青路面易软化IV7c南海诸 岛副区台风海水进退西南潮暖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主要自然 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V1秦巴山 地润湿区崩塌

33、、滑 坡、泥石 流、地震地势高差大,路线多沿河谷蜿蜒通过,展线困难。越岭线更为困难,土石方工 程量亦大,路线标准不宜过高。路基强度高,路面材料丰富,除地震外,各种 病害经常发生V2四川盆泥泞、滑一般紫粘性土地区,路基强度中等。成都粘土地区,因土质粉粒含量高,缺乏地中湿区坡、泥流粘合剂,路堑边坡往往造成开裂滑坍,虽日降水量小,但持续期长,渗透量大, 路基强度低,河谷线和越岭线通过条件均较易。但公路用地也与农业有矛盾, 雨中中级路面泥泞V2a雅安、 乐山过湿副 区泥泞、滑 坡、崩塌全年多雨,秋雨更是连绵不断,严重影响路基强度,粘性土地区,雨季泥泞, 路面材料不缺乏,路线标准不宜过高V3三西、 贵州

34、山地过 湿区岩溶、山 洪、泥石 流、滑塌石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土洞不仅影响路基稳定,对其他结构物潜在危害更大, 降水持续期亦长,渗透大,造成路基过湿。地形为破碎高原和山地,高差起伏 大,路线通过条件较困难,工程标准不宜过高,如要求线型顺直,不仅土石方 工程量大,在穿越深沟高谷时,桥涵工程量亦将增大很多V3a滇、南 桂西润湿副 区岩溶、土 洞、地震砖红粘性土强度高,但石灰岩分布区有岩溶、土洞等工程病害,山地路线通过 需要展线,路线标准不宜过高,但路面材料丰富,取材较易V4川、滇、 黔高原干湿 交替区滑坡、水 毁、泥石 流、地震干湿季节分明,湿季能保证路基强度,干季中级路面易出现松散、扬尘病害, 特

35、别是一些背风坝子,公路得过干现象严重。北部为我国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 地区之一,影响公路的修建和使用。但路面材料不缺乏,路线标准不宜过高V5滇西横 断山地区崩塌、滑 坡、泥石 流、地震地势高差悬殊,山系南北纵列,东西路线通过困难,暴雨多,地震病害大,滑 塌泥石流相当严重,本区又是全国降雨最连续地区,暴雨有时影响车辆正常通 过。路面材料不缺乏,山岭与谷地干湿悬殊V 5a大理副区崩塌、滑 坡、泥石 流、地震与主区类似,但降雨连续性较差,高差较小。南部河谷较宽敞,但热带密林多, 影响路线勘测工作西北匕干旱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 区)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内蒙

36、 草原中干 区东北部积雪阻车, 大青山南翻浆,西 部风砂、盐碱公路路基稳定。大青山以北以东地区,雪害影响大,呼和浩特市、包头、 集宁一带冻胀翻浆较重。鄂尔多斯地区多流砂和半固定砂丘,路基稳定性 差。除大青山附近外,其他地区筑路材料较缺乏。路线通过不困难、用地 问题不大,标准可以提高Wla河套 副区翻浆、泥泞地下水位高,浸湿路基,造成不利,灌溉渠系发达,秋灌时对路基强度影响大,造成春季翻浆路基设计应注意填高要求和填土的湿度影响W2绿洲荒漠区风砂、盐碱、翻浆、扬尘为我国风成砂主要分布区,危害甚大。河西走廊和准噶尔潮湿系数在以下, 塔里木和甘西地区在 以下,路基干燥,流砂地面易造成车辙下陷。公路 通

37、过绿洲时,地下水位高,易造成路基松软和翻浆。路线通过较易,用地 问题不大,标准可适当提高W3阿尔 泰山地冻 土区雪害、冻胀分布有岛状和连续的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需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冬 季雪害,影响车辆通行W4天山界山山 地区现代冰川、风害、 雪害、泥石流地势高峻,气候具有垂直差异性,隘口峡谷较多,公路由隘口通过,但隘口多为风口,影响行车。高山有现代冰川,冬季风吹雪堵塞公路W4a塔城 副区翻浆、雪害河谷灌区冻胀翻浆较重,冬季雪害较严重W4b伊犁 河谷副区翻浆、扬尘灌区地下水位高,路基稳定性差。春季易翻浆。草原地区路线通过条件良 好青藏高寒区中各二级区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二级区名(包括副区)

38、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W1祁连 昆仑山地区现代冰川、泥石流、 地震高山属多年冻土区,有现代冰川和风吹雪及其它病害,南北越岭线 通过条件困难训2柴达木荒 漠区风沙、盐碱、盐盖气候干旱,路基强度高。碱湖分布广泛,含氯化盐的盐块可作路面 材料训3河源山原草甸区雪害、冻胀、热溶、 热溶湖、塘、冰锥、 冰丘、泥石流有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沮洳地分布,与冰冻和热融有关的病 害普遍。除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不应破坏冻土上的覆盖层外,其取土 距离,也应离路堤坡脚至少10m以外,湿草地不利于公路通过,公 路修建和营运费用较高W4羌塘高原冻土区现代冰川、雪害、冻 胀多年冻土是公路修建中的主要问题,要注意

39、防治热溶滑坍、泥流、 沉陷、公路翻浆及冻胀。除取土限制同训3,区外,本区高原上气 压低,气候严寒,在纵坡设计应尽量采用小于5%以下坡度为宜,以 免公路修建营运均带来较大困难,费用较高训5川藏高山峡谷区海拔4000m以上冻 胀、雪害软土沉陷、 4000m以下泥石流、 崩塌、地震地形切割深度大,为强震区,潮湿系数在以上,且有暴雨,是我国 公路自然病害最严重地区,暴雨和冰川型泥石流、塌方、雪崩都对 公路修建养护带来危害,东西向越岭线土石方工程量大训6藏南高山台地区现代冰川、雪害、崩 塌、泥石流、地震高山地区出隘口外,路线通过条件困难,有哦现代冰川、雪崩、泥 石流等病害,中间的高台地路线通过条件较好。西部地区因干燥, 有风砂,有时妨碍行车W6a拉萨副区现代冰川、雪害、崩 塌、泥石流、地震较湿润,路基排水条件尚好,但山区病害严重,路面材料不缺乏。 路线标准可适当提高,公路用地问题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