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72619158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基础过关)(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基础过关卷班级_ 姓名_ 学号_ 分数_(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辽源市第五中学校月考)宋代范成大有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

2、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该诗描绘了中国古代经济A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 B精耕细作的特点C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D人们生活美满幸福【答案】A【解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说明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A正确;精耕细作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人能与自然和谐不符合事实,C错误;D中生活美满不符合小农经济特点。2(2020全国课时练习)下图是河南打虎亭东汉墓葬壁画制作豆腐工艺图。民间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安徽八公山与“八公修仙炼丹,偶然发明了豆腐。目前发现最早记载豆腐的文献,是五代陶谷撰写的清异录官志门,其中记载的“小宰羊”即指“豆腐”。由材料可以推断出A豆腐的起源不晚于汉代

3、B道家炼丹贴近生活C制豆腐是主要家庭手工业 D豆腐制作技术高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间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偶然发明了豆腐,说明西汉时有可能已产生豆腐,东汉古墓壁画制作豆腐工艺图说明东汉时已产生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两者相印证说明豆腐的起源不晚于汉代,故A项正确。豆腐发明于道家炼丹既是民间传说,又是偶然所得,不能说明道家炼丹贴近生活,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豆腐生产主体力量,没有体现是主要的家庭手工业,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豆腐制作技术的信息,D项错误。3(2020全国课时练习)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亚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

4、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甘薯、玉米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答案】A【解析】甘薯和玉米是印第安人培植的,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人口快速增长,A正确;两河流域是最早培植小麦的地区,排除B;水稻最早是由中国人培植的,排除C;烟草和可可不能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状况及促进人口快速增长,排除D。4(2020全国课时练习)元朝王祯著有农书,他提出农业生产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C因地制宜 D注重农时【答案】B【解析】垦耕、

5、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体现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耕女织,排除A;因地制宜指根据土地肥脊合理耕种,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无法注重农时,排除D。5(2020全国课时练习)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B农业技术取得突破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 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由材料“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可知,农业生产在当时已经受到关注,故选A。材料并未提及农业的生产技术问题,排除B

6、;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产生,C项“发达”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排除;材料并未就当时文学流派进行细致探讨,无法确知现实主义是否成为文学主流,排除D。6(2020全国课时练习)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答案】A【解析】“尖头木棒”体现了刀耕,“放火烧荒”体现了火耕,所以材料可以佐证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铁器的冶炼,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昔烈山氏而非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选项C不符

7、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耒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尖头木棒”体现了刀耕,“放火烧荒”体现了火耕。7(2020全国课时练习)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发展C生产工具的进步 D畜牧水平的提升【答案】C【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形态与发展,原始人类居住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本质上是由生产工具的进步造成的,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的演变,就是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故C项正确;人工取火的发明、建筑技术的发展、畜牧水平的

8、提升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工具的进步,其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故排除ABD三项。8(2020全国课时练习)下图是2002年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据年代和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A麻B棉C毛D丝【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0008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麻。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9(2020全国课时练习)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

9、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A农业的出现B小农经济的产生C手工业的产生D火的使用【答案】A【解析】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因此A正确,BCD排除。10(2020全国课时练习)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私有制

10、出现,进而出现文字,体现了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不能说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A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C排除;材料主旨是农耕的发展促进文明进步,而不是私有制的产生,D排除。故选B。11(2020小店山西大附中月考)玉米和马铃薯传人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作为观赏植物;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17世纪,玉米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这表明当时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B欧洲人追求闲情舒适的田园生活C物种传播改变了欧洲经济作物种植D物种传入丰富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11、【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玉米和马铃薯传到欧洲以后,改变了欧洲人的食物结构,故选D;材料并不是强调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而是强调农作物在欧洲的传播对欧洲饮食结构的影响,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都是粮食作物,而不是经济作物,排除C。12(2020全国专题练习)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BCD【答案】C【解析】

12、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欧洲的,这种作物的交流本身也是文明链接的方式,故选C而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这一题的选项都是其中的三项,所以只要是排除到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13(2019山阳县漫川中学月考)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

13、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方兴未艾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经济交流改变了亚欧的社会生活 D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反映的是18世纪欧亚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商品交流的广泛,逐渐在改变着欧亚人民的生活,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是“根本上”的体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D项中的“经济全球化高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14、。14(2020全国课时练习)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可以推论A西班牙从此崛起并成为殖民强国B新航路促进欧美之间的商品流通C殖民活动冲击了美洲的饮食传统D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6世纪美洲欧洲饮食”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欧美之间商品流通,因此美洲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15(2020全国课时练习)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

15、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商贸中心的转移、商品种类的增多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材料“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A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开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亚洲人口的膨胀并不会导致农作物的种类增加和世界范围内扩散,D选项排除。16(

16、2020全国课时练习)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农业区域化程度提高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即新航路开辟后,一些原产南美洲的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中国并逐步推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当时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紧缺问题,故C项正确;占城稻是在宋朝时期引入中国的一种良种稻,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没有形成区域化,故B项错误;唐朝时期江东

17、地区出现曲辕犁,故D项错误。17(2020全国课时练习)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等反映了社会史观视角下的物质生

18、活,故A项正确;近代史是从现代化角度出发,故B错误;整体史观是从全球视角出发,故C错误;文明史观是文明角度,故D项错误。18(2020全国课时练习)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人美洲。这说明A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烟叶、马铃薯等物种传入欧洲,而水稻等作物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由此可见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答案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二

19、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矛盾,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经济繁荣问题,C排除。根据常识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显然是错误的,排除D。19(2020全国课时练习)1933年,苏联规定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给付的价格却低于成本,这就是苏联的“义务交售制”。这一制度A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B完全否定了市场的作用C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由材料“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可知,尽管农业的发展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使得国家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可以较好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问

20、题,故选A。对于上交的农产品国家尽管给付的价格非常低,但还是有给,这说明苏联还没有完全否定市场的作用,排除B;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措施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非“义务交售制”,排除C;“义务交售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适应苏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除D。20(2020全国课时练习)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

21、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说明隋朝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物资丰富,从而储备太多。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21(2020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中国的“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是极为突出的。古代文献中就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等等。古人还有把一切技艺都归结为食的惯语,如把政治比喻为烹调:“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千年来,中国人的“食”,从食物来源、加工烹饪技术到饮食制度都发生了若干显著变化。从最初的

22、南稻北粟到宋元时代的南稻北麦以及外来物种的传入,进一步改变了、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也趋于成熟。以至于后来马可波罗惊讶地发现中国人的食谱几乎构成一个庞大的动物园。聚宴的形式也由上古的“分餐制”变成了围桌共餐等。直至今日,喜谈中国文化者仍然关注有关“食”的观念,如以“吃了吗”为打招呼用语,以吃喝作为社交乃至政治运作的重要形式,直到从中式饮食中考证传统伦理原则及思维方式等等。摘编自秦晖千年回顾:民以食为天材料二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

23、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等。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比如有些人盲目地把吃野味作为一种时尚。摘编自陈光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食”文化发展演变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文化的变化。(8分)【答案】(1)原因:统治者推崇以农为本,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经济

24、重心的南移;民族交融影响;中外交流的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宗法观念和儒家和合等思想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影响。影响: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在治国、哲学、文学、礼仪等方面)影响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的进程;成为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素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中华精神。 (2)变化:由追求温饱到追求口味,营养均衡等;出现多元化、个性化消费观念。评析: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物资匮乏;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92年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丰富了物质生活;国人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但消费的多元化

25、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和破坏生存环境,值得慎重对待。【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古代文献中就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结合所学可知统治者推崇以农为本,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一“中国人的食,从食物来源、加工烹饪技术到饮食制度都发生了若干显著变化。从最初的南稻北粟到宋元时代的南稻北麦以及外来物种的传入,进一步改变了、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结构”结合所学可从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交融影响、中外交流的推动回答;根据材料“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也趋于成熟。”根据材料一“以吃喝作为社交乃至政治运作的重要形式,直到从中式

26、饮食中考证传统伦理原则及思维方式等等”结合所学可从宗法观念和儒家和合等思想的影响分析。另外还可以结合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影响来分析演变的原因。影响: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结合所学分析“食”文化发生演变的影响,主要从食品在历史长河中对政治、文化发展传承等方面的影响。可以从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影响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的进程、成为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素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中华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2)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可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物资匮乏

27、;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结合可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92年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丰富了物质生活,国人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二“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忧,比如有些人盲目地把吃野味作为一种时尚。”结合所学可知消费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和破坏生存环境,值得慎重对待。22(2020全国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仓储

28、制度历史悠久。有资料云:“夫仓谷者,所以广积贮、备凶荒、赡贫乏也。当岁之丰,加增铢两,取之于民而不患其苟;及岁之歉收,开仓廪,施赈粜,亦足以济众。”材料二: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法制大混乱以后,唐朝统治集团格外重视以法治仓工作,隋朝和唐朝都有专门为仓储而制定的法律。唐朝长孙无忌的唐律疏议中有关仓储制度的条款有: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因不搜检而发生盗窃案件,防卫主司应笞二十,并“计所盗之赃”之罪;杜绝损耗,因库址选择不当或晒粮食不及时造成损失的,以“坐赃论处”;提高效率,凡经批准出库的物资应迅速办理出库手续,“受给之官,无故留难”,迟滞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最重的可判徒一年之

29、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6分)【答案】(1)备荒赈灾,安定民心;平抑粮价,调控市场;供养军队,备战应战。(2)有助于防止因官员渎职而导致的仓储管理问题和混乱;有助于仓储制度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效率;重视仓储法律的制定,对后世以法治仓产生深远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和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夫仓谷者,所以广积贮、备凶荒、赡贫乏也。当岁之丰,加增

30、铢两,取之于民而不患其苟;及岁之歉收,开仓廪,施赈粜,亦足以济众”,分析得出有备荒赈灾、平抑粮价、供养军队等职能。(2)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杜绝损耗”“提高效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防止官员渎职、仓储制度的规范化、提高效率、对后世以法治仓产生深远影响等方面来回答。23(2020全国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

31、国贫”,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材料二 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时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

32、提供补贴。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摘编自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举措的相似之处。(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答案】(1)相似:政府干预和扶持;建立粮食收购与储备制度;稳定粮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差异:中国古代农业政策的实际效果有限,饥荒和社会动乱不断;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粮食满足需求

33、并大量出口。原因: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单纯增加粮食储备;美国是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和储备与市场有效结合。【解析】(1)根据材料一“食为政首”、材料二“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中美都有政府干预的存在;根据材料一“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材料二“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鼓励、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材料二“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中美都注重粮食价格的稳定;根据材料一“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材料二“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中美都注重粮食的收购、存储。(2)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不能很好解决粮食问题,饥荒动乱时有发生;根据材料二“1933年农业调整法”,结合所学,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成为粮食出口大国;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状态下,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抵御灾害能力较弱,增产有限;根据材料二“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美国农业已经走上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道路,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