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学常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262712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80.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文学常识(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一语文文学常识行唐一中56班复习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先秦作家作品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2、墨子,名翟(d),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3、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

2、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5、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6、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7、韩非子,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

3、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8、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9、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10、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

4、。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二)汉代作家作品1、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过秦论、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2、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4、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5、班固,字孟坚,扶

5、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6、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文学上代表作是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两都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构成上下篇。西京赋描写长安的奢华无度,东京赋描写洛阳的俭约之德、礼仪之盛,以为对比;歌颂东汉,是要他们汲取

6、西汉的教训,悔而改之。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1、“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喻称。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2、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归园田居归去来辞,桃花源记3、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

7、、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5、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6、陈寿,字承祚(zu),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7、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8、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9、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10

8、、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11、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12、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13、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四)唐代作家作品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9、。2、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3、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4、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5、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6、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7、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8、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

10、首都很有名。9、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1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蜀道难。著有李太白全集。11、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12、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

11、。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13、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14、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15、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

12、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16、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17、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18、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

13、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19、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20、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阿房宫赋三首。著有樊川文集。21、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22、李贺(790-816

14、)字长吉,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梦天、海上谣、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苏小小墓、老夫采玉歌23、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代表作剑客、幽居。24、唐代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唐代传奇对后代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有较大的影响。传奇体成为宋以后历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最出名的是李朝威柳毅传。(五)宋代作家作品1、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

15、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2、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

16、微云)等3、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4、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5、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

17、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6、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7、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8、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阿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18、。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9、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10、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1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

19、短句。13、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14、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15、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6元明清作家作品1、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2、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

20、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3、白朴,汉族,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作品现在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4、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

21、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5、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6、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7、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8、罗贯中,名本,字贯中,

22、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9、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代表作是传奇剧本桃花扇,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10、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11、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

23、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12、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13、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14、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

24、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15、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16、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17、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

25、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18、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19、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回。20、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21、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

26、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22、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23、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24、刘鹗,字铁

27、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25、吴趼(ji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26、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27、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28、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

28、二、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0、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1、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2、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3、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4、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

29、、辛弃疾。15、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16、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17、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8、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三、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5、苟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6、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30、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

31、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

32、现实主义作家。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四、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4、左传记叙了春秋

33、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6、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7、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8、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9、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

34、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10、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篱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11、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13、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淫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

35、世”的目的。14、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15、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16、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17、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18、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19、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20、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2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五、史书体例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

36、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六、古籍名著1“四书”、“五经”“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2诗经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

37、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3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3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4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5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2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

39、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七、古代文体 1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2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

40、等。3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4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41、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5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6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7传奇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

42、如明戏曲作家汤显祖的还魂记(即牡丹亭),清初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八、古代地理 1、【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2、【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

4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5、【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6、【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7、【四海】参见“海内”条

44、。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8、【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9、【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10、【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

45、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11、【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12、【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13、【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

46、左英杰与子翼相见。”14、【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5、【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16、【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7、【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

47、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18、【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19、【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20、【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21、【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

48、”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22、【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23、【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24、【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25、【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

49、称“辅”。26、【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27、【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28、【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29、【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

50、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3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1、【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

51、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31、【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S226;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九、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

52、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十、亲友间礼貌称呼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bi第三声)。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kang第四声)俪(li第四声)、配偶、伴侣。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别人兄妹称:令兄、令妹。别人儿女称:令郎、令媛。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男女统称:男称须眉

53、、女称巾帼。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鸡窗。同学称:同窗。十一、古代特有称谓 1、【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而改变原来的称呼,采用一种新的称呼。避讳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改字法、空字缺省法、缺笔法。以同音字、同义字、近音字、近义字来代替应避讳的字,是最常用的方法。如秦朝为避秦始皇嬴政的讳,该“正月”为“端月”。晋代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改“师”为“帅”等等。2、【帝王的称谓】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周代君主称“王

54、”。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谥法起于周孝王以后。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有褒贬之意。即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谥法有固定用字,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布义行刚曰景,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战国中期以后,周王的权力日益削弱,威信已无。各国的诸侯相继称王。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他认为:“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而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决定将三皇、五帝的名号合一,自称“皇帝”。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封建

55、帝王的称号。秦王政还废除旧有的谥法,他自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这就是秦王政被称为秦始皇的由来。秦朝灭亡后,谥法制度又被恢复。在古代,对皇帝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大不敬,即使对前代帝王亦是如此。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真宗、元文宗等。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由个别的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称世祖,其子玄烨称圣祖。但

56、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如西汉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庙奉祀。这也是古代文献对隋以前帝王只称谥号、不称庙号的缘故。唐代以后,典制不那么严格,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人们也就以庙号称呼皇帝。明清以后,帝王的称谓又为之一变。人们习惯上对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永乐帝、乾隆帝等。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历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清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几乎都要改元。如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用了11个年号;唐高宗在位33年,先后用了14个

57、年号。明清两代,每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都只用一个年号。如清圣祖在位61年,只用康熙年号。其中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明英宗。他因为先后两次登基称帝,所以用了正统、天顺两个年号。由于明清皇帝在位不改元,所以人们习惯上用年号来称呼皇帝。3、“助教”国子监教师,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国子监协佐博士理事的官员,负责教导学子的修身养性、崇志广业事宜,官位多在从七品上下。4、“学博”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一人,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教官为“学博”。清代它又成为州县学官的别称。5、“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元代路、州、县及书院也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

58、责教育所属生员。官为正八品。6、“学录”宋元明清时国子监所属学官。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元代路学设学录,协助教授教育所属生员。学录官为助教的协佐,官为正八品。7、“学官”又称“教官”。指中国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8、“监学”清代中等学堂以上设监学;掌稽察学生出入。考察学生功课勤惰等事。9、“司业”隋以后国子监设司业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国子监的副长官,为正五、六品。历代沿置,为学官,至清末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司业博士为之师”。10、“祭酒”汉平帝时始置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封建王朝专门教育公卿大夫和三品以上官

59、僚子弟的学校称国子监或国学、太学。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祭酒原非官名,古代人宴会或祭祀时,推一年高望重的人先举杯子以祭,称祭酒。隋唐以后始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祭酒),官多为从四品。11、“学政”宋代太学的教官。宋史汪解传“熙宁大学成,分录学政”。12、“讲郎”讲授经书的官员。后汉书儒林传“又识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13、“太保”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的官,也称太师太傅。14、“博士”国子监的助手,官位多在正七品到正六品。为培养各类专门实用人才,从东汉到隋末,在当时的京城还建有各类专科学校,依据其专业,分别设立了律学博士、医学博士、武学博士、算学博士、

60、书学博士等学官,其官位在正九品到正七品。15、“学监”国子监协助祭酒督课业、监内务、查勤惰、纠师生过失的官员,官为正七品。16、“训导”明清时,各府、州、县均设训导官一人,协佐教授与学正、教谕的学校管理事务,官为从八品。17、“山长”唐宋元时,官立书院中担任主讲并总管院务的学官称山长。19、“少卿”明代为培养本国的通事(今称翻译)人员和外国留学生,在京城设有四夷馆和四夷馆翰林院,其最高长官称少卿,官为正四品。20、“郡文学”汉武帝时敕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称郡文学,专司所辖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务。21、“卫儒学提督”宋明时,在兵员集中的要塞、卫所办有专教武官子弟的学校,授以五经四书、英武将军传

61、略和骑射步战之术,其最高官员称卫儒学提督。22、“正科、典科、训科”明代各府、州、县各设一专司医学的官员,府称正科,官为从九品;州称典科,县称训科,均有官职无俸禄。23、【对税的称谓】我国税收自古有之,但历代对税的称谓有所不同。夏代称“贡”,商代曰“助”,周朝称之为“彻”。“税”的名称最先出现于春秋鲁宣公十五年的“初税亩”。后称为“赋”,到汉代有“算赋”“口赋”“更赋”名称,后又改称为“租”。隋唐五代对口税曰“庸”,宋代有“粮”的称谓,明代称之为“响”,清期有“津贴”“捐输”之用,以上是我国田亩税之称。此外还有“耗”“漕折”“平余”“羡余”等名目。历代称“税”的也不少,如唐代的“间架税”,清代

62、的“当税”“牙税”等。24、【面条的古代称谓】面条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面食,但说到“汤饼”“不托”“溥饪”等词时,恐怕就不是人人都知道了。其实这几个词都是面条的古称,指的是同一种东西。据史书记载,唐朝时,人们开始把面条称作“不托”,意思是用刀把面饼或面片直接切成条状之后再煮食,不用手掌托着。用以区别在此以前直接用手掌压而成的薄片“汤饼”。并且自唐时起就已风行过生日吃寿面的习俗,到宋代时,民间又好称“汤饼”“不托”为“溥饪”。孩子出生后三天,还要请亲朋友去吃面条,开“汤饼宴”以示庆贺。十二、饮食器用1、【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

63、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2、【五牲】五种动物,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种指牛、羊、猪、犬、鸡;一种指麋、鹿、磨、狼、兔;还有一种指磨、鹿、熊、狼、野猪。第一种说法流传较广。3、【五味】指酸、咸、甜(甘)、苦、辣(辛)五种味道。烹调上讲究“五味调和”。3、【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4、【八珍】指古代八种珍贵的食品。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云:“所谓八珍,则醍醐、麝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也。”后世

64、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5、【古代食器】古代食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簋(gui),形似大碗,人们从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簠(fu),是一种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用途与簋相同,故有“簠簋对举”的说法。豆,像高脚盘,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皿,盛饭食的用具,两边有耳。盂,盛饮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圆形之足。盆盂,均为盛物之器。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于俎上,然后用刀割着吃。匕,是长柄汤匙;俎,是长方形砧板,两端有

65、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并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的就是这种境遇。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质料均可选用竹、木、陶、青铜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制成,贵族的食器则以青铜居多。古代统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银或象牙制成。6、【古代炊具】我国古代炊具有鼎、镬(huo)、甑(zeng)、甗(yan)、鬲(li)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开始用青铜制作。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鼎的上沿有两

66、耳,可穿进棍棒抬举。可在鼎腹下面烧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别较大。古代常将整个动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见其容积较大。夏禹时的九鼎,经殷代传至周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为天子,可见它是传国之宝。镬是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后来它又发展成对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将人投入镬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饭的用具,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铜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许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装上要蒸的食物,水煮开后,蒸气透过孔眼将食物蒸熟。鬲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这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鬲与甑合成一套使用称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体积比鼎小。炊具可分为陶制、青铜制两大类。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铜炊具为贵族所用。7、【古代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彝、卣(you)、纍(le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